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棉叶蝉

2017-12-09 4页 doc 15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棉叶蝉棉叶蝉 百科名片 棉叶蝉又名棉叶跳虫、棉浮尘子、棉二点叶蝉等,以成、若虫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国外分布于印度、日本。国内除新疆外均有分布,其分布北限为辽宁、山西,但极偶见;甘肃南北、四川西部和淮河以南,密度逐渐提高;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发生密度较高,棉花生长后期几乎每片叶上都有。 基本信息 棉田常见的叶蝉有棉叶蝉(Empoascabiguttula(Ishida))、榆叶蝉(E.bipunctataOshida)、小绿叶蝉(E.flavescens(Fabricius))和印度棉...
棉叶蝉
棉叶蝉 百科名片 棉叶蝉又名棉叶跳虫、棉浮尘子、棉二点叶蝉等,以成、若虫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国外分布于印度、日本。国内除新疆外均有分布,其分布北限为辽宁、山西,但极偶见;甘肃南北、四川西部和淮河以南,密度逐渐提高;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发生密度较高,棉花生长后期几乎每片叶上都有。 基本信息 棉田常见的叶蝉有棉叶蝉(Empoascabiguttula(Ishida))、榆叶蝉(E.bipunctataOshida)、小绿叶蝉(E.flavescens(Fabricius))和印度棉叶蝉(E.devastansDistant)共4种,均属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其中以棉叶蝉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棉叶蝉(cottonleafhopper)又名棉叶跳虫、棉浮尘子、棉二点叶蝉等。国外分布于印度、日本。国内除新疆外均有分布,其分布北限为辽宁、山西,但极偶见;甘肃南北、四川西部和淮河以南,密度逐渐提高;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发生密度较高,棉花生长后期几乎每片叶上都有。棉叶蝉以成、若虫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棉叶被害初期由叶尖经叶缘变为枯黄,叶片向背面皱缩,随后由叶尖及叶缘逐渐向中部扩展,最后全叶变红,渐渐焦枯,棉铃瘦小,甚至脱落,影响产量和品质。寄主植物除棉花外,还有木棉、茄子、豆类、烟草、花生、甘薯、锦葵等29科66种植物。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mm左右,淡绿色。头部近前缘处有2个小黑点,小黑点四周有淡白色纹。前胸背板黄绿色,在前缘有3个白色斑点。前翅端部近爪片末端有1明显黑点。阳茎短,马蹄形,阳茎柄细长。抱器基部粗壮,向端部逐渐变细,在离端部1/5处内侧有几个锯齿状突起。卵:长0.7mm左右,长肾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孵化前淡绿色。若虫:末龄若虫体长2.2mm左右。头部复眼内侧有2条斜走的黄色隆线。胸部淡绿色,中央灰白色。前胸背板后缘有2个淡黑色小点, 四周环绕黄色圆纹。前翅芽黄色,伸至腹部第4节。腹部绿色。生活史与习性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江苏1年8~9代,湖北12~14代,广东14代,世代重叠。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能越冬,在华南以成虫和卵在茄子、马铃薯、蜀葵、木芙蓉、梧桐等的叶柄、嫩尖或叶脉周围及组织内越冬。 棉叶蝉在棉田的发生期各地不尽相同。淮河以南和长江以北一般在7月上旬成虫开始迁入棉田,发生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长江流域5月中、下旬迁入棉田,8月中旬后虫量增多,9月上、中旬形成为害高峰。在不防治的情况下,盛发时间北方较南方为长。停止为害期北方较早,南方较迟。 成虫白天活动,晴天高温时特别活跃,有趋光性,受惊后迅速横行或逃走。成虫羽化后次日交尾、产卵。卵散产于棉株中、上部嫩叶背面组织内,以叶柄处着卵量最多,其次是主脉上。 若虫孵化后留一心状孵化孔。若虫共5龄,第1、2龄若虫常群集于靠近叶柄的叶片基部,3龄以上若虫和成虫多在叶片背面取食,喜食幼嫩的叶片,夜间或阴天常爬到叶片的正面。 各虫态历期与温度相关。在28~30?时,卵历期5~6d,若虫期5.6~6.1d,成虫期15~20d。防治技术 棉叶蝉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压低发生基数和防治其他棉花害虫时进行兼治为重点。(1)农业防治冬、春季结合积肥,清除田边、沟边杂草;选种叶片多毛、毛长的抗虫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促进棉花健壮生长,提高抗害能力。(2)化学防治一般发生年份可结合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等进行兼治。若发生数量达70头/百叶以上或棉叶已经受害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叶蝉散粉剂或5%甲奈威粉剂30kg/hm2,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或25%伏杀磷乳油1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20%扑虱灵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等。特征:属于同翅目叶蝉科。成虫:体长约3毫米,全体淡黄绿色,前胸中央有纵行白色宽带,两侧各有1个大白斑。小盾片黄褪色,中央白带及两侧白斑与前胸背板相接。前翅有光泽,半透明,翅端1/3处有黑褐色斑1个。卵:长0.7毫米,宽0.15毫米,无色透明,孵化前为淡绿色,长肾形,若虫:初孵时色较淡,头特别大,无翅,以后体色变深,翅芽发达,5龄时前翅芽达第4腹节,后翅翅芽 达第4腹节末端。前翅翅芽黄色。成虫、若虫危害寄主植物的叶片,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多褪色呈畸形卷缩现象,甚至全叶枯死,能传播病毒病。病原及发病规律:秋季寄主叶片受害后,由主脉两侧和叶边枯焦,后逐渐遍及全叶似火烤过一样,夏季寄主叶片受害后,一般不呈现枯焦现象,但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则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成虫怕光,常栖息在植株中上部叶片的背面,遇惊扰后立即横向爬行或尸飞避。成虫在早、晚有露水时活动迟缓。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活泼。气温下降或遇暴风雨时成虫、若虫多隐避在寄主植物下部,成虫抗寒力较强,在山东,秋末田间土已结一层冰霜时,成虫仍不致冻死。越冬前的成虫,多栖息在寄主近地面的叶片背面,温度高时仍可活动。成虫羽化后,次日便可交尾并产卵。卵多产于寄主植物上部叶片背面的叶脉组织内,以中脉组织内较多,每叶片上每次可产卵3-4粒以上,卵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幼虫爬行迟缓,停留在孵化处取食危害,3龄后迁移危害。若虫共5龄,每次蜕皮都粘在寄主叶片背面故田间是否发生极易发现。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710%-80%,最适于棉叶蝉的繁殖。其中以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棉叶蝉繁殖速度加快,虫口密度增加,危害严重。温度下降则反之。此外,田间及周围杂草丛生有5利于棉叶蝉的发生和繁殖。大风雨对棉叶蝉有抑制作用,对若虫影响尤为明显。【发生规律】一年发生数代,各地不一;长江以南地区发生10代左右。越冬虫态尚不清楚。在南方以成虫呈半休眠状态,在多年生木棉上越冬;长江下游地区每年3~4月间先在杂草上出现,5月后转移到花木上危害;成虫产卵时多产在被害花木叶背面中脉组织中,孵化后,留下心脏形的孵化小孔;成虫寿命6~10天。不论若虫、成虫,白天都栖息在叶背危害;晚上转移到叶面活动。防治办法:对叶蝉类害虫。主要应掌握在其若虫盛发期喷药防治。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叶蝉散乳油,90%晶体敌百虫,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400-500倍液喷雾。0.5%波尔多液能够防治棉叶蝉,且可兼治病害。国外用涕灭威(Temik)防治豇豆叶蝉效果较好,可以参考。此外,冬季和早春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在成虫盛发初期利用黑光灯 您已欣赏,谢谢支持! 疆域网狼欢迎您再来欢迎光临网易疆域网狼的温馨家园*
/
本文档为【棉叶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