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传统文化论文--关于曾国藩

2017-10-14 5页 doc 16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传统文化论文--关于曾国藩传统文化论文--关于曾国藩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 姓名,贺凯 学号,106030068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对于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这里姑且不论,但他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和做法,颇有值得称...
传统文化论文--关于曾国藩
传统文化论文--关于曾国藩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 姓名,贺凯 学号,106030068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对于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这里姑且不论,但他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和做法,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 一、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之源 曾国藩自幼接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后受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专治理学,以理学为正宗,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伦理道德,已深深融入他的思想言行之中,被后人赞誉为“理学名儒”。与此相应,他的人生态度是入世的,看重自身的社会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因而对家人也有严格的要求。 他的儒学思想有其自己的特点,一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人世思想。曾国藩的人生态度是人世的,这从其奋斗不止的人生历履及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可看出来。当晚清政府面对势如破竹的太平军而束手无策时,曾氏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苦心操办团练,亲自率领湘军与数倍于自己的太平军作战,虽历经挫折磨难,九死一生,但是屡战屡败,最终取得胜利,挽救了行将崩溃的晚清王朝。二是“调和汉宋,博采众长”的学术思想。此处讲的“汉宋”是指儒学在不 同时代产生的两个学术流派,“汉”即汉代儒学,其特点是重视对五经的考证,“宋”即宋明理学,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对于懦学内部的各种流派,曾氏力持博采众长,无所偏倚的态度,因此他申明,“国藩一宗宋儒,不废汉学。”除了儒学,他还吸纳了墨家、道家的思想,他特别推祟老庄的道家思想,列庄周为圣哲贤人,盛赞其才,屡予征引。曾氏对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既表明他治学的博大胸怀,更是其家庭教育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三是“经世致用”的实用哲学。曾氏在学术上整合了各家各流派的思想,他这种吸收众长不是毫无原则的,其基本出发点就是经世致用,不论哪门学问、哪个流派,都要讲求在实际人世生活中践行的效用,这是曾氏所特别看重的。他认为治学应当循序渐进,踏踏实实,“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四是“治国、平天下”为其人格理想的必然追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的自觉,这是儒家的优秀传统。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就是其所谓“大丈夫”必须具备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仁人志士品格的形成,“浩然之气”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曾氏家庭教育思想 1.孝顺长辈 曾国藩不仅带头事亲至孝、以身垂范,而且反复告诫家人说,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也”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曾国藩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这个“孝”字,他在家训中写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2.虚心向学 曾氏虽满腹经纶,但他非常谦虚,每每在教育子弟如何治学时,从无吹嘘自夸之辞,总是说到自己的不足。如一封家书所说,“余所作古文,黎莼斋钞录颇多,顷渠已照抄一份寄余存稿,此外黎所未钞之文,寥寥无几,尤不可发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壮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人,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劝刻余集者,婉言谢之可也,切嘱切嘱。”曾国藩律己极严,从他不乏谦词的反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克己的苛刻。 3.严以律己 曾国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严格按照程朱理学来修身养性,修炼自己的人品人格。他甚至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口号,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口号。这表示他的决心,而且他一辈子都努力按照这个要求在做。在他的晚年,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圣哲画像记》的文章,曾国藩晚年还在以圣哲作为自己的榜样。他教导自己的子女要严于律己,对内,充满圣人的学问和道德,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按照圣人的来进行人格修炼。对外,做事符合王政、王道的要求,即施仁义之政,行仁义之道,建王者之业。 4.持之以恒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知识学问是能体现一个人的见识修养的。有人说,人生有“三不等一不留”,“教育不能等,孝顺不能等,成功不能等,遗憾不能留”。“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曾国藩的博学源于他毕生坚持不懈的读书习惯。他自幼励志学习,广泛阅读,且勤作笔记,数十年如一日,不辍书卷。读书是他每日必作的功课,他博览群书,源源不断地汲取传统文化精粹,善于思 考,治学数十载,建构了他独特的人文思想体系。 三、曾氏家教思想的启示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曾氏家教思想还以其开放性的品质给当代教育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1.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 曾国藩是一个农家子弟,没有任何靠山,完全靠自己的奋斗来成就事业。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很聪明,他多次讲自己很驽钝。他考进士,考了三次,28岁才考上。曾国藩更不豪雄,他多次说自己胆气薄弱。他的胆子比一般人还小。至于身体方面,他可以说是一个病号,30岁得了严重的肺病,大吐血,几于不治。他50多岁得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多次眩晕。最后61岁死于脑中风。他一生的成就完全靠自强不息得来。对于当代的社会,出现一种“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劳动是富裕的基础,多劳多得。现今社会,一些人不明白剩余价值开始不是被国家利用于社会每个人,而是转向为某些人利用于个人生活。于是积极性降低,不再自强,不再努力,于是,工作效率变低,得到的,也相应降低,于是,便出现了“贫者越贫”。相反,一些人却没有因为剩余价值的转变而停留自己的脚步,他们一直兢兢业业,自强不息,坚持行自己的路,一直坚持不懈,于是,效率提高了,得到的,也相应提高,于是,便出现啊“富者越富”。曾氏家训,强调的,亦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2.人格修炼重在修心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从古代先哲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个修心的人,而且,他特别善于从书本中抽取出可以指导人生的信条与经验。这些信条与经验无不反映出修心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它是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曾氏对社会人生独特思索的结晶,于是他就用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思想的信条和经验来修其子女的心。面对现今社会,如何让复杂变得简单,让纷披变得清澈,让分散变得集中,这需要修心。修心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静”字。看好一个大目标,心无旁骛。某些高校的大学生心智不清,缺乏素养,缺少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和浸染,在当今校园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传统文化思想土壤很贫瘠,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很脆弱,因此在疯狂追求物质效益的现代社会,极易造成人的心理失衡,校园自杀、他杀事件屡屡发生,学生整体道德水平下降,一些与大学生身份极不相称的言行,随时可闻,随处可见,难怪不少有识之士在强烈呼吁“传统人文思想的回归”。另一方面,曾国藩做事轰轰烈烈、大气磅礴,但在做人上却很收敛,他处处谦退,不露锋芒,甚至韬光养晦。他对自己的家人,也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他们不要逞能逞强,不要招人闲言,要知福惜福。所以,如果一个人一方面在做着轰轰烈烈 ,在轰的大事,另一方面又自我膨胀,锋芒毕露,那么这个人多半要倒霉。所以轰烈烈做大事业的同时,以收敛之心做人。这样,将会在做人做事上有一番新的境界出现。
/
本文档为【传统文化论文--关于曾国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