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弘毅考研-西方伦理学笔记

弘毅考研-西方伦理学笔记

2012-12-27 22页 pdf 643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5531

暂无简介

举报
弘毅考研-西方伦理学笔记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读书笔记--伦理学原理(北大版) 2010年 04月 11日 星期日 14:25 这本伦理学原理是北大哲学系的教材,王海明写的。我另有一本伦理学与 生活,大学堂系列的,不过理论色彩没这本浓厚,故先看这本,前后大约有一个 星期左右。 因为是中国人写的,所以这本书的中庸色彩很浓,可以说作者杂合了当代伦理学 的三大分支: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成了一家之言,可以说作者 创造了...
弘毅考研-西方伦理学笔记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读书笔记--伦理学原理(北大版) 2010年 04月 11日 星期日 14:25 这本伦理学原理是北大哲学系的教材,王海明写的。我另有一本伦理学与 生活,大学堂系列的,不过理论色彩没这本浓厚,故先看这本,前后大约有一个 星期左右。 因为是中国人写的,所以这本书的中庸色彩很浓,可以说作者杂合了当代伦理学 的三大分支:元伦理学,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成了一家之言,可以说作者 创造了自己的一套伦理体系---科学伦理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首先在导论里, 对比三种伦理学,提出伦理学的任务和目的,一方面在于系统探求关于伦理行为 事实如何与社会的道德本性以及伦理行为应该如何之真理,从而制定优良的道 德;另一方面则在于探求如何使人们遵守优良道德之真理,从而实现优良之道德。 上卷主要讲述元伦理,优良道德的制定,这一篇主要是分析解释一些伦 理学的词汇,在这总结一下: 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效用 善:满足需要、实现欲望、达成目的的效用性。 正当是一种特殊的善,他满足的主体是社会。 可欲之谓善 应该是并且仅仅是行为的善,是行为对于目的的效用性,是 行为的能够实现其目的的效用性,是行为所具有的能够达到目的、满足需要、实 现欲望的效用性。 事实:思想意识之外实际存在的事物 价值是客体在与主体发生关系时产生的,主体需要以及主客关系是正当、应该、 善、价值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应该与是的关系即善的推理:大前提,事实如何;小前提,主体的需要、欲望、 目的如何;两前提的关系,事实如何符合(或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 结论,应该、善、正价值(或不应该、恶、负价值)。 应该的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确证之统一,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虽然 都是人制定的、约定的;但是,只有那些恶劣的、不科学的道德规范才可以随意 制定、约定。反之,优良的、科学的道德规范决非可以随意制定,而只能通过社 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所制定 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之优劣,直接说来,取决于对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 值认识之真假;根本说来,则一方面取决于对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之 真假,另一方面取决于道德目的的认识之真假。 中篇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分析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这一篇又分三篇即道德 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道德实体--伦理行为之事实如何,道德价值---伦理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行为之应该如何。 道德主体篇分析了道德的概念----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 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道德只是人际关系应该如何,而伦理 既包括人际关系应该如何,又包括人际关系事实如何。 道德与法的区别在于:法是权力规范,是应该且必须如何的行为规范;道德 则是非权力规范,是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行为规范。道德只有最弱的强制性:舆 论强制。法具有三种强制:肉体强制,行政强制,舆论强制。 道德的普遍性:道德的目的都是保障社会的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实 现每个人幸福。 道德的绝对性:道德的终极目的是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 道德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道德的规范、准则、原则、是主观任意的; 但是道德的规范、准则、原则、标准的正确性和优良性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 志而转移的。 道德本质:道德是必要的恶,是他律的。 政治和德治:政治是不创造财富的权力管理,是社会对于人们的具有重大社 会效用的行为应该且必须如何的不创造财富的权力管理;德治则是不创造财富的 非权力管理,是社会对于人们的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不创造 财富的非权力管理。 法是道德的最低限度---耶林,法仅仅约束人的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欲望 和自由,道德则约束人的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欲望和自由。 道德终极标准: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在人们利益发生冲突不能 两全时体现为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在人们利益冲突可以两全的时候体现为不损 害一人的增加利益总量原则。 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区别在于功利主义以为道德目的是增进每个人利益, 义务论以为道德目的是完善每个人的品德,义务论的出发点道德自律论是错的所 以结论也是粗的,功利主义的出发点道德他律论是真理,但在道德目的的认识上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把最大净余额当成了道德的总标准。 道德实体篇: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也即人性。伦理学和人性论所说的人性, 是可以言善恶的人性,因而只能是人的伦理行为-----心理是行为的内在因素 ----本性,是人的伦理行为所固有的事实如何之本性。因此,人性可分为体用两 方面,所谓人性的“用”,也就是行为,更确切地说,是伦理行为。它所固有的 人性是:每个人都有利己、利他、害己、害他四种行为手段和行为目的。人性的 体,也就是心理,是引发伦理行为的心理、感情。它所固有的人性是:每个人都 有引发利己目的的自爱心、求生欲、自尊心和引发害己目的的自恨心、自卑心、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内疚感、罪恶感以及引发利人目的的爱人之心、同情心、报恩心、和引发害人目 的的恨人之心、复仇心、嫉妒心。人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就目的层次来说,不 变的是:每个人都有利己、害己、利他、害他四种行为目的。但是品德高尚者的 利他目的多,害他目的少;而品德败坏者害他目的多、而利他目的少。 人性----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伦理行为----能够进行道德的行为,是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 道德价值篇主要分析伦理行为的应该如何,讨论道德总原则的理论,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己他两利主义,其中前两者过于片面导 致错误,己他两利主义符合道德目的---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所以是真 理。 人的伦理行为,可以分为如何对待他人与如何对待自己两大类型。从中可以 引申出具体的道德原则:公正与人道以及幸福与贵生。公正与人道是如何对待他 人的道德原则,幸福与贵生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道德原则。 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公正是同等的利害相交换的善的 行为,是等利(害)交换的善行。公正的根本问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社会对 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分配的依据是每个人的贡献:社会应该按照贡献分配权 利,按照权力分配义务。当我们依照贡献对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与非基本权利进行 分配时,便会发现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乃是“平等”: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 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 而应该完全平等的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享有人权;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 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非人权权利,也就是说,人们 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非人权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比 例应该完全平等。 所谓社会行为、人际关系,无非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无非是一种劳动交 换、利益交换、活动交换:一切社会行为说到底都是交换行为;一切人际关系说 到底都是交换关系。 公正是最重要的道德----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 种基础。虽然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 但是不义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 人权原则、给予每个人做为人所应得的行为,便是最重要的公正。 人道:社会治理的最完美的道德原则,这一章对人道主义的阐述让我茅塞顿 开,以前我所理解的人道主义只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算是人道主义的一般原则,简 单的说是善待一切人,狭义的人道主义则是使人成为人,是人道主义的高级阶段, 是实现人的本质,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由人道主义衍生出一条道德原则,自由,自由是没有外在强制从而能够按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活动,它牵涉到一个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根本条件是 个性的发挥,个性发挥的根本条件是自由,自由具有法治、平等、限度三大原则。 对待自己的原则也有两条,幸福和贵生,其中幸福是普遍原则,贵生是根 本原则,先谈幸福,幸福是一种感情状态,它与快乐的不同仅仅在于它的永久、 深刻和宁静。它由心理体验的主观形式和人生目的实现的客观标准两因素构成的 理论,幸福类型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可以分为物质 幸福、社会幸福、精神幸福三大类型。 占有一物便使一物失去了刺激----叔本华 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 幸福能否实现主要依据欲望、才、力、命、德之间的关系,五者缺一不可。 理智无力,欲望无眼。 幸福的原则:一、意识原则:对幸福的意识和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物质 幸福,社会幸福,精神幸福对个人生存和发展都极为重要,三者缺一便非幸福之 人生。 二、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三、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和修自己的品德相结合。这是追求自己幸福 的三部曲。 贵生,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贵生起源于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欲望---求生 欲,贵生之道在养生,养生又分三大原则:神静形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谈完道德四原则,接着阐述道德规则:诚实---维系人际合作、从而保障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纽带 自尊----善待自己最为重要的道德规则。 智慧-----相对完善的思想活动能力 节制----智慧支配欲望 勇敢----不畏惧可怕事物的行为,勇敢是一种中庸,不及则是懦弱,过则是鲁莽。 中庸---适当遵守道德规范的善行。时中而达权、具体情况具体权衡,是实现中 庸之道的基本方法。 规范心理学讲述的是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美德伦理学讲的则是实现优良道德的 方法,先解释良心与名誉的基本概念,良心是个人内部对自我道德行为的评价;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名誉是人们相互之间的道德评价,良心起源于社会和他人的赏罚,在一个人的内 心世界,作为评判者自我的形成也就是良心的形成。名誉的起源分内部起源和外 部起源两种,内部起源是个人的名誉心,求名心,外部起源是每个人社会性,是 自己希望他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目的在于满足这种需要。名誉心要受良心 的支配,在追求名誉的过程中不放弃自己内心的良心,才能求得自我实现,良心 与名誉的评价,要分动机和效果来论,就行为者品德的评价而言要依据其动机, 评价行为本身要依据其效果。 正确的良心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内在途径;正确的名誉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内在 途径,当人的行为长期的遵守道德时,道德便会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而转化为人们 的内在品德,道德只有由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德,才算真正得到了 实现。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详述了品德,首先品德是一种道德人格,而人格 则是一个人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 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品德存在于人的内心,道德存在于个体 心外。 品德境界一说是我深受启发的一种观点,它认为美德的形成最早是基于一种 手段,当手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目的,因而美德养成可以分为自律和他律两 种类型。 品德的结构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三个层次,道德认识形成于 他的道德实践是道德行为的心理指导,道德感情是品德的动力因素,道德意志是 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品德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一个 国家国民品德的高低和国家经济水平,财富分配,社会道德风气,科学教育水平 成正相关。 品德培养主的总目标、理想的道德人格、道德上的完人是这样的人:他在利 益冲突时能够无私利他、自我牺牲,并在自我生命与更为重要的社会利益或他人 生命冲突时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在利益一致时能够为己利他,并使其无私利 他与为己利他以及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等不道德行为。培养品德从三方面入手: 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感情、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教育是品德培养的外在方法、 外在因素。道德修养是个人的自我品德培养,是个人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 内在品德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方法。 道德教育方法可以分为言教、奖惩、身教、榜样四种方法,言教使受教育 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提高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奖惩使受 教育者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是陶冶道德感情的教育方法;身教使受 教育者实际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是锻炼道德意志的教育方法;榜样使受教育 者品德接近榜样的品德,是品德教育的综合方法。 道德修养也分四种方法:学习、立志、躬行、自省。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学习主要在于经过感性而达于理性。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 在读书。子曾曰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 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立志是个人如何使道德由社会外在规范变为自己内在欲求、由美德他律达于 美德自律的修养方法。 躬行是品德形成的唯一手段,一种是在与人相处时,按照道德规范行事,另 一种是在个人独处时按照道德规范做事的修养方法,即慎独,慎独是最重要的躬 行方式,德行是习惯的结果。 自省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依据,是涉及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 综合修养方法。修养至于自省,再无新的修养方法,而只能回复为新的立志或新 的学习,新的躬行。如此循环往复,成为习惯,美德遂成。 至此我又把伦理学看了一遍,这本伦理学是入门的很好的书,为学之道,莫 先于穷理,大学里也有格物致知的论述,这穷理格物实际就是对社会,自我,人 生的一种梳理,伦理学正是这样的书,通过它,对这个社会就会有一种宏观的认 识,同时对自己将要走的人生也有一种感性的认识,美德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 然,景行行止,至少看过此书,我的困惑少了许多,对未来也坚定了,但我也认 识到更为重要的是做到知行的平衡,让美德内化为自己的人格中去,最终达到美 德自律的道德标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西 方 伦 理 学 笔 记★ ★在最高层面上,善、德行、目的、幸福是融为一体的,对善的追求是落实在具体活动中, 德行是是达到善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1、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个人的善的实践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治科学。是对人的特有 活动的性质的思考。 2、认为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的本质是德性, 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是自然倾向,是一切目的的目的。认为幸福的本质是德性,幸福 的外在条件是快乐。他的观点具有修正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观点的目的。 3、认为有意的行为才有善恶之分,无意行为没有道德属性。 4、认为道德行为的实现依赖于“实践智慧”。 5、论“中道”: (1)认为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是“中道”。 (2)认为“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适中的德性就是善,是相对于两个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邪恶的极端而言的“中道”。 (3)认为各种邪恶情感和行为没有“中道”。 ★ 亚理斯多德: 1、 美德伦理学的主要代表,认为人的所有的活动和技术都抱有一种目的,这个目的是 最高的目的就是人视做“善”的东西。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的本质是德性。 2、 实现这些目的也就意味达到幸福,而“善或幸福也就是合于人的德行的现实活动”, 这里万物只有一个最终的目的:求善。 3、 其将德行分为“理智的德行”:由灵魂中的理性的部分控制,“由教导产生需要经验 和时间,属于个人思辨的理智。是一种哲学的沉思,追求不朽与至善,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达 到的神圣的生活”。“伦理的德行”:“由灵魂当中的非理性控制,由风俗习惯沿袭下来,既非 完全由教育产生也不是完全由自然产生,而是从自然接受过来再通过习惯去完善,从而达到 在过度与不及之间的中道的行为品质。” 4、 在实现幸福的过程中亚强调了”实践智慧”也就是指伦理的理性(谋划的精神能力) 即人寻求对于自身好坏的理性的品质和行为能力,也就是辨别和选择善恶的能力类似于自由 选择的能力,人的品质(先天)对它起决定性的作用,好品质的人才可以以善为目的真正拥 有实践智慧的人。 ★ 亚理斯多德:“善或幸福也就是合于人的德行的现实活动”。幸福论又叫做自我完善论 1、 什么是幸福?幸福被认为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人追求的最高目的。幸福就其首要意 义在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实现自己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幸福不仅仅是理性指导和调节感 **望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理性活动本身的结果。 2、 善和德行都是作为理性存在的人的终极目的。德行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人的善,同时 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在美德的形成上强调实践的训练和习惯,主张从现实生活出发,认为一 切具体的行为都在追求一种目的(幸福)从而实现具体的善。 3、 至善是由各个具体的善积累而成,并且在现实中通过德行活动达到。 4、 另外“哲学的智慧”是比“实践的智慧”更高的智慧是“理智的德行”,通过哲学的智慧 进行思辨活动可达到最高的善和幸福。按照人的理性进行自满自足的思辨活动,就是人的最 高幸福。 ★ 中道原则:(行为中庸就是公正)中道即德性 1、 认为在伦理上,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都是 恶行的特征,只有中道才是美德的特征,和道德的标准,但有别于绝对中道,指的是在适度 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对象持适合的态度去处理才是最好的中道。 2、 中道是最高的德行,美德是一种以居间者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3、 实行中道的方法是实践智慧(伦理的理性)调整理性和欲望之间的关系,达到至善 和幸福的最高目的。 亚认为人生就是为了追求致善和幸福但幸福是是个和谐的结构,他努力使这一结构中的各个 因素特别是理性和欲望之间的关系得到调和,调和是在理性指导以中道为原则的。中道是德 性的适度的形式,一般的善总是和具体的善联系而存在的,善由各个具体的善积累而成,并 通过现实生活实现。 ★ 公 正 普遍的公正和特殊的公正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1、普遍的公正是指政治上的公正,它是从社会每个成员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而言,它要求全 体社会成员行为必须合乎法律,其中还包括道德法典。 特殊的公正,包括分配的公正和纠正的公正: 分配的公正,社会财富,权力,及其他可以在个人间进行分配的东西的分配原则,这样的分 配是因人而异的。其认为人和人之间天赋存在很多的差别,也就是人和人之间在本质上是不 平等的。 分配的公正,也就是以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为基础对个人所实现的的一种不平等的分配。 纠正的公正,是指人和人之间经济上的交往和制定契约所遵循的原则,他表现为一种平等的 关系。 2、 公正在具体的内容上又有相对公正和绝对公正之别, 相对公正是指法律上的公正,它是人们相互约定的结果,这样的公正可能因时因地而有所不 同,有所不同。 自然的公正,它是一种普遍的永恒不变的的原则,他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绝对的性质这种 永恒不变的自然公正可以作为相对变化的法律上的公正的一种平衡力量。自然的公正是人们 必须遵守的。 其把道德放在国家、社会、人、自然的联系中来讲,道德是关于个人完善与幸福的学问,政 治是关于社会和国家完善的学问,两者相辅相成。社会政治不好,个人也不会有德,个人无 德社会秩序也不好维持。完人只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生的目的的实现不能离开社会, 社会是自我完善的唯一途径,在这里,国家的目的是公民的幸福,好的国家总是保持这良好 的道德秩序,崇尚美德,谴责邪恶。 其把国家看成形式把个人看成为质料,国家的天职在与为公民提供自身完善的条件,他强调 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性,人只有在参与政治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只重视国家而 否认组成国家的个人权利的集权主义是坏的政治,是不能达成增进公民的幸福的天职,只有 把政治学和伦理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国富民良的目的。 若伦理学是动物学的完成,那么政治学就是伦理学的实现 研究如何实践,沉思所获得的东 西 研究何种政制能使人们亲近德性和获得属于人的善和幸福,但研究中的主导部分是立法学, 政治学的研究仿佛是以属于人的最高的善的实现为目的的,一种高尚的研究。政治学是研究 立法学,研究何种政制能使人亲近德性,使人获得属于人的善和幸福,达到最高的善。研究 沉思所获得的东西。 ★ 友爱: 是共同生活中同他人交往的生活的德性,不论对私人生活还是城邦生活多是最必须的东西之 一,他是把城邦生活联系起来的纽带。其和正义是不可分割的友爱和正义都与同样的一些共 同生活相联系。友爱存在与家庭间的公民间的兄弟间和伙伴间的。 包括善的友爱,这只产生在于两个有德性的人之间。和快乐的友爱何实用的友爱。 ★幸福两各方面: 沉思的生活是神的生活,理论努斯可以自我满足达到智慧的生活。 合与德性的生活理性活动的实现活动,德性是一个人完全实现自身到达幸福的品质,自然就 天赋与人实现德性活动的潜质。 ★灵魂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部分: 理智的德性思考不变的事物(理论努斯推动的),伦理的德性是非理性的部分,思考的是变 动的部分(实践努斯)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明智(实践的智慧): 是实践理性的德性,又属于理智德性,由教导产生同时和伦理的德性不可分割。是由教导产 生必须在社会规范中完成,属于伦理的德性指导伦理的德性。 伦理的德性:理性和欲望的结合欲望包括(感情、能力、品质)必须形成好的品质。 伦理的德性活动的性质很重要,是行动的实践的,与快乐痛苦相伴的出于一种心的状态(自 愿的非自愿的。 ★自然的德性: 人先天从自然中就直接拥有的,自然的德性一定要通过人的理性的努力而成为真正的德性, 自然的德性通过明智指导实践理性(选择好的手段)通过习惯(社会规范的完善而成为伦理 的德性,达到善和幸福的目的。 行为的善恶取决于行为者主观选择和实践,实践的选择是为了获得德性,与明智不可分。 ★理智德性和伦理的德性之间的关系: 理智的德性,包括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 分别通过教化和社会规范所形成的习惯 培育出明智 (也就使实践智慧)指导实践理性达到伦理的德性,获得善和幸福。明智用来指导实践理性 到达理论理性智慧的目的。伦理的德性的实现终究要有理智德性的参与,理论理性同实践事 务当中的伦理的德性无间隔。 ★ 亚的伦理学的出发点对人的特有的活动的性质的思考。人的灵魂的(逻各斯)理性活动 的思考,被称为实践的生命活动。伦理学对人实践的研究,追求人的最终目的幸福和至善, 获得实践上的善。亚认为理性包括:1、思考不变的事务 (努斯)理论理性。2、思考可变 的事物实践的理性(推理的理性)包括制作活动和生活实践。实践对于人成为人有着最全面 的影响。沉思推动努斯获得最高的幸福,得到合乎德性的生活。人在本性上是理性、感情、 (激情)欲望的混和体,努斯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包括理论的努斯和实践的努斯。 伦理学依靠经验与理性的相结合,经验来自人的实践通过实践理性获得,由事实和生活经验 来验证,同时他也是动物学的完成。灵魂存在与人的理性活动之中。实践努斯和理性的欲望 推动人进行生活实践,并在人的活动中逐步完善和形成。 ★ 道德即知识: 1、 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的中心命题,其思考被称为“目的论的世界观”他的关于世界及 人的行为的探索就是立足与对其“目的”的探讨,他认为人的一切存在都是在追求其完美性。 以善为目标是其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一种对善美知识的终极关怀,而拥有善的知识是为了能 够幸福。 2、 道德依赖与知识,知识不仅是道德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的充分条件,任何行为只有 在受知识指导下才可能是善的,反之则不可能。只要具备道德知识人就必然会做善事,将知 识和行动、美德统一起来。 3、 其奠定了理性主义伦理,德是一种通过对知识内省的理解的善,善的知识是人的幸 福之本,可以区分好坏形成正义感。道德与知识与善和幸福是统一的,需要人的理性也就是 智慧来指导并应用,将古希腊的道德水平提升了更高的水平。 4、 亚指出其疏忽了人灵魂中的不合理性的地方,忽视了非理性取消了激情和性格。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 苏的伦理学的主要三点: 1、 诸德如一(构成任何一种美德的知识也就构成了其它一切美德的前提,美德是一个 整体。 2、 作恶是由于无知。 3、 美德就是知识。 三者就等于:美德就是知识。 ★ 美德即和谐: 1、 毕达各拉斯,从数出发认为数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而数本身就是和谐的。 2、 美德也是数决定的,灵魂是自己推动自己的数,决定道德的和谐的就是善。 ★ 柏拉图伦理思想: 1、 善的理念是一切善的根据,最高的理念是至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组合而成, 理性驾驭意志控制**使其向至善,肉体是灵魂的坟墓。德性、智慧、勇敢、节制。智慧是灵 魂理性的部分,在理性的统辖之下意志和**各守本分,使灵魂达到有序的状态。(最终还是 要返回到自身) 2、 人出生时的特点天赋的能力不一样,追求的德行也不一样以四元德为基础,一些人 追求智慧,一些人追求勇敢 一些人追求节制。在从灵魂的三分学说推演出建构城邦的法则。 正义的德行包含了全部最基本的德性,作为个人的正义就是做你自己的事情,履行自己的义 务不干涉别人的事。做为社会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其天性的 职务,正义是其它诸德实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对整个国家(理想国) 而言三个等级(阶级)的人各守其位没有越位的现象。 3、 公正:包括公平和公正,针对个人行为和组织而言,来规范个人或组织对利的追求。 公正也就是正义:针对制度和体制而言用来指导和协调一种制度和体制。 4、 作为个人方面,这样的公正就是指每个人作适合他天性的工作,并做的很好。 ★ 摩西十戒: 1、十戒是道德的约,是人和神之间的约定,它以神和人的关系的规范来统帅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十戒是上帝通过摩西向以色列人颁布的十条诫命,是旧约的重要内容。 2、 使神圣的规范优于世俗的规范,以便在逻辑上使世俗的规范从神圣性当中获得正当 的依据。 3、 其伦理思路是:以神我相约神性至上,以神人关系为确定人我之约的依据。使尘世 的道德规范和责任从宗教哪里所得了强有力的支持。 4、 其思想的实质:人与神的关系之下,具体表现为人如何摆脱尘世的痛苦走向天国, 人们是依靠上帝的预定还是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获得拯救,用天国的生活,还是用尘世的 生活来规定幸福的内容。 5、 犹大教和基督教十条诫命的简称,诫命的总原则是“爱人如爱自己”。被称为黄金定 律,是基督教的道德基础。 ★ 基督教三主德: 1、 是上帝给予人们这些德性。对诫命对上帝的信与信仰,对天国幸福的希望,对上帝 的爱。(信仰、希望、爱) 2、 三者引导人们正确的趋向上帝,上帝使人具有这些德行,在上帝的启示下才使人认 知了这些德性。希望以永恒的天国为对象,同时改造了希腊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 义。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 1. 将道德、伦理看做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从发展上把握社会历史的进程,找出规律 和客观依据。 2. 从社会和国家的总体上把握道德,使道德超越了个人的狭隘区域,道德是与社会利 益和历史的发展联系再一起的,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要从历史发展的总目的来考察,良心义 务一定要成为客观,从属于国家的正义,道德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上层建筑和其它的领域相关 的。将道德政治化社会化,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其强调国家至上的道德观,体现在整体 大于部分的哲学基础上的。 3. 道德的发展是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的、权利和义务、 个人和社会、必然和自由的统一的过程。 4. 包括三大阶段:抽象法阶段、道德阶段、伦理阶段。国家是绝对精神在伦理阶段中 最完善的体现,其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主张义和利、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5. 所以履行义务不仅不会限制自由,而且会使人实现人的本质并获得社会的认可,从 而达到一种具体的肯定和积极的自由。强调应该把义务和现成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目的、 感觉和福利联系起来。 6. 道德所体现的是主观的自由,内在的良心。而伦理所体现的是自由的充分实现,达 到内部和外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 功利主义边沁的伦理思想: 1. 从感性主义出发,可追溯到伊壁鸠努的快乐主义,以人的苦乐感觉为基础的感觉论, 来支配人的趋乐避苦的经验事实,指导人们该做什么。 2. 一种将功利或效用作为行为原则和评价标准的伦理学,认为效用或功利是社会的基 础和道德的准则。从抽象的人性出发,1 认为个人的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2 趋乐避苦是 人的先天本性。3 衡量善恶的标准以是否可以满足个人的利益和是否快乐为标准,快乐就是 善,痛苦就是恶, 3. 快乐幸福是人生的目的所在,而功利和快乐和幸福密切相关而且成正比。使功利主 义具有了快乐主义的特征,以个人的苦乐利益作为功利原理的基础。 4. 功利主义的原则指行为是否增进或减少当事人的幸福是衡量其道德与否的最高标 准。个人的幸福和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一致的,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也使个人获得幸福, 反过来增进个人利益也就是增加社会利益,以利己主义为基础。可以带来快乐的就是幸福, 人人都该去追求最持久、最确定、最广泛的快乐和幸福。其强调快乐。 5. 功利主义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社会全体的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最高的 道德原则。认为社会是一种虚构的团体是所有成员单位利益的总和,每个人追求利益的最大 化最终可以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6. 其认为人类福利体系的建立要凭借理性和法律的力量,法律是辅佐道德来调节伦理 关系的手段同时也是道德的另外一种保障,好的立法可以促进大多数人的幸福的实现。 7. 穆勒由边沁的快乐论过渡到最大幸福主义,不再把快乐当成生活的目标,强调快乐 不仅仅有数量上的区别还有的质量上的区分,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强调人的内心的修养, 精神的满足。幸福是道德的标准,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赞同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其幸福的概 念中包涵了对他人的关切,对德行的渴望等广泛的内容,使个人的幸福与他人的社会的许可 联系了起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边沁的以个人的快乐为最终标准的狭隘性,当称为一 种幸福主义的理论。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 伊壁鸠努的快乐主义:2005 考过 1、 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为基础,认为大小、形状、重量、不同的原子构成万 物,但原子运动是可以有偏离的,用这个学说解释人,则说明人有自由意志不只是听任自然 摆布,可以摆脱盲目的命运或冷酷的必然性。 2、 首先人的灵魂是有原子组成的,灵魂也是一种形体,灵魂是身体的一个部分。死后 无灵魂、他否定神的作用。 3、 幸福生活是人最高的善,人的取舍应该由快乐出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快乐。 而以感觉为标准来判断一切善,快乐是善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强调快乐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 善。 4、 其快乐是指得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干扰,把快乐区分为肉体的快乐和心灵 的快乐两种,身体的快乐是低等的肉体的快乐是高等的。强调快乐是最高的善,强调心灵的 快乐灵魂的安宁无纷扰是真正的快乐。 5、 他追求理性的快乐,不主张享受一切快乐,排除一切痛苦。 6、 智慧就是对快乐做出正确的解释安排和创造快乐,使人到达快乐的目的和结果。节 制是指人要丢掉非自然非必要的假快乐,满足自然而必要的欲望,获得心灵的安静求得真正 的快乐。勇敢能够承受当前的痛苦,求得将来的快乐,是人们把社会生活过的更好,彼此快 乐和谐而共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 ★ 伊壁鸠努的快乐主义 2005 1、 在伦理问题上由人的感觉经验出发。 2、 认为快乐是人的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强调精神的快乐,高于感官的快乐。 3、 斯多亚派强调认为按照自然的生活就是按照本性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幸福主义和 德性主义的对立) ★ 奥古斯丁: 1. 其幸福论是建立在来世主义的基础上的,以上帝为中心的,认为幸福就是在天国中 与上帝在一起,人生不过是参拜上帝的过程,来世才是真正的家园。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完 全为了来世进入天堂,享永生之福做准备的,人是有原罪的人只有犯罪的自由没有解脱原罪 的自由,只有靠上帝的恩典才可以被救赎。 2. 对诫命的信与信仰,对天国幸福的希望,对上帝的爱。爱是最高的阶段,没有爱 信仰就无所作为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爱,没有信仰爱和希望都不会有。(信仰、希 望、爱)三者引导人们正确的趋向上帝,上帝使人具有这些德行,在上帝的启示下才使人认 知了这些德性。同时改造了希腊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 托马斯.阿奎纳: 1. 美德就是使一个人的善行达到完美的习性,尽可能的象上帝就是最完美的目的。有 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为德,反之为恶。 2. 人的美德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自然的美德,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之上,这些自 然本性是,自我保存追求幸福,生殖后代,抚育幼儿,如果人能够理智的追求这些东西,即 公正的审慎的刚毅地和节制的追求它们,就算有了自然的美德,他是后天的习惯,被看做是 善的准备而言,(这个是人类所可以理解的东西)这四种美德叫做理智的美德或者实践的美 德。对完善人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构成了至善的开端。 3. 第二类是:神学的美德才可以达到至善至福的境界,即(信仰、希望、爱)正是这 三种美德体现出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人一定要靠上帝的恩惠,才可以走上超自然的幸福 之路。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4. 其是奥古斯丁来世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折中,他认为道德只是达到爱上帝的手段, 神的理性和永恒的法则是道德的基础。理性和信仰,哲学和神学各自有自己的活动范围,人 的目标只有一个认识上帝,以达到永生之福。人要象蛇一样的聪明,又要象鸽子一样的单纯, 单纯就是信仰希望和仁爱的超自然的美德,有了它人自然就会智慧、节制、勇敢、公正。他 强调了理性对认识上帝的作用但最终是为信仰服务的,将信仰和理性的关系调和起来,这两 者都是上帝的馈赠和目的。 5. 幸福不是感性方面的满足而是理智本性的满足,感**物是不完善性的,不足以使人 满足获得真正的幸福。 6. 人的特点在于在于精神和灵魂,灵魂需要祈求精神的满足,追求无限的真善美就是 上帝,人的幸福就在于达到上帝的本性。 ★ 尘世的幸福、天堂的幸福: 7. 即一个人能够由其本性的原因,而达到的幸福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实现也就是尘 世的幸福,但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财富、健康、技能、学问。尘世的幸福是通向天堂幸 福的手段,天堂的幸福才是人类的最终目的。 8. 神学的德行:信仰、希望、仁慈(爱)和尘世的德行: 9. 尘世的德行:包括理智的德行和实践的德行。理智的德行是思维的习性不具有直接 的实践能力和客观的效果,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实践的德行有指导作用。 10. 实践的德行(审慎、公正、节制、刚毅)既受理性的指导,同时又具有动作意向。 ★ 休谟的伦理思想: 1. 他认为道德来源必须来自于情感,情感是道德的基础。意志活动直接指向当下,只 有直接的情感才能发动意志产生行为。 2. 情感是一种原本的印象是第一性的存在,没有真伪问题,因为理性的范围是观念的 世界,它的作用是判定真伪,理智是一种复本的观念,是对原本印象的组合、排列、想像。 3. 理智和情感在指导意志方面有各自的作用,理性把成为某种的东西的存在告诉我们, 从而刺激起那种情感来,理智发现出因果关系给我们提供发挥某种情感的手段:意志行为的 产生完全在于情感。理智在指导意志方面不能反对情感,理智单独不能成为任何意志的活动 的动机,理智只有符合情感而不是反对,理智是情感的奴隶。 4. 其认为同情心,是人性中一个强有力的原则,有这共同性、广泛性可以产生很多自 然的美德,解释了一些美德的来源,这也就是自然的美德。其认为同情的过程就是观念和印 象的互相的连接。所谓的自然美德是指自然的天赋的所具有的性格和气质,人们自然的去倾 向和赞美它们。有一定的功利主义的特点。 5. 人为的美德主要是指正义,着眼于社会功利和人类幸福来说明正义。正义的起源评 价、效果、履行都是不自然的,是功利主义的起源。 ★ 道德情感论: 1、 把人作为道德哲学的出发点是一种情感直觉主义,一种主张道德起源与人的情感的 伦理学理论。 2、 强调人的本质既非感官的感受性,又非理智的思辨性,而是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 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基础,以休漠和莎埔茨伯利为代表。 3、 只有处于正当情感的行为才有道德的价值,理智本身并没有道德的价值,但它间接 的影响了道德的价值。 ★ 卢克莱休的伦理学: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1、 承了伊壁鸠努的原子论:万物皆由原子及虚空组成,无中不能生有,有不能生无。 其唯物主义宇宙观和无神论是使人过幸福生活的向导。 2、 只有研究哲学才会明白万物的道理,才能认识到追求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是人生的真谛才是真正的幸福。 3、 人有自由的意志,所以人幸福与否全靠自己用清明的理智去主宰盲目的**,相反如 果被盲目的**奴狱就会和禽兽无异。 4、 同时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影响人的心情和幸福的障碍,以及对神灵活动宗教的虚伪 的妄见,也是人过幸福生活的障碍。 ★ 斯多亚派的芝诺的伦理思想: 1、 其认为人应该依照自然或者理性去生活,这里的自然指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发展, 人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自己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既要符合自己的本性也要符合宇宙的表现。 理性是逻各斯的表现,所以依照理性去生活就是依照万物的逻各斯去生活。 2、 认为人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按照自然的法则相一致。让理性领导自己理解自己在宇 宙中的位置,有意识的作为一名宇宙成员尽其本分,这样的生活就是有德行的。 3、 其认为德是理性中产生出来的行为,德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德可以使人幸福,德本 身就是幸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真正有德行的行为乃是有意识导向最高目的的行为,是清 醒地了解道德法则做出来的。 4、 这意味着人对善有充分完全的认识,而且是有意识的实现着善。主张无意识无知的 行为不是德性。 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中,其认为自由的人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客观必然性,因 此可以自由的接受它,这也就是自由的选择。(和斯宾若沙和黑格尔联系起来) 6、 其认为人生的至善境界就是对逻格斯的认识和对万事万物不动心。 ★ 斯多亚派伦理学: 主张德行论建立在机械论的世界观上。 1、 克欲主义是其伦理学的基本特色,他们以精神理性排斥物质欲望,以克欲望求善作 为道德的基本内容。 2、 首次提出了义务就是人依照本性去追求至善生活所必须履行的行为,他是一种理性 的法则。 1. 主要 在斯多亚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道德至上是其思想的基本主题,德行占据 衡量一切的位置。。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比喻。斯多亚派的 所有伦理学观点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照自然生活”。 1、认为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等,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 活,按照自然律生活。其伦理学的整个理论基础是以自然为根本的人性原则,这里的自然不 是指外部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以至善为核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本 性在于理性是自然的一部分。 2. 在斯多亚派看来,逻各斯是必然性,因此按自然生活也就是服从命运,因为命运是 最严格的必然性。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由自己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 3. 认为人虽然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以正确的态度是 顺从命运,也就是理性的态度,它的特点是“不动心”,不动心是幸福目标。 4. 认为不顺从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具体为忧伤、恐惧、欲求和快乐。因此他 们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是对立的。 5. 认为一切的圆满是所谓的道德。人要对通过对自然本性的追求才能达到至善的最理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弘毅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www.hykaoyan.net 想的过程。 ★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 1、 其用利己主义来解释道德,其把利己自爱视作人类的本性,自我保存是万物皆遵循 的普遍规律。保存自我的努力是德行的首先的唯一的基础。 2、 善就是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维持其生存的东西,恶就是削弱人道活力妨碍其自我 保存的东西善恶是由人的利益来规定的。 3、 其反对禁欲主义主张快乐主义,倡导充满生气和乐趣的人生继承了伊壁鸠努的快乐 主义。 4、 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只有通过按照理性生活才能得到。在他看来人必须听从理性的指 导不被感情控制。 5、 在自由的问题上,人的理性在于:人可以认识外在的必然性人一旦认识了这个必然 性,就把外在的强制性变成了内在的必然性,从而使自己的活动成为由自己的本质所决定的 主动的活动,因而就获得了自由,自由不在于自由的决定,而在于对必然性的认识。总之自 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的概念是以对待自然,对人性及其在自然整体中的位置的充分认 识为基础的。人的最大的完善就在于通过理性对神、自然、必然律的认识,才是真正具有了 德行和幸福。 6、 人在理性阶段还不能克制情感,唯有在善恶的真知识被认作一种情感而言,才能克 制情感,只有在认识的直观阶段才能彻底从情感的奴狱下解放出来,这种情感称为对神的理 智的爱。 7、 对神的理智的爱,是由对神的正确理解所产生的,是一种情感和思维合一的境界。 不是对神的消极的服从而是人的最高德行和力量!可以被恰当的被称为自安或者自足。“对 神的爱乃是我们依据理性的命令所追求的至善”。正是在对神或对自然的理智的爱中,人的 自爱才可以完全实现,在理智上爱永恒的神,人的心灵也获得了永恒! 8、 人有天赋的认识能力可以认识万物的本质,实体或神心灵的最高善和德是对神的认 识。 9、 主张用理性去理解情感,至善是永恒的普遍最高的道德境界,通过认识神。达到心 灵的最高的德行在于知神。 10、 人心和自然、实体和神是一致的,用理性认识自己的必然本性,理性认识必然性 才能达到自由,成为自由人达到至善。 11、 情感追求的善是相对的善,理性所追求的善是真正的绝对的善。 ★ 爱尔维休的伦理学:自爱 1、 “人人均幸福”是公共福利所在是道德的最高原则,是正义的标准,主张在不损害社 会利益前提追求个人利益从个人和社会利益的一致中确保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理论。 2、 承认他人利益的合理性,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的利益增加,也就增进 了社会利益的总和。利己心只会促使个人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相一致。关键是不能损害他人 利益。 3、 认为个人利益包涵在公共利益之中追求公共利益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便是 合理利己主义。 4、 道德的根本起源于人对外部事物的感觉形成的趋乐避苦的感受,是以肉体的感受性 为基础的爱。也就是“自爱”,人的自然性(唯物主义),自爱是推动个人前进道德产生,社 会发展的唯一动力,自爱可以转化为美德以感情为中介,也可以转化为罪恶。 5、 其把道德和利益紧紧相联系,如果没有利益可以得到就决没有美
/
本文档为【弘毅考研-西方伦理学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