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_题西林壁_教学设计_教案

2017-09-19 3页 doc 16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1._题西林壁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重点指导“缘”的写法,注意第四笔和第五笔分别是撇折和横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
1._题西林壁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重点指导“缘”的写法,注意第四笔和第五笔分别是撇折和横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的能力。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游戏,要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过来,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出示六色方柱体) 2、欣赏庐山风光,引出课题。(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师简介庐山)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二、解题意、知作者   1、结合注释解释“题”、“西林”的意思。 2、说说关于对苏轼的了解。(课件出示苏轼简介。 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现在请同学们把古诗仔仔细细的读上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 侧:cè  庐:lú   缘:yuán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小组讨论赛读,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出示诗歌诵读)  四、探究诗意,揭示道理    1、感受“不同”,理解句意。 (1)学生理解“横看”、“侧看”,让学生明白“横看”是从正面看之意。 (2)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岭”和“峰”在形状上的区别。 岭    峰         (3)课件出示小练笔,引导学生想象身处这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景象。    (课件出示小练笔)结合诗句,放飞想象: 从正面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侧面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远处望,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近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高处俯视,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低处仰望,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4)师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感受庐山的“不同”景象。 (师有情感朗读:他横看庐山,山峦起伏;侧看庐山,山峰耸立,他不禁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 他远望庐山,云天飘渺,若隐若现;近观庐山,巍峨雄伟,犹如巨人;从高处俯视,庐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从低处仰望,山峰高峭险峻,直插云霄;他不禁吟诵——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再变换位置看,发现庐山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从各个角度看,发现庐山依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强调“各”字,让学生谈谈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 (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2、品悟“不识”,揭示哲理。 (1)师引导质疑:苏轼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 (2)感悟因“不同”而“不识”。揭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启示  (3)结合课前的小游戏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去认清方柱体的颜色、结合诗句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认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应该怎样看待事物呢?(揭示哲理:全面客观地认清事物,对待问题) (4)结合所学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谈谈对“全面客观地认清事物,对待问题”的理解。 五、归纳小结,升华主题   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板书:写景) 后两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悟理)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尝试把《题西林壁》根据《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成一首歌。    
/
本文档为【1._题西林壁_教学设计_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