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摸版

2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摸版

2013-02-08 50页 ppt 1M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8852

暂无简介

举报
2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摸版null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与质量控制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与质量控制 王黎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第一部分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第一部分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内容内容 一、背景 二、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及工作管理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考核与评估 制度保障 null一、背 景null目前,全国93%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
2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摸版
null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试行)与质量控制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与质量控制 王黎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第一部分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第一部分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内容内容 一、背景 二、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及工作管理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考核与评估 保障 null一、背 景null目前,全国93%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66%的乡卫生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直接报告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死因网络报告覆盖了近80%的县区,信息报告和审核更加便捷,超过75%的死亡病例在1周内得到报告,75%多的死亡病例在上报后1天内完成审核。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平台,获得及时、统一、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编制了本规范。null二、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及工作管理 to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to 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to 考核与评估 to 制度保障 to 1、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1、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信息收集 网络报告 信息管理 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信息收集信息收集 1.报告对象 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 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 同胞和外籍公民。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 (2)报告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亡信息的报告人。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信息收集信息收集3. 死亡个案的填报 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涉法死亡个案 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信息收集信息收集4. 报告内容 《死亡医学证明书》 一般项目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 其他项目 5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 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nullnullnull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网络报告网络报告1.死因信息报告方式 《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null2. 报告程序、时限 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死亡医学证明书》7天内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代为完成网络报告。 网络报告 null2. 报告程序、时限 县级以下医疗机构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及网络报告;(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代为完成网络报告。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其他系统(军队、司法、农垦等)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本规定进行死因登记报告。 网络报告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1、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对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自查;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网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 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进行审核确认。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可承担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工作。)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2、死亡信息的订正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订正; 3、死亡信息的补报 在质控过程中发现了漏报的死亡病例,应及时补报; 4、死亡信息的查重 每周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后删除;资料保存与管理资料保存与管理1.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 2. 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幻灯片 52、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系统建立和维护 制定工作指南、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数据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 现场督导 数据的和备份 考核和评估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专人负责(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 数据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 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动态监视本辖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备份 考核和评估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 审核 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 代报 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负责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例信息管理。具有临床诊疗功能的机构还应负责死亡病例报告的相关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填写、收集和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专人负责网络报告。 乡镇卫生院(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死亡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对补漏,开展质量控制,专人负责网络报告。 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村医 (社区)乡镇(街道) 防保家庭或其他场所 死亡个案收集、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网络报告(查重、补报)死因信息的审核、订正各级各类医疗 机构诊治医生医疗卫生机构 死亡个案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7天内完成报告 (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30天内完成报告 (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县以下医疗机构县(区)CDC县(区)妇幼5个工作日内 完成代报7天内通过网络 审核确认幻灯片 53、信息的分析与利用3、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一)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 对所属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登记报告数据进行动态分析, (二)全人群死因登记报告信息 对监测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和其它全人群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编写年度死因分析报告。幻灯片 54、考核与评估4、考核与评估一般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少每年考评一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 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 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资料分析与利用等综合评价指标。幻灯片 55、制度保障5、制度保障例会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培训工作制度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幻灯片 5 第二部分 质量控制工作重点 第二部分 质量控制工作重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点工作环节要求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1、正确性 指的是收集、登记获得的监测数据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涉及所有的监测资料,如人口资料(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死亡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死因等)。 2、完整性 疾病监测的资料不仅应该正确,而且要力求完整。 全人群的死亡病例监测要减少漏报,粗死亡率不能过低(6‰)。  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3、可靠性 也称重复性,疾病监测中,可靠性最易发生问题的有诊断、死因判断、归类等。 监测点统计资料的可靠性受调查员业务能力、标准的掌握以及工作责任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 4、可比性 可比性既包括了同一个点历年资料的可比性,又包括了各监测点之间资料的可比性。 影响可比性的因素有:监测工作的实施标准、要求、方法是否统一,疾病诊断手段、诊断标准的改变、疾病分类标准的变动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数准确性(分子分母匹配的问题) 死因数据的完整性 重报 漏报 死因准确性 死因链填写 根本死因判断和编码 重点工作环节要求重点工作环节要求1、加强审核 人口数据 年度间要稳定 年龄性别结构合理 出现大范围人口调整要及时修订 查重 定期查重(每月至少一次系统查重) 合理设置查重条件 核实确认,确定是否删除 审核报告卡,重点审核根本死因 报告卡项目准确性 死因链、根本死因及编码 审核重点审核重点不准确编码 年龄<15岁患恶性肿瘤(不含白血病)、精神障碍、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脑血管病、糖尿病(2型)、呼吸道结核; 年龄<20岁患性传播疾病; 5岁以下自杀; 1岁以上患围生期疾病; 10-60岁之外患产科疾病; 年龄<20岁根本死因为血吸虫病; 年龄<30岁根本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年龄<50岁根本死因为前列腺增生; 年龄>60岁根本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先天畸形等。 nullnullnullnull重点工作环节要求重点工作环节要求2、加强质量分析与反馈 撰写质量分析月报 编码质量(不准确编码、年龄与编码的逻辑错误) 数据完整性评估(发现漏报严重地区) ----分乡镇(街道)、分县(区)报告死亡率(按死亡日期计算) 反馈结果,提出改进建议null针对医院死亡漏报的建议 严格医院死亡病例管理制度 完善奖惩制度 定期核查补漏 医院防保医生定期下科室摸查死亡登记资料 CDC定期培训、督导、考核 针对在家死亡漏报的建议针对在家死亡漏报的建议完善各级防保工作保障机制、政策法规、殡葬制度 村(社区)级 明确工作职责 定期参加例会:由乡镇(街道)防保科组织辖区村(社区)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 村(社区)医生定期摸底死亡信息(被动监测 主动监测) 乡镇(街道)级 定期组织村(社区)级例会,并参加县级例会 督导考评村(社区)级死亡信息报告部门 定期与乡镇(街道)级派出所、妇幼、计生等部门核对数据 县(区)级 定期组织县(区)级例会 定期质量分析,完整性评价, 分乡镇\街道排查粗死亡率,重点督促重点地区补漏 定期与县(区)级公安司法、妇幼、计生、殡葬等部门核对数据 组织开展漏报调查针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的建议针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的建议各级报告单位与同级妇幼\计生部门定期核对数据 追踪辖区内怀孕妇女及婴儿出生情况 严格病例报告标准(减少出生即死的漏报情况) 重点工作环节要求重点工作环节要求3、开展督导评估 评估频次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少每年考评一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 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所有考评均需有书面记录。 重点地区 工作机制不健全 报告死亡率低 编码质量差 重点指标 过程指标(查重数、补漏数等) 结局指标(审核率、迟审率、粗死亡率、编码错误率等) null针对县(区)疾控中心的考核评估 针对县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估 针对乡(镇、社区)级卫生院的考核评估 督导表格 重点工作环节要求重点工作环节要求4、开展培训 培训教材 使用标准培训资料;统一教程和考核标准; 培训频次 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分别每年至少举办1次培训;县级2次,覆盖本县所有死因报告人员 重点工作环节要求重点工作环节要求4、开展培训 培训对象 各级疾控死因管理人员 医院防保医生、临床医生(村医) 培训内容 全国各地市和县区疾控中心死因登记和监测业务人员:死因登记技术、质量控制、根本死因确定、死因编码和死因数据分析的培训;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培训; 各级医疗机构的防保人员: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死亡病例报告规范,质量控制的培训。 考评 各级死因监测部门工作重点 各级死因监测部门工作重点null村(社区)级工作重点 每月收集本村(社区)内死亡信息; 对死因不明或死亡信息缺乏的随时开展入户调查; 每月定期参加乡镇(街道)召开的例会; 每季度查缺补漏;null乡镇(街道)级工作重点 每月召开村(社区)级工作例会,并参加县(区)级召集的例会; 每季度与公安\民政\妇幼等部门数据核对; 每季度组织村(社区)级开展补漏工作; 每半年督导考评村(社区)级;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院内死亡病例的管理; null县(区)级工作重点 每月查重,并反馈,确定重复个案并删除; 每月召开乡镇(街道)级例会; 每月质量分析,对质量较差的乡镇(街道)重点督促; 每季度与其他部门数据核对,查缺补漏; 每半年培训并督导考评乡镇(街道)级; 加强对辖区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督导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周脉耕主任 58900444 死因监测室 58900414-415 null
/
本文档为【2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摸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