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维也纳爱乐乐团

2017-09-02 5页 doc 18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 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这里孕育了古典、浪漫乃至现代的一系列作曲大家,这里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杰作的发源之地,但是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当时维也纳也像现在这样充盈着音乐,但是那些不绝于耳的声音都是由一些业余的乐团制造出来的,他们的演奏场所主要是维也纳那些年代久远的大学中的音乐厅。除了专属于贵族的乐团之外,仅有的职业乐团全都依附于歌剧院,而其...
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 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这里孕育了古典、浪漫乃至现代的一系列作曲大家,这里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杰作的发源之地,但是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当时维也纳也像现在这样充盈着音乐,但是那些不绝于耳的声音都是由一些业余的乐团制造出来的,他们的演奏场所主要是维也纳那些年代久远的大学中的音乐厅。除了专属于贵族的乐团之外,仅有的职业乐团全都依附于歌剧院,而其中最具实力的是凯恩特纳托剧院的乐团。在1833年,舒伯特的友人、宫廷歌剧院的指挥弗朗茨?莱赫纳突发奇想,他召集起歌剧院乐团的演奏家,组织了一个名为“艺术家协会”的管弦乐团,并且紧锣密鼓地在维也纳的舞会大厅连续举行了4场音乐会,引起了市民和音乐界的极大兴趣。这个“艺术家协会”可以算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前身,其组织构想基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路:成员们通过他们在歌剧院乐团的任职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而在这种自愿多月会的乐团中则冒着一定的风险来举行定期音乐会,演出交响乐作品。 实际上莱赫纳的设想绝非一时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参照了当时维也纳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古典音乐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而音乐会观众的趣味已经不能被那些占据着舞台空间的业余乐团所满足;莱赫纳的系列音乐会中每场都包含了贝多芬的一部交响曲并且大受欢迎,便说明了这一问题。但是莱赫纳的这个“爱乐设想”并没有立即被全盘付诸实施,4场音乐会后一切都烟消云散,直到9年之后,才由一群志同道合的“爱乐者”重新捡起这个话题,这一次,一切进展顺利。 这是常常在一个名叫“寻找爱神”的小酒馆里聚会的一群人,成员有诗人尼克劳斯?冯?勒消,《维也纳大众音乐报》的编辑奥古斯特?施密特,音乐评论家阿尔弗雷德?贝克尔,贝多芬的友人、业余小提琴家卡尔?霍尔茨,劳伦钦伯爵和集指挥作曲于一身、歌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作者奥托?尼古拉。当时,尼古拉正担任着有名的凯恩特纳托剧院的指挥,他对此项动议因为信心不足而显得缺乏热情,然而在朋友们的压力下他还是站到了首场爱乐音乐会的指挥台上。这是1842年3月28日,在维也纳的舞会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尽管“爱乐”这个修饰语是在第二场音乐会时才出现在节目单上。 在1842年到1847年之间,乐团的音乐会并不经常举行,尼古拉也只是担任了其中11场的指挥,每场曲目中几成惯例的是必不可少的一首古典交响曲。1848年席卷全欧洲的革命及其余波使爱乐音乐会停顿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除了由卡尔?艾克特于1854年到1857年之间举行过数目有限的几场音乐会以外,这一时期几乎成为空白。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规系列音乐会直到1860年才正式展开,当时,一个音乐季共演出8套曲目。这一年的1月15日,乐团的演出场所由舞会大厅转移到凯恩特纳托剧院。1870年,维也纳最重要的音乐会演出场所音乐协会大厅建成,这座被人们称作“金色大厅”的宏伟建筑由泰奥菲尔?汉森设计,场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览这座著名音乐建筑物的丰采。自从音乐协会大厅落成以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大本营就设在了这里,“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相得益彰,“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相映成辉,形成了世界乐坛蔚为壮观的奇景。 从1860年到1875年,德索夫担任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他在音乐会上向维也纳的听众介绍了瓦格纳、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这些音乐在当年的维也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勃拉姆斯本人也于1871年作为独奏者参加了他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演出,并在1873年指挥了他的《圣安东尼圣咏主题变奏曲》的首次演出。1872年,瓦格纳在这里指挥了选自他的歌剧《汤豪塞》、《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以及《女武神》的部分音乐。1877年,布 鲁克纳也在这里指挥了他的第三交响曲的首次公演,尽管演出后的观众反应令人大失所望,而这种情景对于流年不利的布鲁克纳早已司空见惯了。里希特也许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指挥之一,从1875年到1898年,他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也为这个乐团带来了黄金时代。他除了继续在演出曲目中保持古典作品的分量外,也大大增加了当时在音乐界倍受瞩目的布鲁克纳、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演出的频率,在1877年首演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在1883年首演了他的第三交响曲,又在1892年首演了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当年的维也纳音乐圈正处于一场针锋相对的大论战中,论战的一方以勃拉姆斯的忠实捍卫者汉斯立克为代表,另一方则是瓦格纳、李斯特和布鲁克纳的狂热追随者。围绕着音乐风格而产生的争论焦点几乎使所有的人都无法袖手旁观,而身在其中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尽管总是以其演出曲目而引发事端,但却牢牢地把持着不偏不倚的原则,在音乐会选曲上采取中庸之道,四个人物机会均等。 马勒是一位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一同进入新纪元的指挥,而在他的身上也带有明显的新世纪的痕迹:热情和神经质。虽然他的指挥风格和特征几乎已经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克伦佩勒甚至说过“托斯卡尼尼是他这一代中最伟大的指挥家,但是马勒比他伟大一百倍”这类赞美的语言,但是马勒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相处得并非十分融洽。在无休止的近乎苛刻的排练中,在摇头跺脚甚至对演奏家的无情嘲讽中,他引起了乐团的极度不满。短短的3年任期后,马勒就不得不在1901年黯然神伤地远走他乡,到新大陆去开辟他的新事业。接替马勒的约瑟夫?海尔梅斯伯格带来的是一个客席指挥“群雄并起”的阶段,理查?施特劳斯和尼基什等是这个时期乐团的座上宾,尤其是施特劳斯,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次数达到了85场。魏因加特纳于1908年到1927年担任了乐团的首席指挥,他在演出中对于乐团的控制能力和近于完美无缺的指挥风格受到了演奏家的爱戴,特别是他对于贝多芬交响曲的古典式诠释手法更是与乐团的传统不谋而合,深受欢迎似应在情理之中。克莱门斯?克劳斯是另一个对乐团传统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指挥,而他的一项突出的贡献是在任职期间创立了在元旦的上午举行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构成的“新年音乐会”的习俗。 从1933年至1938年,富特文格勒和瓦尔特在维也纳平分秋色,他们两人之间的竞争给乐团带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客席指挥中还包括托斯卡尼尼,他一共指挥了46场音乐会。然而在纳粹统治下,著名指挥中只有富特文格勒硕果仅存,勉强支撑局面。 作为世界上第一支完全自治的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自从它创建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杰出音乐表演团体。在传统上,它的各个声部无与伦比的优美音色是其区别于所有乐团的显著特征,木管和铜管声部使用了特殊规格和口径的乐器,其声音圆润、统一;弦乐声部则具有独一无二的温暖如歌的特性,突出的柔韧性和力度上的细腻变化能产生最动人的艺术效果。富特文格勒曾说过:“这个乐团之所以能无可匹敌,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它的维也纳化。这些造诣极高的艺术家从小就生活在同一个景色中,来自同一个城市。”瓦尔特说:“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他们保持着同样美妙的音色。但是,半个世纪以前的音乐家到现在一个也不存在了,这又怎么解释呢,你可以称它为传统,这就是维也纳的音色。” 直到近年,维也纳爱乐乐团还保持着严格的人员录用制度,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家才有资格进入,这也是乐团演奏水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保证。在70年代初,乐团扩大了它的编制,演奏人员增加到了140人。在乐团的行政管理方面,他们更愿意自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共和国”,自己制订演出,自行签定唱片、电视和电影的录音合同。由12位团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每隔3年由全体大会选举产生,这个委员会对乐团的重要事情有充分的决定权,如选择指挥、确定国外旅行演出、唱片录音和电视录像等。乐团每年在维也纳音乐协会大厅举行其系列音乐会,这个系列化的演出通常包括9套不同的曲目和一场为纪念乐团的创始人之一并为乐团募集资金而举行的“尼古拉音乐会”。由于乐团成员都须参加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晚间歌剧演出活动,音乐会一般在星期六下午举行,此 前的排练自从1921年就开始向公众开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定期音乐会一般由不同的客席指挥家执棒,他们当中包括瓦尔特、富特文格勒、米特洛波罗斯、舒里赫特、克鲁依坦、克纳佩兹布施、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等。70年代之后,伯姆和受教于维也纳的阿巴多与乐团关系密切,晚年的卡拉扬也常常冷落其多年的亲兵柏林爱乐乐团,而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一同录制了许多唱片。专以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和波尔卡为主的“新年音乐会”自1955年起由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博斯科夫斯基担当指挥之职,似乎意在恢复小约翰?施特劳斯当年边操琴边指挥的习俗,使演出也多少蒙上一些传奇色彩。近年来,这项举世瞩目的音乐会则多由当代最德高望重的指挥家执棒,并通过面向全球的电视转播而变得家喻户晓。但是乐团也曾多次谢绝过具有极大经济收益的到全世界各地旅行演出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的邀请,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听众欣赏到所有作曲家的音乐。 维也纳爱乐乐团自1925年以后一直是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常客,它在国外的巡回演出在本世纪初就形成惯例,马勒在1900年率领乐团赴巴黎博览会演出,从此开始了他们游历世界的经历。1922年魏因加特纳率乐团在南美演出。1930年富特文格勒率团在伦敦演出。现在,世界巡演仍旧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一项重要活动,而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乐团的巡回重点已经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和亚洲地区。1973年,他们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个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乐团,在北京成功地举行了音乐会;而在1996年,他们再度赴中国演出,又一次掀起了音乐的热潮。
/
本文档为【维也纳爱乐乐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