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有关墨白小说评论的断片

2012-12-30 6页 doc 42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607

暂无简介

举报
有关墨白小说评论的断片墨白研究博客:http://blog.sina.com.cn/mbyjzl 资料来源:载《报晓》2006年第5期、《神秘电话》,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版 有关墨白小小说评论的断片 孙青瑜 前言:我偏爱墨白的小说,同时也喜欢收集有关墨白小说的评论文章,这对我认识墨白的小说写作有着很大的益处。我不但收集有关墨白小说的评论文章,还注意保存与墨白小说相关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评论文字,时间长了,竟有几十条。这些评论文字来自不同的层次,有评论家,有编辑家,也有普通读者。有些文字,其实就是读后感。有一天,我从睡梦中醒来,就...
有关墨白小说评论的断片
墨白研究博客:http://blog.sina.com.cn/mbyjzl 资料来源:载《报晓》2006年第5期、《神秘电话》,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版 有关墨白小小说评论的断片 孙青瑜 前言:我偏爱墨白的小说,同时也喜欢收集有关墨白小说的评论文章,这对我认识墨白的小说写作有着很大的益处。我不但收集有关墨白小说的评论文章,还注意保存与墨白小说相关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评论文字,时间长了,竟有几十条。这些评论文字来自不同的层次,有评论家,有编辑家,也有普通读者。有些文字,其实就是读后感。有一天,我从睡梦中醒来,就异想天开,觉得把这些来自报纸,杂志,书籍,网络上的文字集成一块,来对照,来比较,应该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这样能培养我们对文学的热爱,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时段,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观点来看一个小说家。这样从各个方面看来,小说家墨白的写作就有些立体感了。 收在这里的只限于有关墨白微型小说的评论文字,涉及的微型小说有《冬景》、《鼠王》、《飞翔》、《风景》、《飘失》、《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神秘电话》、《谋杀案》、《结构》等。 谢志强:关于《飘失》 你读《飘失》恐怕很难获得通常的预期效果。因为,你总力图挖出或归纳一个明朗的主题。不过,我得说,这是一篇情绪型的小小说。 主人翁是一个“飘失”的人,即失却了过去(往日的恋人),迷失了现在(他的远足是寻找、探求?),在这出远门的过程中,他的过去(恋人)、现在(仅有的旅行包、照片)和未来(一派模糊)都处在一种飘飘忽忽之中。作者写出了一种情绪模式或类型(为同于塑造性格个性),至于背景,一律省略,留给读者二度创作和参与。读者可以依据自己不同的飘失经历去充实、填补。 作为小小说,《飘失》显然接近了小小说的规模极限,但它是小小说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风格类型。而且,作者运用细节的反复手法(告别、照片)颇为精心。 ——载《微型小说选刊》1997年第3期 汝荣兴:关于《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 “我”的那些“拥有阳光的日子”真是非常值得怀念,而就在“我”深深的怀念中,一片亮灿灿的人情又人性的阳光,便如此绚丽又如此迷人地铺展在了我们的面前…… 你最好是在夜深人静时去读这篇作品。这样,你就可以在那种静谧的氛围中,慢慢地、细细地去品味“我”的那份心情,去咀嚼作者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时的那种随意又诗意的深沉。这真的是一篇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的作品,也真的是一篇充盈着诗意的深沉的作品,你看,那去河滨公园的6路车上竞丝毫见不着半点的嘈杂,有的只是那种或鱼贯而入的安宁,有的或者是“我”与萍给盲人让座,或者是另外一对情人请“我”入座的如歌似的善意;你再看,在写萍为那盲人而不幸遇难的过程中,作者用的是“萍在风雨中展开她的双手像一只飞翔的鸽子”这样的语言,在写“我”对萍的思念时,又说是“萍在灿烂的阳光里朝我奔过来,像一只飞翔的鸽子”;还有,在情节的构想与组织上,作品先是安排“我”与萍这对恋人在车上遇到一位盲人并给他让座,后是叙写作为盲人的“我”在车上遇到一对情人并接受他们的关怀…… 哦,这一切的一切中所包含的,也只是心与心的触摸和交流,用情与情的碰撞和体验,才可以使我们真正地获得并感受的呵!是的,让我们一起来“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吧,也但愿那种“拥有阳光的日子”能体现并伴随在我众志成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摘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关于《神秘电话》(编后记) 作为当代作家,墨白具有典型中国文人式的孤独。这种孤独与生俱来,蛰伏于心,不明不白。常常的矛盾与苦痛,使他遁迹,善思,喜玄学,通术数。这些特征,使他羽化成仙,暇思而神往,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本领,他独有。此篇《神秘电话》可窥一斑。 《神秘电话》以穿越生死时限的爱情为基调。作者在巧妙叙事的同时,把读者引入圈套:似乎在现实中,一切顺理成章,但结果却如云坠雾,扑朔迷离。正是这种大开大合,使墨白反悬用的丝丝入扣,使读者在梦幻、玄虚与现实、理性的情感落差中,体味生命的丰厚,领悟爱情的哲思。 其实,神秘主义,作为智性思维的一种认识,古已有之。尤其在士大夫阶层,由于易理、辨学和鬼神之术,是玄学的丰厚一支,以至历久而不衰,形成“魏晋风骨”——中国文人极为认同的一段情怀。近年,神秘主义写作方法,在逐渐摆脱边缘化的窘境中,堂而皇之地进入主流文学殿堂,成为作家训练思维、体验生命、表达情感的叙事方式,更营造出诡异奇特的意象,得到读者认同,拓宽了小说的创作道路。 ——载《小小说月刊》2004年第18期 凌鼎年:关于《冬景》 墨白的不少中短篇小说很先锋,不过这篇微型小说《冬景》倒很现实主义。传统的故事传统的笔法,在平淡的叙述中显出功力,用雕刀似的笔,把袁二爷这人物刻画得有棱有角。作品取名《冬景》有做含义,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似乎注定属于冬景。 袁二爷令人同情又令人可叹,袁二爷属于过去时代的人抽,他的恋旧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历史向前的步伐又是谁也挡不住的,这是矛盾,有矛盾就出故事出人物。 袁二爷的固执,通过手指抠宇这细节,被火光映照在墙上,更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头脑。读罢这作品,使人感慨万千。墨白对人物的理解可说是笔笔到位。 ——摘自《中国当代小小说佳作欣赏》·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碧海云天:关于《飞翔》 墨白的《飞翔》故事很平淡,它写的是进城的打工仔统统回故里去收秋庄稼了。独独留下一个还是农民又想成为城里人的落榜生呈祥。这个叫呈祥的准农民知道,要成为城里人唯一的通道只能是“非得到这城里来读大学不可!”这个愿望三番五次激起他内心深处的层层涟漪。但一想到自己名落孙山的处境,又转而恼怒、惶惑、踌躇、困扰。他是在别人的城市打工(见文中有“可是他找不到城门。”“在这左城里我连一个熟人都没有了。”句),他也有自己的家园。他幻想能自由地像鸽子一样在农村和城市都有自己的巢。他在金色的十月阳光下做一个少年呈祥之梦,于是,我们便在作家描写的现实部分中及幻想部分中,分明看见了一个所谓“打工仔情结”——在别人的城市,埋藏着自己的欲望。这种深层意义上的灵魂的颤动和对城市文化的追求被描绘出来了,抑或是在梦幻中罢,少年在梦幻中仿佛于黄昏前死去,但幻想还在飞翔。 ——摘自《榕树下》:《浅谈微型小说的魅力》 关于《鼠王》 墨白的《鼠王》,写人与兽的生死搏斗,题材奇特,气氛苍凉,感觉怵目惊心,给人的振动是很大的。作品的成功,得力于作者对越现实主义方法的借鉴。 ——《东海·卷首语》1994年第二期 孙青瑜:水晶所映照的世界 ——简评《中国当代名家小小说精粹丛书》 墨白的小小说和他的中长篇小说一样,仍着意描绘生命的原生态,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浓笔渲染,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剖析,把生命的古朴凝重显现于色彩鲜明的象征叙述之中。墨白的小小说保持着一贯的忧患意味和理性的批判精神。作者对现实的诸多思考让人警醒,感慨良多。墨白收在《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集子里的小小说,具有短篇小说的容量与结构,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因此,墨白的小小说作品像他的中长篇小说一样,不但具有先锋意义,而且有着广泛的影响。 ——摘自《文化时报》2006、4、20 聂耶:玲珑小制说七家 ——简评《中国当代名家小小说精粹丛书》 ……墨白是七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小小说保持着他一以贯之的“先锋”姿势,对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路历程,敢于作出最为犀利的解剖,细节的运用有一种震憾力,文字上讲究诗意化的浓郁气息。他的“先锋”姿势,体现在他对“现在时态”的敏锐把握,以及对文体打破常规的驾驭。书中的篇什,读后让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是为不易。 ——摘自《文学报》2006、4、13 于德北:关于《风景》 说到表象与意象的结合,墨白的小小说《风景》做得就特别好,在这篇小小说里,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表象——“雪”、“雪人”,其实都是作家对生命在病魔和死亡面前所呈现出来的苍白、无奈、寒冷(浅层的),挣扎、希冀、幻想、回顾(中层的),坦然、平静、美丽(深层的)等等一切反映的象征。这个象征也是多层面的,它既是对白血病贫血的暗示,也是对死亡之神身披白袍的暗示,同时,也是对归属感的幸福暗示,短短的千余字的《风景》,竟承载着如此之大的使命,谁还敢妄言说“小小说太小”呢? ——摘自《表象与意象的结合》《小小说选刊》2005年第23期。 梁志群:关于《风景》 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成为一种意象和象征。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的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忘记了作品的体裁和表象,而完全沉浸在它的诗情画意里,体味着它穿透灵魂的震颤。 实在不忍把作品当作“问题小说”来读,尽管它隐含的正是家庭破裂给予女带来亲情流失的社会问题。如果真要那样读解的话,无疑会破坏小说的优美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读者触摸到祖孙之间亲情与怜爱的中介。也是在这意境中,读者领略了包括“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在内的普通人的人性的光辉,这才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风景。这风景不光定格在“叶”短暂而脆弱的生命里,也定格在所有读到这篇小小说的读者的心目中。 ——摘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吴金:平淡最难 平淡最难。因为他既没能依赖巧的结构,又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他就只能靠语言了。而语言美正是小说创作的精髓。作家在《蜡烛》里,对除夕之夜一位老校工的外貌、动作、对话、心理、环境所作的描写,语言很美,很贴切,很生活。至于这支“蜡烛”是怎样熄灭的,及表面的悲痛之类都省略了,不落旧臼。墨白的小说创作尝试这样一种新潮的风格,与19世纪西洋画派从传统画派走向现代画派很类似。 ——摘自《微型小说三百篇》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 刘彬荣:人性扭曲的悲剧 ——读墨白的《谋杀案》 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号称金元帝国——美国的一桩谋杀案。父亲竟然枪杀了儿子,令人震惊,引人深思。是父亲不爱他的儿子吗?显然不是。这位父亲为了见儿子一面,竟“打过不下100个电话”,可见他思子之心切。而儿子见了父亲,神情是“冷冷的”,“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要离去”。从表层上看,是儿子对父亲的冷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从深层看,还是社会原因。 为什么父亲想和儿子说一会儿话这样起码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是金钱至上的人生信条使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情)疏远、淡漠。小说中的儿子作为银行家,专注于聚敛更多的金钱,对年迈的父亲所渴求的体谅、尊重、关爱,他非但不理解,不理会,反而表现出极端的厌恶,他的人性已经严重扭曲了。而父亲、年老了,寂寞孤独,社会遗忘了他,连儿子也弃他而去。这使他万念俱灰,心理也难免变异,扭曲,由爱而生恨。这样的亲情关系在金钱社会中是司空见惯的,所以人们把富有的美国叫做“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人的坟场”》这篇小说所写的枪杀案,既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小说以主要人物的一次行动为线索,以父子的一次会面为中心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将父子以往的矛盾、父亲在这次会面之前的计划等等都包容在其中,结构上显得紧凑而集中,发挥了短篇小说的特点和优势。 细读这篇小说,可以发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暗示的手法,很上耐人寻味。如开头写“细雨蒙蒙的天气”就有其用意。这样的天气,自然不适应老人的出行,然而这位既驼背又步履蹒跚的老人居然来到了大街上,暗示他有要紧的事情。(后面果然发生了枪杀案!)老人“把手中的皮箱紧紧地护在胸前”,暗示这个皮箱里有他认为重要的东西。(原来里面放着手枪!)类似这样的描写还有不少,如老人住旅馆,为什么偏偏“要了2楼临街的一套房子”?为什么他在打电话的时候迟迟疑疑?为什么他要细心地刮了胡子以后才打电话?为什么他撒谎说是芝加哥黑色金属实业公司的?为什么他在把手枪装进裤兜后“感到自己的腿有些颤抖”?这些描写都值得在阅读时体味。 ——原载《66个纯情唯美故事》,漓江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伊水:语言的诱惑 在当代西方林林总总的艺术理论中,崛起了一门新的理论——文学叙事学,认为一篇作品的叙事已成为小说的主体,叙述者的视角、情感、叙事方式等,已成为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这种说法虽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风景》就是一个例于。 墨白的《风景》,故事简单又不新鲜,但读罢却能给人较强烈的震撼。原因就在于作者较成功的运用了叙事语言。在传统的小说写作中,对事件过程的叙述、人物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展现等,常常需要用几种语言方式去表达。但在墨白的笔下,却打破了这些语言方式的界限,把叙述、描写,甚至人物的对话统统纳入一种语言体系中,使作品读来既有散文诗一样浓郁的抒情色彩,又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小说故事框架。读着作品,我不由得想起一个音乐领域中的术语:如歌的行板。《风景》中铺排开的相对整齐的句式,像音乐中连续使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一样,使作品显得绵长忧伤又深情。有些地方字、词和句于的重复就像音乐中乐句的反复一样造成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比如奶奶不停的称叶子“乖”、“乖”;比如从头至尾纷飞飘扬的“雪花”,比如“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一个名叫叶的女孩……”这样句式的几次出现。这一切使《风景》成了一种诱惑,语言的诱惑! ——原载《小小说选刊·获奖作品赏析》1995年增刊 裴仁伟:奇妙的结构 ——读墨白的《结构》 墨白的《结构》可以说是一篇奇妙的小说。其奇妙之处有四:其一,人物的心理描写妙趣横生。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典型的醉汉,他在外和朋友喝了“一斤二斤小酒”,喝得醉态可笑。他似醉非醉,其意识既朦胧又清醒。在回家路上他晃晃悠悠、跌跌撞撞的,担他还能依稀认得“那是路灯”、“那是人”、“那是树”、“那是楼房”;还记得他的家在“五楼,右手”,并且还能鬼使神差地爬上楼,依次打开防盗门和里门,“回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到了“家里”,还能“清楚”地认得屋里的方位和摆设。他明明已经喝多了,但又一再声明“没有喝多”;他一路上的自言自语,即是连篇醉话,又是一连串严密的逻辑推理。这个醉汉的心理活动确实写得异常真实生动,使人读来忍俊不禁。 其二,心理描写手法比较独特。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可谓“三结合”:兼有中国传统小说、西方意识小说、当代心态小说的优点。它既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叙述主体。又较好地顾及了小说的情节因素;既通过大段的内心独自让人物的意识流动呈现出连续性,又让它定向从酒醉到清醒的情节结构之内,避免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杂乱无序和情节的支离破碎。 其三,小说的主题朦朦胧胧,妙不可言。作品的主人公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内的生活和心态,是十分常见的,他只是—个“清醒的醉汉”,我们很难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从小说中所看到的似乎只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原生态”,一种人们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但透过这种现象,读者可以作多角度联想。也许作者仅仅是为了反映醉汉们的可笑心态,也许是想讽刺某些人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为了“影射”某些实际上已经昏庸糊涂却又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头脑还十分清醒灵活的当权者……总之,它在主题上的“空白点”,只能由读者自己去填补。 其四,小说的标题相当奇特。题为《结构》,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这“结构”,是指主入公心理的错乱呢,还是象征当今社会生活的某种松散、无序状态?这恐怕只有作者才能作出权威性的解释。 ——原载《钦州弯报》1997年9月24日 张莉莉:雪的飘落塑造风景 这是一篇真情流露、诗意浓郁的故事。两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感人至深的情意。浓郁的情感触碰着你的心灵,让你感动.又觉得回味无穷。 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景物、语言、行动描写从简,并融化在故事的叙述之中。塑造人物形象,用白描手法,并注重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如文章中作者写叶“伸出舌头舔舔化成了水的雪”和“奶,啥是白血病?”这都写出了“叶”的天真。而奶奶说的那个善意的谎言,以及她把生命最后的时刻都给了孙女,这突出了奶奶的慈祥与无私的爱。 题为“风景”,含蓄隽永,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是美丽的,但又是孤独的,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一个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它仿佛在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一个不老的传说:爱可以塑造出世界上最温馨的画面。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沉浸在这人间至纯至美的风景中,体味着穿透灵魂的震颤。 然而在这背后,它隐含的是家庭破裂给子女带来亲情流失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使女孩孤单一人,是什么令女孩只想到奶奶,是什么让女孩失去更多的爱?此时,幸福也许真的可以很简单——健全的家庭,温馨的爱,健康的身体便是全部。当回想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时,我似乎又看到了人世间另一个弥足珍贵的风景,这风景不光定格在“叶”短暂而脆弱的生命里,也定格在所有读到这篇故事的读者的心目中。 一篇优秀的故事,往往更像一弯真情流露的小溪,它纯真的情意,浓郁的诗味,丰富的意蕴,轻轻地弹唱,都足以在你的心中淌成情感的急流。《风景》给人的感受,就是这样的独特。 ——摘自《轻风的月夜》·九州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后记:你看,这像不像一圈人坐在一起开作品研讨会?有点像,他们各说其辞,声音各自不同,却又互不干扰,心态平和,实话实说。我呢,只不过是一个记录者的身份,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当然,录在这里的有关墨白小小说的评论或文字,可能是挂一漏万,但就此整理的过程,已是我对文学认识的过程,是我对生活的认识过程,也是对自我认识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不但是对作家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评论家和读者的尊重,这不但是对作家的热爱,而且是对评论家和读者的热爱,这不但是对文学的热爱,而且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这也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算是一种新的文体吧,起码结构上是这样。我觉得,这种方法同时也适合其它优秀的小说家,只是这些烦琐的事,需要有人拿出时间来做而已。 作者简介:孙青瑜,女,现居郑州。近两年开始在《钟山》《安徽文学》《南方论坛》《河北大学报报》等刊发表小说、论文多篇。现为郑州市文联签约作家。 PAGE 1
/
本文档为【有关墨白小说评论的断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