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耳疖耳疮、耳鸣耳聋的中医诊疗

耳疖耳疮、耳鸣耳聋的中医诊疗

2012-12-19 9页 doc 27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7299

暂无简介

举报
耳疖耳疮、耳鸣耳聋的中医诊疗耳疖耳疮、耳鸣耳聋的中医诊疗 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姜志辉    写在课前的话 耳疔、耳疮、耳聋、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耳疔、耳疮多发生于夏秋季,而且多见于青少年与儿童。两者虽然症状相似,但是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临床要仔细辨病。耳聋、耳鸣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明确对耳聋、耳鸣有非常好的疗效,所以对于中医耳鼻喉来讲,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本节主要通过讲解四个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和治疗方法,旨在使大家对它们有全面的了解,指导临床正确的辨证论治。 什么是耳疔、耳疮?它们的临床表...
耳疖耳疮、耳鸣耳聋的中医诊疗
耳疖耳疮、耳鸣耳聋的中医诊疗 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姜志辉    写在课前的话 耳疔、耳疮、耳聋、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耳疔、耳疮多发生于夏秋季,而且多见于青少年与儿童。两者虽然症状相似,但是治疗不尽相同,临床要仔细辨病。耳聋、耳鸣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明确对耳聋、耳鸣有非常好的疗效,所以对于中医耳鼻喉来讲,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本节主要通过讲解四个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和治疗方法,旨在使大家对它们有全面的了解,指导临床正确的辨证论治。 什么是耳疔、耳疮?它们的临床现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查?如何进行诊断?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耳疔 耳疮】 一、概念 1、耳疔:又称耳疖、黑疔。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系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相当于外耳道疖。 2、耳疮:指外耳道的弥漫性红肿疮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渗液等为特征,即指发于外耳道的疮疡。相当于外耳道炎。 耳疔、耳疮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而且多见于青少年与儿童。 二、病因病理 1、挖耳导致的耳部皮肤损伤,污水入耳,或者是脓耳、脓液浸渍皮肤都可以导致耳道皮肤受伤,风热湿邪乘虚而入而导致耳疔、耳疮的发生。 2、肝胆实热,热循经上蒸,结于耳窍,逆于肌肤,血凝毒滞而成疮,肝胆的病变多为火热上灼或兼感湿邪,循经上犯,热灼耳道,壅塞经脉,导致疖肿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耳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搏动性钝痛,常使患者夜不能眠,特别在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廓、压迫耳屏时疼痛加重。 耳廓牵拉痛与耳屏压痛是耳疔与脓耳相鉴别的主要点。脓耳虽然有耳痛,但并没有耳廓或耳屏的压痛。 四、局部检查 1、耳疖者耳道肌肤局限性红肿,或突起如椒目,疮头单个或多个。 2、耳疮者局部弥漫性红肿,可有脓性分泌物附着。 3、耳前、后、下的臖核肿大、触痛。 4、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阳性。 五、内治法 (一)初期邪在表 1、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2、方药 五味消毒饮加减。 3、组成 银花、地丁、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 银花有清热解毒,宣散的作用。适宜于外感风热、湿热病,也是治疗疔疮痈肿的首选药。地丁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公英是治疗乳痈、疔毒的要药。野菊花清热解毒,主治疔疮痈肿。紫葵,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所以以上五种药并治是治疗疔、疮、痈的基本方。 病邪初期病在表,所以临床上多选用银翘散来配合治疗,银翘散包括连翘、薄荷、淡豆豉等药物,主要有疏风散寒、发热解表的作用。 (二)邪盛入里 1、治法 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2、方药 热重痛轻——银花解毒汤;湿重——龙胆泻肝汤。 银花解毒汤组成: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黄连、夏枯草、丹皮、牛角、茯苓。银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夏枯草、丹皮、犀牛角清肝泻热,茯苓渗水利湿,共达治疗目的。对于湿重的病人,即患者肿胀非常明显,口干、口苦、舌苔厚,这时选择龙胆泻肝汤治疗。龙胆泻肝汤主要清泻肝热,消肿解毒,是治疗耳疮、耳疔的常用药物。龙胆泻肝汤中,龙胆草、黄芩、山栀子这三味药都是苦寒药,泻肝胆实热,兼有燥湿的作用。配合上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引热下行。当归、生地活血凉血,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从而达到清三焦湿热,治疗耳疔、耳疮的目的。 (三)脓已成 1、治法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2、方药 仙方活命饮。 3、组成 银花、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贝母、花粉、山甲、皂刺、甘草;若脓出,去乳香,没药。 用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加归尾、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瘀止痛,陈皮理气、消肿,白芷、防风疏风散结,贝母、花粉清热排脓、燥湿,山甲珠、皂刺消肿溃坚,使脓排出,解毒通络。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就能够达到溃脓消肿的作用。如果脓已溢出,可以把乳香、没药去掉。 六、外治法 外治法是局部消肿,通畅引流,局部肿胀的消退。脓液引出了,耳部症状会逐渐消退。所以外治法对于耳疖、耳疮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黄连滴耳液,黄连膏。 2、牛黄解毒丸(内服,调水外敷)。 3、脓已形成还未破溃,可以用尖刀挑破,使脓溢出。脓肿较大可以先引流,脓肿较小,可以外敷黄连膏,达到消肿散瘀的目的。 4、如果耳疔、耳疮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耳廓周边臖核的肿大,可以于臖核之上,外敷金黄膏、复方化毒散膏等外用药物来达到消肿、止痛散瘀的作用。 七、鉴别诊断 耳疮与耳疔的鉴别很重要,虽然它们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但是耳疔可以经切开引流,耳疮不能。所以最重要的一点鉴别就是病变是否局限。如果病变局限,可以诊断为耳疔,如果病变广泛,可以诊断为耳疮。 什么是耳鸣、耳聋?它们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它们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耳鸣 耳聋】 一、概念 1、耳鸣: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鸣又分为自觉性耳鸣与他觉性耳鸣。自觉性耳鸣就是自己感知到耳内声音作响,而旁人感觉不到有声音在响,他觉性耳鸣就是患者自己和周边的人都可以感知到患者的耳鸣。 2、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轻者听力减退,重者全然不闻外声。 《左转》说,“耳不闻五声之和,为聋。”这是我国关于耳聋最早的记载。《医学入门》说“耳鸣乃聋渐”。它从一个方面表明了耳鸣和耳聋的关系。现代医学上讲,耳鸣和耳聋是不伴行的,也就是耳鸣可以伴随着听力减退,也可以不伴随听力减退;耳聋可以伴随着耳鸣,也可以不伴随耳鸣。 二、病因病机 1、风热之邪侵袭 患者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热均可化火,循经上蒸于耳窍,导致清空之窍受袭,而导致耳聋、耳鸣。因为是外感风热、风寒之邪,所以又称这一型的耳鸣、耳聋为风聋。 2、肝火上扰清窍 耳为肝胆经脉之所辖,故肝胆病变可以导致耳鸣、耳聋。 肝胆性刚烈,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如果暴怒伤肝,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都可以引起肝胆之火上扰清窍,引起耳聋、耳鸣。 3、痰火壅结耳窍 饮食不节、思虑劳损、疲倦、劳累都可以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就导致升化出问题。一旦升化出问题,津液就不能很好的运行,导致水湿内停,引起湿聚成痰,痰郁化火,痰火上壅,阻闭耳窍,而致耳聋、耳鸣。耳聋症乃气道不畅,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这在《古今医统》里有过记载。 4、肾经亏损失养 肾主耳,开窍于耳,肾藏精,输精气于耳,耳得肾精濡养则听觉聪敏。 若先天不足,或病后精气失充,恣情纵欲等,均可导致肾经损伤,髓海空虚,而致耳聋、耳鸣。《景岳全书》上说“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气血,必至聋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脾胃虚弱失养 脾为后天之本,具有升清降浊作用。升清即清阳之气上输至头面诸窍。听觉有赖于清气的濡养,如果清气不足,耳窍失养也会导致耳聋、耳鸣。 三、诊断要点 1、常见症状以耳鸣耳聋为主。 2、耳鸣耳聋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 3、耳鸣可以是高调的,也可以是低调。 4、耳部检查见双耳鼓膜正常或内陷。 5、听力检查:多为感应神经性耳聋。 四、辨证施治 (一)风热侵袭型 1、主证 开始多有感冒先趋表现,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大多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多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 证候:风热之邪外侵,大多从口鼻入,首先犯肺,因七窍内通,相互影响,所以也可以表现于耳窍,耳部经气痞塞不通,就有耳内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2、局部检查 可见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 3、治法 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4、方药 风热表征——银翘散加减;兼有积液——蔓荆子散加减。 银翘散是治疗风温初起,风热表症的常用药。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透表邪。荆芥、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引热外行,散热。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热解毒,利咽散结。淡竹叶、芦根清热生津止渴。石菖蒲、路路通通耳窍。 荆子散主要是以疏风清热为主,兼有渗水利湿之效,相对应于卡他性中耳炎,如果鼓膜潮红,鼓室内有津液,则蔓荆子散非常有效。方中蔓荆子、赤芍、麦冬养阴凉血,疏散风热。木通、赤药、桑白皮,清热利水祛湿,共同达到将耳内湿邪去除的目的。 (二)肝火上扰证 1、症状 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遇郁怒而发作。全身伴有头疼、头晕,面赤目红,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证候分析:肝脏,肝性刚劲,肝火上逆,起病突然,往往暴怒以后就突然出现耳聋、耳鸣。郁怒伤肝,郁则气结,气不通,则耳窍阻闭,而致耳聋、耳鸣。 2、治法 疏肝解郁通窍 3、方药 (1)清肝泻热,开郁通窍的方法,主要适合于肝胆实热的病人,选择龙胆泻肝汤。它清热泻火利湿,是治疗肝胆火热的主要方剂之一。 胆草、黄芩、山栀子苦寒泻肝胆湿热,利湿。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引热下行。当归、生地活血凉血,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同时加一些石菖蒲、路路通,通利耳窍,达到治疗耳聋、耳鸣的目的。如果火盛,热相很明显,可以加大黄,达到通泻大便的作用。 (2)肝火上扰的第二种情况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的耳聋、耳鸣,这时选择的方剂要疏肝解郁通窍。常用逍遥散。 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补肝,茯苓、白术健脾理中,薄荷、生姜、疏散条达,甘草健脾调和中药。同时,如果伴随头昏沉感,头目不利,面红目赤,可以加蔓荆子、石菖蒲、香附等疏风清热,通利头目的药物。 (三)痰火郁结证 1、症状 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感明显。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火上壅,封闭清窍,痰性重浊,所以患者阻塞感非常明显,气道不通。所以耳聋、耳鸣。 2、治法 清火化痰,和胃降浊。 3、方药 (1)加味二陈汤:半夏燥湿化痰,健脾理中,和胃降逆。陈皮理气燥湿祛痰,茯苓健脾渗湿,薄荷清利头目,黄芩、黄连清热醒脾,甘草调和诸药,生姜降逆止咳,化痰,达到治疗痰火郁结、寒湿重的耳聋、耳鸣的目的。 (2)清气化痰丸:胆南星清化热痰,热重痰多的情况下用胆南星。法半夏辅助胆南星,也有化痰的作用。黄芩、瓜蒌清热化痰,枳实、陈皮下气消痰,走下焦,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通肺气,整方清热理气化痰,气顺则火自降,热清则痰自消,通过这种方面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肾精亏损证 1、症状 耳内常闻蝉鸣之声,夜间尤甚。虚烦不眠,头晕目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鼻窍,所以导致耳聋、耳鸣加重,“若有能调养所得,气血和平,则耳聋渐轻,若不知自节,日久烦劳,即为久聋之症”。《医贯》中说的就是肾经亏损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变成久治不愈的耳聋、耳鸣。 2、治法 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3、方药 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补肝肾。茯苓、泽泻、丹皮泻湿降火,这就是三补三泻。五味子补肾纳气。生磁石重镇潜阳,降火安神。可以加用石菖蒲、路路通加强通耳窍的作用。所以耳聋左慈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磁石、石菖蒲。如果患者肾阳虚,则用补骨脂丸更适合。 (五)脾胃虚弱证 1、症状 耳鸣耳聋,劳则加重,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证候分析: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虚弱,气血精微的生化不足,清气就不能上输于头面部,所以耳部经脉变得空虚,导致耳聋、耳鸣。 2、治法 健脾益气升阳。 3、方药 (1)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升阳健脾。陈皮理气调中。当归养血调营。柴胡、生麻升举阳气。石菖蒲通耳窍。共同达到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通耳窍以治疗耳聋、耳鸣的目的。 (2)益气聪明汤:主要组成是黄芪、党参、炙甘草、白芍、黄柏、葛根、蔓荆子、石菖蒲。这与补中益气基本类似。但有两个药比较特殊。即黄柏、白芍。黄柏补肾利水,白芍敛阴和血,用益气聪明汤也是治疗脾胃虚弱的一个好的方子。
/
本文档为【耳疖耳疮、耳鸣耳聋的中医诊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