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永远未完成

2017-12-06 15页 doc 31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永远未完成永远未完成 永远未完成》教学设计(2007-06-10 22:58:00)转载 分类: 教案交流 教学目标:1.探究作者的议论思路,体验由表及里、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2.懂得要 “积极”、 “超然”地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简介周国平。 (二)引出课文:他的一篇议论性散文叫《永远未完成》,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被收入“人贵有精神”单元,非常值得一读。 二、探究思路 (一)粗读课文,粗梳条理 1.提问:题目“永远未完成”缺少了主语,阅读全文,找出“永远未完成”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回答...
永远未完成
永远未完成 永远未完成》教学(2007-06-10 22:58:00)转载 分类: 交流 教学目标:1.探究作者的议论思路,体验由表及里、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2.懂得要 “积极”、 “超然”地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简介周国平。 (二)引出课文:他的一篇议论性散文叫《永远未完成》,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被收入“人贵有精神”单元,非常值得一读。 二、探究思路 (一)粗读课文,粗梳条理 1.提问:题目“永远未完成”缺少了主语,阅读全文,找出“永远未完成”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回答——伟大作品、人生。 引导学生:哪里主要讲“伟大作品”,哪里主要讲“人生”,(自然分段)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侧重议论的是“人生”还是“伟大作品”,说说理由和依据。后一问不要求一定答出,可以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探究。 (二)阅读分析1—6段。 为了“伟大作品永远未完成”,作者首先列举了几个事例。 1. 请学生概括。(教师可补充介绍有关资料或请学生补充) 2. 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未完成——完美成就) 3. 原因何在,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1)永远未完成的心态——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己。(2)本质上永远未完成——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点一点“正反对比”)(教师可补充有关例子或请学生说说有关例子) 4.这里仅仅议论的是“伟大作品”吗, “每一个真正的作家一辈子只是在写一部作品,他的生命之作。”——人生的态度,永不自满,积极进取。 (三)阅读7—9段 弗洛斯特的《林中路》写出的是怎样一种普遍的人生境况,(人生有许多“可能”,但实现的只是极小一部分。点一点“比喻说理”。)对于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生境况,人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 ——有的人深感遗憾,因为没有实现的是大部分,实现的只是极小部分。 ——有的人却享受到了选择人生之路的快乐,正是这许多的“未完成”才使我们的选择显得珍贵、有价值。而这才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 (四)那么,综上所述,对于“人生”的“永远未完成”,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学生朗读第10段后回答 永远未完成:(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超脱的心境。 完成题意的理解(这也就是作者的观点)。 板: 伟大作品 人生常态 积极 ? — 永远未完成 — 人 生 人生态度 超脱 分享 永远未完成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邢春 教学目标 1、分析举例、比喻、对比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感受本文思辨的严密性与深刻度。 2、通过研读、探究与体验,领悟伟大的艺术家的精神追求,体会作者倡导的积极进取而又超脱恬静的人生态度。 说明: “永远未完成”是一切伟大艺术的呈现形态,更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与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周国平洞悉并阐释了他的这样一种哲学思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感悟、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要寻找点燃学生情感和思维火花的 突破口,让学生在拓展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审美情趣,锤炼思维品质,获取人生体验。 文中列举的古今中外的作家、艺术家事例是研读文本把握意旨的入口,由理解艺术作品的永远未完成到感知现实人生的无限可能性是把握作者行文路径的航标,从感慨人生不能多重选择到认知人生永远未完成后的积极超脱是领悟作者辩证思维的钥匙。希望教师不要就文本谈文本,而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储备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研读、思考、探究、对话等多种学习活动中进行情感激荡和思维碰撞,既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丰富性、逻辑思辨的严密性,又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启迪。 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在文本解读上不强求一律,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理解差异,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阅读探讨中逐步建构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分析文中丰富的例证、巧妙的譬喻、鲜明的对比对阐述观点的作用,从而把握文章的说理脉络,理解其思想内涵。 2、 难点:如何理解作者“人生失去众多可能以后依然要保持积极、超脱的心境”的观点。 说明: 语文学习首先要解读文本,因文悟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内容与表达形式的探究,达成对或显或隐的浸透在文本中的作者思想观点的理解。本文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学习的重点应在说理论证的方法及作用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由艺术而人生,艺术作品的“永远未完成”容易理解,但人生境况与人生态度的分析阐释,对于人生体验不多的学生来说,理解领悟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这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1、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以其不朽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永久的精神启迪。而他们那些未完成的杰作总给我们留下永远的遗憾。下面,我们请四个探究小组的代表说说他们的研究心得。 2、学生交流后,教师、学生给予简要评价,给学生点拨探究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此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调节时间长短,如果时间紧,可以只请一、两组同学发言,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可以在网上或用其他形式发布交流。 学生预习本文后,分成四组,分别探究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金圣叹腰斩《水浒》、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及卡夫卡的小说创作等情况,上课伊始,四个探究小组各推举一名同学介绍探究心得。 学生不仅说出探究结果,还要说明探究方法、探究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布置预习,让学生从文本出发,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拓展知识视野,同时获得对文 本的感悟、体验。 2、分组时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交流则是信息的整合与发布过程,既检验学生的探究成果,也展示学生的探究方法与过程。 3、关于《红楼梦》、《水浒》和卡夫卡的小说创作情况,是初中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通过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语文综合素养。 深入文本 授之以渔 1、齐读1-6段,思考:一切伟大的作品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吗, 2、为了论证上述观点,作者举了四个例子,能否删去其中一个,比如删去舒伯特《未完成》一例可不可以, 3、 第6段是否多余, 也可以这样问:“永远未完成”的伟大作品中的“完成”与趋时之作的“制作和销售”语义上有何区别, 1、学生抓住“本质上”三个字,理解伟大作品的“未完成”既指作者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接近完美的形态”,又指伟大作品在人们心中和文化史上的继续生长,不断被重新解释。 2、学生通过研读、讨论理解本文例证的丰富性与代表性。同时领悟伟大的艺术家的精神追求。 3、学生通过对第6段的研读、讨论,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好处;同时理解作者用伟大作品的“永远未完成”来针砭现实,鄙薄平庸作家趋时之作的用意。 1、如果说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放”,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收”??将学生视点聚焦到文本的关键处,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2、本文可分两部分,1-6段是第一部分,探讨的是艺术作品的“永远未完成”;第二部分则由艺术而人生,探讨人生的意义。所以学习第一部分是得法,为第二部分的自主学习铺垫蓄势。 3、教师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论点到论据,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由表入里,学而得法。 自主阅读 因文悟道 1、默读7-10段。教师提示学生从作者为什么再写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怎么写这一部分内容等方面相互提问、解答。 2、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教师的精当点拨很重要。建议教师关注学生对话中几个关键语句的理解:“唯一命定的轨迹”、“踌躇满志”的“人生之路”、“自由选择的光彩”、“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教师要适时释疑。 3、对学生提问中的关键语句,要指名朗读、细细品读。第10段尤其要朗读。 学生提问中可能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写“人生永远未完成”,作者从探讨艺术家的艺术和生命追求到讨论一般人生的境况和心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写法,论题更广泛,意义更深刻。 2、引述弗洛斯特的诗有什么作用,这是比喻论证,它承上启下,引出了“人生永远未完成”的讨论,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人生虽然失去了众多的可能性,但正凸显了我们选择的人生之路的价值。认识到“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人就要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保持超脱豁达。 以上多个问题的质疑、讨论,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悟道不离文。 1、第二部分讨论人生的意义。放手给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用第一部分学得的“法”来探讨第二部分内容。 2、学生有自己的人生体验,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打开学生的思想闸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因文悟道。 3、这里的对话是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的,讨论不能脱离文本,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是基本原则。要鼓励学生质疑,正视学生解读文本的层次差异,不苛求一律。 体验感悟 卒章显志 1、师生再次齐读第10段。 2、用两三句话,说一说你“未完成”的往事,以及当时的感受、现在的想法。 学生朗读、品味、回忆、表达。 1、让学生涵咏文本,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 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3、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些道理,学生要用一生来领悟。这也是“永远未完成”吧。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背诵第10段。 2、从课文的四个例子中选择一个,用3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其“未完成”情况,并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1、语文学习要重视积累与应用。 2、读、写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路点拨 本文以思想的深刻性、说理的逻辑性、论证的丰富性和语言的严密性见长,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单元学习需要,侧重或突出其中一点,点面结合,展开教学。例如,侧重语言学习,可以从课题“永远未完成”入手,讨论“什么永远未完成”,在分析小说、音乐、一切伟大的作品、人生的事情等一系列关键词,得出结论后,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圈划、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通过“最伟大”、“最著名”、“更接近”、“本质上”等词句的咀嚼讨论,理解文本语言的严密精细特点,然后由读到写,请学生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文增加一个例证,要求措词准确、语言严密,最后请学生交流评价。再如,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可以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论点后,请学生仿照本文写法,或者举例(别的“永远未完成”的伟大作品和“平庸作家的趋时之作”),或者对比(学习第5段),或者设喻(仿照第6段和 第9段的结尾句),丰富本文的论证,然后进行交流评价。这样,学生在读、议、写、评的过程中,不仅可达成学习语言或论证方法的教学目标,还可自然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获取积极达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练习举隅 1、 本文有很多含义丰厚的哲言警句,请从文中摘抄自己最欣赏的两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陶渊明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完课文后,请你询问一下你的父母,他们的一生中有过几次重要的选择,他们为此感到遗憾吗,然后将课文第10段背给他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周国平的人生箴言吧。 3、 从现代流行文化(畅销书、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中选择一例,介绍其创作和流行情况,说明你的看法。(300字左右)(本题有探究性质,教师可据学生程度来选用。) 4、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红楼梦》和《水浒》,我们向你推荐曹雪芹著八十回本《红楼梦》和金圣叹批七十回本《水浒》,赶快享用这中国古典小说的圣宴吧~ 三一 永远未完成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邢春 教学目标 1、分析举例、比喻、对比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感受本文思辨的严密性与深刻度。 2、通过研读、探究与体验,领悟伟大的艺术家的精神追求,体会作者倡导的积极进取而又超脱恬静的人生态度。 说明: “永远未完成”是一切伟大艺术的呈现形态,更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与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周国平洞悉并阐释了他的这样一种哲学思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感悟、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要寻找点燃学生情感和思维火花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拓展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审美情趣,锤炼思维品质,获取人生体验。 文中列举的古今中外的作家、艺术家事例是研读文本把握意旨的入口,由理解艺术作品的永远未完成到感知现实人生的无限可能性是把握作者行文路径的航标,从感慨人生不能多重选择到认知人生永远未完成后的积极超脱是领悟作者辩证思维的钥匙。希望教师不要就文本谈文本,而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储备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研读、思考、探究、对话等多种学习活动中进行情感激荡和思维碰撞,既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丰富性、逻辑思辨的严密性,又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启迪。 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在文本解读上不强求一律,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理解差异,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阅读探讨中逐步建构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分析文中丰富的例证、巧妙的譬喻、鲜明的对比对阐述观点的作用,从而把握文章的说理脉络,理解其思想内涵。 2、 难点:如何理解作者“人生失去众多可能以后依然要保持积极、超脱的心境”的观点。 说明: 语文学习首先要解读文本,因文悟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内容与表达形式的探究,达成对或显或隐的浸透在文本中的作者思想观点的理解。本文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学习的重点应在说理论证的方法及作用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由艺术而人生,艺术作品的“永远未完成”容易理解,但人生境况与人生态度的分析阐释,对于人生体验不多的学生来说,理解领悟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这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1、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以其不朽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永久的精神启迪。而他们那些未完成的杰作总给我们留下永远的遗憾。下面,我们请四个探究小组的代表说说他们的研究心得。 2、学生交流后,教师、学生给予简要评价,给学生点拨探究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此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调节时间长短,如果时间紧,可以只请一、两组同学发言,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可以在网上或用其他形式发布交流。 学生预习本文后,分成四组,分别探究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金圣叹腰斩《水浒》、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及卡夫卡的小说创作等情况,上课伊始,四个探究小组各推举一名同学介绍探究心得。 学生不仅说出探究结果,还要说明探究方法、探究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布置预习,让学生从文本出发,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拓展知识视野,同时获得对文本的感悟、体验。 2、分组时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交流则是信息的整合与发布过程,既检验学生的探究成果,也展示学生的探究方法与过程。 3、关于《红楼梦》、《水浒》和卡夫卡的小说创作情况,是初中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通过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语文综合素养。 深入文本 授之以渔 1、齐读1-6段,思考:一切伟大的作品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吗, 2、为了论证上述观点,作者举了四个例子,能否删去其中一个,比如删去舒伯特《未完成》一例可不可以, 3、 第6段是否多余, 也可以这样问:“永远未完成”的伟大作品中的“完成”与趋时之作的“制作和销售”语义上有何区别, 1、学生抓住“本质上”三个字,理解伟大作品的“未完成”既指作者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接近完美的形态”,又指伟大作品在人们心中和文化史上的继续生长,不断被重新解释。 2、学生通过研读、讨论理解本文例证的丰富性与代表性。同时领悟伟大的艺术家 3、学生通过对第6段的研读、讨论,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好处;同时理解作者用伟大作品的“永远未完成”来针砭现实,鄙薄平庸作家趋时之作的用意。 1、如果说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放”,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收”??将学生视点聚焦到文本的关键处,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2、本文可分两部分,1-6段是第一部分,探讨的是艺术作品的“永远未完成”;第二部分则由艺术而人生,探讨人生的意义。所以学习第一部分是得法,为第二部分的自主学习铺垫蓄势。 3、教师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论点到论据,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由表入里,学而得法。 自主阅读 因文悟道 1、默读7-10段。教师提示学生从作者为什么再写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怎么写这一部分内容等方面相互提问、解答。 2、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教师的精当点拨很重要。建议教师关注学生对话中几个关键语句的理解:“唯一命定的轨迹”、“踌躇满志”的“人生之路”、“自由选择的光彩”、“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教师要适时释疑。 3、对学生提问中的关键语句,要指名朗读、细细品读。第10段尤其要朗读。 学生提问中可能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写“人生永远未完成”,作者从探讨艺术家的艺术和生命追求到讨论一般人生的境况和心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写法,论题更广泛,意义更深刻。 2、引述弗洛斯特的诗有什么作用,这是比喻论证,它承上启下,引出了“人生永远未完成”的讨论,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人生虽然失去了众多的可能性,但正凸显了我们选择的人生之路的价值。认识到“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人就要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保持超脱豁达。 以上多个问题的质疑、讨论,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悟道不离文。 1、第二部分讨论人生的意义。放手给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用第一部分学得的“法”来探讨第二部分内容。 2、学生有自己的人生体验,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打开学生的思想闸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因文悟道。 3、这里的对话是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的,讨论不能脱离文本,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是基本原则。要鼓励学生质疑,正视学生解读文本的层次差异,不苛求一律。 体验感悟 卒章显志 1、师生再次齐读第10段。 2、用两三句话,说一说你“未完成”的往事,以及当时的感受、现在的想法。 学生朗读、品味、回忆、表达。 1、让学生涵咏文本,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 2、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3、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些道理,学生要用一生来领悟。这也是“永远未完成”吧。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背诵第10段。 2、从课文的四个例子中选择一个,用3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其“未完成”情况,并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1、语文学习要重视积累与应用。 2、读、写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路点拨 本文以思想的深刻性、说理的逻辑性、论证的丰富性和语言的严密性见长,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单元学习需要,侧重或突出其中一点,点面结合,展开教学。例如,侧重语言学习,可以从课题“永远未完成”入手,讨论“什么永远未完成”,在分析小说、音乐、一切伟大的作品、人生的事情等一系列关键词,得出结论后,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圈划、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通过“最伟大”、“最著名”、“更接近”、“本质上”等词句的咀嚼讨论,理解文本语言的严密精细特点,然后由读到写,请学生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文增加一个例证,要求措词准确、语言严密,最后请学生交流评价。再如,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可以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论点后,请学生仿照本文写法,或者举例(别的“永远未完成”的伟大作品和“平庸作家的趋时之作”),或者对比(学习第5段),或者设喻(仿照第6段和第9段的结尾句),丰富本文的论证,然后进行交流评价。这样,学生在读、议、写、评的过程中,不仅可达成学习语言或论证方法的教学目标,还可自然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获取积极达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练习举隅 1、 本文有很多含义丰厚的哲言警句,请从文中摘抄自己最欣赏的两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陶渊明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完课文后,请你询问一下你的父母,他 们的一生中有过几次重要的选择,他们为此感到遗憾吗,然后将课文第10段背给他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周国平的人生箴言吧。 3、 从现代流行文化(畅销书、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中选择一例,介绍其创作和流行情况,说明你的看法。(300字左右)(本题有探究性质,教师可据学生程度来选用。) 4、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红楼梦》和《水浒》,我们向你推荐曹雪芹著八十回本《红楼梦》和金圣叹批七十回本《水浒》,赶快享用这中国古典小说的圣宴吧~
/
本文档为【永远未完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