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的复调叙事

论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的复调叙事

2019-06-14 5页 doc 17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的复调叙事论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的复调叙事 【摘要】 本文通过儿童视角亲近自然、直觉天真的特征,少女细腻敏感的心理体会,以及成人的理性批判,三种视角交错,三种话语系统交织构成复调叙事结构,从而拓宽了文本的叙事空间。 【关键词】 儿童视角;女性视角;成人视角;复调叙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最早的活动既显示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完全没有分化,也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将“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不能区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的现象,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得...
论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的复调叙事
论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的复调叙事 【摘要】 本文通过儿童视角亲近自然、直觉天真的特征,少女细腻敏感的心理体会,以及成人的理性批判,三种视角交错,三种话语系统交织构成复调叙事结构,从而拓宽了文本的叙事空间。 【关键词】 儿童视角;女性视角;成人视角;复调叙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最早的活动既显示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完全没有分化,也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将“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不能区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的现象,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在看待周围事物时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特征。 小说中秧宝宝和蒋芽儿对大自然和动物都有一种本能 的喜爱。秧宝宝喜欢沈?纠衔菰鹤永锏墓瞎?蔬菜、虫鸟鸡鸭,喜欢从华舍到沈?韭飞系淖匀痪吧?,喜欢蒋芽儿家新买的那片空地,还有河边的野鸭子。在儿童眼里,动物和人是一样的,它们需要自己的一片天地。秧宝宝和蒋芽儿一起为流浪猫搭建猫圈,每天放学后去菜市场给小猫要鱼肠作为猫食, 去沈?救〉静菸?小猫搭建床铺,乐此不彼。后来小猫被偷,蒋芽儿由大胆活泼变得沉默寡言,每天放学回来把自己锁在猫圈里,伤心着沉默着,甚至还变得胆小怕事。在儿童眼里,人与物的界限是模糊的,动物与自然有和人一样的灵气,甚至那些事物是自己生命的载体,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使得人与物之间的心灵交感自然流露。被蒋芽儿视为生命载体的小猫被偷,她的内心受到创伤,因此伤心不已。 儿童的思维是一种直觉的、感性的,在他们眼里世界是碎片的,他们对世界的发现多是细节化的,通过摄影式的方法淡化了文本的情节,结构多是散文化的,语言也多是平淡的。小说从秧宝宝寄居李老师家到离开华舍,共七章,没有突出的故事情节,的是秧宝宝在寄居华舍这半年中的所见所感。她与李老师家人的关系,尤其是与陆国慎以及闪闪关系微妙的变化,与小伙伴一起上学,在华舍这个小镇嬉戏玩耍,寻找快乐,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记录着她这半年的快乐和悲伤。这种情节上的碎片化,结构上的散文化,以及清新的语言风格,一方面受儿童视角直觉化的蒙太奇式思维的影响,同时成人视角和女性视角的参与,三种视角交错,也加强了碎片化效果。 从文本创作和文本阅读的主体来看,儿童视角并非和成人视角绝对分开,成人话语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出现在文章中,有时借助儿童这一载体,通过他们的视角来表达自己 的话语权利。因为文本的受众几乎都是成人,所以成人固有的思维和审美观念时常参与到阅读审美过程中。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儿童这一主体本有的思维特征和理解深度,造成儿童视角的“超前性”或者“失真性”。同时,儿童直觉化感受,使得儿童对陌生事物感到好奇,与成人的阅读者之间产生“陌生化”效果。儿童与成人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不同,故产生了强烈的“错位”。一方面,这些弱化了儿童视角本有的思维特征,造成“失真”的嫌疑,另一方面,成人理性思维通过儿童这一载体来表达话语权力所表现出 来的“错位”、“失真”,揭示文本的深层意义,更具有批判精神,也拓展了文本叙述空间。 一个九岁的孩子,秧宝宝天真烂漫,热爱自然。但是,成人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的分析能力也时常寄予在 这个小女孩身上。华舍和沈?驹诔钦蚧?进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机器的嗡鸣,河道的污染,青石板白石桥水乡小镇的消失,水泥路面和高楼大厦崛起背后是沈?竞突?舍自然本质的消失。金钱的爆发,人性道德的异化,以及农村人经商背后的心酸不易。就如文章末尾:“可它真小啊,小的经不起世事变迁。如今,单是垃圾就可埋了它,莫说是泥石流般的水泥了。眼看着它被挤歪了形状,半埋半露。它小的叫人心疼。现在,它已经在秧宝宝的背后,越来越远。它的腥臭红热的气息,逐渐淡薄,稀疏,以致消失。天高云淡。”小孩子的 直觉可以感觉到华舍的变化,但是这种带有强烈批判性的语言远远超出了九岁孩子的批判能力。 如果说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交错,使得小说具有讽刺和批判意义,也有着严肃主题的社会小说的特征。那么小说中小女孩“女性”的独特心理,小闺蜜情结,小女孩的矫情、敏感和细腻,扩大了儿童视域,增加文本张力。女性视角的渗入,女性细腻、敏感的心理特征,使得叙事文本在充满内在叙述张力的机理中生成了超越现有文本的它种意义,拓宽了叙事的空间。文本中秧宝宝与人物的关系分类为四类,她与家人、她与李老师家人、她与小闺蜜们以及她与镇上其他的人,在这四层关系中,有秧宝宝儿童的眼光,但同时也有她的少女情结和渗入的成人的理性批判。 正如肖尔瓦特所说,“姐妹情谊”标志着“女性团结一致的情感”,秧宝宝与蒋芽儿、张柔桑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姐妹情谊。秧宝宝从被动接受蒋芽儿到主动帮她从“猫圈病”中走出来,再彼此依赖。与张柔桑的友情在去沈?镜穆飞弦约肮?公去世的过程中,通过小伙伴传递信息而慢慢化解。少女成长过程中,“同性爱”体现出的少女的敏感和矫情在她们三人关系的变化中凸显出来。一句“谁怕你”把女孩子的矫情表露得一览无余。她与李老师家人相处时,离别亲人的环境,使她“妒忌、敏感、苛刻、沉湎于想象、带有敌意是小女孩的特征”表现出来。她对陆国慎刚开始的“手在胸前, 幅度很小的朝她摇了摇,不让外人看见,好像是彼此之间的秘密”,后来躲着她,不与她说话,到后来回老屋找鸡蛋当作她安胎的礼物,再到为小宝宝勾帽子而委屈向旧友张柔桑学针线,到最后彻底和好,小女生与成年女性之间的“情结”是从喜欢到敌意再到依赖。与闪闪的关系,从开始的讨厌和“谁怕你”到佩服闪闪,再到两人表面有距离但内心已经靠近。儿童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周围事物的判断是直觉的,来自对未知和陌生的恐惧,她需要快速地寻找到可以依赖的人,谁友善谁就是自己的朋友,因而内心也更依赖她,对陆国慎和闪闪不同态度,就是她判断最初的标准。但随着女性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最后与这俩姑嫂建立了形式不同,但良好的女性关系。第三种关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从儿童成长来说,秧宝宝是属于“无父型”的儿童,在成长的背景中,她是自由的,不存在压制性的实体的父亲,她呈现出天性的纯洁,活泼率真,拥有无限生命力。但同时“留守儿童”寄人篱下的孤独使得她对亲情淡漠,父母离去时她的沉默不语,到妈妈回来看她时的陌生感,父母来看她时关门躲避,不理睬。日常亲情的缺失让她对父母关爱感到陌生,而突如其来的亲情,打乱她的日常生活,唤醒她曾经期待亲情而不得的失望,加上女孩子的敏感、苛刻,需要她慢慢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一切。与沈?竞突?舍其他人的关系来看,在与黄久香的关系中,“姐妹情结”又呈现出来,对外来务 工人员的态度,有孩子的好奇心,也有成人的真知灼见。对“抄书郎、妹囡”等人的讨厌和嘲讽,是儿童的率性和成人有见地的。 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变迁,乡土文化在商品经济浪潮时代冲击下,逐渐沦丧。小说通过秧宝宝一个外来寄居儿童的成长经历,来展现现代文明的复杂变化,传统文化的消失。这些细致的观察,对周围变化的敏锐程度,对现代文明进程中的“阵痛”所引发的批判和思考,通过儿童的好奇心,以及成人的理性思维和女性敏锐观察力的渗入,三种叙事视角交织形成的话语系统来呈现的。 儿童本有的视角特征,成人视角的渗入,增添了理性色彩,女孩子的早熟,以及女性对内心敏感的体验,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捕捉,也增添了文本的张力。小说中三种视角间的自由转换、相互补充,具有分析、评论甚至反讽的意味。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 242 [2]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文学评论,1993,4 [3]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4][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西苑出版社,2004年:134
/
本文档为【论王安忆《上种红莲下种藕》的复调叙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