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2017-09-28 50页 doc 274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广州市中学化学 第6期 2009年4月 教学通讯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 广州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 ,高三年级, 目 录 1(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增城市中新中学 喻琳 2 2(浅谈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增城市新塘中学 黄日清 22 3(一模后如何提高高考选择题得分能力 广州市恒福中学 黄如佳 28 4(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增城市中新中学 喻琳 33 1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增城市中新中学 喻琳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不仅是电化学...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广州市中学化学 第6期 2009年4月 教学通讯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 广州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 ,高三年级, 目 录 1(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增城市中新中学 喻琳 2 2(浅谈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增城市新塘中学 黄日清 22 3(一模后如何提高高考选择题得分能力 广州市恒福中学 黄如佳 28 4(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增城市中新中学 喻琳 33 1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增城市中新中学 喻琳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不仅是电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高考的热点题型之一,其中,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以及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又是电极反应式书写中的难点。下面笔者就如何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旨在“抛砖引玉”。 一、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 2、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应式;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且电2 -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则水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且O生成OH,若电解质2 +溶液为酸性,则H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O生成水。 2 3、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若已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书写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书写电极反应式。 例1、有人设计以Pt和Zn为电极材料,埋入人体内作为作为某种心脏病人的心 +2+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跟人体内体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氧、H和Zn进行工作,试写出该电池的两极反应式。 解析:金属铂是相对惰性的,金属锌是相对活泼的,所以锌是负极,Zn失电子 2++成为Zn,而不是ZnO或Zn(OH),因为题目已告诉H参与作用。正极上O得电22 +2--子成为负二价氧,在H作用下肯定不是O、OH等形式,而只能是产物水,体液 +内的H得电子生成H似乎不可能。故发生以下电极反应: 2 -2++ - 负极:2Zn,4e= 2Zn,正极:O+ 4H+ 4e= 2HO 。 2 2 例2、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形成 -2-甲烷—氧气燃料电池,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2O+2OH=CO+3HO,试4232写出该电池的两极反应式。 2 解析:从总反应式看,O得电子参与正极反应,在碱性性溶液中,O得电子生成22-- -OH,故正极反应式为:2O+4HO+8e=8OH。负极上的反应式则可用总反应式减去22 --2-正极反应式(电子守恒)得CH+10OH,8e= CO+7HO。 432 二、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首先看阳极材料,如果阳极是活泼电极(金属活动顺序表Ag以前),则应是阳极失电子,阳极不断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 2、如果阳极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则应是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放电,应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书写书写电极反应式。 2-2-阳极(惰性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阴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顺序为:S,SO3 ------,I,Br ,Cl,OH,水电离的OH,含氧酸根离子,F。 +2+3+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的顺序为:Ag,Hg,Fe,Cu,(酸 +2+2+2+2++3+2++2+电离出的H),Pb,Sn,Fe,Zn,(水电离出的H),Al,Mg,Na,Ca +,K。 3+2++2++(注:在水溶液中Al、Mg、Na、Ca、K这些活泼金属阳离子不被还原,这些活泼金属的冶炼往往采用电解无水熔融态盐或氧化物而制得)。 例3、写出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书写电极反应式。 解析:由于电极材料为石墨,是惰性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则书写电极反应式 -的书写只考虑溶液中的离子放电顺序即可。移向阳极的阴离子有Cl和水电离出 --++的OH,但在阳极上放电的是Cl;移向阴极的阳离子有Na和水电离出的H,但 +在阴极上放电的是H。所以上述电解池的电极反应为: --+---阳极:2Cl,2e= Cl?,阴极:2H+2e= H?或2HO+2e= H?+2OH。 2222 若将上述石墨电极改成铜作电极,试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书写电极反应式。 解析:由于电极材料为Cu,是活泼电极,铜参与阳极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但阴极反应仍按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顺序书写。该电解池的电极反应为: -2++---阳极:Cu,2e= Cu,阴极:2H+2e= H?或2HO+2e= H?+2OH。 222 2+-2+(注:阳极产生的Cu可与阴极产生的OH结合成Cu(OH)沉淀,不会有Cu得电2 子情况发生。) 三。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 电极:惰性电极。 燃料包含:H2;烃如:CH4;醇如:C2H5OH等。 电解质包含:?酸性电解质溶液如:H2SO4溶液;?碱性电解质溶液如:NaOH溶液;?熔融氧化物如:Y2O3;?熔融碳酸盐如:K2CO3等。 第一步:写出电池总反应式 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一致,若产物能和电解质反应则总反应为加合后的反应。 如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O=2HO;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NaOH222 溶液)的反应为: CH+2O=CO+2HO ? 4222 CO+2NaOH=NaCO+HO ? 2232 ?式+?式得燃料电池总反应为:CH+2O+2NaOH=NaCO+3HO 42232第二步: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一般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都是O,随着电解2质溶液的不同,其电极反应有所不同,其实,我们只要熟记以下四种情况: +-(1)酸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电极反应式:O+4H+4e=2HO 22 -- (2)碱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电极反应式:O+2HO+4e=4OH22 2--2-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环境下电极反应式:O+4e=2O2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下电极反应式: 2,O2+2CO2+4e,,2CO。 3 第三步: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写出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电池的总反应和正、负极反应之间有如下关系:电池的总反应式=电池正极反应式+电池负极反应式 故根据第一、二步写出的反应,有:电池的总反应式-电池正极反应式=电池负极反应式,注意在将两个反应式相减时,要约去正极的反应物O。 2 以甲烷燃料电池为例来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酸性条件 燃料电池总反应:CH+2O=CO+2HO ? 4222 +-燃料电池正极反应:O+4H+4e=2HO ? 22 4 -+?-?×2,得燃料电池负极反应:CH-8e+2HO=CO+8H 422 2、碱性条件 燃料电池总反应:CH+20+2NaOH=NaCO+3HO ? 42232 --燃料电池正极反应:O+2HO+4e=4OH ? 22 --2,?-?×2,得燃料电池负极反应:CH+10OH-8e=CO+7HO 423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 燃料电池总反应:CH+2O=CO+2HO ? 4222 -2- 燃料电池正极反应:O+4e=20? 2 2--?-?×2,得燃料电池负极反应:CH+4O-8e=CO+2HO 422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下 电池总反应:CH4+2O2,CO2+2H2O。正极电极反应式:O2+2CO2+4e,, 2,2,2CO。电池总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得负极反应式:CH4+4CO-8e,= 335CO2+2H2O 四、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一)(解可充电电池试题必备知识 1(对可充电电池充电和放电两过程认识:放电是原电池反应,充电是电解池反应。要能根据题给总反应式,写出原电池总反应式和电解池总反应式。 2(对可充电电池电极极性和材料的判断:判断电池放电时电极极性和材料,可先标出放电(原电池)总反应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去电子的一极为负极,该物质即为负极材料;得到电子的一极为正极,该物质即为正极材料。若判断电池充电时电极极性和材料,方法同前,失去电子的一极为阳极,该物质即为阳极材料;得到电子的一极为阴极,该物质即为阴极材料。 3(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一般都是先书写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时,一般要遵守三步:第一,先标出原电池总反应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参与负极和正极反应的物质;第二,写出一个比较容易书写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第三,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5 充电的电极反应与放电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的阴极反应为放电负极反应的逆过程。 4(对可充电电池某电极是发生氧化还是还原反应及某元素被氧化还是被还原的判断:可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分析,放电(原电池)的负极及充电(电解池)的阳极均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其变价元素被氧化;放电(原电池)的正极及充电(电解池)的阴极均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其变价元素被还原。 5(对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充电时,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6(可充电电池充电时与电源的连接:可充电电池用完后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原电池的正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7(有关电化学的计算:有关电化学的计算都必须利用电子守恒,要注意各电极转移的电子数均相等。这类计算通常有计算电极的增重或较少量、溶液的PH、溶液的离子浓度、电子转移的数目等。 (二)(可充电电池试题的解题策略 综观历年高考试题可发现,解可充电电池试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关键是能否正确书写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要正确书写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既要弄清得失电子的物质,还要特别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要写出实际存在的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与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与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互为逆反应,即可快速写出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式。各电极反应式顺利写出以后,即可正确解题。 (三)(有关可充电电池高考试题题型分析 1(可充电电池电极极性和材料判断 20012NiCd例4(年广东化学卷第题)镍镉(,)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 Cd2NiO(OH)2HO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2Cd(OH)2Ni(OH)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22 A(Cd(OH) B(Ni(OH) C(Cd D(NiO(OH) 22 解析:要理解镍镉电池放电和充电的过程。放电是原电池反应,根据题给条件知放电(原电池)时的总反应式为:Cd,2NiO(OH),2HO=Cd(OH),22 6 2Ni(OH)。标出原电池总反应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即可知道参与负极2 反应的物质: - 2e Cd,2NiO(OH),2HO=Cd(OH),2Ni(OH)。 222 从上式可知,Cd可作负极材料,参与负极反应。 故应选C。 点评:此类试题考查可充电电池电极极性和材料判断,首先要准确判断充电、放电分别表示什么反应(原电池反应还是电解池反应),并写出充电、放电的总反应式,然后在总反应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可正确判断可充电电池电极极性和材料。 2(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判断 0514例5(江苏化学卷第题)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 3Zn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2KFeOO3Zn(OH)8H2Fe(OH)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4223 ,,AZn2e 2OHZn(OH)(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 ,,,2BFe(OH)O 3e5OHFeO4H(充电时阳极反应为:,,,,342 C3mol1mol KFeO(放电时每转移电子,正极有被氧化 24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3Zn2KFeO解析:高铁电池放电作用是原电池的功能,其总反应式为:,24 O=3Zn(OH)8H2Fe(OH)4KOH,,,,根据上述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可知,223 ---2-Zn2eO +3e= 2OHZn(OH)FeO4H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242 -Fe(OH)5OHA3Zn(OH),,正确;充电就是发生电解池反应,其总反应式为:32 FeOO2Fe(OH)4KOH=3Zn2K8H,,,,,根据上述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可3242 ,,,2Fe(OH)OB5OH3eFeO4H知,阳极反应为:,,,,,正确。放电时每转342 3mol1mol KFeOFe(OH)C移电子,正极有被还原为,而不是被氧化,错误。243 ,,,,2FeOO +3e= Fe(OH)4H5OHOH根据正极反应式,,知,放电时生成,故423 C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故本题应选。 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侧重考查考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理解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可充电电池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被氧化、被还原判断 例6(2006年广东化学卷第16题)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O为正24 +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O=LiM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4224 A(放电时,LiMnO发生氧化反应 24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O+e=LiMnO 24224 C(充电时,LiMnO发生氧化反应 24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解析:放电时作为电源来用,根据放电时的电池反应知,负极反应式为: -++-Li,e=Li,正极反应式为:Li+LiMnO+e=LiMnO,B正确,但LiMnO发2422424 +-生还原反应,A错误。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Li+e=Li,D错误,阳极反应式 -+为:LiMnO,e= Li+LiMnO,故应是LiMnO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是22424224 LiMnO,C错误。本题应选B。 2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化学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虽然新型电池增加了试题的陌生度,但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原理不变,这是解答本类试题的关键。 4(可充电电池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及总反应式的书写 例7(2006年江苏化学卷第14题)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CLi,xe,CLi,xLi(C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 ,661x6 +-正极反应:LiMO,xLi,xe,LiMO(LiMO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1x22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Li,LiMO,LiMO,CLi ,,61x2261x B. 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1mol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最小 ,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D.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Li,xLi,xe,CLi ,61x6 8 解析:将放电的两电极反应式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相加即得放电时的总反应式:CLi,LiMO,LiMO,CLi,充电时的总反应式应为放电总反应式的,,61x2261x 逆反应,故A错误;在锂、锌、银、铅金属中,锂的摩尔质量最小,所以各失去1mol电子,消耗金属锂的质量最小,B正确。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错误。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与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互为逆反应,故D正确。本题应选BD。 点评:本题以锂离子电池为背景材料,全面考查了蓄电池的反应原理、电极反应、离子流向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运用。 5(可充电电池考点的综合应用 例8(2006年重庆理综卷第27题)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HSO2PbSO+2HO 224 42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电解液中HSO的浓度将变 ;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24 质量增加 g。 ?在完全放电耗尽PbO和Pb时,若按右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2 电极上生成 、B电极上生成 ,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 。 解析:?解析:因为放电为原电池反应:Pb+PbO+2HSO=2PbSO+2HO。Pb失电224 42 2+2-子发生负极反应,产生的Pb在HSO溶液中结合SO生成难溶于水的PbSO,故2444 -2-其负极反应式为:Pb+SO,2e=PbSO。由电子守恒可知,其正极反应式为总式44 +-2-减去负极反应式:PbO+ SO+4H+2e= PbSO+2HO。 2442 充电为电解池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书写是这样的,阴极反应式为原电池负极 -2-反应式的逆反应,即PbSO+2e=Pb+SO;阳极反应式为原电池正极反应式的逆反44 -+2-应,即PbSO+2HO,2e= PbO+ SO+4H。根据总反应式HSO的浓度会不断减小,422424 -所以应定期补充HSO。根据负极反应:Pb,SO2,,2e=PbSO,可知,每转移2 2444 mol电子,负极板增加1mol的质量,因为负极板由Pb变为PbSO,故外电路通4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48g。 9 ?当外加电源后,铅蓄电池变成了电解池,A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PbSO+2e=Pb,SO2,,B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2HO,2e,,PbO,444224H,,SO2,。这样,A电极上生成Pb,B电极上生成PbO,此时铅蓄电池的正42 负极的极性将对换。 答案:?PbO,2e,,4H,,SO2,,PbSO,2HO 小 48 2442 ?Pb PbO 对换 2 点评:本题关于电化学,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是解决本类问题的关键。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不共存要参与电极反应,如 2+本题中的与Pb与SO2,不共存,要发生反应生成PbSO。 44 五、特殊情况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1、注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改变会引起离子放电顺序的改变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改变,有时可导致离子放电顺序的改变。 例9、在给某镀件镀锌时,电镀液是饱和ZnCl溶液,试写出该电镀池的电极反2 应式 2++解析:在饱和ZnCl溶液中,Zn的浓度远大于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所以阴2 2++-2+极应是Zn放电,而不是H放电。其电极反应式为:阳极:Zn,2e= Zn;阴极:2+-Zn+2e= Zn。 2、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改变会引起电极正负的改变 在原电池中,一般较活泼金属作负极,但当电解质溶液发生改变时,较活泼金属就不一定作负极了。 例10、将铜片和铝片用导线相连,分别同时插入稀HSO和浓HNO中,写出两池243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在稀HSO作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铝被氧化作负极,铜作正24 极。其电极反应为: -3++-负极(Al):2Al,6e=2Al;正极(Cu):6H+6e= 3H?。 2 在浓HNO作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因为Al在浓HNO中钝化,较不活泼的铜作33 -2++--负极,其电极反应为:负极(Cu):Cu,2e= Cu;正极(Al):2NO+4H+2e=2 3 10 NO?+2HO。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NO逐渐变稀,正极电极反应又有:223 +--NO+4H+3e= NO?+2HO。 32 例11、镁铝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Al为负极,Mg为正极 1、找出该原电池反应的方程式:2Al,2HO,2NaOH,2NaAlO,3H? 222 2、找出负极:Al ,3, 3、分解负极行为: ? 首先,Al 失去电子:Al,3e,Al 3,,,? 考虑金属离子在电解质中的行为:Al,4OH,AlO,2HO 22 ,,, 则,负极反应为?与?的加合:Al,3e,4OH,AlO,2HO 22 -- 4、正极反应由总反应减负极反应可得正极(Mg):6HO+6e =3H ?+6OH22巩固练习 1 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铝锂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中形成,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6LiCl+LiSO+2S,2223已知亚硫酰氯和AlCl?6HO混合共热蒸干,可制得无水AlCl,则下列叙述正确323 的是 ( BD ) A(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B(金属锂作电池的负极,石墨作电池的正极 C(电池工作过程中,SOCl 被还原为LiSO 223 D(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消耗锂与正极区析出的S的质量之比为7:8 2(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该 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 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左边为该电池的负极 B、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 C、该电池负极反应为:H—2e,2H 2 ,,2 D、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4e,2O2 3(如右图所示,a、b是多孔石墨电极,某同学按图示装 置进行如下实验:断开K,闭合K一段时间,观察 21 到两只玻璃管内都有气泡将电极包围,此时断开K, 1 闭合K,观察到电流计A的指针有偏转。下列说法不 2 正确的是 ( B ) A、断开K,闭合K一段时间,溶液的pH要变大 21 ,, B、断开K,闭合K时,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 H? 122 ,, C、断开K,闭合K时,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十2HO 2122 , D、断开K,闭合K时,OH向b极移动 12 4(目前人们正在研究一种高能电池——钠硫电池,它是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 +以Na导电的β-AlO陶瓷作固体电解质,反应式如下:2Na + xS 23 Na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 2x A(放电时钠作正极,硫作负极; B(充电时钠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硫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 2-C(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S - 2e = x S x D(放电时钠极发生氧化反应 (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5 12 A(装置?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 B(装置?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装置?闭合电键后,外电路电子由a极流向b极 D(装置?的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阴离子、水分子自由通过 6(电瓶车所用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 式为: +2-Pb+PbO+4H+2SO2PbSO+2HO ,2442 (AD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流动方向由B经导线流向A -2-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Pb-2e+SOPbSO 44 C(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相 连 -+ 2-D(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2e+2HOPbO+SO+4H 4224 7(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 上述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铝罐将逐渐被腐蚀 13 ,2,B 碳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4e=2O 2 C 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 D 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 8(图14-4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极板质量增加,b极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A ) 图14—4 a极b极X电极 Z溶液 板 板 A CuSO 锌 石墨 负极 4 B NaOH 石石墨 负极 墨 C AgNO银 铁 正极 3 D CuCl 铜 石墨 负极 2 9(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b 直流祝你成功 电源 a 铂片 滤纸 铅笔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10.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 14 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C) - A.CHOH(g)+O(g)=HO(1)+CO(g)+2H+(aq)+2e 3222 B.P2(g)+4H+(aq)+4e-=2H2C(1) - C.CH3OH(g)+H2O(1)=CO2(g)+6H+(aq)+6e -- D.O+2HO+4e=4OH2(g)2(1) 11.燃料电池(如CO,CH,CHOH等与O组成),用惰性电极插入KOH溶液432 中,在两极分别通入CHOH和O,有关此电池判断正确的是:(D) 32 -+A.正极反应式:2CHOH+2HO-12e?2CO?+12H 322 B.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的PH值升高 C.放电一段时间,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该电池在工作时,每消耗32gCHOH,外电路中通过6mole 3 12.右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醇盐的dianhauxue合成装置。在电解过 程中,已知乙醇和乙酰并(CHCOCHCOCH)在阴极发生的323Pb Pb 电极反应为: ,, 2CHCHOH,2e,2CHCHO,H? 32322 - ?,乙醇、乙酰丙酮混合液、四2CHCOCHCOCH,2e,2(CHCOCHCOCH)+ H? 323332 丁基溴化胺导电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阳极Pb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当阳极失去2mole时,阴极产生2mol氢气 C(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4D(已知Pb,4e,Pb,当消耗Pb的质量为103.5g时,则转移电子2mol 1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 ,的二氧化钴(LiCoO),充电时LiCoO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22 电池负极材料碳(C)中,以LiC表示。电池反应为CoO +LiC LiCoO 66262+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6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 , e == Li + C 6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 + Li + e == LiCoO , 22 15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14(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H的322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转化为HSO时放出324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进入2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5三氧化二镍(NiO)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23 调NiCl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在22 ,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 A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 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 16.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固体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剩余燃料气 燃料气 电极a 接触面 固体氧化物 外电路 空气或氧气 电极b 电极b排放气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 A.电极b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4e ==2O2 B.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部通过 16 ——+C.若H作为燃料气,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H+2OH—4e==2H+2H2O 22 ——2D.若CH作为燃料气,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CH+6O—12e2424==2CO+2HO 22 17. 右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D) A(电解一段时间后,往蛋壳中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 B(蛋壳表面缠绕铁丝发生氧化反应 C(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 18(某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结构如右图,电池内部是固体电解质, ++充电、放电时允许Li在其间通过(图中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充电、放电时总反应可表示为:LiCoO + 6C LiCO + LiC。21-xO2x6 外电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电极 (LiCoO) 2? 固体电解质 A、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流方向 ?? 电极(C) + B、充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LiC x6Li -+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LiCoO – xe = LiCO + xLi 21-xO2 -+ D、外电路有0.1mole通过,发生迁移的Li的质量为0.7x g 19(按下图装置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可表示 ( D ) —+? c(Ag) ? c(NO) ? a棒的质量 ? b棒的质量 ? 溶液的pH 3 A(?? B(?? C(??? D(??? ,―220、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以由反应:2Cu+4I==2CuI?+I而2得到。现以石墨为阴极,以Cu为阳极电解KI溶液,通电前向电解液中加入少量酚酞和淀粉溶液。电解开始不久,阴极区溶液呈红色,而阳极区溶液呈蓝色。 17 对阳极区溶液呈蓝色的正确解释是 ( C ) ―-A、2I,2e==I 碘遇淀粉变蓝 2 ,,-22B、Cu,2e==Cu Cu 显蓝色 --C、2Cu+4I-4e==2CuI?+I 碘遇淀粉变蓝 2 ―--D、4OH –4e==2HO+O O将I氧化为I,碘遇淀粉变蓝 2222 21、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且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2Cu,AgO,Cu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22 ( AC ) A(工业上以黏土、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来制造水泥 B(测量原理示意图中,AgO为负极 2 ——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O,HO 22 ,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22( LiFePO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4 +,已知该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 FePO+Li+e==LiFePO 负极 Li44 ,+,e== Li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充电时电池反应为FePO+Li = LiFePO 44 B(充电时动力电池上标注“+”的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C(放电时,在正极上是Li得电子被还原 +D(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23 右图是一套电化学实验装置,图中C、D均为铂电极,U为盐桥,G是灵敏 电流计,其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 G U D C ?As(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18 B A NaAsO/ KI,淀粉 34NaAsO 33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 VA族,则NaAsO溶液的pH__________(填“,7”“,7”“,7”)。 34 ?向B杯中加入适量较浓的硫酸,发现G的指针向右偏移。此时A杯中的主 要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再向B杯中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 现G的指针向左偏移。 此时整套实验装置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过一段时间后,G的指针逐渐归零,此时实验装置中的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答案(?,7(1分) ?无色溶液变成蓝色(1分) AsO,2H,2e,AsO,34 HO(2分) 2 ,,,,2,2,3,?I,AsO,HO,2H,2I,AsO或I,AsO,2OH,HO,2I,2222334 3,AsO(2分) 4 ,,,2223,3,c(H)?c(I)?c (AsO)(I)?c (AsO)c44?(或或其它有效表达式)(2,3,3,2 c (I)?c (AsO) c (I)?c (AsO)?c(OH)2233 分) ,124(I((1)已知298K时2C(s),O(g)=2CO(g);?H=,221.0kJ?mol 21 ,1 C(s),O(g)=CO(g);?H=,393.5kJ?mol222 则298K时CO(g)在O(g)中燃烧生成CO(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2 ; (2)一种新型的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而备受重视。现用LiCO和23NaCO的熔融盐混合物做电解质,一极通入CO气体,另一极通入空气与CO232的混合气体,制得燃料电池。该电池工作时的正极反应式 为: ; 19 a b ?(如右图所示,A为电源,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 A K 1 c d酚酞试 K B KMnO 2 4 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溶液,C、D4 Pt Pt Cu C 为电解 C D 槽,其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见图。 (1)关闭K,打开K,通电后,B的KMnO紫红124 色液滴 向c端移动,则电源b端为 极,通电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滤纸d端的电极反应式是: ; (2)已知C装置中溶液为Cu(NO)和X(NO),且均为0.1mol,打开K,关32331闭K,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 2 体质量m(g)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右图所 m(g) 示。 0 0.10.20.3 n(mol) 2+3++则Cu、X、H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 D装置中溶液是HSO,则电极C端的实验现象是: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答案(((12分)I((1)CO(g)+1/2O(g)=CO(g);?H=,283.0kJ?mol 22 ,1(或2 CO(g)+ O(g)=2CO(g);?H=,566.0kJ?mol) 22 ,+2,;?((1),(负极)2H+2e=H ? 2 (2)2CO+2e,O=2CO223 ,,,2 3(2)Cu ,H,X;在C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 25 设计出燃料电池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是本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极通入空气,另一个极通入汽油蒸气, 2-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O的ZrO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回答如下问题: 232 (1)以丁烷为汽油代表,这个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2)这个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CH+13O-26e=4CO+5HO,正极发生的反应41022 是: 20 2-固体电解质里O的移动方向是: 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 (3)人们追求燃料电池氧化汽油而不在内燃机里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主要原因是: 3+4+(4)在ZrO晶体里掺杂YO,用Y代替晶体里的部分Zr对提高固体电解质的导223 电能力有帮助,你认为原因是: (5)汽油燃料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 堵塞电极的气 体通道,有人估计,完全避免这种副反应至少还需10年,这正是新一代化学家 的历史使命. 答案. (1)(2分)2CH+13O 8CO+10HO 410222 -2-(2)O+4e=2O,(2分) ,向负极移动(1分) 负极(1分) 2 (3)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2分) 2-2-(4)为维持电荷平衡,晶体中的O将减少,从而使O得以在电场作 用下向负极移动(2分) (5)碳粒(2分) 26(如图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 的滤纸,C 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请填空: (1)电源A的a为 极(2分); (2)滤纸B上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2分), (3)欲在电镀槽中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点,则电极e上发生的反应为: (2分),槽中盛放的电镀液可以是 (2分)。 H,,Cl,,2NaOH2NaCl,2HO 答案((1)正 (2) 222 2,(3) Zn,2e,Zn ZnSO溶液或ZnC1溶液 42 21 浅谈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增城市新塘中学 黄日清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如广东高考08年共22分,07年共20分,06年共25分。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如广东08年的19题,07年的24题,再如就是粗盐的提纯等。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如08年的23题,07年的21,06年的20、22题等。下面就从这两种实验目的分别来谈一谈解这一类题时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对于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以及它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在2009年的高考备考指南中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大家可以参考。总之,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 。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NO、KNO等物质,在蒸发过程433 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要使它。2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 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3 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 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3 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 ,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如果是除杂,33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3 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 KNO固体了。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 KNO,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33 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22 例1:(08年19题):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 ——2+2+3+2钠(纯度约98,)中含有Ca、Mg、Fe、Cl和SO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4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种) 。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是 。 -1(5)已知:NaCO?10HO(s)==NaCO(s)+10HO(g) ?H= +532.36kJ?mol 2322321 -1 NaCO?10HO(s)==NaCO?HO(s)+9HO(g) ?H= +473.63 kJ?mol 23223222 写出NaCO?H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32 分析:从题目中可知,该题中的实验目的是从工业碳酸钠中提纯出碳酸钠,工业碳酸钠 ——2+3+2+2中含有的杂质有Mg,Fe,Ca,Cl和SO等,所以该流程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杂质除4 —2+2去并得到纯净的碳酸钠固体。流程图中加水是使可溶物质溶于水,少量的Ca与CO生成3 2+3+沉淀CaCO。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很显然是将Mg、Fe转化成Mg(OH)、Fe(OH)32 ——2沉淀,再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但这一步骤对Cl和SO是没什么影响的。所以流程图中34 出现了一个蒸发浓缩结晶和趁热过滤的操作,这肯定是为了使一个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或减小的物质析出来,通过读图可得出NaCO?HO符合这一条件,这样可以通过趁热过232 ——2滤除去Cl、SO和一些沉淀不完全的离子。由于NaCO?10H0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4232 化非常大,如果降温,一定会析出来而影响主要产物,所以要趁热过滤。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 23 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还有如HO、Ca(HCO)、KMnO、AgNO、HNO(浓)等物质。 3223433 ?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AlCl、MgCl、 Cu(NO)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33232 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O 、AlO 、MgO、CuO;而像Al ( SO ) 、NaAlO 、NaCO等盐溶液,虽然也2323243223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 (OH) 、HSO 、NaHCO 、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3243 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 2+2-含Fe、SO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3 ?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2 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或水进22入装置中。 ?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在07、08两年中都考了与溶解度有关的流程题,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 2、寻找在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文程式或制备原理,从中了解流程图。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会发现,大多数题目都会给出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但一般会涉及到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操作。所以在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再写出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观察有没有副产品,如果有,剩余的步骤就是分离提纯了。 例2: 为了预防碘缺乏症,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40,50mg碘酸钾。碘酸钾晶体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能跟某些还原剂作用生成碘;在碱性溶液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等强氧化剂氧化为更高价的碘的含氧酸盐。 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24 (1 ) 碘、氯酸钾和水混合后的反应为:I+ KClO + HO KH(IO)+ KCl+ Cl?。已知23232 2反应时,两种还原产物所得电子数目相同,请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混合反应后,用稀酸酸化的作用是 ,加 入稀酸A为( ) A. 盐酸 B .硝酸 (3)X的化学式为 ;写出用试剂X调节pH的化学方程式 (4)生产中,如果省去“酸化”、“逐氯”、“结晶?、过滤”这三步操作,直接用试剂X调 整反应后溶液的pH,对生产碘酸钾的影响 是 。 (5)加碘盐中加碘酸钾,而不采用加碘化钾的理由是 分析:通过审题可知,该流程的目的是制备碘酸钾(KIO),所需的原料是碘、氯酸钾、3 水等原料。题目中还告诉我们几个信息: ?碘酸钾晶体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能跟某些还原剂作用生成碘; ?在碱性溶液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等强氧化剂氧化为更高价的碘的含氧酸盐。 ?问题(1)中也告诉了我们生产碘酸钾的一个重要反应: I+ KClO + HO KH(IO)+ KCl+ Cl,从此反应可知,只要将KH(IO)与23232 232 KOH(选择它,是因为不会带入新的杂质)中和就可得到碘酸钾了。 由信息?可知,如果直接用KOH与 KH(IO)反应,则Cl不可避免会与KOH反应,322 生成KClO,而由信息?可知,在碱性溶液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等强氧化剂氧化为更高价的碘的含氧酸盐(KIO)而带入新的杂质,所以必须要将Cl赶跑,题目中所采取的42 +方法是加酸,原因是这样可以增大H的浓度,抑制Cl与水的反应,使化学平衡向左移动。2 又由信息?可知,这里不能用盐酸,原因是它可还原已生成的碘酸氢钾。至于加碘盐中为什 25 —么不采用加碘化钾,是因为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I。此题足以2说明审题和从题目中提取信息的重要性。 3、注意外界条件对工艺流程的影响 在很多流程图的题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出现,不同的工艺对物质反应的温度或压强有不同的要求,它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却都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所在,也是命题专家们经常要考察学生的地方。对外界条件的分析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这里主要说一说温度的影响,归纳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来考察学生: ?趁热过滤(或冰水洗涤)的目的: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或升温时会溶解)而带入新的杂质; ?冰水中反应或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反应中采取加热措施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 ?如果题目中要求温度控制在具体的一个温度范围内(可用水浴或油浴来控制):一般有以下几个目的: a、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也可能是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侯德榜制碱中,将CO通入NaCl的氨溶液中,保持溶液的温度为2 (30+2)?,可得NaHCO晶体,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目的就是防止NaHCO分解。而在Br332的制取过程中,出溴口的温度控制在80—90?,目的就是要使Br挥发出来而又减少水蒸气2 混入Br中。 2 b、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如工业合成氨或工业SO氧化为SO时,选择的温度是500?23 左右,原因之一就是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高。 c、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如乙醇的消去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原因是就是在140?时会有乙醚产生。 d、对于一些工艺来说,降温或减压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 以上有关温度的总结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来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例3:(2008年广州调研测试题)22(实验室以氯化钾和硝酸钠为原料制备硝酸钾的实验流 水 程如下: 滤渣 氯化钾冷却 滤液 混合 蒸发 趁热 过滤 洗涤 KNO产品 干燥 3硝酸钠 结晶溶解 浓缩 过滤 26 滤液 滤渣 硝酸钾等四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速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 。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将蒸发皿置于铁圈上,用酒精灯 加热。取用蒸发皿应使用 (填仪器的名称),为了防止液滴飞溅,进行的操作是 。 (3)“趁热过滤”操作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 (4)“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 加热至沸,然后再“冷却结晶”,目的是 。 (5)制得的KNO产品中常含NaCl,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 。 3 解析:该题可以说得上是流程题中的经典题目,它很好的考察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一些基本操作,也考察了不同性质的物质在分离提纯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特别是考察了温度这一外界因素在制备产品时所起的关键作用,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很快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搅拌、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 坩埚钳;?NaCl;?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NaCl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重结晶 工艺流程题由于它考察的多,也非常灵活,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要求非常高,所以学生得分往往不高,但只要大家在平时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善于归纳、总结,认真审题,善于从题目或问题中获取信息来帮助自己解题,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如沉淀的洗涤、沉淀是否完全的检验方法、从溶液得到晶体的方法、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等,文字表达时一定要做到,相信可以突破这个难关。老师在复习这一内容时,也可将流程图进行分解复习,如:将分离提纯列为一个专题,温度、浓度的考察列为一个专题,如何读图、如何寻找题目中的信息为一个专题等等。只有弄清楚了各个步骤之后学生心里就有底了,再遇到这一类题也就不怕了。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可将流程图具体化,即将流程图中各步反应或操作之后得到了什么物质写出来,这样就可避免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总之,抓住解这类题的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祝愿大家在09年的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2009年高考备考指南化学系统用书 27 一模后如何提高高考选择题得分能力 广州市恒福中学 黄如佳 2008年我校高三化学X科有48人参加高考,平均分86.42分,比同组(E组)平均分77.52分高8.9分。120分以上2人,110---119分3人,100---109分11人。 我校生源属于E组,学生总体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能力偏低,心理存在焦虑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备考工作要尽可能精做细想,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如何在高考复习备考中逐步推进,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尤其是经过系统的第一轮复习,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考试题得分能力,成为我们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问题。结合2008年备考经验,简单谈谈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首先,列清单。在认真细致的分析学生总体的基本情况后,我认为仍然应该立足于第一卷选择题的强化训练。根据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研究命题思路,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趋势和方向。分析近几年广东高考题,将选择题中出现的考点列一个清单,让学生非常清晰地知道高考中选择题的常考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消除陌生感,克服畏难情绪,在考试中能保持沉着思考,避免出现慌乱现象。 例一(原子结构): 近三年题目: 2006年: 1.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和O互为同位素 B.O比O稳定 3223 C.等体积O和O含有相同质子数 D.O与O的相互转变是物理变化 3232 2007年: 209210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8383 209210209210A 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 Bi和Bi互为同位素 83838383 209210209210C 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83838383 2008年: 主要考查知识点及在课本上的位置:(学生填写) 28 本栏目设计意图:一模后复习的优质材料仍然为教材和优秀的高考试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必须把问题彻底弄明白,不再处于吃夹生饭的状态中,努力将基础的、主干的考点落实到位。我校化学X班48人由四个理科班的学生组成,刚好分成4个小组,先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进行课后讨论,完善填写内容,然后老师课堂分析、点评及拓展,对归纳较全面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及时的表扬,激励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也形成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风气。实践说明这种分析高考试题的方法比单纯由老师直接讲述效果要好一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勤思多想,逐步养成注意细节的思维习惯。并且促使学生回归课本,阅读教材,熟悉教材,解决布置学生看书而不能落到实处的难题。 例二(电化学原理): 近三年题目: 2006年: +16.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O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24 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O==LiM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224 A.放电时,LiMnO发生氧化反应 24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O+e==LiMnO 24224 C.充电时,LiMnO发生氧化反应 24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2007年: 9(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 H,2OH,2HO,2e B O,4H,4e,2HO 2222 ,,,, C H,2H,2e D O,2HO,4e,4OH222 12(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 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 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 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20(三氧化二镍(NiO)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23 NiCl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在弱碱性条件下22,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29 B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 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2008年: 主要考查知识点及在课本上的位置:(学生填写) 例三(材料、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近三年题目: 2006年: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30 ?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 ?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 B.?? C.??? D.?? 4.某金属氧化物在光照下可生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物质,能用来消除空气或水体中 的污染物。下列有关该金属氧化物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形成酸雨的SO氧化为SO 23 B.将家居装修挥发出的甲醛氧化为CO和HO 22 C.将医药废水中的苯酚氧化成HO和CO 22 -D.将电镀废水中的氰根离子CN氧化成CO和N22 2007年: 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 质是 A 氯、溴、碘 B 钠、镁、铝 C 烧碱、氢气 D 食盐、淡水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2008年: 31 主要考查知识点及在课本上的位置:(学生填写) 按照这种方法,我把近三年选择题分成十几个专题,例如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阿佛加德罗常数及阿佛加德罗定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化学计算等。这项任务虽然费时较多,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于我们这种层次的学生来说,落实到笔头,感性认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会逐步透彻,思维能力也有所发展。 其次是通过测试,尽可能暴露问题。具体做法如下:以高中化学总复习选择题训练(原101题)为蓝本,按照高考模式,每次选择18题,每周三测试,时间40分钟。读卡后统计分析得分率较低题目的知识点,准备好类似的两三道题目。紧紧围绕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例如概念问题、原理问题、细节问题,充分挖掘,进行透彻分析,特别重视呈现解题思路形成的过程。然后马上继续强化训练,期望课堂上能对学生真正的弱点有所突破,避免学生一再出现“一听就会、一丢就忘、遇新不会”的情况。缺乏共性的问题课后个别辅导,并且与学生充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疏导。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做好错题题析后,再做一个表格(见下表),把做错的题目的相关知识点记录下来,通过测试和整理,学生基本上能清晰的知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复习找到更明确的目标和增分领域。 测验 错误知识点 1 2 第三,训练题组化、考点化。例如:守恒的思想在化学试题中的应用,包括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物料守恒等;平衡的思想,包括化学平衡、离子平衡等;图像的分析等等。精心组合训练题目,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训练的有效性,精练巧练,达到分类突破的目的。 一模后的有效训练的关键在于练前抓选题,练中抓细节,练后抓反思,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整理的时间,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32 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增城市中新中学 喻琳 我们学校是F组学校,在2008年高考中,我带的化学选修班高考化学成绩比广州市F组学校高考化学平均分高出11分,比广州市E组学校高考化学平均分高出2分,去年,我也获得了“2008年广州市中学化学科高考贡献奖”荣誉称号。回想这一年的教学生活,尽管很苦很累,但付出后有收获,让我很开心。下面谈谈我这一年来的体会。 一、多和学生谈心。一般至少一个月内要找每个同学谈一次,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多鼓励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这样学生对老师有感情,就会主动地学习。或者说,主动地靠近学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二、强调学科重要性。老师要向学生讲明这个观点:“高考化学总分不是150分,而是186分,因为选修中化学占150分,而理科基础中化学又占有36分,所以总分是186分,而不是150分,从这个意义出发,可以说,对化学选修科的考生来说,没有哪一科比化学更重要,而且化学科要提高分数比别的科目容易得多,这样学生就会很重视化学科,而且会主动地学好这门科。 三、复习要有,要到位。具体地说,第一轮复习(从8月份至一模之前)不能太快,千万要慢,而且要细,书上的每个知识都要复习到位,要学扎实。如果第一轮复习太快,学生学得不扎实,第二轮复习就很难补救,学生的成绩也很难提高。我第一轮复习中,差不多用了二个月时间复习选修4。用了一个月时间复习有机化学,对于实验的复习,我是放在2月20日至3月15日来完成的,将实验仪器全部摆到实验室,让学生模一模,看一看,一些重要实验,如中和滴定,硫酸亚铁铵制备让学生再做一做,因为实验中要记的内容太多,如果放在9月份复习,后来又会忘了,所以不如放到3月份复习,离高考近,不易忘,可能效果好一点,也就是说,复习的安排要遵循考点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记忆心理。 四、定位适中。对于我们F组的学生,我将他们定位在80分,重点抓选择题及有机化学。选择题要过45分,有机题20分,要得18分以上,另外第二卷上再抓20分左右就可以了。对选修3,我根本不复习。对于选择题的训练,我是一模之后至高考之前这一段时间内,每周星期一、三、五三天晚上各用30分 33 钟训练18个选择题,先用30分钟训练,最后只用25分钟做完18个选择题。3月18日至4月25日之间选择题全部是近十年高考试题,如101题,按知识点专题分类选题,如“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浓度大小,PH大小比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等”。4月28日至5月20日选择题主要选用全国各地的一模、二模试卷。另外坚持每周一次2小时做完一整套试卷。每次有进步的同学,表扬一下,这样考试时学生2小时内可以做完试题。选题时发现很多题,近几年高考都考,而且考查的方式一样,差不多有80%相似之处,如“阿伏加德常数计算”,“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五、要求严格。我一直要求学生做到四点:其一:老师讲的知识点要听懂,听不懂的自己看书。其二: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做完,不会做的题可以做错,但不能不做,,否则老师讲课时,不知老师讲的什么,其三:老师讲题时要听懂,听不懂,问老师问同学,一定要搞懂。其四:老师讲完题目后,学生要花10分钟把那些错题再重做一遍,这样以后碰到这种题才会做。 六、重视错题。让学生用红笔将试卷上的错题做记号,并改正过来。一模、二模及高考之前的几天,让学生将这些错题再重新做一遍,只做错题,对题就不必做了,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七、研究考纲。一模后,老师要认真研究考纲,看今年的考试大纲与去年有什么不同,特别是不同的地方,老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2008年考试大纲与2007年不同之处是:2008年增加了化学计算部分,结果2008年高考计算题的份量较重。 八、整合试题。二模之后至高考之前这段时间,老师要多关注全国各地的试题,包括北京市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的试卷,要特别注意与日常生活及新科技,诺贝尔奖及一些热点有关的信息题,如关于2008年奥运会,汶川地震、雪灾,2008诺贝尔奖的信息题,结果2008年高考就考了奥运会祥云火炬。我想2009年的高考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的成分,治“禽流感”的药物,以及2008年化学诺贝尔奖的信息题要引起足够重视。 九、抓住阶段重点。一模之后至二模之间主要是训练速度,而二模以后要特别注意学生答题的“规范”方面的训练,如填答题卡错位,不细心,错别字多,如“苯”写成“笨”,“乙烯”写成“乙稀”,写“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 34 式”,写酯化反应时掉了“水”,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将他们错误的地方投影出来,让他们引起重视,再让错了的学生改正过来,并抄20遍,这样他们再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 十、扎根课本。二模之后,特别是高考之前,要回归课本,要让学生看课本,将课本知识熟记,做到闭上眼睛,能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象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放一遍,即“厚书读薄”。 十一、策略性编题。一模后,全国各地的试卷很多,老师要精选试题,可以选一些新的信息题,但不能太难,难题一律不要,编辑试卷时,整套试卷难度中等,特别是高考之前的20天内,学生做的试卷不能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信心,会让他对高考没有信心。老师编辑试卷时可以选较易题及一部分中等难度题,试卷编辑完后,可以在试卷上方注明“深圳市,佛山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试卷”,不要让学生知道是我们老师自己命制的试题,考完后学生分数较高,他们会认为高考不会太难,外地试卷我也可以考较高分,这样对高考就更有信心。 这是我的一些体会,概要依次写出,文笔不顾优美,叙述不够具体,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希望对同行们有一些意义。 35 剪报: 2008年普通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和评价报告 李佳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化学(广东卷)的题型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是在保持2005、2006年与2007年化学试卷特点基础上,为高校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提供依据,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高考命题进行的又一次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试卷严格遵循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以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从命题思路到试题设计,都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要求以及有利于推进中学化学新课程逐步深入的要求,实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意图。试题精选实际问题作为命题情境,以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为核心,侧重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全卷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在充分地考虑了中学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在“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素养和能力考核”等方面,做出了鲜明、具体、生动的诠释和展现。 一、试卷结构和试卷内容 (一)题型结构 2008年是广东省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第二年,化学试卷保持了2007年的题型结构,即选择题、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四大题型,其中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依次分为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等。但与2007年相比,2008年试卷题型结构还是略有调整。 1(相对强化了化学计算能力的要求,但没有单独的计算类型的大题,将化学计算的考查内容分散到其它题型中。 36 2(选择题18题,比去年少了1道单选题和1道不定项选择题;赋分共63分,比去年少了7分。非选择题9题,其中必做题7题;赋分共77分,比去年多了7分,但小题数未变。 3(在各题型中都进一步加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考点分布 化学科试卷共六大题,27小题。必考内容涵盖“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和“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共140分,考纲考点覆盖率约95%;选考内容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考纲考点覆盖率约60%。各专题考查内容比例符合考试说明要求。 二、试卷特点 (一)总体特点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很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与《考试大纲的说明》的命题要求。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注重考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有较好的区分度。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在有针对性考查考生应具备的基本化学学科素养与理性思维能力、有效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考查学科的主体内容,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考查主要的、重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 2(试卷的排版布局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试题的难易度顺序安排较合理。 3(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及方式科学、可信,且新颖、灵活,试题表述简明,用词准确、规范。整卷阅读量适中,中等成绩学生能做完试题,优秀学生有检查时间。有较好的区分度。 4(试卷的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参考答案与评分的关系一致。加强了科学的评价量规在试题赋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方面的应用,确保试题的有效性和评卷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 5(试题内容均属原创。 (二)试题特点 37 2008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重视考察基础知识,注重能力测试,有一定陌生度,信息量大。体现了化学实验考察中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和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对科学探究能力考查方面有所加强。具体而言,2008年的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注重对能力的全面考查。 考试大纲说明明确要求“化学科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具体能力包括化学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2008年化学科试题对上述能力的考察都有较好的体现。试题情境与设问围绕能力立意,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既考虑知识内容与能力种类及层级分布,又注重试题设问难度的合理安排。重视对能力与方法的考查,特别是注重考查接受新信息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有效获取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科学方法。例如第19题,根据工业碳酸钠的提纯工艺流程图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要求考生回答与工业碳酸钠的提纯有关的问题。第(1)、(3)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理论及实验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再现和辨认的能力,第(2)小问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第(4)、(5)小问,考查学生将问题分解,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这种将能力种类、能力层次分布与设问难度的有机融合,可以保证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考试效度。第20题,第(1)小问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科学探究能力,第(2)小问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计算能力,第(3)小问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图形表达解决问题成果的能力。 2(注重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 今年试题的能力考查要求较高,但依然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以及基本计算的考查,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科学方法为依托,在试题设问上着力体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例如,第2题(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第4题(实验操作),第7题(分类的思想及方法),第11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第23题(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都考查了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科学方法。还有不少的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有较为广泛的情景,一个题目中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的不同角度,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思维的敏捷程度。 38 试题同时还注重化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关注,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其它化学知识、方法结合,实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综合等方面的考查,体现化学科学特点。如第21题通过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过程的考查,让学生体验化学研究过程与方法。试题涉及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平衡、常见金属元素及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内容,重点突出了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 3(体现化学科学与STSE的完美统一。 2008年化学试题,实现了化学科学与STSE的完美统一。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例如,医药(第4题尿糖检测、第26题药物合成),材料(第22题,金属材料,23题硅材料),能源(第3题奥运火炬清洁燃料,第7题,沼气与水煤气,第14题能量转化,第16题LiFePO4绿色电池),生活与日用品(第3题酿酒、蔗糖、葡萄糖和脂肪,第7题豆浆、雾、酸雨、食醋,第12题银器变色),化工(第19题制作玻璃的原料,第21题 制备氨的催化剂,第22题铜的制备,第23题 硅的制备,24题氨的制备)、环境与环保(第2题潮汐发电,第3题清洁燃料,第16题绿色电池,第19题资源循环使用,第20题酸雨成分对大理石的破坏,第21题实验设计的环保性,第22题尾气处理,第26题绿色化学反应)。 4(注重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着重考查实验设计能力。 为加强对考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实验的设计能力的考查,试题设置了一些带开放性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如第19、20、21、22、24和26题。同时运用科学的评价量表依据试题所考查的能力层次赋分,确保试题的有效性和评卷的规范性。如第26题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的了解,以及银镜反应、卤代烃水解反应等了解,着重考查学生吸收信息及信息迁移的能力,及学生对问题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第(2)、(5)两小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考生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方式)回答。 5(适当减少试题信息量,合理设计试题难度。 39 针对前几年化学科试题信息量大、学生思考容量大的问题,今年试题阅读量有所减少,信息容量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同时,在试题难度设置上进行了充分考量,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考试结果反映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试题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向性 (一)试卷中设计了考查较完整探究过程的试题,能较好地区分能独立设计与完成实验、做过实验但理解甚浅、没做过实验的不同层次的考生,希望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实验教学。 (二)试题提供大量的信息,需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中的素材进行分析、提取,再通过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整合才能作答,希望引导中学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科学方法的培养。 (三)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试题特点鲜明,选考内容的试题难度、区分度、答题用时等基本等值,希望引导高中教师和学生认真开好化学选修课程。 四、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从高考化学科考生的作答情况上分析,对中学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把握好知识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学与考试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学科规律的教学,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落实本学科教学目标的根本方法。 (二)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008年的高考化学依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对学习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对能力的考查,总是依赖于试题所提供的学科问题情境来展开;而考生是否具有对这些问题情境的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将制约考生学科能力的展现或形成。建议中学教学中老师应在引导学生系统建立化学学科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同时,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重视思维过程,从而升华自身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素养。 (三)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 40 要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突出科学方法的培养和运用,这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化学教学过程是宏观的化学事实与微观粒子运动的本质相互交错与交融的过程,是宏观与微观思维的不断转换的过程。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多方位的思维角度去思索化学问题,理解化学现象,并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科学素养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提升。 (四)重视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今年的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考生实验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都有待加强。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解释实验目的、过程:能提出假设,独立选择适当的实验药品与仪器,设计正确的实验流程,较准确预测实验重要现象,进行正确的实验条件控制与操作,及时发现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合理结论以检验假设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要引导考生自觉参与实验、学会在实验过程中思考、探索、研究和创造。 (五)加强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到一些简单的计算。考试结果反映,考生的化学计算能力较弱。一定的计算能力在化学科中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应结合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以及实验的学习,渗透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41 42
/
本文档为【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