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013-02-03 50页 ppt 12M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7163

暂无简介

举报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ullnullgood morning classmates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肾小球肾炎null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正常解剖生理: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冠状切面肾脏的结构与特点肾脏的结构与特点null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及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及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2.肾小球:血管球:个盘曲毛细血管20-40袢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null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nullnullgood morning classmates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肾小球肾炎null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正常解剖生理: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冠状切面肾脏的结构与特点肾脏的结构与特点null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及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及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2.肾小球:血管球:个盘曲毛细血管20-40袢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null 正 常 肾 小 球肾球囊肾小球Cap.丛null滤过膜:内皮细胞;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 null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一组疾病。  肾小球肾炎分为 : ①原发性:原发病变在肾小球                   ②继发性: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高血压、糖尿病 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大部分肾小球肾炎是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免疫复合物有两种免疫复合物有两种 1.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肾小球基底膜抗原 植入性抗原  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内皮细胞下,基膜内,上皮细胞下 或系膜区内(水管生锈和水锈) nullnull二 ﹑基本病理变化二 ﹑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性变化:细胞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基底膜通透性增加 2、渗出性病变:白细胞渗出,中性和单核为主 3、增生性变化:肾小球细胞增多,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 、晚期硬化 三、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三、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 病因 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2 .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 3.病理变化 系膜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肾小球体积增大,肉眼观呈“大、红、蚤” null大体观: 大红肾 蚤咬肾null镜下观 :“弥漫、球大、细胞多” 1)病变弥漫 2)肾小球体积增大 3)肾小球内细胞数增多 : 内皮细胞、系膜细胞 ,中性粒细胞浸润 null滤过膜:内皮细胞;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 null4.临床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4.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明显血尿,轻到中度蛋白尿,常有水肿和高血压。 解释临床表现解释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 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 轻、中度水肿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 血压↑ 水钠潴留,血容量↑ 预后预后大部分→治愈,尤其是儿童80%-90%, 少数→慢性肾炎,成人15%-50%转为慢性肾炎 极少数→迅速肾衰、心衰 →死亡 null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情:急,快,重,差 病变: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 人群:中青年 机制:Ag-Ab沉积在基底膜内 null 病理变化: 肉眼观:体积:增大 颜色:苍白 切面:皮质增厚,散在点状出血 镜下观: 1.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 或环状体 光镜 2.肾小囊腔:狭窄,闭塞 3.肾小球cap团:萎缩,纤化,玻变 4.肾小管:萎缩 电镜:基底膜增厚,有裂孔缺损null 正 常 肾 小 球肾球囊肾小球Cap.丛nullnull nul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出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后,迅速发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并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预后预后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出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后,迅速发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并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 膜性肾小球肾炎(三) 膜性肾小球肾炎 1.病变特征:弥漫性毛细血管壁增厚 2.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 ①高蛋白尿②高度水肿③高脂血症 ④低蛋白血症 3.预后 :病程长、对激素不敏感 ,40%转为慢性出现肾功不全。 (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变化      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null滤过膜:内皮细胞;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 nullnull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综合征。即有血尿蛋白尿,无临床症状 部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 病变特点: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肉眼观(小、白、硬、颗) 1、双侧肾脏体积对称性缩小, 2、颜色苍白 3、质地变硬 4、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外观,故称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nullnull 颗 粒 性 固 缩 肾镜下观:镜下观:1、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及纤维化,所属 的肾小管萎缩、消失 2、残留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所属肾小管扩张 3、间质纤维化,常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 润 null慢性肾小球肾炎玻璃样变nullnul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慢性肾炎综合征:各型肾炎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尿毒症: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除氮质血症外,还有一些自体中毒的症状、体征和各系统病理改变。 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 ①夜尿多尿: 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尿浓缩功能下降 ②贫血: 肾单位大量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null③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肾单位大量破坏,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④高血压: 钠水潴留,肾素分泌增加 预后 预后 病程进展速度差异很大,但预后均极差,病人常死于尿毒症和高血压引起的心衰或脑出血 nullnullnull女性生殖系统疾病null子宫体 子宫颈卵巢卵巢 第一节、子宫颈疾病 第一节、子宫颈疾病一、慢性子宫颈炎 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病因: 1、生物因素:常由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2、分娩、机械损伤也是慢性子宫颈炎的诱发因素。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 null慢性子宫颈炎表现为 宫颈糜烂 宫颈息肉 宫颈腺囊肿 宫颈肥 大宫颈糜烂 真性糜烂与假性糜烂 宫颈糜烂 真性糜烂与假性糜烂 真性糜烂 (少) 炎症时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浅表溃疡 假性糜烂 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宫颈管柱状上皮所替代,其外表呈红色,所以不是真正的糜烂,故称假性糜烂(多)。 null正常子宫颈nullnull重度子宫颈糜烂null重度子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息肉   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白基底层逐渐向宫颈外口部突出,形成一个或多个宫颈息肉。息肉色红,呈舌形,质软而脆,血管丰富易出血。蒂细长,长短不一,多附着于颈管外口或颈管壁内,直径约1cm左右。镜下见息肉表面覆盖一层柱状上皮,中心为结缔组织,伴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极易复发。息肉的恶变率不到1%。 nullnull宫颈腺囊肿宫颈腺囊肿在宫颈糜烂愈合的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将腺管口阻塞 或者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不能引流形成子宫颈腺囊肿。检查时见宫颈表面突出多个数毫米大小白色或青白色小囊肿,内含无色粘液。    nullnull宫颈肥大宫颈肥大  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或者腺体深部有粘液潴留形成囊肿,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但表面多光滑,有时可见到潴留囊肿突起。最后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宫颈硬度增加。 null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位于鳞、柱状上皮交界处 分级:  Ⅰ级:异型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1/3 Ⅱ级:异型细胞限于上皮层下部1/3--2/3 Ⅲ级: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 经治疗后,多数可治愈,少数→原位癌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位于鳞、柱状上皮交界处 分级:  Ⅰ级:异型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1/3 Ⅱ级:异型细胞限于上皮层下部1/3--2/3 Ⅲ级: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 经治疗后,多数可治愈,少数→原位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宫颈原位癌宫颈原位癌子宫颈癌(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 40—60岁,平均50岁 病因: ①婚育:早婚、多产、性紊乱、宫颈裂伤 ②包皮垢,雌激素影响 ③病毒: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子宫颈癌(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 40—60岁,平均50岁 病因: ①婚育:早婚、多产、性紊乱、宫颈裂伤 ②包皮垢,雌激素影响 ③病毒: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病理变化 分三型: ⑴糜烂型: 粗糙、质脆、触之易出血 ⑵外生型: 菜花或乳头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常伴坏死 感染溃疡 ⑶内生型: 宫颈管增厚变硬,结节状突起 (4)溃疡性病理变化 分三型: ⑴糜烂型: 粗糙、质脆、触之易出血 ⑵外生型: 菜花或乳头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常伴坏死 感染溃疡 ⑶内生型: 宫颈管增厚变硬,结节状突起 (4)溃疡性null 外生菜花型null内生浸润型null溃疡型组织学分型 (1)鳞癌:(最常见)95% 按其发展可分为 ①原位癌:上皮层内 ②早期侵袭癌:3~5mm,易漏诊 ③侵袭癌:>5mm,高中低分化 (2)腺癌:5%,多年轻患者,预后差组织学分型 (1)鳞癌:(最常见)95% 按其发展可分为 ①原位癌:上皮层内 ②早期侵袭癌:3~5mm,易漏诊 ③侵袭癌:>5mm,高中低分化 (2)腺癌:5%,多年轻患者,预后差子宫颈癌的扩散和转移: 1、直接蔓延: 向下→阴道 两侧→宫旁及盆壁组织 向上→宫体 向前→膀胱 向后→直肠 2、淋巴道转移(主) →宫旁LN→闭孔LN→髂内、外 LN→髂总 LN→骶前LN→晚期至锁骨上LN 3、血道转移:晚期 最常见部位:肺、胃、肝 子宫颈癌的扩散和转移: 1、直接蔓延: 向下→阴道 两侧→宫旁及盆壁组织 向上→宫体 向前→膀胱 向后→直肠 2、淋巴道转移(主) →宫旁LN→闭孔LN→髂内、外 LN→髂总 LN→骶前LN→晚期至锁骨上LN 3、血道转移:晚期 最常见部位:肺、胃、肝 第二节、子宫体疾病第二节、子宫体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构相同、功能相似)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种种临床现象。 null 子宫内膜异位常见部位nullnull巧克力囊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痛经(周期性) 2、经期长量多 3、不孕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增生症 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症状为月经不、经期延长和月经量过多。大部分病人发生于更年期或青春期。其发生与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缺乏有关。 null 4种类型: ①单纯型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均增生,腺体明显增多、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②囊腺型 以增生腺体呈明显囊性扩张为特征。 ③腺瘤样型 以腺体增生而密集排列和间质稀少为特征 ④不典型增生 组织结构与腺瘤样增生相似,腺体拥挤并呈不规则形、分支状或出芽样增生 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腺癌 发生于子宫体的恶性肿瘤 病因: 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可为内膜癌发展的一个阶段,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视为子宫内膜原位癌。 2、外源性雌激素 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其危险与剂量大小、服用时间长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间是否停药有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一)子宫出血: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量出血。不少较年轻或近绝经期患者易误认为月经不调,不及时就诊。   (二)阴道排液:因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宫颈癌少,故在初期可能仅有少量血性白带,但后期发生感染、坏死,则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样液体排出。若宫颈腔积脓,引起发烧、腹痛、白细胞增多。病情迅速恶化。   (三)疼痛:由于癌肿压迫神经引起腰骶部和下腹疼痛    子宫平滑肿瘤 子宫平滑肿瘤 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30~50岁 与过度的雌激素刺激有关 绝经后肌瘤可萎缩 .. 特点 数目:单发或多发 部位:子宫肌层内、子宫浆膜下、子宫粘膜下 大小:大小不一,绿豆~拳头 形状:球形 界限:清楚 颜色:灰白, 质地:较硬 null第三节、滋养层细胞疾病第三节、滋养层细胞疾病葡萄胎 侵袭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特点 滋养层细胞增生, HCG比正常妊娠高 null一、葡萄胎 又称水泡状胎块,是绒毛间质高度水肿,滋养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形成许多串状水泡.nullnullnull 葡萄胎nullnull完全性葡萄胎 不完全性葡萄胎 伴有胎儿或其附属器官1.肉眼观: 绒毛肿大呈大小不等半透明的相连水泡,似葡萄.null葡萄胎葡萄胎2.镜下观: 1.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2.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 3 绒毛膜滋养层上皮细胞增生 null3.临床病理联系: (1)子宫比同孕龄妇女子宫大 , 孕5个月 无胎动,听不到胎心. (2)阴道不规则流血. (3)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高 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 又称恶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之后,也有一开始即为侵袭性葡萄胎. null特点: ▲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紫蓝色出血坏死结节,可转移至阴道壁、肺、脑等。 ▲滋养层细胞增生及异型性显著,可见水泡状绒毛。 ▲葡萄胎刮宫后数周至数月子宫仍增大,血、尿HCG持续阳性,阴道持续或不规则流血。 nullnull临床病理联系: 1.阴道不规则流血. 2 血尿HCG持续阳性 3 肺.脑.阴道有转移结节 预后: 多数患者可经化疗治愈.null绒毛膜癌 简称绒癌.是绒毛的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 50%发生于葡萄胎后;25%自然流产, 20%正常分娩后;5%早产、异位妊娠后;多见于30岁左右女性. 特点:特点:▲无绒毛状结构,细胞和合体两种细胞成巢状,无间质及血管,侵及血管引起出血坏死。 ▲以血行转移为主,最常见于肺和阴道壁。 ▲化疗敏感,少数病例原发灶切除后,转移灶可自行消退 null肉眼:子宫不规则增大,癌肿呈单个或多个紫兰色,暗红色.质脆结节.多位于宫底,常侵透子宫壁突出于浆膜下,也可侵入盆腔和宫旁组织镜下:1子宫肌层内有两种高度异型的滋养层细胞,排列紊乱,片状或条索状. 2无绒毛结构null扩散和转移: 早期可经血道发生远处转移,最多见的到肺,其次是脑 . 阴道.肾,肝. null临床病理联系 1 多数病人在葡萄胎清宫后或足月产后数月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 2 查体.子宫大,柔软 3 血尿HCG持续升高 4 转移到肺可咯血.转移到脑可头疼抽搐.瘫痪等症状 第四节、卵巢肿瘤第四节、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交界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癌 粘液性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交界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nullnullnullnullnull乳腺疾病乳腺疾病乳腺增生 乳腺纤维瘤 乳腺癌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增生,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月经失调: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 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可引起本病。临床上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属于癌前病变但极少有发生上皮成分的癌变。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乳腺纤维瘤多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常呈卵圆形,小者为樱桃大或者胡桃大,但也可有较大者。一般肿瘤表面平滑、坚硬。可在乳腺内四周推动无阻。虽推之可移,但放手即回原位。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  乳房肿块是本病的唯一症状。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发现,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少部分病例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症共同存在,此时则可有经前乳房胀痛。 乳腺癌 起源:乳腺导管,仅次于子宫颈癌,居 第二 位,50岁左右,外上象限占50% 乳腺癌 起源:乳腺导管,仅次于子宫颈癌,居 第二 位,50岁左右,外上象限占50% nullnull病因: ①雌激素长期作用 ②遗传:2-3倍 ③生育与授乳:不育、授乳时间短 ④纤维囊性乳腺病:患乳癌率增高病因: ①雌激素长期作用 ②遗传:2-3倍 ③生育与授乳:不育、授乳时间短 ④纤维囊性乳腺病:患乳癌率增高null乳腺癌 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原位癌 粉刺癌非粉刺导管内癌乳头Paget病伴 导管原位癌(15-30%) 小叶原位癌浸润性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特殊类型癌:乳头Paget病伴导管 浸润癌,典型髓样癌、 粘液癌、小管癌等。(70-85%) 乳癌类型: 导管癌(多见) 小叶癌(少见) 典型髓样癌(少见) 1.导管癌 (1)导管内癌(粉刺样癌) (2)侵袭性导管癌(最常见) a 、单纯癌:实质≈间质 b、 硬癌:实质< 间质 c、 髓样癌:实质> 间质乳癌类型: 导管癌(多见) 小叶癌(少见) 典型髓样癌(少见) 1.导管癌 (1)导管内癌(粉刺样癌) (2)侵袭性导管癌(最常见) a 、单纯癌:实质≈间质 b、 硬癌:实质< 间质 c、 髓样癌:实质> 间质null乳腺硬癌(间质多实质少)乳腺硬癌(间质多实质少)髓样癌(实质多,质软)髓样癌(实质多,质软)乳腺单纯癌(实质与间质相等)乳腺单纯癌(实质与间质相等)2.小叶癌: (1)小叶原位癌: 无明显包块,小叶腺泡或导管扩张, 充 满松散排列的癌细胞 (2)侵袭性小叶癌: 癌细胞排列松散,条索状,有 时癌细胞浸润于纤维组织之间 3.典型髓样癌(少) 2.小叶癌: (1)小叶原位癌: 无明显包块,小叶腺泡或导管扩张, 充 满松散排列的癌细胞 (2)侵袭性小叶癌: 癌细胞排列松散,条索状,有 时癌细胞浸润于纤维组织之间 3.典型髓样癌(少) null乳腺小叶原位癌 乳腺小叶原位癌 扩散与转移扩散与转移1.直接蔓延:乳头、皮肤、胸肌等 2.淋巴道转移(主)早:同侧腋窝L 晚:锁骨上下L 3.血到转移(晚):肺nullnullThank you!
/
本文档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