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作文经典人物素材

2013-01-13 50页 doc 122KB 4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2070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作文经典人物素材 李白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
高考作文经典人物素材
李白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苏轼 苏轼是个悲剧人物。他重气节、有志向。博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21岁那年中进士,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     苏轼做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的时候,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苏轼反对“新法”。他写了几篇文章如《商鞅论》、《拟进士廷试策》,或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是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而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则是公开的全面攻击了。     王安石是敬重苏轼的,认为苏轼“乃当今奇才”。虽然,苏轼和他政见不同,但王安石毕竟是王安石,他和苏轼的交情依旧。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新王安石的人不停地在打苏轼的小报告,在王安石的耳边添油加醋地“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三人成虎”,王安石便也有些相信了。待皇上问“可用苏轼时”,王安石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苏轼呢,也感到京城难呆,便再三请求外调。之后几年,他做过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罢相,追求高官厚禄的投机者越来越多地混入变法派。严肃的政治斗争部分地变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扎和报复。苏轼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谏官李定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他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过了七年,司马光等旧党上台,苏轼虽未能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但又不满于司马光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旧党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个王安石,他在旧党中也无法容身,于是又请外调。到宋哲宗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的日子一天比一到难过,一贬再贬,从惠州直到遥远偏僻的海南岛,后死在遇赦北归的途中。     苏轼的过错:一是在于他敢讲真话,他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他钦慕屈原、诸葛亮那样经世济时的人物,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二是小人作怪。苏轼才华过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他对王安石有意见,对司马光有看法,那些伺空献媚取悦,以谋荣升的小人们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时机已到,或说苏轼非议新法、讥蔑王安石,或说苏轼不满旧党,痛骂司马光等等。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人向皇上反映道:“苏轼四年前护送父亲灵柩回川妄冒公差,往还以舟载物,贩卖私盐”,皇上将信将疑,命人查办,均无所得时,轰动一时的“苏案”才算了结。可惜,苏轼无辜蒙冤,闭门待罪,心有怨气而无可奈何。     苏轼才高德重,却不善走“钢丝”,那样为求活而求活,对他来说很难活着,就算勉强活着,也会活得很苦、很累、很不值得。     生命,有相同的开端和相同的归宿,不尽相同的是生命的过程。这其中,有崇高、有伟大、有卑劣、有渺少…… 苏轼“讨茶”悟读书 相传,北宋年间,苏轼因诽谤朝政被贬到汝州,任团练使。初到汝州,看到这里到处穷山恶水,苏轼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员,经常闭门谢客。   一日,他在衙门里觉得闷,便独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梦山。踏着两山夹峙树林生的林间小径过了紫逻口,穿过水流哗哗的汝河桥,随着熙熙攘攘笑语喧哗的滚滚人流,苏轼走到云梦山下。只见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钟楼巍巍桃角飞檐,宝塔俏丽,屹立寺中,在绿树掩映下,云梦寺深藏不露,古朴静雅。苏轼顿时悟道,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又是鬼谷讲学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访出来,也算是一个他乡知已了。   于是他折下一银树枝当拐杖,化装成一个土老冒儿走进寺院。这时已近中午,睛空万里,骄阳似火,苏轼走了半日口喝难耐,便走在寺内讨口茶喝。他看见寺内一个小和尚手拿鸡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给香案扫尘,苏轼忽发异想,先试试这云梦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内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吗?于是,他大大洋洋踱进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还没顾上说口渴,谁知那小和尚一看见他,忙停下手里活计,双手一合施一礼说:“阿弥佗佛,请施主暂在殿内消汗,贫僧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给施主送上您点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苏轼坐在香案前惊得目瞪口呆。一会儿,一壶泡得浓香扑鼻的杜仲茶献了上来,苏轼静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苏轼还敢去和云梦高僧高谈阔论吗?他顿时泄了气,喝完茶以后,他连身份也没敢亮出来,忙匆匆随着进香的人流去观党云梦仙境,然后便直出云梦山去了。   苏轼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气,难道这汝州还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还真有文比孔丘、武赛子龙的能人,他遍览群书熟知云梦古今,又搜肠刮肚拟出《咏云梦》诗八道,便再赴云梦山想与云梦僧一决高低。   这天,苏轼穿戴整齐官袍官衣,领着大小随从12人,前夹后拥又赴云梦山。走到寺院门前,只见一座云梦寺张灯结彩,十几个僧人分列寺门两旁,两幅长幡由两个小僧人举着列在队前,苏轼抬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学士游云梦鬼谷生辉,   练使赋佳作汝河增光。”   苏轼大吃一惊,急步上前与云梦众僧一阵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见殿内一张八仙桌上摆着十二只茶杯,还为他另备一张香案,放着文房四宝,很明显,云梦寺早有准备等待他来挥笔赋诗呢?   苏轼十分吃惊,当云梦寺主持请苏轼挥毫命笔的时候,苏轼一定要让云梦僧说出他们神算的奥秘,小和尚笑着说:“那天你手柱拐杖为木,风尘仆仆为土,就是一个仁字;你头顶草帽,两手甩开,两腿夹杖巍巍而立不是一个“茶”字吗?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苏轼说:“那么今天呢?”   云梦寺主持说:“今天知晓你要登云梦山就更没有什么秘密了。云梦山之颠有御药园,御药园上有观天台,在台上天尚可观,练使官样打扮而来,我远远已从观天镜里看见了你,并且山上早有传闻,苏学士荣任汝州团练使,我们自然应有所准备,为练使接风了。”   苏轼闻听后惊愕不已,他想,自己饱读诗书,在当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梦山里竟被一个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观天台窥视知我要来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对我这么了解,早有所备不得不使苏轼十二分地佩服。于是苏轼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汝河河清清,云梦梦长长,鬼谷谷渊渊,古今难思量!”   从此以后,苏轼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学问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读万卷书,认真做学问,写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迁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屈原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出生于公元前 340 年正月初七日。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楚,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亲秦派贵族的谗言而去职。为后世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两度使齐 竭力救楚   屈原很年轻时,楚怀王发现了他的才华,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左徒,参与议论政事,起草政会的工作,并且兼管外交。面对七国争雄的政治局面,楚国上层贵族产生两条路线:一派是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投降路线;另一派是以屈原等一些策士为首的反投降路线,主张楚国与齐国要联合魏、赵、韩、燕等结成一个“ 合纵”的阵营,以抗拒强秦。两条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但是由于楚怀王目光短浅,昏庸无能,使亲秦派占了上风。以楚王、靳尚等最高统治集团,横征暴敛,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前 313 年(楚怀王十六年),屈原出使齐国不久,秦惠文王为破坏六国合纵联盟,打算首先攻打齐国,而当时齐楚友好,关系十分密切。秦惠文王担心一旦攻齐,楚国会助战,为了说服楚国在他侵略齐国时保持中立,就派张仪带着厚礼游说楚国贵族,并许诺愿意奉送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绝齐连秦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在齐国的屈原感到十分痛苦和忧虑,匆忙回楚,被怀王冷落。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派使臣去秦国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张仪却不认账,怀王恼羞成怒。屈原建议重新与齐和好,以后再合力攻秦。怀王对秦用兵连连失利,损兵折将,怀王感到势单力薄。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倍遭怀王疏远和冷淡的屈原,再次建议怀王联齐抗秦。楚怀王虽然还不甘心,但是被形势所逼,也只好答应了。于是派屈原第二次出使齐国,重修旧好。当时,屈原是闻名的才辩之士。他的使齐,在各国反响很大,特别是引起秦国的恐慌。   公元前 311 年,秦国迫于形势,不得不退还汉中之地以求和。楚怀王想到曾受到张仪的愚弄。便提出要求交出张仪。张仪到达秦国后,怀王宠妃郑柚、靳尚、子椒等接受贿赂的大臣们也都极力替张仪说好话。糊涂的楚怀王听信了他们的话,竟糊里糊涂地将张仪放回了秦国,等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听说放走张仪之事,马上进谏,怀王才有所醒悟,想立即派人去追杀张仪,但张仪已经走了多时,追也来不及了。这一年,积极推行连横政策的两个主要人物秦惠文王和张仪,相继死去,这显然是六国合纵的良机。然而,楚怀王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不能审时度势。   公元前 239 年(怀王三十年),秦昭王假说要把女儿许配给楚怀王的儿子,约请怀王到武关相会。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劝怀王千万不要答应秦国的邀请。怀王不听屈原的忠言,到武关赴约,但不出屈原所料,怀王一进武关,秦兵就把后路切断,要求怀王割地。怀王不答应,偷偷地跑到赵国。赵国怕秦国的势力,又把他送回秦国当了俘虏。3 年后,怀王在秦国被囚禁而死。楚国只好立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做国君。   遭谗流放 汩罗自沉   屈原觉得自己的国君被秦国骗去,死在外国,这是国家莫大的耻辱。他痛恨那些卖国的奸臣,也痛恨自己不曾尽力为祖国作更多的事。无比的沉痛和愤怒使屈原的心一刻也难得安静,他吟诗作赋,来揭露奸臣的贪心和丑恶。这些诗很快就传开了,靳尚、子阑之流听到屈原责骂自己,气极了,马上去找顷襄王,诬陷屈原对新即位的国君十分不满,并在外鼓动群众反对朝廷。顷襄王将屈原赶出郢都,流放到江南一个人烟稀少、荒凉偏远的地方。屈原虽然身遭逆境,却不肯丢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拯救国家的危难,使百姓过上好生活。因此,流放期间,他很关心朝廷的事情,只要有郢都来的人,他都要仔细打听军事、政治方面的消息。   公元前 278 年,屈原听说秦国又派大兵侵略楚国,当他得到来自郢都的消息“秦国的白起,侵占了我们的郢都!的恶耗时,他悲愤已极,他听说洞庭、五湖、江南先后陷落,顷襄王仓惶出逃,不得不到陈(今河南睢阳)避难,几乎绝望了,他眼望大好河山被强秦所占,楚国人民将倍受奴役之苦。他思绪万端,奋笔疾书,写下最后的《哀郢》、《怀沙》等不朽诗篇后,于公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五日的夜晚,他坚定自然地跳进了汨罗江,结束了他伟大光辉的一生。那年他 62 岁。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将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诗歌新元 逸响伟辞   屈原的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宝贵的遗产。他把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卖国求荣、自私自利的腐朽势力的无比仇恨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都融进了他的诗篇里。屈原之作,主要有《 离骚》、《 天问》、《 九歌》、《 九章》等,其《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马》、《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篇,《九章》则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昔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屈原之诗,开创了诗歌新纪元,以文长、思幻、旨明、言丽而名于后世,而其浪漫主义精神,则更奠定了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 文心雕龙》称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鲁迅则更言称其作“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 三百篇’之上”(《 汉文学史纲要》)。屈原的作品亦被译介于各国,其人在 1953 年便位列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中《离骚》是其作品中最长的一篇,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最辉煌的长篇抒情诗,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天问》历来被称为奇文,它是屈原学术思想的总汇,集中体现了屈原学说的精萃。它所包含的思想学说,既不同于儒、道、墨、法,也非其他诸子杂能所能诠释。   爱国诗人 卓绝一代   屈原第一个在诗的形式上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律,使诗歌更能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不仅如此,屈原的诗还注意吸收民歌的营养,尽量采用方言,在他的诗里楚国的民间语言多处可见,在韵律上,也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古代诗歌园地里,独立树一帜。郭沫若称屈原“是伟大的一位革命的白话诗人”。有了白话入诗,有了自然韵律的采用,其结果便是诗的篇章的扩大。只要把屈原的诗与古代的诗相比较就可一目了然了。   屈原大胆地把民间活生生的生活与语言,灌入已经疆定了的古代诗歌里,使其复活而蓬勃起来。这是他的一个伟大的成功,是永远也不能磨灭的。屈原在他的伦理思想上仿佛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注重自身修洁,反反复复地屡以诚信自戒,对于君国则以忠贞自许。屈原用他的一生教导后人要清清白白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虚伪自私最终是要受到唾弃的。屈原的作品中溶透着深深的爱国情怀。正因为他对祖国、对人民有着满腔的热爱,才使他身遭逆境也不肯离开祖国。因为,他要不辜负楚地的大好河山,他要竭尽全力主张内修清政,外则合纵抗横,实现统一的大业,拯救百姓,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屈原与民同生死、共患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万古流芳。 陶渊明 劝学的故事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素材 平和心是金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推断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游历时,作出了这种推断。 埃及考古工作者证实了布克的判断。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三十万奴隶所建造。 一个钟表匠为什么能看出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呢?原来他是从钟表的制造推断出那个结果的。 塔·布克曾因反对罗马教廷而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他在自己的作坊里,都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0秒。 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准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不难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人,怎么能让金字塔的巨石间连一片刀片都插不进去呢? 感悟: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会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适用:“和谐的氛围与成就”、“平凡与伟大”、“事理的相关性”等话题。 每秒摆一下 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感悟: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个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适用:“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没有自信”、“要持之以恒”等话题。 时间的陷阱 英国有个历史学家叫斯科特·帕金森,他了为何“大型组织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后,得出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我们给了办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斯科特·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花一整天时间,寄一张明信片给她的侄女的过程:花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花半个小时查地址,花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用20分钟考虑寄明信片时要不要带伞……就这样,一个人只需3分钟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干完,并且犹豫不决,疲惫不堪。 帕金森得出的结论:“做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一件事情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花的时间成正比。” 感悟:花很多时间做一件事,不一定能改变工作品质。时间越多反而容易使人懒散,缺乏动力,效率低。 适用:“花费时间与工作品质”、“工作效率”等话题。 猴子与手表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三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猴群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三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感悟: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目标;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一个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要搞清楚时间,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已足够。 适用:“目标多样化”、“多种价值观”、“要有自己的主见”等话题。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印度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裸体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感悟: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适用:“事物的两面性”、“残缺的美”、“短处不一定总是劣势”等话题。 拍档之间的距离 葛菲与顾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杰出羽毛球运动员。她们的“女双配对”,所向无敌。自1996年3月至1999年间,她们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输过一场,连胜的场数达到100场左右。 虽然说每个人的特长和球风都不一样,但葛菲与顾俊两人实在是太全面太优秀了,特别是她们那种默契的配合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葛菲和顾俊开创的时代令后人难以逾越。 可有谁想到,这号称“东方不败”的拍档,虽然场上共同训练了十几年,但在场外却私交甚少。 2004年12月1日,已经退役3年,现任南京体育学院训练处副处长的葛菲竟意外地出现在江苏卫视《女人百分百》的录制现场。在近2个小时的录制过程中,葛菲向人们敞开了心扉,透露出了王牌搭档的“秘诀”。 原来,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葛菲与顾俊从不住在一起。这是教练特地为她们安排的,生怕她们相处过密,容易发生矛盾,并把这种矛盾带到球场上。 葛菲回忆说:“两人在一起的这么多年里,私下只一起吃过一次饭,那次吃饭也还是因为在悉尼奥运会前,当时两人的成绩都不是很好。由于我们平日缺乏交流,教练就把我们约了出来,一起谈谈。” 一方面,葛菲和顾俊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交往;另一方面,两人在比赛场上却是战无不胜,是公认的超级黄金组合。这两方面,看似不可理解,实则是一因一果。 感悟:正是因为生活中很少来往,没有了“两个女孩在一起难免发生的矛盾”,所以不会影响到比赛,使得两人珠连璧合,锐不可当。生活中“冷”,赛场上“热”,冷热相伴,此消彼长。这就是她们成功的秘诀。 适用:“成功与组合”、“距离与合作”、“看似无理却有理”等。 成功于细节 一个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去了广州,想要靠打工闯出一番事业来。但很不幸,一下火车,他的钱包被偷,钱和身份证都没有了。在受冻挨饿了两天后,他决定开始拾垃圾——虽然受白眼,但至少能够解决吃饭问题。 一天,他正低头拾垃圾时,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有个中年人站在他背后。中年人拿出一张名片:“这家公司正在招聘,你可以去试试。” 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场面——五六十个人同在一个大厅里,其中很多人都西装革履,他有点儿自惭形秽,想退下来,但最终还是等在了那里。他一递上名片,小姐就伸出手来:“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了。这是我们总经理的名片,他曾吩咐,有个青年可能会拿着名片来应聘,只要他来了,就成为我们公司的一员!”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面试,他进入了这家公司。后来,由于个人努力,他成为副总经理。 一次,他忍不住问总经理:“你为什么会选择我?” 总经理回答:“那次我偶然看见你在拾垃圾,就观察了你很久,你每次都把有用的东西拣出来,将剩下的垃圾再放回垃圾箱。当时我想,如果一个人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还能够注意到这种细节,那么无论他是什么学历、什么背景,我都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而且,连这种小事都可以做到一丝不苟的人,不可能不成功。 感悟:一个在小事方面都很认真的人,在大事方面肯定更为严谨。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适用:“细节的魅力”、“别忽略了小事”等话题。 换种选择 伊辛芭耶娃从小就非常喜欢体操,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世界冠军。她挥汗如雨地练习着,严冬酷暑,舍不得荒废丝毫时间。然而,没练习几年,一块阴云开始漫上她的心头:她的个子越长越高。在体操队里,人长高,意味着土豆发芽,是要被“扔掉”的。想一想,本来你可以在空中翻四个跟头,长得太高,只剩两个半了,怎么和他人去竞争?伊辛芭耶娃落寞地离开了体操队,但内心里的那个世界冠军梦却依然燃烧着。他开始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另一种运动上——撑杆跳高。这是一个身高越高优势越大的运动项目。 今天的伊辛芭耶娃不仅获得了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各种大赛的冠军,而且多次刷新了女子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 感悟:人生的选择很多时候很难一选即准,有时候往往拐个弯,恰恰就会让你成功。人在选择的同时,也必须学会放弃。 适用:“选择”、“放弃”、“目标要适合自己”等话题。 挖掘自信 美国石油大王保罗·盖帝曾作过一个大胆而有趣的假设:将全世界的现金及产业平均分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他预言:不出半小时,这些财富均等的人的经济状况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有人因没有能力保卫财产而丧失了到手的一份;有人会因赌博而输光家产;有人会因盲目投资而上当受骗…… 财产在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模式中开始再分配。这样,不出3个月,贫富悬殊的状况就会接近平均分配前的水平。如果这种假设成立,不管是命运也好,机遇也好,自然法则也罢,至少说明了一个事理:人生的得失与人的观念紧密相关。如果我们本身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再大的家底也会被挥霍一空;如果我们是励精图治的实干家,则肯定会千金散尽还复来。 现代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条著名的人生哲理,就是将失败倒过来说。如有人说他“屡战屡败”,他将之更改为“屡败屡战”;有人形容他搞研究“十扣柴扉九不开”,他解释是“十扣柴扉一扉开”。正是这种从绝望中挖掘希望的进取观念,给了他无穷的勇气和自信,终于成就了一代名家。 感悟:与其去诅咒命运不济,不如检讨失败的生活方式,尽早转变观念,挖掘自信,那么命运的分配自然会对你重新偏爱。成功好比一块蒙尘的金子,灰心的观念只能使它尘上添灰,而自信的观念犹如磨砂,不管在哪时都会让尘封的金子重新闪光。 适用:“观念的转变”、“挖掘自信”、“求助自己”等话题。 雨果的修行 素有“文坛怪杰”之称的维可多·雨果成名以后,麻烦也接踵而至。名们贵族的宴会要邀他出席,一些文人举办的沙龙等也请他担任顾问或指导,还有一些人登门拜师,雨果为此头痛不已,根本无法再静下心去写作。 一天,雨果去理发,看见一个人正在剃头,于是灵机一动,便请理发师给自己也理了个光头。 回去后恰好有个人来请雨果去参加宴会,雨果笑着说:“我已经是个出家人,要好好地修行,不能再参加什么宴会了!”说完摘下帽子,露出光秃秃的脑袋。那人目瞪口呆,仿佛看见一个怪物一样,匆忙告辞了。从此,便很少有人来找雨果了,雨果便趁着这难得的清净时间开始了创作。当他的头发再次长起时,他的又一部巨著问世了。 感悟:现在的人们常常贪恋一些虚名,各种名誉头衔和顾问一类的帽子飞来时,乐此不彼地戴在头上。这也是一些人刚刚取得一点成绩便止步不前的原因。有几人能想雨果一样好好地“修行”一番,使自己的成就更上一层楼呢?为虚名所困,也许正是现代人活得累的原因! 适用:“不为虚名所累”、“名人的心态”等话题。 一条没有鳔的鱼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 信寄出去了,他便一直在旅馆里等,几天过去了,他用尽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也将行李打好了包。就在这时,房东说有他一封信,是银行家罗斯写来的。可是,罗斯并没有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在信里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罗斯说:“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那些鱼都有鱼鳔,但是惟独鲨鱼没有鱼鳔,没有鱼鳔的鲨鱼照理来说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为它行动极为不便,很容易沉下水底,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来就有可能丧生。为了生存,鲨鱼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成了同类中最凶猛的鱼。” 最后,罗斯说:“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拥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你现在就是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那晚,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在想着罗斯的信。突然,他改变了决定。第二天,他跟旅馆的老板说,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可以留下来当服务生,一分钱工资都不要。旅馆老板不相信世上有这么便宜的劳动力,很高兴的留了他。10年后,他拥有了令美国羡慕的财富,并且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他是石油大王哈特。 感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人生之路要靠自己开拓。有时阻止我们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 适用:“贫穷与富有”、“相信自我”等话题。 福特的“吝啬” 迈克是纽约一家小报的普通记者。一个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看见几位身份显赫的企业家从一个房间里走出,其中一位正是福特。福特手里拿着一张菜单走向那位服务生,微笑道:“小伙子,你看看是不是有一点儿误差。” 服务生很自信地回答:“没有啊。” “你再仔细算一算。”福特宴请的几位企业家已朝门口走去,他却很有耐心地站在柜台前。看着福特认真的样子,服务生不以为然道:“是的,因为零钱准备得很少,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认为像您这样富有的人是肯定不会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坚决地纠正道。 服务生只得花一番功夫凑够了50美分,递到一脸坦然的福特手中。看着福特快步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服务生低声嘀咕:“真是小气,连50美分也这么看重。” “不,小伙子,你说错了。他绝对是一个慷慨的人。”目睹了刚才那幕情景的迈克,抑制不住地站起来,“他刚刚向慈善机构一次捐出5000万美元的善款。”迈克拿出一张两周前的报纸,将上面的一则报道指给服务生看。服务生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为何还要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去计较那区区的50美分。 感悟:从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体现出福特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认真对待人生的每一件事,无论它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也许这正是福特的成功经验之一。 适用:“认真对待每件事”、“别忽视了小事”、“名人的品质”等话题。 “坚定”的后果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的投资达50多万美元,但那些项目没一个成功。马克·吐温心灰意冷,发誓永远不在“新奇玩意儿”上浪费金钱了。 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这位大文豪。来访者胳膊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需要资金来推销和大批生产这种装置。马克·吐温说自己有过无数次投资失败的教训,再不打算冒任何风险了。 “我并不指望巨额投资,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一大笔股份。”年轻人说。想起自己刚发过的誓言,马克·吐温还是摇了摇头。失望的年轻人只好起身告辞。看着他的背影,大作家不由心头一动。“嘿!”马克·吐温在客人身后叫了一声,话一出口,他立刻为自己的不坚定感到羞愧。为了掩饰,他马上改口说:“……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贝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年轻人回答。 “再见,贝尔!祝你好运!”马克·吐温关上了房门,心想:“谢天谢地,我总算坚持住了,没向贝尔投资。” 今天我们知道,年轻的贝尔胳膊下夹着的“新奇玩意儿”叫电话。所有给这个新产品投资的人,日后都成了百万富翁。 感悟:有时候,“坚定”不总有好结果。因为太坚定,马克·吐温与机会失之交臂。 适用:“错失的机遇”、“要有眼光”、“不能沉溺失败教训”等话题。 人人都有金矿 美国田纳西洲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五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西。 后来,当他回到西部故地时,发现那里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感悟:有时候,一个人丢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挖到这座金矿,关键看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 适用:“珍惜自己的拥有”、“失去方知珍贵”、“换一种方式”等话题。 多加一盎司 盎司是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不足29克。但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区别,会让你的工作大不一样。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作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多加一盎司”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在工作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增加的那“一盎司”。大到对工作、公司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盎司”,把它们做得更完美,你将会有数倍于一盎司的回报。 感悟: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有什么困难呢?但是,我们往往缺少“多加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适用:“功亏一篑”、“行百里者半九十”等话题。 每次成功一小段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带,分发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他们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下150厘米500厘米的纸带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 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不足5%;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为11%;5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高达19%,个别的相差100多厘米。 感悟: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越大,越宽泛,越容易偏离。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每次成功一小段就可以了。 适用:“设定切实的目标”、“成功的积累”等话题。 你是千里马,但你还得叫 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原本不过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北京音乐学院。当时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捺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孩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 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说:“这个学的声音像我。”接着又说:“这个学生叫什么?我要见他,要收他做我的学生!”后来帕瓦罗蒂亲自张罗黑海涛出国深造事宜,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拿到签证。 1998年,意大利举行世界声乐大赛,正在奥地利学习的黑海涛写信给帕瓦罗蒂。帕瓦罗蒂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终于使黑海涛成行,并在那次大赛上获得名次。 感悟:如果黑海涛没有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也许此刻他还会默默无闻。人应当学会适当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千里马不能静等伯乐,有时需要自己嘶鸣。 适用:“展现自我”、“多点自信”、“敢于毛遂自荐”等话题。 简单的办法 1916年,位于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弗纳尔的居民非常渴望修建一座砖砌的银行。 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 就在一切仿佛都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障碍出现了。这是一个致命的障碍,由于它,整个工程计划将化为泡影: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这个昂贵的价格将断送掉一切:不会有足够的砖,也不会有银行了。 幸运的是,小镇里的一位商人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近乎愚蠢的主意——邮寄砖! 结果是:包裹每磅1.05美元,比用火车运送便宜了一半的价钱。事实上,不仅是价格便宜了一半,而且邮寄过来的砖和用火车货运过来的砖是同一班列车运送!就是这么一个货运和邮递之间的价格差异使情况完全不同了。 几周之内,邮寄的包裹像洪水般涌入小镇。每个包裹7块砖,刚好可以不超重。这样,弗纳尔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而且,这家银行全部是用邮寄过来的砖盖起来的。 感悟:看似离奇的想法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时人的思维方式应当多放开一些,超常的思维是创新的前提。 适用:“换位思考”、“创新求异”等话题。 挖水沟和拉丁文 有一个小男孩,父亲要他学拉丁文,但他对拉丁文不感兴趣,便对父亲说:“我不喜欢拉丁文,能不能换个事情做?”父亲说:“可以啊,你去挖水沟好啦,
/
本文档为【高考作文经典人物素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