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教学论文

2017-09-17 11页 doc 23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教学论文听课纪录笔记范文-教学论文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 今天是本学期第一次听师傅的课,因为经过了去年一学期和师傅的的互相了解和 磨合,我知道师傅杨主任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而且说到文章里你自己的感想和 看法,不管是合理与否,他都很耐心很和气的帮你分析,所以今年的我已经没有 了去年刚开始和师傅交流的胆怯心理。我相信,今年的我,肯定能跟师傅学到更 多的教学知识。 师傅今天上的课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我是第一 次上这篇课文,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遗憾的是,在听师傅上这节课之前我已经 先结束了这篇课文。令人欣慰的是,我还...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教学论文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教学论文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 今天是本学期第一次听师傅的课,因为经过了去年一学期和师傅的的互相了解和 磨合,我知道师傅杨主任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而且说到文章里你自己的感想和 看法,不管是合理与否,他都很耐心很和气的帮你分析,所以今年的我已经没有 了去年刚开始和师傅交流的胆怯心理。我相信,今年的我,肯定能跟师傅学到更 多的教学知识。 师傅今天上的课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我是第一 次上这篇课文,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遗憾的是,在听师傅上这节课之前我已经 先结束了这篇课文。令人欣慰的是,我还是把握住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师傅 上课的总体内容是差不多的。但杨主任的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教学环节井 然有序,每一个环节设置的很合理,通过对几个问的分析就能把全文贯穿起来。 比如说,在这节课上,他重点对景物、语言、人物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每 一个方面涉及到的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都很全面的被囊括其中。这节课师傅还有个 特色就是在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个写作技巧时,有心地引导学生回忆了上学期课文 中的多种写作技巧,这样既带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也更好地引导、启发了学 生。 交流:1、在上这节课时,要注意读写结合。(就是说要侧读侧写,, 要有心地借上课文来教授一些作文教学内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到明确的启示。) 2、本文侧重围绕“乐”来写,又许多关于乐趣的故事,但要注意的是先生也是“快乐之源”。 3、这篇课文的动词写得非常好,可以重点分析,也是教授学生写作的一个方面。 还记得,在听师傅上第一篇课文时,我们交流完本节课的感受后,赵老师又超 前问了师傅这样一个问题:像第二篇《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有点难度, 我们要如何去把握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对其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 理解一点。针对这一问题,杨主任说:“一篇课文,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很重要, 我们不可以凭着感觉去做随意的判断和决定。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 教材的深浅程度,教学问题的相关联系等,决定先教授什么,后教授什么。而这 篇课文我们要从成长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而这两个方面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是有 讲究的。凭我以前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先说成长再说结构,这样更好点,因为成 长的内容讲解分析完,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将会加强,那样再分析文章的 结构将更加容易,老师上课会得心应手点,学生听课会更加清楚明了,才会有茅 塞顿开的感觉……”听完这些提示和分析后,我们几个人也点头称是,有茅塞顿 开之感,短短几句话,句句是要点,因而对上这一节课,我们就有了个正确的航 行方向。 今天去听课刚好也赶上师傅上这篇课文,但师傅已经上第二课时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就是在重点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的文章结构特点。师 傅在上这篇课文结构时重点是从“线索”和“照应”两个方面来分析全文。而本 文的线索是条双线:一条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回忆),一条是我在毕业典礼上(现 实)。接下来就是带领同学分析文章中这两条线索是如何行文的。通过学生的课 堂反应,我看出这篇课文的结构真的是有难度的,学生被时而回忆、时而现实这 种反反复复弄得昏头转向了,但有经验的师傅还是最终把他们的思路给打开了, 一步步的引导,找出每个现实和回忆之间的过渡句,最终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讲 解清楚线索后,又适时地抓住时机,告诉同学们在自己写作文时,能不能够也试 着用多条线索同时行文,但做到这点是很难的,它要求必须要有很好的逻辑推理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话语的说出既激发了学生们的挑战心理,也启发了 学生们应如何去挑战,如何去有心地培养自己这一能力。 这就是师傅一贯的特色——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时刻贯彻着在教授课文 文本的同时,联系作文的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学习的更彻底、更全面。接下来再 分析“照应”这一结构时,很遗憾,刚对“照应”有关知识点补充时就下课了。 但我通过师傅把本课“照应”分为四种形式:伏笔照应、再现照应、对应照应和 时空照应后,我就明白,第三课时我即使不能来听也知道会很精彩了,那节课会 让学生更加对这篇课文的结构有个很深的了解。 交流:讲解文章双线结构时,重点是找出过渡句,从过渡句入手分析现实与回忆; 本篇课文的“照应”是考试重点,要带领学生理解分析 听课纪录笔记范文 我们都知道《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很悲伤,他们陷入了国土沦亡 的无比悲愤之中。而此时的我,也陷入了痛苦和焦虑之中,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 在课堂上了,也就不是为了这些可怜的法国人民而痛苦了。我痛苦是因为今天这 一课文章,我上午在我的一个班级教授时遇到了困难,学生的被动、不积极回答 问题,让我很无措。提出一个问题即使很简单,也都不愿意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 带着沮丧的心情,告别了一节课。回到办公室,我就思索着是不是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对呢?不容我多想,就到第四节课了。坐在师傅的课堂上,今天和以前 不一样,以前都是在听课中发现师傅的特色和巧妙之处,今天是带着我的疑问来 听师傅的课,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作为老师提问上有哪些技术和讲究呢。 师傅今天上课的内容也是《最后一课》,是第二课时。但我今天更多的关 注的不是师傅课程是如何设计的,而是他对于内容是怎么一步步引导的,语言是 怎么组织的。这节课师傅主要围绕“变”这个字展开的,首先师傅抛出一个问题, 课文里有气氛之变、小弗朗士之变、韩麦尔先生之变。让大家思考在文中找出这 三方面的变化,要求只要学生找出任何一个变化,都可以站起来说说,接下来师 傅也就在听取学生回答“变”的同时,把课文中的知识点都讲解到了。我注意到 师傅提问的语言首先都很简练,似乎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而我提问 就很啰嗦,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好心想让学生更加理解我的问题,所以我就反复的 解释问题,结果就在无心中把学生的头给绕晕了,他们就更迷惑,这样自然就减 少了听课的兴趣。我还注意到师傅提问很注意自己的措词,在分析气氛之“变” 时,他提醒学生说:“今天的课堂还怎么样?”“今天的气氛怎么样……”。而 如果是我,我会说:“我们大家再看一下,小弗朗士今天的最后一课还有什么变 化”。这就是区别,我会不经意间突出这节课是小弗朗士的课,而师傅就注意到 技巧不提有些字,无形中把学生引入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理解,仿佛这节课 就是我们学生的最后一课,这样的安排更能够让同学们切身的体会其中人物爱国 和悲愤的感情。学生在回答韩麦尔先生的变化时,最后师傅确认说韩麦尔先生不 仅是个老师而且还是个爱国志士,特别强调学生注意他的话里有个句型“不 仅……而且”,要求学生要模仿这样的句型来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严谨。是 的,一堂课听下来,我对引导学生有了新的启发,语言一定要简练但也要做到刚 好切中要害。同时,我也明白了师傅为什么那么优秀,真不简单,我要从他那儿 学到的知识太多了。 交流时,师傅告诉我,这节课要做到对关键词的处理;在课堂主线上他是按照情节结构、文中的“变”和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的分析展开的。还提醒我注 意教学设计的内容有时要根据课堂情境做一定的调整,这是很有必要的。 上完课后,我们师徒交流时,师傅说第九课《土地的誓言》学生比较难懂,所以 一节课没有上完。谁说不是呢?记得这篇课文,我作为学生时好像没有被选入教 材中做课文,所以现在的我也是和学生一样第一次接触它,而且我刚开始第一次 看这篇课文时,我读了一遍后,回顾内容我竟然不知道文章在写什么内容,脑海 中没有留下任何可回忆的情节和语句。当时我就很苦闷,这篇课文该如何下手引 导、讲解,让它成为我的学生囊中之物呢。 今天听完师傅的这一课,我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教学设计了,说直接一点就是按照 师傅的这一教学思路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明白文章的重点知识。师傅对于文章主体 思路是:开篇就根据文章的题目抛出三个题目,课文的标题是什么意思?《土地 的誓言》中“誓言”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誓言?对于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学 生朗诵完文章后,自己就能在文章中领悟出来或者说找到相对应的文本答案。有 点难度的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誓言?学生在文章中很难找到直接原因或者说 不一定能找到准确的语句来完全体现,但我们上课时要注意把他们引导对课文中 的重点两句的把握,一是“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一是“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对于第一句先理解“欢笑”有哪些,再来理解为什么说被 “埋葬”了,分析“埋葬”这个词的严重性和程度之深,从而体会出其中的“恨” 之深。对于第二句中,重点把握“泛滥”这个词,可以从它的本义、引申义,和 一些类似词作比较来体会其含义,还有在文中泛滥的热情又体现在什么地方,所 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深“爱”,爱之深才会对剥夺者恨之 切,从而体会作者心中此刻迸发的情感,最终爆发出了对土地的誓言。 师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重点是在解读文本时注重对关键词和语句的把握。这是 我所需要学习的一点,教授学生分析文本的方法。这也是我很欠缺的一点,也是 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的。 围绕一个因素,写一群人 ————跟巨匠学作文 上语文作文课始终是 我最烦恼的一件事,总是感觉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从何处切入主题能让学生明白。 而我幸运的是我可以求助我的活教材——我的优秀师傅。就像今天听课的施老师 说:“杨主任是你师傅啊?”我点头,她说:“你真幸福啊!”呵呵,又何尝不 是呢? 师傅今天上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师傅在以前谈话时 就说过,我们现在用的语文教材就是我们上作文课的最好范文,他今天就这样做 了,利用第三单元的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来训练学生作文。这一课师傅选 择的是他经常强调的“侧写”,以写来带读。这就是我说的一箭双雕,即阅读、 分析了课文,又训练了作文的教学。首先师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获得写 作的启示。老师说课文中的写人方法怎么着手的?当有一个学生回答是在文章中 找出语句并加以自己的理解时,师傅否定了那一方式的回答,强调是从文中某部 分的描写中获得超出文本的启示。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陆续找出了很多精 彩的启示,在这有必要一一列出,展示出七(2)班学生的功底和思维火花,如: 从日常生活着手;写人物群像,抓住不同人物性格中的个性与共性的描写;用比 喻写肖像,用夸张写动作;用细节突出性格特点;环境烘托;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心理、肖像描写;用神态写人物心理。当然这些结论都是学生在文章中,根据自 己的阅读读出来的。(他们就这样也把课文很好的分析揣摩了一通)。老师给予 很高的肯定评价并都加以拓展分析。学生回答结束后,老师总结说发现学生在阅 读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着眼于局部而看不 到全部。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有的发现了文章的另一个写作方法,即按照一个 次序,依序写一群人的出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展现了这次作文的题目“围绕 一个因素,写一群人”,作文题目的适当时间列出,从而也提醒了这是学生要学 习的重点手法。这篇课文的场面就是标题“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这一天发生 的事情。老师合适宜的联系到学生的生活谈根据一个场面来写群体人,借一件事 来写不同的人。这种先引导学习后训练的方法,我想并通过学生的表现反馈是非 常之有效的行为。 课后师傅交流时说我们在教授课文时,要注意以写带读;把好的文章当作文的范文来上,注意思维指向的不同;还要注意作文教学的序列问题也很重 要。 我是幸福的,班的学生有这样优秀的老师授课当然也是一种幸福。
/
本文档为【听课纪录笔记范文-教学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