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析山水诗的意境美

浅析山水诗的意境美

2013-01-12 2页 doc 27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1304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山水诗的意境美 浅析山水诗的意境美 古人在苍莽浩瀚的大自然之中发现了山水之美,并用文学的诗歌形式去表现它,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古代的真正的山水诗形成于东晋。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的诗歌增加了一种新的题材,还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形成于南北朝的山水诗在唐代有着很大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和完善,后来历代诗人都有写作。山水诗大都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
浅析山水诗的意境美
浅析山水诗的意境美 古人在苍莽浩瀚的大自然之中发现了山水之美,并用文学的诗歌形式去现它,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古代的真正的山水诗形成于东晋。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的诗歌增加了一种新的题材,还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形成于南北朝的山水诗在唐代有着很大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和完善,后来历代诗人都有写作。山水诗大都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够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人的山水诗,大致都是如此。在此之外,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即意境美,其在很多山水诗中都有所表现。 如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谢灵运。鲍照称谢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汤惠休也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钟嵘《诗品》)。谢灵运在不少的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如《初去郡》中:“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等句,把诗人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涉水登山,挹飞泉,搴落英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又如:“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过白岸亭》)写春;“晚霞枫叶丹,夕熏岚气阴”(《晚出西射堂》)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写冬等等,诗人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写诗人乘船在江中游览,所见的天明朗、湛蓝,几朵白云飘在天上,阳光明媚;所见之水,清澈透底,水中倒映着云和日,天朗水清。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但细细品味,这江水一色的美景却是令人陶醉和神往,其意境之美令人如身临其境。 谢灵运的《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细致入微:“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蜒的蹊径,淙淙的流水,嫩绿的初篁,鲜紫的新蒲,自娱的群鸟,像是把景物分成一个又一个镜头,向读者展示作者眼前的一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虽然清新自然,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不过作者所营造的山水景色具有真切鲜明的形象,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意境美,真实幽美之感。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具有空灵的意境美,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合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类诗还有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等。 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是所写的一组小诗,即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将使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静,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等,所展示的无一不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与惆怅,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而没得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中。 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孟浩然,他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凑泊的完美境界,使得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恬静的意境美。 在唐代相对开明的政治背景下,一代文人在充满激情努力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同时,又以细微敏感的心体察大自然的美,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尤为杰出。封建鼎盛时代功生命感悟与本体存在.使自然被赋予种种新的意义,塑山造水成为普遍倾向。山水田园作为转向内心世界的自然与精神复归之所,在取神于陶谢之间的形神兼备的描写中,呈现出山水诗的圆熟意境。儒道释的融合、山水诗之禅道机翅、以少见多虚实相生,使山水诗艺术走向高蝉,出现自然审美之极境。
/
本文档为【浅析山水诗的意境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