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

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

2017-09-26 4页 doc 15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 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 关于“璇玑玉衡”的问题,古今学者争论近2000年,莫衷一是。马融、蔡甾、郑玄主张“天文仪器说”;文昭及《史记》《后汉书》等天文论著主张“璇玑玉衡”为极圈内恒星 一、璇玑四游与星象的辩证统一 自汉代起,璇玑玉衡就指北斗七星。史记索引中的《春秋纬?远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而为斗”。文昭注《后汉书?天文志》更为明确地阐述:“璇玑者,谓北极也,玉衡者,谓斗九星也。” 北极...
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
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 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 关于“璇玑玉衡”的问题,古今学者争论近2000年,莫衷一是。马融、蔡甾、郑玄主张“天文仪器说”;文昭及《史记》《后汉书》等天文论著主张“璇玑玉衡”为极圈内恒星 一、璇玑四游与星象的辩证统一 自汉代起,璇玑玉衡就指北斗七星。史记索引中的《春秋纬?远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而为斗”。文昭注《后汉书?天文志》更为明确地阐述:“璇玑者,谓北极也,玉衡者,谓斗九星也。” 北极是指某个时代北天中的某个不动点,即所谓赤道的北极,简称赤极。星辰的周日运动都是以北极为中心。《周髀算经》言:“北极璇玑乃北极中之大星。”,而这颗大星究竟是哪一颗星呢, 《周髀算经》卷下之一记载:“欲知北极枢,璇周四极。常以夏至夜半时北极南游所至;冬至夜半时北游所及。冬至日加酉之时,西游所及;日加卯之时,东游所及。此北极璇玑四游。”酉指下午六时,卯指上午六十。因此,这颗“北极中之大星”当是在赤经18时的位置。 A B A:冬至日加酉时,西游所及 B:日加卯时,东游所及 ED:八尺之表 E CF:其端相去两尺三寸 H DGD:其绳致地所识,去表一丈三寸 C G F 北极中大星的北极距离角为: ?AEO=?GEF ——————— Tan?GEF=GF/GE=GF/?EH?+BH? -------------------- =1.15/?8?+10.3?=0.08814 所以北极中大星的北极距离角为5?2’ 帝星位于该位置的年代分别是公元前1184年和公元前1063年,经过东大距和西大距的平均点在1123年,北极距离角为5?2’,观测时间大致是周朝初年前后。高均在《周髀北极璇玑考》中推算出:在春秋初期也就是公元前700年前后,庶子星的东西极距最小,为4?56’,更接近于5?2’。然而庶子只是北极星中暗淡的一颗小星,并不能称之为“北极中之大星”。 据《史记?天官书》所述:“北极星,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史记成书西汉,其时北极星数是四,增加了一颗天枢(鹿豹座?1694星)。《晋书?天文志》是沿袭《史记?天官书》的内容写成,星数增加了一颗,即北极五星。“其纽星,天文枢也。无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坐,谓最赤明者。所以,北极璇玑当指帝星。至于推算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汉以后,古人才发现岁差,并且忽略了平时和真时的计算。 另外,出于对《周髀算经》成书年代的考究,它首先记叙的是周公与商高的问答,继之以荣方臣子的问答,成书以周六艺的遗文。所载的星象历法具有和秦汉时期的历法相似的内容,我们如今的《周髀 算经》为汉代赵爽所注,则认定其至少成书于汉以前。可见,其所载的观测内容,也不是同一时期,同一人所测量的,其中必然存在误差”邹伯奇在《学得一计》中称:“以北极中大星为准„故古人设一小环,拟其绕极之际,因名曰璇玑,亦名其星为璇玑”。据此,北极璇玑也指帝星四游所划出的圆形轨迹。所有恒星作周日运动都是个圆,只是越靠近北极,这个圆就越小,易于观测。凡是旋转的东西都可称之为“璇玑“,这是我国天文学的独特概念。 二、可运转的天文仪器 璇玑玉衡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舜典》中:“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安国注《后汉书?天文志》称:“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舜察天文,齐七政也。”《尚书纬?考灵曜》中有关于璇玑玉衡用法的解释:“璇玑未中,而星中,是急。急则日过其度,月不及其宿。璇玑中而星中,是调。” 由此可见,在传说时代的舜,已经可以用一种可以旋转的天文仪器观察恒星中天了。 宋代王应麟在《六经天文编》里谈到:“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灭,至汉武时,落下闳?始经营之,鲜于妄人又度量之,至宣帝时,耿寿昌始铸铜为之象。衡长八尺,孔径一寸,圆周二丈五尺强。转而忘之,以知日月星辰之所在。” 《三才图会》又论述道:“玑衡即今浑仪云。古者以玉为之,转运者为玑,持正者为衡,一说以良玉为管,中有光,盖取明,以助远察。”。依据该言论,玉衡为天文观测仪器上的窥管,是玉做的,《葬书》 中记录:“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此处玉尺就是度圭,一般是石头做的,平放在地上,“玉”只是其美称,因此,“璇玑玉衡”的窥管也有可能只是石头做的。“璇玑”也是大熊座ε星的名称,其位于北极璇玑的斗柄上,在北斗绕北天极旋转时,轮流指向各个方向,这和天文仪器的窥管的活动十分相像,是否可以认为:“璇玑玉衡”作为天文仪器的命名是北极璇玑四游概念的变相转移呢, 《晋书?吕纂载记》:“ 即序胡 安据 盗发 张骏 墓,见 骏 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箫、紫玉笛„不可胜纪”。 可见,我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玉箫、玉笛的实物。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支玉笛,据史料记载是西王母送给舜的。《竹书纪年》:“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来献白玉器。”又如《宋书》卷十九《乐志》:“古老以玉为管,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管是也。”玉管,就是玉做的笛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支有史可考的玉管乐器。在舜时玉管的制作工艺已经有所发展。这与最早出现“璇玑玉衡”一词的《舜典》成书于同一时期,是巧合,还是有一定内在联系呢,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争论“璇玑玉衡”是什么的问题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其起初是指星象、恒星的周日运动还是观测恒星中天的仪器,无从考证,也可能是从其中某一种命名发展而来的,而历史上出现的这三种说法都无谬误,不可顾此失彼,望文生义。
/
本文档为【古代“璇玑玉衡”在天文学上的概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