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龙虎山概况

龙虎山概况

2012-12-30 3页 doc 23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7026

暂无简介

举报
龙虎山概况龙虎山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观光游览,龙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它与山东崂山,湖北的武当山和四川的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距今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南20公里处,鹰潭是江西比较年轻的城市,它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它的得名与一个潭有关。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流经鹰潭时拐了个弯,形成一处深潭,传说古代曾有鹰旋飞于潭上,所以得名为“鹰潭”。鹰潭于1983年成为省辖市,下辖贵溪市,余江县,龙虎山和月湖区,人口101万,全市面积为3554平方公里。这里是江南重要...
龙虎山概况
龙虎山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观光游览,龙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它与山东崂山,湖北的武当山和四川的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距今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南20公里处,鹰潭是江西比较年轻的城市,它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它的得名与一个潭有关。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流经鹰潭时拐了个弯,形成一处深潭,传说古代曾有鹰旋飞于潭上,所以得名为“鹰潭”。鹰潭于1983年成为省辖市,下辖贵溪市,余江县,龙虎山和月湖区,人口101万,全市面积为3554平方公里。这里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铁路鹰东编组站是全国20个大型路网编组站之一,小平同志说咱们鹰潭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山上一块高一百多米,宽数百米五彩山岩状若巨大的云锦而得名。东汉张道陵带领弟子来到鹰潭云锦山,见此丹霞地貌奇而不险、变幻多姿,仿佛是仙界。而且远离尘嚣、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接天地无涯之真气,摄宇宙虚空之阳精”,有乾坤互动,阴阳旋合的意境,所以认定这里是炼丹修道的最佳之地,便决定在此结庐炼丹。据说第一年有红光照室;第二年有五云覆鼎,夜不假烛,仿佛有青龙白虎各一常绕丹鼎,三年丹成。正是因为有青龙白虎绕丹鼎之说,加上其山体形似老虎,所以云锦山改名为龙虎山。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第一山,是道教的发祥地,山川秀丽,素有“神仙都会”,“洞天福地”之誉,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之谜崖墓群并称为龙虎山三绝。 龙虎山是十分著名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地带经过地表水切割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因为首次发现这种地貌是在广东丹霞山,便把这种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这种地貌在中国有167处,其中咱们江西的龙虎山,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被成为中国最美的三大丹霞。正是因为龙虎山奇特的地貌使它在198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评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200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现在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现由七大景区、一个外围独立景点组成。其中,仙水岩景区、正一观景区、上清宫景区、马祖岩景区、应天山景区、天门山景区、圣井山景区为风景区的主体,鬼谷洞为风景区的外围独立景点。全区共有52个景点,景物景观230处。其中最为精华的就是仙水岩景区。 古话说得好,“水因山而秀,山因水而活”,龙虎山的山水自然天成,美轮美奂。那么我们来到龙虎山肯定不能以一种平凡的方式来欣赏这一活山秀水了。 首先,我们要走旱路,乘车去去上清镇、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溯(su)渊源流长的道教文化。 龙虎山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张道陵在此炼丹开始一直传到现在,至今仍是我们正一道的祖庭。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是江苏丰县人,他一生致力创建中国道教,被后人尊为“祖天师”和道教教主。张道陵是汉代留侯张良的九世玄孙,他7岁时便能诵读《道德经》。并诵读天文,地理,博学多识,可以说是样样精通,但他却不愿为官,修炼长生之道。在他57岁时便带领弟子来龙虎山他在龙虎山修炼达30多年。在他90多岁的时候,他听说四川巴蜀一代闹瘟疫,便带领弟子入蜀救人治病,并且传道。他在四川鹤鸣山上创立了五斗米道,因为凡是入教的人都必须交五斗米作为入道费用,所以称为五斗米道。(1斗米=15斤) 五斗米道是张天师创立的,他是祖天师,于是后人又把五斗米道称为天师道。张天师死后把剑印传给第二代天师张衡,张衡传给其子张鲁,张鲁晚年归隐,把剑印传给第四代天师,并嘱咐说:龙虎山是祖天师的原坛所在,是神人所居的地方,有机会你一定要把道坛迁回去世代相袭。于是张盛在晚年的时候把道教迁回龙虎山祖坛。因为他以《正一道》为主要经典,所以天师道又称为正一道。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前来龙虎山祭拜祖庭,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金庸笔下的全真道,它与正一道都是我国著名的两大宗派,不过正一道比全真道要早一千多年。虽然两道都是道教组织,但在道教教规上是有所不同的,全真道以修身炼丹,不成家,不娶妻生子,不食荤腥,住道观,所以教规和和尚十分相似,都说全真教的道士是留着头发的和尚。正一道的道士可以吃荤腥,可以结婚生子,他们平时可以穿俗装住家里,但是在道教的一些节日上则要穿道袍。虽然说“正一派”比“全真派”的戒律要松,但是还是有自身的约束。特别是对于吃他们有禁忌。代表忠孝节义的四种动物不能吃,大家不妨猜猜看。忠:牛,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如何鞭打,都是老老实实耕田,俯首甘为孺子牛。孝:有人可能会说是羊,因为羊是跪着吃奶的,其实不是,应该是乌鱼。乌鱼剩下幼仔后,眼睛会瞎掉,幼仔就会去给他找食物,送到母亲口里,由于乌鱼眼睛瞎掉,有时候会把幼仔吞掉,舍身喂母体现了一个孝字。节:鸿雁,从古至今都认为是“鸳鸯”是爱侣忠贞爱情的象征,“只羡鸳鸯不羡仙”,其实鸿雁比鸳鸯更忠于自己的伴侣,鸳鸯每3个月就会更换一次伴侣,鸿雁一生只会忠于自己的爱侣,他失偶后终身独居,矢志不渝,不再婚配,体现一个节字。义:狗是义的代表,“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终生为主效劳,所以这四种动物是禁食的,它们体现了道教的“忠孝节义”的信条。 道教对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是十分深刻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确实,道教文化在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是哲学、文学、政治还是医学,音乐学,养生等方面。历代天师都世居龙虎山,嗣教于龙虎山,一姓传承至今65代,具有19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除孔子世外,无有与之匹敌的,固有“北孔南张”的说法。在1949年时,第63代天师去了台湾,现在嗣汉天师府的掌门人是张金涛。 然后,我们要改旱路为水路,泛舟在泸溪河上欣赏碧水丹山的绝美景色,寻找“十不得美景”,【像是“尼姑背和尚走不得—情侣恩爱长;莲花戴不得—莲花水中艳;仙女配不得—仙女显真容;仙桃吃不得—仙桃降吉祥;玉梳梳不得—玉梳梳碧水;丹勺盛不得—丹勺盛琼浆;仙菇采不得—仙菇朝天笑;石鼓敲不得—石鼓震天响;道堂坐不得—道堂藏水下;云锦披不得—云锦耀霞光”。】我们坐竹筏,向南顺着泸溪河逆水而上。泸溪河发源于福建光泽和江西资溪的崇山峻岭原始森林之中,一路穿山过峡,汇入信江,全场286公里,在景区流长43公里。似一条逶迤(weiyi)的玉带,把龙虎山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串联在两岸。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与泸溪河相伴,构成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奇丽景象。去过桂林的人都说这泸溪河与漓江十分相似,有“不是漓江而胜似漓江”的赞美。所以这次龙虎山之行的重中之重就是沿着这条“黄金旅游线路”欣赏画中景。 但是有一种奇景确实古往今来画中都没有的,就是在河岸高崖绝壁之上,分布着26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群。我国不少地方古人将祖先安葬在凌空绝壁之上,成为当今中外考古学家所关注的崖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悬棺。【全国悬棺大致可划分成五个分布区:江西、福建为第一分布区,属于武夷山脉鄱阳湖水系。悬棺依山傍水,绝壁凌空、环境典型。且棺木数量之多、墓群之集中为国内之最。第二分布区在湖南、贵州一带,属洞庭湖水系,这里的悬棺葬特点是洞小棺小,有不少“二次葬”,即先将死者放置一地,让尸体腐烂后收骨再葬。第三分布区是川鄂交界的三峡地区,这里的棺木是木板拼合起来的,显得大而笨重。第四分布区为金沙江上游的四川珙县,这里的悬棺融进了四川的栈道技术,均为外凸式悬棺,即在峭壁上打两根木桩,将棺木搁置其上。第五分布区为两广及云南一带。经考证,悬棺五个分布区的时间年代为春秋、战国、北魏和明清时期。】 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群属第一分布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崖墓大都离水面10—60米之间,高悬半空,陡峭险峻,下临泸溪深潭,洞穴基本都朝东。与其他地方相比,龙虎山悬棺葬特点是年代早、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经考古专家探察考证,这一带的崖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越有百族”,生活在龙虎山一带的属于干越。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依山傍水,崇拜蛇(龙)图腾,断发文身,善于用舟,喜食水产。 这里的崖墓葬绝大多数在天然的崖洞之中。在洞里面,先人们用碎石和黄沙铺垫成倾斜的基底,并夯实,这样可以防止棺椁外滑。有的洞穴内还砌筑了坚固的棺椁台基,可防止棺椁滑动和积水的浸蚀。岩洞大小不一,墓葬规模也不同,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三种形式。最大的洞内有十几具棺木,安放着一个家族的几代人。棺椁大多用大楠木,整体挖刳而成,形状各异,有船形、房舍形、仓廪形等,少数棺椁上饰有细致的雕纹。几乎所有的棺椁两端都凿有方形槽孔,显然是用于绑扎绳索,为方便运输、吊装而设置的。在对这里崖墓考古发掘中,曾清理出了大量的文物,有陶器、原始青瓷、骨器、玉器、竹木器、乐器、纺织品、纺织工具等,其中一架大型十三琴弦,做工精美,属全国首次发现。 为什么古人要采用悬棺安葬方法呢?专家认为这与战争的骚扰有关,高山险地能防止人和野兽的侵袭,可以让祖先在宁静幽冥的世界中安息,而更重要的原因也许与人们的信念有关,背山靠水意味着对青山绿水的依恋和寄托。当时的人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葬得越高,离天堂越近,升天越快”。现在不少专家根据崖墓基本朝阳的情况推断,认为这种墓葬方式与古人崇拜太阳和企盼永久保存先人遗骨有关。 悬棺洞穴地势险要,极难攀越,古人是如何将近百斤重的棺木安放到位的呢?这也是人们长期弄不明白的谜,有人说是仙人之力所为,也有人认为是地质变迁所致。龙虎山管委会曾悬赏40万元破解此迷,至今尚无得主。1987年同济大学、江西省文博系统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专家学者们联合研究,初步解开了悬棺升置之谜。古人将棺木送上自丈高崖,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仙人之力所为,也不是地质变迁所改。据考证,龙虎山的形成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时间,而二三千年内的变化是很微小的,地壳抬升之说不可能成立。当然,古人即使有飞檐走壁的功夫,也不可能只手撑棺上崖,必定采用了某种机械才能完成此项工作。专家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春伙时期已普遍使用的木制绞车可担此任。他们设计制造了仿古绞车和相关的原始机械工具,于1989年利用这些工具在龙虎山成功地重现了两千多年前古人吊装悬棺的过程,初步揭开了悬棺升置之谜。具体做法是先在山顶找一个固定点,通过绳索垂下一只滑轮,另一绳索穿过滑轮,一头拴在绞车上,一头拴庄棺木。然后,安葬人员凭借一根绳子从山顶滑下,当与洞口平齐时,用荡秋千的方法荡进洞内。准备就绪后,下面的人转动绞车,将棺木提升到与洞口水平的位置,洞内的人则用事先险在棺木一头的绳子,将棺木稳稳地牵引入洞。安葬完毕后,人员撤出,并拆除提升设备和工具。 为了让旅游者了解古代人的智慧和勇气,龙虎山旅游管理部门将这一科研成果转化成了一项旅游产品,每天向游客进行崖墓仿古吊装表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升官表演”,现在旅游都流传,“要发财去井冈山,要升官就去龙虎山”。也希望各位游了龙虎山以后,能够步步高升。好了,现在我们就进入景区去龙虎山的三绝吧。 2
/
本文档为【龙虎山概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