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目的论伦理学简论

2013-01-08 47页 ppt 204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7882

暂无简介

举报
目的论伦理学简论null第八讲 目的论伦理学简论第八讲 目的论伦理学简论曾勇null规范伦理学主要有 目的论(teleological theories)、 义务论(deontological theories)两大派别。null(1)目的论(后果论)(这里讲的目的不是指主观的目的和动机,不是指在人的心里确立的、有待实现的目的,而是指已经实现了的目的或达到的效果,因此,效果论或后果论比目的论的用法更能直接表达其含义):是一种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null(1)...
目的论伦理学简论
null第八讲 目的论伦理学简论第八讲 目的论伦理学简论曾勇null伦理学主要有 目的论(teleological theories)、 义务论(deontological theories)两大派别。null(1)目的论(后果论)(这里讲的目的不是指主观的目的和动机,不是指在人的心里确立的、有待实现的目的,而是指已经实现了的目的或达到的效果,因此,效果论或后果论比目的论的用法更能直接表达其含义):是一种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效果)作为道德评价的伦理学理论。null(1)目的论(强调任何行为都有目的,都会产生某种结果,我们要把行为结果的非道德意义上的好坏作为道德正当性的依据来确证行为的道德价值。某些行为之所以正当,是因为它们的“好”结果所致,是因为这种非道德价值是作为行为的结果而存在的,最终的直接或间接的要求必须产生大量的“好处”(准确地说,是产生的“好处”超过“坏处”)。目的论主要有两种形式:伦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其区分在于对以下问题的不同回答:目的论主要有两种形式:伦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其区分在于对以下问题的不同回答:(1)什么是要予以最大实现的善或价值的性质?一般指:幸福、快乐、知识、爱情、权利、自我实现、反省、慈爱、各种品质特征等。 (2)什么是所主张的善的聚焦点?所主张的善是为谁服务的? 伦理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伦理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这两种主要的结果论的道德理论都认为,人们应该以将要带来好结果的方式行动; 其区别在于,它们对谁应从这些好结果中获益的看法不同。伦理利己主义者实质上是说,人们应该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而行动;而功利主义者实质上是说,人们应该为一切相关者的利益而行动。null “好”优先于“正当”,正当依赖于“好”来确定。 如,排队时给人插队,看起来这种行为对这个插者有好处,但给其他人产生的坏处,因此,这种行为是不正当的。 null利己主义: 在可能的行为选择中,一个行为或其准则是正当的,当且仅当对选择者来说,它在长期内所促成的自己的善至少超过恶,反之是不正当的。(是伦理学的类型,不是一种行为类型或品质特征,与日常生活中讲的利己主义者或自私的人有区别)。 null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心理利己主义和伦理利己主义。 心理利己主义认为任何人在心理上都是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或者追求自己的幸福。所谓“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伦理利己主义是一种价值规范,认为人不仅在事实上追求自己的利益,人也应当如此去谋求自己的利益。“从是推衍出应当”“从是推衍出应当”由于人们是以某种方式行动的,他们就应当如此或应当继续如此 如“我应当永远为自身利益而行动”——我如此行事的事实,既不是“我应当如此”这一论断的必要的(绝对必需的)论据,也不是它的充分(足够的)论据。null伦理利己主义坚持每个人都应该根据一种最能促进自己长远利益的标准,进行判断和行动;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么利己的目标反而不能实现,而会倾向于自我挫败,即这样的原则无法普遍化,要普遍就不能利己。(如在上述案例选择中选择就“你自己”就是遵循这种原则。进一步假设,假设这只救援船只能救一个人,大家都从这种理论出发,每个人所得票是一样的)伦理利己主义的类型伦理利己主义的类型1.唯我型:每个人都应该为我自己的最大的自身利益而行动; 2.个人型:我应该为自己的自身利益而行动,至于别人应该怎么办,我不管; 3.普遍型:每个人都应该永远为他自己的最大的自身利益而行动,不关心其他人的利益,除非其他人的利益符合他的自身利益。null从行为的主体或者特称判断还是全称判断来说,可以分为特殊的或自我的利己主义;普遍的或全称的利己主义。前者认为其他人都应当优先服从我的利益,应当为我服务,或者说,不管别人怎样行动,我最关心的是我自己的利益,“各人自扫门前雪”,“在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等;这种利己主义谈不上理论化,它首先受到人称的限制,实行者多为“做而不说”,因为一旦说出来,他自己的利益就无法保障,是一种“私人实践原则”。后者认为人都应当追求自己的利益,按照是否增进自己的利益的标准来行动。null比起前一种来,由于他主张对个人的利益都要一视同仁,因此是一个进步,是一种“合理的”或“开明的”。但是,这种理论依然十分矛盾:如果所有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如何把个人的各种利益优先排序呢?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裁决这种冲突?罗尔斯把这种理论称为“一种不想订立社会契约的立场”。普遍型伦理利己主义的问题普遍型伦理利己主义的问题不一贯性 “每个人”的涵义 难以进行道德劝诫普遍型伦理利己主义的长处普遍型伦理利己主义的长处易于确认自身利益 鼓励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心 上述长处的局限 人们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利益冲突降至最低,如在自给自足的团体,自身利益能很好实现;一旦相互接触与交叉重叠,则难得为力,须引进某种公正原则或妥协,这就不符合每个人的利益了。此时,利己主义者要么成为功利主义者(关心每个有关者的最大利益),要么玩他的超道德游戏——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希望人们事实上不那样做。 现实:社会、经济、道德相互依赖,各人利益常发 生冲突,总得设法解决。这就意味着个人的自身利益只能部分地得到满足,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满足。null利己主义的最致命的弱点是:它无法普遍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为主体,同时相互作为对象”的存在,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主体地位而不处于对象地位。这样的话,一个人就不可能总是选择利己,因为当他总是遵循这种原则时,别人也在,这一利己的准则与其追求的结果会正好相反。因此,利己主义无法作为一个据以进行道德判断的普遍原则。当然,我们否认利己主义并不否认人们合理的自我关怀或自爱。null个人常常是他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鞋子在哪里夹脚”。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他只能在某种切己的范围内了解信息和进行判断,同时,人只有把自己打造成器才谈得上为社会服务,所以,他不能不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关心,只是这种关心不应逾越合理的界限。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主要创始人是英国边沁(1748-1832)和J.S.穆勒(密尔)。(1806-1873). “功利”:有利、有益 如果一个行为有助于“带来合乎需要的或有益的结果”,那它就是正义(道德)的行为。 (P.W.泰勒编《道德哲学问题》)null功利主义认为 一个行为或其准则是正当的,当且仅当对整个人类来说,它所促成的的善至少超过恶,反之是不正当的。 又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是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null理论特点: “每个人所实施的行为或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一个相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 主要类型: 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null它把“好”定义为功利,再把“正当”定义为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好”(即功利)的东西,这样一种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就在于它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加功利。在中国,墨子以功利言善,是早期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宋代的思想家陈亮和叶适主张功利之学,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反对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null功利主义: 边沁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不过是使个人快乐的总和超过痛苦的总和的行为,并提出七种计算快乐的,他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看成是检验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null穆勒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因而促成幸福是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19世纪末的西季威克提出直觉功利主义。20世纪功利主义遭到普遍反对。null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而是认为功利主义有不同的历史内容和阶级内容;主张以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以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道德标准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 null行为功利主义根据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证一个行为是否正当,如果一个行为的直接效果或价值是给相关人们带来的福利超过痛苦,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正当的。它只问“在一种情况下”的结果而不问“在一般情况下”的结果,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如果违背某种规则反而有利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就违背这条规则。行为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主张:人人都应该使自己的行为为其影响所及的每个人都带来最大量的大于坏处的好处;而不相信可以为行为制定什么规则,因为他们认为每一种境遇和每一个人都是不相同的。 每个人都必须估量自己所处的境遇,认清什么行为将为自己及相关的个人带来最大的好结果,而把坏结果减至最低程度。行为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说实话在此时此境遇下是否属于正义之举 大多数人都认为说实话一般说来是好事,这是无关紧要的; 行为功利主义者要判定的是,在自己此刻所处的特殊境遇下,说实话是否正当。行为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对于行为功利主义而言,不可能有什么反对杀人、偷窃、说谎等等的绝对规则,因为每一种境遇都是不同的,所有的人都是不同的。 所有那些一般地被认为不道德的行为,在行为功利主义者看来,只有依其在特定境遇下能否为每个人带来大于坏处的最大好处才能断定其道德与否。对行为功利主义的批评对行为功利主义的批评难以确定给别人带来的结果 对你而言可能是好结果的东西,对别人却可能不是同样的好,或者完全不好 每次重新开始之不可行性(常重新开始无法及时) “除非自卫,决不可杀人”(经验VS规则) 难以教育青年或无经验者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何以让人接受道德教育规则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基本原则: “每个人都始终应当确立和遵循会给一切相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的规则” 从经验和谨慎的推理出发,确立系列规则——如果遵循这些规则,就能为全人类带来最大好处。null规则功利主义认为,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对于许多行为的结果特别是间接后果难以判断,根据行为功利主义容易产生错误,而且没有必要每个人在每种情况下计算效果,我们有规则,应当根据某些已经得到的规则——这些规则要看它能否导致最大的福利——来行为,不能因为情况特殊而被放弃,否则会损害道德的完整性。如果根据行为功利主义来行事,那么很可能会被偏见、激情、无知、粗心而引入歧途。 规则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Eg.不是力图弄清在出现问题的每种境遇下该不该杀人,而是要制定“除非自卫,决不可杀人”的规则。 设想:除非为了自卫而杀人,否则,杀人将给一切相关者带来多于好结果的坏结果,不仅适于当前,而且适于长远。否则,在任何情况下允许杀人,都会开创危险的先例,从而纵容更多的伤害.规则功利主义者相信规则功利主义者相信人的动机、行为和境遇的相似之处足以证明,确立起适用于一切人和境遇的规则是合理的。 其实,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交给个人自行处理,不提供任何指导,不努力建立某种社会安定和道德秩序,也是有问题的。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评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评难以确定给别人带来的结果 在人和境遇都有巨大差异的条件下,很难看出规则功利主义者何以确信真能制定出适合与这种多样性的规则 ——确信他们能够创立将始终真正地为一切相关者带来最大好处的规则。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评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评例如, “除非自卫,决不可杀人”这一规则真能包罗人们容易涉入的所有境遇吗?比如说,能涵盖堕胎问题吗? 反堕胎论者认为可以涵盖——胎儿不能算作“侵犯者”; 赞成选择论者或者认为,胎儿不算人,或者主张孕妇的生命优先于胎儿的生命,认为有时候必须打掉胎儿。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评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批评再例如,如果孕妇的生命不是特别由于怀孕而是由于其他某种原因而面临危险,那么,规则功利主义者如何处理堕胎问题呢?胎儿不能被视为“侵犯者”,那么,怎能以“自卫”为由而堕胎呢? 可见,要制定囊括一切境遇、绝无例外情况的规则有多难。 假如给规则规定许多例外,则不能真正 有效地发挥作用。功利主义的问题功利主义的问题本利分析的方法 即目的证明手段之正当性 拼命算计出多少气力、花多少本钱会赚来最大的利益。 这一方法存在着试图测定个人之社会价值的危险。导致那些对社会有较大“价值”的人们,就比别人得到较多的利益(如医疗条件);甚至造成为最大多数人创造最大好处的过程中,对极少数人的极不道德。功利主义的问题功利主义的问题例如,医生对一百名儿童进行的令人痛苦的、有致命危险的实验而言,假如医生保证通过实验将来可救活一千万儿童,那么,这个科学实验就是正当的吗? 单就人数说,该实验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好处 目的上的好处能证明手段之正当吗? 从道德上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的个体,不管能够救活多少人,都不应该进行此类实验。null功利主义具有单纯明晰的特点,也切合许多人的思想气质,在一般情况下足敷应用;但是,它所遇到的困难或不可克服的矛盾是: 1、“最大幸福”究竟是“幸福”自身的?还是幸福人数的最大量?或者是每个人的最大量(如何分配?)?虽然边沁讲过“一个人只能算作一个,不能算作更多”,但是,每个人所需要的确实又有巨大差别;null2、最大的幸福、快乐、好处究竟是量呢还是也包括质?虽然密尔讲过,“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要比做一只满足的猪好”(强调快乐的精神实质),但是,如何对量和质进行比较,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功利中进行比较? null义务论是一种认为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由行为的功利后果或期望的功利后果决定,而是由它自身固有的特征和内在价值决定的伦理学理论。null目的论所受到的责难是: 其一,为最大多数创造福利可能会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对他们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如,一项政策只照顾到大多数可能忽视了弱势群体。其二,目的不能证明手段,如谋杀、欺骗、撒谎等也能导致最大的福利(伊拉克战争中的萨哈夫、美军的新闻宣传处等)。 null其三,目的论会原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恶行,如名人的小偷小摸。其四,行为的结果有时是无法计算的或短期内无法计算,如对自然的掠夺。其五,目的论用外在的、非道德标准来判断行为的内在价值,实际上取消了道德判断的独立性和可能性。其六,容易走向道德相对主义。null把“正当”、“应当”这类概念作为基本概念,其他的道德概念可以用这些概念来定义。 某些行为之所以内在地正当是因为它们属于它们所是的那种行为,或者说,这些行为或行为原则本身正当与否主要是因为它们本身的性质而一般不必他求。 null如,赡养父母作为一种义务因为它自身就具有正当性,不必去问它是否会促进人际的和谐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义务论断言,除了行为结果的好坏之外,这种行为是否正当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是这些因素的特性使行为或准则具有道德性质,它关注的不是行为要达到什么目的,不是一个人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他要通过这件事达到什么效果,而是行为的方式、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是他怎样做这件事,他所做的这件事在道德上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谢谢诸位!谢谢诸位!
/
本文档为【目的论伦理学简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