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doc

2017-09-18 34页 doc 69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doc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章 高中历史必修二目 录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2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从原始阶段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逐渐普 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 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
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章 高中历史必修二目 录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2总结 专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从原始阶段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逐渐普 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 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周礼考工记》中国有六职(妇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 旅) (3)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4)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出土有小件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 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 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 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 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 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 郸、临淄、宛、成都。宋代的汴京,清代苏州、盛泽镇、汉口镇、 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3、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 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 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 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 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 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 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 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 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 发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了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经济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家 庭手工业破坏,城市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 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 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 动力市场。 3、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 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 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著名企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 机器磨坊等 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 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原因:一是辛亥革命的推动,二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 外部条件三是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2)主要的部门: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的 第二大工业(3)民族工业的特征: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 业体系;力量十分薄弱;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中国的民族工业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发展的原因: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和开展“国民经 济建设运动”以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2)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使民族工业发展曲 折又艰辛。 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 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有:恶性通货膨 胀、官僚资本压迫、繁重的捐税、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中美友 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4、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国资本主义在经济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政治领 域中处于无权的被压迫地位。 (2)作用:中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领导和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 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批判封建的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 化,促成了近代思想的解放潮流。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道路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1、了解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含义:是指对资本主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平赎买 (与苏联相比是创举)。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从而初步建立 了社会主义基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 刻的社会变革。(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两对),这是此次大会 的最大的贡献。 (2)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 设方针。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 (2)原因: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 下,中共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接着在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 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 (4)影响: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 重挫折,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是造成三年困难局面形成的 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上做出了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 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 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三)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主要内容: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 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 任制。 (2)作用:国有企业改革使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篇二:高一历史必修二总结 目前最全最强大的高一历史复习资料 想过的 必备工具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 唐—曲辕犁 耕作: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 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 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 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 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提高农 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 极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 因,也是中 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 金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 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 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 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瓷 明朝—青花 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 饰) 器 清朝—珐琅彩 丝 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 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业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 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 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 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 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 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 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 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 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 唐朝 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 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 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 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 通商。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 有)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演奴隶社会(夏商 西周) 变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 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 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 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 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 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 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 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 发展生产力,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 全。 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欧洲人的 “寻 金热”(动力)?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直接)?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人文 主义倡导冒险进取 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主)航海 技术、造船技术进步和地理知识的丰富(客) 过程: 迪亚士—好望 角、 达伽马—印度、 哥伦布——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 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向西走,两个“伦”) 影响:1、“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结束了世界 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 欧洲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即“商业革 命 ”和“价格革命”;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深远的影响)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的崛起(海上马车夫) 手段: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结果: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掌握海上商业霸权。 二、英国的崛起 过程:(1)1588年,英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开始走上殖民扩张 道路 (2)三次英荷战争:原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3)英法战争: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最终战败 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 帝国” 三、殖民扩张的影响 1、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 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2、大量财富涌入西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 一、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资本: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条技术:发达的 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一定技术 件 劳动力:“圈地运功”为资本主义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市场:“日部落帝国”具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最必要的条件)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新兴的棉纺织业: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英国工 业革命开始) 成 就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方面:美国——轮船(富尔顿)、英国——蒸汽机车、火车 (史蒂芬孙) 2、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实质)。 3、第一工业革命英国取得的成就最大,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并率 先完成,成为头号的工 业强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因而被成为“世界工厂”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1、新的工厂组织形式——工厂出现2、经济结构变化:农业 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3、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速4、 社会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与无产 阶级5、政治:巩固了在本国的统治,并与19世纪中期确立了对世 界的统治6、世界: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20世纪初)——电气时代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9世纪中后期,科学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 飞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区别)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交通工具 出现汽车、飞机 3、新兴化学工业4、传统的钢铁工业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欧美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新兴工业的出现、工业 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主要成分)(3) 出现 垄断组织 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垄断组织的出现: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根本 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建立。 4、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拓 展了世界市场 ? 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现象:“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 品化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瓦解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二、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 含义:19世纪60,90s,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 治的自救运动。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 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自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 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建新式学 堂,派遣留学生 破产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影响 ?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最深远影响)?一定程度 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瓦解了本国的自然经济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 导 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商人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域:东南沿海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发 展轻工业,重工业极弱) 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东南沿海)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1、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以机器 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展 一、初步发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原因: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 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短暂春天(黄金时代)(1912,1920) 原因 ?辛亥革命扫除障碍(根本原因)?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群 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一战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短暂的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曲折发展 1927,1936 发展较快、1937,1945民族工业萎缩、1945,1949民 族工业绝境 阻碍中国资义发展因素:本国封建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1953—1957) 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 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 内容(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 (1)内容 主要矛盾:见P51 其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 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中国 八大二次会议) (反映了人民加速经济发 展的愿望,具有“左”倾冒进思想倾向) (1)大跃进 特点:高速度(超英赶美)、高指标 农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工业:全国上下大炼钢铁 过失: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严重的比例失调 (2)人民公社 特点:“一大二公” 过失: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原理 后果:导致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1959—1960三年严重的经济困 难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 成功的探索: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农村中的 “纠左”“八字方针” ? 失误的探索:1958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革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内容见P54 意义:党和国家命运的转折、改革开放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农村 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 人民公社,代之以乡镇政府 2、城市 开始:1984年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 所有制改革: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管理体制改革:变单一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 发展 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调动了积极性,增强 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提出: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要搞好市场经济 目标确立: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用: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解决了 温饱问题,并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 入新阶段的标志: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十四大 第13课 对开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市场经济)篇 三:高中历史必修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 2、耕作方式的发展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 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 ?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 现一牛挽犁 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 成为了“天府之国”。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 1、丝织业: ?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 ?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 ?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 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陶瓷业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代:景德镇“瓷都” ?清代:粉彩瓷器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 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三、古代中国商业 1、商业的发展 ?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 ?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2、城市与“市”的发展 (1)唐代长安: ?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 “市”与“坊” 界限分明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2)宋代东京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 ?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早市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 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3、古代商业的特点 ?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协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 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 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 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 步。 2、“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 雇佣关系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开辟的新航线 所经大洋 扶持国家 方向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大西洋 葡萄牙 向东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大西洋 西班牙 向 西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大西 洋、印度洋 葡萄牙 向东 1519,1522年 麦哲伦等 葡萄牙 环球航行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 洋 西班牙 向西 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 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 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 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 ?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 地进行殖民掠夺 ?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 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 ?影响: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1)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军优势 ?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 ?进行以黑奴贸易为中心的“三角贸易”,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奴隶贩子 (2)英国的殖民方向:北美和印度 3、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采用奴隶制劳 动,贩卖黑奴等 4、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日益扩大的世界市 场,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 (1)进程:?首先开始于纺织业;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 代”到来; ?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 (3)影响:?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工业革命后, 人类历史逐渐由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 ?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 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起)——电气时代 (1)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2)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 机、电灯、电影)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 ?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 (3)影响: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促进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3、高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计算机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网络大大缩小全球空间距离;? 生命科学的发展逐步打开生命的奥秘;?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 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等。(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式,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 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 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 源);实业救国的热潮 ?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 生、周学熙 二、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1、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 碍,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 热情,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 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 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 鼓励兴办实业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 货、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内容:?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2)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 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 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4、“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 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质上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特点——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率先进行;篇四: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 二+必修三】【精】【完整版】 高一历史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义务— —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 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 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 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 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 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 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 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 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 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 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 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 1 页 共 37 页 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 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 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 由中央掌控。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造成 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 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 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六部; 废行省,设三司。?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 情;?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 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 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 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 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 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过于泛滥的民 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 2 页 共 37 页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 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 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 秩序。?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 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 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 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 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 存在。?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 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 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 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 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加强了国家权 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 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 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 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 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第 3 页 共 37 页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 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 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 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 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 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 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 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 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 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 容及其评价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 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 均分配土地。?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 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 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 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第 4 页 共 37 页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 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 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 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 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 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 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 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 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 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 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 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 义:?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青年学生是先 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 义,起了指导作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 (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 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 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共 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 ——组织基础 第 5 页 共 37 页篇五:高中历史必修2 会考说明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模块(?) 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1.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 (1)生产工具的变革(P3)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汉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p4) (2)水利设施的完善 (p4)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3)生产方式的变化(p5) A:千耦其耘: 原因:商周时期,农具原始; 特点:大规模简 单协作 B: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 现 产生:春秋时期 ?自耕农经济特点: 1)拥有部分土地;2)以家庭为生产单位;3)男耕女织,农业与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 4)自给自足;5)精耕细作;6)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如何评价自耕农经济,P5-6 1)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2)规模小,简单性别分工,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 经济的发展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4)自耕农经济比较脆弱:统治者过度剥削、压榨、天灾、战乱会导 致其破产。 2.1.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A p7-8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公有) ?商周:土地国有——井田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 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 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魏至唐朝前期,政 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2.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p2) 2.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p3) 3.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p5) 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 1、表现:(1)冶金主要成就: ?商周——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 ?春秋——发明冶炼生铁和钢(块炼钢)的技术。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普遍。 ?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2)纺织主要成就:中国是世界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p16- 17) A:丝织技术: 黄帝时期发明了丝织技术 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 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B:棉纺技术: 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 部门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主要成就: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彩陶、黑陶、白陶。(p17图) (4)瓷主要成就: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p17-18 图) ?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 ?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朝,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生产部 门。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朝——烧成青花、釉里红(彩瓷)。 ?明——斗彩、五彩瓷。 ?清——粉彩、珐琅彩。 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2、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 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 品。(明代前期以前,占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孕育出了 雇佣关系。 4、家庭手工业,大多供自己消费。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 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B (1)P21?商朝:职业商人、最早货币出现; ?周朝: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局面被打 破,出现有经济实力的大商人;私商是主体。 ?秦汉:商业初步发 展 ?隋唐:商业繁荣, 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 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 ?宋元:商业繁荣,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明清:商业市镇兴起;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广泛使 用;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商业发展新特 点 ?(2) “市”的形成发展 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周秦至唐)?打破了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宋朝) 1)唐朝长安:(p22图,文)?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与民居分 开。?在规定的时间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宋朝开封:(p22图,引文)?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 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宋朝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 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宋朝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城市格局变化,城市的经济功能增 强。 (p23图)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2.1.6“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的原因 C (1)重农抑商 p23-24 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的思想 实行: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战国开始,特别 是秦、汉、明、清) 影响: 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 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 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经济因 素)。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海禁政策 p29 ?海禁政策: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 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 ?原因:以“天朝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清斗 争 ?海禁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 略,一定时期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阻碍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 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使中国日渐 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 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成长。 ?农民遭残酷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国 内市场狭小) ?地主商人赚的钱多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资金短缺) ?国家设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规模。(重 农抑商的政策)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禁止海外贸易(闭关锁国、海禁政 策,失去海外市场)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A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最主 要) ? 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外商企业 ?洋务企业; ?民 族资本主义出现。 洋务运动:(联系必修3 体用之争) 1)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3)背景:必修3 p8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外 患)?国内人民起义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内忧)?西学东渐,猛 烈冲击着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 4)目的:自强、求富。 5)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6)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7)洋务运动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创办民用工业:开平煤矿?创建海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 学生 8)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培养了新式人才;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了中 国的近代化。 2.2.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A(p53) 2.2.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B 1、兴起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2)时间:3)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42、初步发展 1)原因:清政府放宽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收回利权运动 2)时间:甲午战后(19世纪末) 3)概况: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实业家:张謇和荣氏兄弟 2.2.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A (p56)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 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时间:一战期间(或1912-1919)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国的建立提高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实业救国的热情;政府 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提倡使用国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 展。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 C 一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主要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轻工业) 迅速发展; 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一定发展;化学工业的代表——范旭东 (2)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变占领区为军事工业基地 方针:提出“适地适产主义” 实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之中 方式:对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控制金融和内外贸易, 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劳动力 (3)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民族工业 (p58) 三座大山: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外国资本的重压:凭借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的手段 官僚资本主义: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 挤、打击 ?2.2.5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C (1)阻碍因素 :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后天畸形,重工业无从发展; ?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2)推动因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2.6,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C A.历史地位: (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 (2)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3)在夹缝中步履维艰,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 府(封建势力) B.历史作用: ?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 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 ?政治上:促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促进中国无产阶级的壮
/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必修二总结.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