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13-01-16 2页 doc 21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5335

暂无简介

举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初见此句,纯属偶然,一霎那有通电的感觉。彼时不能深解其味,但如印如刻,不能相忘,终于找了南怀师的书来读。      贪嗔痴慢疑,三毒五思惑,细细自我观察,的确烦恼皆由其生。比如我和阿明计算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各自贡献,此为贪;觉得辛勤工作超于人,加薪升职慢于人,边做边生气,此为嗔;总有一个影子魂牵梦萦心念系之,春思秋怨,此为痴;已是三十而立,对于倚老卖老称我“小*”者,心生不快,此为慢;对佛法尚不能信解受持,皈依诵读,此为疑。——毒性如此深,俗病如此重,迷障如此多,这样下去,人世真如苦海无边,悲呼哀哉!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初见此句,纯属偶然,一霎那有通电的感觉。彼时不能深解其味,但如印如刻,不能相忘,终于找了南怀师的来读。      贪嗔痴慢疑,三毒五思惑,细细自我观察,的确烦恼皆由其生。比如我和阿明计算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各自贡献,此为贪;觉得辛勤工作超于人,加薪升职慢于人,边做边生气,此为嗔;总有一个影子魂牵梦萦心念系之,春思秋怨,此为痴;已是三十而立,对于倚老卖老称我“小*”者,心生不快,此为慢;对佛法尚不能信解受持,皈依诵读,此为疑。——毒性如此深,俗病如此重,迷障如此多,这样下去,人世真如苦海无边,悲呼哀哉!      应无所住,就是此心不要住在贪上,一觉有贪念,赶紧放开;不要住在嗔上、痴上、慢上、疑上,不要住。过去的已过去,如梦似幻不可再追,未来尚未来,因缘变换自有造化,只在当下。当下也是转瞬即逝,无计可留。因此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事来则应,过去不留。      做到了无所住,便不再著相。有“我”便有“你”(我相,人相),便有他她诸多社会关系(众生相),便想此身长寿(寿者相),于是烦恼丛生,冤冤相报。需知此身,赤条条来去,不过一个空皮囊,从无中来,亦要归到无中去,本来无一物,为何染尘埃?去掉我执,便知占有是空,长寿是妄。连“我”都抓不住,世间一应功名富贵,也是浮云过眼。没了对“我”的执著,便也就没有了“你”、“他”,大家都是一样,无有分别心。      无住不著相,自然而然进入定。定能生静,静能生慧,这便是小乘佛教的境界了。心里很安乐,很清净,没有烦恼,但这不是大乘佛教的境界。因为这样便住在空上了。南怀师说,耽著禅定,在大乘戒律上是犯戒的,功德不能圆满。不要入定,不要入清净的境界,而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进入这个苦海茫茫中来救世救人。      叹,大乘佛教之大,金刚经之金且刚。从前认为佛教只是一味教人遁入空门,万般放下,真真有所谬误,一叶障目。应无所住,彻底放下之后,还要生其心,要提起来,以出世之心,入世  中原的禅宗、净土宗、律宗,都是显教,藏传佛教中还有密教。显教和密教正如名字,教义教规也是反的。比如显教要吃素,密教却吃荤,显教要戒女色,密教却可以拜欢喜佛。据说是释迦摩尼圆寂后觉得还有很多道理没在显教里说明白,于是又传了密教。      关于这点,南怀师说:“佛法讲三界如牢狱,至于什么方法逃出来,不论念佛,拜佛,还是念咒子,是密宗还是显教,都不管,你只要有办法出得来就行。这就是佛说无定法的道理。”想到济公,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如是,如是。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每个人自性都是佛,所以条条道路通罗马吧
/
本文档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