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

2012-12-26 20页 doc 63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3150

暂无简介

举报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 绪论 一、关于文学理论及其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以文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文学理论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规律,它与文学史、文学批评有密切关系。文学理论在学科性质上属于人文学科,属于文艺学的三大分支之一。 关于文艺学学科的组成,学界有些分歧。童庆炳认为,文艺学由三大部分组成: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就是文学理论;但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应该由文学理论、文学史学、文学批评学三部分组成(王先霈主编:《文...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 绪论 一、关于文学理论及其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以文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文学理论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规律,它与文学史、文学批评有密切关系。文学理论在学科性质上属于人文学科,属于文艺学的三大分支之一。 关于文艺学学科的组成,学界有些分歧。童庆炳认为,文艺学由三大部分组成: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就是文学理论;但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应该由文学理论、文学史学、文学批评学三部分组成(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导引》)。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理论基石 美国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理论有四要素,即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世界(社会生活、主观情感) (《镜与灯》) 。 (二)基本内容 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文本论)、文学接受论(鉴赏批评论) 、文学活动论(文学发生发展论)。 第一章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一、文学观念 (一)四要素理论 美国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对文学活动进行考察,由此形成四种文学观念:那就是模仿说、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 1、模仿说——侧重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去解释什么是文学; 2、侧重于读者与文本关系——“实用说”与接受美学; 3、表现说——侧重于作者与作品关系; 4、客观论,又称文本中心论——强调文本自身的独立性。 (二)传媒语境中的文学本体 (三)文学观念的分歧与共性 二、文学的审美性 (一)从语言形式上去理解文学的审美性; (二)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去理解文学的审美性。 (三)文学的审美性 (1)文学作品的两个世界 (2)文学是“人学” 1、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要表现的是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2、从表现特点和领域来看,文学表现了那些理性和逻辑语言不可言说的人生体验。 3、文学把握人生的方式 (3)文学审美性的特殊表现:审丑 三、虚构和艺术真实 (一)文学中的虚构 (1)虚构是文学揭示人生审美意义的基本方式 (2)理论家对于文学虚构的认识 (3)文学虚构性和审美性的关系 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审美的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才不会沉溺于个人欲望的幻想。 (4)文学虚构性显示了创作的主体性特征。 (二)文学中的真实 (1)什么是文学真实? 1、文学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 2、文学创造中的真实不同于科学研究中的真实。 3、中西方对文学的真实理解有一定差异。 (2)文学真实性的要求包含三个测度: 1、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 2、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 3、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试题范例: 辨析题:文学是虚拟性和真实性的统一(2003年中南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试题)。 四、文学的形象性 (一)文学的形象性含义 文学是以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表现人类的审美意识的,文学的这种以具象的、感性的表现形态,我们把它称为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既是文学在表现形态上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学语言有别于概念语言、生活语言的标志。 (二)文学形象的含义 (三)文学形象的类型:语象、形象、意象 (四)文学形象的特征 1、间接性 2、文学形象的心象性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文学形象的符号性。 附:试题范例: 形象大于思想(中南大学2002研究生入学试题)。 五、文学是语言艺术 1、如何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附:试题范例: 1、解释下面命题的含义并作简要评述。 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2002年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概念题部分”)。 2、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有哪些共同特征和不同点(2002年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问答题部分”)? 3、文学语言的含义及其审美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 一、文学文本的含义 (一)什么是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感知的实在对象。在传统文学理论中,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产物,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化;而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文学文本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 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三、文学文本的体裁分类 (一)文论史上体裁分类的历史 二分法:二分法也叫“文笔”之分,在魏晋以前,有韵的作品叫“文”,无韵的散文作品叫“笔”,如刘勰所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三分法: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类文学 ①叙事文学指的是通过时间的描述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现实,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作品。 ②抒情文学指的是作家通过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③戏剧类文学是指那些将人物安置在舞台上,让人物通过语言、行动的表演来再现生活和刻画性格的作品 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五分法:是在四分法基础上,列出边缘文学体裁,如影视文学、摄影文学。 四、小说理论 1、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叙事者叙述小说所采取的角度或视点。叙事角度,又称叙事观点、叙述角或聚焦型。 A、 叙述角度的划分: · ①全聚焦叙事(全知叙事) · ②内聚焦叙事(人物视点叙事) · ③外聚焦叙事(旁观视点叙事) ▲全聚焦叙事 全聚焦叙事,又称“零度聚焦”、“无所不知”的叙述观点,即叙述者全知视角,是一种全通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视角,它可以从任何位置观察、叙述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其叙述不受事件空间的限制。 ▲内聚焦叙事 · 内聚焦叙事,又称“人物视点叙事”,这种叙事采取了一个特定的角度,叙事者只叙述从这个角度能看到的事物,其视野之外的一切就不能叙述了,所以内聚焦叙述也是一种限制叙述。 · A、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视点,叙事者此刻就成了这个人物本身,参与或旁观故事的发生。 · B、叙述者也可以不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但他始终附着在某个人物的内心深处,成为他的灵魂的窥探者。(如意识流小说) ▲外聚焦叙事 · 外聚焦叙事也是一种限制叙述,叙事者所知道的事情少于故事中任何一个人物,他只能以旁观者或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示众》) · ★与内聚焦叙事不同的地方是,内聚焦叙事所受的限制是局部限制(只能采取一个人物的视点),而外聚焦叙事所受的限制却贯穿于所有的地方和故事的始终。 2、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叙事如何处理“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关系。 故事时间:被叙述事件本身的时间; 叙述时间:叙事者叙述故事所用的实际时间。 ①时间一致和时间扭曲 时间一致: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一致 时间扭曲: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不一致 时间扭曲的两种形式 A、时间倒错 B、时间错乱 ②时距:压缩和绵延 时距: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比例 A、相对于故事时间,叙述时间明显缩短。(《三国演义》) B、绵延: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 时间压缩和绵延距离 ③叙述频率 重复:叙述频率表现为:叙述时间:故事时间=N:1 热奈特:“重复”事实上是思想的构筑,它去除每次出现的特点,保留它与同类别其他次出现的共同点,是一种抽象。 第三章 文学的形态类型 一、文学思潮 (一)文学思潮的含义 文学思潮(literary current):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二)文学思潮的四个特点 1、文学新思潮的形成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有联系; 2、文学思潮会形成文学运动或潮流; 3、文学思潮以倡导新的文学思想为旗帜; 4、文学思潮会带来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变化。 (三)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 外部原因:对文学思潮的形成发生重要作用的各种非文学原因,如: ①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变革; ②某种社会思潮、文化思潮或哲学思潮出现等。 内部原因:源于文学本身的各种原因,如: ①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变化 ②文学观念的转变,等等。 二、文学流派 (一)文学流派的含义: 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二)流派形成的基础和标志 1、相近的文学见解; 2、共同的艺术追求; 3、特有的群体风格特色。 (三)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意义 1、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出现是文学走向自觉、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2、思潮现象与流派现象都显示了文学活动对变革、创新和发展的有意追求。 3、即使思潮和流派的竞争表现为前进与后退、革新与保守之间的对立,但这种对立也有推动文学变革、改变文学现状的积极作用。 三、文学的形态类型 (一)现实主义文学 1、含义 2、特征 A、艺术表现的真实性 ①在表现形态上具有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②追求细节的准确; ③以平凡的现实生活为题材; ④以艺术虚构和艺术提炼为基础。 B、作家态度的“客观性” ①“客观性”指作家必须忠实于生活本身,不把自己的主观态度强加于生活对象,不粉饰生活,不掩盖矛盾。 ②“客观性”是实现“真实性”的条件和前提。 ③“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规定。 3、文学典型 含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特征:①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特点;②典型人物的社会历史蕴涵;③典型独特的审美价值 附:试题范例 解释下面命题的含义并作简要评述。 文学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2002年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概念题部分”。 (二)浪漫主义文学 1、含义 2、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首先体现在其“抒情性”;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还体现在其 “个性化”。 (三)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文学传统的进行了颠覆: 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和反拨,首先针对的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从表现形态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①内容上的“向内转”; ②表现方式的“隐喻性”; ③文学形象的符号化; ④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 附:试题范例 1、以你熟悉的两位作家的创作为例,阐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两种创作原则各自的特征及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2002年中南大学硕士生入学试题) 2、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2003年中南大学硕士生入学试题)。 第四章  文学创作 一、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一)如何认识作家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二)影响作家创作的因素 1、主观因素:指作家的人生经验、心理特征和创作个性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影响; 2、客观因素:而作家置身于其中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以及业已存在的文学传统和各种惯例,则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制约和规范着他的创作活动。文学的创作过程也可以理解成作家为表现他对人生的感悟而力求超越种种既定文学规范的过程。 二、影响文学创作的因素 1、作家主体的人生体验 2、创作个性 3、文学传统 三、创作心理 (一)动机、艺术触发与灵感 (二)艺术构思与想象 (三)审美情感与理解 四、文学风格 促成文学风格形成的要素: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语言形式。 第五章  文学接受 一、如何认识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传统的文学理论与现代的文学理论上有共识也有差别。 二、接受与创作的互动 (1) 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制约 其一是作家创作的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实现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 其二是指文学接受具有推动文学创作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接受的阅读需要为创作提供了动机。 (二)文学创作对文学接受的影响 文学接受和文学创作互动关系的另一面,体现为创作对接受的影响和制约。文学创作是接受活动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文学创作,就没有文学接受。在这个前提下,创作制约接受的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对接受活动的引导上。 三、文学接受中的“期待视野” (一)什么是“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姚斯将其称为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期待视野” 指的是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 四、文学接受的过程 按照一些理论家的论述,文学的接受过程,具体说来可以分为审美期待的设置、审美格局的调整、审美空白的填补、审美意象的生成与升华等阶段。 五、欣赏心理活动:语感、体认和想象 一般对于非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阅读者的心理活动是受制于科学的认识活动,而文学欣赏中的心理活动是属于审美的心理活动,一般阅读所排斥或所拒绝的心理活动在文学欣赏中都可以畅行无阻,人的全部心理机制都可以投入到文学欣赏当中去。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语感、体认与想象等心理活动。 六、文本的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概念。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就在于,非文学文本描述的对象具有一种外在的现实性和确定性,而文学文本则是一种虚构,于是形成了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召唤结构”。 七、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含义 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批评涵盖非常宽泛,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其中。狭义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 (二)文学批评的类型 (三)文学批评的尺度 文学批评的标准应该考虑到文学作品的形象的鲜明性、情感的感染性、情节的生动性和非情节的自然合理性、思想意蕴的时代性和深刻性,以及艺术构思、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艺术语言、艺术风格和文本体裁的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并且所有这些方面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彼此统一交融、密不可分的。文学批评就是用它们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去要求、分析、判断和评价批评对象。 (四)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相对性和绝对性 试题范例: 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批评家和作家的关系,既不是“绳子和马”的关系,也不是“木耳和树”的关系。 文学理论试题“材料题”集锦 1、2002年中南大学文学理论考试试题“辨析题” 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看法,并就如何发展和繁荣21世纪中国文学提出自己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构想。 文学创作长期以来被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当代,文学的神圣性正受到不可忽视的消解。一方面,文学生产面临着商品经济的冲击,走向边缘化。今天的文学生产已被视为一种商品生产,逐渐演变为一种麦当劳式的文化工业,作者称为生产文化快餐的工人,读者成为流水线终端的消费者,作品就是作者与市场合谋的产物。文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在最短时间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利润,如何以标准化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占领文化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创作日益兴旺。人人都可以上网写作、发表作品,网络,使文学创作前所未有地走进了大众,写作,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不再是什么大业盛事了。文学生产的网络化与麦当劳化作为当代文学生产中引人注目的两个趋势,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文艺评论》2000年第5期 2、谈谈你对朱光潜先生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从来没有一句话变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
本文档为【文学概论复习提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