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2011

2012-12-24 37页 ppt 644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3987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2011nullnull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以是否能直接得到商品和劳务为标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两大部分。 这类支出的特点是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购买性支出占总支出的大小,代表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 2000年,我国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82%。null 购买性支出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行政性、科教文卫、国防支出称为政权运转和公共服务支出。 ...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2011
nullnull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以是否能直接得到商品和劳务为,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两大部分。 这类支出的特点是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购买性支出占总支出的大小,代表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 2000年,我国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82%。null 购买性支出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行政性、科教文卫、国防支出称为政权运转和公共服务支出。 这类支出一般采用三种预算管理形式: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null 全额预算管理是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单位的收入全部上缴,支出全部由财政拨付。主要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检法、军队 差额预算管理先以事业单位本身的收入抵补支出,不足部分由财政拨付,超出部分上缴国家预算。一般是用于有经常性收入的单位,如公立医院、体育场馆、艺术单位等。 自收自支管理 是预算单位收入不上缴,支出不不拨款,结余留用,自求平衡 。这种办法是用于广播影视、科研单位、新闻出版。null 此外,从财政的角度,就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对基础设施、农业支出一般采取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等预算管理形式。null第一节 行政支出与国防支出第一节 行政支出与国防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 是指为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的正常运行而必须安排的经费开支。 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性支出。 按支出部门的不同,行政管理支出分为行政经费、公检法支出、外交支出 按支出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 null 行政管理支出从1978年的52.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71亿元,年平均增长19.8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4.71%增加到2006年的18.73%; 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2006年美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9.9%,日本为2.38%,英国为4.19%,法国为6.5%,加拿大为7.1%,中国 18.73%; 解放初期,“吃皇粮的”40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0.89%;2000年1000万人 ,占总就业人口的1.49% 。 官民之比:50年代600:1; 70年代155:1 90年代40:1 null 行政支出属于社会性成本,其规模大小与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提高行政支出的效率是一个世界性的话。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膨胀的原因归纳为: (1)机构编制的急剧膨胀; (2)政府行为和公务消费缺乏有效的约束评价机制; (3)政府支出不公开透明; (4)预算编制不完整,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到位; (5)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null二、国防支出1、国防支出的含义与性质 国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包括军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等,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国防军费开支是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央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在不同年度大约占到一国GDP的1%一l0% 和中央财政支出的10%一20% . 国防支出从总体上看具有纯粹的社会消费性质。null 2、影响国防支出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国家管辖范围和人口、国际政治形势、国防战略的选择、兵役制度(义务兵和志愿兵)和军事现代化程度 3、国防支出的有效供给 军需和民需的权衡选择:国防的有效供给应使社会对军用品和民用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者之间的边际转换率。null 国防支出水平的一般决定因素 null 实际上要找到这一理论上存在的合理国防支出并费易事,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于军费开支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国内外对于经济增长和军费开支的实证研究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分歧,历来存在支持或反对扩大国防预算的不同观点。 2006年美国《华盛顿时报》载文称:中国军费增多带来解放军打击能力的提升,对美国造成威胁。 我国2006年预算数字:2338.29亿元 美国防部:6855-8778亿元 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3770亿元null第二节 教育支出 教育是典型的混合物品:生产的间接性(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多重供给渠道;效益外在化。 一、教育支出的经济分析 1、教育支出理念: 马克思的教育劳动学说,最早揭示了教育的内在属性。他在《资本论》中直接坦言:“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承和积累”,科学的概括了教育具有劳动力再生产的性质。 null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已“大胆地将全体国民后天获取的有用的能力,作为资本的一部分”。 20世纪60年代以西奥多·z·舒尔茨为代表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指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而且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并通过余值法计算出了美国1929年到1957年的经济增长有33%归因于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内生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保罗·罗默、罗伯特·卢卡斯将知识与人力资本积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认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特殊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null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运用柯布—— 道格拉斯对美国1930-1960年间的GDP增长率进行分析发现,在美国GDP年均2.93%的增长率中,有多达25%来自劳动力受教育后素质的提高。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被认为是长期教育积累的大量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典范。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士·海克曼教授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提出中国教育投资的真实经济回报率可能高达30一40%。教育投资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教育具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及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null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因此,教育投资成为各国加强综合国力的基本竞争手段。 2、 教育支出效应 教育支出一般有三种方式: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见教材130null三、教育支出的优化配置与制度设计 1、教育支出规模 包括教育支出规模和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共同决定教育经济水平和供给能力。 目前,政府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在5-6%;发展中国家在2-3%;政府教育投资占教育投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占60%,发展中一般占70%。 2007年,我国教育支出8187.75亿元,占GDP3.32%,占财政支出的16.52%。 null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5)数据显示, 2004年不同省份教育经费支出差距较大,如生均经费最高的上海、北京市,农村小学生均经费分别是6676.06元和5753.97元,而最低的河南、贵州省,农村小学生均经费只有764.35元和743.83元,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贵州之比为8.96:1。 其中生均人员经费最高的上海为5181.19元,最低的贵州为605.37元,两者之比为8.56:1;而生均公用经费最高的上海为1493.84元,最低的贵州为119.34元,两者之比为12.52:1。null 2、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 施教结构的优化。各类教育机构的人力优化,教师、行政及工勤比例合理,师生比合理等; ② 教育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初、中、高等教育比例合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的合理; ③ 教育资金来源结构的优化。政府投资、教育收费和企业捐助合理; ④ 教育布局的优化。人均占有教育资源公平,学校网点,各类学校搭配及结构的合理等。 第三节 投资性支出 第三节 投资性支出 一、政府投资概论 1、政府投资概念及体系: 投资支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的投资,在发达国家它占购买性比重一般较低,而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占较高的比重。 社会总投资包括非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两个部分。null 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桥梁、水坝、电网)和基础行业(钢铁、电力航天、航空、港口); 非生产性投资包括行政设施(办公楼、会议楼、海关楼、监狱)和公益设施(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 具体见教材136页 2、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区别 nullnull3、政府投资与经济发展 — 弥补市场缺陷 一是政府负担私人投资不经济的项目,主要是投资大、周期长、效率低不愿投资的、内在不经济项目私人不愿投资的、具有典型的公共品性质私人不愿投资的,只好由政策投资; 二是私人投资经济但极易造成社会危害的领域,主要是垄断性、战略性投资(电力、航空、电信)。 — 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宏观性固定资产投入,往往是基础性、先导性投资,其现实经济回报率很低,没有它们整个社会缺乏经济发展的基本平台,因此,需要政府投资。null— 实行反周期调节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最典型的经济周期增长是投资性经济增长。政府投资因其规模集中、时点集中和领域集中,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启动效应;而且投资本身可以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4、财政投资方式 政府投资体制以政府无偿投入、政府贷款和政府贴息为主,在运行中广泛运用项目融资(BOT),发育国内资本市场和吸引国际资本参与等。 政府对投资项目投产后可以采取股权经营、委托经营和独资经营,进行国有项目的经营管理。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null基础设施建设实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数据 投资额:按照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概算,三峡工程的投资的分配: 修建三峡主体枢纽工程: 500.9 亿元 三峡移民: 400 亿元 17年建设期间的因物价上涨使投资增加:749 亿元 贷款利息: 389 亿元 预测三峡工程最终投资额 2039 亿元。 但由于物价和利率水平都比预测的要低,如果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不发生大的波动,到2009年三峡完工时,大约需要1800亿元 移民投入:113万元null 三峡工程建设资金主要由3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葛洲坝电厂每年的600亿元利润,三峡工程2003年开始发电后的利润也将作为三峡工程的资金投入; 第二部分是三峡基金。在全国用电中每度电加价4厘到8厘,每年收入近40亿元。因为用电量连年递增,再过几年可能要达到50亿元。经测算,17年下来,作为资本金的这笔钱可积累到100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用1700亿至1800亿元能把三峡工程建成的话,资本金就超过了50%。 第三部分是商业银行贷款和购买国外设备采取的买方信贷。国外的信贷有十几亿美元。 null二、农业投资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农村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村救济支出等。 广义还包括农产品销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等。 2006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1298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8%左右。null1、政府必须重视农业 ——农业提供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 ——农业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决定因素null 2、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重点 ——促进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稳定农业供求关系,农业缺乏供给弹性;减缓农业生产周期与市场需求周期的矛盾;抑制不足与过剩。 ——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null 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及政府调节的重点: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志是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和基地化,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建立健全支持、保护农业制度。null 3、农业投资形式 ——财政性农业补贴,直接补贴、间接补贴 ——农业性税收优惠。农业税费减免、涉农产业税收优惠(农业机械、化肥、杀虫剂等)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诸如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农业科技开发、农业气象工程和种子基因工程等。 null 4、发达国家的农业财政政策 二战后,发达国家对农业用近乎“国家经营”的方式干预,从产销调节转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比较典型的是日本、美国和欧盟。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490%的关税。并给与农产品高额的价格补贴null 发达国家利用政府的大量财政支出使农业生产率、资源、技术、市场营销管理和资金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WTO 农业虽然削减了国内农业支持和对农产品出口补贴,但由于许多国家基期的农业保护水平本来就很高,因此,削减后的农业支持和出口补贴水平仍十分可观。如美国高达239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直接给予农民,按WTO 农业协议规定削减20 % ,美国仍可使用191 亿美元的“黄箱”支持措施; 欧盟削减后的国内综合支持总量仍可高达796 亿美元; 日本削减后仍有283 亿美元。null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出,但力度 仍显不够。2003 年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才超过10 % ,这一比例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算是很低的。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对农业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增加值的25%,日本、以色列等农业财政支出相当于农业增加值的45% ~95%,即使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也相当于农业增加值的10% WTO 农业协议及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不仅未限制政府加强对农业的支出力度,而且还为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即不仅可以争取没有上限的“绿箱”政策,而且可以在农业生产总值的8. 5 %或某一个产品产值的8. 5 %以内对农业或某一特定农产品进行“黄箱”政策范围内的支持。null 以美国为例,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98 个美 国人和34 个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现在美国的农业人口不足全国人口2 % ,而耕地面积达1. 9亿多公顷,人均接近0. 8 公顷。美国的草地、森林资源人均拥有量也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产品以质优价廉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近10 多年来,美国的谷物出口量占其生产总量的40 %以上,每年农产品的出口额约400 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大豆占50 %,玉米占70 %,棉花占21 % ,畜牧产品及烟草、水果均占有很大比重。1999:农业经济分析1999:农业经济分析
/
本文档为【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20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