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

2018-01-08 50页 doc 188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物化试卷(一)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13( 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 ) 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A) p (B) V (C) T,U (D) T, p 气与4 mol Cl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14( 当以5 mol H22 2....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物化试卷(一)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13( 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 ) 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A) p (B) V (C) T,U (D) T, p 气与4 mol Cl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14( 当以5 mol H22 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 ) HCl气。若以下式为基本单元,H(g) + Cl(g) ----> 22(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2HCl(g),则反应进度ξ应是: ( ) (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 (A) 1 mol (B) 2 mol (C) 4 mol (D) 5 mol (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 15( 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p (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实测得热效应为Q。 公式 Q=Q+ΔnRT 中的Δn为:( ) vpv 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A) 生成物与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之差 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 ) (B)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相物质的量之差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无法判定 (C)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凝聚相物质的量之差 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D)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热容差 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 (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 16(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 ) (2) 真空蒸发 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 ) (A) 升华热 (B) 溶解热 (C) 汽化热 (D) 熔化热 (A) |W|> |W| Q> Q (B)|W|< |W| Q< Q 17( 已知 1mol HCl的无限稀释溶液与 1mol NaOH 的无12121212 (C) |W|= |W| Q= Q (D)|W|> |W| Q< Q 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热效应ΔH =-55.9 12121212r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kJ/mol,则 1mol HNO的无限稀释溶液与 1mol KOH的无3 将:( ) 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H 为:( ) r(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增加、减少不能确定 (A) > -55.9 kJ/mol (B) < -55.9 kJ/mol 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 (C) = -55.9 kJ/mol (D) 不能确定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18( 在标准压力下,1mol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氧化碳 的反应热为ΔH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 r 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A) ΔH 是CO2(g)的标准生成热 (B) ΔH =ΔU 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 (C) ΔH 是石墨的燃烧热 (D) ΔU <ΔH (A) 较快 (B) 较慢 (C) 一样 (D) 不一定 19( 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8. 始态完全相同(p,V,T)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1) 在同一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111 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膨胀。当膨(2) 在同一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p0 胀相同体积之后,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 (3) 在不同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A) 范德华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 (4) 在不同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 (B) 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 (A) 1,3 (B) 2,4 (C) 1,4 (D) 2,3 (C) 范德华气体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 20( Cl(g)的燃烧热为何值? ( ) 2 (D) 范德华气体的焓变与理想气体的焓变相等 (A)HCl(g)的生成热 (B)HClO的生成热 39(ΔH =Q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 (C)HClO的生成热 (D)Cl(g)生成盐酸水溶液的热效应 p42 (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 (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C) 电解 CuSO水溶液 物化试卷(二) 4 (D) 气体从(298 K, 105 Pa)可逆变化到(373 K, 104 Pa) 1( 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 298 K,200.0 kPa 经 历: ? 等温, ? 绝热, ? 等压三条途径可逆膨胀,使10( 在100?和25?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 ( ) (A) 100 % (B) 75 % (C) 25 % (D) 20 % 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所作的功分别为W,W,W,三者12311( 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的关系是: ( ) 以有:( ) (A) |W|>|W|>|W| (B) |W|>|W|>|W| 123213(A) 一条 (B) 二条 (C) 三条 (D) 三条以上 (C) |W|>|W|>|W| (D) |W|>|W|>|W| 32131212( 某理想气体的γ =C/C =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2. 下述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 pv 分子气体? ( ) (A) 封闭体系的状态与其状态图上的点一一对应 1 (B) 封闭体系的状态即是其平衡态 内,为了维持体温不变,这些能量全部变为热使汗水蒸发。(C) 封闭体系的任一变化与其状态图上的实线一一对应 已知水的汽化热为 44 kJ/mol,则每天需喝水: ( ) (D) 封闭体系的任一可逆变化途径都可在其状态图上表(A) 0.5 kg (B) 1.0 kg (C) 1.6 kg (D) 3.0 kg 示为实线 15. 高温下臭氧的摩尔等压热容C(p,m) 为: ( ) 3. 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A) 6R (B) 6.5R (C) 7R (D) 7.5R 定是: ( ) 16. 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看,对理想气体封闭体系在Wf(A) ΔU > 0 , ΔH > 0 (B) ΔU = 0 , ΔH = 0 =0、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吸热时体系中粒子: ( ) (C) ΔU < 0 , ΔH < 0 (D) ΔU = 0 , ΔH不确定 (A) 能级提高,且各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发生变化 4. " 封闭体系恒压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Q等于其焓的(B) 能级提高,但各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不变 p 增量ΔH ",这种说法: ( ) (C) 能级不变,但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发生变化 (A) 正确 (D) 需加可逆过程与无非体积功的条件 (D) 能级不变,且各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不变 (B) 需增加无非体积功的条件 (C) 需加可逆过程的条件 17. 若以B代表化学反应中任一组分, 和 n(B)分别表示5.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任一组分 B 在ξ= 0 及反应进度为ξ时的物质的量,是错误的? ( ) 则定义反应进度为: ( ) (A) Q=0 (B) W=0 (C) ΔU=0 (D) ΔH=0 (A)ξ=n(B,0) - n(B) (C)ξ=[n(B)-n(B,0)]/ν(B) 6. 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 (B)ξ= n(B)-n(B,0) (D)ξ=[n(B,0)-n(B)]/ν(B) (A) 必定减少 (B) 必定增加 18. 已知:Zn(s)+(1/2)O ---> ZnO,ΔH=351.5 kJ/mol 2cm(C) 必定不变 (D) 不一定改变 Hg(l)+(1/2)O ---> HgO,ΔH= 90.8 kJ/mol 因此 2cm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 等温Zn+HgO ---> ZnO+Hg 的ΔH是: ( ) rm 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H(A) 442.2 kJ/mol (B) 260.7 kJ/mol 12 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 (C) -62.3 kJ/mol (D) -442.2 kJ/mol (A)H> H (B)H= H (C)H< H (D)H>=H 19.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12121212 8.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 dU = (C- nR)dT进行计算的(A) 水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p 是:( ) (B)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A)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 (C)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C) 水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B)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 (D)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 (D)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39.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73 K,202.65 kPa, 经 20. 完全燃烧 8 dm乙炔,需空气的体积为: ( ) 3333=常数 的可逆途径压缩到405.3 kPa的终态,该气体的(A) 20 dm (B) 120 dm (C) 100 dm (D) 4 dm pT ΔU为: ( ) (A)1702 J (B)-406.8 J (C)406.8 J (D)-1702 J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物化试卷(一) 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 ) 1 为V,V,则: ( ) (A) ΔS = 0 , W = 0 (B) ΔH = 0,ΔU = 0 12 (A) V> V (B)V< V (C) V= V (D) 无法确定 (C) ΔG = 0,ΔH = 0 (D) ΔU = 0,ΔG =0 121212 11. 一容器的容积为V1=162.4 立方米,内有压力为2(熵变ΔS是: (1)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2) 可逆94430 Pa,温度为288.65 K的空气。当把容器加热至Tx过程热温商之和 (3) 与过程无关的状态函数 (4) 与过时,从容器中逸出气体在压力为92834 Pa,温度为289.15K程有关的状态函数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3下,占体积114.3 m;则Tx 的值为: ( ) (A) 1,2 (B) 2,3 (C) 2 (D) 4 (A)1038.15 K (B)948.15 K (C)849.15 K (D)840.15 K 3(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12. 石墨的燃烧热: ( )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 (A) 等于CO生成热 (B) 等于CO生成热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 2 (C) 等于金刚石燃烧热 (D) 等于零 (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 13. 298 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H : ( ) f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确定 4( 在标准压力,273.15 K下水凝结为冰,判断体系的14. 人在室内休息时,大约每天要吃 0.2 kg 的酐酪(摄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为零,( ) 取的能量约为 4000 kJ)。假定这些能量全部不储存在体(A) ΔU (B) ΔH (C) ΔS (D) ΔG 2 5( 水在 100?,标准压力下沸腾时,下列各量何者增加,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A) 熵 (B) 汽化热 (C) 吉布斯自由能 (D) 蒸气压 16( 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 ( ) 参考答案: B 6( 在 N2和 O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过程中,体系(A) 在0 K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B) 在0 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A)ΔU=0 (B)ΔF=0 (C)ΔS=0 (D)ΔG=0 (C) 在0 ?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7( 在 270 K,101.325 kPa 下,1 mol过冷水经等温等(D) 在0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压过程凝结为同样条件下的冰,则体系及环境的熵变应17(下列四种表述: 为:( ) (1) 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中,体系的熵变ΔS =ΔH(A)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相变/T相变 (B)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2) 体系经历一自发过程总有 ΔS > 0 (C)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3)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D)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4)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体系的熵变为零 两者都不正确8( 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经恒外压压缩至稳定, 此变者为: ( ) 化中的体系熵变ΔS(体)及环境熵变ΔS(环)应为:( ) (A) 1,2 (B) 3,4 (C) 2,3 (D) 1,4 (A)ΔS(体)>0,ΔS(环)<0 (B)ΔS(体)<0,ΔS(环)>0 18( 在绝热条件下,用大于气筒内的压力迅速推动活塞(C)ΔS(体)>0,ΔS(环)=0 (D)ΔS(体)<0,ΔS(环)=0 压缩气体,此过程的熵变为: ( ) 9(一个由气相变为凝聚相的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自(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发进行,问下列各组答案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 19( 在263 K的过冷水凝结成263 K的冰,则: ( ) (A)ΔS(体)>0,ΔS(环)<0 (B)ΔS(体)<0,ΔS(环)>0 (A) ΔS<0 (B) ΔS>0 (C) ΔS=0 (D) 无法确定 (C)ΔS(体)<0,ΔS(环)=0 (D)ΔS(体)>0,ΔS(环)=0 20( 在标准压力和268.15 K下,冰变为水,体系的熵变ΔS10( 在一简单的(单组分,单相,各向同性)封闭体系中,体应: ( ) 恒压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值随温度升高如(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何变化? (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A) (,G/,T) > 0 (B) (,G/,T) < 0 pp物化试卷(二) 1( 2 mol H2和 2 mol Cl2在绝热钢筒内反应生成 HCl 气(C) (,G/,T) = 0 (D) 视具体体系而定 p体,起始时为常温常压。则: ( ) 11(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m)= RT +αp,其中α为(A)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大于零的常数,该气体经恒温膨胀,其热力学能:( ) (B)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C)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12( 下列四个关系式中,哪一个不是麦克斯韦关系式? ( ) (D)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2( 用 1 mol 理想气体进行焦耳实验(自由膨胀),求(A) (B) (,T/,V),(,T/,V)(,T/,V),(,T/,V)spsp得 ΔS = 19.16 J/K,则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 ) (A) ΔG = 19.16 J (B) ΔG < 19.16 J (C) (D)(,T/,V),,(,T/,V) (,T/,V),(,T/,V)TpTV(C) ΔG > 19.16 J (D) ΔG = 0 13(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势, ( ) 3( 1 mol Ag(s)在等容下由273.15 K加热到303.15 K,(A) (?T H/?T n(B))T,S, (B) (?T F/?T n(B))T,p, 已知在该温度区间内Ag(s)的C(V, m)=24.48 J/(K?mol), (C) (?T G/?T n(B))T,V, (D) (?T U/?T n(B))S,V, 则其熵变为: ( ) 14( 298 K,标准压力下,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 (A)2.531J/K (B)5.622J/K (C)25.31J/K (D)56.22J/K 2 dm3(溶有 0.5 mol 萘), 第二瓶为 1 dm3(溶有 0.25 4( 在101.325 kPa下,385 K的水变为同温下的水蒸气,mol 萘),若以μ1,μ2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对该变化过程,下列各式中哪个正确? ( ) 则: ( ) (A)ΔS(体)+ΔS(环)>0 (B)ΔS(体)+ΔS(环)<0 (A)μ1 = 10μ2 (B)μ2= 2μ2 (C)ΔS(体)+ΔS(环)=0 (D)ΔS(体)+ΔS(环)不能确定 (c)μ1 =μ2 (D)μ1= 0.5μ2 5( 从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在多孔硅胶吸水过程15( 重结晶制取纯盐的过程中,析出的 NaCl 固体的化中,自由水分子与吸附在硅胶表面的水分子比较,化学势学势与母液中 NaCl 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 ) 高低如何? ( ) 3 (A) 前者高 (B) 前者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7( 将 1 mol 甲苯在 101.325 kPa,110 ?(正常沸点)6( CO 理想气体的摩尔统计熵Sm(统计)、摩尔量热熵下与 110 ?的热源接触,使它向真空容器中汽化,完全Sm(量热)与残余熵Sm(残余)之间的关系近似为: ( ) 变成 101.325 kPa 下的蒸气。该过程的: ( ) (A)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A) ΔvapSm= 0 (B) ΔvapGm= 0 (B)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C) ΔvapHm= 0 (D) ΔvapUm= 0 (C)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18( 在101.3 kPa下,110?的水变为110?水蒸气,吸热(D)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p,在该相变过程中下列哪个关系式不成立? ( ) Q 7( 在300?时,2 mol某理想气体的吉布斯自由能G与赫(A) ΔS(体) > 0 (B) ΔS(环)不确定 姆霍兹自由能F的差值为: ( ) (C) ΔS(体)+ΔS(环)>0 (D) ΔS(环)< 0 (A) G-F=1.247 kJ (B) G-F=2.494 kJ 19( 根据熵的统计意义可以判断下列过程中何者的熵值(C) G-F=4.988 kJ (D) G-F=9.977 kJ 增大, ( ) 8( 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A) 水蒸气冷却成水 (B) 石灰石分解生成石灰 时体系的ΔvapG值应如何变化, ( ) (C) 乙烯聚合成聚乙烯 (D)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A) ΔvapG, 0 (B) ΔvapG? 0 20( 理想气体从状态 I 经自由膨胀到状态 II,可用哪(C) ΔvapG, 0 (D) ΔvapG, 0 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 ) 9( 25?时,1 mol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压力从 10 个标(A) ΔH (B) ΔG (C) ΔS (D) ΔU 准压力变到1个标准压力,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多少, (A)0.04kJ (B)-12.4kJ (C)1.24kJ (D)-5.70kJ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10( 对273 K到277 K的水进行绝热可逆压缩(已知水1(玻尔兹曼熵定理一般不适用于: ( ) 在277 K时密度最大),水的温度将: ( ) (A)独立子体系 (B)理想气体 (C)量子气体 (D)单个粒子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2(下列各体系中属于独立粒子体系的是:( ) 11( 从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导出 (qU/qS)v等于: ( ) (A) 绝对零度的晶体 (B) 理想液体混合物 (A)(qH/qS)p (B)(qF/qV)T (C)(qU/qV)s (D)(qG/qT)p (C) 纯气体 (D) 理想气体的混合物 12( 某气体状态方程为p =f(V)T,f(V) 仅表示体积的3(近独立定域粒子体系和经典极限下的非定域粒子体系函数,恒温下该气体的熵随体积V的增加而: ( ) 的 ( ) (A)增加 (B)下降 (C)不变 (D)难以确定 (A)最概然分布公式不同 (B)最概然分布公式相同 13( 对于不做非体积功的封闭体系,下面关系式中不正(C)某一能量分布类型的微观状态数相同 确的是: ( ) (D)以粒子配分函数表示的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表达示相同 (A) (qH/qS)p = T (B) (qF/qT)v = -S 4(粒子的配分函数q是: ( ) (C) (qH/qp)s = V (D) (qU/qV)s = p (A)一个粒子的 (B)对一个粒子的玻耳兹曼因子取 (C)粒子的简并度和玻耳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 14( 1 mol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V(m)= RT + bp,b 为 (D)对一个粒子的所有可能状态的玻耳兹曼因子取和 不等于零的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其焓H只是温度T的函数 5(热力学函数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对于定域粒子体(B) 其内能U只是温度T的函数 系和离域粒子体系都相同的是: ( ) (C) 其内能和焓都只是温度T的函数 (A) G, F, S (B) U, H, S (D) 其内能和焓不仅与温度T有关,还与气体的体积V(m)(C) U, H, CV (D) H, G, CV 或压力p有关 6(在平动、转动、振动运动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中,下15( 苯的正常沸点为 80?,估计它在沸点左右温度范围述关系式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 ) 内,温度每改变 1?,蒸气压的变化百分率约为: ( ) (A)Fr=Gr (B)Uv=Hv (C)C(V,v)=C(p,v) (D)C(p,t)=CV, (A) 3% (B) 13% (C) 47% (D) 难以确定 7(已知 I2(g)的基本振动频率 =21420 m-1,kB=1.38× -23-34816( 273 K,10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J/K, h=6.627×10J?s, c=3×10 m/s, 则I2(g)10 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 ( ) 的振动特征温度Qv为: ( ) -14 -8(A) μ(l) > μ(s) (B) μ(l) = μ(s) (A) 2.13×10K (B) 1.03×10 K -3(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 (C) 308.5 K (D) 3.23×10 K 8(双原子分子以平衡位置为能量零点,其振动的零点能 等于: ( ) 4 (A) kT (B) (1/2)kT (C) hv (D) (1/2)hv 1. 在 298 K 时,A和B两种气体单独在某一溶剂中溶解,9(双原子分子在温度很低时且选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遵守亨利定律,亨利常数分别为 k(A)和 k(B),且知则振动配分函数值为: ( ) k(A)>k(B),则当 A 和 B 压力(平衡时的)相同时,在(A) = 0 (B) = 1 (C) < 0 (D) > 1 一定量的该溶剂中所溶解的关系为: ( ) 10(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A)A的量大于B的量 (B)A的量小于B的量 (A) 振动能 > 转动能 > 平动能 (C)A的量等于B的量 (D)A的量与B的量无法比较 *(B) 振动能 > 平动能 > 转动能 ,化学势2. 在温度 T 时,纯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PA**(C) 平动能 > 振动能 > 转动能 为μ,并且已知在标准压力下的凝固点为T,当 A 中Af(D) 转动能 > 平动能 > 振动能 溶入少量与 A 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质而形成为稀溶液11( 2 mol CO2的转动能Ur为: ( ) 时,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 pA,μA,Tf ,则: ( ) ***(A) (1/2)RT (B) RT (C) (3/2)RT (D) 2RT (A) P< pA, μ<μA, T< Tf AAf***12(300 K时,分布在J= 1转动能级上的分子数是J= 0 能(B) P> pA, μ<μA, T< Tf AAf***级上分子数的3exp(-0.1)倍,则分子转动特征温度是:( ) (C) P< pA, μ<μA, T> Tf AAf***(A) 10 K (B) 15 K (C) 30 K (D) 300 K (D) P> pA, μ>μA, T> Tf AAf 13(H2O 分子气体在室温下振动运动时C(V,m) 的贡献3. 在400 K时,液体 A 的蒸气压为 40000 Pa,液体 B 的可以忽略不计。则它的C(p,m)/C(V,m)值为 (H2O 可蒸气压为 60000 Pa,两者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平衡时当作理想气体): ( ) 溶液中 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6,则气相中 B的物质的(A) 1.15 (B) 1.4 (C) 1.7 (D) 1.33 量分数为: ( ) 22/314(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εt=6h/(8mv) 能级的简并度(A) 0.60 (B) 0.50 (C) 0.40 (D) 0.31 为: ( ) 4. 已知 373.15 K 时,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 133.32 (A) 1 (B) 3 (C) 6 (D) 0 kPa,另一液体 B 可与 A 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 A 在15(晶体 CH3D 中的残余熵S(0,m)为:( ) 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1/2 时,A 在气相中的物质量(A) Rln2 (B) (1/2)Rln2 (C) (1/3)Rln2 (D) Rln4 分数为2/3 时,则在373.15 K时,液体 B 的饱和蒸气16(在分子运动的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 ) 压应为: ( ) (A) 电子运动的配分函数 (B) 平均配分函数 (A)66.66kPa (B)88.88kPa (C)133.32kPa (D)266.64kPa (C) 转动配分函数 (D) 振动配分函数 5. 关于亨利定律,下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17(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配分函数 q = 1/{1-exp(-hn/kT)} (A) 若溶液中溶剂在某浓度区间遵从拉乌尔定律,则在该是表示: ( ) 浓度区间组分B必遵从亨利定律 (A) 振动处于基态 (B) 选取基态能量为零 (B) 温度越高、压力越低,亨利定律越正确 (C) 振动处于基态且选基态能量为零 (C) 因为亨利定律是稀溶液定律,所以任何溶质在稀溶液(D) 振动可以处于激发态,选取基态能量为零 范围内都遵守亨利定律 18(在 298.15 K 和101.325 kPa时,摩尔平动熵最大的(D) 温度一定时,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解的气体体积与气体是: ( ) 该气体的分压力无关 (A) H2 (B) CH4 (C) NO (D) CO2 6.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某物质在临界点的性质: ( ) 19(忽略 CO 和 N2的振动运动对熵的贡献差别。N2和 CO (A) 与外界温度有关 (B) 与外界压力有关 的摩尔熵的大小关系是: ( ) (C) 与外界物质有关 (D) 是该物质本身特性 (A) Sm(CO) > Sm( N2) (B) Sm(CO) < Sm( N2) 7. 在恒温恒压下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混合吉布斯自由(C) Sm(CO) = Sm( N2) (D) 无法确定 能ΔmixG ? 0,恒温下ΔmixG 对温度T 进行微商,则: 20(一个体积为V、粒子质量为m的离域子体系,其最低(A) (aΔmixG/aT)T < 0 (B) (aΔmixG/aT)T> 0 平动能级和其相邻能级的间隔是: ( ) (C) (aΔmixG/aT)T = 0 (D) (aΔmixG/aT)T? 0 22/322/3(A) h/(8mv) (B) 3h/(8mv) 8. 在50?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液体B饱和蒸气压 22/322/3(C) 4h/(8mv) (D) 9h/(8mv) 的3倍,A,B两液体形成理想溶液。气液平衡时,在液相 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则在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第四章 溶液 数为: ( ) 物化试卷(一) (A) 0.15 (B) 0.25 (C) 0.5 (D) 0.65 5 9. 298 K,标准压力下,两瓶含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2 分数y2= 0.818 ,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为29 dm3(溶有0.5 mol萘),第二瓶为1 dm3(溶有0.25 mol萘),571 Pa,则在溶液中氯仿的活度a1为: ( ) 若以μ1和μ2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 ( ) (A) 0.500 (B) 0.823 (C) 0.181 (D) 0.813 (A)μ=10μ (B)μ=2μ 1212 (C)μ=(1/2)μ (D)μ=μ 第四章 溶液 1212 10. 2 mol A物质和3 mol B物质在等温等压下混合形成 物化试卷(二) 理想液体混合物,该系统中A和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为1.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 (A) -5-51.79×10 m3/mol,2.15×10 m3/mol ,则混合物的总体和纯水 (B)。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 ) 积为: ( ) (A) A 杯高于 B 杯 (B) A 杯等于 B 杯 -5-5(A) 9.67×10 m3 (B) 9.85×10 m3 (C) A 杯低于 B 杯 (D) 视温度而定 -5-5(C) 10.03×10 m3 (D) 8.95×10 m3 2(已知挥发性纯溶质 A 液体的蒸气压为 67 Pa,纯溶剂 11. 对于理想溶液,下列偏微商不为零的是: ( ) B 的蒸气压为 26 665 Pa,该溶质在此溶剂的饱和溶液的(A) [a(ΔmixG/T)/aT]p (B) [a(ΔmixS)/aT]p 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则此饱和溶液(假设为理想液体(C) [a(ΔmixF)/aT]p (D) [a(ΔmixG)/aT]p 混合物)的蒸气压为: ( ) 12. 冬季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注混凝(A)600Pa (B)26133Pa (C)26198Pa (D)599Pa 土时加入少量盐类,其主要作用是, ( ) 3. 已知 373 K 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 50000 Pa,(A)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B) 防止建筑物被腐蚀 液体 B 的饱和蒸气压为105 Pa,A和B构成理想液体混(C) 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 (D) 吸收混凝土中的水份 合物,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 时,气相中B13. 由渗透压法测得的分子量为: ( )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 (A) 重均分子量 (B) 粘均分子量 (A) 1/1.5 (B) 1/2 (C) 1/2.5 (D) 1/3 (C) 数均分子量 (D) 上述都不是 4. 关于亨利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4. 两只烧杯各有 1 kg水,向 A 杯中加入 0.01 mol 蔗(A)其值与温度、浓度和压力有关 糖,向 B 杯内溶入0.01 mol NaCl,两只烧杯按同样速(B)其值与温度、溶质性质和浓度有关 度冷却降温,则有: ( ) (C)其值与温度、溶剂性质和浓度有关 (A) A 杯先结冰 (B) B 杯先结冰 (D)其值与温度、溶质和溶剂性质及浓度的标度有关 (C) 两杯同时结冰 (D) 不能预测其结冰的先后次序 5. 已知373 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133.24 kPa,液15. 为马拉松运动员沿途准备的饮料应该是哪一种,( ) 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66.62 kPa。设A和B 形成理想溶液,(A)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饮料 (B)20%葡萄糖水 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在气相中A的摩尔分(C)含适量维生素的等渗饮料 (D)含兴奋剂的饮料 数为: ( ) 16. 下述方法中,哪一种对于消灭蚂蝗比较有效,( ) (A) 1 (B) 1/2 (C) 2/3 (D) 1/3 (A) 击打 (B) 刀割 (C) 晾晒 (D) 撒盐 6. 真实气体的标准态是: ( ) 17. 在 0.1 kg H2O 中含 0.0045 kg 某纯非电解质的溶(A) ƒ=标准大气压的真实气体 液,于 272.685 K 时结冰,该溶质的摩尔质量最接近于: (B) p=标准大气压的真实气体 (A) 0.135 kg/mol (B) 0.172 kg/mol (C) ƒ=标准大气压的理想气体 (C) 0.090 kg/mol (D) 0.180 kg/mol (D) p=标准大气压的理想气体 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Kf为 1.86 K×kg/mol。 7. 已知在373 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66 662 Pa,18. 主要决定于溶解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而不决定于这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101 325 Pa,设A和B构成理想些粒子的性质的特性,称为: ( ) 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 时,(A)一般特性 (B)依数性特征 气相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应为: ( ) (A) 0.200 (B) 0.300 (C) 0.397 (D) 0.603 (C)各向同性特性 (D) 等电子特性 19. 已知H2O(l)在正常沸点时的气化热为40.67 kJ/mol,8. 对于非电解质溶液,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某非挥发性物质B溶于H2O(l)后,其沸点升高10 K,则该(A) 溶液就是多种液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纯溶剂的蒸气物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 ( ) 压 (A) 0.290 (B) 0.710 (C) 0.530 (D) 0.467 20. 氯仿 (1) 和丙酮 (2) 形成非理想液体混合物,在T (C) 在有限浓度范围内,真实溶液的某些热力学性质与理时,测得总蒸气压为29 398 Pa,蒸气中丙酮的物质的量想溶液相近似 6 (D) 溶液浓度选择不同标度时,其化学势也不同 (A) 液相中 A 的浓度大于它在气相中的浓度 9. 298 K,标准大气压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B) 液相中 A 的浓度小于它在气相中的浓度 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C) 液相中 A 的浓度等于它在气相中的浓度 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3,苯的摩尔分数为0.5,(D) 不能确定 A 在液相中或气相中哪个浓度大 化学势为μ2,则: ( ) 20. 两只各装有1 kg水的烧杯,一只溶有0.01 mol蔗糖,(A)μ1>μ2 (B)μ1<μ2 (C)μ1=μ2 (D)不确定 另一只溶有0.01 mol NaCl, 按同样速度降温冷却,则:( ) 10. 有下述两种说法: (A) 溶有蔗糖的杯子先结冰 (B) 两杯同时结冰 (1) 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C) 溶有NaCl的杯子先结冰 (D) 视外压而定 地域 (2)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方流向化学势低的第五章 相平衡 地方 物化试卷(一)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 NH4HS(s)和任意量的NH3(g)及H2S(g)达平衡时,有: (A) (1) (B) (2) (C) (1)和(2) (D) 都不对 (A) C=2,Φ=2,f=2 (B) C=1,Φ=2,f=1 11. 质量摩尔浓度凝固点降低常数 Kf,其值决定于: ( ) (C) C=2,Φ=3,f=2 (D) C=3,Φ=2,f=3 (A)溶剂的本性 (B)溶质的本性 (C)溶液的浓度 (D)温度 2(将固体 NH4HCO3(s) 放入真空容器中,恒温到 400 K,12. (1) 冬季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注NH4HCO3 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 NH4HCO3(s) = NH3(g) 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盐类,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 为达+ H2O(g) + CO2(g) 体系的组分数 C 和自由度数 f 为: 到此目的,选用下列几种盐中的哪一种比较理想, ( ) (A) C= 2, f= 1 (B) C= 2, f= 2 (A) NaCl (B) NH4Cl (C) CaCl2 (D) KCl (C) C= 1, f= 0 (D) C= 3, f= 2 13. 1000 g水中加入0.01 mol 的食盐,其沸点升高了3. 某体系存在 C(s),H2O(g),CO(g),CO2(g),H2(g) 五种0.01 K,则373.15 K左右时,水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率 物质,相互建立了下述三个平衡: dp/dT 为: ( ) H2O(g) + C(s) === H2(g) + CO(g) (A) 1823.9 Pa/K (B) 3647.7 Pa/K CO2(g) + H2(g) === H2O(g) + CO(g) (C) 5471.6 Pa/K (D) 7295.4 Pa/K CO2(g) + C(s) === 2CO(g) 则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 C 为: 14.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A) C=3 (B) C=2 (C) C=1 (D) C=4 什么, ( ) 4. 某一水溶液中有 n种溶质,其摩尔分数分别是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x1,x2,...,xn,若使用只允许水出入的半透膜将此溶液与(C) 肥料不足 (D) 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 纯水分开,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面上的外压为 pw,溶液面15. 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 ) 上外压为 ps,则该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 ) (A)不卫生 (B)有苦味 (C)含致癌物 (D)含盐量高 (A) f=n (B) f=n+1 (C) f=n+2 (D) f=n+3 16. 自然界中,有的高大树种可以长到 100 m以上,能5. NaCl 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时,该体系够提供营养及水位到树冠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 ) 的自由度是: ( ) (A) 因外界大气压引起的树干内导管的空吸作用 (A) 1 (B) 2 (C) 3 (D) 4 (B) 树干中微导管的毛细作用 6. 在 101 325 Pa 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和 CCl4中达(C) 树内体液含盐浓度高,渗透压大 到分配平衡 (无固态碘存在),则该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D) 营养和水分自雨水直接落到树冠上 (A) f*= 1 (B) f*= 2 (C) f*= 0 (D) f*= 3 17. 有一稀溶液浓度为 m,沸点升高值为 ΔTb,凝固点7. 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物系的自由度 f 为: ( ) 下降值为ΔTf, 则: ( ) (A) 0 (B) 1 (C) 2 (D) 3 (A) ΔTf> ΔTb (B) ΔTf= ΔTb 8. CuSO4与水可生成CuSO4.H2O,CuSO4.3H2O,CuSO4.5H2O(C) ΔTf< ΔTb (D) 不确定 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最多18. 已知水在正常冰点时的摩尔熔化焓ΔfusH =6025 为: ( ) J/mol,某水溶液的凝固点为258.15 K ,该溶液的浓度xB(A)3种 (B)2种 (C)1种 (D)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 为: ( ) 9. 由CaCO3(s),CaO(s),BaCO3(s),BaO(s)及CO2(s)构成(A) 0.8571 (B) 0.1429 (C) 0.9353 (D) 0.0647 的平衡体系,其自由度为: ( ) 19. 若 (alnp/ay(A))T < 0,即在气相中增加 A 组分的(A) f=2 (B) f=1 (C) f=0 (D) f=3 摩尔分数,使总蒸气压降低,则: ( ) 10. 三相点是: ( ) 7 (A) 某一温度,超过此温度,液相就不能存在 (C) 水合物D,NaCl和组成为F的溶液 (B) 通常发现在很靠近正常沸点的某一温度 (D) 纯NaCl,纯Na2SO4和水溶液 (C) 液体的蒸气压等于25?时的蒸气压三倍数值时的温 度 第五章 相平衡 (D) 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 物化试卷(二) 11. 某一物质 X在三相点时的温度是20?,压力是2个标1. Fe(s)、FeO(s)、Fe3O4(s)与CO(g)、CO2(g)达到平衡准大气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时,其独立化学平衡数 R、组分数 C 和自由度数 f 分别(A) 在20?以上 X 能以液体存在 为: ( ) (B) 在20?以下 X 能以固体存在 (A) R = 3;C= 2;f= 0 (B) R = 4;C= 1;f= -1 (C) 在25?,标准大气压下液体 X 是稳定的 (C) R = 1;C= 4;f= 2 (D) R = 2;C= 3;f= 1 (D) 在25?时,液体 X 和固体 X 具有相同的蒸气压 2. FeCl3和 H2O 能形成 FeCl3?6H2O,2FeCl3?7H2O,12. N2的临界温度是124 K,如果想要液化N2,就必须: 2FeCl3?5H2O, FeCl3?2H2O 四种水合物,则该体系的独(A) 在恒温下增加压力 (B) 在恒温下降低压力 立组分数C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的平衡共存的相数 F分(C) 在恒压下升高温度 (D) 在恒压下降低温度 别为: ( ) 13. 对于与本身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通过下列哪(A) C= 3,φ = 4 (B) C= 2,Φ = 4 种作图法可获得一直线, ( ) (C) C= 2,Φ = 3 (D) C= 3,Φ= 5 (A) p 对T (B) lg(p/Pa) 对 T 3.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C) lg(p/Pa) 对 1/T (D) 1/p 对lg(T/K) 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 101 325 Pa 的压力下,14. 当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应用于凝聚相转变为蒸气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时,则: ( ) 少种? ( ) (A) p必随T之升高而降低 (B) p必不随T而变 (A)3种 (B)2种 (C)p必随T之升高而变大 (D)p随T之升高可变大或减少 (C)1种 (D)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15. 在0?到100?的范围内,液态水的蒸气压p与T的4. 当乙酸与乙醇混合反应达平衡后,体系的独立组分数 关系为:lg(p/Pa)= -2265/T + 11.101 ,某高原地区的气C 和自由度 f 应分别为: ( ) 压只有59 995 Pa,则该地区水的沸点为:( ) (A) C= 2,f= 3 (B) C= 3,f= 3 (A)358.2K (B)85.2K (C)358.2? (D)373K (C) C= 2,f= 2 (D) C= 3,f= 4 16. 在 373.15 K 时,某有机液体 A 和 B 的蒸气压分别5. 将 AlCl3溶于水中全部水解,此体系的组分数 C 是: 为 p 和 3p,A和B 的某混合物为理想液体混合物,并在 (A) 1 (B) 2 (C) 3 (D) 4 373.15 K,2p 时沸腾,那么 A 在平衡蒸气相中的摩尔分6. 298 K 时,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渗透平衡时,整个体数是多少, ( ) 系的组分数、相数、自由度为: ( ) (A) 1/3 (B) 1/4 (C) 1/2 (D) 3/4 (A) C= 2,Φ = 2,f*= 1 (B) C= 2,φ = 2,f*= 2 17. 在标准大气压下,用水蒸气蒸镏法提纯某不溶于水的(C) C= 2,φ = 1,f*= 2 (D) C= 2,φ = 1,f*= 3 有机物时,体系的沸点将: ( ) 7. 对恒沸混合物的描述,下列各种叙述中哪一种是不正(A)必低于373.15K (C)取决于水与有机物的相对数量 确的, ( ) (B)必高于373.15K (D)取决于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 (A) 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 18. 区域熔炼技术主要是应用于: ( ) (B) 不具有确定的组成 (A) 制备低共熔混合物 (B) 提纯 (C) 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相同 (C) 制备不稳定化合物 (D) 获得固熔体 (D) 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19. 当用三角形坐标来表示三组分物系时,若某物系其组8.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成在平行于底边BC的直线上变动时,则该物系的特点是: 为: ( ) (A)B的百分含量不变 (B)A的百分含量不变 (A) 1 (B) 2 (C) 3 (D) 4 (C)C的百分含量不变 (D)B和C的百分含量之比不变 9. CaCO3(s),CaO(s),BaCO3(s),BaO(s)及CO2(g)构成的20. H2O-NaCl-Na2SO4的三元系中,Na2SO4和H2O能形成一个平衡物系,其组分数为: ( ) 水合物Na2SO4?10H2O (D),在DBC区中存在的是: ( ) (A) 2 (B) 3 (C) 4 (D) 5 (A) 水合物D和溶液 10. 某一固体在25?和标准大气压下升华,这意味着:( ) (B) 水合物D和纯Na2SO4及纯NaCl三相共存 (A) 固体比液体密度大些 (C) 固体比液体密度小些 8 (B) 三相点的压力大于标准大气压 的饱和溶液三相共存 (D) 三相点的压力小于标准大气压 11. 碘的三相点处在115?和12 kPa上,这意味着液态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 (A) 比固态碘密度大 (D) 不能有低于12 kPa的蒸气压 物化试卷(一) (C)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能存 (B) 在115?以上不能存在 1. 某温度时,NH4Cl(s)分解压力是标准压力,则分解反应 θ12. 哪一种相变过程可以利用来提纯化学药品? ( ) 为: ( ) 的平衡常数K (A)凝固 (B)沸腾 (C)升华 (D)A、B、C任一种 (A) 1 (B) 1/2 (C) 1/4 (D) 1/8 13. 在相图上,当体系处于下列哪一点时只存在一个相? 2(化学反应体系在等温等压下发生Δξ= 1 mol 反应,(A)恒沸点 (B)熔点 (C)临界点 (D)低共熔点 所引起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值ΔrGm的数值正好等14. 水的三相点附近,其汽化热和熔化热分别为44.82 于体系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aG/aξ)T,p, 的条件是: kJ/mol和5.994 kJ/mol。则在三相点附近,冰的升华热(A)体系发生单位反应 (C)反应物处于标准状态 约为: ( ) (B)反应达到平衡 (D)无穷大体系中所发生的单位反应 (A) 38.83 kJ/mol (B) 50.81 kJ/mol 3( 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 a A + b B = l L + m M 的(C) -38.83 kJ/mol (D) -50.81 kJ/mol ΔrGm所代表的意义在下列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 ) 15. 固体六氟化铀的蒸气压p与T的关系为(A) ΔrGm表示有限物系中反应进行时产物与反应物间的lg(p/Pa)=10.65-2560/(T/K),则其平均升华热为: ( ) 吉氏自由能之差(即终态与始态的自由能之差) (A) 2.128 kJ/mol (B) 49.02 kJ/mol (B) ΔrGm表示有限的反应物系处于该反应进度a时的反(C) 9.242 kJ/mol (D) 10.33 kJ/mol 应倾向 16. 在 400 K 时,液体 A 的蒸气压为 40000 Pa,液体 B (C) ΔrGm表示若维持各反应物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的蒸气压为 60000 Pa,两者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平衡位反应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时在液相中 A 的摩尔分数为 0.6,在气相中B的摩尔分(D) ΔrGm代表变化率(aG/aa)T,p ,即表示在 G-a图上反数为: ( ) 应进度为a时的曲率线斜率 θ(A) 0.31 (B) 0.40 (C) 0.50 (D) 0.60 4( 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ΔGm= 5 kJ/mol时,该反r 17. 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物系的自由度为:( ) 应能否进行, ( ) (A) f=0 (B) f=1 (C) f=3 (D) f=2 (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 18. 已知苯―乙醇双液体系中,苯的沸点是353.3 K,乙醇(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 的沸点是351.6 K,两者的共沸组成为:含乙醇47.5%(摩尔5( 一密闭容器处于 283.15 K 的恒温环境中,内有水及分数),沸点为341.2 K.今有含乙醇77.5%的苯溶液,在达其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惰性气体(即气体既不与水反到气液平衡后,气相中含乙醇为y2,液相中含乙醇为x2。应,也不溶于水中),则水蒸气的压力:( ) (A) 问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 )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A) y2>x2 (B) y2=x2 (C) y2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 ) (B) A的百分含量不变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 K (C) B的百分含量不变 (C) 必须低于409.3 K (D) 必须等于409.3 K (D) C的百分含量不变 7( 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 kPa,此时液态水的20. HO-KNO-NaNO的相图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m 为- 237.19 kJ/mol,则水233 如下,则BEC相区内是:( ) 蒸气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 ( ) (A) 纯NaNO和其饱和溶液 (A) -245.76 kJ/mol (B) -229.34 kJ/mol 3 (B) 纯KNO和其饱和溶液 (C) -245.04 kJ/mol (D) -228.60 kJ/mol 3 (C) 含有NaNO8( 在 T,p 时,理想气体反应 C2H6(g) , H2(g) + 和KNO的不33 C2H4(g)的 Kc/Kx为: ( ) 饱和溶液和溶液的单相 区 (A) RT (B) 1/(RT ) (C) RT/p (D) p/(RT) (D) KNO,NaNO和组成为E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 ) 33 9 (A) 增加压力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C) 温度 (D) 惰性气体的量 (B) 增加压力一定不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p 变化时: ( ) 20( 对于气相反应,当体系总压力 (C) 增加压力不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A) 对 Kf 无影响 (B) 对 Kr 无影响 (D) 增加压力与液体变为固体无关 (C) 对 Kp 无影响 (D) 对 Kf ,Kr,Kp 均无影响 10( 反应 CH3COOH(l) + C2H5OH(l) = CH3COOC2H5(l) + H2O(l) 在25?时平衡常数K为4.0,今以 CH3COOH 及 第六章 化学平衡 C2H5OH 各1mol混合进行反应,则达平衡最大产率为: ( ) 物化试卷(二) (A)0.334, (B)33.4, (C)66.7, (D)50.0, 1. 对反应CO(g)+H2O(g)=H2(g)+CO2(g) ( ) θθθθ11( 某实际气体反应在温度为500 K、压力为20260 kPa(A) Kp=1 (B) Kp=Kc (C) Kp,Kc (D) Kp,Kc θ下的平衡常数Kf =2,则该反应在500 K、20.26 k Pa下2. 一定温度下, (1) Km , (2) (aG/aξ)T,p , (3)ΔG, r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 ( ) (4) Kf四个量中,不随化学反应体系压力及组成而改变(A) 2 (B) , 2 (C) , 2 (D) ? 2 的量是: ( ) 12( 对于理想气体间反应,以各种形式表示的平衡常数(A)1,3 (B)3,4 (C)2,4 (D)2,3 θ中,其值与温度和压力皆有关系的是: ( ) 3. 化学反应等温式 ΔrGm=ΔGm + RTlnQa,当选取不rθ(A) Ka (B) Kc (C) Kp (D) Kx 同标准态时,反应的 ΔGm将改变,该反应的 ΔrGm和 r 13( 某低压下的气相反应,在 T,200 K 时Kp,831.4 Pa,a将: ( ) Q 则Kc/(mol?cm)是: ( ) (A) 都随之改变 (B) 都不改变 (A) 5×102 (B) 14×106 (C) 14×103 (D) 0.5 (C) Qa变,ΔrGm不变 (D) Qa不变,ΔrGm 改变 14( 在通常温度下,NH4HCO3(s) 可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4. 已知反应 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NH4HCO3(s) , NH3(g) + CO2(g) + H2O(g) 设在两个容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积相等的密闭容器A和B中,分别加入纯 NH4HCO3(s) 1kg N2+(3/2) H2= NH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 及 20 kg,均保持在298 K 达到平衡后,下列哪种说法(A) 4 (B) 0.5 (C) 2 (D) 1 是正确的, ( ) 5. Ag2O 分解可用下列两个反应方程之一表 示,其相应(A) 两容器中压力相等 (B) A 内压力大于 B 内压力 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C) B 内压力大于 A 内压力 I. Ag2O(s) === 2Ag(s) + (1/2)O2 (g) Kp(?) (D) 须经实际测定方能判别哪个容器中压力大 II. 2Ag2O(s) === 4Ag(s) + O2(g) Kp(?) θ15( 根据某一反应的ΔGm值,下列何者不能确定:( ) 设气相为理想气体,而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问下列结r (A) 标准状态下自发变化的方向 论是正确的是: ( ) θ(B) 在Δ(A) Kp(?) = Kp(?) (B) Kp(?) = Kp2(?) Gm 所对应的温度下的平衡位置 r (C) O2 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 (C) 在标准状态下体系所能作的最大非膨胀功 (D) 提高温度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D) Kp(?) 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θ16( 在 298 K 时,气相反应H2,I2,2HI的ΔGm,-16 6. 某化学反应在298 K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r 778 J/mo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 为: ( ) 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K值将: ( ) 126(A) 2.0×10 (B) 5.91×10 (C) 873 (D) 18.9 (A) K= 0 (B) K< 0 (C) K> 1 (D) 0 < K< 1 17( 能量零点的不同选择,在下面诸结论中哪一种说法7.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是错误的: ( ) 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 ) θ(A) 影响配分函数的计算数值 (A) ΔGm (B) Kp (C) ΔrGm (D) ΔrHm r (B) 影响 U,H,F,G 的数值 8. 对理想气体反应 CO(g) + H2O(g) = H2(g) + CO2(g) , (C) 影响 Boltzmann分布数 N 的数值 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 ) (D) 影响能级能量εi的计算数值 (A) Kx< Kp (B) Kp= Kx (C) Kx= Kc (D) Kp< Kc 18( 最低能量零点选择不同,对哪些热力学函数值无影9. 下列平衡常数中,量纲为1的是: ( ) 响: ( ) (A) Kf, Kp, K (B) Kx, Kp, K θ(A) (C) Kc, Ka, Kx (D) KpU (B) S (C) G (D) H , Ka, Kx 19( 某实际气体反应,用逸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f 随下10. 已知分解反应 NHCOONH(s) = 2NH(g) + CO(g) 在2432列哪些因素而变: ( ) 30?时的平衡常数K=0.000655,则此时NHCOONH(s)的分24(A) 体系的总压力 (B) 催化剂 解压力为:( ) 10 (A)16630Pa (B)594000Pa (C)5542Pa (D)2928Pa 1.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 ) -1-1-12-1-1-111. 在温度为T,压力为p时,反应3O2(g),2O3(g) 的 (B)m?s?, (C)m?s?, (D)s (A)m?s Kp与Kx的比值为 ( ) 2(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A) RT (B) p (C) 1/(RT) (D) 1/p 下述分析哪个对, ( ) 12. 已知 445?时, Ag2O(s) 的分解压力为20 974 kPa,(A) 发生电子传导 (B) 发生质子传导 则此时分解反应 Ag2O(s),2Ag(s),(1/2)O2(g) 的 Δ(C) 离子荷质比大 (D)离子水化半径小 θGm为: ( ) 3(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 (ti) 与离子淌度 (Ui) 成r (A) 14.387 J/mol (B) 15.92 kJ/mol 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 (C) -15.92 kJ/mol (D) -31.83 kJ/mol 25?时,0.1 mol?dm-3 NaOH 中 Na+的迁移数 t1 与 13. 反应 2HgO(s) , 2Hg(g) + O2(g) 在101 325 Pa、0.1mol?dm-3 NaCl 溶液中 Na+ 的迁移数 t2,两者之间分解温度时的分压 p(Hg)等于: ( ) 的关系为: ( ) (A) 101.325 kPa (B) (101.325 /2) kPa (A)相等 (B)t1>t2 (C)t1 0 (B) Q < 0 (C) Q = 0 (D) 不能确定 θθ(c) HO 7(25?时,φ(Fe3+,Fe2+) = 0.771 V,φ(Sn4+,Sn2+) 2-33+2+4+2+(d) 0.1mol?dmCa(NO) = 0.150 V,反应2Fe(a=1)+Sn(a=1)==Sn(a=1)+2Fe 32-3θ(e) 0.1mol?dm NaBr (a=1)的ΔGm为: ( ) r (A) (a) < (b) < (c) < (d) < (e) (A) -268.7 kJ/mol (B) -177.8 kJ/mol (B) (b) < (c) < (a) < (d) < (e) (C) -119.9 kJ/mol (D) 119.9 kJ/mol (C) (c) < (a) < (b) < (e) < (d) 8(某燃料电池的反应为: H2(g), O2(g) ---> H2O(g) 在 (D) (c) < (b) < (a) < (e) < (d) 400 K 时的 ΔrHm和 ΔrSm分别为 -251.6 kJ/mol和 19. 有 4 个浓度都是 0.01 mol/kg 的电解质溶液,其中-50 J/(K?mol),则该 电池的电动势为:( ) 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 ) (A) 1.2 V (B) 2.4 V (C) 1.4 V (D) 2.8 V 9(某电池在等温、等压、可逆情况下放电,其热效应为 (A) KCl (B) CaCl (C) NaSO (D) AlCl 2243 20.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Q, 则: ( ) R 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 ) (A)Q,0 (B)Q,ΔH (C)Q,TΔS (D)Q,ΔU RRRR(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 摩尔电导率 10(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 离子淌度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C) 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 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物化试卷(一) 1(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的电动势与 Cl-离子的活度无11(Li - Cl电池结构如下: Li?LiCl((饱和液)有机2θθ关, ( ) 溶剂)?Cl(p)?Pt 已知ΔGm[LiCl(s)] = -384 2f (A) Zn?ZnCl2(aq)?Cl2(g)?Pt kJ/mol,则该电池的电动势值 E 为: ( ) (B) Zn?ZnCl2(aq)‖KCl(aq)?AgCl(s)?Ag (A) 1 V (B) 2 V (C) 3 V (D) 4 V (C) Ag?AgCl(s)?KCl(aq)?Cl2(g)?Pt 12(有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1和E2: θθ(D) Hg?Hg2Cl2(s)?KCl(aq)‖AgNO3(aq)?Ag H(p)?KOH(0.1 mol/kg)?O(p) E1 22 13 θθH(p)?HSO(0.0l mol,kg)?O(p) E2 1. 某一反应,当反应物和产物的活度都等于 1 时,要使2242 比较其电动势大小: ( ) 该反应能在电池内自发进行,则: ( ) θ(A)E1< E2 (B)E1> E2 (C)E1= E2 (D)不能确定 为负 (C) E 为零 (D) 上述都不是 (A) E 为负 (B) E θθ13(已知: (1) Cu?Cu2+(a2)‖Cu2+(a1)?Cu 电动势为 2. 298 K 时,φ(Au+/Au) = 1.68 V,φ(Au3+/Au) = 1.50 θ2+3+3++E1 (2) Pt?Cu2+(a2),Cu+(a')‖Cu2+(a1),Cu+(a')?Pt V, φ(Fe3+/Fe2+) = 0.77 V 则反应2Fe+Au=2Fe+Au θ电动势为 E2, 则: ( ) 的平衡常数 K 值为: ( ) 21-22(A)E1=E2 (B)E1=2E2 (C)E1= E2 (D) E1? E2 (A) 4.33×10 (B) 2.29×10 10-2314(在298 K将两个 Zn(s)极分别浸入 Zn2+ 离子活度为(C) 6.61×10 (D) 7.65×10 0.02和0.2的溶液中, 这样组成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为: 3. 25?时,电池反应 Ag +1/2Hg2Cl2= AgCl + Hg 的电(A) 0.059 V (B) 0.0295 V 池电动势为 0.0193V,反应时所对应的 ΔrSm为 32.9 (C) -0.059 V (D) (0.059lg0.004) V J/(K?mol),则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aE/aT) 为: ( ) -4-615(电池 Pb(Hg)(a1)?Pb2+(aq)?Pb(Hg)(a2) 要使电动(A) 1.70×10 V/K (B) 1.10×10 V/K -4势E>0, 则两个汞齐活度关系为: ( ) (C) 0.101 V/K (D) 3.40×10 V/K (A) a1>a2 (B) a1=a2 4. 已知 298.15 K 及 101325 Pa 压力下,反应 A(s) + (C) a1100J (C) <-100J (D) -100J 它是: ( ) 6. 298 K时,反应为 Zn(s),Fe2+(aq),Zn2+(aq),Fe(s) θθ(A) 第一类电极 (B) 第二类电极 的电池的 E为 0.323 V,则其平衡常数 K为: ( ) 10(C) 氧化还原电极 (D) 氢离子选择性电极 (A) 289000 (B) 8.46×10 (C) 55300 (D) 235 θθθ18(已知 298 K 时, φ(Ag+,Ag),0.799 V, 下列电池7. 对于 E,[RT/(zF)] ln K 一式,正确理解是:( ) θ的 E为 0.627 V . Pt, (A) 表示电池内各物都处于标准态 H2?H2SO4(aq)?Ag2SO4(s)?Ag(s) 则 Ag2SO4的活度积(B) 表示电池反应已达平衡 为: ( ) (C) 表示电池内部各物都处于标准态且反应已达平衡 -17-3θθ(A) 3.8×10 (B) 1.2×10 (D) E与K仅在数值上满足上述关系,两者所处状态并不 -3-6(C) 2.98×10相同 (D) 1.52×10 8. 有电池反应: 19(通过电动势的测定,可以求难溶盐的活度积,今欲求 θ2+-(1)Cu(s)+ ClAgCl 的活度积,则应设计的电池为: ( ) (p)?> 1/2Cu(a=1) + Cl(a=1) E1 2θ2+-(A) Ag?AgCl?HCl(aq)‖Cl2(p)?Pt (2)Cu(s)+ Cl(p)?> Cu(a=1) + 2Cl(a=1) E2 2 (B) Pt?Cl2?HCl(aq)‖AgNO3(aq)?Ag 则电动势 E1/E2的关系是: ( ) (C) Ag?AgNO3(aq)‖HCl(aq)?AgCl?Ag (A) E1/E2= 1/2 (B) E1/E2= 1 (D) Ag?AgCl?HCl(aq)‖AgCl?Ag (C) E1/E2= 2 (D) E1/E2= 1/4 θ20(电池(1)Ag(s)?AgNO3(a1)‖AgNO3(a2)?Ag(s)电动9. 按书写习惯, 25?时下列电池 H2(p)?HI(0.01 θ势为E1,电池(2)Ag(s)?AgNO3(a1)?AgNO3(a2)?Ag(s) mol/kg)?AgI?Ag-Ag?AgI?HI(0.001 mol/kg?H2(p) 的电动势约为: ( ) 电动势为 E2,其液接电势为 EJ。三个电动势间的关系为: (A) E1 = E2 (B) E1=E2+Ej (A) 0.118 V (B) -0.059 V (C) E1=E2-Ej (D) 无法确定 (C) 0.059 V (D) -0.118 V 10.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1) H2(g) + 1/2O2(g) ?> H2O(l) 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二) (2) 2H2(g) + O2(g) ?> 2H2O(l) 14 用 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 表示相应反应(A) Pt, H2(p1)?HCl(m1)?H2(p2), Pt 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 关系正确的是: ( ) (B) Pt, H2(p)?HCl(m1)‖HCl(m2)?H2(p), Pt (A) E1, E2 K1, K2 (B) E1? E2 K1, K2 (C) Pt, H2(p)?HCl(m1)?HCl(m2)?H2(p), Pt (C) E1, E2 K1? K2 (D) E1? E2 K1? K2 (D) Pt,H2(p)?HCl(m1)?AgCl,Ag-Ag,AgCl?HCl(m1) θ11. 银锌电池 Zn?Zn2+‖Ag+?Ag 的 φ(Zn2+/Zn) = ?H2(p), Pt θ-0.761 V, φ(Ag+/Ag)= 0.799 V,则该电池的标准电20. 有下列两个浓差电池 (a1 2.06 (B) pH > 2.72 19. 下列电池中液接电势不能被忽略的是: ( ) (C) pH > 7.10 (D) pH > 8.02 15 9. 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 解质溶液, 已知 (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 θθφ(Fe2+/ Fe) = -0.440 V ,φ(Ca2+/ Ca) = -2.866 V, (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 θθφ(Zn2+/ Zn) = -0.7628 V ,φ(Cu2+/ Cu) = 0.337 V ,(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 当不考虑超电势时, 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 : ( ) 19. 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A) Cu?Fe?Zn?Ca (B) Ca?Zn?Fe?Cu 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 ) θθ(C) Ca?Fe?Zn?Cu (D) Ca?Cu?Zn?Fe (A) φ(Na+/Na) < φ(H+/H2) 10. 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B) η(Na) < η(H2) 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 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C) φ (Na+/Na) < φ(H+/H2) 为好, ( ) (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A) 铜片 (B) 铁片 (C) 镀锡铁片 (D) 锌片 φ(Na+/Na) >φ(H+/H2) 11. 在还原性酸性溶液中, Zn的腐蚀速度较Fe为小, 其20. 下列对铁表面防腐方法中属于"电化保护"的是:( ) 原因是: ( ) (A) 表面喷漆 (B) 电镀 (A) φ(Zn2+/Zn)(平) < φ(Fe2+/Fe)(平) (C) Fe表面上镶嵌Zn块 (D) 加缓蚀剂 (B) φ (Zn2+/Zn) < φ(Fe2+/Fe) (C) φ (H+/H2)(平,Zn) < φ(H+/H2)(平, Fe)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D)φ (H+/H2)(Zn) < φ (H+/H2)(Fe) 物化试卷(一) 12. 将铅蓄电池在 10.0 A 电流下充电 1.5 h,则 PbSO41. 气相反应 A +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分解的量为:(Mr(PbSO4)= 303) ( ) 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 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A) 0.1696 kg (B) 0.0848 kg 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 ) (C) 0.3392 kg (D) 0.3564 kg (A) p(A)- p(B) (B) p - 2p(A) 13. 铅蓄电池负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比正极反应的交(C) p - p(B) (D) 2(p - p(A)) - p(B) 换电流密度约小两个数量级, 这表明 : ( ) 2.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r = -1/2 (A)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B)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 为: ( ) (C)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 (A) 单分子 (B) 双分子 (C) 三分子 (D) 不能确定 (D)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 3. 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 c0/k,则14. 298 K、0.1 mol?dm-3的 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该反应是: ( )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力学电势为 -0.06 V,电解此溶液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 析出电势φ(H2) 为: ( ) (C) 零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4. 某反应 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A) 大于 -0.06 V (B) 等于 -0.06 V 期的 5 倍,此反应为: ( ) (C) 小于 -0.06 V (D) 不能判定 15. j 代表电池的电流密度,j0代表电极的交换电流密(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度,以下关系式中哪个反映了 常用参比电极的工作特(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性, ( ) 5. 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 反应的(A) ?j?>> j0 (B) ?j?<< j0 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 为: ( ) (C) ?j?= j0?0 (D) ?j?= j0= 0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16. Tafel公式 η =a+blgj 的适用范围是 : ( ) (C) 2 级反应 (D) 3 级反应 (A) 仅限于氢超电势 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1, 当 T = 300 K 时,(B) 仅限于j ? 0, 电极电势稍有偏差的情况 温度每增加 1K,反应速率常 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 ) (C) 仅限于阴极超电势, 可以是析出氢, 也可以是其他 (A) 4.5% (B) 90% (C) 11% (D) 50% (D) 可以是阴极超电势, 也可以是阳极超电势 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17. 298K,101.325 kPa 下,以 1 A 的电流电解 CuSO4(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溶液,析出 0.1 mol 铜,需时间 大约是: ( )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 (A) 20.2 h (B) 5.4 h (C) 2.7 h (D) 1.5 h 18. 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16 [Z]增加0.0050 [Y] [X]00-38. 1-1 级对峙反应 由纯 A 开始反应,当mol/dm所需的时间/s -3-3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0.10 mol/dm 0.10 mol/dm 72 -3-3常数分别为 k1 ,k2) ( ) 0.20 mol/dm 0.10 mol/dm 18 -3-3(A) t = ln(k1/k2) 0.20 mol/dm 0.05 mol/dm 36 (B) t =1/(k1-k2)×ln(k1/k2) 对于反应 X + 2Y ? 3Z,[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 ) (C) t = 1/(k1+k2)×ln[2k1/(k1-k2)] (A) 对 X 和 Y 均为一级 (D) t= 1/(k1+k2)×ln[k1/(k1-k2)] (B) 对 X 一级,对 Y 零级 (C) 对 X 二级,对 Y 为一级 9.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D) 对 X 四级,对 Y 为二级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2,以下措施中 18. 平行反应 A B (1); A D (2),其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反应 (1) 和(2) 的指前因子相同而活化能不同,E1(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 为 120 kJ/mol,E2为 80 kJ/mol,则当在 1000 K 进行10.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时,两个反应速率常数的比是: ( ) -3围是: ( ) (A)k1/k2=8.138×10 (B)k1/k2=122.8 -54(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C)k1/k2=1.55×10 (D)k1/k2v=6.47×10 (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基元反应 A + B-C ? A-B + C 的摩尔反应焓 ΔrHm< 19. (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0, B-C 键的键能 为 ε(BC),A 为自由基,则反应活化(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 ) 能等于: 11. 饱和分子间反应活化能一般都是: ( ) (A) 0.30ε(BC) (C) 0.05ε(BC) + ΔHm (A) 比较小 (B) 167,J/mol 以上 (B) 0.05ε(BC) (D) 0.05ε(BC) - ΔHm (C) 不需要活化能 (D) 400,J/mol 以上 20. 物质 A 发生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B,12. 在反应 A B C,A D 中,活 A C,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关,若 化能 E1> E2> E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 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E1> E2,则有: (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A) k1> k2 (B) k2 > k1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C) k2= k1 (D) 无法比较 k1, k2 的大小 13. 反应 2A ? P 为二级反应,其半衰期: ( ) (A) 与[A]无关 0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B) 与[A]成正比 0物化试卷(二) (C) 与[A]成反比 01. 某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掉 5/9 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 (D) 与[A]成反比[A]为反应物 A 的起始浓度。 01/3 所需时间的 2 倍,则该 反应是: ( ) 14.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dm-3时,反应(A) 一级反应 (B) 零级反应 的半衰期为 360 s,初始浓度 为 0.024 mol?dm-3时,(C) 二级反应 (D) 3/2 级反应 半衰期为 600 s,此反应为: ( ) 2. 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 t(1/2) 为 1/(k2c0),则反应掉(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1/4所需时间 t(1/4) 应为: ( ) (C) 2 级反应 (D) 1 级反应 (A) 2/(k2c0) (B) 1/(3k2c0) 15. 半衰期为 10 d 的某放射性元素净重 8 g,40 d 后(C) 3/(k2c0) (D) 4/(k2c0) 其净重为: ( ) 3.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若再(A) 4 g (B) 2 g (C) 1 g (D) 0.5 g 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 16.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若再(A)10 min (B)20 min (C)30 min (D)40 min -4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7.7×10 s-1,又初始浓度为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40 min 0.1 mol?dm-3,则该反应 的半衰期为:( ) 17. (A) 86580s (B) 900s (C) 1800s (D) 13000s 17 5. 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 0.0462 min-1,反14. 如果臭氧 (O3) 分解反应 2O3? 3O2的反应机理是: 应物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 ,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 ? O + O (1) O32(A) 150 min (B) 15 min O + O? 2O (2) 32(C) 30 min (D) 条件不够,不能求算 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而言可能是: ( ) 36. 在温度 T 时,实验测得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的数据(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如下: ( ) (C) 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 201201-315. 放射性Pb的半衰期为 8 h,1 g 放射性Pb在 24 初浓度c(mol/dm) 0.50 1.10 2.48 0 -1h 后还剩下: ( ) 半衰期t(s) 4280 885 174 (A) 1/8 g (B) 1/4 g (C) 1/3 g (D) 1/2 g 则该化合物分解反应的级数为: 16. 一级反应完成 99.9% 所需时间是完成 50% 所需时(A) 零级 (B) 一级反应 间的: ( )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A) 2 倍 (B) 5 倍 (C) 10 倍 (D) 20 倍 7. 2M ? P 为二级反应,若 M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 17. 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反应1 h后 ,M 的浓 度减少 1/2,则反应 2 h后 ,M 的 取的措施为: ( ) 浓度是: ( ) (A)升高反应温度 (B)降低反应温度 (A)1/4 mol?dm-3 (B)1/3 mol?dm-3 (C)反应温度不变 (D)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C)1/6 mol?dm-3 (D)缺少k值无法求 18. 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B,A C,下列8.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R;M S, 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 ) 其指前因子 A1= A2,活化能 E1?E2,但均与温度无关, (A) k(总)=k1+ k2 (B)k1/k2= [B]/[C] 298 K 时 ,k1/ k2= 100,则 754 K 时 k1/k2现测得 (C) E(总)= E1+ E2 (D) t(1/2) = 0.693/(k1+ k2) 为: ( ) (A) 2500 (B) 2.5 19. 均相反应 A + B C + D , A + B E (C) 6.2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 +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 ?[C]/?[E] = k1/k2的关系,9. 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1,k2是反应 (1),1k12, 则该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与各基元反(2)的速率常数。下述哪个是其充要条件,( ) k,k()2k24(A) (1),(2) 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B) 反应前 C,E 浓度为零 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 ) (C) (1),(2) 的反应物同是 A,B (A) Ea= E2 + 1/2E1-E4 (B) Ea= E2+1/2(E1- E4) 1/2(D) (1),(2) 反应总级数相等 (C) Ea= E2 + (E1-2E4) (D) Ea= E2+ E1- E4 10. 如果某反应的 ?rHm= 100,J/mol,那么活化能 Ea 20. 连串反应 A B C 其中 k1= 0.1 将: ( ) min-1, k2= 0.2 min-1,假定反应开始时只有 A,且浓(A)Ea? 100 ,J/mol (B)Ea? 100 ,J/mol 度为 1 mol?dm-3 ,则 B 浓度达最大的时间为: ( ) (C)Ea? 100 ,J/mol (D)都可以 (A) 0.3 min (B) 5.0 min (C) 6.93 min (D) ? 11. 反应 A + BC ? AB + C 的焓变 ?rHm> 0,A ,C 是 自由基,ε(AB) ,ε(BC) 是分子 AB,BC 的摩尔键焓。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以下哪个关系式可以近似估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Ea,( ) 物化试卷(一) (A)0.055ε(AB) (B)0.055ε(AB)+?rHm 1. 根据碰撞理论,温度增加反应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C)0.055ε(BC) (D)0.055ε(BC)-?rHm (A) 活化能降低 (B) 碰撞频率提高 12. 氢和氧的反应发展为爆炸是因为: ( ) (C) 活化分子所占比例增加 (D) 碰撞数增加 (A) 大量的引发剂的引发 (B) 直链传递的速度增加 2. 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 ) (C) 自由基被消除 (D) 生成双自由基形成支链 (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B)空间的位阻效应 13. 对于一个一级反应,如其半衰期 t(1/2) 在 0.01 s (C)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D)分子间的作用力 以下,即称为快速反应,此时它的 速率常数 k 值在: ( ) 3. 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 (A)69.32 s-1以上 (B)6.932 s-1以上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 (C)0.06932 s-1以上 (D)6.932 s-1 以下 18 -8-93-1-1(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c -10dm?mol?s (A) 10 2324-3-1(C) 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c (B) 10-10dm?s 10113-1-1(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 (C) 10-10dm?mol?s 1011-3-14. 设某基元反应在500 K时实验活化能为83.14 kJ/mol,(D) 10-10dm?s 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 ) 14.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A) 81.06 kJ/mol (B) 2.145 kJ/mol 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 ) 13-13(C) 162.1 kJ/mol (D) 4.291 kJ/mol (A) 6.17×10% (B) 6.17×10% 13-135. 简单碰撞理论中临界能Ec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2.68×10% (D) 2.68×10% (A) 反应物分子应具有的最低能量 15. 简单碰撞理论属基元反应速率理论, 以下说法不正(B) 碰撞分子对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确的是: ( ) 值 (A) 反应物分子是无相互作用的刚性硬球 (C) 反应物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联心线方向上分量的最(B) 反应速率与分子的有效碰撞频率成正比 低阈值 (C) 从理论上完全解决了速率常数的计算问题 (D) Ec就是反应的活化能 (D) 反应的判据之一是联线上的相对平动能大于某临界6. 在过渡态理论的速率方程中,因数 RT /Lh或kBT/h值 对所有反应都是一样的。其值约为? ( ) 16. 某反应具有一个有助于反应进行的活化熵,使反应速 -11313-1(A) 1000s (B) 10s (C) 10s (D) 1000s ,,,,率常数比= 0时大1000倍,则反应的实际 ,S,Smm7. 某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 k=Aexp(-Ea/RT),若指前因子的实验值很小。则说明:( ) 为: ( ) (A) 表观活化能很大 (A) 57.43 J/(K?mol) (B) 25.34 J/(K?mol) (B) 活化熵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C) 120.2 J/(K?mol) (D) 无法求解 (C) 活化熵有较大的正值 17. 298 K时两个级数相同的反应?、?,活化能 E(?)= (D) 活化焓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E(?),若速率常数k(?)= 10k(?),则两反应之活化熵8. 对于气相基元反应,按过渡态理论,不正确的关系式相差: ( ) 是: ( ) (A) 0.6 J/(K?mol) (B) 10 J/(K?mol) (C) 19 J/(K?mol) (D) 190 J/(K?mol) ,,,,(A)Ea=,U+RT (B)Ea=,U+nRT mm18. 实验活化能Ea,临界能Ec,势垒Eb,零度活化能E0(C)Ea=E+ RT (D)Ea=E+mRT 概念不同,数值也不完全相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近00 9. 过渡态理论对活化络合物的假设中,以下说法不正确似相等,其条件是: ( ) 的为 (A) E很小 (B) Eb很小 : ( ) 0 (A) 是处在鞍点时的分子构型 (C) 温度很低 (D) 基态振动频率大 (B) 正逆反应的过渡态不一定相同 19. 稀溶液反应 CH2ICOOH + SCN- ---> CH2(SCN)COOH + (C) 存在着与反应物间化学平衡 I-属动力学控制反应, 按照原盐效应,反应速率k与离(D) 生成的过渡态不能返回反应始态 子强度I的关系为下述哪一种, ( ) 10. 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A) I 增大 k 变小 (B) I 增大 k 不变 动激发后 ( ) (C) I 增大 k 变大 (D) 无法确定关系 (A)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20. 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 (A) 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11. 受激物的磷光光谱是由于下述哪种原因所致:( ) 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 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A)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跃迁 (B) 三重态向基态的跃迁 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 (C) 振动模式不同 (D) 核自旋跃迁 (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 2A 12. 在光的作用下,O可转变为O,当1 mol O生成时,? C + 3D 这样的基元反应 23323吸收了3.01×10(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个光子,则该反应之总量子效率φ为: (A) φ,1 (B)φ,1.5 (C) φ,2 (D) φ,3 降低 13. 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数量级应当是: ( ) 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 或吸热反应 19 (B) 对任何光源均适用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C) 对激光光源及长寿命激发态不适用 物化试卷(二) (D) 对大、小分子都适用 323-11. 对于双分子反应 A + A --> A2,设Z=10dm?s。10. 同一个反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平衡常AA 如果每次碰撞均能发生反应,则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的数数及活化能为k及Ea,加入正催化剂后则为k,、Ea, ,量级将是: ( ) 则存在下述关系: ( ) -833(A) 3.3×10dm/(mol?s) (B) 3.3 dm/(mol?s) (A) k,=k, Ea=Ea, (B) k,?k, Ea?Ea, 83323(C) 3.3×10dm/(mol?s) (D) 10dm/(mol?s) (C) k,=k, Ea,Ea, (D) k,k, Ea,,Ea 2. 在 T = 300 K,如果分子A和B要经过每一千万次碰11.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后,使反应活化能比未加催化剂时撞才能发生一次反应,这个反应的临界能将是: ( ) 降低了8500 J/mol,则二者速率常数比(kcat,k0): ( ) (A) 170 kJ/mol (B) 10.5 kJ/mol (A) 31倍 (B) 61倍 (C) 92倍 (D) 4.5倍 (C) 40.2 kJ/mol (D) -15.7 kJ/mol 12. 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3.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在是: ( ) 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13-13(A) 6.17×10% (B) 6.17×10%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13-13(C) 2.68×10% (D) 2.68×10%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4. 根据活化络合物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之活化能Ea了 (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 ,和活化焓,H之间的关系是:( ) m13. 下列双分子反应中: (1) Br + Br ? Br2 ,,(A) Ea= (B) Ea=- RT ,H,Hmm(2) CH3CH2OH + CH3COOH ? CH3CH2COOCH3+ H2O (3) CH4+ Br2 ? CH3Br + HBr ,,(C) Ea=,H + RT (D) Ea= ,H/ RT mm碰撞理论中方位因子P的相对大小是? ( ) 5. 设气体A和B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A) P(1) > P(2) > P(3) 8C,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 ft =10 ,一维转动配分函数 (B) P(1) > P(3) > P(2) fr= 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 T 时,反应的频率因子(C) P(1) < P(2) < P(3) 为: ( ) (D) P(1) < P(3) < P(2) -22-21(A)10kBT/h (B)10kBT/h 14. 关于反应速率理论中概率因子P的有关描述,不正确 -2323(C)10kBT/h (D)10kBT/h 的是: ( ) 6. 单原子分子A,B间发生反应,若忽略振动基态能量之,,S有关 (A) P与m差,则实验活化能Ea,临界能Ec, 势垒Eb间存在关系 为: ( ) (B) P体现空间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 Ea=Ec+ 1/2RT=Eb+1/2RT (C) P与反应物分子间相对碰撞能有关 (B) Ea=Eb+1/2RT=Ec+RT (D) P值大多数<1, 但也有>1的 (C) Ea=Ec- 1/2RT=Eb-1/2RT 15. 对于一个简单化学反应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下(D) Ea=Eb+RT=Ec+RT 列说法中的哪一种是正确的, ( ) 7. 单原子分子A与双原子分子B生成非线性过渡态时,(A) ΔrS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据A(TST)=(kBT,h)[q?,(qAqB)] 计算A时,q?为 ( ) (B) ΔrH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C)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23324333332ffffffffffff(A) (B) (C) (D) trvtrvtrvtrv(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8. 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 [ Co(NH3)5Br]2+ + OH- ---> 16. 理想气体反应A + BC ? [ABC]? 产物,若设 Ea为[Co(NH3)5OH]2+ + Br- 如果增加离子强度,此反应的速,,,H阿累尼乌斯活化能,表示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在m率将: ( ) 标准状态下的焓差,则 ( ) (A) 不变 (B) 降低 (C) 达到爆炸极限 (D) 增大 9. 对Einstain光化当量定律的认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H,H(A) Ea= + RT (B) Ea= + 2RT mm(A) 对初级,次级过程均适用 20 6.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 p 与,,,,(C) Ea= + 3RT (D) Ea=- 2RT ,H,Hmm相 比:( ) 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 p0 17. 两个气相基元反应有相同的活化能,但活化熵差为(A) p = p (B)p < p (C) p > p (D) 不确定 00030 J/(K?mol),则两反应在任何温度时的速率常数之比7. 将一毛细管端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 5 cm,若为 ( ) 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了 3 cm 在水面,试问水在毛细管(A) 36.9 (B)温度未定,不能比较 上端的行为是: ( ) (C) 反应分子数未知,不能比较 (D)相等 (A) 水从毛细管上端溢出 18. 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受离子强度影响的规律,下(B)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 述说法中正确的应是: ( ) (C)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A) 离子强度I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水平面 (B) I越大,反应速率越小 8. 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C) 同号离子间反应,原盐效应为正 压: ( ) (D) 电解质与中性反应物作用,原盐效应为负 (A) 大 (B) 一样 (C) 小 (D) 不定 19. 除多光子吸收外,一般引起化学反应的光谱,其波长9. 用同一滴管分别滴下 1 cm3 NaOH 水溶液、 水、乙醇范围应是: ( ) 水溶液, 各自的滴数为: ( ) (A) 可见光(400 - 800 nm)及紫外光(150 - 400 nm) (A)水15滴,NaOH水溶液18滴,乙醇水溶液25滴 -4(B) X射线 (5 -10nm) (B)水18滴,NaOH水溶液25滴,乙醇水溶液15滴 (C) 远红外射线 (C) 水 18 滴, NaOH 水溶液 15 滴, 乙醇水溶液 25 滴 (D) 微波及无线电波 (D) 三者的滴数皆为 18 滴 20. 已知 HI 的光分解反应机理是: 10.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I + hν? H + I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H + HI? H2 + I (B) 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 I + I + M? I2 + M 则该反应的量子效率为: ( )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6(A) 1 (B) 2 (C) 4 (D) 10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11. 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自由能分别为γ 和γ,0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 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 Γ< 0,则γ与 γ之间的关系符20物化试卷(一) 合以下哪种, ( ) 1. 液体的表面自由能 γ 可以表示为: ( ) (A)γ>γ (B)γ=γ (C)γ<γ (D)不能确定 000(A) (a H/a A)T,p,n (B) (a F/a A)T,p,n 12.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所产生的结果是:( ) (C) (a U/a A)S,V,n (D) (a G/a A)T,V,n dγ/da<0,正吸附 (B) dγ/da<0,负吸附 2. 对大多数纯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 ( ) (C) dγ/da>0,正吸附 (D) dγ/da>0,负吸附 (A) (aγ/a T)p> 0 (B) (aγ/a T)p< 0 13. 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 如(C) (aγ/a T)p= 0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烷基苯磺酸盐, 其主要目的是: ( ) 3. 已知 400 K 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 p,密度为 ρ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0-7如果求在相同温度下,一个 直径为10m 的汞滴的蒸气(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压,应该用公式: ( ) (C) 防止农药挥发 (A) p = p+ 2γ/R' (D) 消除药液的泡沫 0 (B) ln(p/p) =ΔVapHm(1/T- 1/T)/R 14. 把细长不渗水的两张白纸互相靠近(距离为 d ),平00 (C) RTln(p/p) = 2γM/ρ,' 行地浮在水面上, 用玻璃棒轻轻 地在两纸中间滴一滴肥0 (D) p = nRT/V 皂液, 两纸间的距离将: ( ) 4.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 Δp = p'- p0=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A.B.C都有可能 2γ/R' 中,R' 的符号: ( ) 15. 对于亲水性表面,其各界面张力之间关系是: ( )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 (C) 总为正 (A)γ(s-l) > γ(s-g) (B) γ(s-l) < γ(s-g) (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 (D) 总为负 (C)γ(s-l) = γ(s-g) (D) 不能确定 5.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那一个因素无关: 16.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定是 : ( ) (A)温度 (B)液体密度 (C)重力加速度 (D)大气压力 (A)吸附热是个常数 (B)平整的固体表面 21 (C)理想的气体行为 (D)吸附和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 (B) 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内一定高度 17. 高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C) 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的另一端 (D) 水进入毛细管并从另一端滴出 化,,其机理如下: A , K AK B , K 表6. 气固相反应 CaCO3(s) CaO(s) + CO2(g) 已达平面反应为控制步骤, 反应表观为几级? ( ) 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若把 CaCO3(s) 的颗粒(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级数 变得极小,则平衡将: ( ) 18. 称为催化剂毒物的主要行为是: (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A)和反应物之一发生化学反应 (B)增加逆反应的速度 (C) 不移动 (D) 来回不定移动 (C)使产物变得不活泼 (D)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7. 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熔点哪个高? ( ) 19. 纯水的表面张力为 γ1,某溶质的表面张力为γ2 ,(A)大块的高 (B)粉状的高 (C)一样高 (D)无法比较 且 γ2> γ1,制成水溶液后,溶质的表面浓度为Cs,本8. 往液体 (1) 的表面滴加一滴与其不互溶的液体 (2),体浓度为 C,则: ( ) 两种液体对空气的表面张力 分别为 γ(1,3) 和 (A) Cs> C (B) Cs< C (C) Cs= C (D) Cs= 0 γ(2,3),两种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为 γ(1,2)。则液体 (2)20. 已知 293 K 时,水-辛醇 的界面张力为 0.009 N/m,能在液体 (1) 上铺展的条件为: ( ) 水-汞的界面张力为 0.375 N/m,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A) γ(1,2) > γ(1,3) + γ(2,3) 0.348 N/m,故可以断定: ( ) (B) γ(1,3) > γ(2,3) + γ(1,2) (A) 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C) γ(1,3) < γ(2,3) + γ(1,2) (B) 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D) γ(1,2) < γ(1,3) + γ(2,3) (C) 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 9. 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溶液表面张力γ与活度 a 的(D) 辛醇浮在水面上 关系为: γ = γ0- Aln(1 + ba),其中 γ0为纯水表 面张力,A、b 为常数,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 Γ 与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 活度 a 的关系为: ( ) 物化试卷(二) (A) Γ = - Aa / RT(1+ba) 1. 已知 293 K 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为0.07275 N/m, (B) Γ = - Aba / RT(1+ba) 当已知 298 K 和 101.325 kPa下,可逆地增大水的表面(C) Γ = Aba / RT(1+ba) 积 4 cm2, 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 ) (D) Γ = - ba / RT(1+ba) -52(A) 2.91×10 J (B) 0.291 J ) 10. 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 γ = (72 - 0.5a + 0.2a -5(C) -2.91×10 J (D) -0.291 J N?m-1,若表面超额 Γ > 0, 则活度: ( ) 2. 在 298 K 时,已知 A 液的表面张力是 B 液的一半,(A)a>1.25 (B)a=0.25 (C)a<1.25 (D)a=0.5 -5其密度是 B 液的两倍11. 。如果 A ,B 液分别用相同的毛细水银完全不润湿玻璃表面,若将半径为 5×10 m 的管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A 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 B 玻璃毛细管插入水银中后(水银的密度ρ=13600kg?m-3,液的: ( ) 其表面张力γ=0.520N/m),管内水银面将: ( ) (A) 上升 0.15 m (B) 下降 0.15 m (A) 1/2倍 (B) 一倍 (C) 二倍 (D) 四倍 3.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C) 上升 0.015 m (D) 下降 0.015 m 的物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 蒸气压。以p(平)、p(凹)、12. 用 BET 流动法测定硅胶小球的比表面时,要求吸附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质和吸附剂之间最好: ( ) 则三 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 只有化学吸附 (B) 只有物理吸附 (A)p(平)>p(凹)>p(凸) (B)p(凹)>p(平)>p(凸) (C) 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D) 没有任何吸附 (C)p(凸)>p(平)>p(凹) (D)p(凸)>p(凹)>p(平) 13.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 θ = bp/(1 + bp) 中,常数 b 的 物理意义是: ( ) 4. 有一露于空气中的球形液膜,若其直径为 0.2 cm,表 面张力为 0.7 N/m,则 该液膜所受的附加压力为: ( ) (A)吸附作用平衡常数的倒数 (B)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 (A) 1.4 kPa (B) 2.8 kPa (C) 5.6 kPa (D) 8.4 kPa (C)吸附过程的速率常数 (D)脱附过程的速率常数 5. 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14. BET公式的最主要用途之一在于: ( ) (A) 获得高压下的吸附机理 (B) 获得吸附等量线 的水滴,当用一根内壁干净、 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 触水滴时,将会出现: ( ) (C) 获得吸附等压线 (D) 测定固体的比表面 (A) 水并不进入毛细管 22 15. 测得H2在洁净的金属 W 表面上吸附热为 150.6 沉淀中,加入少量的稀 FeCl溶5. 在新生成的 Fe(OH)33kJ/mol, 而H2的解离能为 436 kJ/mol, 而用 H 原子在 液,可使沉淀溶解,这种现象是: ( ) W 表面上吸附时, 吸附热为 293 kJ/mol, 则H2 在 W表(A) 敏化作用 (B) 乳化作用 面上吸附性质为: ( ) (C) 加溶作用 (D) 胶溶作用 (A) 原子态吸附, 生成吸附共价键 6. 溶胶的动力性质是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B) 原子态吸附, 生成离子键 在下列各种现象中, 不属于溶胶动 力性质的是: ( ) (C) 分子态吸附, 生成氢键 (A) 渗透法 (B) 扩散 (C) 沉降平衡 (D) 电泳 (D) 分子态吸附, 生成吸附配位键 7. 下列诸分散体系中, 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 16. 某气体 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解离反应, 其(A) 纯净空气 (B) 蔗糖溶液 (C) 大分子溶液 (D) 金溶胶 机理为:A2(g),2K 2AK C,D,2K .若 8. 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 ( ) A2的压力较高, 其吸附也较强, 则该反应表现为几级反(A) 散射 (B) 反射 (C) 折射 (D) 透射 应? ( ) 9.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 (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A) 电泳 (B) 过滤 (C) 电渗 (D) 渗析 17. 氨在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动力学遵循: ( ) 10. 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是: ( )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A) 胶核 (B) 胶粒 (C) 胶团 (D) 紧密层 18. 低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11. 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化反应, 其机理为:A(g) , K AK ?? B(g) , K (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第一步是快平衡, 第二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表观为几位差 级? ( ) (B)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级数 (C) 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19. 若用 γ 和 a分别表示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活度,则(D) 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或紧密层)相合时,2 在定温下加入表面活性剂后: ( ) 电动电位变为零 (A) dγ/da, 0 (B) dγ/da, 0 12. 对于有过量的 KI 存在的 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22 (C) dγ/da, 0 (D) dγ/da? 0 聚沉能力最强者是: ( ) 22 20. 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溶解度哪个大? (A) NaCl (B) K[Fe(CN)] (C) MgSO (D) FeCl 3643(A) 大块颗粒大 (B) 粉状颗粒大 13. 一个气泡分散成直径为原来 1/10 的小气泡,则其单(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为原来 的: ( ) (A) 1 倍 (B) 10 倍 (C) 100 倍 (D) 1000 倍 第十三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14. 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物化试卷(一)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1. 对于 AgI 的水溶胶,当以 KI 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式 -+x-+可以写成 :[(AgI)?nI,(n-x)K]?xK,则被称为胶粒(B)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不均匀性 m 的是指:( ) (C)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x-+(A) (AgI)?nI (C) [(AgI)?nI,(n-x)K]?xK (D)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mm-+x-(B) (AgI) (D) [(AgI)?nI,(n-x)K] 15. 下列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KNO3]=50, mm-32. 溶胶(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 ( ) [KAc]=110,[MgSO]=0.81,[Al(NO)]= 0.095mol?dm,433(A) 不稳定、可逆的体系 (B) 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该胶粒的带电情况是:( ) (C) 稳定、可逆体系 (D) 稳定、不可逆体系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3. 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 ( ) 16. 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灭火泡沫 (B) 珍珠 (C) 雾 (D) 空气 (A)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 4.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 (B)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A) 特有的分散程度 (B) 不均匀(多相)性 (C) 动力稳定性 (D) 聚结不稳定性 (D)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 23 17. 有人在不同 pH 的条件下,测定出牛的血清蛋白在水4. 将含 0.012 dm3 NaCl 和0.02 mol?dm-3 KCl 的溶 溶液中的电泳速度,结果如下: 液和100 dm3 0.005 mol?dm-3的 AgNO3液混合制备的 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 ( ) pH 4.20 4.56 5.20 5.65 6.30 7.00 (A) 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泳速/(μ0.50 0.18 -0.25 -0.65 -0.90 -1.25 2(C) 不作定向运动 (D) 静止不动 m/s?V) 5. 将橡胶电镀到金属制品上,应用的原理是: ( ) 由此实验数据可知: ( ) (A) 电解 (B) 电泳 (C) 电渗 (D) 沉降电势 (A) 该蛋白的等电点 pH > 7.00 6. 胶体粒子的 Zeta 电势是指: ( ) (B) 该蛋白的等电点 pH < 4.20 (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C) 该蛋白的等电点 pH < 7.00 (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D) 从上述实验数据不能确定等电点范围 (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18. 用三氯化铝 AlCl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 (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物质聚沉能力最强? ( ) 7. 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使其发生聚沉的(A)NaSO (B)MgCl (C)La(NO3) (D)K[Fe(CN)] 242346 现象称为盐析, 产生盐析的主 要原因是:( ) 19. 对于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溶胶体系的 (A) 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 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B) 降低了动电电位 (A) 混合后一定发生聚沉 (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 (B) 混合后不可能聚沉 (D) 动电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 (C) 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 8. 由 0.01 dm3 0.05 mol/kg 的 KCl 和 0.1 dm3 0.002 (D)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 溶 液混合生成 AgCl 溶胶,为使其聚mol/kg 的 AgNO3 c2的大分子电解质刚果红 20. 起始浓度分别为 c1和 沉,所用下列电解质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 NaR与 KCl 溶液分布在半透 膜两边,其膜平衡条件是: +-+-(A)AlCl,ZnSO,KCl (B)KCl,ZnSO,AlCl 3443(A) [Na][Cl]=[Na][Cl] 内内外外+-+-(C)ZnSO,KCl,AlCl (D)KCl,AlCl,ZnSO 4334(B) [K][Cl]=[K][Cl] 内内外外++++ 9. 在 pH , 7 的 Al(OH)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3(C) [Na][K]=[Na][K] 内内外外++++--其聚沉:(1)KNO (2) NaCl (3) NaSO (4) KFe(CN) 32436(D) [K]/[K]=[Na][Na]=[Cl]/[Cl] 内外内外内外 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聚沉能力大小为: ( ) (A) (1),(4),(2),(3) (B) (1),(4),(2),(3) 第十三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C) (4),(3),(2),(1) (D) (4),(3),(2),(1) 物化试卷(二) 10. 在 HAsO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HS 气体,生成 3321.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 H2S 以制备硫化砷溶胶 AsS溶胶。用下列物质 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 ) 23(As2S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 H2S,则其胶团结构式是: +-x--(A) Al(NO), MgSO, KFe(CN)33436 (A) [(AsS)?nH,(n-x)HS]?xHS 23m-+x-+(B) KFe(CN), MgSO, Al(NO) 36433(B) [(AsS)?nHS,(n-x)H]?xH 23m+-x--(C) MgSO, Al(NO), KFe(CN) 43336(C) [(AsS)?nH,(n-x)HS]?xHS 23m_+x-+(D) MgSO, KFe(CN), Al(NO) 43633(D) [(AsS)?nHS,(n-x)H]?xH 23m 11. 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 KSO, 2242. 按照爱因斯坦扩散定律,溶胶中胶粒的扩散速度:( ) CaSO的聚沉能力 顺序为: ( ) 4(A) 与温度 T 成正比 (A) KCl > CaCl > KSO > CaSO2244 (B) 与温度 T 的平方根成正比 (B) CaSO > CaCl > KSO > KCl 4224(C) 与温度 T 的平方成反比 (C) CaCl > CaSO > KCl > KSO 2424(D) 与温度 T 的三次方成正比 (D) KSO > CaSO > CaCl > KCl 24423. 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 12. 将大分子电解质 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度的仪器,一是比色计,另一个是比浊计,分别观察的是 达到 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 的 pH值:( ) 胶体溶液的: (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不能确定 (A) 透射光;折射光 (B) 散射光; 透射光 13. 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 ) (C) 透射光; 反射光 (D) 透射光; 散射光 (A) 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B)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D) 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24 14. 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 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 (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 15. 溶胶的电学性质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产生,下列不属于电学性质的是: ( ) (A)布朗运动 (B)电泳 (C)电渗 (D)沉降电势 16. 溶胶的聚沉速度与电动电位有关, 即: ( ) (A) 电动电位愈大,聚沉愈快 (B) 电动电位愈小,聚沉愈快 (C) 电动电位为零,聚沉愈快 (D) 电动电位愈负,聚沉愈快 17. 溶胶的光学性质是其高度分散性和不均匀性的反映, 丁铎尔效应是最显著的表现, 在 下列光学现象中,它指的是: ( ) (A) 反射 (B) 散射 (C) 折射 (D) 透射 -3-318. 混合等体积的 0.08 mol?dm KI 和 0.1 mol?dm AgNO溶液,得到一溶胶体系, 分别加入 (1) MgSO; (2) 34CaCl; (3) NaSO, 则其聚沉能力大小是: ( ) 224 (A) (1),(2),(3) (B) (2),(1),(3) (C) (3),(1),(2) (D) (3),(2),(1) 19. 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 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C)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聚结不稳定性 (D)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多相性 20. 乳状液是由哪个分散体系组成? ( ) (A)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B) 固体加液体 (C) 两种互溶的液体 (D) 多种互溶的液体 25 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 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一)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一) CCCDB BCACD DCABA DDDCC DDCAB CBBBD ABDAB DCDAD 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二)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二) DADBC BDBBC CDABD BCDCD DCDBD DCCDA BBCCD CCBCC 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 ABACB BDAAD DBCCB DBDDC BCBDA CBBBB AADCC BCAAA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试卷(一)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二) CDCDB ADCBD BACCD CCABB CBAAA ACCDB AADBA CBBBC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试卷(二)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ABCBB DBCBB BDABA CBCAC DDBDC DCDBA DBDBD BDDAB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试卷(一) 第四章 溶液(一) CBCAC CBCBB BCCDC ACCBC BDBAC DCBDC DCCAC DDBAC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试卷(二) 第四章 溶液 (二) CCDCA ADBCC ACBCD BCCAB ABADB DCCBA ACBDD CABAA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 (一) 第五章 相平衡 (一) CBCAD BCACC AABAB AADBB ACACC BBBCD CDCCA BABBB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 (二) 第五章 相平衡(二) AACBC BABCC BBBDA AABBB DCCCC BADBB DDCBB CACAD 第十三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一) 第六章 化学平衡(一) DBDCD DDADB BDBDA CCDDD CDACA DDDCC ADDAD CCBCA 第十三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二) 第六章 化学平衡 (二) BADBB DDACB CACBA CBCBA BBCCD CCBDA DCDBB CCCCB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一) CBCDD BCBAD DCCAD DCDAA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二) DBCDB ABABC DBDAC CDBAA 26
/
本文档为【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