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地方政府学

2013-02-22 28页 doc 58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2919

暂无简介

举报
地方政府学(1)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课后思考题)1.不同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国家机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从内涵的视角看,主要有四种见解:·英美学者:地方政府的本意即地方自治。·法德学者:用“领土行政单位”而不用“地方政府”。·日本学者:用地方公共团体表述地方政府。中国学者:从“地方政权机关”到地方政府。(2)从外延的视角看,各国对地方政府的理解表现为以下两种:1.单一制中央政府的分支...
地方政府学
(1)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课后思考题)1.不同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国家机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从内涵的视角看,主要有四种见解:·英美学者:地方政府的本意即地方自治。·法德学者:用“领土行政单位”而不用“地方政府”。·日本学者:用地方公共团体表述地方政府。中国学者:从“地方政权机关”到地方政府。(2)从外延的视角看,各国对地方政府的理解表现为以下两种:1.单一制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即中央以下地域性政府都属于地方政府。2.联邦制成员政府的分支机构,即联邦组成单位以下的区域性政府才被视为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区域政府、联邦政府中央政府是单一制国家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在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都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政府。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即不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政府不是联邦成员政府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通常出现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掌控力较低的国家,或出现在地方意识强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相对,联邦制为一种地方分权制,其宪法将绝大多数的政府权力划分给地方,而中央政府只能负责有限的事务,但是中央通常都保留有对于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地域性政府——国家中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政府,则是一种地域性政府(地域政府),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成员政府是地域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是单一制国家内的地域政府,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域政府·地方政府:是中央管辖下,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2)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中国地方政府·“政府”一词的界定·广义政府:由各国家机关构成的整体,即通常所讲的国家政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机关等。·狭义:政府则泛指国家行政机关。·更广泛的政府:指一切依法由公民选择产生、拥有的公共权力,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责,并有独立财政的公共机关。(美国的学区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的构成·由地方议决(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组成。因为:    ①地方不拥有军队,不存在地方的军事机关。    ②司法系统独立,不属于地方。(4)对地方政府的界定·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地方政府通常由地方权力(决议或立法)机关和地方权力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组成,不包括设置在本地域内的地方军事机关和地方司法机关。注:中央政府是广义上的中央政府(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2.地方政府的界定·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对称,是中央政府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广义的地方政府:地方国家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狭义的地方政府: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地域的特定性·地位的双重性·权限的有限性(权力的非主权性、职权的局部性)·职能的社会性(三)地方政府的类型·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的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按设置目的的分类——一般区域型地方政府、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特殊型地方政府·按行政层级的分类——最高层地方政府、中间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按所属国家的结构的分类——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联邦制国家的地方政府(四)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课后思考)政治方面·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效治理的管理者·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地方民主和公民参与的促进者经济方面·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的规制者、调控者和组织者·社会作用·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二、地方政府的历史沿革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形成过程的两种类型·建立在地主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宗法等级君主制的东方国家·建立在小商品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工商奴隶制的古代西欧城邦民主制国家·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1.早期国家的地域性政府·夏朝的方国·商朝的封国·周朝的封国和采邑·春秋战国县的产生2.封建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郡县制阶段(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到公元583年隋文帝改制)·州县制阶段(公元583年隋文帝改制到公元1279年元灭宋)·府县制阶段(公元1279年元灭宋到1911年清亡)3.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1)北京政府时期(省道县)·(2)南京政府时期(省市县镇)·4.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地方政府·(1)军事管制和人民委员会时期(1949-1954年)·(2)人民委员会时期(1954-1966年)·(3)革命委员会时期(1966-1980年)·(4)人民政府时期(1980年至今)(四)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1.古代国家的地域性政府·古希腊的地域性政治实体·古罗马城邦的自治市和行省·古埃及前王朝的州·古巴比伦王国的地域性政府·古印度的行省和村舍·2.中世纪的地方政府·西欧地区·欧洲中世纪封建时代的开始——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封建政权的三个阶段——封建主义国家、共和主义国家和绝对主义国家·法国的地方政府——省(总督)、区(行政长官)路易十四时期·英国的地方政府——自治市·共和主义国家时期的自治公社、城市政府·东欧地区·拜占廷帝国·行省、自治市——封建化前·封建领主采邑制——封建化后·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地中海沿岸中西方文明交汇地区·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省(31个)、县(250个)——苏丹·1.2.2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3.近代地方政府·英国的地方政府:实行不同程度的地方自治是其突出特点。·法国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对地方行政的监督明显。·美国的地方政府: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县、市、镇和集、村、特别区)。·德国地方政府:以突出地方整体性从属原则为特征。·英国地方政府的设置(不同程度的地方自治)·地方政府是以地方议会为核心的代表机关·地方政府制度的统一——1830年《地方政府法的颁布·城市地区设市作为法人团体——1835年《城市法人法》的颁布·行政体的郡作为地方自治单位的产生·——1888年《地方政府法》的颁布·郡下设市、城区、乡民选议会的产生——1894年《城区议会法》的颁布·法国地方政府的设置·城市、乡村设基层政权——市镇(市议会、市长——中央代表)——法国大革命时期·省长制(省长、省议会)、市镇(市镇长、市议会)——拿破仑帝国及以后·美国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建构——分权制衡·联邦·州·德国地方政府·突出地方自治·康德、黑格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1808年《普鲁士城镇法》的颁布·4.现代地方政府·法国的地方政府改革·英国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重塑政府”运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政府·法国地方政府的变迁·大区政府、大区议会、大区议会主席,大区共和国专员·省议会、省议会主席,省长·英国地方政府·合并小自治单位、取消城乡差别·废除自治市、设置城市郡、郡下设城区——《1972年《地方政府法》的设置·城市郡一级政府的废除——1985年《地方组织法》的颁布·郡的恢复·中央与郡之之间大区议会的·美国地方政府·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塑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运动·地方政府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强调纵向权力关系上的分权·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手段和政府内部管理方法的改革·三、地方政府的研究·(一)国外地方政府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地方政府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地方政府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地方政府研究·宪政主义国家形成前——围绕着如何帮助中央政府实现民族统一、国家富强等问题展开·宪政主义国家形成后——地方民主与公民参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地方政府研究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课后思考)p34·治理——各种公共组织或私人机构与个人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不同或冲突的利益得以协调的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包括迫使人们服从的制度安排和规则,也包括人们认同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地方治理——在一定的贴近公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的地理空间内,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等各种组织的网络体系,共同完成和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以达成以公民发展为中心、面向公民需要的、积极回应环境变化、使地方充满发展活力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治理理论·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2.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3.主体间权力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4.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的建立。·5.政府作用范围及方式的重新界定。··四、地方政府学(一)地方政府学研究的意义与目的1、研究的意义(有可能考简答)(课后思考)·有助于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运行机制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各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具体实践,提炼出指导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有助于探索适合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地方政府模式·有助于地方政府实务工作者树立先进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政府效能、扩大社会效益·2、研究的目的·总体目的——通过研究,认识地方政府活动的一般规律,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地方政府。·具体目的·第一、服务于当前的改革·第二、寻求未来发展模式·第三、提高地方政府活动的社会效益(二)地方政府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三)地方政府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地方政府学研究的内容·地方政府的历史沿革·地方政府的内部体系研究·地方政府的外部关系研究·地方政府的行为研究·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地方政府的比较研究·地方政府学研究的与方法·理论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复习思考题·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治理理论及地方治理·研究地方政府学的重要意义·第2章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一)行政区划的含义·1、行政区划的定义(课后思考)·行政区划——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行政管理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将该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且设立相应的行政建制管理地方公共事务,从而实现国家统一、有效地管理整个国家的目的。·2、行政区划的构成要素·地域范围·一定数量的人口·相应的行政机构·有一个行政中心·有一个建制·有一个行政等级·有一个名称·(二)行政区划的地位与作用(课后思考)·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划分行政区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促进民族和睦·(三)行政区划的模式(课后思考)·三类模式·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前苏联模式(二)中国行政区划的特点(课后思考)·行政区划层次虚实结合·行政区划管理幅度差异较大(3)中国行政区划改革1、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课后思考)·行政区划层次过多·行政管理幅度偏小·行政区之间规模差异大·行政壁垒限制经济发展·2、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思路(课后思考)(需扩充)·改革不合理的政区层次和幅度·划小省区,增设一级行政区划·撤并县乡、扩大县乡规模·探索新的设市模式·政区名称·“十二五”期间行政区划改革“十二五”期间,我国行政区划的整体走向·逐步健全和完善设置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与城镇化进程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的行政区划体制。“十二五”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破除行政区划束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旧的区划格局之间存在矛盾,“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对调整行政区划的要求非常迫切”。·其次,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对行政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再有,“交通通讯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增大了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幅度,也是促进行政区划调整的客观因素”,·“十二五”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原则·按照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拓展科学发展空间的原则,平稳、有序、适度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十二五”期间,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方向·一是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综合配套改革要求,合理调整和优化大中城市行政区划结构,形成规模适度、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市辖区格局,推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二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推进城市设置和模式的改革创新,统筹规划,科学论证,适当增设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构建集约发展、布局合理的城市体系。·三是遵循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完善乡镇撤并,加强和改进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推进镇改街道的调整工作。·“十二五”期间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改革的热点:·市辖区·强镇扩权·都市群·中小城市。·复习思考题·什么是行政区划?当今世界的行政区划有哪几种模式?·行政区划对于一国的意义是什么?(即上述地位作用?)·中国行政区划的特点有哪些?·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实际,谈谈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第3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看书重点章节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念,是指“以一定的具有权威性的制度所规定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及关系模式”。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能动性及稳定性决定着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可以从体制、层级、功能和权力配置等不同角度来解析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类型划分。(课后思考)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是一个国家地方制度的体现形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地域上的安排,它是维持地方政府运行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和组织的构成机制,包括地方政府内部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课后思考)·(二)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影响因素·国体·政体·政治、行政制度·各国人口数量、版图大小、民族构成、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三)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划分·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内涵(课后思考)(与自治体比较)·行政体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服从上级或中央政府指挥,对其负责。·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一是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二是地方政府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上级任命·三是管辖事务的范围和权限不确定·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利弊·优点:·第一,统一的行政制度,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完整统一·第二,全国一盘棋,发展较为均衡·第三政令统一,行政效率得以发挥·第四,有利于克服狭隘的地方偏见和地方保护主义·弊病:·第一,民众无法参与参与管理,无权监督政府,背离民主原则·第二,政令划一,不能因地制宜,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权导致地方官吏恣意妄为,滋生腐败·自治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内涵(课后思考)·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法人资格·自治体地方政府依法履行自治权限,独立行使职权,只对自治体和选举产生它的居民负责·自治体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隶属与服从关系,但必须接受后者的法律监督·自治体地方政府拥有独立的财政来源和法定的某些征税权力·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纵向上看,纯地方性事务的管理权·横向上看,组织权、财政权、行政权、地方立法权和制裁权·自治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课后思考)·优点:·能代表民意,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本地事务的管理,有效地监督政府·能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技能·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弊病:·本位主义导致忽视国家整体利益、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无法落实·地方政府之间由于地方偏见或地方狭隘利益,在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公共事务的分配、提供和处理上产生矛盾·混合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内涵(课后思考)·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兼具自治体和性整体地方政府的特点,从产生方式看与自治体地方政府相同,从其与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的关系看与行政体地方政府相同。·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当地居民选举产生代议机构、代议机构选出执行机关·地方行政机关与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是上下级关系,各级权力机关之间存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行政机关一方面接受上级行政机关领导,同时又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上下隶属关系,都是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p48)(课后思考)·优点·缺点·二、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地方政府层级结构概述·高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一)地方政府层级结构概述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内涵(课后思考)·地方政府层级结构——地方政府单位之间在纵向上按照一定关系形成的组合方式·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纵向上的关系表现为三种情况:·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法律上的监督关系·行政区划上的包含关系·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特点·稳定性与变动性并存·同一性和多样性并存·正是层级和非正式层级并存·影响层级结构设置的因素·国家规模·历史惯性·体制安排·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类型·高层地方政府(政治地位、职责权限和关系方式)·基层地方政府(设置原则、职责权限和管理方式)·中层地方政府(职责权限和管理方式)·(二)高层地方政府·政治地位·职责权限·管理方式·(三)基层地方政府·设置原则·职责权限·管理方式·(四)中层地方政府·职责权限·管理方式·三、地方政府的功能结构(该部分参见书上p57)(课后思考)·地方政府功能结构概述·一般区域型地方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其他特殊型地方政府·(一)地方政府功能结构概述·地方政府功能结构的概念·地方政府功能结构的设置考虑·地方政府功能结构的类型·四、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概述·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双轨制地方政府·(一)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概述(课后思考)p63·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概念·地方政府的权力·地方政府的权限·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类型·(二)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的内涵·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的分类·绝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相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三)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的内涵·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的分类·绝对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相对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四)双轨制地方政府·双轨制地方政府的内涵·双轨制地方政府的分类·复习思考题·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权力结构、功能结构的内涵·行政体与自治体的比较·自治体、混合体地方政府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组成(4部分)(即上述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权力结构、功能结构)·第4章地方政府的权力·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重点)·不同权力结构体制的地方政府(重点)·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一、地方政府的权力与权限·(一)权力与权限1、权力的涵义(复习思考)·政治学家对权力的定义·从控制和支配的角度定义权力·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是一种影响力·“权力”通常被描述为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指处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与人员的一种影响力,或简称管理者影响别人的能力。·权力是一定社会中的公共机关或居于管理和统治地位的人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合法地行使的强制性控制和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维系力量。·权力包括非国家形态的公共权力和国家权力两种形态。·通常所谓的权力,是指国家权力,即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力量。·权力类型·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理性——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权力的基本要素·权力是一种力量·权力是一种公共力量·权力是合法的强制力·权力是一种以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关系表现出来的力量·权力是不可自由选择和放弃的职权·2、权限涵义及其国家权限(复习思考)·权限——权利主体行使权力的范围·国家权限——国家行使权力的范围·(二)地方政府权力的内涵及特征·1、地方政府权力的内涵及内容·地方政府权力的内涵(复习思考)·地方政府在所辖的行政区域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地方政府权力的内容(复习思考)议决权执行权行政权·2、地方政府权力的特征·非主权性·局部性·执行性·依法性·(三)地方政府权限·1、什么叫地方政府权限·在国家政权和政府系统内,依法对地方政府权力设定的限度与边界,其中包括权力的大小、权力效力的空间范围、时间长度和作用力度,规定着地方政府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够到什么程度、不能做到什麽程度·2、地方政府权限的缘由·有限政府理论·为什么对地方政府权力予以严格的限制·3、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地方政府权限由中央政府划定·地方政府权限限于法定的地域范围·地方政府权限限于法定的事务范围·二、地方政府权力的渊源·(一)政府权力获取的途径·暴力夺权·摧毁式夺取;政变式夺取;征服性夺取。·和平获取·(1)神圣性获得。·(2)继承性获得。·(3)契约式获得·(4)程序性获得·(5)制度性获得·(二)地方政府权力的渊源·地方政府权力的主要渊源(大题必考简答)·人民——国家授权,是为根本授权·政府系统内部依法再授权或转授权·地方政府权力渊源的具体表现·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于宪法,即源自于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于单项法律授权,即来自于专门法律的专项授权·对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的授权,这种权力来自于专门法律的特殊授权·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府际授权·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创设·三、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一)什么叫权力配置(复习思考)·一个权力系统中的各权力主体之间如何分配和如何行使权力·(二)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地方政府权力在政府各机关如何分配,由何种机关行使何种权力。·地方政府权力的构成·议决权、执行权、行政权(三)影响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影响因素(简答)(复习思考)·三种权力行使上的不同特性·议决权(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执行权(承担者一个或少数人组成的委员会)·行政权(执行机关统一指挥下层层授权,对执行权补充)·政治理念的差异·人民主权论·权力制衡理论四、地方政府的不同权力结构体制(P67)(此部分会出题目10—20分)(复习思考)·议行合一体制·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相对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分立体制·绝对议行分立体制·相对议行分立体制·双轨制·不同权力结构体制地方政府的特点·(一)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复习思考)·什么叫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及构成如何)·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的内涵·英国的议会委员会制·美国的委员会制·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的内涵·美国的议会经理制·德国的市行政主任制·(二)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复习思考)(及构成)·绝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日本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相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相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的内涵及特征·法国的市政府制·(三)双轨制的地方政府(复习思考)·双轨制的地方政府的产生·双轨制的地方政府的主要特征·法国的国家代表制地方政府·行政并立制地方政府·五、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结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地方政府权力表现为制令权;对下领导权(含改变或者撤消下级“不适当”的权力);行政全面管理权;保护、保障权、审计监察权、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自己管理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协助和监督权·2、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特征·地方政府权限由中央政府划定·地方政府权限限于法定的地域范围·地方政府权限限于法定的事务范围·3、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渊源·地方政府权力的主要渊源·人民——国家授权,是为根本授权·政府系统内部依法再授权或转授权·地方政府权力渊源的具体表现·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于宪法,即源自于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于单项法律授权,即来自于专门法律的专项授权·对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的授权,这种权力来自于专门法律的特殊授权·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府际授权·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创设(二)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1、中国地方政府权限和职权·地方政府权限·权限-国家政权和政府系统内对地方政府政府权力依法设定限制而构成的权力限度和边界,包括权力的大小、权力效力的空间范围和时间长度、权力作用力度,它决定着地方政府能够做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不能做什么、不能做到什么程度等,这就是权限。·地方政府权限的理论基础——有限政府理论·地方政府权限的实质是对地方政府的权力依法进行必要的限制、制约和监督。·地方政府权力、权限与政府责任紧密相连。·地方政府的职权·省级政府的职权·地级市政府的职权·县级政府的职权·乡级政府的职权·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职权·2、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1)中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内涵·权力配置的内涵·中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地方政府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其权力的分配与行使·从根本关系上看:是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权力的限度与范围,也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分配权力·从主要内容看:地方政府之间如何确定权力的内容、行使权力的边界、相互之间的权力关系等问题·(2)长期以来,中国的权力配置方面出现的问题·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下级机关的权力过多得集中在上级机关·(3)中国原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中国原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的状态·中国原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条条“为指导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具体表现:·单向性·高度的集权性·职责同构·中国原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带来的问题·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地方自主意识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权从扩大到缩小,而事权在不断扩大·(4)现实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现实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呈现出的特点·依靠政策调整·集权与分权的结合·竞争与合作的交织·现实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弊端·条块之间的关系仍未理顺,条块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行政审批制改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5)中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改革与完善(需要扩充)(复习思考)·继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通过立法的形式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职责权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继续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真正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3、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运作·(1)地方政府权力的运作·地方政府权力的运作——地方政府权力在行政系统内的运作。即在合理划分与配置行政权力的基础上,政府权力在政府系统内部的运作过程,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协调和控制等环节以及对政府系统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支配方式·(2)地方政府权力的运作的主要特点·规则性·程序性·公开性·(3)地方政府权力运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权力运作的法律规则不完善·权力运作单向性,缺乏沟通和参与·决策机构不合理、决策个人化、随意性而非制度化现象突出·权力运作程序不规范、不透明·决策的咨询机制不合理,保障决策科学的机制尚未建立·(4)权力运作的上述问题带来的负面效果·纵向规则缺失导致中央监控乏力。地方之间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和腐败现象盛行·地方横向规则缺失使地方竞争混乱、合作发展缓慢·政府内部规则的缺失造成决策不科学、执行分散、监督乏力,“弱政府、强部门”的格局·(5)中国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法则的改革与重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法则的重构一般遵循权力有限法则、决策公众法则、职能双重法则和服务社会法则·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地方政府权力、地方政府权限、权力配置、议行合一及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双轨制·什么是地方政府权力?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如何?·什么是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影响地方政府权力结构配置的因素有哪些?·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体制的分类·什么是议行合一及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构成如何?·中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改革与完善·第6章中国地方政府责任·一、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概述·(一)责任政府的政治学意义·人民主权原则所导致的人民与政府间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政府权力本身的任性和张力·(二)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复习思考)(及问责制)·《布莱克法律辞典》对责任政府的解释:“通常指这样的政府——在这种政府体制里,政府必须对其公共政策和国家行为负责,当议会对其投不信任票或他们提出的重要政策遭到失败,表明其大政方针不能令人满意时,他们必须辞职”。·责任政府是指负责任的政府,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公共权力承载了相应的责任,必须对公众的需要负责,对法律负责,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是现代法治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标志。·(三)对政府责任的·价值评判标准·立法评判标准·监督评判标准·价值评判标准·回应·弹性·能力·正当程序·责任·诚实·立法评判标准·立法评判标准主要是政府的法律责任,其主要内容包括追究政府法律责任的主管机关的职责、权限以及与其他执法机关的关系、考察政府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序是否完善、明确,也考察政府法律责任制度是否协调一致,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分寸是否统一,追究政府法律责任主管管理机关的职责、权限是否冲突以及国家赔偿制度是否分配。·(四)、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基本现状(复习思考)·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是地方政府唯一的责任内容·根本原因在于计划条件下政府责任的价值导向的误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和行动主体·地方政府本身的改革,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迈进;建立服务型政府,更好地对地方公众负责·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责任导向发生变化·地方政府责任由传统的无限责任转为有限责任·政府责任行为方式的变化·中国地方政府责任的重新归位产生的影响·为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方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增强了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地方政府责任重新归位后所产生的问题地方政府存在一些责任扭曲和异化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权力滥用和腐败·在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出现的错位和越位·二、我国地方政府责任的内容与形式(重点)(一)我国地方政府责任的内容(复习思考)·宪法和法律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体制责任机制责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政治责任的内涵·政治责任是政治官员在民主政治背景中承担的一种责任,内涵是政治选举和政治任命的公职人员由于未能认真地履行职责或其言行违反民意而受到追究的一种责任形式·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地方政府政治责任·中国地方政府基本的政治责任(或宪政责任制)——向本级人大负责·委托人有必要建立一种静态的责任结构以及相应的动态监督结构,从而制约代理人不负责任的行为的发生·行政责任·两种不同的责任体系:政治责任与管理责任·政治责任是选举产生的政府对选民的责任·行政责任主要表明官僚制组织对选举产生的政府的责任.行政组织和官员不直接向公民负责,只是机械地执行来自政治官员的决策,其责任主要表现为公务员为各个部门的等级结构,在技术上对政治领袖负责并最终对人民负责.·行政责任分为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主观责任——行政人员伦理的自主性,是指行政人员违反道德规范、良知、正义要求而受到道德谴责的一种责任形式。这类责任在性质上属于自我约束的“软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具有外在的强制性的含义。·中国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负责,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负责;·向地方公众负责,提供公众满意的服务,接受公众的监督·体制责任·体制责任的内涵·政府是公共服务唯一提供者的原因·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物品的唯一责任主体·地方公共物品的责任模式的改变——“单中心”论向“多中心”论的转变·各国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定位地方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在地方公共服务和管理方面合理的责任范围·中国地方公共物品的责任模式的演变·体制责任的内涵·地方政府的体制责任就是如何确定地方政府合理的责任范围问题,实质是如何有效地定位地方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在地方公共服务和管理方面合理的责任范围是各国地方政府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机制责任(复习思考)·中国地方政府机制性责任的主要内涵·一是任何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职权与责任不可分离·二是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从而使每一个公共服务行为都能准确无误地判明责任的归属与落实·三是有快速的责任反应能力,使行政人员背离责任的行为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及时被揭露出来,从而得到及时制止·(二)我国地方政府履行责任的形式·我国地方政府责任的形式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及公务员的履职行为,偏重行政责任。·具体表现:·三、中国地方政府的责任追究机制·(一)中国地方政府的责任追究制·党发动的政治责任追究·权力机关发动的责任追究·上级机关发动的责任追究·司法机关发动的责任追究·自我发动的责任追究·社会发动的责任追究··党发动的政治责任追究·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辞职制度探析·《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辞职的概念以及辞职的原因、种类·引咎辞职是党政领导干部承担政治责任的一种形式·西方国家的引咎辞职制度·中国目前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状况·引咎辞职制度化的问题分析·引咎辞职的种类·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引咎辞职制度化的问题分析· 第一,权责明确和权责一致的问题·第二,过失行为(咎)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外延问题。·第三,引咎辞职的环境压力问题。·(二)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责任建设的若干思路(复习思考)·一是转变政府行政理念·二是健全政府责任体系·三是完善对行政权监督制度·四是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培育公民社会·六是通过配套机制建设,为责任政府的运行提供保障。··问责制实施的配套机制建设(复习思考)·一要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评价制度·二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代表大会制度,·三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四要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任何公共组织应该承担与公共权力相应的责任,任何行使公共权力的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问责制·我国地方政府责任的内容·地方政府机制性责任的主要内容·我国地方政府责任的现状?推荐我国地方政府责任建设的若干思路·问责制的实施(?)·第9讲地方政府职能·一、地方政府职能理论分析(一)国家职能、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职能·国家职能·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二)地方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地方政治制度&mid
/
本文档为【地方政府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