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日本刀文化

2017-11-11 17页 doc 37KB 1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日本刀文化浅析日本刀文化 摘要 日本刀是日本刀剑类的总称。最早从日本绳文时代开始出现。经过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其所代表的武士道精神则深刻的影响着日本这个民族。本论文旨在了解日本刀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刀文化,从而找出日本刀文化与日本国民性的联系。 本论文首先总结了日本刀千年以来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其背后所隐藏的武士道精神,进而研究日本刀文化与日本国民性的联系,日本刀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日本刀不仅仅影响日本人的生活,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刀文化对日本人的影响源远流长。 关键词: 日本刀,武士道精神,日本...
浅析日本刀文化
浅析日本刀文化 摘要 日本刀是日本刀剑类的总称。最早从日本绳文时代开始出现。经过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其所代表的武士道精神则深刻的影响着日本这个民族。本论文旨在了解日本刀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日本刀文化,从而找出日本刀文化与日本国民性的联系。 本论文首先总结了日本刀千年以来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其背后所隐藏的武士道精神,进而研究日本刀文化与日本国民性的联系,日本刀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日本刀不仅仅影响日本人的生活,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刀文化对日本人的影响源远流长。 关键词: 日本刀,武士道精神,日本刀文化,日本国民性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5届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 概论 .................................................................................................................... 1 1.1 研究目的 ................................................................................................................ 1 1.2 研究意义 ................................................................................................................ 1 1.3 先行研究 ................................................................................................................ 1 第二章 日本刀的起源与传播 ........................................................................................ 2 2.1 日本刀的锻造 ........................................................................................................ 2 2.2 日本刀的种类 ........................................................................................................ 2 2.3 日本刀的发展与演变 ............................................................................................ 2 日本刀与中国刀剑的承脉关系 ........................................................................ 3 第三章 3.1 日本人与中国剑 .................................................................................................... 3 3.2 中国刀剑文化对日本刀文化的影响 .................................................................... 3 第四章 日本刀文化内涵 ................................................................................................ 4 4.1 日本刀体现的武士道精神 .................................................................................... 4 4.2 日本刀体现的日本国民性 .................................................................................... 4 第五章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5 致谢词 .............................................................................................................................. 6 第一章 概论 1.1研究的目的 古来日本称之为“刀”(かたな,Katana),“日本刀”一称最早来自外国对其称法。北宋诗人欧阳修的《日本刀歌》诗中提到“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该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诗中记录了关于日本刀的一些情况,当时的中国人已将之称为宝刀,有越地的商人专为购刀而前往日本,并从美术角度描绘了日本刀的外形和样式。由此诗可看出日本刀在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时已经成被外国认可、并成为日本的输出产品之一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日本文化中勇者象征的日本刀的研究,探讨日本刀是如何起源,发展,以及中国刀剑文化对日本刀剑文化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深入探究日本刀文化的内涵所在。 1.2研究的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是探究日本刀文化,通过自太古时代起历经数千年的刀文化的演变,可以看出日本刀文化因其教育性,锻炼性,娱乐性,普及性而不断发展。由此而生的“日本刀精神”是日本教育中刻苦挖掘的重要内涵。有助于对日本文化,日本人的国民性的深入了解。 1.3先行研究 1.3.1国内研外究现状 武继平《日本刀与中国剑》(2013)论述了日本民族的骨髓级的特性——日本人追求的内心像武士刀内心一样,即纯钢的坚韧和纯粹;而处理民族与外界的关系是又必须是强势和高效的,即铸铁的坚硬与锋利,当然与此同时也显示出了民族外表的脆性。武士刀的确是探析日本民族文化精神本质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孙森林《日本武士刀》(2012)论述日本刀的起源种类以及发展并通过研究日本刀与日本武士道精神探究日本文化与民俗,试从等级与耻感文化两方面认识和了解日本民族。 1.3.2国外研究现状 川口敦司《武士与地位的象征》(2000)强调儒家伦理文化的理念,已渗透到日本的企业中。个人的意志并不那么重要。真正的耻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从这些表现中,她找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及其根源。 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2008)作者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谨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学及电影,写成。分析现代日本的集体无意性和大和名族的民族价值体系,无论是近现代还是当代日本菊花与日本刀都象征了一种精神而且这两者的文化意蕴都大大超过了实体本身的价值。 第二章 日本刀的起源与传播 2.1日本刀的锻造 锻造过程一般日本刀柄与刀刃的比例是1:4,刀柄双手持握,劈杀有力,其弯曲程度控制在“物打”(又称“物内”),即锋尖下16.7mm处,砍劈时此处力量最大,十分符合力学原理。刀背称“栋”或“脊”,用以抵挡攻击,有平、庵、三、丸四种。 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术,总体来说需要经过刀工制刃、淬火、打磨之后,由刀工配白木柄鞘以保存刀刃待售之用,而刀柄、鞘、镡等刀装为另一行当,由专门的金工(锷工)装饰,且各有名师。日本历史上的刀工各有派系,还有的是幕府、大名的专属工匠。 2.1.1炼钢 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わこう,Wakou)或玉钢(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成。这是一种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可以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换取的品 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流派,所用钢材成分多少会有差异。大体上玉钢所含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玉钢成分含量表 成分 含量 铁 98.12% - 95.22% 碳 3.00% - 0.10% 铜 1.54% 锰 0.11% 钨 0.05% 钼 0.04% 钛 0.02% 硅 不定 其他 微量 2.1.2丸锻 “丸锻”是日本刀锻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即制刀的第一步。即是指刀工将钢料加热至赤红而进行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使钢料得以延展。通过这一步骤,可将钢中硫等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钢材弹性与韧性。这就好比揉面一般,捶打的层数越多,钢材中的碳和各种成份就会更加均一 ,铁晶体也会更细致,最终锻造出来的钢材品质均一、达数千层,十 分强韧,最终成为质地均匀的钢料。日本刀上那些特有的花纹就是这样锤打出来的。 2.1.3水减 即淬火工艺,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日本称为水减(みずへし,Mizuheshi)。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刀工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 ,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2.1.4钢材搭配 日本刀的造形不论刀尖或整个刀身是以“圆”为基础造型,刀身之所以为弧形主要是钢材的搭配以及淬火所造成的。首先,刀工以碳素含量多而硬的刃金(はがね,Hagane)、皮鉄(かわがね,Kawagane),将碳素含量少而质软的心鉄(しんがね,Shingane)包裹起来,日语称做造込(つくりこみ,Tsukurikomi),这样的双重构造是日本刀的一大特点。外侧的刃金和皮鉄使得刀锋利而且有适当的硬度不至于弯折。 2.1.5素延 将刀的形状捶打延长成长条形,叫做素延(すのべ,sunobe),在这个阶段基本出现刀的雏形。这一步完成后,刀工会将最前端部分切掉,来制作刀尖。 2.1.6烧刃 由于这一步骤,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闪失,可能造成刀身崩裂,将对整把刀构成致命的损伤。另外即使勉强成形,也可能无法产生美丽的纹样。为了减少失误,现代刀工多用油来进行烧入的步骤。 2.1.7收尾 此时刀已基本成型,需要开始转入更细致的深加工。 2.1.8锻冶押 调整完成焼入的刀的弯曲度、刀工进行粗略的削制。此时检查修整细小的瑕疵、刀体形状等进入最终调整阶段。 2.1.9茎 为安装刀把而留出的部分,日语称为茎(なかご,Nakago),也可以写成中心,中子。刀工调整茎的形状、开一个镶嵌刀柄时使用的目钉穴(めくぎあな,Mekugiana)。并且刻上鑢目(やすりめ,Yasurime)。这个部分容易生锈,根据锈迹可大致判定刀的年代。 2.2日本刀的种类 “日本刀”是一个通称,实质与现代枪械一样,存在多种不同的门类。 2.2.1按时代划分 上古刀(じょうことう,Jyoukotou):通常不列入日本刀之列,一幅描绘江户时代制刀情景的版画指的是古刀之前的刀。以直刀为主,大刀等 偶尔可见刀反。 古刀(こどう,Kodou):指庆长以前的日本刀。室町时代中期以前主要是太刀。 新刀(しんとう,Shintou)庆长以后的刀。 新々刀(しんしんとう,Shinshintou):依据水心子正秀提倡所制作,使用古刀锻造法的刀,另有诸说,概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幕末时期的日本刀。 现代刀(げんだいとう,Gendaitou):也有诸说,概指1876年日本颁布废刀令以后所制刀。 昭和刀(しょうわとう,Syouwatou):作为美术刀剑的日本刀范畴外的一种,是主要用于军刀的兵器用刀。有多种制法。 2.2.2按形状划分 太刀(たち,Tachi):一般较刀为长,刀身弯度亦较高。 毛抜形太刀:茎兼柄(つか,Tsuka)之功用的太刀,存在于由直刀到弯刀的过渡期。 小乌丸形太刀:从刃区到物打属镐造,锋为双刃。稍有弧度,是直刀到弯刀的过渡期的一种刀。 小太刀:长度比太刀稍短一些。 刀(かたな,Katana):又称打刀(うちかたな,Uchikatana) ,一般较太刀为短,铁刀身弯度亦较低。按现代分类指长 度(刃长:切先到栋区的直线距离)60cm以上的刀。 胁差(わきざし,Wakizashi):又称胁指,指长度30cm以上60cm未满的刀。用于狭窄空间或破开铠甲。 短刀(たんとう,tantou):长度未満30cm的刀。另外,30cm以上但是没有刀反的平造制法制成的刀,通称寸延也常被归为短刀。一般是非武士阶级用来防身的武器。 忍者刀:古代忍者使用各种兵器,没有特指的忍者刀。现代常见的忍者刀是龙泉的刀剑商家为了产品销售而捏造出来的分类。 2.2.3按其它划分: 按用途划分:日本刀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划分为节刀、仪刀、打刀、兵库锁太刀、守刀、胁差等。 按地域划分:日本刀以地域划分,可分为畿内及东南西北7道共65国。如畿内的大和、山城、河内、和泉、摄津等。东山道的近江、美浓、信浓、上野等。 按特色划分:根据锻造特色,日本刀可分为26家派。如天国、古备前、千手院、丰前锻冶、菊地锻冶、法成寺锻冶等。 2.3日本刀的发展与演变 2.3.1日本刀的发展 最早的成型的日本刀的形制,根据现代的考古界说法是来自于平安时期的刀工天国。其作品也就是著名的太刀小乌丸,而自此之后,经过镰仓、南北朝、室町、安土桃山、江戸初期,中期,幕末的发展,日本刀的形制逐渐成为了现代所见的样式。而刀身的长度也在安土桃山时期和江户时期受到了规定。而根据战争形态和使用方式的发展和改变,日本刀的形制也逐渐发生了演变。其主要表现为反的转移从茎反,腰反向切先推进。很多造型长大豪壮的平安,南北朝时期的古刀也接受了磨上甚至大磨上的处理来缩短长度。在江户时期,日本刀的主要应用不再是战场功能而转变为剑术的具象化表现工具,因而江户时期的日本刀反也就相比起之前时代的的刀剑要弱很多。日本刀的制作,从平安后期到镰仓时代,出现了大和传,备前传,山城国,相州传,美浓传等并称为天下五传的制刀流派,并且各地名匠辈出,尤其以备前国的长船町为盛。 1.上古时期 平安时代末期之前的刀剑被归类为上古刀,刀形有别于常见的日本刀,或为直刃,或带双锋。上古刀极为罕见,是重要的考古材料。 日本古坟时代已经出现铁制刀剑。譬如崎玉县的稻荷山古坟和岛,根县的造山古坟都有铁剑出土。从稻荷山古坟出土的“金错铭铁剑”制作于公元471年,是为纪念服侍雄略天皇的功绩而作,刀上刻有115个汉字。 2.太刀时代 平安时代后期,尤其是武士势力最活跃的“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时期,武士门第势力增大,由此日本刀有了大发展。如出产优质铁矿砂的伯耆国和备前国,还有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山城国,大和国等地,出现了不同流派的刀工,这个时候的日本刀主要被用于马上决战,所以多为太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源赖光在大江山斩了“酒吞童子”的“童子切”,和传说让狐狸帮忙打造过的“小狐丸”。除了安纲以外,山城的三条小冶宗近,古备前友成等,被认为是现存刻有制作者名字作品的最古的刀工。平安时代太刀特征为:镐造,庵栋(いおりむね,Iorimune),小切先,京反,前窄后宽,刀形优美。 3.室町以后 室町时代中期以后,日本刀由刀刃向下佩带的太刀转为刀刃向上 佩戴的打刀。由于转入了和平时期,日该国内刀剑需求量降低,日本刀开始作为贸易品大量生产,因此日本刀的品质开始下降。由应仁之乱再度引发的战乱,刀剑的需求量又再度膨胀,为适应需求出现了大量的粗制滥造品,使得日本刀的品质更加下降了。 2.3.2 日本刀的演变 相对于日本刀的演变过程,按照时代来分,一共可以分为3个阶段、8个时代。 第一期:1.刀剑舶来时代。 2.归化人打制时代 3.邦人打制时代 第二期:1.天国以后 2.元历以降建武顷间 第三期:1.南北朝以后。 2.足利时代 3.织田、丰臣时代。 第二期是日本古单兵武装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日本名工良匠层出不穷,冶锻技术日益完善,而且时逢战乱,天皇大力提倡制刀,而日本的相关财阀也加入到武器制造业中,使之成为当时的阳光产业。 第三期时代其制刀工艺已经完善,铸造者亦日益增多,制刀匠在人口中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东亚诸国,成为这个国家的一种普遍职业。然而这一切在德川时代就终止了,由于禁海令的颁布,日本开始了漫长的闭关锁国时代。而且对内的刀具管制,也使得刀具不再那么普及。剑豪时代就这么悄然的逝去了。 第三章 日本刀与中国刀剑的承脉关系 3.1日本刀与中国剑 日本刀与中国战刀相比,制作起来较为复杂,刀刃锋利但较脆。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战争规模一般较小,而且在战国之前军队主要由武士组成。同样由于铁矿资源缺乏,一般士兵盔甲为藤甲,藤甲主要作用是抵挡对方弓箭,刀的韧性没有太高要求,只要能砍开藤甲和躯体就达到了目的。因此日本刀刚性强于韧性,是锋利的“切肉刀”。反观中国战刀,在用起来杀敌时要应对坚硬的铠甲,因此锻造粗糙、刀身较软的一般战刀比制作复杂、刀身窄脆的切肉刀更为实用、廉价,便于量产。这也是唐刀在宋以后没落的一个原因。在南北朝及战国等时期,由于战争较多,天皇、大名都积极扩充兵力,对日本刀需求较大,日本刀的生产难免出现应付的现象,其质量相对下降。但近千年的日本刀发展历史中,不乏一些上乘之作。如伊达政宗所佩太刀影秀,因在侵朝战争中将武将连同马匹斩为两半而别称为“斩鞍”。 相比于中国刀不易流传的特点,日本刀极少作为陪葬品化入泥中,一般作为遗产或赏赐而流传于武士手中,因此很多数百年甚至近千年前的刀任然光彩夺目,被当做国宝陈列起来。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对刀剑热爱的表现形式时永久占有并将其带入坟墓,而日本对刀的热爱表现为让其代代佩戴、成为维持荣誉的工具。在铸造特点上,中国刀剑发展主要集中于统一王朝时期,长期以来兵器制造由王朝直接掌管;而日本制刀技术的进步主要处于战乱时期,兵器制造往往由私人作坊负责。在战乱时期,日本存在一些自由贸易城市,铸刀工匠多集聚其中,因此这些城市也成为各势力拉拢、争夺的热点。即使是火器开始使用后,兵器也是由作坊生产。而进入统一时期,封建王朝大多禁止平民拥有武器,将民间的刀剑收缴起来。和平阶段刀刃成为武士的配饰和特权象征,在制造技术和质量要求上出现退步。 剑在中国和刀在日本都随着新兵器的发展而逐渐没。剑因不适用于兵甲护身越来越厚的战场而成为文人士大夫、高级军官的赏玩之物;日本武士刀耗费较大,在火枪席卷封建王朝的风暴中也由于武士退出战争主力的行列而失去原本使命,成为纯粹的艺术品了。 3.2中国刀剑文化对日本刀文化的影响 日本人自古对刀剑情有独钟,一向视为“武术之魂”。中国剑文化的传入,使日本刀法不断丰富起来。日本刀传承于中国古代的唐刀,但唐刀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明朗,其铸造工艺 一度失传,几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现代考古学家才从出土的文物中复原一些制造工艺。但在日本,自从唐代流入后,刀就一直长盛不衰,后来甚至发展出了属于刀的文化-剑道。 在消化式的摆脱了中国式剑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刀法。镰仓幕府(公元1185年-1333年)时期,武士阶层的兴起,使得刀法受到重视。室町时代(公元1392-1573年)战争频繁,出于自卫的需要,习练刀法者日益增多。16世纪,随着火器的发展,使刀剑在战争中相形见绌,但刀剑之术并未因此失去光辉,反而促进了剑术向剑道的发展。17世纪,由于人们普遍喜欢剑道,便出现了专门教师,以师徒相承的方式传授着自己的技艺,遂产生了念流、中条流、一切流等200多个流派。18世纪,剑道防护用具,即“竹刀”、“面”(护面)、“胴”(护腕)、“垂”(护裆)的发明,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和比赛,促进了剑道的发展,使剑道迎来鼎盛时期。 如今,剑道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早已焕发了青春而备受日本人的青睐,男女老少乐此者众多,在大约250万人爱好者当中,已有50万人获得等级段位。1970年在东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锦标赛,以及在日本倡导下成立的“国际剑道联盟”,标志着这项运动已迈向国际化发展轨道。在世界各地,虽然习练剑道的人数渐有增加,但由于这项运动的道具成本偏高,而其防身护体的价值较低,因而成为普及剑道使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爱好剑道的人会越来越多。 第四章 日本刀文化内涵 4.1日本刀体现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刀的刚毅正体现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精神的主干,是日本民族的精神。井上哲次郎在武士道总论中强调说,如果从广义的日本精神讲,即日本精神在战斗方面的表现。武士道是臣民遵奉天皇陛下之大诏的御精神在战斗方面的实行之道。日本国语大词典武士道词条的定义:中世以降我国武士阶级中间发展起来的独有的伦理,以禅宗和儒教为据,大成于江户时代,分为两种观念, 一是叶隐提倡的不问善恶是非睹命效忠主君;一种是山鹿素行提倡的主君和家人都应该遵守儒教伦理而行动。日本史小百科武士武士道的定义:武士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所谓武者之习武士之道的主从间的忠义和武勇等规范,即武士应该遵守之道,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武士道的内容,主要这么几条。第一, 强调主从关系的所谓忠节。封建武士必须无条件地效忠自己的主君,为主君坚持封建的节操。第二, 强调武勇。封建武士必须磨炼武功、武艺, 以杀伐为荣,勇于为主君卖命。第三,强调崇拜日本刀, 把日本刀看作是武士道精神的一种物质表现。第四,强调宗教迷信。封建武士必须敬神崇佛,公元1232年制定的一个叫贞永式目的武士法规,头一条就强调武士必须敬神、保护神社和重视祭祀。第五,强调礼仪,按照封建武士集团内部的等级制度,搞出许多清规戒律的礼法加以约束。日本封建武士道的主从关系,本是效忠封建武士的首领的。明治政府建立后,将这种主从关系改为效忠天皇,在军队内外大力宣扬这种武士道精神,并且百般予以美化,冒充为日本民族的固有精神,强加给广大的士兵和人民。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的日本统治集团将法西斯主义同武士道精神揉和起来,使之现代化,成为法西斯的武士道精神,其反动性、野蛮性和腐朽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众多日本学者的武士道论述中,武士道就是日本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代名词。明治维新以后,在政界,掌握资产阶级政权的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和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武士军人政治家,运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武士道德国民化,全体国民武士化政策,先是通过军人精神基本、军人训诫和军人敕谕 ,以武士道构建近代军人精神;继之又通过教育敕语 ,将武士道扩展为国民道德,揭开了武士道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封建的武士道摇身一变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武士道和皇道的武士道。在民间,思想家或是参与起草构成皇道的武士道形成标志的军人敕谕、教育敕语,如被世人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西周、明治天皇的侍读元田永孚;或是与政府相呼应,不遗余力地宣传武士道,如在国际和国内宣扬、鼓吹武士道的两大旗手新渡户稻造和井上哲次郎,在其著作中将武士精神看作是日本精神,并大力倡导继承和弘扬武士道精神。 4.2日本刀体现的日本国民性 日本刀文化深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着日本的国民性。面对自己的弱势,成功的唯一出路就在于不断完善自我,充分发挥意志力的作用。日本人在这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他们对自己要求极为严苛,甚至到了自我虐待的地步。日本人工作的勤奋是举世闻名的,“过劳死”就是产生于日本的词汇。平心而论,日本人的先天素质并不十分突出,他们的智商不如中国人出色,日本列岛从来没出现过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由于血统过于单一,他们的体质也很一般。当中韩等国的体育运动普遍开展起来之后,日本在亚洲体坛的地位迅速滑落。日本人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几乎完全是因为他们不屈不挠的天性。还是以体育为例,当今日本在世界体坛的领先项目,几乎全都是以耐力意志取胜的项目,比如马拉松等等。正是靠着毅力,日本人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潜能,反而取得了比那些先天条件优越的国家更大的成就。 和自卑感与唯意志论相联系的,是日本人的完美主义精神。在意识深处,日本人有一种很深的自卑感。他们把自己和中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理解成是自己先天不足。所以,日本人有着强烈的修正意识超越意识,总是努力地改善自己,总是竭尽全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日本人一方面高度自尊,另一方面对外来的东西从不拒绝。这正是日本人的奇特之处。 日本人学习什么都非常认真投入,他们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总是试图用外来的先进的东西彻底取代自己体内落后的部分。他们学什么一定要彻底学透才算罢休,所以他们学什么像什么。而中国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总是喜欢挑毛病,总是不愿承认自己的落后,想对外来的东西修修补补,所以什么东西一旦进入中国,总是变得面目全非。 在日本生活了多年的鲁迅对此深有感触。1932年鲁迅在辅仁大学讲演时说道:“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做戏似的。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到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临终前,鲁迅还念念不忘这个话题:“我怀念日本。那些日本人有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气质。我是羡慕日本人这一点的。中国人没有这种气质。不管什么,总是用怎么都可以对付过去的。不改掉这„怎么都可以?,是无论如何不能革新中国的。” 第五章 结论 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对日本刀的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得出日本刀的文化的内涵,体现着日本武士道精神,更体现着日本的国民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日本文化,日本人的国民性的深入了解。 日本的武士刀之所以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驰名的三大名刃之一,不单单是因为日本刀上注重实用性,更是因其象征了一种精神——武士道精神。古代日本武士追求“人刀合一”,而现代日本和当代日本日本刀所体现的武士道精神同样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日本刀与武士道的内在关系也将是今后学者们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 许耀华.日本刀剑精湛工艺及美术雕刻浅谈.《冷兵器》.2011年第8期 [2] 王开文.日本刀与剑道.《中华武术》月刊2011.2 [3] 吕春.日本刀.《少林与太极》2012.5 [4] 鲁思?本尼迪克特(美).《菊与刀》[M].商务印书馆,2009 [5] 王金林.《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M].天津出版社,1996 [6] 新渡户稻造(日).《武士道》[M].群言出版社,2013 [7]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2012.3(39):10-16 [8] 王琢.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资料汇编[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3 [9] 王勇高.日本文化[M].教育出版社.2014.3 [10]王维先. 刀剑信仰与日本人的武力崇拜[J]. 东方论坛,2001(1):38-40. [11] 许育红. 樱花之国?日本[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12] (英)小泉八云著,胡山源译. 日本与日本人[M].海南出版社,1994. [13] 松村 明、佐 隆光、養老孟司、邵延豊. 新世紀日漢双解大辞典[G].外語教育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14] 新渡戸稲造著、矢内原忠雄訳. 武士道[M].岩波書店. 1972. [15] 紫田光男. 刀剣ハンドブック[M].光藝出版社. 1985. 致谢词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渊博的学识、谦和的学者风范、深厚的学术素养以及敏捷的思维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成为我今后学习的典范,这篇论文从选题、定题、初稿、结构和内容的修改直至定稿都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正是由于她那孜孜不倦的教悔和严格的把关,使得我克服了浮躁心理,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日语系的领导、老师和专家评委,正是得益于学术感召和师者风貌,使我坚实了理论知识、开拓了实践视野、丰富了人生阅历,有了争做学习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动力。 当然,我必须得感谢我的父母和同学的支持、鼓励和默默的奉献,我难以有今天的成就,对他们给予我的爱,我无以回报。同时我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领导、朋友以及参考文献的作者们,是您们的谆谆教诲、无私奉献和学术铺垫激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回报社会~
/
本文档为【浅析日本刀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