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筋长则寿长[指南]

2018-09-25 13页 doc 29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2287

暂无简介

举报
筋长则寿长[指南]筋长则寿长[指南] 筋长则寿长 钟健夫 俗话说:“老筋太短,寿命难长~” 其实,中国民间的许多俗语,早已将“健康”、“寿命”与“筋长”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老人多摇扇,筋骨更舒展。”“老筋长,寿命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些俗语听起来很朴素,实际上却有深刻的医学内涵,是数千年来中国民间养生保健经验的口头传承。那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筋。 筋 早在《易经》中,就有“筋”一词,《易?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
筋长则寿长[指南]
筋长则寿长[指南] 筋长则寿长 钟健夫 俗话说:“老筋太短,寿命难长~” 其实,中国民间的许多俗语,早已将“健康”、“寿命”与“筋长”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老人多摇扇,筋骨更舒展。”“老筋长,寿命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些俗语听起来很朴素,实际上却有深刻的医学内涵,是数千年来中国民间养生保健经验的口头传承。那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筋。 筋 早在《易经》中,就有“筋”一词,《易?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大部分。其中《灵枢?经脉》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从字面上对筋进行解释:“肉之力也。从月从力,所以明其义也。从竹者,以竹之为物多节,所以明其形也。” 肝与筋有紧密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头面躯肢病征状态,通过经筋网络汇集于指端的爪甲。脏腑荣枯,气血盛衰,皆可由于经筋的传导引起指甲的变化。因此,有“爪为筋之余”的说法,虽然这在解剖学上不能与“筋”完全等同,但在功能上却与筋具有同一性。 经筋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筋》篇,是专门介绍人体十二经筋的,如:“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一致,但循行走向却很不相同。经脉可以深入脏腑内部;而经筋一般在浅表分布,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经筋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深入脏腑。 经筋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我找到下面有关经筋的生理功能介绍: 1、连缀百骸,维络周身 十二经筋纵横交错,结聚散络,广泛分布于四肢、头面、躯干等全身各部分,支撑人体的坐立行走,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 经筋附着、连属于骨骼,结聚于关节,通过对骨骼的约束和连缀,使整个躯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 3、固护体表,抵御外邪 人体筋肉组织以其刚劲柔韧充实于体表与四肢,形成抗御外邪和保护机体各组织器官及脏腑经络的外围体系。 4、维络器官,固定七孔 十二经筋不仅连缀百骸,还分布于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 为何盘腿坐的百老岁老人多 我一直认为,盘腿坐与筋的柔韧性密切相关。2009年4月16日,我用“百岁老人盘腿坐”检索,找到相关网页419篇,百岁老人许多都爱盘腿而坐,为什么呢, 因为经常练习盘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痛——实际上是将整个下半身的筋拉松了~对,是拉筋~另外,久练盘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等于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这个姿势还能使呼吸系统不受阻,让人的呼吸顺畅。骨正筋柔,气血自流,长寿秘诀就在于此。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就诊病人近万名。医生除了给病人用药外,还经常教他们如何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增强体质。在日本,许多地方兴起做“一日尼姑”的健身潮流,就是女性健身者相约着到寺庙去盘腿打坐,斋戒清心,不仅减轻压力,消除烦恼,还锻炼了身体。 盘腿而坐,可以说是一种坐位拉筋法。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还是瑜伽,都倡导这种方式。可以说,盘腿而坐,是一种安全的、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的坐位拉筋法,与本书介绍的“朱氏拉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筋缩引发的症状 筋缩不仅影响寿命,还会引起许多病症: 1、颈紧痛;2、腰强直痛;3、不能弯腰;4、背紧痛;5、腿痛及麻痹;6、不能蹲下;7、长短腿;8、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9、步伐迈不开,密步行走;10、髂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11、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12、转身不灵活;13、肌肉收缩/萎缩;14、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15、手、脚、肘、膝活动不顺畅。 朱氏拉筋法 香港名医朱增祥,四代行医,四代名医。壹周刊曾以《出入港督府的中医》为题,报道了朱增祥拉筋复位的高超医术。此报道轰动香港,大批政界名流、影视明星慕名求诊。朱增祥亲手医治过港督夫人、杜琪峰、钟楚红、汪明荃、金城武、许鞍华、袁咏仪、张卫健、周润发夫人、许志安、苏永康、蔡澜、方太等。 当然,朱增祥医治过的普通百姓就更多了。他是一个伤科医生,医治过程必需用手法。那一年,他名声大了,求诊的病人太多,他过度劳累,正是医好了别人累坏了自己,检查身体,确诊为肝癌晚期。但是病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排着队等他治病。 身患绝症的朱增祥,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耗费体力给病人拉筋复位了,他必须认真总结,节省体能,提高效率,使自己的医术更加简练精进。殚精竭虑之后,他发明了拉筋凳,这是积40多年行医经验而创立的“朱氏拉筋法”:卧位拉筋法和立位拉筋法。这种拉筋法对医治筋缩症有立竿见影、出其不意的疗效。这是绝症中的发明创造~ 朱氏拉筋法的应用 朱增祥的拉筋法来自实践,用于实践,而且是反复实践,不断改良。 有一位香港的邮差谢先生,53岁,患筋缩症,从脚底到大腿,整条右腿都痛,痛得睡不着觉。到医院查,透视,什么也查不出来,医生说他是坐骨神经痛。这种痛吃药也止不住。坐凳子只能坐高高的酒吧凳,一旦坐矮凳,又痛得钻心。所以他不能乘坐巴士,巴士每人都有座位,但他坐不下来,全车都会觉得他异常。他只能改坐地铁,在地铁上他选择站着,没人觉得他有什么异常。朱增祥为他拉筋治疗,很快就好了。 还有一位退休医生杨云,原来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因为关节炎和腰腿痛,吃过许多中西药,贴过多种治疗关节炎、腰腿痛的膏药,均无济于事。若是按西医的做手术,最后一招就是换关节了。他已经70多岁,很有可能余生就瘫在病床上。在极度苦恼和灰心丧气之际,看到朱增祥的著作《错缩谈》,他根据书上的方法自行拉筋锻炼,3个多月后完全好转。 清华大学教授查良镇,被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窄狭,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没有明显改善,此症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医生建议他做手术。就在等候手术排期那段日子,他根据朱增祥的拉筋法自行拉筋,腰疾明显减轻,等医院正式通知他入院做手术时,他放弃了手术治疗,坚持拉筋,经过持续努力,身体基本康复,保障了生活和工作质量。 筋长一寸 寿延十年 肝癌是癌中之王,死亡率极高。朱增祥1994年发现肝癌,由于他生性乐观,加上中医调治,直至2000年病情没有恶化。后来因名声远播,病人太多,劳累过度,才致病情陡变,之后做了几次射频手术,病情趋于稳定。从1994年至2009年,15年过去了,朱增祥奇迹 般活着,寿延早就超过10年。 身患绝症的朱增祥能活这么久,早期有中医的功劳,后来有西医的功劳以及他乐观的心态。此外,还与他长期拉筋有关。 筋缩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是人体衰老的结果。人老了,眼花,耳聋,腰驼,背弓,腿僵,浑身没劲。相反,你看见一个高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驼,背不弓,腿脚灵活,浑身轻松,你一定会相信他还能活很长时间。从中医角度看,衰老与精气虚衰,气血失常有关。而十二经筋,不仅连缀百骸,还分布于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所谓“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自然会让人的五官等减缓衰老。 国学大师南怀瑾,1918年生,今年91岁,在他有关太极拳与道功的论述中,提到筋长与寿命的关系: 太极拳主要的重点,还有腰的运动,即注重身体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讲任督两脉是人体的主要生命线,尤以督脉为阳,自后脑脑下垂体区延伸,到下颈项部位,开始分支散为两支经脉于脊椎两侧,至腰下尾闾又合而为一,至会阴复再分支,行于两足,下达足底,故练拳的人,久久练至两腿足筋越练越柔,则自然长寿,一般人年纪越老,因体内石灰质增加,胶质减少,经络萎缩,两腿愈来愈卷缩,走路老态龙钟,连头颈都没有弹性,倦态毕露。练拳的人,则锻炼筋骨,使之柔韧,隐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渐知酸痛,而渐复正常。练拳打坐能知觉腰酸背痛,亦是好现象的开始,以后即恢复自然,萎缩的筋脉亦拉长,每拉长一分,即有年轻一岁左右之妙用,当然这是假说的数字。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也是一种假设的数字,是用来说明“筋长”与“寿命”的紧密关系。 2009年5月于北京 二、序二:解开“筋缩错位”之谜 查良镒 在琳琅满目的中医古籍中,早有“筋缩”的记载,包括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萎、筋胀、筋翻、筋肿、筋伤等,但其含义、解释及临床记录却语焉不详。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香港名医朱增祥拉筋复位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的插图、照片,详细介绍了朱增祥发明的治疗手法,它对现代“筋缩”、“错位”及伤科诸症进行了、论证,还有大量实例,包括筋缩的病因、诊断、治疗及日常保健。 老中医朱增祥根据数十年医疗经验,不断钻研、创新,并汇集多位名家的言传身教,对“筋缩错位”这类给许多人带来痛苦、困扰的常见多发病,给予全新的解释,在诊断和治疗手法上独树一帜,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已经获得无数成功案例的支持。尽管他的这些独创手法,尚不为多数西医、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伤科、骨科医生所理解和接受。 我于19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做临床工作50多年,曾在美国著名的约翰?霍 普金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工作3年,曾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洲……多所大医院和研究院参观、访问、学习过,1960年代又在北京向几位老中医学习过,1970年代亦系统地参加西医学中医班学习,现在是香港的注册西医和注册中医。自从认识朱医生,逐步理解他的拉筋复位治疗手法之后,我不得不钦佩他,认定他是身怀绝技、有特殊本领的中医大师。 在我的医疗实践中,遇到一些难于用传统的西医或中医知识能做出诊断的病人,他们经过各种传统的中、西医治疗,但效果却不理想。认识朱医生后,我一直想把我的疑难病人介绍给他。由于朱医生的身体状况,为了不给他造成太大负担,我在这些病人中尽量筛选,考虑再三,最后只选择其中少数实在太痛苦,而我又无法帮助其改善的,转请朱医生会诊治疗。5年多来,少说也转了几十位病人,其中不乏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美国、加拿大……各大医院或诊所,经过中医、西医,包括不少名医治疗过、但效果不佳的患者。凡是确诊为筋缩和错位的病人,经过朱医生一次治疗,又能遵照他的指示坚持拉筋锻炼者,几乎没有一例效果不好的。我收到病人反馈回来的讯息,都是对朱医生的医术、医德一片赞扬、喜悦和惊叹之声。 我曾遇到一位刚外出旅行、返回香港的老年病人。她主诉头晕、走路不稳,上下楼梯有些飘飘然、总有点要摔倒的感觉,我测量其血压、脉搏皆正常,体格检查也没有什么发现异常。由于她年事已高,按西医鉴诊,可能是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或是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等等;按中医的辨证论治,则是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经过我为她进行多方面的治疗,不但无效,反而有逐渐加重之势。我只好请朱医生会诊,结果诊断是腰、胸椎错位,经他施以手法复位,一次痊愈。病人轻松愉快地告诉我,困扰多时的头晕消失了,而且之后再没有复发。朱医生还告诉我,他在给病人用手法治疗胸部和腰椎时听到“啪啪”的响声,发病的原因可能是旅行搬运行李时弯腰用力,影响到腰、胸椎。这诊断和疗效的特殊,能说不神奇吗, 朱医生不只善于精确地掌握诊断,他还掌握着特殊的治疗手法,但是他从不保密。他给病人治疗时,往往有多位学生在旁观看。我也有幸多次陪同病人,在旁观摩学习。他迫切希望,他的绝招能够传给别人,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治疗脊椎错位或筋缩的病人时,他先让病人躺在诊疗床上,让病人尽量放松平卧、俯位、伸直下肢,他分别给病人扳拉左右腿、拉腰,然后他横跨在病人躯体之上,双手握拳向病人的脊柱两侧下压、发功、施力。他叮嘱病人,在他用拳下按时,一定要呼气、放松,绝不能吸气对抗,否则可能会引起气闭,造成较长时间的疼痛。 随着由下而上的按压、施力复位,可以听到“啪啪”的复位声,站在病人身边,也可清楚听到。朱医生说:“这是错了位的脊柱小关节复位的声音。” 在这1,2分钟的按压治疗后,随着“啪啪”响声的消失,奇迹发生了:原本腰痛、腿痛的病人,下床时都感觉不痛了、轻松了;原本不能弯腰的病人,下床后可以弯腰了;原本扶扙而来,或是走路不稳的病人,可以行走自如;原本头晕的病人,现在不晕了;原本不能下蹲的病人,现在自如地蹲下去了…… 真是立竿见影,真是手到病除,真是妙手回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简直难以置信~ 在我的经验里,这是绝无仅有的。 有一次,在饭桌上,我的一位朋友说他手掌疼痛,手指活动困难,我看了半天,各掌指关节无红肿,但难于正常弯曲、收缩或张开,总之活动受限。刚好朱医生在场,他看了以后说是腕骨错位,只见他先轻拉患者的四个指头,上下活动;继而发功用力,上下抖动,只不过1,2分钟,随着病人的惊叫声停止,病人那紧锁的双眉放松了,转而惊喜,腕骨??包括了8块小骨,各就各位,手不痛了,关节也恢复了正常活动。朱医生则谦虚地讲述这是他仔细观察、琢磨、思考,以至发明了腕骨错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桌吃饭的朋友,瞪大了眼睛,听得入神。我这个老医生,也有幸学习了这在教科书上从未见过,甚至连听也未听过的稀奇病症和立竿见影的疗效。 我还看过朱医生治疗颈部错位的病人。那次,朱医生先给病者做充分的准备手法之后,左搬一下,右搬一下,只听得一串“啪啪”作响的复位声。病人由原本的紧张转为放松,向左摇摇头、弯弯颈,又向右摇摇头、弯弯颈。总之,一切都恢复正常了。朱医生说,这类病症多是使用电脑时姿势不对,时间过长而引发,俗称“电脑综合征”。也有些人误以为是睡觉时枕头不合适,落枕了,实际上不是,这是颈椎错位。手法正确,可以手到病除。 朱医生还经常根据病情及不同病人的特点,选择性应用拔火罐、哈慈五行针、刮、掐、棍针、针灸及外敷药膏……多种方法,偶尔也给病人服用行气活血、止痛调和的中药。 实际上每天朱医生诊病都是按照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一、仔细聆听病人的主诉。发病有多久、症状的先后顺序、以往诊断治疗的经过,加上让病人走走路、弯弯腰、抬抬臂或腿。此时朱医生正在思考、判断这病人的病痛所在部位、性质和原因。这就是他常用的由浅入深的全面检查方法。 二、一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在病人躺在诊疗床后,朱医生由伸、拉、按、压病人的躯体及四肢,进行一体化的诊疗。手法治疗的同时有诊断,从诊断收到的反应立即补加手法再治疗,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三、进一步巩固治疗。为了巩固疗效,或为了便于手法治疗,在治疗前或治疗后,教导病人做姿势正确的拉筋锻炼。 病人往往是瘸着、拐着、弯着、驼着、痛着、扭着地来看病,经过问诊和初步检查后,心情紧张地躺到诊疗床上,面对着松筋、复位、正位的疼痛,大叫者有之,大喊者有之,呻吟者有之,哭泣者有之,偶尔还会有病人受不住,拒绝继续治疗,从床上爬了起来。当然绝大多数会接受朱医生的解释、劝导,再乖乖地躺回床去。最后多是破涕为笑,变紧张为松弛,带着非常感激、轻松愉快的心情离开。临走,朱医生还要叮嘱并示范一番,要求病人持之以恒地进行拉筋锻炼。 朱医生曾受教于多位名医,除了有精湛的医术以外,还有气功的本领,我曾经多次给他在病人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发现他每次给病人治疗后,血压都有升高,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复原。实际上他那看似简单、准确、迅速、有效的手法治疗,需要付出巨大的健康代价。我曾经想过,我是否也可以拜朱医生为师,学上几手疗效又好又快的神奇手法,我酷爱篮球、 乒乓球、游泳等多项运动,自以为手脚灵巧,但我看过几次以后就觉得自己学不好,也学不了~虽然朱医生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传给别人、留给后人。但我深知,这并非等闲技术,而是朱医生集多位名师之大成,加上自己长年累月不懈的琢磨钻研,既有中医世家的渊源,又有西医解剖学的基础,以及无数成功病例的积累,实在是厚积薄发,四两拨千斤~我哪可能轻易学得到呢, 2005年开春,我荣幸地收到朱太太亲自送来的拉筋练功凳。这凳子可是朱医生亲自并监督制作出来的,几经改进,已接近完善,可让大家以正确的姿势躺在上面进行拉筋锻炼,是治疗筋缩症的有效工具。这种凳子的诞生,无疑是筋缩症患者及热衷保健人士的一大福音。 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有疗效,能够立竿见影,一次治愈,即时解除病人痛苦的效果,就是医生所期望的最佳结果。朱医生虽然身处香港这样的金钱世界,但与那些希望多增加收入、要病人复诊次数愈多愈好的世俗医生不同,他主张少复诊甚或不复诊,希望一次即为病人根除病痛。这不止说明朱医生的医术高明,其医德更加高尚,这也是朱医生不同凡响之处。 一个成功男人后面,一定有一位贤内助,朱医生也不例外。我认识朱医生是从认识朱太开始的。朱太贤惠、豁达、通情达理、美丽而富于同情心,是集中国传统——温、良、恭、俭、让于一身的女性。她是朱医生的保健医生、特别护士,生活上对朱医生照顾得无微不至,工作上又是好助手,有关朱医生的著作,都是在朱太太的全力协助下出版的。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香港名医朱增祥拉筋复位法》能在中国内地出版,真是一件惠及千万人的大好事。本书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性极强,普通读者通过大量图例,马上可以学习拉筋,随时随地进行健身锻炼,既省时省钱,又安全高效。特别有益于广大中老年人士。而医科专业人员,则可以通过书中深入浅出的案例描述,了解朱医生的拉筋复位手法,开阔视野。 医者仁心,相信朱医生更愿意看到自己的发明惠及万民~ 由衷祝贺本书成功出版,希望拉筋保健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L M C H K 香港注冊西医师、中医师 Prof. Of Medicine Corresponding Member of ASGE International Fellow of ACG. Visiting Prof. Of Univ. Sch. of Johns Hopkins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内科教授 三、图解:筋缩可能出现的众多症状(1)(图 七、靠墙拉筋有奇效 人类许多发明,都是因为懒惰,比如,想穿干净衣服,又不想洗衣服,就发明洗衣机;想远行又不想走路,就发明了汽车、飞机…… 要介绍拉筋凳,还需了解朱氏拉筋法的源头。1967年,读完6年“中医带徒班”(属于大专)的朱增祥,被分配到安徽农村的一家公社卫生所工作。之后又调入安徽桐城的一家战备医院工作。 那时因矿井坍塌,一位工人被压伤了,时常来看病。这工人生得牛高马大,朱增祥给他治疗多次,也不见好转。有一次,朱增祥心血来潮,让他躺在治疗床上,朱增祥将他的一条腿举起来,持续举着,不放下——朱增祥年轻时喜欢举重,举一条大腿没问题——过了一段时间,他将腿放下,再举另一条腿。即兴的举腿疗法,工人竟然说感觉好多了。朱增祥发现了拉伸腿部的效果,朱氏拉筋法就萌发于这种举腿疗法。 后来到了香港,朱增祥一直在思考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以及如何用手法拉筋治疗的问题。朱增祥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 颈紧痛;腰强直痛;不能弯腰;背紧痛;腿痛及麻痹;不能蹲下;长短腿;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髂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转身不灵活;肌肉收缩/萎缩;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用手法拉筋,要损耗医师大量的体力。求诊者太多,怎么办,朱增祥动了脑筋,他见诊所墙柱突出于墙面,便将长椅靠上去,让病人躺在长椅上,抬起一条腿放在墙柱上,大腿和小腿尽量紧贴墙柱,另一条腿自然垂向地面。这种靠墙拉筋法,医师毫不费力,竟然可以替代手法拉筋,而且效果很好。这是拉筋凳发明的前夜,需要记上一笔。 有位叫何顺忍的先生,当时请朱增祥医治腰椎间盘突出,他用文字记录了靠墙拉筋病例: 某日,我带妻子和女儿到朱医师诊所治疗背痛。我目睹一名老妇双脚不能行动,要家人扶持。此老妇在家中是太上皇,终日坐看电视,走动不多。其后发觉步履艰辛,且脚痛。经朱医师一看,便断定为筋缩症,遂施予拉筋大法。该老妇在丈夫及女儿帮助之下,卧在一张大概一英尺半宽乘四五英尺长之矮凳上,而矮凳一端跟墙角一边紧贴成90?角,老妇则需把一腿向上紧贴墙边,放下另一腿贴地。但见她的丈夫及女儿苦口婆心,劝老妇照朱医师指示放腿贴地,老妇只以呱呱大叫作为回应,不肯就范。朱医师警告她,若不尽快拉筋,天天拉筋,筋缩之患将会导致其坐轮椅。老妇仍然害怕痛苦,拒绝合作。朱医师严斥之际,亦命人 拿来数本二三英寸厚的电话簿,作为老妇下垂之腿的承垫,让老妇腿筋不用拉得太多,减少痛楚。如是逐本电话簿移开,直至老妇垂下之腿完全贴地为止。此时,老妇不再叫痛。10分钟后,老妇移到另一边墙角,卧在另一张类似的矮凳,以左右腿交替做同一拉筋动作。再过十分钟后,老妇被扶起身,稍事休息便试行站立走路。一来一回之后,众人问她感觉如何,她欢欣地回答,现在不觉痛楚了。朱医师其后告诉老妇一家人,老妇只要天天拉筋便会痊愈,不用再来找他。原来老妇此前已看过其他医生多次,但找不出病源。以上例子看来,朱医师虽然疾言厉色,但却能粗中有细,就地取材解决问题。其疗程亦可称为不二,病人只需看一次,不需再来也…… 何顺忍
/
本文档为【筋长则寿长[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