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

2020-03-08 11页 doc 58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 摘要:结合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业评价等。实施方案的建立有利于课程建设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电气技术 工学一体化 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研究 摘要:结合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业评价等。实施方案的建立有利于课程建设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电气技术 工学一体化 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我校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中进行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确立了电气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案 (一)设计思路 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按照“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项目与任务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训练模式,用任务达成度来考核技能掌握程度”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 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标准在进行行业实际工作情况和岗位调查,并与行业技术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了电气技术专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找到具有工作情景的多个训练项目,并对每个项目明确各项任务的要求等,突出了工学结合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案 领域 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 等级 考证 “三个平台” 基础领域 “思政”课、体育、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应用写作、就业与创业、电工基础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文化修养、行为习惯、文字达、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基础平台 专业领域 照明线路安装与调试 常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培养学生对电气线路的电气原理图、接线图、装配图的阅读能力,电气线路功能关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认知常用电器和传感器件的作用和功能,能规范安装电气线路,掌握电工安全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电气绘图能力,电机控制线路的基本设计能力,以及线路的工艺安装和控制运行调试能力。 初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 电机拆装与维修 培养学生具备对交直流电机的拆装技能,掌握电机安装、运行、维护维修技能。 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床的电气维护、维修能力。 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 中级平台 电子线路制作与检修 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制作与检修技能。 自动化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仪表结构的认知能力、选择和使用的能力。 低压供配电系统安装与使用 培养学生掌握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与用电维护能力。 设备管理规范与实训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备管理能力,包括设备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沟通和协调、设备生产运行成本核算以及典型设备保养规程。 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 培养学生PLC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态、线路设计及系统整体安装能力,PLC控制系统的程序编写能力,PLC控制系统的整体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能力。 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 高级平台 直流调速系统安装与调试 培养学生对直流调速系统的硬件结构、功能环节的认知能力、功能关系的分析能力,并能进行安装与简单故障排除。 变频调速系统安装与调试 培养学生对变频调速系统的操作运行与系统故障维护维修能力。 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培养学生工业网络的硬件组态、线路设计及系统整体安装能力,系统的程序编写能力,系统的整体调试运行及维护能力。 特色与拓展领域 自动化工程项目开发训练 通过灵活设课,拓展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供配电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维护维修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楼宇安防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谋职能力。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维修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 创新领域 电子设计竞赛训练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   机电一体化竞赛训练 机器人竞赛训练           二、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以具有工业对象的典型控制类产品为载体,将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析和重构,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设计一个大的贯穿项目,项目中包含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个步骤来设计教学任务。以《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运行调试》课程为例,本课程以具有典型工业对象的控制类产品:光机电一体化生产实训系统为载体,设计了一个大的贯穿项目,包含了6个子项目、1个系统集成项目,每个子项目和系统集成项目按“控制任务分析-器件选择-PLC程序编写-硬件安装-系统调试”来设计任务要求。教学环节见表1。 表1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课时 项目一 上料机构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16 项目二 皮带输送机构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16 项目三 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16 项目四 搬运机械手机构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16 项目五 分拣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16 项目六 分类仓储机构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16 项目七 系统集成(含企业调研和工程师讲座) 32     项目设计以项目一为例,见表2。 表2 项目设计 项目 能力目标 相关知识 训练方式 结果 项目一 上料机构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熟悉电感式传感器的特性,学会选用; 能够控制直流减速电机的运行。 传感器的技术参数; 编程组件M、T的种类和特性;ANB、ORB、NOP、END指令的含义 实际操作,用编程器编制并输入控制程序。(单独完成) 编制的程序。 能够初步按照规范连接外部电路。 能够初步按照规程调试控制电路。 PLC外部电路图的绘制; 控制电路调试规程。 实际操作,规范的连接外部电路并按规范调试,最终完成控制要求。(单独完成) 可运行的系统。           三、教学活动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专业课程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试行)》开展教学,采用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及工作页,组织开展试验课程的教学活动。 2.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教学班级人数原则上控制在30人。分成10个小组,每1小组实训学生人数为3人。 3.建立试点课程学生学籍管理专门档案,完整记录试点班每位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 (二)场地要求 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一体化教学场地,使之能够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教学项目,同时能体现企业文化。一体化教学场地不仅应有足够的实习设备,还应有相关的教学设备,符合一体化教学要求。 (三)教学方法(能力训练方式、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或模拟情境教学,以工作任务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设置若干个工作任务活动的工作场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认知理论及掌握操作技能。要紧密结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四、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案,分不同课程进行评价。 (一)基础领域课程评价方法 基础领域课程考核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中考核、期未考核四部分,各部分占成绩比重分别为20%、20%、20%、40%,具体内容见表3。课堂评价、作业评价由任课老师进行评价为主,融合学生互评与自评。期中、期未考核由教学部门组织评价。课程成绩考核登记表见表4。 表3 基础领域课程成绩评价比重、内容及要求 序号 考核项目 成绩比重 考核内容与要求 1 课堂评价 20% 从学习态度、课堂作业、课堂互动与合作等方面考核。学习态度主要考核学生出勤、纪律、上课注意力等;课堂完成作业情况;课堂互动与合作主要考核学生参与积极性、回答问题正确性、表达能力及协作精神。要求教师每次课都要有课堂情况简记,从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加分或减分,课程结束后将其成绩折算成百分制。 2 作业评价 20% 作业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要求教师原则上每次课(2课时)要布置课后作业,并进行认真批改打分。可采用5分制考核。课程结束后,汇总计算作业成绩,计算平均分,并折算成百分制。 3 期中考核 20% 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试卷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覆盖面达80%以上,着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试卷采用百分制,原则上采用闭卷,根据任课老师要求,经教学管理部门同意也可采用开卷。 4 期末考核 40%         表4基础领域课程成绩考核登记表 (二)一体化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分为项目评价、作业评价、期中、期末四部分,各部分占课程成绩的比重分别为40%、10%、15%、35%,具体内容见表5。项目评价、作业评价以任课教师为主,融合学生互评与自评。期中考核、期未考核由学校教学部门组织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可作为课程的期未或期中成绩。一体化课程成绩考核登记表见表6。 表5 一体化课程成绩评价比重、内容及要求 序号 评价项目 比重 考核内容与评价依据 1 项目评价 40% 从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测评,比重分别占20%、70%、10%。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出勤、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等。专业技能主要考核工作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等。创新能力考核学生在工作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项目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课程项目过程考核成绩为每个项目成绩的平均值。 2 作业评价 10% 作业指书面作业,主要评价学生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可采用5分制考核。要求教师对每个项目至少布置一次书面作业,并进行打分批改。课程结束后,汇总计算作业成绩,计算平均分,并折算成百分制。 3 期中考核 15% 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试卷分为理论与技能二部分,采用百分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试卷总分均为100分,操作技能占课程成绩70%,理论知识占课程成绩30%。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所考理论是与前一阶段学所技能相关的知识。 4 期末考核 35%         表6一体化课程成绩考核登记表 参考文献 【1】余佑财.高职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s2). 【2】张国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电工技能模块中的实施初探[J].职业技术,2009,6. 【3】仲志燕. 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2
/
本文档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