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试题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试题

2013-01-16 19页 doc 112KB 2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试题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身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心理健康的含义: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概念;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保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心理原则:其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试题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身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心理健康的含义: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概念;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保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心理原则:其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其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其三是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心理健康标准制订困难,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局面呢:其一,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订绝对的健康标准很难.其二,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还受社会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因此很难制订一套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永久适用的心理健康标准.其三,\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和法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各相关学科研究所依据的基础和范围。其四,心理健康标准的制订和确定,必须通过大规模人群的调查。其五,心理健康标准确定的基础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分类,而这些规律和分类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 心理健康制订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2。社会规模 大多数人的行为并非代表着健康的社会行为,例如;文化大革命 3生活适应 4临床诊断 一般人身上是没有异常心理现象和致病因素的,如果某人身上发现了临床症状或病因就可判别为异常。这一标准以精神病学研究为基础,为医学界人士所支持,比较客观准确,临床上应用较多,但总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心理异常现象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身心机能的障碍,不是仅凭某一诊断手段就可以确定。 5主观经验 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主要有“君子”和“圣人”两个层次。君子必须具备仁、义、礼、智四德;圣人则在智的修养上更胜一筹。 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归纳为六个方面: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3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 5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6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心理健康关键要素的关系协调可以具体细分为四种关系:(1)人—己关系,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之间的关系,(2)人—人关系,主要包括与长辈、同伴、异性、家庭关系的处理;(3)人—事关系,包括如何有效的从事学习、工作、休闲等活动;(4)人—物关系,即协调与物质、科技、环境、社会等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水平正常。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它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包括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3)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7)人格统一完整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1)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其工作对象是以正常学生为主,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被称为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工作对象被称之为来访者或求助者,从事心理咨询的人被称为咨询者或咨询员;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患者或病人,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被称为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2)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亦重在发展与预防方面。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相对来说有被动性和滞后性:心理咨询重在预防与矫治,而心理治疗重在矫治与重建。(3)就内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做文章;心理辅导在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认知与环境因素改善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活动。心理咨询和治疗则侧重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4)就工作方式和方法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多在非医疗情景—学校及有关教育机构中进行;心理辅导兼用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两种形式;心理治疗多在医疗情景中进行,以个别治疗为主,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更加专门化,其使用也更加富有弹性和综合性。(5)就时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生出现问题前进行预防性培养,为时较长,甚至是终生性的;心理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心理咨询用时较短,心理治疗为时较长。(6)就当事人自我表露程度而言,在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中,常常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情景使当事人有更多心理表露的机会,而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并不强调学生做充分的自我表露。(7)就工作模式而言,心理治疗的工作模式是医学模式,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主要是教育和发展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题的关系,在心理辅导中,辅导员与学生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关系。(8)就工作任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是解决某一局部问题,而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问题。(9)就实施过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者在工作中是主动的,心理治疗医生肯定是被动的,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工作过程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10)就运作模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一种义务工作,是非经营性的;心理治疗是经营性的,心理咨询可以是经营性的也可以是非经营性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1.基础中介作用2.操作与动力作用3.激励与增效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不同点主要表现为(1)理论基础不同(2)学生观不同(3)目标侧重不同(4)工作内容不同(5)工作原则不同(6)方法手段不同。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有共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都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还有紧密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他教育获得了更为和谐的统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不能脱离德育的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因此,两者即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可以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并能互相借鉴和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更似鸟之双翼,不应缺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和效率的提高,反过来,智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只有科学的即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反之,起消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和体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获得了必要的条件。体育本身即已包含某些心理健康的成分,但是,体育不能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人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本质上还要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育的关系: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美育,就会带来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可以具体分解为上那个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一是矫正与预防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三是开发心理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与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来确定的,它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具体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心理咨询和辅导,三是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是教育性原则,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地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二是全体性原则;三是差异性原则;四是主体性原则;五是整体性原则;六是发展性原则,七是活动性原则;八是保密性原则。 从广泛的意义说,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受益于心理卫生、心理测量和职业指导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及推动。 皮内尔为现代心理卫生最著名的倡导者。 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做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 1909年2月,“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在纽约成立,比尔斯任顾问。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它的遵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文化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等的研究、治疗与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 比奈的贡献:在于使用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得以实现,因而成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先驱者。 1894年,美国旧金山加州工艺学校在梅瑞尔的领导下是早期心理辅导的萌芽。 在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中,最富盛名的人物是帕森斯,首用“职业辅导”一词。 帕森斯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 3.1.8 1896年,维特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诊所,开创了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先河。1907年它创立了第一个弱智儿童的临床心理教育学校,同年创办了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他被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格赛尔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人。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 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3)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4)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 20世纪30年代,吴南轩率先在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开创国内高校之先河。可谓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萌芽。 1936年4月,,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从而揭开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序幕。 我国医学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起人之一的丁瓒教授,他的《心理卫生论从》、《青年心理修养》两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4年,他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卫生试验室、咨询所和门诊部,开展较为系统的心理卫生和医疗工作。1948年,丁瓒作为我国唯一的代表参加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919年该社主办的《教育与职业》杂志曾出版“职业指导”专号。 1958年,蒋建白领导成立了“中国辅导学会”,这标志着台湾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初步建立。 1976年,台湾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时,辅导制度开始正式建立。 2001年11月台湾正式颁布并实施“心理师法”。 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以此为标志,心理卫生运动开始向教育界的发展。 1989年,上海市还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该协会是全国最早以推广、研究、普及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宗旨的专业性学术团体。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 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是我国第一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2001年4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对全国大、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就:①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②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③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④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⑤编撰出版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①思想观念上重视不够;②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③专业化队伍尚待建设;④理论指导力尚显不足;⑤实际操作规范性不高。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展望:①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化;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⑤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 自我意识:是指主题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人们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他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意向三种心里成分。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对自己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和态度,自我意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 自我意识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科学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个体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强、自制的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对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自我完善等三个方面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的形式: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内容是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准确的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一是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三是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评价来认识自我;四是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五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六是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一是自尊心的培养;A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B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二是自信心的培养,A给予学生积极评价,B因材施教发掘潜能,C自我竞赛活的自信,D创造机会发挥特长,E积极评说相互尊重。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所谓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教育而存在的,它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调控自己的心理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一是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设定和自我激励;三是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四是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自我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让青少年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 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所以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也应该以教师为重点,那么教师应怎样来改善师生关系,一是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二是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三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四是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五是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因此解决学生同伴关系中的冲突,对学生进行同伴关系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二是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的处理同伴冲突;三是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四是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五是提高人际认知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六是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二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具有永久性,是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一是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二是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一是青少年学生性意识的发展,A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欲了解,B对异性的疏离和排斥,C对异性的关注和接近,D对异性的追求和爱恋;二是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和适度的原则,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三是引导学生区分友谊和爱情。 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得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知识价值的认识,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生成绩的归因。一是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培养学习兴趣;三是激发成就动机;四是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一是认知策略,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a列提纲,b做示意图,c利用表格,C精细加工策略,a记忆术,b做笔记,c联系生活实际,d利用背景知识,二是元认知策略,A元人之知识,B元认知控制;三是资源管理策略,A时间管理策略,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c灵活利用零碎时间,B努力管理策略,a情绪管理,b动机控制,c环境管理。 考试焦虑的教育辅导:考试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教育辅导呢,一是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二是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三是冷静处理怯场。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和接纳和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教育活动,情绪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熏陶。 休闲教育辅导:休闲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学会选择和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拥有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 休闲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休闲的功能,二是学会休闲的选择,三是懂得休闲的伦理,休闲辅导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 职业教育辅导:一是明确职业能力倾向,二是了解职业兴趣类型,三是探索职业价值取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他们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三大块。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与原则: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大本质特征人本化,从教育效果看强调三重,重参与、重过程、重转变,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如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之外,还必须特别强调体验性原则和相容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二是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三是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四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广义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它包括整体规划(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协助学生发展其价值观、责任感、知识和能力,以此陶冶其健全人格。所以,从课程类型上来看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应属于人本义课程类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1 体验性原则 体验即实行,有体验就会有感受,就会有感动,也才会有醒悟。2 相容性原则 心理辅导课程要求在教育者之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最佳的“心理场”,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相容必须要尊重,要真诚相待,要信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1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3 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4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涵义: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1知识性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的是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2 基础性 心理健康教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最基础的知识。3 问题逻辑性 心理健康教学学科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应遵循问题逻辑性。 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涵义: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有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 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课程的性质:活动性,系统性,主体性,互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涵义: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 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整体课程体系的必要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特点:全局性,导向性,陶冶性,规范性。 融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包括学科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融合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和生活经验要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1逻辑式组织,2 心理式组织。 认知法: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 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意识,使之自觉进行心理保健和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这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活动:1讲授法,2阅读和讲故事,3艺术欣赏,4参观访问。 操作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常用方法:1叙事法,2测验法,3游戏法,4作业法,5演讲法。 集体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可以沟通意见。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方法:1小组讨论法,2辩论式讨论,3配对讨论法,4脑力激荡法。 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 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而起到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1哑剧表演,2角色互换,3镜像法,4空椅子表演5小品表演。 行为改变法:通过奖惩等手段来建立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方法:1示范法,2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程序:1课程导入,2课程的展开,3分组讨论,4课程的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1课程的起始评价:教学开始之前的评价,2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3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在一门课程结束或一个教学结束时所进行的结果评价(总结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1确立主题名称,2确立主题的教学目标,3确立课时和教学场所,4选择教学活动方式,5做好课前准备工作,6拟定教学活动程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1课前组织,2课程导入(热身法,发问法,案例或故事导入法,自我表露法,自我测试法,开门见山法,引导回忆法)3课程开展(引导,反馈,面质,明朗,连接)4课程结束(回顾与反省,计划与展望,祝福与道别) 心理咨询辅导涵义:狭义上,心理咨询辅导是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过程。广义上,心理咨询辅导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学会了面对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基本原则,进而能够积极,均衡地发展自己的人生。 心理咨询辅导的种类与形式:1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2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3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 心理咨询辅导的过程与环节:1信息收集阶段(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2来访者的文化背景,3来访者的心理困扰);2分析诊断阶段;3目标确立阶段;4方案探讨阶段;5行动实施阶段;6结束阶段。 心理咨询辅导关系的建立:1同感(咨询员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来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验和感受)2尊重(体现了咨询员对人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也是咨询员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的核心与关键)3真诚(咨询员表里一致,人格和谐统一,真心诚意地对待来访者)4积极关注。 心理咨询辅导的问题的基本类型:智能评估,行为评估,人格评估。 评估的一般过程:1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2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3问题评估的主要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 会谈评估:设计会谈提纲1收集资料式会谈也是初次会谈;2诊断式会谈;3治疗式会谈 会谈中的提问技术:提问方式有两种: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会谈初期咨询员不主动提出涉及来访者隐私的问题,2不能为满足咨询员的好奇心而提出对帮助来访者无关的问题,3不要逼迫来访者回答他不愿回答的问题4最好不要用封闭式提问,这样会显得咨询员无礼又无知。 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1心理测验可以帮助咨询员界定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2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提出具体的、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3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判断是否需要把来访者转介到其他机构4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并检验咨询的有效性。 常用的心理测验及其功用:心理测验的种类:,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心趣和态度测验以及临床心理学。但在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是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主要是对来访者智力发展状况和水平做出一般性的评价,用于检查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否正常。人格测验应用最普遍,主要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前期、中间和结束后的人格评定,便于实施咨询干预和对来访者接受咨询前后的人格改变进行比较。 使用测验的注意事项:首先,防止心理测验滥用;其次,合理解释测验;最后,测量工具和测验材料的保密问题。 情感干预的技术:1情感表达的技术(倾诉宣泄,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2情感辨析技术3情感整合的技术 行为干预的技术:1提高行为发后率的技术(A强化<正现强化和负强化;无条件强化和条件性强化;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B行为契约C代币系统)2 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矫枉过正)3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塑造;渐隐;连锁) 认知干预的技术:1认知改变的技术(A去灾难法;B再归因法;C排除自我中心法;D理解特殊意义法;E质疑绝对化法)2自我管理技术(A家庭作业B活动规划表C渐进性作业) 团体咨询的涵义: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具体讲,咨询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的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的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和体验,主动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努力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团体咨询与活动的特点:1人数不同;2内容不同;3咨询者角色不同;4依靠的力量不同;5原理不同;6所用方法不同;7方式不同;8效益不同;9对咨询者的要求。 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1教育的功能2发展的功能3预防的能力4治疗的功能 团体咨询的作用机制:1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2集体环境给人以希望3集体给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4了解组员间的共性,增加信心5组员间可相互交流和学习6通过帮助他以以帮助自己。 团体咨询的主要技术:1入组前的准备工作2小组成员间的同质性3小组的构成和活动规律(A小组的人数B封闭与开放C活动频率与时间D场所的要求) 团体咨询的一般方法:1团体讨论2角色扮演3行为训练4心理剧 团体咨询的活动设计:1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A准备阶段B实施阶段C结束阶段)2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A组长的基本职责:1注意调动全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2适度参与和引导3提供恰当的解释4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B组长的为数及要求;C咨询组长常犯的错误1事无巨细2权威自居3过度自我开放)3团体咨询中常见的问题(A沉默行为B支配行为C审讯行为D依赖行为E顺从行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要通过学科渗透途径的原因是:因为:1从教育时空层面来说,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2从教育队伍层面来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是一项重要的育心3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4从心理学学科层面来说,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5从教师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6从课程层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樗标志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激发学习动机2培养学习兴趣3树立学习自信4实施潜能开发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6锻炼人际交往能力7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灵活性原则2愉悦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提高学科教学效果4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社会学科的特点:社会学科的特点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品、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涉及了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了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更多的社科类课程则间接地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通过分析人物命运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描写来提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5通过文语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自然学科的特点:自然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常识等课程。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极为广泛的;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总之,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的性格。 自然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教材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艺体学科的特点:主要包括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这些学科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美于艺术形象的知识。这一学科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美感与道德的发展,可以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生理素质的基础。 艺体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适当整合教学目标2创设参与的教学情境3准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1树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念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A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B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C恰当应用心理咨询技能)4运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方法。 课堂心理气氛的涵义: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就是指课堂里一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间环节,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课堂的心理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1评估2期待3情感4威信5信息6交往7维持 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1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2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A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B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C注重心理的自我的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2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石(家庭为孩子提供温暖和保护,使孩子获得了最初的安全感,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鼓励) 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2亲子关系3教养方式(父母的情绪:父母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父母的行为:尤其是母亲的行为,自孩子年幼时起就开始影响其行为和性格的全面发展;父母的信念:通常透过其情感或行为来影响子女。) 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1从父母的改变做起2身教重于言教3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4让孩子自己成长5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有效亲子的基本态度:1尊重与信任(这是亲了沟通应有的基本态度,尊重孩子就是给孩子选择的机会。父母给予孩子的尊重信任是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最主要的力量和源泉)2民主与平等(要想正确引导孩子按着自己的天性发展,要树立民主的态度,有意识的把自己和孩子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试着对孩子让步,养成遇事与孩子商量 的习惯)3理解与关心(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就要倾听孩子,对孩子的理解和关心,也意味着包容孩子的错误)。 孩子不良行为的四种目的: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成人,自暴自弃。 积极倾听与同感的表达:1积极倾听(在听孩子说话时,上他们明白父母已经理解他们的意思及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接受、被重视)2问题所有权3表达我的信息 探索解决各种解决问题之道:1利用积极倾听耿了解并澄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2与孩子共同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3列出并评估这些方法4决定最佳的解决办法5追踪评估实施后的效果。 鼓励与批评的作用:鼓励的鼓舞的力量,促使孩子勇敢地向前走。批评是鞭策的力量,要孩子正确地向前走。鼓励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恰当的鼓励与批评能使孩子树立信心,增强斗志,消除自卑心理,改正不良行为,能使孩子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使其健康成长。反之,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加家长教育的难度。 鼓励的原则:1真诚接纳孩子2着眼积极的一面3重视努力和进步4肯定个别能力5从自我鼓励做起。 批评孩子的方法:1注意方法(无论方式方法,无论在语言、表情还是动作上都应诚挚,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2注意尺度3注意场合(饭前、大庭广众或长辈面前不要批评孩子)4要陈述理由5避免重复。 鼓励和批评要注意:1鼓励面要宽,批评面要窄2鼓励宜直接,批评要间接3鼓励要多批评要少4鼓励要注意艺术,批评要善意5鼓励和批评要符合客观实际6鼓励和批评要因地因时而不同。 订立适当的规范:1适当的教导2亲子协商订立规则3行为后果的处理4温和而坚定的态度5教育的一致性6适当的弹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环境关系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包括:(自然环境)即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社会环境)即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的综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为什么要重视社会环境的重要作用:人的心理健康除了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我们自己所营造的社会环境是有可发挥的空间的,它决定着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人身心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社会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1、社会是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土壤,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关键一环。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具有推波助澜作用。2、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保持和强化这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虽然学校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也在逐步形成和倡导(学校和家境、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离不开社会的支持。3、.社会教育系统承担着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任务。 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社会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在各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中,(生活事件)受到了很多的重视和研究。(生活事件)包括(正面的事件),如过年,得到奖励、考试通过、获得升职等;也包括(件负面的事件)如考试失利、家人遭于意外事件、病故、经济危机等;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整体氛围影响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的优化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已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社会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硬件设施)和(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由社会中许多无形的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根据社会心理环境的性质,可分为(社会组织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社会组织环境主要指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所形成的整体风气和氛围,各相关机构携手并肩所营造的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环境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正所谓“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一般认为,舆论是一种为多数人所赞成的公众的意见,它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 社会舆论分为(好的舆论环境)和(不良的舆论环境)。 一个好的舆论环境,是一种促进的社会推力,引导积极向上的风气,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不良的舆论环境,则可能导致人心涣散,方向误导,降低凝聚力,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种种无形的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与途径:保障前提,优化组织环境;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社会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某事的重视和进一步实施的指导性纲要。社会政策也提供了制度的保障,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健全体制和政策是社会支持的首要步骤;社区宣传,各机构共同协作。 勒纳、费希尔和温伯格等学者在2000年通过研究,描述了儿童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五种能力:1)学业和社会追求能力;2)信心或积极的自我形象;3)与家庭、同伴或社区的健康联系或关系;4)积极的评价、诚实和道德内化;5)照顾或同情。 与社区的健康联系和关系也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途径:首先,可以促进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其次,应注意推动学校和社区的主动联合,使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传播媒体:媒体也被称之为非人的社会化机构,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图书、影片、录像带、唱片、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等。 电视媒体在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电视媒体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为有利的条件。其影响是(间接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网络舆论: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在传媒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目前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等共同反映与形成。网络论坛是用户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其最显著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针对各类主题发表言论的机会,是网络舆论的主要生成与集散地。 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首先,从媒体内容上讲,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其次,从媒体宣传的程度上来讲,一些虚假的或虚张声势的信息以及过度描述的信息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公众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产生重大的影响。最后,从媒体引导的方向上来讲,媒体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清楚这些舆论对民众产生的后续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是指本着服务大众的根本宗旨,根据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规律,综合运用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信息学等科学方法,在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保健、心里教学等实践活动中,广泛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和技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标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矫正不良的心理及行为偏差,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和协调:社会坏境和学校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社会坏境和家庭坏境默契配合,相互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预防,就是主动进行,及早进行。儿童和青少年是重点预防对象。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影响甚至会延续干扰到人一生的成长。 人的基本属性有三种,即人的(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 在具体实施预防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守“三早”原则:一是(早进行),二是(早准备),三是(早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预防网络:预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建立预防网络是一个比较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三级预防网络)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和通用的一种预防网络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讲,三级预防网络有不同的涵义。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同的范围和机构都会导致预防网络内容上的差异上。 传统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从心理卫生的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讲,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包括:(1)(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的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2)(二级预防);(3)(三级预防)。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思想着眼于防病、治病,其目标是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者病了能迅速治愈。 学校组织体系的三级预防: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角度考虑,首先,从机构上来讲,学校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体系,并积极发挥学生心理社团(团队组织)作为一级网络的作用。其次,具体从学校实施的的角度来讲,包括第一级的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人员,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级的全体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尤其是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后的兼职心理辅导员,负责本院系(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级主要为学生心理社团(团队干部)及社会工作系或心理系学生,作为学生自助与助人的预防网络中的骨干,能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范围。最后,在部门的设置方面,从三级预防网络出发,可以构建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合作,是三级预防网络有效运作的基础。 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总之,不论是哪种意义上的三级预防网络,本质和初衷都是为了在预防性和发展性上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和实施:学校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与实施: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明确自己的重要职责,建立自己的教育行政体系。教育行政:就是指中心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建立必要的组织,选择合适的辅导人群拟定周详、具体可行的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经由评估,以确保教育工作的完成。其次,指导中心要和校内其他部门有效协调,明确分工。最后,除了充分发挥校内功能外,校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支持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社会支持机构大致包括:(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医疗服务机构,教育行政和学术机构,就业辅导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犯罪防治机构)等。 香港三级预防网络的运作经验及其启示:首先,香港教育署的一些特殊部门的设置为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和扶持。除此之外,香港的社会福利署和劳工处、教师协会也提供一些支援性的辅导服务,对学生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靠学校一方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这个工作,重视这项事业。它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首先,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要与学校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借助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宿舍生活、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其次,应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最后,应积极寻求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学校、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及相关社会组织间的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以获得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普遍化、专业化、现代化、本位化等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与管理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涵义与价值:档案是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以备考察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形式和载体的各种文件和材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试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应学生的心理面貌。它是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如(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课程开设、活动安排、教研活动、研究课题及成果、效果评估及管理工作等的记录)。 理解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要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就类型来讲属于专门档案,它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室的专门负责下建立起来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室应有专业教师和健全的。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能会失去(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有关学生心理特点变化
/
本文档为【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