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2013-02-05 4页 pdf 570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2036

暂无简介

举报
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收稿日期: 2005- 06- 03 � � 修回时间: 2005- 06- 24 作者简介:唐斌( 1972- ) ,男,江西彭泽人,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犯罪社会学。 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唐 � 斌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 � � 摘 � 要:涂尔干的�自杀论�之所以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地位, 不仅仅是因为它首次运用社会学方法和 理论对自杀现象进行分析,论证自杀现象背后真正的社会原因,驳斥种种非社会学的解释, 更主要是因为它在经验 层次上验证、深化和发展了涂尔干...
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收稿日期: 2005- 06- 03 � � 修回时间: 2005- 06- 24 作者简介:唐斌( 1972- ) ,男,江西彭泽人,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犯罪社会学。 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唐 � 斌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 � � 摘 � 要:涂尔干的�自杀论�之所以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地位, 不仅仅是因为它首次运用社会学方法和 理论对自杀现象进行分析,论证自杀现象背后真正的社会原因,驳斥种种非社会学的解释, 更主要是因为它在经验 层次上验证、深化和发展了涂尔干所创建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但涂尔干的自杀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统计 资料失真、推论失误、控制比较失效、结论不可证伪等问题。 关键词:�自杀论� ; 涂尔干;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C91- 03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4- 2237( 2005) 05- 0060- 04 � � �自杀论�发于 1897年,是涂尔干最著名的代 表作之一。在该著作中, 涂尔干通过系统引入数量 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检视并批驳了当时流行的把 自杀原因归结为生理、心理、天象、种族等因素的各 种观点,并从社会唯实论的立场出发,以社会整合和 社会规范来对不同类别的自杀率进行因果性分析, 为自杀这种似乎最个性化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实证社会学诠释。正是经过涂尔干的努力, 孔德倡 导建立实证社会科学的理想第一次获得了充分的尝 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至今仍是 西方社会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主流范式。正如美国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 Robert Merton)曾经评述说, �自杀论� 是迄今为止社会学研究中最伟大的杰 作[ 1] ( P8)。故本文选择以�自杀论�为例来简要分析涂 尔干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一、�自杀论�所体现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涂尔干的�自杀论�之所以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里 程碑式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首次运用社会 学方法和理论对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 更主要是因 为它在经验层次上验证、深化和发展了涂尔干所创 建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主张社会学应有 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 � � 社会事实, 由于社会事实 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因此社会学方 法的基本准则是 � 要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考 察� [ 2] ( P35) , � 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 应该到先 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 而不应到个人意 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 [ 2] ( P125)。为践行上述主张,�自 杀论�在方法论上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的选择。自杀是社会运行中存在的 一种病态现象,涂尔干想通过对自杀现象的研究,证 明自己的社会学命题, 即社会生活究竟在何种程度 上支配着个人的命运。正因为自杀似乎是完全个人 化的行为,故涂尔干对自杀的分析带有很大的风险 性和挑战性, 但如果能证明这一现象也是受社会所 支配,那么涂尔干就可以在最不利于他论断的情况 下,去证实自己方法论原则的优越性。涂尔干的高 超之处在于他选择了自杀率,而不是把个人行为作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认为社会学对个人自杀事件 并不感兴趣, 它无意于探求导致个人自杀的各种具 体原因,因为这是心理学的研究课题;社会学感兴趣 第 25卷第 5期 2005年 10月 � � � � � � � � � � � � � 上 饶 师范 学院 学报JOURNAL OF SHANGRAO NORMAL COLLEGE � � � � � � � � � � � � � � Vol�25,No�5Oct�2005 的只是自杀率这种只能以群体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 事实。由于自杀率受多种力量或情况的制约, 不会 任意变化, 它具有某一社会、地区或群体的明显特 征。因此社会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在自杀率的变化这 种社会现象与环境之间建立联系,找出这一现象背 后存在的社会原因。 2. 研究对象的界定。涂尔干十分重视对研究对 象进行操作性定义,并把它作为实证研究程序的第 一步, 他倡导的这一做法已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规 范性要求。涂尔干认为� 任何一项研究,都有一群符 一定义的现象。因此, 社会学家的第一步工作 应该是界说他要研究的事物, 以使自己和他人知道 他在干什么。这是一切论证和检验所最不可缺少的 首要条件� [2] ( P54) ;相反, � 没有定义, 或者说没有下好 定义,什么谬误都可能发生� [ 2] ( P61)。 因此他在界定自杀现象时,首先是将当事人的 意图或内在动机排除在外, 而只根据当事人的行动 与结果这两个外显特征来下定义;其次则排除那些 当事人没有意识到行为后果的死亡现象, 如严重的 精神病患者,他们并不明确地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 死亡。这样,自杀现象被界定为: � 人们把任何由死 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 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 做自 杀。� [ 3] ( P11)这种操作性定义可以确保研究对象及其 假设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被不同的研究者进行考 察时能获得反复验证, 从而为社会学转向实证研究 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实证研究需要来自实际生活的客观材料。较之于其 他社会学著作而言,�自杀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 占有大量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 究。涂尔干通过查阅 1835年- 1890年欧洲主要国 家2. 6万名自杀者的档案资料, 并对这些自杀者的 性别、年龄、居住地区(包括国家中的地区、地区所属 的气候类型)、婚姻状况、家庭人数、宗教信仰、疾病 史、自杀的动机(医生的鉴定, 如家庭纠纷、肉体或其 它痛苦、内疚或酗酒等)、自杀时间 (包括年、季度、 月、星期、日、时)、自杀方式 (如跳楼、吃药、割手腕 等)等变量进行整理、比较、计算和相关分析, 驳斥了 当时一些医生和心理学家对自杀现象所做出的各种 解释,指出引起自杀的真正原因是社会力量, 这种力 量视社会、集团和宗教的不同而各异。涂尔干通过 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为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树立 了典范,从而使社会研究摆脱了传统的仅仅依靠哲 学思辨和文献考据的落后状态。 4. � 共变法�、� 控制变量�等多样化技术的创新 性运用。涂尔干认为, 由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 系隐藏在大量复杂的可变因素背后, 而社会研究又 不能完全像自然科学那样获得能够严格控制各种因 素的实验条件,因此为了排除那些变量之间的非因 果性相关,确定真正的因果联系,他倡导在社会研究 中采用� 共变法�、� 控制变量�等分析技术。例如,为 反驳当时很多医生与心理学家认为自杀行为的发生 与个人的心理病态有关的观点, 涂尔干采用了共变 法:按照逻辑, 若自杀率确实与心理病态有关,则精 神病发生比率越高的阶层, 其自杀率也越高。但涂 尔干在仔细分析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后发现,犹太 教徒中精神病发生率比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都高, 但三者中犹太教徒的自杀率却最低。另外他又比较 了不同国家间精神病人与自杀率的排行关系,发现 各国精神病人数量与自杀率高低之间的对应关系很 不规则,由此他推论,自杀率与心理状态无关。按照 同样的方法,涂尔干论证了气候、遗传和种族特性等 因素与自杀率之间的虚假相关, 认为只有从自杀的 社会环境中才能真正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另外他还 运用控制变量方法,例如,通过引入控制变量� � � 年 龄,论证了不是婚姻本身而是与子女的联系影响着 已婚者自杀率的高低。如何将相同命题的经验性事 实累计整合成理论性论断或命题,并加以检验, 使其 更具可信度和包容力,涂尔干也通过其�自杀论�为 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总之,通过�自杀论�我们再一次看到涂尔干实 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一个根本论断: 即社会事实是一 种客观的存在,它不受个人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集 体或社会与个人是不同质的,在层次上集体或社会 远高于个人,而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由全部个人组 成的集体使社会事实得以产生, 而这些社会事实也 只能通过集体才能加以说明。因此在社会研究领 域,涂尔干认为任何形式的还原论、主观内省的心理 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对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几点批评 如果就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作实践说明而言, 涂尔干对自杀现象的分析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从 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要求来说,他的分析也还存在以 下值得推敲的地方: 1.统计资料失真。正如涂尔干在�自杀论�中所 考证,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自杀是被 教会、甚至国家的法律所禁止,社会舆论及道德谴责 与批评的行为,自杀未遂要受到惩罚,自杀者即使死 后也不得举行葬礼, 尸体还要被游街示众或烧掉。 61� 第 5期 � � � � � � � 唐 � 斌: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极端歧视自杀现象的社会氛围 里,自杀又通常是由亲属申报或为他人亲眼目睹后 才登记在册,自杀又不同于对社会有直接危害性的 犯罪行为, 因此不难想象在实际生活中必然存在着 大量的漏报、瞒报现象,这就导致政府公布的数据与 实际的自杀率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据其他学者考 证,不同的国家, 甚至于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 对 自杀行为的认定也存在不同的。例如在爱尔 兰,验尸官通常将那些由溺水、跳楼或跳崖、服毒等 引起的自杀当做事故性死亡来处理[ 4] ( P12)。由于国 际上缺乏统一的自杀认定标准, 因此很难将不同国 家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系统比较。另外涂尔干关于 � 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相比具有更强烈的聚合力量�的 论断, 主要是以德国某些两种教徒混居地区的统计 数字为基础的, 而在这些地区宗教的凝聚作用已经 削弱或不够明显,故这些地区的调查统计数据并不 能有效地说明或用来比较不同宗教凝聚力的高低差 异。因此涂尔干建立在这样数据不全、不实的统计 资料基础上的自杀理论, 其分析以及结论必然存在 着某些失真与失误。 2. 推论的失误和控制比较失效。�自杀论�中不 仅存在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 其某些推论也存在着 失误。例如在该著作中存在类似如下的一些推论: 显然新教盛行国家的自杀行为不一定都是发生在新 教徒身上的,可能其中相当一部分恰恰是非新教徒 的行为,这也就是说, � 新教盛行国家的自杀率高� 新教徒自杀率高�。对自杀做过系统研究的塞佛德� 拉伯维兹(Sanford Laboviz, 1969)就指出, 宗教信仰对 自杀率的影响, 并不像涂尔干所说的那样在新教徒 身上发生得最高、天主教徒次之、犹太教徒最低。这 个规律在某些年度是不存在的。例如, 在荷兰, 从 1900年- 1910年这一段时间的统计数据来看, 犹太 教徒的自杀率是 283;天主教徒是 70;新教徒是 171。 在特兰西瓦尼亚, 自 1852年- 1859 年, 也是天主教 徒的自杀率高于新教徒, 前者为 113, 后者为 74。[ 5] ( P57- 73)无疑拉伯维兹的这个数据对涂尔干的理 论假设是个重大挑战。可见宗教对自杀率的影响还 受到本国或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其它社会因素 的影响。尽管涂尔干竭力在其著作中想通过控制比 较的方法将宗教因素从其他因素中单独分离出来, 以分析其对自杀率的影响, 但实践中并没有也很难 做到这一点。 3. 结论的不可证伪性。涂尔干通过对自杀现象 的考察认为个人只有得到来自社会群体的有效和适 度支持,才能获得生活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一定的 社会支持发挥着遏制自杀倾向的社会功能。而社会 支持又可细化为两个概念:一是表明社会凝聚力的 社会整合;二是表现社会制约力的社会规范。这两 个概念都是影响各个类型自杀率的基本因素。无论 是社会整合还是社会规范,它们遏制自杀倾向的功 能都只有在适度范围内才能实现,超过了适度范围, 无论是不足或过度,还是过宽或过严,都会引发自杀 率的上升。涂尔干关于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释可简 示如下: 由于社会整合与社会规范都具有高度的抽 象性和概括性,它们都存在着如何才能适度分割的 问题,以避免出现� 不足或过度�、� 过宽或过严�的两 极分化现象, 从而使自杀率维持在一个正常或最低 的水平上。但笔者认为不仅普通社会群体或个人, 就连涂尔干本人都很难在理论或实践上提出和确定 这一适度范围的定性或定量标准来, 因此涂尔干关 于自杀的结论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而在实践 层面上不具有可证伪性。 4.在社会研究中完全排斥非实证主义的方法也 是不可取的。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后来通过 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等人影响到帕森斯, 并最后形 成了曾经一统天下的结构功能主义传统, 但这种传 统� 只见社会或集体、不见个人�。因此自实证主义 产生以来, 反实证主义作为其对立面也一直存在。 反实证主义者认为,社会与自然是不同的,社会学研 究应区别于自然研究, 不能完全运用自然科学的方 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社会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 方法。因为自然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事物进 行研究, 它的目的是要找出其中有规律性的东西。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 而社会现象是人类 活动的结果, 人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动机来进行活 动的,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因此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应该是理解和解释,尤其 在一些微观的领域, 如在研究人与人的互动中, 观 察、体味、理解等方法是必不可少的。20世纪 60、70 年代,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常人方法说等主观 阐释性理论的兴起和繁荣,就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存在的某些不足。 总之,尽管涂尔干对自杀的分析存在某些不足, 但他的分析属于开拓性研究。涂尔干关于自杀现象 的分析所遵循的方法也远比他所做出的结论更有价 值和启发性, 他的努力也一直引导人们沿着其所开 启的基本思路更加深入地去寻找实证社会学研究所 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62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 � � � � � � � � 2005(第 25卷) 参考文献: [ 1] Taylor S. Durkheim and the Study of Suicide[ M] . London: Macmillan, 1988. [ 2] 埃米尔�涂尔干.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 3] 埃米尔�涂尔干. 自杀论[M ]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 4] 张翼.社会学自杀研究理路的演进[ J] .社会学研究, 2002, ( 4) : 27- 42. [ 5] Labovitz, Sanford. Variation in Suicide Rates[ A] . in Gibbs, Jac P. Eds. Suicide[ C] .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1969. [责任编辑 � 谢维营 � 校对 � 管正平] On Durkheim� s Research Methods of Positivism in On Suicide TANG Bin ( School of Literal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On Suicide is a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sociology because it not only firstly analysed the phenomena of suicide by way of soci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demonstrated the true social causes of suicide and refuted all kinds of the false views of sociolo� gy, but also validated and developed Durkheim� research methods of positivism. On the other hand, Durkheim� s analysis has sever� al errors. For example, statistic data are distorted, deduction and controlled comparison are invalidated, conclusions are not proved and so on. Key Words: On Suicide; Durkheim; research methods of positivism � (上接第 16 页) A Study of the Classification Number of Literary Styles in Wen Zhang Bian Ti ZHONG Xiao�ting ( Guangx 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always a lot of contradictory comments on the classification number of literary styles in Wen Zhang Bian Ti by WU Ne of M ing Dynasty. In Ming Dynasty, there wer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in Qing Dynasty, the classification number of literary styles was mentioned twice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in Si Ku Ti Yao ; so far, people still keep on arguing about this. Besides the in� exorable factor of different editions that leads to th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numbers, the disunity of this book� s internal system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oday� s disorderly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eface to each literary style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synthe� sizes all the relevant ideas, and maintains that there are sixty literary styles all told in Wen Zhang Bian Ti , with 51 in its inner col� lection, and 9 in its outer collection. Key Words: Wen Zhang Bian Ti ; WU Ne; class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63� 第 5期 � � � � � � � 唐 � 斌: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
本文档为【试析涂尔干自杀论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