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律失常(内科学)

心律失常(内科学)

2013-01-01 50页 ppt 21M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4831

暂无简介

举报
心律失常(内科学)null心律失常 Arrhythmia心律失常 Arrhythmianull心脏传导系统解剖null心脏激动的正常传导心脏激动的正常传导 窦房结 结间束 心房肌 (P波) 房室结 希氏束 右束支 左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QRS波)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的定义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的分类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速②窦缓③窦不齐④窦停 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 逸搏与逸搏心律 主动性异位...
心律失常(内科学)
null心律失常 Arrhythmia心律失常 Arrhythmianull心脏传导系统解剖null心脏激动的正常传导心脏激动的正常传导 窦房结 结间束 心房肌 (P波) 房室结 希氏束 右束支 左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QRS波)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的定义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的分类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速②窦缓③窦不齐④窦停 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 逸搏与逸搏心律 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期前收缩②阵发性心动过速③房 扑、房颤④室扑、室颤 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病理性 ①窦房阻滞②房内阻滞③房室阻滞④室内阻滞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的诊断心律失常的诊断病史; 体格检查(а波、S2反常分裂、颈动脉窦按摩); 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 运动试验; 食管心电图; 临床电生理检查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null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正常窦性心律 诊断要点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频率100-150次/分[临床意义] 可见于健康人; 病理状态; 药物; 窦速一般不治疗 针对原发疾病和诱发因 素治疗 必要时应用β受体阻滞 剂减慢心率 null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频率﹤60次/分; 常伴有窦不齐; [临床意义] 可见于健康人; 病理状态; 药物; 通常无需治疗; 可用阿托品、麻黄 碱、异丙肾等;null窦性停搏窦性停搏[心电图特点] 长间歇内无P波 长 R-R ≠ 2 R-R (Ⅱ度Ⅱ型SB) 可以出现异搏或异搏心律 [临床意义]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颈动脉窦过敏; AMI、窦房结病变、脑血管意外等; 洋地黄、乙酰胆碱等药物; 表现:黑蒙、意识丧失、Adams-Stock null窦性停搏伴交界性异搏null*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长间歇内无P波 长 R-R ≠ 2 R-R (Ⅱ度Ⅱ型SB) 停搏间歇不规律null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长间歇内无P波;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3.停搏间歇规律。 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因] 淀粉样变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 感染(布氏杆菌病、伤寒) 纤维化与脂肪浸润 硬化与退行性变 缺血(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肌病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 高血钾 脑血管意外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低于50次/min); 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 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指在心动过缓基础上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常为房扑、房颤、房速 ;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症状: 头晕、黑蒙、晕厥、Adams-Stokes syndrome 乏力 如伴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 null[诊断方法] 固有心率(IHR)测定 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影响,测定窦房结自身频率 IHR正常值=118.1-(0.57 x 年龄) 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测定 SNRT 正常≤2000ms CSNRT正常≤ 525ms [治疗] 无症状患者:可不必治疗 有症状患者:心脏起搏器治疗或药物治疗(阿托品、异丙肾(临时))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心脏起搏+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性期前收缩(PACs)房性期前收缩(PACs)[心电图特点] 提前发生的异形P波; QRS波群形态正常;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内差异性传导 PACs发生较早,QRS波群宽而畸形 未下传的PACs PACs发生过早,房室结未脱离不应期 完全性代偿间歇 配对间期 + 代偿间歇 = 2 R-R 间隔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配对间期 + 代偿间歇 < 2 R-R 间隔 配对间期代偿间歇null[病因] 约60%的正常人有期前收缩(Holter资料) 吸烟、饮酒、咖啡、情绪激动 各种心脏病 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电解质紊乱 [临床表现] 心悸 期前收缩的S2减弱,偶仅可听到S1 期前收缩后存在长间歇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null自律性房速自律性房速[心电图特点] ①心房率一般为150~200次/min; ②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③可伴有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2:1房室传导者常见; ④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但可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⑤心动过速开始时和终止前存在“加温现象”;[治疗][治疗]洋地黄中毒 ①停用洋地黄药物 ②补充钾盐 ③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或ⅠA、ⅠC类、Ⅲ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洋地黄药物引起者 ①减慢心室率 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 阻滞剂等 ②转复自律性房速 ⅠA、ⅠC类、Ⅲ类抗心律失 常药物 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药物无效时 null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点] ① P波消失,代以细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其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f波); ② f 波频率约350~600次/min; ③ 心室率极不规则; ④ QRS波群形态正常(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nullnull[分类与病因]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发生后可自行终止 情绪激动、运动、手术、急性酒精中毒、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发生 孤立性心房颤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起源于L肺静脉开口处的心肌纤维 持续性心房颤动 经过治疗后可恢复窦性心律 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以及肺心病 慢性心房颤动 对治疗无反应或电复律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 由持续性心房颤动发展而来,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null[临床表现] 症状 心悸、胸闷、气短、心绞痛、CHF,CO减少25% 体征 心律极不规则 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 脉搏短绌 体循环栓塞(5~7倍) [治疗][治疗]减慢心室率 洋地黄、钙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静注,使安静时心室率保持在60~80次/min;一般活动后不超过100次/min 适用于 阵发性心房颤动 常在24~48h内自行转复 慢性房颤 减慢心室率、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为目的 恢复窦性心律 药物复律 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 ⅠC类(普罗帕酮) Ⅲ类(胺碘酮) 直流电复律 药物转复无效、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时 电复律前几日给予上述药物,预防复律后房颤复发 null预防栓塞并发症 危险因素 既往有栓塞病史或严重的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左心房扩大 高血压、糖尿病 老年患者 抗凝治疗 华法林 每日3mg,维持凝血酶原时间INR2.0~3.0 阿司匹林 每日300mg,长期口服 房颤持续不超过2天,复律前无需作抗凝治疗 否则,复律前接受3周抗凝治疗,转复后继续治疗3~4周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 ①P波消失,代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扑动波之间的等电位线消失; ②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min,扑动波节律匀齐; ③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 ④QRS波群形态正常 室内差异性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nullnull[病因与分类] 阵发性心房扑动 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各种心脏病患者 持续性心房扑动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包炎、酒精中毒等。肺栓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三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 心房扑动常有不稳定的倾向 症状 心悸、眩晕、低血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体格检查 快速的颈静脉搏动 心律规则与否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 按摩颈动脉窦能突然减慢心房扑动的心室率 [治疗][治疗]治疗原发疾病 减慢房扑的心室率 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转复房扑 ⅠA、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直流电复律 食管和心腔内心房超速起搏 根治房扑 导管射频消融交界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提前发生的QRS波群 形态正常(室内差异性传导) 逆行P波 位于QRS波群之前 PR间期﹤0.12s 位于QRS波群之中 P波不可见 位于QRS波群之后 RP间期﹤0.20s null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及洋地黄过量的患者,少见于正常人; 心动过速发作起始与终止时心律逐渐变化,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70~150次/分,心律通常规则; QRS波群正常; [治疗] 针对病因; 停洋地黄、补充钾盐、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或ⅠA、ⅠC类、Ⅲ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 折返可发生于窦房结及周围组织、房内、房室结内或房室之间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null[心电图特点] ①心率150~250次/min,心室律绝对规则; ②QRS波群形态正常(发生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形态异常); ③伴有逆行P波(Ⅱ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④心动过速通常由期前收缩触发; ⑤突发突止; null[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持续时间长短不定; 症状--心悸、头晕、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 体征--心律绝对规则,S1强度一致; [治疗] 终止发作 刺激迷走神经方法(Valsalva动作、咽部刺激、颈动脉窦按摩、压迫眼球);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腺苷; 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 ⅠA、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直流电复律; 食管心房快速起搏; null预防发作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药物 洋地黄;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β受体阻滞剂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概念] 预激 是指心房激动经旁路提前激动部分心室肌,或心室激动经旁路提前激动部分心房肌 预激综合征 又称WPW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者 房室旁路(Kent束) 预激综合征患者除房室交界区外,房室之间还存在由普通心肌细胞组成的肌束,此外还存在三种少见的旁路 ①房-希氏束;②结室纤维;③ 分支室纤维nullnull[心电图特点及分型] ①PR间期﹤0.12s ②delta波(△波) ③QRS波群时限常常超过0.12s ④继发性ST-T改变A型 QRS在胸导联均向上(房室旁路位于左侧房室环) B型 QRS在V1向下,V5-6向上(房室旁路位于右侧房室环)[临床表现] 人群发生率约为1.5‰ 心动过速频率较快 AVRT 80%以上 房颤 15%~30% 房扑 5% 可导致心力衰竭、低血压、晕厥、猝死 nullnull[治疗] AVRT 同PSVT治疗 房扑、颤动 (延长房室旁路不应期) 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 电复律 晕厥、低血压时 注意 : 洋地黄、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可诱发室颤 (单纯延长房室结不应期)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null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null室性期前收缩(PVCs)室性期前收缩(PVCs)[病因] 正常人:发生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疾病及其他应激: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 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 不良因素诱发: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饮酒、烟、咖啡; 心脏器质性疾病: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 [分类] 偶发性PVCs <5次/min或<30次/h 频发性PVCs ≥5次/min或≥30次/h 单形性PVCs 同一导联内PVCs形态相同 多源性PVCs 同一导联内PVCs形态不同 二联律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PVCs 三联律 每两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PVCs null[心电图特点] ①提前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 0.12s,ST段与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配对间期恒定; ③完全性代偿间歇;[特殊类型][特殊类型]成对PVCs 连续发生两个PVCs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个或以上的PVCs null间位性PVCs PVCs插入正常窦性搏动间,无代偿间歇 R-on-T PVCs PVCs发生于前一心动周期T波上 室性并行心律 ① PVCs的配对间期不恒定 ② PVCs的较长间距与最短间距成整倍数关系 ③室性融合波 null[治疗]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PVCs不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危险 去除吸烟、饮酒、咖啡、应激等诱因 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同 急性心肌缺血/高危PVCs 利多卡因 静注(首选) 普鲁卡因酰胺 静注 β受体阻滞剂 静注 慢性心脏病变患者 二尖瓣脱垂伴发PVCs 首选β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伴发PVCs(尤其伴有EF减少时) 心脏性猝死危险增加 β受体阻滞剂 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低剂量胺碘酮 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心脏性猝死率 ⅠA、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虽能减少PVCs发生率,但增加总死亡率,应避免长期应用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①连续出现3个或以上的PVCs; ②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0.12s); ③心室率通常100~250次/min(节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④P波与QRS波群关系不恒定(房室分离); ⑤心室逆传夺获心房; ⑥发作突然开始; ⑦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是重要依据; null室性心动过速(右室起源)nullnull[病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脏瓣膜病等 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特发性室速 无器质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心悸、低血压、晕厥、气促、心绞痛等 听诊 心律轻度不规则 S1强度经常变化 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 null[分类] 非持续性室速(nonsustained VT) 发作时间﹤30s,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室速(sustained VT) 发作时间超过30s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需药物或电复律终止 单形性室速 多形性室速 null终止发作 电复律 室速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注意: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 药物 利多卡因1~3mg/kg静注,1~4mg/min静滴 其他 普鲁卡因酰胺 普罗帕酮 胺碘酮 索他洛尔预防复发 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降低AMI后的猝死率 胺碘酮 减少AMI后和CHF患者的心律失常与猝死率 维拉帕米 用于“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特发性室速之一) ⅠA、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增加AMI后的死亡率,不宜长期应用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治疗]特殊类型VT特殊类型VT*尖端扭转形VT (Tdp) 为多形性VT的特殊类型 QRS方向与振幅环绕等电位线呈周期性改变 心率200~250次/min 窦性心律时QT间期延长,≥0.5s,U波显著 可自行终止,亦可进展为心室颤动和猝死null[病因]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 某些药物 ⅠA、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吩噻嗪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治疗] 去除引起QT间期延长的诱因 硫酸镁静滴/补充钾盐 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静滴 临时心房/心室起搏 β受体阻滞剂 null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60~110次/分; 2.开始与终止呈渐进性,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之后; 3. 心室与窦房结两个起搏点轮流控制心室节律;也可形成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null心室扑动 各导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150~300次/分 心室颤动 QRS-T波群消失,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波幅 大小不一的颤动波 传导阻滞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病因] 功能性(文氏型AVB) 运动员、正常人睡眠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 病理性 AMI、严重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先天性心脏病、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心脏手术 Lev病(心脏纤维支架的钙化与硬化)、Lenegre病(传导系统本身的原发性硬化变性疾病)、Lyme病(螺旋体性心肌炎)、Chagas病(原虫感染性心肌炎) 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粘液性水肿、心脏肿瘤null[分类] 一度AVB:特征为房室传导延缓 二度AVB:特征为仅部分心房激动可传导至心室 分为二度Ⅰ型、二度Ⅱ型 三度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其特征为所有的心房激动均不能传导至心室 [临床表现] 一度AVB:通常无症状,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度减弱 二度AVB:心悸、脉搏脱落感,听诊有长间歇 三度AVB 疲倦、乏力、眩晕、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Adams-Stokes综合征、猝死 体检 心房音与异常响亮的第一心音(大炮音),颈静脉亦可见到巨大的a波 [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 一度AVB PR间期延长,> 0.20 s 二度Ⅰ型AVB 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滞,周而复始 ②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长RR间期 ③长RR间期小于窦性RR间期的两倍 本型很少发展成完全性AVBnull二度Ⅱ型AVB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下传的PR恒定不变,PR时限正常/延长 本型阻滞部位多位于希氏束以下,可进展为完全性AVB null三度AVB * ①心房与心室的电活动完全脱节,互不相关 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可为窦性心律、房扑、房颤、房速 ③逸搏节律点位于希氏束及邻近时,QRS形态正常,心室率约为40~60次/min ④逸搏节律点位于希氏束-普肯野系统远端时,QRS增宽变形,心室率低于40次/minnull[治疗] 一度与二度Ⅰ型AVB无需治疗 二度Ⅱ型和三度AVB需要适当治疗 药物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起搏治疗 临时性心脏起搏 永久性心脏起搏 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右束支阻滞(RBBB) 左束支阻滞(LBBB) 左前分支阻滞(LAFB) 左后分支阻滞(LPFB) 双分支阻滞 三分支阻滞nullRBBB心电图特点 QRS增宽,时限>0.12s; QRS在V1-2导联呈rsR`(不对称M形),V5-6导联S波宽而深; 伴继发性ST-T改变; 不完全性RBBB  QRS形态与上相似,时限≤0.12s;nullLBBB心电图特点 QRS增宽,时限>0.12s; QRS在V1-2导联呈QS或qS波,V5-6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 伴继发性ST-T改变; 不完全性LBBB QRS形态与上相似,时限≤0.12s; null左前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1.QRS波群左偏:-45~-90°; 2.Ⅰ、aVL导联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 3.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延长的程度不超过0.12秒。null左后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1.QRS波群右偏,在90°~120°; 2.Ⅰ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RⅢ>RⅡ; 3.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 4.诊断还需排除其它电轴右偏的情况,如右室肥厚、肺气肿、正常小儿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null[分类]Williams Ⅰ类药物 阻断快速钠离子通道 ⅠA类药物 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ⅠB类药物 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不减慢Vmax ⅠC类药物 减慢Vmax,减慢传导,轻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Ⅱ类药物 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 Ⅲ类药物 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 Ⅳ类药物 阻断钙离子通道 null各类药物 Ⅰ类药物 ⅠA类药物 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丙吡胺 ⅠB类药物 利多卡因、美西律、莫雷西嗪、室安卡因、苯妥英钠 ⅠC类药物 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 Ⅱ类药物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Ⅲ类药物 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胺 Ⅳ类药物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null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ⅠA类药物 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ⅠB类药物 室性心律失常 ⅠC类药物 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Ⅱ类药物 房性心律失常 Ⅲ类药物 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Ⅳ类药物 房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称为促心律失常作用 发生率 约5~10% 发生机制 复极延长和早期后除极有关 临床表现 持续性室速、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型室速 易发生促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恩卡尼、氟卡尼、莫雷西嗪、ⅠA、ⅠC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普罗帕酮增加心脏骤停存活者的死亡率 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 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的PVCs患者,恩卡尼、氟卡尼死亡率显著增高,莫雷西嗪增加早期死亡率,对长期死亡率无影响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机制 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传导至心脏的特定部位,造成心肌细胞凝固性坏死,籍以隔断折返环路或消除病灶 室颤预防 ICD 外科治疗 心房迷宫术、心房走廊术治疗心房颤动,室速病灶切除术、室壁瘤切除术、梗死病灶切除术、心脏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治疗null思考1:PR间期延长,CRBBB,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意味着什么?null诊断?处理?null???null???null*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nullnull复习题:A1型题复习题:A1型题 诊断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A. 心电图 B. 心音图 C. 超声心动图 D. 心电图运动试验 E. 心电图信号平均技术 复习题:A1型题复习题:A1型题逆行P波的概念是: A. P波在II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s B. P波在II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s C. P波在II导联倒置,在aVR导联直立,PR间期>0.12s D. P波在II导联倒置,在aVR导联直立,PR间期<0.12s E. P波在II导联直立,在aVR导联直立,PR间期<0.12s 复习题:A1型题复习题:A1型题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义是: A. 室性期前收缩>5/h B. 室性期前收缩>10/h C. 室性期前收缩>30/h D. 室性期前收缩>60/h E. 室性期前收缩>100/h复习题:A1型题复习题:A1型题有关室性期前收缩,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 室性期前收缩不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 B.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不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C.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死亡率 D.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E. 胺碘酮增加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复习题:A1型题复习题:A1型题预激综合征伴发心房颤动时,应选用: A. 西地兰 B. 普萘洛尔 C. 维拉帕米 D. 普罗帕酮 E. 硫氮卓酮 复习题:A1型题复习题:A1型题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A. 奎尼丁 B. 胺碘酮 C. 美西律 D. 普罗帕酮 E. 普鲁卡因酰胺 复习题:A1型题复习题:A1型题 35岁心律失常患者,心率150次/min,心律规则,按摩颈动脉窦后心率突然减慢至75次/min,心律规则。该患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窦性心动过速 B. 房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室上性心动过速 E. 室性心动过速 复习题:A2型题复习题:A2型题一心脏病患者,近一周发生心悸、气促,夜间平卧入睡困难,体格检查:Bp110/70mmHg,双肺底可听及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节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检查为心房颤动。对该患者心房颤动的治疗应选用: A. 洋地黄类药物 B. β受体阻滞剂 C. 钙通道阻滞剂 D. 血管扩张剂 E. 利尿剂 复习题:A2型题复习题:A2型题 一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地高辛治疗一周后,心室律突然转为规则,心脏听诊时心率48次/min,可能为: A. 已恢复窦性心律 B. 转为心房扑动4:1传导 C. 转为心房扑动6:1传导 D. 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E. 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复习题:B型题复习题:B型题(1—3题共用备选) A. 维拉帕米 B. 利多卡因 C. 苯妥英钠 D. 莫雷西嗪 E. 普鲁卡因酰胺 1.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 2. 治疗室性心动过速首选 3. 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首选 复习题:B型题复习题:B型题(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B. 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C.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D.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E.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4. 阻断快速钠离子通道 5. 阻断快速钾离子通道 null谢谢!谢谢!
/
本文档为【心律失常(内科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