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

2019-04-19 8页 doc 42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主编的第六版《中医内科学》)。 1.1 临床表现 1.1.1 头晕目眩,视物旋...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 1.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主编的第六版《中医内科学》)。 1.1 临床现 1.1.1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仆倒。 1.1.2 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1.1.3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1.2 实验室检查 1.2.1 血、尿、便常规检查。一般多正常或有尿蛋白。 1.2.2 心、肝、肾功能检查。一般多正常或肾功异常。 1.2.3 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测定(根据情况考虑选做)。 1.3 其他检查 1.3.1 心电图检查,可出现ST-T异常 1.3.2 眼底检查,可有眼底动脉硬化。 1.3.3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出现主动脉硬化,左房增大,左室顺应性减退。 1.3.4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有全天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40%。 1.3.5 CT或MRI,正常或出现脑缺血灶,脑梗塞或出血。 2. 中医治疗 2.1 中医内治法 2.1.1 阴虚阳亢证 主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肢麻震颤,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或颜面潮红舌红,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燮理阴阳、滋养肝肾 方药:香天麻汤加减(协定方) 药用:天  麻10g    钩  藤15g    石决明12g    草决明12g 珍珠母30g    丹  参15g    葛  根15g    郁  金6g    牛  膝12g    杜  仲12g    桑寄生12g    首  乌20g 中药加减:肝火过盛者,可加龙胆草、菊花、丹皮等;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火麻仁;阴动化风者,可加龙骨;肝阳亢急生风者,可加用羚角钩藤汤。偏肾阴亏虚者,可加用六味地黄汤。阴损及阳者,可加用金匮肾气汤 辨证使用中成药:平肝脉通片(院内制剂)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 2.1.2 痰瘀互阻证 主证:眩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烦恶,呕吐痰涎,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细涩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化痰脉通汤加减 药用:天  麻20g    半  夏9g    炒白术12g    僵  蚕15g 水  蛭6g    地  龙15g  橘  红12g    菖  蒲10g 胆南星6g    远  志12g  贝  母12g    郁  金12g 中药加减:眩晕较甚,呕吐频繁者,加用代赭石、竹茹、生姜; 腹胀不适者,可加用白寇仁、砂仁;大便秘结者,可加用大黄;夜寐较差者,可加用远志、炒枣仁。 辨证使用中成药:化痰脉通片(院内制剂)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2.2  中医外治法 2.2.1足浴: 主方:钩藤,石决明,威灵仙,炮山甲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适应症:眩晕痰瘀互阻型 用法:上方煎汤取汁1500ML浸泡双足30分钟,在浸泡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不低于40度。每日一次,7-10天为一疗程。 2.2.2降压袋泡茶 主方:钩藤、菊花、夏枯草、决明子、山楂 功效:平肝降逆,清窍止眩 适应症:眩晕阴虚阳亢型 用法:将袋泡剂放入中号口杯中,冲入刚沸之水,并加盖闷泡,如泡茶一样,不断加开水冲泡,频频饮用浸泡液,每日一剂。 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版) 3.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3.1.1显效:① 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 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 3.1.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 舒张压较治疗前下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 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 3.1.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2.1 总疗效根据疗效指数制定 4.2.1.1 显效:疗效指数≥75%; 4.2.1.2 有效:疗效指数≥30%且<75%; 4.2.1.3 无效:疗效指数<30%。 3.2.2 单项症状疗效制定标准 4.2.2.1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由+++ → +; 4.2.2.2有效:症状好转,由+++ → ++或++ → +; 4.2.2.3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4.护理调摄 4.1 一般护理 4.1.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4.1.2 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 4.1.3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 4.2 病情观察 4.2.1 卧床休息,可在床上或室内、外作较轻的活动; 4.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T、P、R、Bp,发现异常,立即医师,采取有效措施; 4.2.3 如发现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同时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安置患者,头部抬高15-30°,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与氧气吸入,及时吸出呕吐物及痰液,并观察色、质、量,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如患者抽搐、躁动,则应注意安全防护。 4.3 对症处理 4.3.1 眩晕而昏扑、不知人事者,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4.3.2 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4.4 给药护理 4.4.1 坚持长期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 4.4.2 用药后应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用,并报告医师; 4.4.3 汤剂易温服,观察服药后效果及反应; 4.4.4 服中药期间,应告知患者忌浓茶、绿豆汤,以免影响药效。 4.5 饮食护理 4.5.1 饮食宜清淡,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忌食辛辣、肥腻、生冷之品,戒烟限酒; 4.5.2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5.3 阴虚阳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4.5.4 痰瘀互阻者,可食健脾化痰燥湿之品; 4.5.5 阴阳两虚者,可食滋阴益肾之品。 4.6 健康指导 4.6.1 向患者及家属宣讲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测量血压,定期门诊随访; 4.6.2 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4.6.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
/
本文档为【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