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13-01-06 18页 pdf 365KB 21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94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 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 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 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 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 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 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 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 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 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 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 F1自交,在产生的 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 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YYRR和 yyrr,它们产生的 F1 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 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 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 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 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 F1 作 母 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 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 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 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 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 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 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 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 与 体细胞 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 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 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 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 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 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 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 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 目 减半 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 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 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 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第二章第二节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 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 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 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 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 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 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 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 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 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 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 2.伴 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 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 女性 , 以罗马数字代表(如 I、Ⅱ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1、2等) 个 体 。 5.人类的 X染色体和 Y 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 不一样,X 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 X 染色体大小的 1/5 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 第三章第一节 1.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 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 菌 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 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 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 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3)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 鼠死亡。 ⑤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 R 型活 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 (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 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过程:① T2 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 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 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 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 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 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 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 构。 ②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 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 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 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 DNA 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 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第三章第三节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 DNA 为合成 子代 DNA 的过程。 2.时间:DNA 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是随着 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细胞核 。 4.过程: (1)解旋:DNA 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 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 苷酸为原料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 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 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 DNA完全相同的子代 DNA。 5.特点: (1)DNA 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 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 DNA 的一条链,因此,这 种复制叫 半保留复制 。 6.条件:DNA 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 游离的脱氧 核酸 ,需要能量 ATP 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 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 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第三章第四节 1.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形 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 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 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 2.概念:DNA 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 DNA 片 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遗传单位 。 3.结构:基因的 脱氧核苷酸 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的基因含有不同的 遗传信息 。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 顺序 之中,构成了 DNA分子的 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 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分子的 特异性 。 第四章第一节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合成的 RNA有三种: 信使 RNA(mRNA) , 转运 RNA(tRNA) , 核糖体 RNA(rRNA) 。 2.RNA 与 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 中有 碱基 U(尿嘧啶)而没有 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 链 ,而且比 DNA短。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氨基酸 ,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 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 4.mRNA 上 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为 1 个 密码子 。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细胞质 ,搬运工是 转运 RNA(tRNA) 。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 另一端有 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 第四章第二节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 即 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 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 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 蛋白质 传递到 蛋白质 ,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 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2.基因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 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第四章第三节 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 3 个碱基编码 1 个氨基酸,遗传密 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非重叠 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 符。 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 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 和 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 RNA ,结 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第五章第一节 1.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 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 , 频率很低。 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 的 根本来源,是 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4.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 因的重新组合 。 第五章第二节 1.染色体变异包括 结构 变异和 数目 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 少 ,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 少 。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 非同源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 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 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 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 减半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 色体数目加倍。 6.单倍体是指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在生产 上常用于 培育纯种 。 第五章第三节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 以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 显 性致 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 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 一些 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 21三体综合征 ,又叫先 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21号染色体,是由于 减数分裂 时 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 1990年,目的是测定 人类基因组的全 部 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第六章第一节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优良性状 通过 交配 集中在一起, 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 2.诱变育种是利用 物理因素 (如 X射线 、 γ 射线 、 紫外线 、 激 光 等)或 化学因素 (如 亚硝酸 、硫酸二乙酯 等)来处理生物,使生 物发生 基因突变 。其优点是 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 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 第六章第二节 1.基因又叫 基因拼接技术 或 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 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 某种基因 提取出来,加以 修饰改造 ,然 后放到 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 定向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 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简 称 限制酶 );基因的针线即 DNA 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常用 质粒 、 噬菌体 、 动植物病毒 等。 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经历四个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 、 目的基因与运 载体结合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 4.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 农药的用量 ,大大降低了 生产 成本 ,而且还减少了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5.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 高效率 、 高质量 、 低成本 。 6.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 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另一种观点是 转 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 第七章第一节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 拉马 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 神造的 ,而是由 更古 老的生物进化 来的;生物是由 低等 到 高等 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 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用进废退 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 统一性是由于 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样性是 进化 的 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 遗传和变异 ;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 个体水平 。 第七章第二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 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 和 染色体变异 ,其 中 基因突变 和 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 等位基 因 ,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和重组 提供了生物进 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 物朝着 一定 的方向不断进化。 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相互交配 并且 产生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 物。 7.隔离是 不同种群 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 象。常见的隔离有 生殖隔离 和 地理隔离 。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不能相互交配 的,即使 交配成功 也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 。 9.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 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 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的现象。 10.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 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基因 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
/
本文档为【【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