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先秦时期的西域

2017-10-22 17页 doc 33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71676

暂无简介

举报
先秦时期的西域先秦时期的西域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西域 一、新疆考古资料 1.新疆考古概况 新疆考古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 20世纪的新疆考古工作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每个时期各占半个世纪。 第一时期(1900-1949年),其中分为两阶段,20世纪的前20年和30-40年代。 第二时期(1950-2000),其中又分为前后两阶段:前20年和后30年。 (1)新疆考古第一时期均由外国人主持进行。 后一阶段的新疆考古工作均由中外合作进行. 1928-1934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 1931年中法西北科学考察团. 暴露于地面的...
先秦时期的西域
先秦时期的西域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西域 一、新疆考古资料 1.新疆考古概况 新疆考古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 20世纪的新疆考古工作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每个时期各占半个世纪。 第一时期(1900-1949年),其中分为两阶段,20世纪的前20年和30-40年代。 第二时期(1950-2000),其中又分为前后两阶段:前20年和后30年。 (1)新疆考古第一时期均由外国人主持进行。 后一阶段的新疆考古工作均由中外合作进行. 1928-1934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 1931年中法西北科学考察团. 暴露于地面的古代遗迹几乎全被发现,其中较重要的遗存被反复多次调查或清理发掘, 出土文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精品震惊世界。 新疆考古第一时期成果 斯文赫定《1899-1902年中亚考察科学成果》 斯坦因《古代和阗》、《西域》、《亚洲腹地》 格伦威德尔《中国突厥斯坦地下宝藏》《中亚古代晚期佛教遗迹》 伯希和《土木休克》、《都勒都尔-阿库尔和苏巴什》 大谷光瑞《西域考古图谱》 奥登堡《1909-1910年俄国突厥斯坦考察》 贝格曼《新疆考古研究》 黄文弼《高昌陶集》《高昌砖集》《罗布诺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 记》等。 (2)新疆考古第二时期(1950-2000) 这一时期也分为前后两阶段,前一阶段为前20年,后一阶段为后30年。 中国人自己独立进行。 1953年西北文化局新疆省文物调查工作组对全疆各地的调查; 1957-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文弼对全疆各地的调查; 1961年中国佛教协会与敦煌文物研究所组成的新疆石窟调查组阎文儒对全疆各地的石 窟佛寺调查; 新疆文管会和博物馆及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民族研究所考古组组织当地的文物考古工 作人员对全疆各地的普查和发掘等。 后一阶段的考古工作仍由中国人自己进行。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有些外国人又被吸引进来,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外合作。 这一时期新发现了一大批属于史前时期的遗址和墓葬。 新疆考古第二时期成果 黄文弼《新疆考古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克孜尔千佛洞文物保管所编著《新疆克孜尔石窟考古报告》 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编著《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疆察吾乎》《交河沟西——1994-1996年度考古发掘报告》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新疆山普拉》等。 1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1979-1989)》《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1990-1996)》等。 2.旧石器时代 至今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 已经发现几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均未进行科学的地层发掘。 目前所见遗址,均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绝对年代距今2-1万年前。 (1)细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至4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新疆地区普遍见到的是一种使用细石叶细石器、从事狩猎(渔猎)—采集 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考古遗存,考古工作者称其为“细石器时代”。 新疆细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有如下特点: 分布地域广阔;工艺特色明显;时代延续长。 (2)青铜时代(距今4000年起—) 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考古遗存:罗布诺尔荒原(尉犁县)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小河墓地 天山南麓和硕县的新塔拉遗址,阿克苏喀拉玉尔衮遗址,库车县的哈拉墩遗址下层、伊犁河 流域巩留县阿格尔森等处。 (3)铁器时代(公元前7世纪左右开始—战国中、后期) 铁器出现的时间:公元前7世纪左右,开始见到铁,数量少,个体小;到公元前5世纪 以后,铁器使用稍多;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使用铁器较为普遍。 有关的采矿、冶铁遗址,至今未发现。 在伊犁河流域尼勒克县境内奴拉赛,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铜矿及冶炼遗址。 (4)新疆史前时期文化的基本特点 居民种族多元;人种成分复杂;多种经济生产类型。 (5)新疆史前文化与内地的联系 1934年,瑞典贝格曼在孔雀河下游小河墓地采集到500粒白色小珠,经分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菊类贝壳。两地相距3000公里。 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56件玉器,经分析认为,绝大部分产自和田。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生活于12世纪。 俄罗斯境内阿尔泰山区发掘的公元前5世纪的巴泽雷克古墓,出土的遗物有来自中原的 织锦、刺绣、铜镜,还有波斯的毛毯物。 天山阿拉沟发掘过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其中一座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大型墓冢内出土了来自中原的菱纹罗、风鸟纹刺绣、漆器等。 中原人对新疆的地理环境、山脉、河流、湖泊、沙漠,以及物产、民俗等,早就有了一 定的了解,并逐渐形成了文字。 (6)新疆史前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 阿尔泰山不少地点的岩洞中发现过赭红色彩绘,内容主要是以巫术祈求狩猎成功、部落 人丁兴旺。这样的思维方式,用巫术祝祷的办法,与欧洲一些旧石器时代的洞窟绘画非常相 似。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记载说,自黑海一带的斯 基泰人住处向东,经过萨尔马泰人住处、伊塞顿人住地,可以到达阿里马普斯(独目)人住 处,再前行,就到了盛产黄金之地,这里有格里芬看守黄金。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在盛产 黄金的阿尔泰山区,居住着一个信奉“格里芬”神话的部落,它们控制、开采山区特别丰富的 黄金矿藏,掌握着令人羡慕的黄金财富。在阿尔泰一带发现过类似的黄金牌饰,证明古代阿 尔泰山游牧人确实尊崇“格里芬”。 黑海周围、古代希腊与阿尔泰地区的联系,与它们对黄金的追求有密切关系。黄金是贵 2 族阶层权力、地位的象征。阿尔泰地区盛产黄金,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是它们极力追求的目标。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开拓了“黄金之路”。 阿尔泰山区发现了规模宏伟的巨型石堆墓,墓前挺立着纪念性石柱,上面刻画奔鹿或鸟 头鹿身的形象,人称“鹿石”,这是公元前7-前6世纪的遗物。这类鹿石,在西伯利亚、黑 海周围都能见到。相同的葬俗和艺术创作,表明了相同的文化心理。 远古新疆,从来就不是一块封闭的、孤立的土地。 1.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诺尔西北岸边,略呈正方形,城墙夯土版筑,东墙长333.5米,南墙长329米,西墙和北墙各长327米。城内有一条从西北角流向东南角的水道,宽16.8米,深4.5米,将城区分割为东北区和西南区两大部分。东北区的主要建筑是一座九层佛塔,残 高大约10.4米,用夯土和土块夹杂红柳树枝筑成;佛塔附近有一些房屋建筑,多已残毁。 西南区的主要建筑是一座三间房址,东西长12.5米,南北宽8.5米,用土坯砌成,可能是官署遗迹;三间房周围和附近,分布有较多的房屋和院落,其墙体或用土坯砌垒,或用红柳树 枝夹芦苇,捆绑在木框架上,外涂草泥而成。城外东北郊有一座残高约6.28米的小佛塔,残存有佛教壁画和佛像残块;西北郊有一座残高约10.2米的烽燧,北郊有建筑遗迹,其构 筑方法与城内相同。在古城内外出土和采集的遗物有石器、陶器、木器、铜器、铁器、铅器、 玻璃器、骨器、贝蚌器、丝织品和五铢铜钱等,尤其重要和有价值的是数百件汉文木简及纸 文书,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农田水利、商业贸易、户口名籍、交通、法律、往来信件等 方面,其明确纪年最早的是曹魏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最晚的为前凉建兴十八年,即公 元330年。根据这些文字资料及其他有关文献记载,该古城为魏晋时期的西域长史所在地, 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古城内一座大宅院的门槛朽木,经碳14年代测定,为距今1865+--80年,相当于东汉时期,但它究竟是不是西汉时期楼兰国的都城遗址却是争论了整整一个世纪 未解决的国际热点问题。 在楼兰古城东北约5-7公里处发现两片墓地,墓葬表面无封土标志,墓室结构有两种。 随葬品有陶器、木器、铜器、铁器、漆器、骨器、铜钱、皮革制品和毛、丝棉织品等,其中 以织有各种汉字吉祥语如“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望四海富贵寿为国庆”、“登 高富贵”、“永昌”、“续世”等色彩艳丽的织锦最为精湛,个别的织锦上还有佉卢文题记,意 为“频婆?室利诃陀之锦,一百钱”。两个碳14年代数据分别为距今2040+—90和1880+—85年,再佐以“长宜子孙”和“家常富贵”铭文铜镜残块及五铢铜钱的形制特点等,其 时代约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 2. 位于民丰县城北约100公里的尼雅河闾尾地带,是一处大范围的群落遗存,在南北长约 3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的区域内分布有民居院落、官署、佛塔寺庙、田地渠道、畜舍园 林、手工业作坊、道路、城址、墓葬等愈百处遗址,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一座佛塔位于整 个遗址的中心部位,残高约5.85米,下方上圆,用土坯和泥砌成。佛寺平面呈方形“回” 子状,长5.3米,宽5.2米,中间是方形土台,四周是回廊,其墙体是在地栿上竖立的木柱 之间捆扎芦苇和红柳树枝,在涂草泥的木骨泥墙,上刷白粉绘壁画,西回廊墙中置双扇转轴 门,门轴宽0.98米。民居院落和官署的房屋建筑一般都是多间组合,墙体也是木骨泥墙, 但也有用土坯砌垒者,官署建筑较一般民居要宏伟高大;在建筑群体之间及其附近,分布有 水渠、池塘和农田。在整个遗址的南部有一座城址,略呈椭圆形,周长约530米,城墙用白色淤泥跺积而成;南墙中部有一城门,系在地椨上立柱架木构成,似为过梁式单门道双开门。 整个遗址和墓葬中出土和采集的遗物很多,计有木器、陶器、铜器、骨器、漆器、玻璃器、 3 铜钱、皮革制品、毛丝棉织物、壁画、农作物等,而特别重要和有价值的是千余件佉卢文和 汉文木简、木牍、皮革和纸质文书,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 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还有织以汉字吉祥语,如“万事如意”、“延年益寿大益子孙”、 “世母极锦宜二亲传子孙”、“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长乐大明光”、“安乐如意长寿无 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各种艳丽多彩的织锦。根据出土文书资料和其他遗物以及十多 个碳14年代数据,尼雅遗址的时代应为汉晋时期,而且有从北向南逐渐晚后的趋势。一般 认为,该遗址是汉代的精绝国故地和鄯善国的凯度多州,但是否为精绝国的都城却还不能论 定。虽然在遗址南部发现一座古城,但仅发掘了城门,未见任何遗物可与精绝国都城相关。 这一问题的解决仍有待于以后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3. 该墓地位于尉犁县城东南约150公里处的孔雀河干河床北岸附近,东距楼兰古城约200 公里。墓葬表面有木桩标志,墓室结构有两种。尸体多用丝、毛、棉布和毡、毯包裹。随葬 品主要是各种毛、丝、棉织衣物和木器,另外还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石器、骨器、 玻璃器、金银器、皮革制品、粮食作物和面食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5号墓,系一四足箱 式木棺,棺壁和棺盖上彩绘圆圈、卷草、花卉、树叶纹样,棺外覆盖彩色狮纹栽绒毯。棺内 仰卧一男性青年,头枕对禽对兽兽面纹绮上锁绣蔓草纹样的鸡鸣枕,面罩用硬物和墨线刻划 勾勒出五官形象的白色麻质面具,身穿红地对人对兽对树纹蘮袍和淡黄色绢内袍及锁绣连珠 花卉纹样的绛紫色毛绣长裤,足穿淡黄色绢面贴金毡袜,腰系绢带,上挂绢质香囊和鱼帛, 左臂肘部系扎刺绣护膊,胸前和左手腕处各置一件绢质冥衣。装殓豪华,实属罕见,尤其是 对人对兽对树纹蘮袍上的人物形象是裸体、卷发、高鼻、大眼,肌肉隆突发达,明显是西方 风格。根据墓葬中出土的陶器、铜镜、五铢钱和丝织品的特征纹样判断,该墓地的年代为汉 晋时期。 4. 该墓地位于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衮鲁克村西约2公里的戈壁地带,其墓葬有一部分属于早期铁器时代的察吾乎沟口文化中的扎衮鲁克类型,另一部分属于历史时期。随葬品主 要是日用木器,如盘、碗、罐、杯、匕、耜等,另外还有陶器、铜勺、铁针、玻璃杯、谷物、 食品和丝、毛、棉织物及一件汉文纸文书。纸文书仅存数字,内容不明,丝织物中有织以汉 字吉祥语“延年益寿大益子孙”的织锦和鸟纹刺绣。根据陶器形制和丝织品的纹样特征,这 些墓葬的年代大致为汉晋时期,也可能会晚到北朝时期。 5. 位于洛浦县西南约14公里的昆仑山山前戈壁台地上。墓葬形制有两种。葬具式样较多, 计有木架尸床、桶形或半桶形树棺、平底或四足式箱形木棺、木盆、柳条编席或芦苇蒲草、 毛毡或毛毯等。随葬品主要是日用木器和陶器及毛织品,另外还有铜器、铁器、石器、漆器、 玻璃器、骨角器、丝绵织品、皮革制品、粮食作物和水果食品等,特别是毛织物种类繁多, 花纹多样,色彩鲜艳,其中一件“人首马身”和“武士头像”纹样显然是西方风格。根据碳 14年代数据和“见日之光”、“宜家常贵”铭文铜镜及织有汉字吉祥语“长孙”、“宜吉”织 锦和绢书于阗文字等,该墓地的年代应为汉晋时期。 6. 位于和静县城西约30多公里的天山南麓山前地带。 葬具有用木头榫卯构成的木框架和用木板组成的木棺以及用树干掏成的槽形树棺。每墓室葬一或二人,均仰身直肢,头东足西。 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木器、骨器、石器、金银器、丝织物残块等,另外还有马头、 马腿、羊头和羊椎骨,个别的还见完整马匹。墓葬中有人工变形头颅,值得注意。根据陶器 形制和一枚规矩禽兽纹铜镜及碳14年代数据,该墓地的时代应为东汉时期。 7. 4 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两河交汇之间的一处狭长台地上,文 献记载是汉代车师前国都城,以后一直延续到元代,但现存遗迹多为麹氏高昌至唐、元时期。 该古城建筑独特,以深沟断崖为险,故无高大城垣(元),仅在断崖边上挖筑高约1.4-1.6、 厚约0.5-1.5米的低矮胸墙以防城内人畜跌入深渊或阻挡城外敌人远射之箭。所有建筑基本 采用“减地留墙”法,即从原生地面向下挖掘构成,墙体下部为生土,上部则系版筑夯土泥 墙,有的是两层楼房式,有的是窑洞式。整座城市布局清楚,有序,以一条北起北部的 中心大佛塔、中经南部的大佛塔略向东拐,然后再直通南城门的总长约750米、宽约8-11 米和4-6米的南北向中央大道为界,将整个城区分割为四个部分,即东城区、西城区、南 城区和北城区。北城区是寺庙比较集中的寺院区,全城最大的总面积约5192平方米的大佛 寺和全城最高的高度约20米的中心大佛塔以及由101座小塔组成的宏伟壮观的方阵塔林均在此区,另外还有仅次于大佛寺的东北佛寺和西北小寺以及其他一些佛殿、佛堂或佛坛等佛 教遗迹。与中央大道相平行,还有三条大道,一条是南起中央大道南段向西折拐处、中经东 城区向北直达北城区东北佛寺前的东大街,另两条是分别环绕东、西崖岸的东环路和西环路。 与上述四条南北向大道相垂直,又有四条东西向大道,其中主要的一条位于整个城市的中部, 与中央大道相交成十字街口,向西经过西城区与西环路相接,向东经过东城区与东大街相交, 并向东北直达东城门;另外两条分别为于北城区大佛寺门前和院后,前者向西与西环路相连, 向东与东大街相接,后者向东和向西分别与东环路和西环路相连。在这些纵横交错相连的主 要大道之间,又有许多细小的巷道相互沟通。全城有三个主要城门。城内各处凿有许多水井, 最深者可达20多米。在北城区塔林之北,有一条东西向壕沟,或称“阴阳界”,其北是墓葬 区,埋有不同形制的墓葬。城内出土和采集遗物有陶器、石器、木器、铜器、铁器、佛像和 壁画残块、唐代钱币、汉文和回鹘文写本或佛书等。 交河古城是新疆地区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址,最近几年来的考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测 绘了比较翔实的平面图,发掘了西北小寺和一座地下寺院以及东城门和两处民居。 在古城内的墓葬区和古城外的沟北、沟西和沟南台地上分布有许多墓葬,其中有一小部 分属于史前时期的苏贝希文化。 8. 高昌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的哈拉和卓与阿斯塔那村之间,文献记载始于汉 代,曾是高昌王国和高昌回鹘的都城,但现存地面遗迹多为唐元时期。该古城有内外两重, 外城略呈方形,周长约5公里,城墙夯筑,间有土坯砌垒,屈曲不直,残存最高度达11.5 米,有很多马面,但具体数目不清,西城墙中部有一座保存较完好的瓮城门,其它门址不易 确定;内城略呈长方形,保存较差,仅有南墙和西墙有断续残垣,周长约3.3公里,构筑方 法与外城相同,但无马面,门址也不清。在外城的西南部有较大的寺院遗址,内有一座佛殿, 殿中有塔柱,柱上有多层佛龛;寺院旁有许多房屋建筑和广场,可能是坊市。在外城的东南 部也有一处寺院遗迹,仅残存一个塔基和一个支提式窟,窟内有残壁画和汉文与回鹘文题记。 在外城的北部有较多较大的建筑遗迹,但仅存残基,内容难辨。在内城中部偏北处有一不规 则圆形小堡,堡墙周长700米,内有一座残高约15米的土坯塔,其旁有凹入地下的正方形建筑,有土台阶可通上下,俗称“可汗堡”。古城内出土和采集遗物很多,最重要最著名的 是佛教和摩尼教及景教壁画、泥塑和木雕及石雕佛像残块、佛教和摩尼教及景教经典写本、 汉文和回鹘文等不同文种的文书及碑刻等。 高昌古城是新疆境内最大的古城,过去外国人曾进行过发掘,但重在掠夺文物,而国人 仅有地面调查而无发掘,所以该古城的总体布局和各个时代的建筑遗存及其特征均不清楚, 究竟有没有宫城,有几座城门,道路如何分布,官署区、居民区都在哪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都还没有解决。 在古城外西北约5公里的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北戈壁地带,分布有许多古代墓葬,它 5 们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9. 北庭古城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约12公里的西上湖村,是唐代北庭都护府和高昌回鹘的 陪都所载。在城内采集的遗物有陶器、砖瓦、铜镜、佛像残块、残碑,蒲类州之印、开元通 宝等。根据城墙的夯筑结构和修补情况、城内采集的遗物及有关的文献记载,该古城的外城 可能始建于唐朝初年。内城建于高昌回鹘时期,废弃于元末明初。 这座古城是新疆北部地区最重要的一座城址,虽然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调查,但未进行考 古发掘,所以除了耸立于地面上的城墙形制比较清楚外,城内的建筑布局和时代特征均不知 晓,而汉代的金满城与其有无关系也不清楚。 在古城西门外约700米处有一座佛教寺庙,其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0.5米,东西宽 43.8米,残高14.3米。全部用土坯砌成,可分南北两大部分,南面部分是较低矮的庭院、 配殿、僧房、库房等建筑,庭院居中,前有院门通月台,后有踏道通正殿,配殿和僧房及库 房呈对称状分局庭院两侧;北面部分是高耸的正殿,其北、东、西三面外侧各有上下两层洞 窟。正殿内有一尊大型塑像,胸部以上残缺,下部未发掘,配殿和洞窟中均有塑像和壁画。 塑像种类有佛、菩萨、罗汉、天王、狮子等,其中以交脚菩萨最有特点。壁画内容有经变图、 故事画、供养画、供养菩萨和比丘及护法像、千佛画、供养人像等。其中以一幅分舍利图及 其下方的男女供养人像和另一幅可能是弥勒上生经变最为精美。在塑像和壁画之间有许多回 鹘文和汉文题记,其中以回鹘文“像日月神一样的„„持有国家的„„阿厮兰毗加神圣亦都 护之像”和“这是长史巴尔楚克?托呼邻之像”及“这是依婷盖赤公主之像”最为重要。出 土遗物有陶器、玉石器、铜铁器、建筑木构件、木版画、塑像和壁画残块、“开元通宝”和 “日光月金”铜钱等。根据建筑的规模和特点、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及内容、题记和有关的文 献记载及碳14年代数据,这座佛寺应是公元10-13世纪时高昌回鹘的皇家寺院。由于只进行了部分发掘,最重要的正殿及其北、西两外侧的洞窟尚未发掘,所以其完整的面貌和内涵 还不完全清楚,其始建年代以及它和文献中曾经提到的唐代僧人悟空寄藏佛经的龙兴寺和宋 代使臣王延德游观德应运大宁寺有无关系等还不清楚。 10. 新疆地区的石窟寺比较多,共有十多处,保存洞窟较多较好者主要有克孜尔石窟、库木 图拉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这些石窟中,真正用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初步 成果的是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拜城县东南约60公里的木扎提河北岸,已编号的洞窟236个,估计总 数可能在270-300个之间。根据洞窟形制、组合关系、壁画内容和风格,特别是洞窟本身 的改建和相互打破关系以及碳14年代数据,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中、晚三期。 上述三个阶段反映了克孜尔石窟由兴盛到衰落的变化,再第一阶段之前,似乎还应该有 一个初期阶段。克孜尔石窟的考古学研究为整个新疆石窟寺的研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6
/
本文档为【先秦时期的西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