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2017-09-01 9页 doc 22K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 基本情况 XX10王,男,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 无老人同住。 二、 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 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 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 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 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 基本情况 XX10王,男,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 无老人同住。 二、 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 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 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 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 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 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三、 分析与诊断 (一) 有关测试结果 1. 该儿童的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倾向; 2. """"该儿童的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的特点,与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 3. 该儿童的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二) 成长过程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对父母的话很听。这与 ""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 XX""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 XX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XX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 ""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他开始象变了个人,开始不断惹是生非,直至 ""上了小学后,逐渐变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儿童。 XX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 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 XX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到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现在,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 综合分析与诊断 1.2.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攻击性行为;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 3.关系及亲子关系);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 """""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 ""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 ""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 """"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 XX因此,小王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 ""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 ""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 """"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 XX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XX""""另外,王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 """"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 ""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 ""…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 """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 """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XX当然,王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 """"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 ""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 ""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 ""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 """"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 3.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 ""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1.5/四、 咨询过程(平均小时次) 1999/10/23 第一次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晤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CBCLCPQ儿童做及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主题;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留相应咨询作业: 1"""""()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 "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1999/11/6 第二次 1. 2.""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 方法:晤谈、仿同法 过程: 1. ""行为契约法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 ""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 """"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 ""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 咨询作业: 1""10()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句好话; 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 """"""…… 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3()制定反馈表,行为。 1999/11/20 第三次 1.2.3.目的: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 10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 132""""()找班主任老师的个优点;()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1999/12/4 第四次 1.2.3.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发展学习策略;增强信心。 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 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 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 ""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 咨询作业: 12()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收集别人对他 """"3""的微笑与好话;()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1999/12/18 第五次 1.2.目的:巩固咨询效果;收束咨询。 方法: 晤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五、咨询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 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
本文档为【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