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2017-09-28 13页 doc 36KB 8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1周 时间 2009.9.2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黄欣、潘红英、刘大春、吴宏琼、陈耀楷、李纯德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中心议题 讨论通过生物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1、传达教研室精神;“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2、研究课题:“拟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 性”, 明确组内分工; 内容: 3、讨论通过生物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刘学柱:生物集体备课组这学期的主要活动 1(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初中年级...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1周 时间 2009.9.2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黄欣、潘红英、刘大春、吴宏琼、陈耀楷、李纯德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中心议题 讨论通过生物集体备课工作 1、传达教研室精神;“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2、研究课题:“拟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 性”, 明确组内分工; 内容: 3、讨论通过生物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刘学柱:生物集体备课组这学期的主要活动 1(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初中年级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 2(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需提供活 动主题)活动。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材归 类、分项,采用"集体备课,一人执教,集体评议,改进教案,再 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的方式进行。3(制定年 段教学进度,参与教学管理,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组织教师互 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共同探讨帮助本组成员改进参与教师 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上好每堂课努力。加强联系,通过经验介 绍、座谈、听课等形式,互通有无,互相启发,探索学生在不同议课: 年段的发展特征。4(做好期中、期末出卷工作,对期中、期末 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对七年级年探究性学习进行总结。对八年级 年做好会考复习工作。5(开展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制定活 动计划、内容和时间,培养竞赛人才。6、课题研究、课堂教学、 教学常规三位一体的展示活动。7、由于八年级面临初中毕业会 考,所以在按时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有效利用学习资 料,课堂上精讲多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争取会考成绩获圆满丰收。 刘学柱:集体备课,作为我市教科研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我市提预期目标: 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它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平等交 流,有利于充分凝聚集体智慧,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对于教师的 成长,确实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2周 时间 2009.9.5 地点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黄欣、潘红英、刘大春、吴宏琼、陈耀楷、李纯德 第一单元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中心议题 生物和生物圈 1、传达教研室精神; 2、明确组内分工; 中心发言 3、对七年级生物教学来说,六班就有六名任课教师,并非生物 专业教师,都是搭头课,进行集体备课非常有必要,这一部分内内容: 容难度大、抽象晦涩,怎样安排课时、应扩充哪些课外知识、深 度、广度应怎样把握,需要进行集体研讨,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 予以完善。 刘学柱:提出本单元章节课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讲授,把 本节内容贯穿在一条主线上。以探究动物形态结构,从中找出动 物的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且结合生活 实际的情况把课本的内容贯穿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认知, 学生也易于接受,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刘大春:提出这样的问题:以情境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增强感参与教师 性认知。将本节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利议课: 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陈耀楷:让学生列举身边所认识的动物,从中找出其共同特征或 者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再现给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挖 掘动物的共同特征。 李纯德: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刨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预期目标: 通过研讨,大家同研这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很 多好的教学和方法,最后经大家筛选,我们明确了课上应采 用的教学方法和学法,对于较难理解和比较抽象的内容大家一致 认为应放慢讲课速度,给学生补充,让学生吃透,有的放矢,并 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好效果。教师要大量搜集事例加以 论证,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3周 时间2009.9.9 地点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黄欣、潘红英、刘大春、吴宏琼、陈耀楷、李纯德 中心发言人 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同研一节课” 教材分析:本节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中心发言 影响;一块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学情分析:第一板块,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对于是生内容: 物对环境的适应还是影响分不清。而第二板块的探究实验,由于 学生刚接触,相对陌生,师要创设好背景,加以引导。 研讨效果:本节内容对第一板块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处理,可以多媒体先展示相关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再由生 举例,师生对话交流的方式来突破重点。 对第二板块的“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处理,在 “提出问题”这步,可提供一个小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参与教师 题。而在“制定计划”这步,可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议课: 入等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媒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师准备相 关的图片和资料。干湿计。 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师生交流?例题剖析?方法概括?相关训 练 在课堂的实施中,应注意让学生充分举例,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感受成功的喜悦。本节知识点多而琐碎,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详细 讲解,45分钟时间很难处理完,复习效果也很难保证。既然“学 生会的老师可以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老师可以不讲,学预期目标: 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会的老师可以不讲”,那我们可以把时间“放 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学生解 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重难点。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4周 时间 2009.9.16 地点 办公室 年级 八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中心议题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同研一节课” 研讨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 内容: 2、教学策略 3、如何完成对陆地生活动物中的地下穴居类群的观察和概括。 刘学柱: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 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 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呼吸等方面。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 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参与教师 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完成对陆地生活动物中的地下穴居类群的观察和概括。建议课前议课: 布置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课上引导学生实验、 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设计有创意的实验。 在总结概括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简介 水蛭和沙蚕,完成有关环节动物主要特征的总结。 刘大春:下来后写好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提出自己独到的,以便共享资源,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 地方,以便下次集体备课时会诊,共同排除困难。 能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实验教学的完成,关注探究,关注实验的 设计与归类,理出实验的教学方式,探索“引导、合作、探究” 的教学模式。 1.学生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预期目标: 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来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 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 学生能理解“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 息地的保护。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5周 时间 2009.9.23 地点 办公室 年级 八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同研一节课” 研讨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一课时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如何让学生 概括出鸟类特征,先形态?再结构?后功能。(2)教师不明确内容: 探究实验中有关羽毛等飞行的知识。(3)怎样上好这样的探究 实验课。 刘大春:(1)建议教师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从动物对环境的 适应出发切入教学。(2)本节教学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能独立 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除了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参与教师 当地常见鸟类并作记录外,还应在课上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给出的议课: 问题,作出假设(教师应鼓励有创意的设想),并让学生注意实验 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方法的介绍是必不 可少的。要让学生了解:除了调查、观察、动手实验外,阅读分 析已有的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手段。通过探究应使学生明 确,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适应外, 还有生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同时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3) 应重视全章的总结,教师可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 看待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举例说明许多动物的活动可以跨越 多种环境,强调这也是适应的表现。(4)建议本节教学用2课 时完成:第1课时,通过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概括出鸟类特征。第2课时,通过完成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找出昆虫适于飞行的原因,进而总结出节肢动物特征。借对全章 的总结完成对两栖动物的概括。 研讨效果: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讨 论后一致认为本节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 色扮演,阅读等方法穿插在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预期目标: 动性,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 拨、启发、引领相结合,并设置了有趣的折纸飞机的小游戏,使 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7周 时间 2009.10.9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中心议题 第一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动物在生物 圈中的三大作用讲课的顺序是按照书中顺序还是先讲第三个作内容: 用,(2)如何导入, 刘学柱:很多同学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 怀疑,如果没有植物,植物自生自灭,其遗体或残渣由微生物分 解,也能完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参与教师 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没有全面理解。本节课在介绍动物在自然 界中的作用时,先从学生容易接受的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开始。议课: 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 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 接受。本节课的落脚点仍然是提高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 以及具体行为的落实,本节课最后也有适当地引导。 通过研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很多好的教学意 见和方法,最后经大家筛选,我们明确了课上应采用的教学方法 和学法,对于较难理解和比较抽象的内容大家一致认为应放慢讲预期目标: 课速度,给学生补充,让学生吃透,有的放矢,并理解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才有好效果。教师要大量搜集事例加以论证,更有说 服力,效果会更好。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8周 时间 2009.10.16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中心议题 第二节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如何组织开内容: 展 “动物专题”活动 刘学柱:开展 “动物专题”活动先动员生物小组长,分发有关“动物专参与教师 题”资料。 议课: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能提不起兴趣来 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有时甚至是片面 的,本节教学是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从学生熟悉或者感 兴趣的几种代表动物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方 方面面,贴近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零碎的关于动物与人类 关系的知识,其实是用一根社会发展的线穿起来的,这样也方便 学生理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仿生学”和“生物反应器”就显 得顺理成章。组织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 和交流表达交流效果,这需要平时注意锻炼。 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 本节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 等方法穿插在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我以启 发式教学为主,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预期目标: 领相结合,并设置了有趣的小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 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师生交流?例题剖析?方法概括?相关训 练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9周 时间 2009.10.22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中心议题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同研一节课”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如何进行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如何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中心发言 实验方案 内容: (2) 如何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 生长的条件。 参与教师 刘学柱:教学策略 在本节教学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交流一下对以下问题的看议课: 法:“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细菌和真菌在哪儿?”“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或教师培养的菌落实物,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知道如何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它们。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所采用的方法,知道生物技术在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如何去研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呢?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课上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在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同时建议全班各组选择的环境尽可能不同,以保证探究实验的结论更接近事实。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观察情况,在实验结束后,要利用课上时间让各个小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注意到细菌和真 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采用回顾—?讨论活动—?资料分析认识—?迁移比较—?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 预期目标: 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 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11周 时间 2009.11.6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八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中心议题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如何突内容: 破难点,突出重点。 刘学柱老师提出:本课应采用环环相扣,边讲、边记、边理 解的方法进行讲授,把本节内容贯穿在一条主线上。以探究细菌 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入手。并解说和其有关的几种病的病 例。从中得知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并且结合生活实 际的情况把课本的内容贯穿在一起。这样学生也易于接受。利于参与教师 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刘大春老师提出:老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互动会增强议课: 记忆。再利用多媒体直观地把器官名称展现给学生,理解性的让 学生学会本节课的重点。 刘大春老师提出:把课堂教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回答 和讨论的探究的方式,同时结合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理解本节 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大家同研这一节课,各自发表了意见和见解,展现出很多好 的教学意见和方法,最后经大家一致讨论,明确了课堂上应采用 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对于较难理解和比较难记的内容大家一致认预期目标: 为应放慢讲课速度,形象教学,并理解知识间的内在结构,才有 好的效果。并且教师要学会大量延伸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课本知 识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12周 时间 2009.11.12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八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的实施2、如何运用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内容: 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刘大春: 通过研讨:我们决定将本课按2课时完成,本节每个框题,采用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然后提出认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 交流,补充,最后师生确定本节课堂目标,建立导学提纲。然后 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汇总答案,班上交流,采用组间补充参与教师 的方式,实在不能突破的难点,师讲明。最后,课堂小测,检查 议课: 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设计完全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 导思想,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来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 刘学柱老师提出:以分析、讲解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增强感性 认知。将本节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利用 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本节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坚 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相应的环节,引导学生思 考,突破突出重难点,并结合相应的环节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 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 思考,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初步实现三维教学模式。教学中运 预期目标: 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如多媒体课件提供感性认识,实验 等)协调教材与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 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认识。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 主,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能较 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13周 时间 2009.9.9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年级 七年级 参与人员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发言人 刘大春 中心议题 “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如何突破难点, 内容: 突出重点。 参与教师 议课: 预期目标:
/
本文档为【 中学生物集体备课记录 】,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