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doc

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doc

2017-12-10 6页 doc 19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doc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doc 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 摘 要:朱淑真是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之一,正如陈廷焯所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她个人的凄哀悲苦的感情经历和波折多舛的婚姻生活以及对悲剧女子命运的思考都让她“无时不断肠”。纵观朱淑真一生,经历了梦萌、梦碎、梦醒的婚姻生活,这些情愫最终凝结成了她的断肠之悲。文章通过对《断肠集》中有关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从三个侧面来解读诗人“断肠”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朱淑真 《断肠集》 宋代诗词 女词人 女性文学 古往...
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doc
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doc 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 摘 要:朱淑真是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之一,正如陈廷焯所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她个人的凄哀悲苦的感情经历和波折多舛的婚姻生活以及对悲剧女子命运的思考都让她“无时不断肠”。纵观朱淑真一生,经历了梦萌、梦碎、梦醒的婚姻生活,这些情愫最终凝结成了她的断肠之悲。文章通过对《断肠集》中有关作品的与解读,从三个侧面来解读诗人“断肠”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朱淑真 《断肠集》 宋代诗词 女词人 女性文学 古往今来,女子能诗善词者不乏其人,然有文集流传于世的却凤毛麟角。宋代的朱淑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与李清照齐名,并与李清照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她的作品名为《断肠诗集》。 封建时代的女子行为思想都被礼教束缚,没有自由,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住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院落,接触不到外面的社会,那些官宦家的千金小姐更是过着“闺阁锁春秋”的日子。朱淑真从小家庭生活富裕,读书识字,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和教育。身为千金小姐的她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也塑造了她任性、倔强的性格。封建社会,礼教森严,作为待字闺中的女子,不能像男子那样参加科举做官,更没有社交的自由,只能被封闭于狭小的闺房之中,朱淑真把所思所感都寄托在她的诗中,她的诗大多纪录的是她的闺阁生活,抒发春易逝,夏之景,秋之寂寥, 冬之抒怀。寒往暑来,花开花落,朱淑真只能从这一方天地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消遣无边的忧愁。 一 、梦萌――少女时期 少女时期都是天真烂漫的,朱淑真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朱淑真过着衣食无忧、恬淡清闲的生活。但是封建礼教是严苛的,尤其是在崇尚理学的宋朝,朱淑真虽然在这一时期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但毕竟是在“男尊女卑” 、“男女授受不亲”的男权社会,她不能走到外面的广阔社会,只能被锁在深闺,把情感思想寄托在风花雪月以及咏怀时令上,把自己对待生活对待爱情的渴望融入诗词之中。如: 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探梅》 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 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采凤一双云外落,吹箫归去又无缘。――《湖上小集》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书窗即事》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新荷》 夏日初长候,风棂暑夕眠。衣轻香汗透,睡重翠鬟偏。颦绿攒眉小,啼红上脸鲜。起来无个事,纤手弄清泉。――《夏枕自咏》 诗人幻想着自己未来的夫婿是能和自己精神上有共鸣的“萧郎”,是 风流倜傥的“逸似仙”才子。她期待着这样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憧憬着这样美好爱情的出现。在古代,女子没有独立的地位,恪守着“夫为妻纲”的教则。对于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来说,能嫁得如意郎君将是最幸福的事,更何况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能嫁得一个情投意合、琴瑟相合、精神上能共鸣的郎君将是多么大的幸福与幸运。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春少女的欢快形象,她展示着对生活的热爱,读之令人畅然。再看另一首《秋夜舟行宿前江》: 扁舟夜泊月明秋,水面鱼游超闸流,更作娇痴儿女态,笑将竿竹掷线钩。 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欢快,营造出春光明媚的意境,现出诗人调皮可爱的少女形象。“露浓梧影淡,风细桂香浮。”(《中秋》)清新馨香从诗句中徐徐拂来,清婉自然。 二、梦碎――婚姻生活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封建礼教下的女子怎么能自主选择婚姻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断送了多少女子的幸福。“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心中不平之气。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朱淑真并没有等到与她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共同志趣爱好的“萧郎”,与当初期望的婚姻生活完全相悖,这让朱淑真痛不欲生,由此不幸的婚姻生活开始了。不如意的生活引发了朱淑真深沉的痛苦与忧患。触景生情,花草树木,楼亭阑干都烙了寂寞的印迹,都携带了无边无际的忧伤。如: 独倚状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春词二首》 起来不喜匀红粉,强把菱花照病容。腰瘦故知闲事恼,泪多只为别情浓。――《睡起》 几许旧时事,今宵与谁同。――《独坐》 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闷怀二首》 蝶使蜂媒传客恨,莺梭柳线织春愁。――《恨春》 欲将心头郁结事,付与黄鹏叫几声。――《愁怀》 瘦瘠江梅知我意,隔窗和月漫腾腾。――《酒醒》 朱淑真的诗中以自然为感怀对象,把春夏秋冬、风花雪月、蜂蝶飞鸟引为知己,“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鹉叫几声”(《愁怀二首》其二)。婚姻生活中的朱淑真是不幸福的,她渴望的良人是一个能与她吟诗对句、琴瑟和鸣的人,无奈所嫁非人,她苦苦守着自己的寂寥和落寞,只能用诗句记下自己的情感――“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立春古律》);“鸣窗夜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解愁”(《秋夜闻雨三首》其三);“不必西风吹叶下,愁人满耳是秋声”(《湖上闲望二首》其二)。以自然万物为吟诵对象,诗人寓情于景,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寄托了深深的情思。“午窗春睡足,推枕起来时,瘦怯罗衣褪,情妆鬓影垂。旧愁消不尽,新恨忽相随。有蝶传魂梦,无鸿寄别离。”(《春睡》)诗人感时伤怀,有无奈有幽怨。当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完全相悖时,由此而带来的悲伤和痛苦只好借诗词宣泄了。在她的眼中一切都是充满忧愁的,从最初的“一曲阑干一曲愁”、“欲寄相思满纸愁”,到“自如春来日日愁”、“年年对景倍添愁”,再到“鸣窗夜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倾心吐尽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 种种不如意郁结在内心,既不能像其他女子那样甘于命运,又没有反抗斗争的能力,内心的矛盾越来越纠结,又忧愁无处可诉,无处可寄,只好借酒消愁,但只能是愁更愁。“如今独坐无人说,拨闷惟凭酒力宽”(《围炉》),“消破旧愁凭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春霁》),把酒作为解愁抒闷和闲情遣兴的工具。 三、梦醒――挥断五湖秋 最终朱淑真被丈夫冷落遗弃,倔强的朱淑真回到了娘家之后,痛定思痛,誓与命运抗争。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丈夫和婚姻。“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愁怀》)在这首诗中她控诉命运的不公,抱怨礼教的虚伪。她认为自己与丈夫就如同鸥鹭鸳鸯一样,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不可能成为美好姻缘。她坚守自己的人格情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性情刚烈倔强的朱淑真毅然决定离开这种压抑痛苦的生活,她宁愿一世独处也不要这如死水般的婚姻。 封建礼教下的女子是悲哀的,没有自由,不允许有自己的主张,一生都是在各种束缚中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封建社会一贯秉承的道德原则,男权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面对这种不公,大多数女子选择了默默忍受,听天由命,放弃了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权利,而刚强坚毅的朱淑真却写出了“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秋日述怀》)。她借助诗琴酒书以消忧,借助蜂蝶梅絮以排愁,尽管如此,朱淑真内心积压已久的悲伤与惆怅亦不能消解,最后她不得不发出催人泪下的断肠之声: 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伤春二首》其二 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恨春五首》其五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黄昏。――《秋夜有感》 这是诗人强烈思想感情的凝聚,是她与悲苦命运抗争的印记。尽管个人生活的不幸始终折磨着朱淑真,但她也是一个有志向关心社会民生的女性。比如她这首《苦热闻田夫语有感》 : 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早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 这首诗表现出了朱淑真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农夫生活的关切,生动形象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与艰难,并高声质问当朝者:“安坐高堂知不知,” “人生忧患识字始”,如果朱淑真只是一位平凡的女子,相夫教子,恪守礼教,甘于生活,也不会如此痛苦幽怨地过一生。但是其横溢的才华,她独立的人格意识使她不甘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所以酿成了她婚姻的悲剧。她的《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闷无消遣只看诗,又见诗中话别离。添得情怀 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虽然古代的女子也识字读书,但是都是读《女诫》以及一些灌输顺从思想的书,是为了让女性更加服从,剥夺了女子的独立思想,扼杀了思考以及反抗的意识。那个社会不需要女子的才,需要的只是女子的顺从,这让朱淑真非常苦恼。她也深知“然翰墨文章只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杂题》), 然她却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敢于反抗。这首《自责》,虽题为责实际上却是对社会的讽刺和嘲笑,表面上作者在为自己违背礼教的行为进行忏悔,实际上却是愤激性的反语,是对社会不公的责问与挑战,是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下发出强烈的藐视。 四、结语 朱淑真婚姻的悲剧酿成了她一生凄苦幽怨的生活,虽然在追寻幸福的路上她失败了,然而我们从她的诗作中仍然可以看出她为追求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傲骨。现实与梦境的巨大落差深深地刺激着这位敏感多情的女子,她把满腹无处诉说的愁苦与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苦楚深深地寄托在文字里, 她短暂而多舛的人生也因这些作品而美丽。 注释 ? 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298. ? 魏仲恭.断肠诗集序[M]. 参考文献 [1] 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赵翠萍.浅论朱淑真其人其作[D].内蒙古大学,2006. [3] 方芳.朱淑真及其《断肠集》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3). [4] 全建华.论朱淑真及其断肠诗词[D].四川大学,2004.
/
本文档为【浮生若梦:朱淑真诗中的“美丽与哀愁”.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