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2018-09-12 13页 doc 28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913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功能与意义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篇一:陵寝制度 陵寝制度 一 古代墓葬制度的演变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并不掩埋同伴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直到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地下,这才出现了真正...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中国古代陵寝的功能与意义 篇一:陵寝制度 陵寝制度 一 古代墓葬制度的演变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并不掩埋同伴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直到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地下,这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土葬。如距今7000-5000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2000多座墓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土坑藏。在此之后的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奉行“不封不树”“墓而不坟”。那时候墓葬是没有坟丘的。西汉末年刘向说: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 1 墓地是没有坟丘的。东汉崔实也说:周文王、周武王的墓葬是平地。直到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才出现土丘坟。到战国时代,墓葬就普遍建筑坟丘,所有统治者的墓葬都有高大的坟丘。之后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历史演化,深受各时期社会形态,社会思想以及文化的影响。下面将简单介绍。 二 陵寝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不同社会时期陵墓的埋葬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受到各阶段社会形态的影响。如石器时代,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汉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尸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有些合葬墓,埋着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尸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妹。大汉口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后妻妾殉葬的情况。到了商代,社会发展进入了奴隶社会,其墓葬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则数十,多则一、二百人,包括墓主人的侍从、脾妾、卫兵和各种勤杂人员。另有完全供杀殉用的“人牲”。这种殉葬制度的出现,表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强权统治下,社会等级的森严, 2 奴隶的地位几乎和牲畜一样。这种人殉制度在西周前期依然很普遍,中期以后稍减少,但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有些大墓依然使用人殉。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种变化在墓葬制度上也有所反映。人殉逐渐减少,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逐渐兴盛,墓室结构也发生改变。尤其是西周中期开始的用横穴式的洞穴作墓犷,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在形制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这是中国古代墓制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到了汉代,以人殉葬成为非法行为。从商代开始的残酷的人殉制度,至此基本上终止。在地面上,统治阶级的墓已普遍筑有坟丘。在坟丘之前,往往设祭祀用的祠堂。东汉时盛行在墓前建石网,并置人物和动物的石雕像,还流行在墓地上立石碑,记述墓主人的死亡日期、家族世系及生平事迹。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墓葬形式不断演变,每一时期的墓葬都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特点,让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 陵寝制度与社会等级的联系 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就存在了等级制度,而在古代这种差异鲜明的体现在了陵寝制度中。历代帝王设置陵寝制度, 既是为了推崇皇权的需要, 又是为了维护身份等级制的需要。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贫富分化的出现,各社会成员的随葬品也出现了差异。如大汉口:交化后期的少数大墓,随葬的陶器有多至100余件,猪头多达十余个的,说明墓主 3 人拥有 远比一般人为多的财富。到商代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着庞大的国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商王的墓为“亞字形墓”或“中字形墓”。武官村的一座最大的中字形墓,墓室面积近17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340平方米,深度为7米余。除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到西周时期,除了墓的大小可以反映墓主人身份高低外,棺椁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即所谓“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同时随葬品中鼎的出现,也产生了一种等级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地面上开始出现坟丘,统治者的墓葬均为高大坟丘,至此坟丘的大小成为了身份等级的象征。坟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家族私有财产继承制逐渐代替了宗族共有财产继承制,许多拥有财富的家族重视已故家长的丧葬, 开始讲究坟墓的建筑,于是原有的宗族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 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逐渐兴起。随着集权的君主政权的建立, 新的爵位等级制度的推行, 坟丘的大小高低和墓地上种树的多少,就成为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这些墓葬制度伴随着王朝的更替不断变 4 化,但其核心永远是展现统治阶级的权利地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古代陵寝制度是我国历史演变,文化发展,社会变革的重要者。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变革过程中,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人文等方面的转变。如从随葬品的种类可以看出各个时代文化的变迁,原始社会主要是石器与粗陶器,男子墓中多为石刀,石斧等,女子墓中多为陶制或石制的纺轮。到了商代由于青铜器的出现,墓中陪葬品多为青铜器,同时也有漆器玉石器等。春秋晚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随葬品中逐渐出现铁器。同时因为社会文化的发展,礼器和乐器的随葬品成为了重要的随葬品。因而通过对古代陵寝的研究可以探索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特点。 篇二: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班 级 指 导 老 师 姓 名 级土木一班 蔡中奇 王东吉120130301011 包文波120130301012 乔晨光120130301046 1 2013 目录 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 展…………………………………………………… 1 5 (一)、陵墓的主要类 型……………………………………………………1 1.无陵无 墓………………………………………………………………… 1 2.有陵 墓…………………………………………………………………… 1 3.有陵 墓…………………………………………………………………… 1 (二)、陵墓结 构……………………………………………………………… 2 1.地下:墓室结构、墓道及墓室的绘画及其随葬品…………………… 1 2.地上:封土、园陵建 筑………………………………………………… 2 (来自: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功能与意义)(三)、陵墓建筑的主要代表………………………………………………… 2 1.秦始 陵……………………………………………………………… 6 …… 3 2.唐乾 陵…………………………………………………………………… 5 3.明长 陵…………………………………………………………………… 6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关 系…………………………………………… 6 二、中国古代陵墓制 度 …………………………………………………………… 8 (一)、………………………………………………………………………… 8 (二)、………………………………………………………………………… 8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摘要: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7 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发展,有不同的制度形成。 关键词:陵墓建筑,发展,制度 一、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陵墓建筑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阙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一)、墓的主要类型 1.无陵无墓 无陵无墓指有天葬、水葬和悬棺习俗的少数民族。 2.有陵无墓 地面上有祭奠用的建筑或墓碑,而地下没有墓穴。有陵无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如黄帝陵、炎帝陵。另一种如成吉思汗陵。 3.有陵有墓 即地下有灵柩,地上有祭祀性建筑。 (二)、陵墓结构 1.地下:墓室结构、墓道及墓室的绘画及其随葬品 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 8 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 1 画像砖等。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墓室中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从打开的墓穴看,五代前蜀王建与清代乾隆墓穴地宫都有石像雕刻。 2.地上:封土、园陵建筑 封土:大约殷末周初,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春秋战国后,坟头封土愈来愈大,特别是帝王陵墓更为高大。封土形制,是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覆斗方上?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逐渐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像倒扣的斗,形成下大、上小的正方形台体。因其上部是一方形平顶,好似锥体截去顶部,故称方上。 这种封土形制沿用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后来又被宋朝选用,秦始皇陵墓的陵冢形体最大。?因山为陵?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之中,以整座山体作为陵墓的陵冢,既体现帝王浩大气魄,又可防盗。唐代帝王陵大多采用此形式,如唐昭陵、乾陵等。因山为陵制度,源自汉文帝霸陵。东晋诸帝亦多因山为陵。南朝诸帝也多仿照。?宝城宝顶?是在地宫上方,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 9 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高出城墙的穹隆状圆顶称宝顶。在宝城之前,有一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称?方城明楼?。明清多采用宝城宝顶形式。 陵园建筑: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除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祭祀建筑区,建在陵冢前方,是封闭的多进庭院建筑群,供祭祀之用。早期称?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始皇陵北部设有寝殿,开创帝陵设寝先例。明代帝王陵园祭祀建筑区由棱恩门、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建筑组成。清代改棱恩门、祓恩殿为隆恩门、隆恩殿。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御路?、?甬路?。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在道旁置少量石刻,在神道入口设阙门。唐朝陵前神道石刻增多,形成大型?石像生?石刻群。明清,帝王陵神道发展达到高峰,明十三陵神道长7千米,清东陵神道长5千米。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官吏值守居住的地方。为防止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陵均有护陵监。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三)、陵墓建筑的主要代表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代帝王的陵墓无不壮观,而这些陵墓恰恰表现了陵 2 10 墓建筑的发展。 1.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挖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 3 篇三: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班 级 指导老师 姓 名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11 薛航 中文摘要:本将主要从陵墓的构造、布局以及发展来介绍陵墓建筑,并且会通过一些陵墓建筑的实例来表现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陵园 墓室 秦皇陵 明陵 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陵墓。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同时,陵墓可以反映一个帝王的政治性。下面我从几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一 古陵墓构成 陵墓构成包括陵墓建筑、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和随葬品三部分。 我国现存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第一种,地面和地下建筑规模都很庞大,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就地开放;第二种,地下规模与布局不适于人流行动,多集中、复制展示,如洛阳的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二 古陵墓类型 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 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主要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河南巩义宋陵、宁夏西夏王陵、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南 12 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如孔林、司马迁墓、岳飞墓等。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群、麻浩崖墓等。 三、古陵墓结构 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 (一)地下部分 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墓室中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从打开的墓穴看,五代前蜀王建与清代乾隆墓穴地宫都有石像雕刻。 (二)地面部分 1(封土 大约殷末周初,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春秋战国后,坟 13 头封土愈来愈大,特别是帝王陵墓更为高大。封土形制,是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 “覆斗方上”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逐渐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像倒扣的斗,形成下大、上小的正方形台体。因其上部是一方形平顶,好似锥体截去顶部,故称方上。 这种封土形制沿用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后来又被宋朝选用,秦始皇陵墓的陵冢形体最大。 “因山为陵”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之中,以整座山体作为陵墓的陵冢,既体现帝王浩大气魄,又可防盗。唐代帝王陵大多采用此形式,如唐昭陵、乾陵等。因山为陵制度,源自汉文帝霸陵。东晋诸帝亦多因山为陵。南朝诸帝也多仿照。 “宝城宝顶”是在地宫上方,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高出城墙的穹隆状圆顶称宝顶。在宝城之前,有一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称“方城明楼”。明清多采用宝城宝顶形式。 2(陵园建筑 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除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 祭祀建筑区,建在陵冢前方,是封闭的多进庭院建筑群,供祭祀之用。早期称“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始皇陵北部设有寝殿,开创帝陵设寝先例。明代帝王陵园 14 祭祀建筑区由棱恩门、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建筑组成。清代改棱恩门、祓恩殿为隆恩门、隆恩殿。 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御路”、“甬路”。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在道旁置少量石刻,在神道入口设阙门。唐朝陵前神道石刻增多,形成大型“石像生”石刻群。明清,帝王陵神道发展达到高峰,明十三陵神道长7千米,清东陵神道长5千米。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官吏值守居住的地方。为防止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陵均有护陵监。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四 古陵墓的主要代表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代帝王的陵墓无不壮观。如著名的陵墓有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和汉宣帝杜陵,唐乾陵,宋永昭陵,明十三陵,清昌陵等。下面就如上有名的陵墓精选几个作个详细的介绍: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 15 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挖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 墓室面积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相关热词搜索:陵寝 中国古代 意义 制度 功能 浅谈中国古代陵寝制度 中国陵寝文化 16 17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功能与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