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舞蹈教材

舞蹈教材

2019-08-30 39页 doc 90KB 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舞蹈教材名    称:舞蹈队 学生来源:二——六年级 总 学 时:17周 周 课 时:1课时(60分钟) 指导教师:张媛、武京燕 指导思想: 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都相当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般都设置了舞蹈课程。1988年,我国国家教委也曾下达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则(1988~2000)》,把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小学校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开设艺术舞蹈课,通过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作为一种艺术,舞蹈追求艺术美,并具有教育功能、认知功...
舞蹈教材
名    称:舞蹈队 学生来源:二——六年级 总 学 时:17周 周 课 时:1课时(60分钟) 指导教师:张媛、武京燕 指导思想: 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都相当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般都设置了舞蹈课程。1988年,我国国家教委也曾下达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则(1988~2000)》,把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小学校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开设艺术舞蹈课,通过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作为一种艺术,舞蹈追求艺术美,并具有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舞蹈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全面的发展,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人的动作协调、反应灵敏、有力地促进人脑迅速地发育成长;使人筋骨柔韧、肢体强健、精神振奋、心灵净化,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凝聚力,对人们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使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精神,根据少儿的身心特点,开展有的、科学的、系统的艺术教育培训工作,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特编订如下校本。  教学目标: 舞蹈训练旨在对少儿进行气质、形体塑造。在音乐舞蹈中表现美、感受美,尝试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在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加自信,学会展现自我。陶冶性格和品德,获得美的熏陶,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舞蹈队的成立,旨在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舞蹈特长生搭建发展特长、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为区、市艺术节排练舞蹈。 学生情况: 目前,舞蹈兴趣班的成员有二十几人,她们经过上学期短短的几次艰苦的训练,基本功大有进展,自信心也有所增强。但经过一个假期的时间,都有所退步。并且由于学员的年龄和基本条件的不同,大部分学生连压腿、下叉等基本动作完成都不是很好。所以不能要求一致,不能操之过急,软度和开度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本学期我们吸收了十几名基本功较好的的学生,他们在软度训练尚有一定的优势,为舞蹈队增添了新的力量。 自1993年建校以来,我们舞蹈队向北京舞蹈学院、辽宁芭蕾舞团、河北省艺校、市艺校输送了大量人才。 教学要求: 通过舞蹈专业课使学员学会有关舞蹈的技能,掌握一些舞台艺术表演的方法,会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小品,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情感,增强技艺,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努力为校园文化增添光彩,并为创建学校特色添砖加瓦。 训练目的: 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 3、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舞蹈韵律,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 4、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使学生形体得到一定改变,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功。 5、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团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相互适应,使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6、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高艺术素质。 7、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8、培养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觉。 9、 一学期准备一个展示的舞蹈。 10、 规范学校思想意识,让学生有为校争光的意识,养成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品质。 训练内容: 一、基本功训练 1、把 上 训 练: 压腿(前腿、旁腿、压肩、担腰、后腿)、                        踢腿(前腿、旁腿、后腿) 2、把 下 训 练: 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桥、后桥、侧手翻) 二、训练组合 1、头部训练组合 2、开胯训练组合 3、腿部训练组合 4、勾绷脚训练组合 三、排练舞蹈组合 1、傣族舞组合 2、舞蹈:《摘草莓》 3、舞蹈:《三套马车》 4、舞蹈:《茶林娃》 教学安排 第3—10周: 基本功教学内容: 把上训练 (压腿,压肩,担腰,踢腿) 教学目的: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学生身体各部分都已经很僵硬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恢复软度,同时为以后的把下训练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压前腿  分为左右两腿(先左腿后右腿) 做法: 准备:面向把杆,把左腿放到把杆上,右手扶把,左手保持五位手不变,跟节奏往下压,同时被压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下压。 第3-4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第5-6拍:向下压。 第7-8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左右腿各压8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结束时双手抱腿身体压在腿上,保持不动,尽量双腿不弯往下一直下,直到达到竖叉的效果。 二、压旁腿  分为左右两腿(先左腿后右腿) 准备:面向把杆,身体向右转,把左腿放到把杆上,左手扶把,右手保持三位手不变,跟节奏往下压,同时被压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下压。 第3-4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第5-6拍:向下压。 第7-8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左右腿各压8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结束时右手握左腿脚踝部位,左肩胛骨贴左腿上,保持不动。尽量双腿不弯往下一直下,直到达到横 叉的效果。 三、压肩    准备:双手扶把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与双腿成90度,头与身体放松 。另一人双手压住被压人的肩胛骨,用力向下压。反复多次,以达到开肩的效果。 说明:两人一组,然后互换。 四、担腰 准备:学生站到两条把杆中间,把腰放到身后的把杆上,两手伸直放在头上,头向后仰,身体向后担腰。 五、压后腿  分为左右两腿(先左腿后右腿) 准备:把左腿放到身后的把杆上,右手扶把,左手保持三位手不变,跟节奏头、手同时向后去找被压腿,同时被压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后压。 第3-4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第5-6拍:向后压。 第7-8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左右腿各压8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结束时,左手尽量去找左腿脚踝部位,左肩胛骨贴左腿上,头向后仰,保持不动。尽量双腿不弯往下一直下,直到达到竖叉的效果。 六、踢前腿    分为左右两腿 准备:左腿绷脚点地,右手扶把,左手保持一位手不变,右腿保持直立不弯,跟节奏左脚绷脚往前踢,同时被踢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前踢。 第3-4拍:上身保持预备拍。 第5-6拍:向前踢。 第7-8拍:上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左右腿各踢8个八拍。 七、踢旁腿    分为左右两腿 准备:左腿绷脚点地,放在身体左侧,双手扶把,右腿保持直立不弯,跟节奏左脚绷脚往旁踢,同时被踢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旁踢。 第3-4拍:上身保持预备拍。 第5-6拍:向旁踢。 第7-8拍:上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左右腿各踢8个八拍 八、踢后退  分为左右两腿 准备:左腿绷脚点地,放在身体正前方,双手扶把,右腿保持直立不弯,跟节奏左脚绷脚往后踢,同时被踢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后踢。 第3-4拍:上身保持预备拍。 第5-6拍:向后踢。 第7-8拍:上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左右腿各踢8个八拍 基本功教学内容: 把下训练(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桥、后桥、侧手翻) 教学目的: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学生身体各部分都已经很僵硬了,把下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恢复开度,同时为以后的把组合训练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   横叉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直立,脚面绷直,两腿分开,与身体呈180度角。 二、竖叉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直立,脚面绷直,左脚前,右脚后。然后转体180度,变右脚前,左脚后。 三、窝鱼 双腿跪地,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伸直,放于头上,慢慢往后下腰,同时头往后仰,直到双手扶地,如果能达到双手抱住脚踝效果更佳。然后再慢慢挑起,双手依旧伸直放于头顶。 四、下腰 双腿站立呈大八字,双手伸直,放于头上,慢慢往后下腰,同时头往后仰,直到双手扶地,如果能达到双手抱住脚踝效果更佳,然后再慢慢挑起,双手依旧伸直放于头顶。 五、技巧 这项练习要结合前面的训练来进行,并不适合所有同学,因为舞蹈中的一些难度技巧,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急着要成绩。 活动组合教学内容: 训练组合 教学目的: 训练组合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的训练,它融合了把上训练,把下训练,并结合音乐使学生学起来和做的都很有兴趣,这也是为以后的舞蹈组合和成品舞蹈的排练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头部训练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随音乐分别做向左转头、向右转头、向左动头、向右动头、向左绕、向右绕、左点头、右点头等动作。 二、开胯训练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双手握脚,双膝打开,尽量双腿外侧贴地。 三、腿部训练 身体平躺地毯上,双腿绷直,随音乐分别起左、右腿,双腿。 四、勾绷脚训练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双腿绷直,随音乐分别做勾、绷脚动作。 第11—20周: 傣族民间舞 一、简介 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虞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和盂连两个自治县。 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善良,民间舞蹈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其中“孔雀舞”、“象脚鼓舞”,“戛光舞”三种最具有代表性.是较为典型的傣族舞蹈。 1、孔雀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蹈,深受傣族人民喜爱。舞蹈语汇丰富、形式完整、具有严格的程序和一定的技巧。傣族人民以孔雀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2、象脚鼓舞:是傣族地区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的由男性表演的自娱性舞蹈。男性以左肩背象脚鼓,分别用拳、掌、指、脚轻敲重打,抑、扬、顿、挫形成“鼓语”。和女性遥相呼应。 3、戛光舞:是傣族中最古老和最普&的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舞蹈动作虽然不多,但特点突出。随着鼓声,在屈膝半蹲的姿态上均匀地颤动,多为顺手顺脚的舞动,手臂保持三道弯的后轮翻腕和内屈。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有雕塑性,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屈,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一般在半蹲状态下做重拍向下。节奏均匀的上下屈伸动作,从而带动身体的上下颤动。 傣族民间舞蹈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创作的傣族舞蹈常以傣族民间音乐为素材,音乐的旋律比较平稳、优美恬情、富有歌唱性。多为四二拍,有较强的律动感,三拍子的音乐较少。采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乐曲为主。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链锣、镲等打击乐器。 二、基本动作。 1、手形 (1)掌形:四指伸直并拢,虎口张开.拇指用力向上翘.立掌式(图2—35)。托掌式(图2—36)。横掌式(图2—37)。提腕式(图2 38) (2)冠形:食指与拇指相对并弯屈成一个圆形,中指、无名指孙指伸直如扇形张开。整个手形像孔雀头,三个伸直的手指像孔雀顶的羽毛冠(图2—39)。 (3)嘴形:食指向前伸,与拇指靠拢成嘴形,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如扇形.整个手指像孔雀的尖嘴(图2—40)。 (4)爪形:食指以第二关节向内弯屈.拇指从第一关节向上弯屈,两个手指相对成“c”字。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成扇形,整个手形像孔雀脚爪一样(图2—41)。 (5)曲掌:掌心向上,四指并拢,从第三指关节处向掌心弯屈,其他指关节微屈,拇指伸出(图2—42)。 2、脚位 (1)点丁字位:以一脚为重心,另一脚脚跟与重心脚弓内坝4相距约10公分,脚掌点地称点丁字步(图2 43)。脚跟点地称点丁字位。 (2)之宇步位:一脚为重心,另一脚掌前点地,脚的位置呈“之”字形。 (3)正步位:同古典舞正步位。 3、手位 (1)低展翅:右手在右旁屈肘、弯臂,立掌式,左手在右髋前屈肘、弯臂、按掌(图2—44)。 (2)高展翅:右手托掌式,左手于髋旁屈臂,提腕式(图2—45)。 (3)平展翅:双臂侧平举,稍弯臂,立掌式,手心向外(图2—46)。 (4)双合翅:双臂上举坷肘,手背相对(圈2—47)。 (5)合抱翅:一臂上举屈肘,另一臂屈肘于胸前,提腕式(图2—48)。 (6)双抱翅:双手交叉于胸前,艇肘、弯臂,立掌式(图2—49)。 (7)顺展翅:一臂上举.托掌式,另一臂侧举,立掌式(图2—50)。 (8)侧展翅:一臂侧举.提腕式,另一臂屈肘于胸前,提腕式(图2~51)。 4、基本步伐 (1)平步:(一拍完成) 第1拍:前半拍双膝屈一下,后半拍右脚快速向后抬起,勾脚,慢慢落地。平步时,保持上下均匀颤动的动律,主力腿上下节奏均匀。下蹲时,膝盖要有韧劲。直膝时,膝部带动上身。 (2)踮步:右脚全脚落地,左脚前脚掌点地,用踮地的脚推动右脚向前迈步,可双脚交替进行,保持均匀而柔和的屈伸动作。 (3)点步:右脚为重心,膝部快速直起,右髋向右微出,左脚前脚掌在左丁字步位点地。同时也可做前点,跳点不同的点步。 5、手的基本动作 (1)插腰:手呈掌形,虚插于髋的两侧(图2—52)。 (2)翻腕:转动手腕,手心向里转成手心向外或向上。翻腕时,要有内在的韧性。上、下翻腕时,要有力。屈肘、立掌要有停顿。 (3)内屈:(两拍完成) 第l拍:右臂大臂不动,由手指和小腕带动小臂从头的斜上方向内弯曲。手腕至头侧时,左臂由左胯旁向斜前方伸直,掌心向上。 第2拍:右手腕带动小臂从头旁经右侧至髋旁,同时左手掌心向上,手臂伸直从侧斜前方抬至左侧斜上方(图2—53)。 (4)外掏:分小外掏、大外掏两种。右手经身前向下盖手,左手自下向上掏手(立掌)。然后右手由下向上掏出后,向外转腕。左手盖掌至右小臂下,托住肘部,身体随右手向右倾。左手向外掏时动作与右手相同,方向相反(图2—54)。 (5)转手:双臂贴身体,由下向上,由前向后交替晃手。也可单手做。 三、傣族舞蹈组合 1、手位训练组合 动作说明 第一遍音乐 前奏:[1—2]:身向8点,左点丁字位,双手插腰,眼看2点。 [3]:直膝。 [4]:膝部屈伸二次(一拍一次)。 [1— 2]:身向2点,左脚向旁迈一小步呈右点丁字位,右手经曲掌呈低展翅位,眼看8点。 [3]:直膝,手位不变。 [4]:屈伸二次(一拍一次)。 [5—6]:右脚向旁迈一小步呈左点丁字位,双手经曲掌呈顺展翅位,眼看8点下方。 [7—8]: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 [9一10]:身向1点.左脚向旁迈一小步呈右点丁字位,双手经曲掌呈侧展翅位。 [11一12]: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 [13—16]:身向2点,左脚向右上步呈右踏步。掏手呈高展翅位,膝部屈伸(一拍一次)。 第二遍音乐 [1—2]:右脚迈步向右转180。呈身向5点。左脚上步呈之字步,双手经曲掌呈平展翅位。 [3—4]: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第一遍音乐中的[卜4]。 [5—6]:右脚迈步向右转180嘎身向l点,左踏步,双手从身后由下往上呈双合翅位,眼看2点。 [7—8]: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一4]。 [9—10]:身向1点,左脚向前上一步呈右点之字步,双手经曲掌呈合抱翅位。 [11—12]: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 [13—14]:身向8点,右脚收回呈左点丁字位,双手经曲掌呈双抱翅位,眼看2点。 [15—16]: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 歌表演《摘草莓》 教学目的: 歌表演《摘草莓》适合于初学舞蹈的中、低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到优美的旋律,以使他们动起来,健康向上的歌词内容可以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①出示相关内容的图片或投影、幻灯片,放录音《摘草莓》,请学生欣赏歌曲。听完音乐后.可以用提问式、启发式来分析歌曲的内容、人物、情节。 ②学唱歌曲,要求学会歌谱、歌词,以便在学动作时,可以掌握动作的节奏、以及帮助记忆动作。 ③学完歌曲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编舞蹈动作,教师在学生自编的动作上进行加工提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可以不一定按照前面《摘草莓》的动作说明进行教学)。 (2)教练舞蹈 ①教练步伐,登山步、蹦跳步、碎步孙跑步。主要重点是登山步,这个步伐稍有难度,要重点练习。 ②在步伐熟练掌握的基础上,配合上身的姿态进行练习,要重点注意左臂“提篮”、右手“摘草莓’’的动作,因为这是歌表演中最典型的、能反映歌曲内容的动作。 ③舞蹈合乐。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也可以随录音配上舞蹈动作,达到歌曲与舞蹈相配合的目的。教师讲评台乐以后的学习情况。 ④要求反复练习至熟练,可以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演,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⑤教师总结本堂课学习情况,提出要求。 动作说明 第一段歌词 前奏:正步,面向8点,左臂在左胯处作“提篮”状,右臂自然下垂。 [1]:原地做左蹬山步一次,右臂前摆一次。 [2]:同第[1]小节动作,动作相反(图6—1)。 [3-4]:左起向前做登山步四次,右臂经前向后绕一周。 [5-8]:重复第[1—4]小节动作。 [9]:原地蹦跳步一次,同时右臂前平举握拳翅腕,食指伸出(图6—2)。 [10]:姿态不变,左、右摆腕一次,头随手方向。 [11]:左腿原地踏一步,屈膝半蹲,同时右腿向前踢出,脚尖点地。上身转向1点,右臂上举做拿草莓状,眼看右手方向(图6—3)。 [12]:保持原姿态,向上耸肩两次。 [13]:面向l点,向左蹦跳步一次(出左胯),双手端篮至左胯,头向左歪。 [14]:同第[13]小节动作,方向相反。 [15一16]:同第[13-14]小节动作,每拍一次,共131次。 [17—18]:左起向前碎步,双手将篮举至头前上方(图6—4 )。 [19—21]:姿态不变,向左自转一周, [21—22]:左脚上一步呈右踏步半蹲。左手端篮于左胯,右手做摘草莓放至篮中状二次(图6—5)。 [23一24]:双膝跪坐在地上,双手姿态不变。 第二段歌词 [1]:跪坐,左手于体侧翅腕,右手拿篮子里的草莓。 [2]:姿态不变,右手将草莓放至嘴边(图6—6)。 [3]:姿态不变.右手将草莓再放回篮子里。 [4]:姿态不变,双手将篮子端至体前。 [5-6]:左起向2点做小跑步(半拍一次),左手提篮,右手扶篮。 [7—8]:继续小跑步右转一周,双臂保持原姿态。 [9]:双脚跟步一次,双臂体前平举,双手端篮(图6—7)。 [10]:右脚向右前伸出.脚跟点地,双臂于右侧平端篮子(图6—8)。 [11一12]:同第[9一10]小节动作,方向相反。 [13一20]:同第一段第[13-20]小节动作。 [21-22]:正步,保持原姿态向前做鞠躬状。 [23-24]:同第[9—10]小节动作。 二、集体舞教学 集体舞是在音乐中集体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自娱性舞蹈。 集体舞的音乐和舞蹈设计结构简单、动作统一,具有队形变化、反复进行等特征,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协调感以及团结友爱精神的良好途径。 集体舞一般可分为接龙式、邀请式、队列式等。它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熟悉音乐、学习 动作、进行表演三个步骤。 1教学过程 熟悉音乐 了解集体舞的音乐,要注意给学生以完整的印象,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节奏、结构等,这是与舞蹈的基本步伐、动作与队形的变化密切相关的。熟悉音乐可以采用教师弹奏曲调、听录音、看录像,同时让学生哼唱曲调等方法。在熟悉音乐中可结合声势(捻指、拍手、拍腿、跺脚)进行训练,以便使学生迅速熟悉集体舞音乐的特征。 学习动作 集体舞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教师一般应有完整的示范,面对面对学生示范时还要会作反方向的舞蹈示范动作。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并启发学生对生活中某种形象(小兔跳、鸟儿飞等)的联想,使动作模仿更为生动。 通过形象比喻帮助学生掌握动作。例如,教“手腕花”的动作,学生容易把手掌从外往里翻转,好似摇铃鼓。正确的动作是:先以手掌面对自己,荐从里往下、往外翻转手掌。转动手腕。在教学时可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把手掌当作镜子,先照照自己,再去照照别人。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动作要领。 分步教学、由浅入深。有些舞蹈动作较复杂,不是对形象的简单模仿,仅仅靠直觉模仿不易正确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由浅人深、分步教学。对于手、脚配合的动作,可以先单教手或脚的动作,然后再合练。如游戏性的集体舞《伦敦桥》,应先让学生掌握“踏踮步”和“滑步”两种基本步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编“搭桥洞”、“穿桥洞”等动作,最后让学生作各种队形变化,边歌边舞。同时,可以采用新旧动作的对比,以帮助学生克服掌握动作的难度。如教踏跳步时先让学生明确跑跳步和踏跳步的异同。两种动作的不同点是:跑跳步是跑一步、跳一下;踏跳步是走一步、跳一下。让学生先练跑跳步,然后放慢速度即是踏跳步。如果学生学习感到有困难,应先放慢速度练习,并可运用口令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节拍感。 进行表演 集体舞是造型的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集体舞是有组织的集体合作。教学时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感、协调感,并注重情感的培养。 学生掌握舞蹈队形变化的关键是熟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将要改变成另一位置的路线与方向,以及自己和前后左右同学之间的空间关系。教师可采用语言提示,在地面上、黑板上或投影仪上画出点'线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明确队形变化的规律。 集体舞教学既要给学生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叉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培养他们团结互受的精神。 2教学范例 集体舞《三套马车》 动作说明 准备:三人横排为一组,若干组围成一个大圆圈,外圈的人为1数,依次顺时针方向正步站立(图6—9),l数左手插腰,2、3数左手扶旁边人的后腰,全体右手握空心拳拉马绳状,组成一辆马车。 [1—2]:右脚起向前小跑步七次(一拍二次),[2]第2拍的后半拍左脚尖在右脚内侧点地一次,右手拉僵绳提压腕四次(一拍一次)。 [3-4]:保持原来姿态向后退小跑步,动作同[1—2],方向相反。 [5—6]:三人互拉手,原地小跑步,2、3数手上举成“拱门”,1数小跑步钻过“拱门”回到原位(图6一10),2数随l数从自己的右臂下原地小跑步转一圈回原位。 [7—8]:动作同[5—6],换3数钻“拱门”(3数钻完“拱门”后不回原位,而面向大圈措逆时针方向跑)。 [9一11]:全体拉手接成一个圆圈,右脚起沿逆时针方向小跑步十二次。 [12]:右脚原地跺步三次×××1。 [13-15]:动作同[9一l1],方向相反。 [16]小跑步回到开始准备时队形,还原成预备姿态。 随音乐舞蹈从头开始反复进行。 教学目的: 集体舞《三套马车》适合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2/4拍节奏与步伐小跑步的配合,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舞蹈的节奏感和协调感。学习在舞蹈队形上的变化.如前进、后退、圆圈、围绕等的概念,在学生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中,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①听音乐《三套马车》。要求学生熟悉其音乐节拍、节奏、速度,教学生随音乐一拍一次拍手或原地跺脚。 ②教师将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准确、有表情地进行示范。 (2)教练舞蹈 ①教练基本步伐小跑步,随音乐一拍两次,可原地跑,向前跑,后退跑。注意要整齐地合上音乐节奏。 ②全体学生围站成一个大圆圈,面向圆心,了解圆圈向左转动时称为顺时针转,相反方向称为逆时针转。 ③在大圆圈的位置上,全体学生1、2、3报数,然后按三人横排为一组,1数在外圈,依次面向圆圈的顺时针方向站立。 ④教练《三套马车》动作,钻“拱门”时,教师按1、2、3数动作,分别进行示范,并作个别辅导,可以请跳得正确的小组进行示范。可分组练习或集体练习。 (3)合乐 合着音乐,全体练习《三套马车》,教师讲评不足之处,如队形、节奏等,然后反复练习,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要求步伐整齐,队形变化清楚、准确到位。 (4)总结 教师总结,指出学跳集体舞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要求。 三、表演舞教学 表演舞一般指体裁较为广泛,主突出,有内容情节,有角色,有画面,有队形变化的舞蹈。表演舞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的过程。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舞蹈诗、舞剧等。类别有中外民族民间舞蹈,以及芭蕾舞、现代舞等等。表演舞的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并且有演出服装、道具、舞美的设计配合,是适合于舞台演出的综合性、完整性的舞蹈。 1教学过程 介绍舞蹈 在传授舞蹈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要学的是什么形式的舞蹈,是属于哪种类别的舞蹈,并且把舞蹈的风格特点、内容情节、情绪的表演等,逐一向学生进行介绍,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小小巡逻兵》,就要把大草原的辽阔场景向学生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我们的小小巡逻兵,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保卫祖国的美好心愿。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对要学的舞蹈产生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熟悉音乐 让学生完整地欣赏舞蹈的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音乐的优美旋律及节奏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形象,体验舞蹈的情感意境。例如《小小巡逻兵》的音乐中有不同节奏的马蹄声出现,。兰苎I××I和—x_兰兰羔苎I!!!兰苎I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舞蹈中的马是在走,还是在跑。这样使学生熟悉音乐的特征,并且对舞蹈所表现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动作 表演舞教学一般以教师示范为主,因为表演舞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技巧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由于儿童的知识面还较窄,接触到的东西不够丰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如何使儿童较快地理解、掌握讲授的内容及动作要领,使动作比较规范地体现出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形象化教学。例如在传授蒙古族舞中的“扬鞭勒马”这一动作时,首先把动作名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这一动作是由“扬鞭”和“勒马”两个动作组成。然后教师要将这一动作完整地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在示范动作中找出·t马”和“鞭”的部分。由于“马”和“鞭”的动作都十分形象,所以接下去就传授动作:左手曲肘,胸前抬起手握拳,拳心向下,象征着一匹高头大马。右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半握拳,经身前上扬到头上方,作“扬鞭”状。良好的形象化示范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会引起他们学习舞蹈的强烈欲望,以及要学好舞蹈的坚定信心。 完整表演 在学生熟悉音乐、掌握动作、编排队形后,应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表演力和创造力。表演舞的情绪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犹如朗读时要声情并茂.而舞蹈也要“舞”情并茂,有了情就能带动舞的韵,再加上整齐的队形变化,节奏统一的舞步,会使舞蹈表演得更 完美。 2教学范例 表演舞《茶林娃》(汉族) (1)简介 舞蹈《茶林娃》通过两名少先队员去茶林场途中逗乐和采茶时你迫我赶的炽热场面,表现了茶童喜庆丰收和热爱劳动的精神面貌。 舞蹈风格:载歌载舞,恬静淡雅。给人一种自然流畅之感。动作特点:平行横移,含胸,胯、膝、腕动作松弛,手腕动作灵巧。 (2)基本动作 ①基本脚步 上山步: 第1拍:身对2点,右脚向前小跳一步,左脚紧跟,点在右脚旁,成左虚步,微蹲,同时双手持草帽(顶向外),由身前向下晃至左胯旁,上身稍向前倾,拧身看8点(动作图一)。 第2拍:双手晃回身前,回身看2点。 第3—4拍:动作同第1—2拍。 第5—6拍:步法同上,身对2点,上身稍后倾,左手前后自然甩动,右手持草帽至前上方(动作图二)。 第7、8拍:动作同第5—6拍。 攀登步: 第1—2拍:身对2点,上右脚踮起,左腿后抬,双手持帽由左胯旁晃至前上方(动作图三)。 第3—4拍:上左脚踮起,右小射雁,双手持帽晃回左胯旁(动作图四)。 第5--8拍:右脚起向前蹉步成左后点地,同时双手持帽向下晃一圈伸向2点。 注:以上为右攀登步。左脚起为左攀登步。 云退步: 第1--4~1:碎步后退,双手持帽(顶向前)由胸前横移至左侧,上身略向右倾。 第5—8拍:继续碎步后退,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过遭步: 第l拍:身对1点上右脚,左脚后点地(动作图五)。 第2拍:上左脚踮起(动作图六) 第3、4拍:右脚向右迈一步,左脚旁点地,双手持帽向下晃至右侧,上身稍右倾。 第5_一6拍:重心左移,右脚旁点地,双手向下晃至左侧,上身稍左倾。 第7、8拍:动作同第3—6拍,双手由胸前先右、后左作小幅度平移。 平移步:右脚起,向右横走(一拍一步),双手持帽由胸前向右、左作小幅度平移。向左走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挎蓝步: 第1拍:身对l点,左手端帽(顶向下)于左腰间、右手胸前按帽,右脚踮起向后退一大步,上身稍左倾,右肩略向上提。 第2拍:收左脚成正步,踮起.上身右倾。 第3—4拍:动作同第1 2拍。 第5-8拍:转身对2点,左脚勾脚向前伸,脚跟点地,右腿稍蹲,同时右手经绕腕成托掌(动作图七)。 ②基本手住 采高茶:(二拍完成) 第1拍:身对l点,左手端帽(顶向上)于左腰间,右脚向前一步,同时右手手心向上,拇指与食指的第二节相捏.其他三指稍弯,伸向2点作采茶状.收回左胸前翻掌,放人帽里。 第2拍:左脚向前一步,右手伸向2点。 注:这个动作也可以向后或向旁做,双手动作同上。 腰间茶: 第l拍:身对l点,左脚踮起向左横走一步,左手(同采高茶)屈肘向8点采一次,眼看 左手。 第2拍:右脚踮起向左脚靠拢,右手屈肘向2点采茶一次,眼看右手。 第3-4拍:转身对8点,左脚向旁一步,右脚勾脚背向前踢出后,收正步踮起,同时手 成风凰单展翅(动作图八)。 第5-6拍:向8点上左脚,再上右脚,同时转身对2点。 第7拍:撤左脚,右腿向前踢出。 第8拍:撤右脚成踏步蹲,碎采茶(双手快速轮换作采茶状),由前上方至左胯旁,眼随手。 交叉茶:(二拍完成) 第1拍:右脚向右一步,右手屈肘向2点采茶一次。 第2拍:左脚盖过右脚向右一步,左手屈肘向8点采茶一次。右脚开始,动作相同,方向 相反。 转身茶: 第1—2拍:向8点上左脚,左手采茶一次,再向8点上右脚,转身对4点,右手采茶一次。 第3-4拍:转身对8点,上左脚,半蹲,右脚前点地(动作图九)。 第5-6拍:右手向上碎采茶,至右上方,上身随之后倾,上身拧向I点(动作图十)。 第7—8拍:收右脚转向2点,右腿半蹲,左脚前点地,同时双手收至左腰间作放茶状(动作图十一)。 连采茶:身对I点,撤左脚踏步蹲,右手向2点,左手向8点轮流平伸采茶四次(一拍一次)。 胸前茶: 第1拍:身对2点,左脚向2点上步踮起,同时双手由胸前屈肘(手心向里)分掌打开至两肩前.右手稍高(动作图十二J。 第2拍:收左脚正步踮起,双手收回胸前交叉(手心向里)。 第3-4拍:右脚向2点跳一步,再继续向前三小步,同时双手由胸前向上分掌成右顺风旗,挺胸看2点成右踏步(动作图十三)。 第5-6拍:左脚踏步蹲,同时双手由胸前向上采茶一次。 第7—8拍:双手下按至左腰间,向8点作放茶状,动作同上,方向相反。 高低茶 第l-2拍:身对l点,右脚向右一步,半蹲,左脚旁点地,上身稍左倾,同时右手提襟位.左手(手心向上)自胸前向左打开。 第3- 4拍:身对2点,右脚直膝为重心,左脚勾脚背向前踢出后屈膝收回,落脚跟前点地,同时双手做半个反云手,右手至左肩前,左手背在身后。 第5-6拍:右脚原地跳落半蹲,左脚前点地(动作图十四)。 第7-8拍:左脚收回,跳起落下成正步,同时双手做半个反云手。 [1-16]:根据场记图一队形,全体做上山步四次。 [17-20]:根据场记图二队形,全体做攀登步一次。 [21-24]:动作同[17—20],方向相反(左脚起)。 [25-28]:全体做云退步。 [29—32]:根据场记图三队形,全体做过道步一次。 Ⅱ [33-36]:动作同[29_132]。 [37-42]:根据场记图四队形,全体做平移步十二次。 [43-50]:根据场记图五队形,全体做挎篮步两次。 [5l一58]:全体做转身茶两次。 [59—64]:根据场记图六队形,全体走圆场步围上去造型,5号指着眼前的茶林,大家喜出望外.全体边向后转身对5点圆场步边戴帽至肩后,成场记图七队形。 [65-72]:根据场记图八队形,全体向右转身做腰间茶两次。 [73-76]:1’3’5、7号做连采茶八次。2、4、6、8号做转身茶一次。 [77—80]:1、3、5、7号做转身茶一次。2、4、6、8号做连采茶八次。 [81 84]:根据场记图九队形,1’315、7号从后做高采茶四次,绕双号一圈,同时双号右踏步蹲连采茶八次。 [85—88]:2、4、6、8号从后做高采茶四次,绕单号一圈,同时单号左踏步蹲连采茶八次。 反复Ⅱ [33一40]:根据场记图十队形,全体做云退步。 [4l一56]:根据场记图十一队形,全体做腰间茶四次。 [57—64]:根据场记图十二队形,全体做平移步。 [65--68]:2、4、6、8号做连采茶八次。l、3、5、7号做胸前采荼一次。 [69- 72]:1、315、7号做连采茶八次。2、4、6、8号做胸前果茶一次。 [73--883:根据场记图十三队形,全体做交叉茶(正反两次)接高采茶两次。共八次。 反复至I 1—8]:全体做高低茶一次接腰间茶一次。 [9_116]:全体做连采茶八次接转身茶一次。 [17—24]:根据场记图十四队形,全体做平移步十六次。 [25-32]:根据场记图十五队形,全体双手持草帽两边,帽顶对l点,帽边尽量贴地,弓身前倾,草帽左右摇晃,蹲步平移退场。 教学目的: 表演舞《茶林娃》适合于经过训练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了解以及掌握浙江地区汉族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同时学习表演舞可以使学生在较为复杂的舞蹈队形变化,以及情绪的表演方面得到进一步锻炼。 教学过程: (1)介绍舞蹈 (略,同前《茶林娃》简介) (2)学习动作 教师完整表演《茶林娃》,教练基本动作 ①基本脚步(同前) ②基本手住(同前) 学习动作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练习,学习基本脚步时,可采用“分解组合法”来教学,如“上山步”还有上肢的动作,学生手脚动作同时学,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可以把一个八拍的脚步动作先学会,熟练后再学上身的动作和姿态。要着重注意采茶的手形。 (3)熟悉音乐 完整地欣赏《茶林娃》的音乐。 《茶林娃》的舞蹈音乐是选用r浙江民歌《采茶舞曲》的音乐,而《采茶舞曲》则采用了戏曲越剧的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非常富有江南民族的风格特点,乐曲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茶叶丰收的景象,以及姑娘们双手灵巧地采茶的欢乐场面。 (4)编排队形 为了便于排练队形,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分别以l一8号给每个学生编号,这样可以提高排练效率。在编排队形过程中,要注意舞台的方向和台中心的掌握,由于儿童的年龄小,方向位置的概念要差一些,所以排练队形时,要着重注意这个问题。排练队形时,可以按音乐的段落,分段进行排练,直至学生熟练掌握,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复习巩固 学完整个舞蹈后,进人复习巩固阶段。这时应该提出表演舞的更高要求,例如,动作的统一,韵律的掌握,队形的变化,表演的情绪等等。特别是学生的表演力要注意启发和培养,这样会使表演的舞蹈更具生命力。
/
本文档为【舞蹈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