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 [林达系列, 西班牙旅行笔记]

2012-12-14 1页 pdf 16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5892

暂无简介

举报
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 [林达系列, 西班牙旅行笔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 [林达系列, 西班牙旅行笔记] 内容简介 《带一本书去巴黎》内容简介:作者林达就是写过几本“近距离看美国”的林达,也就是写作《在边缘看世界》 的那个林达。现在,她带着一本描写“革命”的文学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 教堂、博物馆,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盛筵,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思想和 智慧——作者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 及对“革命”的理解。 编辑推荐 《带一本书...
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 [林达系列, 西班牙旅行笔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 [林达系列, 西班牙旅行笔记] 内容简介 《带一本书去巴黎》内容简介:作者林达就是写过几本“近距离看美国”的林达,也就是写作《在边缘看世界》 的那个林达。现在,她带着一本描写“革命”的文学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 教堂、博物馆,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盛筵,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思想和 智慧——作者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 及对“革命”的理解。 编辑推荐 《带一本书去巴黎》包括:带一本书去巴黎;奥斯曼和老巴黎;塞纳河上西岱岛;巴黎的教堂;圣丹尼和他的头 颅等内容。写《带一本书去巴黎》的林达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负历史的所在总是沉重的:“一百年, 可以积淀、挣扎、反思而产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陈出新,埋葬一段历史,因而彻底忘却,整个民族并不因为 经历了什么而有所长进。巴黎是一个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缩影……你会感受一些他们的历史观。” 媒体推荐 专业书评 目录 带一本书去巴黎 奥斯曼和老巴黎 塞纳河上西岱岛 巴黎的教堂 巴黎是法国的象征 圣丹尼和他的头颅 安布瓦斯的古堡 卢瓦河的地牢和诗人维永 在凡尔赛宫回看路易十四 凡尔赛宫里的国会大厅 塞纳河边的伏尔泰咖啡馆 拉法耶特的故事 巴士狱还在吗? 加纳瓦雷历史博物馆 寻找雅各宾俱乐部 消失了的雅各宾 协和广场上的卢克索方尖碑 杜勒里宫和圣·谢荷曼教堂 断头台的兴衰 先贤祠走访伏尔泰 卢梭手上的火把 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作者简介 林达(1914—1947)原名林有璋,南汇县(现上海市南汇区)二灶泓人。上海新陆师范毕业。1937年11月,日军侵 占上海后.有璋回到家乡。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在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随连拍生一起创建 了“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后扩编为抗日自卫第二大队(简称“抗卫二大”)。林达先后任特务长、军需,同 时兼长沟乡乡长,负责筹集部队的给养。1940年5月,林达奉命赴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教导队受训。不久, 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林达回浦东,任“抗卫二大”的中队副。不久,根据上级党指示的“隐蔽精干,积 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通过关系取得了“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的番号,林达任 五支队第四大队(简称“五支四大”)的大队副。1941年6月,林达率部队南渡浙东,在余姚登陆的第3天,率部在 相公殿西的相公庵伏击日军,打得敌人狼狈溃逃。1941年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薛天白命令“五支四 大”派员去“接受任务”,新四军浙东军分区研究决定派林达以“五支四大”的大队副名义前往,相机行事。林达 与薛天白周旋了4天,对薛的一系列旨在分化我军的诡计,一一识破,并正面地向薛晓以抗日救国大义,要薛以国 家民族为重,团结抗日。后来,薛天白忽然提出要将“五支四大”扩编为淞沪游击队第三支队,由林达任支队长。 林达考虑到这也是扩大抗日武装的好机会,便示同意,薛天白担心“林有璋”这名字太红,于是当即改名“林 达”,自此,“林达”成了他正式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牺牲。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8月,成立“三 北”游击司令部,林达被任命为第三支队长。1944年1月,浙东游击队正式宣布为新四军浙东纵队,林达改任三支 队的政委,在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中,林达在郭姆渡、镇海城郊洪桥镇、慈东马家桥战斗中,战绩卓著,先后两次 受到纵队司令部的传令嘉奖。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林达奉命随军北撤。11月,第四支队奉命改编为 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九团,林达任团政委。1947年初,军队整编时,林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 第三师第九团团长。在鲁南吴寺、郭家庄的防御战中,林达率九团担负狙击任务,以少胜多,牢牢地守住阵地,荣 获鲁南前线指挥部的传令嘉奖。5月中旬,在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中,林达率九团坚守界牌、天马山阵地,狙击 敌整编二十五师的增援,敌向我阵地猛攻,全团伤亡很大,林达的团指挥所设在二营阵地,敌人已距团前沿指挥所 数十米,当时有人建议将指挥所转移,林达愤怒地说:“决不后退一步!”终于坚守住阵地,保障了主力部队全歼 敌七十四师的胜利。战斗结束,在孟良崮战役总结大会上,林达汇报了九团防御界牌、天马山的战斗情况,受到叶 飞司令员的好评。1947年7月,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向鲁西南出击,18日,当九团强度沙河时, 敌机轮番俯冲扫射,狂轰滥炸。林达为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不幸中弹负伤,流血不止,当天下午光荣殉职。年仅33 岁。 序言 文摘 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 1840年底,在拿破仑去世19年之后,那百万孤魂野鬼依然游荡在昔日战场,他们也许还是一些老人梦中流着眼 泪去伸手触摸的孩子。可是,对于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法国人,他们已经是被抹去的历史尘土。而伟人,却因传奇而 再生。已经到了拿破仑“荣归故里”的时候了。 迎回拿破仑的法国当政者,是路易?菲力普国王。他的当政,是另一场被称为“七月革命”的武装夺权的结 果,当然,这还不是法国的最后一场革命。雄壮的凯旋门刚刚完工几年,香榭丽舍大道挤满了迎接拿破仑的巴黎 人。送葬的队伍是声势浩大的,而对于拿破仑的大军,他是孤身返乡。当他在灵柩中独自穿过凯旋门,耳边响起 “皇帝万岁”的呼喊时,不知拿破仑是否想到,这个凯旋门,原本是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场上,留给士兵们的一个虚 幻荣光的许诺。 拿破仑的灵柩,走的就是我们今天走过的这条路线,只是两边的景色和今天完全不同。香榭丽舍当然还远没有 那么摩登,大宫小宫是60年后的1900年才建造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桥,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才建造起来。这座桥是 以俄国的皇帝命名的,这位沙皇曾经亲自赶来,为大桥安放了奠基石。他的爷爷就是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败给了 拿破仑的亚历山大一世。时过境迁,俄国和法国已经结盟,大桥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他所建立的这个俄法联盟 的。 拿破仑被安葬在荣军院的穹顶教堂,今天,这里是又一个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看一眼的地方。这是墓葬的 经典作品,确实非常值得一看。按说它也是地宫墓葬的形式,可是,设计师显然巧妙地打破了传统的构造,在安放 棺木的位置,打通了地面与地宫的楼层阻隔。拿破仑墓不再给人以阴冷的感觉,肃穆的沉淀和光荣的上升,都以法 国人特有的艺术方式,完美地得到了表达和兼顾。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的45年之后,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个作家的葬 礼,他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全法国举国致哀。也许,这是从大革命以来,法国人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 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 雨果笔下的大革命,是矛盾的,显然可以从中看到雨果的心灵挣扎。在《九三年》里,他列举着旧的残酷 和不公正,列举着大革命对旧制度的改变,也列举着同时发生的大革命的恐怖和残忍。这一切都集中地、典型化地 堆积在一起,似乎使人们无所适从。但是在法国,这是无数人看到的事实,这是无数学者列举过的事实。这似乎是 作为文学家的雨果,也没有能力解决的悖论。然而,是雨果,第一次把善和人性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放在了 法国人面前。 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 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 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送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 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变化。 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仓,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后记 点击此处获得本书更多内容
/
本文档为【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 [林达系列, 西班牙旅行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