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

《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

2012-12-23 4页 pdf 362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94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年4月第5卷第 2期 Chin J Obs/Gyne&Pediatr(Electronic Edition),April 2009,Vo1.5,No.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 王谦 综述 罗蓉 俞丹 审校 1 感觉统合理论 1.1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由美 国心理学 家、南加州大学的Jean Ayres博士于 1969年提出。SI 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 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
《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年4月第5卷第 2期 Chin J Obs/Gyne&Pediatr(Electronic Edition),April 2009,Vo1.5,No.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 王谦 综述 罗蓉 俞丹 审校 1 感觉统合理论 1.1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由美 国心理学 家、南加州大学的Jean Ayres博士于 1969年提出。SI 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 多次、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 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Ayres博士将脑神经 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根据对脑功能的研究、职业治 疗及 实 验 结 果,于 1972年 系统 地 提 出 了 SI理 论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体对环 境所做的任何反应,都是以感觉输入为前提,而反应的 形式 、程 度等,则与大脑的统合作用有关。只有经过 sI,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 环境接触顺利。这一理论涉及广泛应用于行 为和脑神 经科学的研究 。 1.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的大脑具有发展性、可塑性特点,可以从单纯 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 SI,进一步发展到身体双侧的 协调、手眼的协调 ,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 目的性活动 , 最后发展到高级的 SI,包括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自 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等。sI理论认为, 使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组合 , 以及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 的任何原因,均会 导 致 学 习 与 交 往 困难 ,表 现 为 SI失 调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SID)[ 。 1.3 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 1.3.1 理论基础 ①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是指在 良好 环境下的发育过程中,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增强神经 系统功能,使个体发生行为改变。儿童随着年龄增长, 可塑性、结构和功能逐渐趋于成熟。个体 S1发育的关 键时期为3~7岁。②发育的连续性:儿童发育进程有 一 定的规律性、连续性,通过治疗性 SI训练,给予适当 刺激,可促使个体大脑功能成熟和恢复,重新获得正常 神经运动功能的发育。③神经系统的分工:大脑低级 基金资助项目: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30700908)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通讯作者罗蓉(Email:wangqianwind@163.corn) · 综 述 · 皮质中枢负责感觉摄人 、整合及联系,而较高级的皮质 中枢负责概括、知觉、推理、语言和学 习,后者的发展有 赖于前者 ,使个体获得复杂的学 习技能 ,为 SI作好准 备。④适应性行为:是指有目的的一种行为,可使个体 能成功面对“恰好的”挑战并学习新知识。儿童经验的 学习取决于感觉和运动,可使其学习新的、更复杂的运 动 ,产生新的反馈形式 。因此 ,适应性行为既可促进个 体 sI,又可反映 SI水平。⑤内驱力:在参与感知运动 的活动中的一种 内驱力 ,可促进 自我指导和 自我实现。 SID儿童常缺乏积极投入环境 以尝试学习新经验、面 对新挑战的内驱力。通过训练 ,儿童开始对熟悉 的环 境感到满足,产生兴奋、自信和努力的表现,这种循环 反馈过程增强了感觉摄入和统合 ,产生更强 的寻求 自 我实现能力和成长促进能力的内驱力 ]。 1.3.2 感觉统合训练作用 感觉是运动的源泉,运动 是感觉的表现。SI训练提供感觉体验,特别是从前庭 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本体感觉输入,提高儿童加工 和整合感觉信息的能力 ,并 以此作 为改善儿童在 日常 生活、玩耍(包括社会参与)和学习的独立性 和参与性 的基础[3]。多数研究认为 ,SI训练可改善儿童运动技 能和企划,对儿童大的精细动作及双侧协调能力均有 促进作用 。 SI训练是寓练于乐的方法,即利用一系列游戏器 具弥补儿童在母体及婴儿期所缺乏的感觉体验、运动 协调、结构和空间知觉、身体平衡、听觉、触觉等,提供 性和适宜的感觉输入 ,增加并改善脑神经的组合 分析能力。sI训练用游戏的方法治病,积极引导儿童 参与活动,提高其兴趣,让患儿感到轻松、快乐,在多种 感觉不同的体验中,提高自制能力,使其身体感觉健康 发 展 。 2 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现状 2.1 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因素 目前,对儿童 SI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表明,其病因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1 孕期及新生儿期不良因素 孕期不良因素包 括:母亲孕期吸烟、饮酒,饮浓茶、浓咖啡,服药(如抗过 敏药、抗癫痫药、抗生素类等),情绪紧张(焦虑、恐惧、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年 4月第5卷第 2期 Chin J Obs/Gyne& Pediatr(Electronic Edition),April 2009,Vol一 No.2 忧郁),过度劳累或过度静养等;孕期病毒感染(感冒、 风疹、疱疹、水痘、肝炎等),妊娠期先兆流产、高血压、 严重呕吐、妊娠合并症及系高龄产妇等。新生儿期不 良因素包括 :早产 、过期产,胎吸、产钳助产 ,胎位不正、 脐带绕颈、低 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 症 ~ 等。 2.1.2 婴、幼儿期不良因素 婴幼儿期不良因素主要 包括:脑损伤、反复高热(T>39℃)、惊厥、脑炎、脑膜 炎 、癫痫、智力低下等 ]。 2.1.3 儿童养育方式和环境因素不 良 儿童家庭结 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 一 致 ,或采取简单粗暴 的体罚方 式等都可造 成 SID。 儿童间交往接触少 ,运动不足,口腔肌 肉缺乏锻炼 ,心 、 肺功能差 ,甚至语言表达差等也是导致 SID的原 因之 一 。 居住环境的限制、家人的过度保护和缺乏爬行经 验等 ,可限制儿童活动范 围和方式 ,从而影响儿童 SI 功能的协调发展,易导致 SID的产生I5 ]。 2.1.4 父母 自身因素的不 良影响 父母 的个性特征、 体质和兴趣爱好等 ,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影响 儿童心理健康,使其出现 SID。此外,父母与儿童接触 时间少 ,忽视对孩子的照管和情感沟通交流 ,也可导致 儿童 SID。父母 年龄 偏大 ,儿童 SID患病 率高 ]。 文献报道[g],慢性 铅蓄积对 SI能力 的发展有很 大影 响。因高铅负荷促使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儿茶酚胺递 质 A,NE,DA释放失衡 ,导致一系列交感神经活动性 增强的行为表现 。 2.2 感觉统合失调的流行病学 2004年,Milberger等口。。发现美国大部分幼儿园 中,5 ~13 儿童出现 SID。Baranek等口1]根据特定 的发育规律发现,运动发育障碍人群中,40 ~80%合 并 SID。张晓辉等 幻研究成都市 5所 小学 1 679名 8--13岁儿童发现 ,SID发生率为 28.83 ,行为问题 发生率为 29.50 。李晓红等[1 对吉林市丰满区第一 实验小学 716名 5~1O岁儿童进行 SI调查发现,SI发 展不足的儿童为 51.86 ,且男性略高于女性。刘晓 莉等 抽取太原市某小学 427名学生进行 SI能力、行 为问题及学习成绩调查发现,学龄儿童 SID发生率为 4O.75 ,以前庭失衡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的发生率较 高,行为问题儿童SID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 3 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和评定 3.1 临床表现 SID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和交往困难 。1985年, Clark等对 Ayres的理论进行较全面分析认为,SID主 要包括:身体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 衡功能障碍、视及听觉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L1]。依 据感觉刺激和 SID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3.1.1 前庭平衡觉障碍 SID患儿好动 、注意力不集 中、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差、手脚笨拙易跌倒,而 且左右不分 、易迷失方向,写字笔划或部首颠倒 、大小 不一易出格。其视觉很难跟踪移动的目标,也很难由 一 点移到另外一点 ,即眼球运动不平稳,常会以跳动方 式寻找新 目标 ,看书常跳字 、跳行 ,阅读 困难 ,计算易出 错等,因此学习能力不足 (非智力因素所 致)。其肌 肉 张力不足,易疲劳,精力涣散;前庭感觉不良,导致产生 无法判断视觉空间的现象,常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 部分患儿对高度反应迟钝,故喜爬高,不知惧怕,而有 的则敏感过度,对任何高度均特别害怕。该病患儿对 头部姿式变化易产生紧张,常用小动作和自言自语消 除心中不安,这也是平衡感 不佳患儿多动和多语 的原 因之一。 3.1.2 本体感觉障碍 SID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 易学会系鞋带、骑车、跳绳、翻滚等技能,易晕车、晕船, 大幅度运动时易头晕 。 3.1.3 触觉障碍 触觉防御过度的 SID儿童对环境 变化反应过于敏感,对任何信息都急于反应,大脑动荡 不安,因此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信息很难传人大脑皮 质 ,导致孤僻 、胆小 、怕 黑。SID患儿社 交能力差 、害 羞、不安 ,脾气急躁、攻击性强 ,偏食 、挑食、独 占性强。 触觉防御过弱的 SID患儿往往缺乏 自我意识 、动作不 灵活 、学习积极性低下。 3.1.4 听觉障碍 听觉信息的良好统合,是婴幼儿理 解语言的必需环节。听觉信息处理不佳的婴幼儿可导 致语言发展迟缓。听觉信息统合不良儿童除语言问题 外 ,还可表现为急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这与其对声音 来源辨识力不足和无法漠视周围无关杂音等有关。因 此 ,该类儿童对所学 内容很难掌握。儿童期神经心理 发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觉及其统合能力的发展。因 其可保证儿童认知功能、情绪和情感发展、学习和行为 的顺利进行。SID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儿童认 知能 力与适应能力 ,限制了儿童的综合发展[】引。 3.2 感觉统合功能的评定 过去 30余年,Ayres了一系列 sI的临床评 定测验。对 SI功能的评定 主要 有三大类 :南加州 SI 测验 (Southern California Sensory Integration Test, SCSIT,Ayres 1980),加 州 旋 转 后 眼 球 震 颤 测 验 (Southern California Postrotary Nystagmus Test, SCPNT,Ayres 1975)和 SID有关的l临床症状检查核 对表 。 目前,SI评定量表主要采用台湾郑信雄编制的 sI 堡塑约临床医 杂志(电子版)2009年4月第5卷第2期Chin J Obs/Gyne&Pediatr(Electronic Edition),hpril 2009,Vo1.5,No.2 检查核对表,为 Ayres SID综合症状检查核对表的综 合,按“从不,很少,有时候,常常,总是如此”5级评分。 “从不”为最高分 ,“总是如此”为最低分 。该 SI评定量 表由 58个问题组成 ,分为 5项 :①大肌 肉及平衡 ;②触 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③本体感觉不佳,身体协调不 良;④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或协调不良;⑤大年龄的特殊 问题 。’ 。 我国目前对 SI功能的评定采用由北京医科大学 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 的儿童 SI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该量表对儿童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 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 4个项目分别进行评分,将各项 原始分数转换成分数。此 4项标准分均等于或高 于 40分 ,则评定为 SI功能 正常;任意单项标准分 为 39~30分,则评定为 SI轻度失调 ,29~20分,则评定 为中度失调,19分及以下,则评定为重度失调口 。 4 感觉统合训练 4.1 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训练 4.1.1 滑板游戏 进行 SI功能滑板游戏训练时,让 儿童俯卧于滑板上,头、胸、脚抬高,双手抓住滑梯两侧 用力向下滑 。当滑板滑下斜坡或滑过地板时 ,儿童利 用身体对抗重力,前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抬高,强烈 的刺激使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 护性伸展行为的成熟。滑板运动促成的感觉信息刺激 和运动反应 ,是在坐位或站立位训练所不能达到的效 果。当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这些感官功能时,其大脑 同 时也学会协调感觉活动,并形成精确的知觉。 4.1.2 吊缆 进行 SI功能 吊缆训练时 ,由儿童以站 立方式双手握住头上的绳索 ,两脚夹住 圆筒踏在边缘 上作摇摆动作。这样可促进前庭 固有感觉体系活化 , 并强化触觉体系,在摇摆中前庭获得大量刺激,可改善 大脑信息加工行为,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 4.1.3 阳光隧道 进行 SI功能 阳光隧道训练时,让 孩子俯卧身体,从隧道 中爬行通过,在调节前庭感觉 输入的同时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这样将有利于 本体感觉的发展和 四肢运动的协调 。侧滚可提高空间 判断能力,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1.4 羊 角球 运动 进行 SI功能羊角球运动训练 时,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 前跳动,方 向可以前 、后、左、右变化 ,高度也可以随时 调整。这样可以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增强上 肢、下肢和腰肌、腹肌的力量,促进姿势和身体双侧的 统合 ,改善儿童运动企划的功能,诱导儿童观察力和注 意力的提高。 4.1.5 跳跳床 进行 SI功能跳跳床训练时,让儿童 站立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膝盖弯曲,脚 后跟踢臀部。这样可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度敏感,矫 治患儿的重心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4.1.6 其他训练 触角失调的其他训练包括平衡木、 触觉平衡板、滚珠平衡板、独角椅、跳布袋、秋千等。 4.2 触觉失调训练 4.2.1 俯 、仰卧大笼球训练 训练时,让孩子俯 卧或 仰卧在大笼球上,通过他人的推、拉、旋转等,将有利于 孩子触、知觉发展。 4.2.2 其他训练 触觉失调的其他训练包括泥土游 戏、抓痒游戏、梳头游戏、球池游戏和玩橡皮泥游戏等。 4.3 视觉运动与手、眼协调训练 SI功能 的视觉 运动 与手、眼协调训 练方 式包 括 拼、插组装物品(动物插件、几何插件、组装积木等),绘 画、走迷宫[7 。q 。 近年研究表明,儿童高铅负荷与 SID有一定 的效 应递增关系。高铅负荷作为神经毒素作用,通过干扰 儿童儿茶酚胺代谢失衡,导致神经递质平衡破坏,使大 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紊乱 ,呈现以兴奋表达为主的状态, 从而表现情绪和行为问题 。因此,驱铅合并 SI训 练,能更为有效地提高 SID儿童各项统合能力与学习 注意力,有利于纠正 SID儿童的不 良行为和情绪障碍。 5 展 望 Ayres的 SI理论涉及非常广泛的脑功能研究领 域 ,尽管有不完善之处 ,但为儿童的生理、心理问题 ,学 习及行为问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儿童保健不仅 应着眼于生理健康,更应重视儿童的精神健康。人的 大脑在 12岁前逐 渐发育成熟 ,婴幼儿期脑发育特别 快,接收信息有赖于身体感官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 发挥指挥身体及器官的能力 。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 几乎可打下 8O 的基础 ,因此婴幼儿期的 SI最为重 要。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具有脆弱性与代偿性特点,故 对 SID儿童越早发现、越早治疗 ,疗效就越好 。针对危 险因素积极治疗 SID,是提高 SID疗效的关键。sI训 练对 SID患儿在临床上的适用范围、方法组成 、治疗效 果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同时 ,SI训练在脑瘫儿 童康复中的研究和运用,尚具广阔空间和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Cummins RA.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Ayres factor analyses reappraised.J Learn Disabil,1991,24(3):160- 168. 2 Fisher AG, Murray EA. Introduction to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In: FisherAG, Murray EA,Bundy AC,ed.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Philadelphia:F.A.Davis,1991,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年4月第 5卷第2期Chin JObs/Gyne&Pediatr(ElectronicEdition),April 2009,Vo1.5,N 0.2 3—26. 3 Schaaf RC, Miller LJ. Occupational therapy using a sensory integrative approach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v,2005,11(2):143—148. 4 Chang XJ,Wang MY,Wan Z,et a1.Study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MaternChild Health Care China,2007,22(3):350—352.[昌晓 军,王美英,万政,等.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治疗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50-352.] 5 Cao LJ,Xia JW ,Zheng XL,et a1.Analysis of survey results on behavior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of sensory integration in 4~ 6~ year—old children. 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a, 2007, 22 (19):2700—2702.[曹丽娟,夏经炜,郑小琳,等.4~6岁儿童行为 问题及感觉统合能力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 健,2007,22 (19):2700—2702.] 6 Li XD,Huang YQ,Li LM ,et a1.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on child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Chin J Epidemiol,2003,24 (5):374—376.[李旭东,黄悦勤,李立明,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74—376.] 7 Yang SH, Li J. Analysis of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sensation misregistrati0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m. Chin Nursing Res,2005,I9(9):I889—1891.[杨苏华,李君.儿童感觉统合失 调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护理研究,2005,19(9):1889—1891.] 8 Yu H,Wu Q,Gong YN. 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 problems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a,2006,21(20):281卜2813.[俞 红,吴清,龚研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关系的探 讨.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11-2813.] 9 Guo JH, Man LX, Gan XH, et a1. Study of blood zinc pr0toporphyrin and neurotransmitter in children with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Chin J Child Health Care,2005,13(3): 224—226.[郭建华,满立新,甘晓虹,等.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血锌 原卟啉和某些神经递质水平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 (3):224—226.1 lO Ahn RR,Miller IJ,Milberger S,et a1.Prevalence of parents perceptions of 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s among kindergarten children.Am J Occup Ther,2004,58(3):287—293. 1l 12 Baranek G.T,Chin YH,Hess LM ,et a1. Sensory processing correlates of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fragile X syndrome:Preliminaryfindings.Am J OccupTher,2002,56(5): 538~546. Zhang XH,Wu YQ,Zhang X,et a1.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and behavior problem of children. Mod Prevent Med,2005,32(10):1291—1292.[张晓辉,吴艳乔,张 鑫,等.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 医学,2005,32(10);1291—1292.] I i XH,Wang JJ,Hu DM。et a1.Analysis of survey resul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in 716 cases of children. Chin Pract Med, 2007,2(4):92—93.[李晓红,王俊杰,胡东梅,等.716例儿童感 觉统合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7,2(4):92—93.] 王谦,罗蓉,俞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EJ/CD~. · 63 · 14 Liu XL,Jiang F,Ren LL. Related study of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and learning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a,2007,22(10):1325—1327.[刘晓 莉,姜峰,任丽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和行为问题的相关研 究.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25—1327.] 15 Ayres AJ,Mailloux Z.Influence of sensory integration procedure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Am J Occup Ther,1981,35(6):383— 390. 1 6 Ren GY.Sensory integration in children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Chin Ment Health J,1994,8(4):186—188.[任桂英. 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 186—188.] 17 Ren GY,W ang YF,Gu BM ,et a1.Reports of 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 sensory integration test.Chin Ment Health J,1994,8 (4):145—148.[任桂英,王玉凤,顾伯美,等.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 表的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45-148.] 18 Huang BF.Sensory integration and children s growth.Shanghai: Juvenile&children’s Publishing House,2006,95—109.[黄保法.感 觉统合与儿童成长.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95—109.] 19 Song GJ,Yang QP,Xiao YG,et a1.Effectivenes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learning difficulties of children.J Nurs Sci, 2006,21(11):16—17.[宋国菊,杨秋萍,肖又姑,等.循序渐进感 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6,21(11): 16-17.] 20 Wang C.A study on the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Chin J Health Psychol,2006,14(5):5l1-514.[王 纯.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法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4(5):51l一514.j 2 1 Fang SZ,Shi J,Li H,et a1.Clinical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 i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of infant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Chin J Neuromed,2006,5(8):845—847.[方素 珍 ,石坚,李宏等.感觉统合训练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干预 中的疗效观察.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8):845—847.] 22 Zhang DW , Zhao YN. Study on clinic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ADH D.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a,2005,20(18):2433—2434.[张大伟,赵亚楠.儿童注 意缺陷多动障碍感觉统合训练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5,20 (18):2433—2434.] 23 Tang HI ,Wang CH ,Li HI ,ela1.Study on behavior and mental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ADHD. ModMed J,2005,33(6):379—382.[唐洪丽,王晨虎。李海浪等.感 觉统合训练对改善 ADHD儿童行为与智力问题的疗效观察.现 代医学,2005,33(6):379—382.] 24 Guo JH, Man LX,Gan XH,et a1. Study on clinic effects of elimination lead unite train of sensory integrative in children with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Chin Behavioral Med Sci,2007, 16(1):35—37.[郭建华,满立新,甘晓虹,等.驱铅合并感觉统合训 练治疗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临床疗效.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 16(1):35—37.] (收稿 日期:2009—01-03 修回日期:2009—02—22)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2):170-I74.
/
本文档为【《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