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终"与否

"终"与否

2012-12-18 3页 doc 31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9835

暂无简介

举报
"终"与否“终”与否 ——对“文学终结论”的思考 摘要:文学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前还有论者以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为依据,提出了“文学消亡论”、“文学终结论”的说法。但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文学的发展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可以决定和影响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的结果。不能因为现有的浅显的社会现象——文学处于一种艰难的发展境地,若就这样断然下定结论:文学即将灭亡。那是太草率了的。我们要客观的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下面就是我对“文学终结论“的一些思考。 关键字:传统文学 社会 文学终结论 文学的寄生 ...
"终"与否
“终”与否 ——对“文学终结论”的思考 摘要:文学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前还有论者以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为依据,提出了“文学消亡论”、“文学终结论”的说法。但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文学的发展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可以决定和影响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的结果。不能因为现有的浅显的社会现象——文学处于一种艰难的发展境地,若就这样断然下定结论:文学即将灭亡。那是太草率了的。我们要客观的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下面就是我对“文学终结论“的一些思考。 关键字:传统文学 社会 文学终结论 文学的寄生 一、我看“文学终结论”的提出 “文学终结论”在我个人的理解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表述,这里的“文学”具体的体现就是我们可以真实摸得到的文学作品,尤其指向传统的纸质文学。这里的“终结”则是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传统的纸质文学面临着相当巨大的挑战,现代社会中纸质的文学作品的出版和发行已经远远低于以往的数量,纸质文学的中心地位有明显被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等新型文学所代替的趋势,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传统文学被边缘化的紧迫感。致使人们提出了相对于绝对的“终结”这个词。 那么“文学”“终结”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和理解这一问题。 第一、文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文学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文学的兴盛与否和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割的,时代愈发展愈先进、愈高科技,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兴起,这给生产速度相对较慢的传统文学带来了的巨大的压力,甚至于会压制到传统文学的发展,让人们的注意力不能在它们身上停留足够多的时间,这在潜意识中削弱了传统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竞争力。 第二、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事、景物在作家头脑经过理性的梳理和艺术的想象之后,重新组合并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后产生的结果。作家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会影响到文学作品最后的呈现结果。由于时代的变化,作家进行创作的的动机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的很多作家已经不像以前的作家一样真正专注于写作、用心思考要给读者呈现怎样的一个艺术世界,现在的作家的创作都已变得具象化、商业化,变得十分具有功利层面,可能作家创作一部作品就是为了赢得大众的注意,或者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并且作家的定义已不再那么严格,变得十分宽泛,这让更多的人可以进行“创作”,从而文学作品的质量也大大的下降了。 第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依附于纸质材料,承载文学内容的载体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型的媒体如电脑、电影、互联网等等都可以是现代文学文本的承载者,这些新兴媒体的便携、快速和随意,例如:随时跟帖进行创作的方式是纸质文学所不可能做到的,让以纸质作为承载形式的文学作品不得不退居于第二位。 第四、读者的态度与习惯也影响着文学的发展,作家转变创作方式,作品转变承载方式的时候,处于快节奏生活当中的读者,不得不接受现有的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并且渐渐的偏向于这更加便捷、随意的阅读方式,有时候甚至于可以 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当中,可以让自己在读者和作家的角色之间相互转换,这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由于以上四点原因,致使人们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学的地位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学的边缘化,这也不能避免有些人会提出“文学终结论”的说法。 二、文学的终结与否 “就中国文学的发展看,《国风》、《离骚》的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觉醒,中古前期诗歌的繁荣,中古后期戏剧和小说的崛起,近代的文学革命,现代的革命文学,当代纯文学的边缘化以及流行文学的盛行,无不是中国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① 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学被边缘化迫使传统文学处于一种发展的困境当中,我国文学是“断裂式”发展的,现在的文学发展正处于文学发展的一个断裂带上,即八十年代文学发展繁盛期过后新生力量还未真正发展起来的时期。这是无奈的,但也是必然的。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这个时代的文学如何发展都是顺应这个时代社会的发展的需要的。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时代在怎样发展,社会再怎样进步,文学也是不会走向终结,文学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让自己寄生到更多的表现形式当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延伸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些日益变化的新型形式当中,都有文学作品的影子存在。如现在有许多电影、电视都是有文学原著改编而成的,再如网上跟帖创作出来的文章等,都离不开文学的本质。 我认为文学不会随着高科技的出现而走向终结,它也正在进行着一个多方面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过程我们不能称之为终结,那是一种新的寄生方式,有一种延伸。这种寄生和延伸可由以下几个方面看到: 第一、文学的表现形式即承载它的载体变得宽泛、形式多样。在网络、电视等新型媒体还没有出现的之前,文学的载体基本上就是文学期刊、书本。现在算是有了一种突破,一种跨越式的发展,并且这种突破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很多想要创作的人也不用再受限制于作品的承载形式,不用非要发表在期刊上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只要自己有想要写的文章都可以开通一个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文章发表上去,这也可以激发许多想要创作的人大胆的展现自己的作品,并且可以及时的和读者互动,让作品更加完美。这种网络文学也不是没有什么成效的,如《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藏地密码》等等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网络的产物。 第二、文学的类型也在不断的扩展,新生了许多不同于以往传统分类的文学类型。现在的许多作品已不能简单的归类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四种类型,由于在网上的创作比较随意,许多作者都不会严格按照小说或散文的去写自己的文章,这是网络给这些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造成的。 第三、网络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网络并且更好的利用网络,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书写自己的心情等都不再像以前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一样那么严格,这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壮大了以往的作家队伍,虽然这些新生的作家都是业余的,但也不是说他们创作不出来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 第四、在现代社会中还是有很多有影响力和实力的作家的,如:莫言、王蒙、王安忆、余秋雨、余华等等,他们承担着让文学走出发展的断裂带的重大责任,这是不可否认的,文学还有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这样一来文学扩展了自己的领域,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寄生于其他媒介当中,又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现象、好的发展途径。这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第一、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对文学认识的意义做过一个比喻,他说文学“能够把科学所炼成的重金块熔铸为流行的货币”“能够把小银币放到流通中去,金币不能够到达的地方就需要小银币,这些小银币具有不可剥夺的价值。”①文学把网络、电影、电视加入自己的载体当中,让自己“小银币”的作用得到了更加极致的发挥。传播途径的增多,让更多的人更容易接触到文学,学习到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如对于小学生你用较为难懂的语言和他讲述一个道理,他不一定能明白,但是如果这个道理蕴含在一个动画片当中,那么他会更主动、自觉地接受其中的道理。在这一点上新的媒体让文学更易于传播,让更多的人受益,增强了文学的教育功能。 第二、文学的表现形式广泛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这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借助较为随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过程中会有潜移默化的将作者自己的生活带入创作当中,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从而也会反映出的不同的生活现状,这让文学作品所涵盖的内容变得多角度、让文学作品真正成为了反映大众生活的一面镜子,让以前并不为人所知道的人或事展现在大众面前,让大众有所了解和关注。 第三、文学寄生于多种表现形式当中,让人们从视觉上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创作者可以依照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创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文章布局,比如:《便条》这首诗就是因为作家改变了句子的安排,将其分行排列,就将一张“便条”创作成了一首诗。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恰当的形式对于内容而言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给阅读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享受。 文学正与时俱进的让自己跟上时代的变化,以更好的形式展现自己,五六年行驶在如何改变,文学的本质、它的真正价值是没有动摇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文学不会终结。相反,文学将很快迎来她的下一个鼎盛时期。 � 《文艺学理论》狄其骢 王汶成 凌晨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
/
本文档为【"终"与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