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试论康德的_审美无利害

试论康德的_审美无利害

2012-12-30 6页 pdf 483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3311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康德的_审美无利害 第17卷第2期 2002年4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01.17No.2 Apr.2002 试论廉德羽“审美无利害” ‘刘立策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在西方,美学(Aesthetica)一词,来自古希腊的“Aesthetikos”,意思是感觉学。1750年,鲍姆嘉通以“美学” (Aesthetica)为其研究感性认识的新学科命名,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功不可没。他填补了唯理主义哲学体系的 一个漏洞和缺陷,那...
试论康德的_审美无利害
第17卷第2期 2002年4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01.17No.2 Apr.2002 试论廉德羽“审美无利害” ‘刘立策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在西方,美学(Aesthetica)一词,来自古希腊的“Aesthetikos”,意思是感觉学。1750年,鲍姆嘉通以“美学” (Aesthetica)为其研究感性认识的新学科命名,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功不可没。他填补了唯理主义哲学体系的 一个漏洞和缺陷,那就是感性世界里的逻辑,并把美学推向科学系统的大门。但实际上,鲍姆嘉通并没有真正使美学成 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当时还只是把美学作为认识论的一个分支。真正使美学独立出来,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严格地、 系统地为“审美”划出一独自领域,使之成为一门新的科学的则是康德·咿曼努尔(Kant,1724--1804),而完成这一工作 的标志就在于《判断力批判》一的出版。该书上卷“审美判断力的批判”第一节“美的分析”中的第一个重要命题就是 “审美不涉利害”,这个命题在康德美学体系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为康德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先验美学的大厦的, 而它对后世的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故本文以此为论析对象,试图对该命题有一个较全面的梳理。 关键词:康德;审美快感;利害性 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2)02一0082—05 一、“审美不涉利害”命题的来源 在一些当代西方美学史家看来,“审美不涉 利害”这一命题是使美学独立出来的理论基石, 也是现代美学和传统的古典美学的分水岭。因为 传统的古典美学是和认识论、伦理学搅和在一起 的,现代美学才使二者分离。因此,美国美学史家 杰罗姆·斯托尔尼兹曾说:“除非我们能理解‘无 利害性’这个概念,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现代美 学”。⋯(P17) “鉴赏无利害”这种思想并非康德首创,它在 欧洲起源很早。早在中世纪,经院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就曾经说:“善是能使欲望要求得到满 足的东西,而美的事物一被察觉即能予人以快 感”。心1(P150)这里就包含着美不涉利害的意思。 到18世纪英国经验美学家,这种说法多起来。但 开始只是在伦理学和宗教的争论中谈这个问题, 后来才引入审美领域。一般认为,这一观点的较 早倡导者是18世纪的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 (Shaftesbury,1671—1713)。他是在反驳哲学家 霍布斯丁(homasHobbes,1588—1679)的伦理学 和美学思想时提出“审美无利害”的。霍布斯认 为善恶与人的实际欲望有关,美是善的一种,也与 欲望有关,“预期希望方面的善,谓之美”。L3j (P38)对夏夫兹博里来说,“利害性”是一个伦理学 的价值论的概念。他认为,如果从利害性考虑,害 怕恶有恶报,因而去行善,那是“对美德的致命 伤”。在夏夫兹博里看来,“美德就在于它本身”, 真正的道德行为应完全出于对纯净的道德观念和 上帝的爱,与实际的利害得失无关,审美快感并非 来自对“情欲或对利害的关怀”,而是来自对“真 实、均衡、秩序和对称的热爱”,【41(P120)道德感和 审美感密切相关,“无利害”从道德领域自然进入 审美领域。他说:“设想一下,假如你在为远处海 洋的美景所陶醉的同时竟会去想到怎样制服海 收稿日期:2001—10—21 作者简介:刘立策(1976一)。女,四川师大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82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洋,怎样能像一个海军将领那样地去征服海洋,这 种想法不有点荒谬吗?”¨1(P17)在审美活动中不 应掺杂对于对象的占有欲,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审 美。夏夫兹博里的门人哈契生(FrancisHut— cheson,1694—1746)也认为“美的快感和在见到 时由自私心所产生的那种快乐是迥然不同 的。’’‘5](P99) 继夏夫兹博里与哈契生之后较详尽地发挥 “审美无利害”学说的人当推另一名英国美学家 博克(EdmundBurke,1729—1797)。他在1756年 出版的《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一书中,用 一节的篇幅专门批驳美学中的功利说,他认为美 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 些性质”。¨o(P118)爱与欲念不同,欲念迫使我们 去占有某物,而由欲念吸引我们去占有的事物并 不一定是美的,具有“高度的美”的人令我们喜 爱,却并不引起欲念,可见美与欲念无关。其他像 艾笛生、荷姆等都谈过审美“无利害感”的问题, 但相比之下,夏夫兹博里之后的美学家的观点都 没能超出他,他们或把审美和道德混在一起,或从 经验的角度去描述,如博克的美学理论,无利害感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在他那,美是作为与崇高相 对应的一个概念,基本上是与娇弱、光滑、柔软、小 巧等认识相联系的。但是,到康德这里,“无利害 感”不再是从伦理学价值论引申到审美领域的概 念,也不再是零散的经验描述,他明确提出“审美 不涉利害”这一美学命题,作为他的美学理论大 厦的基石,对其做了最系统、最完整的论述。 二、审美快感的特点 康德对审美无利害的确切提法是“那规定鉴 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6o(P40) 这个命题首先承认了审美判断是借助于快感的判 断,但引起快感的原因并非只有“美”,即:审美判 断是凭借快感进行的,但凭借快感的判断并不一 定就是审美判断。那么,审美判断的快感有什么 特点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有必要把“利害关系”的 含义分辨清楚。所谓利害关系,就是对象的实际 存在使人满意或不满意,从而引起人的愉快或不 愉陕。康德说:“凡是我们把它和一个对象的存 在之象结合起来的快感,谓之利害关系。因此, 这种利害感是常常同时和欲望能力有关,或是作 为它的规定根据,或是作为和它的规定根据必然 地连结的因素。”∞1(P40)要特别注意的是,“规定 鉴赏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这一命题 中,康德说的不是美的事物客体没有利害关系,而 是说美的情感没有利害关系。鉴赏的根据在主 体,规定鉴赏判断的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这 审美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感夹杂在内的,但这 不妨碍美的事物对人甚至对当下的审美主体是有 利害关系的。如,种植满塘莲花本为取其莲蓬和 藕,但夏夜莲池,菡萏飘香,无比清新,时下,岸上 的人或莲塘的主人在一种“纯粹的观照”中或在 玩味荷花为何如此美妙的反思中,忘却最初的功 利目的,不再涉及对象的存在和属性,这种愉快就 是无利害的。 总之,审美无利害就是在审美时对于对象的 存在“绝不感兴趣”,“对象的单纯表象在我心中 就伴随着愉快”,“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 存有偏爱,而是在这方面纯然淡漠”。∞1(P41)审美 无利害是康德为审美作出的最根本的规定。这一 命题,常被视作康德美学的最主要特征,对近代美 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康德自己觉得, “我们对这个很重要的命题不能有更好的说明, 除非我们把那和利害感联结着的快感来和这鉴赏 判断中纯粹的、无利害关系的快感相对立”。∞o (P41)正面对鉴赏判断的阐释只能达到一种程度, 若想深入,只好把审美判断的愉快与其他愉快, 如:与快适和善的愉快加以对比、区分,以便更加 突出审美判断快感的无利害特征。 首先,康德立足于对“快适”的分析,提出“审 美不是官能享受”。单纯的感官满足或享受,康 德称为Angenehm,宗白华释作“快适”。由这种 快适引起的愉快(DasWohlgeffalenamAngeneh— men)是与利害感结合在一起的。康德说:“在感 觉里面使诸官能满意,这就是快适。”∞1(P42)在这 个定义里,起关键作用的是“感觉”一词。感觉的 德文是Empfindung,偏重于接受外界刺激后的感 受,但一般人们也常用它来称谓不同于感受的另 一种心理状态。这就造成了双重意义。因此,康 德首先界定了包含在这一名词下的两种意义。第 一种是客观的感觉,与对象的存在有关,称为“感 官的客观表象”,人经由感官外界对象所获得的 表象就属于这种感觉。第二种是主观的感觉,它 不是一件事物的表象,即:它没有表现或反映出客 体的性质,只是由客体的性质所引起的纯粹的情 绪。康德举例说:“草地的绿色是属于客观的感 83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觉,作为对于感官对象的觉知;而这绿色的快适却 是属于主观的感觉,它并不表示什么事物,这就是 说它是隶属于情感,借赖它,事物被看作愉快的对 象(而不是对于它的认识)。”L61(P43)两种感觉都 可能是愉快的。主观感觉是审美感觉,是无利害 关系的。客观的感觉如果是愉快的,就只能称为 “快适”了。这种快适是对象满足了官能的需要, 或引起了对它的欲望,主体不仅表示出赞许,还产 生爱好(Neigung),这就是快乐,即快适(如:大热 天又累又渴时吃一个西瓜,感到十分惬意)。快 适与审美愉快不同,它与对象的存在有关,对主体 有实际的好处,所以它是与利害结合着的。对快 适的分析,在于勿把官能的快乐误认为是美感,更 不可以此为根据断定审美是有利害关系的。 然后,康德紧接着驳斥了自古希腊以来,从伦 理角度去理解美,认为“美是善”,或“美是真和善 的统一”的传统观念,他认为美不是善。为论证 审美无利害,康德决定把美和善区分开来。在康 德的伦理学中,善有其特殊的规定。一般认为善 是对群体对他人有益的行为。康德认为这类行为 并不一定是善,善要看其动机如何,要看其是否符 合道德律令,是否遵从了绝对命令,“善是依着理 性通过单纯的概念使人满意的”。【6o(P43)所谓善, 或指某物有用、有益,它可以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 手段和工具;或指某物本身好,它本身令人满意。 前者是间接的善,后者是直接的善。不论是有用、 有益,还是本身好,都令人满意和愉快,这就是 “善的愉快”。然而,“在两种(善的愉快)里面都 含有一个目的的概念,这就是理性对于意欲(至 少是可能的)的关系,因此是对于一个客体或一 个行为的存在的一种愉快,这也是一种利害关 系。”L6o(P43)康德认为,善的愉快和快适的愉快虽 有区别:善的愉快有直接间接之分,快适的愉快是 直接的,快适是享受,它的愉快是暂时的,善是理 性的追求,绝对的善是永恒的愉快。“但不管快 适和善中间这一切的区别,双方在一点上却是相 一致的:那就是它们时时总是和一个对于它们的 对象的利害结合着,不仅是那快适(第3节),和 那间接的善(有益的),它是作为达到任何一个快 适的手段而令人满意的,并且还有那根本的在任 阿目标里的善,这就是那道德的善,它在自身里面 带着最高的利害关系。”【61(Pd5)康德之所以在快 适和善之间作出区分,又把善的价值远远放在快 适之上,是为把审美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留下余地。 上述两点,是从有无利害关系这个角度去证 明审美无利害的。最后,康德单独用一节的文字 从愉快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出发专门对审美、快 适和善三者所带来的愉快进行了一个比较。他指 出,三种愉快与事物的客观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关 系。快适完全依赖于物的存在,是物的质料或内 容直接刺激感官而引起的。这种愉快完全是客观 的,不自由的。善的愉快既受事物表象的制约,又 受人的理性的制约,其中有概念和目的在起作用, 也与事物的存在有关。只有审美愉快对于对象的 存在是纯然淡漠的,鉴赏完全是静观的,没有概 念,也没有目的,是纯粹的快感。三种愉快与主体 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为了表述这种区别,康德精 心挑选了三种不同的词语。感官的快适给人的是 快乐(Vergntigt),美单纯地使人愉快(gefalh),善 是被人珍贵的(geschaBt)。快乐与偏爱(Nei. gung)有关,即与个别主体的感官癖好有关。珍贵 与赞许、尊重有关,某物得到主体的肯定后才可能 视作珍贵。单纯的愉快与感受(Gunse)有关,唯 独这种愉快是自由的,因为它完全不受对象的制 约。康德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只有 人才能有审美活动,美只适用于人。快适适用于 人和动物。善又是只适用理性的存在,与感性无 关。审美要求感性对象作为审美表象的来源,又 不牵涉对象的质料,只与对象的形式有关,所以要 由主体的超感性能力去把握,这种超感性能力就 是人的理性。这样,人通过审美,就在自身把感性 和理性,自然和社会,必然与自由联结起来,通过 审美,人的全面本质得以实现。 通过对审美愉快独特性的研究,康德从“质” 的方面,对鉴赏判断(审美判断)及其对象作了如 下结论:“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 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这种愉快的对象称为美。”帕4(P47)这是康德从第 一个契机分析出来的对美的说明,它把审美快感 同其它快感区别开来,认为“在这三种愉快里只 有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 由的愉快。”L61(P46)由此,得出了审美判断的快感 的特征是:不涉利害的自由性和纯粹性。 三、“审美无利害”命题的价值和影响 从“美的分析”四个契机的顺序可以看出,在 对美进行分析时,康德改变了在《纯粹理性批判》 中确定的量一质一关系一情状的论述顺序。他认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为,对于审美判断与其它判断的区别,根本在于 “质”的问题。因此他把关于质的探讨列为第一 个契机。通过对“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 何利害关系的”命题的论述,从是否涉利害这一 本质特点,区别了美与快适,美与善,就把美从与 快适、善相混合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美不再是快 适与善的附属物。美有了自己独立的品格,成为 独立研究的对象,美学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门独 立的科学。 康德以“审美不涉利害”这一质的命题做基 础,又从量、关系、情状的范畴论述审美和美的特 点,提出了“不经概念而具有普遍性”、“无目的的 合目的性”和“不依赖概念的必然性”三个命题。 这后三个命题和审美不涉利害的命题有直接联 系,后三个命题可从前一个命题推出,而对后三个 命题的论述又加深了前一个命题。从量的范畴考 察审美判断,康德说:“因为人自觉到对那愉快的 对象在他是无任何利害关系时,他就不能不判定 这对象必具有使每个人愉快的根据”。№1(P48)从 关系的范畴看,康德认为利害是和目的联系在一 起的,而审美判断不涉对象的存在,只涉表象形 式,即不涉利害,因此只能是无目的的,即“美是 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它不具有一个目的 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时。”E6J(P74)第四个 命题同样也和涉利害命题有关,因为审美不涉利 害而感到愉快,这种“情感不是作为私人的情感, 而是作为一种共同的情感”161(P78),有了假设的 共通感,美才可能“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 然的愉快的对象”【6o(P79)。通过后三个命题的论 述,使“审美不涉利害”的命题更加牢固地确立起 来。 康德从纯学术的角度,为确定审美的独自领 域,提出审美不涉利害这一命题。虽然在康德之 前是夏夫兹博里第一个提出了这种说法,但他所 说的“无利害”,主要是排除利己之心和占有欲 望,还带有明显的伦理的色彩。康德则强调,无利 害感是一种与客观事物的存在无关,只涉及事物 在我们头脑中的表象形式的判断力。当判断某一 对象为美时,“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 有偏爱,而是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 能够做个评判者。”[63(P41)因为只排除利己之心 和占有欲望,并不能保证审美判断的纯粹性,如果 涉及到对象存在的内容、性质,那仍然不是纯粹审 美判断。而像康德这样把无利害感界定为对事物 的存在纯然淡漠,审美知觉的对象只是事物表象 的形式,才真正抓住了审美的特殊领域和特性。 黑格尔高度评价这个美学观点,认为“这是关于 美所说过的第一句合理性的话。”¨1(P299)康德提 出的审美不涉利害这一命题,是对强调美和艺术 的功利作用的封建古典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西 方古典美学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伏尔泰、狄德 罗,都美善不分,把美和效用、利害联系在一起,把 艺术当作认识和道德教育的手段。而“审美不涉 利害”的命题可以说是美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 代的革命,这一命题为浪漫主义美学的兴起推波 助澜,引发了唯美主义文艺思想,并且作为新的美 学理论基石,影响了现代美学的诸多派别。 西方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 艺思潮,是以反对代表封建贵族利益和审美标准 的古典主义文艺为目标的。“审美元利害”是康 德美学的核心命题,和这个命题相关联,康德论述 了审美不涉概念而具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以及共通感的问题,强调艺术的自由本质,想象特 征和天才创造。浪漫主义首先在德国出现,明显 地和康德这些观念有关。早期浪漫主义耶拿派代 表人物之一奥古斯特·史勒格尔说:“一座房子 是用来在里面住人的,但是,在这个意义上,一幅 画或一首诗又有什么用处呢?⋯⋯不愿意有用, 才是艺术的本质。”¨3(P256)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 人物柯勒律治,年轻时曾到德国学习康德哲学和 美学。他强调艺术不涉利害,不关真理,只是为了 快感,而这种快感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把个别具体 的事物统一于永恒的观念、对象统一于主体心灵 的结果,因此他强调天才,反对摹仿,把想象力看 作诗的根本动力。法国浪漫主义早期的理论家史 达尔夫人,通过《来自德国》与《论文学》等著作, 为法国了解康德美学与德国文学及其影响下兴起 的浪漫思潮做了很好的准备。与浪漫主义相比, 更明显受到康德“审美不涉利害”美学思想影响 的是19世纪末首先产生于法国的唯美学主义思 潮,唯美主义的代表戈蒂叶曾是浪漫主义诗人,由 于厌恶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浪漫主义 “多情善感的梦幻”,开始反对浪漫主义、现实主 义、自然主义等各种功利主义。他认为,艺术没有 实用性,与道德、政治都无关,艺术唯一的目的就 是创造美,艺术与美应该划等号。因此,为艺术而 艺术,也就是为美而艺术,这巳成为唯美主义的信 条。其他如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佩特与王尔德,他 85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们的观点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康德审美无利害说 的影响。但唯美主义对康德思想采取的是唯我所 用的态度。康德讲审美与利害无关,讲的是纯粹 美,而文学艺术不属纯粹美,属依存美,依存美是 涉及目的、认识和道德的,因而与功利有关。康德 观点中的艺术和美不是同一概念,而唯美主义试 图把二者等同,以论证艺术是纯粹美。除去浪漫 主义与唯美主义,康德“审美无利害”命题还促使 了近代美学中“游戏说”与“距离说”的产生,康德 在《判断力批判》中区别艺术和手工艺时说,艺术 是自由的,“好象只是游戏⋯⋯它是自身愉快的, 能够合目的成功。”Mo(P149)从席勒的“游戏冲 动”说到斯宾塞、谷鲁斯的进一步修正与发展,无 不受到康德影响,他们纷纷抓住游戏不涉利害,以 此和艺术联系去说明艺术。英国美学家布洛,更 进一步发展了唯美主义人物王尔德强调艺术和现 实、时代脱离的主张,提出审美活动是主客体在 “距离”概念上的综合的观点,建立了“距离说”。 “游戏说”和“距离说”都是建立在康德的“审美不 参考文献: [1]美学译文:(3)[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4. [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c].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汝信、夏森.西方美学史论丛[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5]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9.118. [6]康德.判断力批判:(上)[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译本第4卷[M].299. [8]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56. 涉利害”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个命题在西方现代 美学中几被视作“自明”的真理,许多美学家虽没 涉及审美是否关系利害问题,但都是以它为理论 前提的。 康德美学中这个基础性命题其实也并非无矛 盾可言,他强调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无目的性,即: 人与对象的形式发生联系就可建立审美关系。但 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却是一个社会性存在,人的劳 动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人的精神活动与物质生活 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在“无目的性”中被忽视, 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主观唯心主义。我们对 康德美学思想体系中这个基石性命题的梳理采取 的是康德本人倡导的“批判”(kritik)的态度。即: 考察、分析、清理和研究。“审美无利害”命题并 未把艺术提高到纯粹美层面,但第一个使美学独 立,使艺术成为美学的基本理论方向和研究领域 的人却是康德,这不仅影响了黑格尔、马克思,还 几乎影响了整个20世纪西方美学。 ArguingaboutKant’SViewofAppreciatingBeautyNon—utilitarianly LIULi—ceLITian—dao (ChineseDepartment,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610068,China) Abstract:Thetermof“aesthetics’’comesfromGreek“aesthetics”.In1750,Baumgartennamedittohis perceptualstudy,andfilledtheblankofperceptualworld’Slogicofrationalism.Butitwasimmanuel.Kant madetheaestheticsstandingaloneandbecominganewscience.ThepublishingofCritiqueofJudgementisthe signofaestheticstabling.Thereisanimportantviewaboutappreciatingbeautynon—utilitarianlyinthisbook. NotonlyKant’Stranscendentalaestheticsisbasedontheview,butithasprofoundinfluencetilltoday. Keywords:Kant;estheticpleasure;utility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试论康德的"审美无利害" 作者: 刘立策, 李天道, LIU Li-ce, LI Tian-dao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刊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02,17(2) 参考文献(8条) 1.伍蠡甫 欧洲文论简史 1985 2.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 3.康德;宗白华 判断力批判 1987 4.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 1980 5.汝信;夏森 西方美学史论丛 1984 6.霍布斯·利维坦 查看详情 1985 7.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 1979 8.美学译文 198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元骧.WANG Yuan-xiang 应该怎样理解审美的"无利害性"[期刊论文]-文史哲2005(2) 2. 高尚学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性"[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7(33) 3. 林国兵 康德审美无利害关系论要[期刊论文]-襄樊学院学报2004,25(3) 4. 吴瑶瑶.刘军 对康德"审美不涉利害"命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财富2009(14) 5. 由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性"说起……[期刊论文]-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3,13(3) 6. 王勇军 浅析康德眼中的美[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 7. 丁智琼 康德的二律背反论美[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 8. 张丽.ZHANG Li 康德的四个契机的效果和影响[期刊论文]-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8,29(2) 9. 李何 简论康德"审美无利害"的学说[期刊论文]-艺术探索2008,22(3) 10. 李小红.寇鹏程.LI Xiao-hong.KOU Peng-cheng 康德目的论美学的重大意义[期刊论文]-西南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34(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ssfxyxb200202018.aspx
/
本文档为【试论康德的_审美无利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