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

2013-01-25 5页 pdf 304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3085

暂无简介

举报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2月 第2期 SportsCultureGuideNo.2.Feb.2011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 杨春艳 (新乡学院体育系,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的体育强国之道,建议:坚持 并完善举国体制,提高竞技体育队伍文化素质;树立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关系;建立竞 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政策;体育强国 I体育强国概述 体育强国是一个国家体育发...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2月 第2期 SportsCultureGuideNo.2.Feb.2011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 杨春艳 (新乡学院体育系,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的体育强国之道,建议:坚持 并完善举国体制,提高竞技体育队伍文化素质;树立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关系;建立竞 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政策;体育强国 I体育强国概述 体育强国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综合实力和水平 的体现,主要是指该国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总体 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的国家。它与体育大国之间既 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必然的联系,体育大国是体育 强国的发展基础,体育强国是体育大国的行为表征。 我国早在1985年制定的《2000年的中国体育》 文件中就已经提出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标志是: 1.全国有近5亿人参加体育活动;2.青年一代的身 体形态、机能、素质有明显提高;3.在奥运会上名 列前茅,大多数运动项目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4.出 现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体育科研成果,在重要领域 有所创新和突破;5.普遍增加群众体育活动场所, 建成一批现代化的场地设施;6.拥有一支又红又专 的体育队伍,彻底改善体育队伍的人才结构。 从专业角度,这6大指标可以归纳为竞技 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方面,其他诸如后 来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体育法制和体育管理等等 都应该归属于体育强国的支撑系统。 2建设体育强国之道 2.1竞技体育强国 竞技体育强国是指竞技运动队伍文化素质高, 运动水平高、强的国家,主要依据世界级体育赛事 的比赛成绩来进行判别。 从表l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快和 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竞技体育成绩取得突飞猛 进的发展,连续3届奥运会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并且金牌总数获得了第1名,无论从金牌总数还是 从奖牌总数都足以证明我国大多数运动项目已经达 到世界最高水平,出色实现了上述6大目标的第3 大目标,稳固了我围在奥运会比赛中的强国地位。 但是,今后要想继续保持我国的竞技体育强国地位, 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2.1.1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 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再次证明,举国体制是 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 发展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得以快速发展、取得辉 煌成绩的成功经验。 因此,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践科学 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举围体制、调整布局、提高效 表l 近3届奥运会金牌总数前3名国家统计结果 作者简介:杨春艳(1964一),女,甘肃张掖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研究。 Tel:13839085529,E—mail:chunyan6032@sina.com。 5 万方数据 益、巩同优势项目、发展潜优势项目、加快冬季项 目的整体进步,促进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的协调发 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举国体制的号召力、凝聚力和 战斗力。 但是,这种体制在充分发挥其优越性的同时, 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如从国家对竞技体育、社会体 育和学校体育投入的比例来说,我国对竞技体育投 入太多,费用太高,成本太大。正如张洪潭教授所 顺虑的那样。一旦举国体制被纳税人投票否决,那 我们还能小能保住已经取得的奥运强国的地位?所 以,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 式,今后的举国体制应该通过改革,实现由国家投 入为主到社会投入为主的转变等等。 2.1.2提高竞技体育队伍文化素质 竞技体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 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但是,我国的教练 员和运动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 2008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的专职教练员中, 只有72%取得了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凭,而美国早 在1978年,就已经有98%的教练员具有大学以上 的文化程度了。另外,我国90%以上的优秀运动员 从少儿就开始投入专业训练,而这种训练通常以忽 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为代价,竞技水平的提高与运 动员的文化发展不协调。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 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学生运动员总数不到代表团运 动员人数的3%,而欧美一些国家已经达到30%至 40%。正如谭华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我国运动员的 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很多运动 员表现出来的文化素养太差,缺乏一个大国应有的 形象,大多数运动员不能适应退役后再就业的需要。 实际上,我国教练员、运动员的实际文化水平 与其文凭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从少年运动员时期就没有 抓好文化课学习,所以,不能只为眼前的竞技成绩 而荒废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因此,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是我国 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坚 持体教结合之路,完善竞技体育文化教育体系,积 极探索大、中、小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成功之路, 不断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使优秀运动员既能为 国争光,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在退役后能够继 续服务于社会,从而把竞技体育的发展和退役运动 6 员的前途协调起来。 2.2社会体育强国 如果说忽视竞技体育就失掉了国际比赛中的金 牌,那么,忽视社会体育就会失掉整个民族的健康, 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金牌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还要看这个国家的社会体育开展得如何, 例如“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场地设施、运动器 材和各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和质量等等。下面以2004 年中美比较分析为例。 表2中美社会体育开展情况比较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每万人拥有体育场个数、 人均面积和体育人口比例分别是我国的30倍、13 倍和2倍。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在总体上有了较快地发 展。2004年,我国体育人121达37.1%,与发达国家 (60%~75%)相差甚远。从年龄分布上看,我国呈 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有极大的积极性,可 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人均占有体育活动场地面积 仅有1.03耐。这个数量仅是美国的1/13,欧洲国家 的l/7左右。另外,《深圳市2007年国民体质状况 公报》调查显示,即便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 市,成年人中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人也仅占15.5%, 而仅有520万人口的芬兰,拥有各种体育俱乐部近 8000个,有2/3的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 可见,就社会体育而言,我国距体育强国相差甚远。 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在量值对比上,社会体育 均应占绝对地位,竞技体育则永远是极少数。但我 国在运作导向上,竞技体育却又常常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体育只能是或急或缓或近或远地尾随跟进。近 年来,我国在体育发展战略上一直提出“全民健身 ”和“奥运争光计划”两大计划,但在实施的 过程中,两大计划不是并重的,没有真正做到“两 手抓,两手都要硬”,“奥运争光”一直被放在中心 地位,体育行政部门为此投入了绝对的精力和财力。 相比之下,“全民健身”虽被重视,但发展相对缓慢, 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资源缺乏,农民享有的体 万方数据 育服务很少,体育人口更低。 我们必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体育事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 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统筹兼顾”地坚持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锐意改革创新,使社 会体育化、常态化、生活化,只有促进社会体 育的发展,才能建设好社会体育强国。 2.3学校体育强国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的一个重要 方面,是我国体育的基础和重点。可见,发展学校 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之道的重要领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围学校体育虽然取得了突飞 猛进地发展,但时至今日,也仅仅是大中城市、县 城和个别经济发达的乡镇和村有比较完备的学校体 育设施。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学校,普遍面临体 育场地、设施匮乏、体育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低下 等严重问题。 另外,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 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导致青少年 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育的 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责任等,其中学校教育的偏 差是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一 些地方和学校“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 抓得扎扎实实”,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现象,过 分重视升学率,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边缘化,严重 制约了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使体育与健康新课 程的思想和理念无法贯彻执行,健身育人的功能难 以得到发挥。 上述仅从农村学校和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 来说,我国目前还无法成为学校体育强国。其他方 面,如国际大赛中,我国学生运动员的稀少也足以 证明我国还不是学校体育强国。因此,在建设学校 体育强国之道上,要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是竞技体 育的基础作用,逐步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 系,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通过“体 教结合”的模式培养优秀运动员,让竞技体育回归 学校,使运动员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这 既培养了竞技人才又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进一 步通过走集约化、学校化和市场化道路,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我国竞技体育社会支持力度过强,训练竞 赛成本过高,政府压力过大等问题,真正实现学校 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一体化发展。 因此,真正的“体育强国”不仅仅只是竞技体 育的辉煌和社会体育的腾飞,还应该是一个有经费 保障的、有师资、场地和器材保证的,能够全面提 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学校体育强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强国”代表的是一个整体,它 不仅包含竞技体育,还应当包括社会体育和学校体 育,具体到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实力、社会体育发 展和学校体育水准,其他还有体育法制、体育产业、 体育科研水平、国民体质和体育媒体的技术含量与 素质等,只有国民身体素质整体提高才能称得上真 正的“体育强国”。我国的体育强国之道只有在努力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采取国际视野下的本土 行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强国之道,才能尽 快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世界体育强国的宏伟 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辞海.中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422,501. 【3】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 学,2009,29(3):3—8. 【4】田麦久.“竞技体育强国”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31(11):1441·1444. 【5】张洪潭.北京奥运启示录【J】.体育与科学,2009(2):1-8. 【6】赵瑜.强国梦——中国体育的内幕【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8:124. [7】陈齐,于涌.浅谈我国的体育现状及实现体育强国的思路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117-118. 【8】王程,张雁.从金牌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论和谐社会 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fJ】.社会科学家,2008(8):107-110. 【9】朱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N】.人民日抿2009-01-27. 【10】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 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93-98. 【ll】昊本连,李建梅.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IS].体育 学刊,2008(i0):62-64. 7 万方数据 试探体育强国建设 作者: 杨春艳, YANG Chun-yan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体育系,河南新乡,453000 刊名: 体育文化导刊 英文刊名: SPORTS CULTURE GUIDE 年,卷(期): 2011(2) 参考文献(22条) 1.朱凯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009 2.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 3.王程;张雁 从金牌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论和谐社会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期刊]-社会科学家 2008(08) 4.辞海 1979 5.陈齐;于涌 浅谈我国的体育现状及实现体育强国的思路[期刊论文]-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6.田雨普 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2009(3) 7.赵瑜 强国梦--中国体育的内幕 1988 8.田麦久 "竞技体育强国"论析 2008(11) 9.张洪潭 北京奥运启示录[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 2009(02) 10.张洪潭 北京奥运启示录 2009(2) 11.田麦久 "竞技体育强国"论析[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11) 12.赵瑜 强国梦--中国体育的内幕 1988 13.田雨普 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期刊论文]-体育科学 2009(03) 14.陈齐.于涌 浅谈我国的体育现状及实现体育强国的思路 2008(2) 15.辞海 1979 16.王程.张雁 从金牌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论和谐社会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2008(8) 17.吴本连;李建梅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期刊论文]-体育学刊 2008(10) 18.朱凯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009 19.徐本力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期刊论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02) 20.徐本力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 2009(2) 21.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 22.吴本连.李建梅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 2008(10)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戴剑.DAI Jian 木桶理论对体育强国建设的启示[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11(3) 2. 林惠英.冯海 我国冬季奥运会项目竞争实力研究[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11(2) 3. 赵卓.高利君 体育强国建设与体育科技创新——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综述[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 2011(3) 4. 宋雪琳.余静.吴伟.SONG Xuelin.YU Jing.WU Wei 浅析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构建[期刊论文]-湖北体育 科技2010,29(6) 5. 何珍文.李庚全.闫旭峰 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体育[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11(3) 6. 黄玉珍.HUANG Yuzhen 关于体育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体育科技2010,3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ywhdk201102002.aspx
/
本文档为【试探体育强国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