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

2018-04-01 10页 doc 26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 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 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 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 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 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 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 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 都...
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
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 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 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 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 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 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 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 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 都是古体诗~ 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 还有后人写的古风。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白居易的《卖炭翁》 、 《琵琶行》 ,杜甫的《石壕吏》 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 很严,所以称为律 1 诗。它有以下特点: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押平声韵。 ,、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 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怀 三十六韵》 ,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 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 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 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 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 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 而律诗 (包括长律) 则属于近体诗。 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 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 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 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 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 2 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 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 注“,”的字可平可仄,注“? ”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 ,、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 ,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 3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 ,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出、国、学、一,入声。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 ,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啄、足、白,入声。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礴、拍,入声。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十、笛,入声。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5 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那,平声。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6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峡,入声。 四、绝句(律绝和古绝)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 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 注“,”的字可平可仄,注“? ”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 ,、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 ,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 7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 ,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出、国、学、一,入声。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8 9 ,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啄、足、白,入声。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礴、拍,入声。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十、笛,入声。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那,平声。 ,、 10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峡,入声。 五、粘与对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 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 注“,”的字可平可仄,注“? ”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 ,、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 ,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 11 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 12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 ,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出、国、学、一,入声。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3 ,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啄、足、白,入声。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礴、拍,入声。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十、笛,入声。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14 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那,平声。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15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峡,入声。 “粘”和“对” 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 “粘” 指出句 (单数句) 和前一个对句 (双数句) 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对” 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 要符合粘对规则~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 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句失粘。,、,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到了后代, 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 至于失对, 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六、拗句和拗救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 ~一般来说,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 后面必须 (或经常) 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常见的有: ,、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 (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 。 16 七言则 变成“ (仄)仄平平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 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唐]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种格式~ ,、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 平) ,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 。七言则是由“ (仄)仄 平平仄仄平”换成“ (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是本句自救。 例如: ,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 仄声) ,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了“ (仄)仄(平)仄仄, (平) 平平仄平” 。七言则成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 仄平” 。 例如: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拗)尽,春风吹(救)又生。 17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 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 ,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 , 不要救,但是很少用。 例如: ,唐,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入声)不(入声)转,遣恨失吞吴。 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 18 19
/
本文档为【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