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2012-12-12 3页 pdf 230KB 1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27520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文化纵横谈 话僵尸J!吸妞觅开乏象体现灿约中面灰7巳弁同 ●余添 在中西方众多的文学形象中,僵厂1和吸血鬼是--x,J-典璎 的极具相似性的形象。同样身为恐怖形象的中阁僵厂1与西方 吸血鬼都源于民间传说,在历代的文献中也有反映。随着传媒 的迅速发展,吸血鬼与僵厂1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游戏, 小说中,为中西方大众所熟悉。本文将财两者的相似性与差异 进行研究.并分析造成异同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因素。 一、僵尸的起源与传说 僵尸一词出于《大干录》,传说最早的僵厂1是轩辕黄帝之 女——旱魃。《诗·大雅·云汉》:“旱魃为...
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文化纵横谈 话僵尸J!吸妞觅开乏象体现灿约中面灰7巳弁同 ●余添 在中西方众多的文学形象中,僵厂1和吸血鬼是--x,J-典璎 的极具相似性的形象。同样身为恐怖形象的中阁僵厂1与西方 吸血鬼都源于民间传说,在历代的文献中也有反映。随着传媒 的迅速发展,吸血鬼与僵厂1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游戏, 小说中,为中西方大众所熟悉。本文将财两者的相似性与差异 进行研究.并分析造成异同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因素。 一、僵尸的起源与传说 僵尸一词出于《大干录》,传说最早的僵厂1是轩辕黄帝之 女——旱魃。《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恢如焚。”最仞。 旱魃只被作为千旱之神,到明清时期才被演化成为僵厂1的一 种。清代《子不语》卷十八:“绞死厂1僵.出迷人者,为鬼魃。获而 焚之,足以至雨”;《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 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 唐朝出现“尸变”一说,李冗的《独异志》中《卞壶尸变》和 《李则,1变》有简要记述,而“僵尸”之说的盛行是在明代中后 期及清朝。《币芝堂谈荟·死尸起舞》,《耳谈·尸异》.《述异记· 僵尸鬼》。《聊斋志异》的《尸变》等都描写僵尸的故事。清朝的 中后期。僵尸传说形成独立的体系和正式的分类,袁枚的《子 不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之中有详细记述。 关于僵尸,在民间最有名就是“湘西赶尸”:尸体披着黑色 尸布,头f:戴着一个高简毡帽,额上贴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赶 尸匠敲打着阴锣领着尸体向前走。赶尸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 用于将客死异乡的人送叫家乡安葬。 二、吸血鬼的起源与传说 西方吸血鬼起源的版本主要有以下两种:亚当和夏娃的 第一个儿子该隐,因杀害兄弟而受上帝诅咒,终生吸食活人鲜 血;犹大。出卖耶稣而后悔自杀,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用 作惩罚他。 14世纪欧洲瘟疫流行,人们冈为恐惧,在尚未确定生死 前就将病者仓促掩埋。这些人临终前挣扎出来,所以人们看见 “尸体”活动、流血、伤人。这在死亡笼罩的欧洲。借助人们的恐 慌得以迅速传播。中世纪以后吸血鬼迷信开始形成,引起人们 的恐惧和崇拜。而英语中第一次出现吸血鬼这个词是在1732 年。随着时代发展和浪漫主义的兴起,吸血鬼于进入了文学作 品,如拜伦的《吸血鬼》,柯勒律治的《柯里斯特贝尔》,济慈的 《无情的美人》、《拉弥亚》,波德莱尔的《吸血鬼的变形》。 三、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今日的发展 现代人对吸血鬼的认识多来源于布莱姆·斯托克1897年 的著名小说《德古拉》,苍白、嗜血、恐惧阳光、长生不死的吸血 鬼形象确立起来。成为欧洲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并且普及到艺 术领域。1976年,安妮·赖斯出版了新形态的吸血鬼小说《夜 访吸血鬼》,而近年来。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暮色》系列,更 是再次掀起吸血鬼热潮。但是当代的吸血鬼已经从十八、十九 世纪的恶魔形象转化成一个具有人性、情感丰富值得同情的 形象。对生命的向往、对孤独的恐惧、对爱情的执着、有时甚至 被塑造成拯救人类危机的英雄。可以说吸血鬼发展到现在已 经变异了,被赋予了更多现代意义和人性色彩。 同样,僵尸形象在后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二十世纪30 年代开始,香港不断出现以吸血僵尸为题材的恐怖片,1985 年到1989年期I’日J有影响力的僵尸片就有12部之多,逐渐形 成了现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僵尸形象:身着清朝官服,身体僵 硬,两手前伸.蹦跳行走。但这时的僵尸题材已经吸收了一些 西方吸血鬼的因素,比如以咬颈来吸血,月圆时力量会特别 强。 四、僵尸与吸血鬼形象背后的共同文化心理 l、对人死亡之后肉体的猜想。中西方对生死的看法大体 上都是灵与肉的二元对寺。《旧约·创世纪》中说:“耶和华}:帝 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 人,名叫亚当。”中国的《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 臾而忘反。”《札记·祭法》中有:“人死曰鬼”,又有“鬼.无形而 生”。可见鬼是指人死去后的魂灵,对死后的肉体的猜想则衍 生出僵厂1的故事,西方的吸血鬼也是如此,两者的本体都是死 后的尸体。西方认为自杀者、暴死者,或没有进行基督教葬礼 的人会变成吸血鬼;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果人死后没有 得到妥善安葬就会发生尸变。可见,僵尸及吸血鬼形象背后是 人类生死观的体现。 2、对他者的恐惧。僵尸与吸血鬼最可怕的是他们像瘟疫 一般传播和繁殖。可以迅速将一个村落同化。对未知物种和外 来文化的恐惧、对自身生活领域的担心是所有民族的人们共 同的心理.也是人类心理深处最强烈的恐惧。十八、十九世纪 吸血鬼文化繁荣的社会因素,很大程度是T业革命的展开,机 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吸血鬼迷信迎合了当时 人们心里空虚、对未来世界和外来文化的恐惧。 3、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误解与想象。古代的人类缺乏对 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科学认识,但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中西 方很多神话传说及民间风俗便由此产生。现在的人们用客观 的科学认识来给僵厂1和吸血鬼想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比如 “湘西赶尸”中的尸体其实是被人背着前进的,葬久不腐的僵 尸是因为所葬地土质酸碱度不半衡,而人们口中的吸血鬼其 实是狂犬病的发作,咬人并传播病毒。 五、僵尸与吸血鬼形象差异的分析 1、从形成上来看,吸血鬼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血的恐惧与 崇拜.而中国僵尸则多源于厂1变,这就是为什么吸血鬼以吸食 人血而闻名,而传统说法中的僵尸是采集人身上的阳气以及 魂灵。 《旧约·利未记》:“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你们不可吃任何 活物的血,因为那就是它们的生命,否则你们就会受到惩 罚!”,《新约》中记载耶稣用自己的血拯救人类,于是血又变成 了赎罪的象征。这样,在中世纪的基督教里,血被赋予r超自 然的能力,吸血鬼迷信日渐盛行。中国古 (下转第22页) 一10— 万方数据 文学评析 的必由之路。‘叫象沈从文 上储结了丰富的可借鉴f 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中的! 从乡土走出的知识分子, 同成为他们对抗城市生f 的芒杯翱由律 郭雪波这蝗作家的创作在这一层面 文学资源。而许多像阮殿文这样的 态意识缺失呼之欲出的。他们作为 乡村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暖家 的精神支柱。他们对此倾注了自己 作者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他对养育自己的乡土文明备感 亲切。作者在云南大地上漫游,往往也有朝圣之意。他的文本 并没有大势渲染自然生态环境的荒芜和严酷,而是将宁静、和 谐的乡土风情和文化人格,与城市文化加以对照,从而间接表 现出对乡土文明的热爱。他把北京偶尔出现的美丽天空称之 为云南飘过来的天空,并因为能够在北京看到这样的天空而 表现得像过节一样兴奋。 三、结语 尽管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仍为评论界比较时新的话题, 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之一。生态 危机早已超越r单一的社会、民族界限。成为人类共同而对的 难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环境生态危机相 对城市不是那么迫在眉睫,但是也受到影响.很多珍贵的环境 自然资源在消失殆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 社会繁荣的老路子不能再在这些地区施行。而少数民族作家 作品又是宣扬生态意识的很好的渠道,所以更多的关注少数 民族文学文化。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是有必要的。 注释: ①搴绒等,生态批评视域下大地中国现当代文学【M1.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 ②阮殿文.像大地一样【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20. ③伍曙亮.生态批评视域中的汪曾祺小说Ⅱ】.温州大学学 报,2009(1):81. ④王喜绒等.生态批评视域下大地中国现当代文学【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43. 参考文献: ⋯王喜绒等.生态批评视域下大地中国现当代文学[M1.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f21汪树东.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8. 【3】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f4j禹权恒.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前景U1.语文学币】, 2007(7). 【51伍曙亮.生态批评视域中的汪曾祺小说【J】.温州大学学 报,2(F09(1).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溥辨孚旦5|搏蜉淳睁溥盐滩’乎辨母蛐‰鼬%凹&髓&肚9泓‰鼬%柚%肚‰p‰芏璺%阻硝H%鼬桫乎立嘟哆净皓尊垫铲啦铲辨淳眵亭辨搏呈莹社蛐孛眵乎掺乎曲滓曲≈阻,谤眇淖曲礴i堪旦9谤辨淖i9诤哆 (上接第10页)代的自然观中有阴阳之说,《九歌·大司命》: “乘清气兮御阴阳。”王逸注:“阴主杀。阳主生。”便是死与生 的阴阳对立。,1体放在暗处有精力的地方,就会吸收阳气导致 尸变。因此传说中的僵,1要吸取活人的阳气也就是生命力来 保持自己的力量。至于认为僵尸也要吸食人血,很大程度上是 受西方吸血鳆形象的同化。 2、在形象上的另一个明显不同便是:吸血鬼仍然有自我、 有思想,而中国的僵尸则是完全没有思维的行尸走肉。 造成这样差别的原因,本质上是中西方灵魂观的不同。中 国灵魂观有“魄”这个观念,《太平御览》有“人之精气日魂,形 体日之魄”,中围古人认为人分魂与魄,人死之后,魂归于天, 入土之魄则全然是一副窄壳。因此中围的僵尸与西方的吸血 鬼虽然都是以肉体重返人间。但西方并没有明确把吸血鬼看 作脱离灵魂的躯壳,他们有生前的记忆,有爱有恨。更多地被 看作附体的幽灵,甚至还能变幻成蝙蝠。 其次,这样的差别跟后世的变异有关。吸血鬼形象在十 八、十九t眭纪浪漫事义的加工下表现出更多神秘、唯美的色 彩,而二十世纪《德古拉》的问世及以此为原型的各种吸血鬼 小说、影视的流行。使得吸血鬼具备丫更多人性色彩和浪漫情 调。而中围的僵尸形象缺乏这样的一个转型,尽管近十几年来 也有《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影视作品的流行,但其创新主要 是对现代吸血鬼文学的借鉴,因此并没有引起更大的反响和 更多突破传统的创作。 3、吸血鬼形象具有强烈的反宗教色彩,而僵尸形象则更 多地体现为封建腐朽社会的象征。 作为基督教文化的产物,吸血鬼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文 化意味。许多影片以吸血鬼为题,揭露出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 的压抑,质疑理性世界和自然秩序。教会曾借此机会大肆宣扬 异数徒、叛教者死后会变成活,1,这就是为什么吸血鬼总和背 叛上帝有关。人们认为十字架和圣水都是吸血鬼的克星,而与 宗教对立的吸血鬼正体现出一种对于宗教力量开始质疑的情 绪。 同样具有反丰流文化倾向的中国僵尸则直接表现为封建 礼教和腐朽社会的象征。我们最常想起香港电影中的僵尸形 象:身着清朝官服,头戴花翎官帽。双手伸直,跳跃前进,便是 对封建腐朽制度和僵化思想的讽刺。香港在清朝末期被清政 府割让给英国,香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清朝僵尸形象体现着 对清政府的不满和调侃。 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下。 中周的僵尸与西方的吸血鬼形象势必会产牛更大的流和碰 撞,而今后两者各自的形象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这仍是一个值 得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f1】刘仲字_中国精怪文化【M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1JeanMarigr,(译)吴岳添.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 p州.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余添(1989.7-),女,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一22— 万方数据 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 余添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刊名: 群文天地 英文刊名: Folk Art and Literature 年,卷(期): 2011(16) 参考文献(2条) 1.Jean Marigr;吴岳添 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 1999 2.刘仲字 中国精怪文化 199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qwtd201116006.aspx
/
本文档为【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