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文殊寺

文殊寺

2013-03-02 3页 doc 26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0618

暂无简介

举报
文殊寺文殊寺 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文殊寺,建造于初唐时期,其因果关系,现在尚无可考的依据。到公元1950年,这里只存一座古庙和诸多的神奇传说。 寺庙座落在鼎城区周家店镇岩桥坪村的杉树湾,占地面积约100亩,在民国年间(1911—1948年),还是一座完整的古寺,常年有当地的鸿儒在寺中设坛教学。古寺座北朝南,分正、副两座殿堂,正殿全长55米,宽23米,在这个长方形的四周是用古老的大青砖砌成的“封火墙”,墙身高达7.5米,在青砖上面有不知其数的神像,有的一砖一像,有的多砖一像,这些神像都是在砖坯上成型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久经风雨...
文殊寺
文殊寺 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文殊寺,建造于初唐时期,其因果关系,现在尚无可考的依据。到公元1950年,这里只存一座古庙和诸多的神奇传说。 寺庙座落在鼎城区周家店镇岩桥坪村的杉树湾,占地面积约100亩,在民国年间(1911—1948年),还是一座完整的古寺,常年有当地的鸿儒在寺中设坛教学。古寺座北朝南,分正、副两座殿堂,正殿全长55米,宽23米,在这个长方形的四周是用古老的大青砖砌成的“封火墙”,墙身高达7.5米,在青砖上面有不知其数的神像,有的一砖一像,有的多砖一像,这些神像都是在砖坯上成型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久经风雨,永不消失。寺门正中,是一副双合大门,从此门进入正殿,入殿后,向东有一侧门进入副殿。 正殿又分两进,称上佛殿和下佛殿,上佛殿进深二十二米,中间有二米高的佛坛,供奉着丈六金身的“如来佛祖”,佛座下又有三道环形梯等,供奉着三列铜制鎏金的计二十四尊居天神像,大小不一,形态各殊。 下佛殿结构和上佛殿一致,但它有两个神龛,东面神龛供奉的是一尊手持各种法器的千手观世音座像,两边分立善才、龙女;西面神龛内供奉着一尊背北面南的韦陀菩萨,手持降魔杵,与观音对峙。至于韦陀菩萨总是与观音神像为侣,可能另有隐情。 在上下佛殿之间,有一个十米间距的天井,两侧各有三间达摩房,是寺内僧人面壁静思之处。房前分东西两队,组成十八尊罗汉队列,分立在两厢达摩房之前,形态怪异,布列阴森。 站在天井里,看四周的木制板壁和门窗,都是用黄梨木雕制的各种图案,每组图案都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趣味无穷。凡夫俗子,可谓无语破的。 从侧门进去,直通副殿。副殿也是一个大殿,进深五十米,宽十四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殿是文殊殿,进深十五米,法坛上供奉着威严肃穆的“文殊广法天尊”。 中殿是戒律堂,进深十米,堂中陈列着各种家法(即惩治亏心者的刑具),寺内有多少和尚,在此修成正果,也有多少和尚在此废为庶人,甚至沧入地狱。 下殿是寺内炊事房、斋厅、寝室。 这三殿之间都有一个三米空间的小天井,所有的门窗都和正殿一样,全部是用黄梨木雕制的镂空印门。 此外,在正殿的西北角有一座“七级不昧塔”,也称“七级浮图”。塔内存有历代大小不昧僧“圆寂”后的骨灰,被称之为“头顶开光九花者”的荣誉归宿。凡六花以下者,均葬在青石山下的坟冢之地,现在依然有冢墓可考。 文殊寺现在虽无确凿的依据可考,但旧址依然存在,并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从古至今,没有衰减。相传,唐初僧人玄奘大师奉旨西天取经回来后,如来佛便派遣“文殊天尊”来东土巡察“经道传诵”情况,文殊骑青狮巡察到此,只见莲花灿灿,紫气腾腾,美景不逊西天,于是,他下座骑,系青狮,改乘宝鼎巡视,见此处人杰地灵,是一片人间福地,便决心定居于此,不想再回西天,安排他的随行法师“不昧真人”,为他在此地建造一座寺庙。不昧法术无边,他在此指地为井,令四海龙神、五岳神君,从这井中运送来建寺庙所需的全部器材,招来各式匠人,历经四十九天的建造、装饰,打造出一座独具特色的“文殊寺”。正门上方硕大的“文殊寺”金匾,辉映着寺内佛坛上如来佛祖的丈六金身,闪烁着无穷的佛光,护佑这一方生灵。 后来系青狮的地方,成了一座山,形同狮子一般,据说是文殊菩萨的青狮演变而成,故名叫“青狮山”。文殊乘坐的宝鼎,也存放于此地,演变成了一座形同宝鼎的山,故名为“宝鼎山”,现在这两座山都在文殊寺的左右方向。管理寺庙的和尚,法号都冠以“不昧”尊号。 站在文殊寺后面的至高点上,俯视文殊寺周围的峰峦峻岭,可谓是“莲花绽放,福地洞天”。众多的山岭群峰,列成环状队形,一环高出一环,酷似莲花一瓣包着一瓣,文殊寺就建在这朵怒放不败的花蕊上,名副其实的钟灵毓秀,景物天然。 说来也真是神奇连篇,在这百亩山地之间,密布着文殊寺的八大景观。 狮山呈瑞是第一道景观。在青狮山上有一丘田,面积三亩,田中有一个六十平方米的水池,常年池水不干,足以维持这一丘田里作物的滋润。寺内僧人春种稻谷,秋播杂粮,无虫无病,不旱不涝,连年稳产高产,供寺内食用。僧人们尊称是青狮敬献的瑞气。 宝竹八方是第二道景观。在宝鼎山上,传说宝鼎的顶端为八方圆顶,便天然的生长着举世奇特的八方绿竹,迎来远近游客观赏,每年能砍伐的数量极为有限,如得此一竹,便象征吉祥,如获一宝,是寺内一项经费的弥补。 岩船遗址是第三道景观。传说这岩船曾为寺庙修建时,运来了全部建筑器材和寺内应用的物品,是“不昧”真人的一件法器。 风扫佛地是第四道景观。由于寺庙周围的山岭成莲花瓣形,庙又建在花蕊中心,一年四季无论东西南北风,吹到寺中时,都自然会形成旋风,只要寺庙开启“迎风门”,旋风就会将寺内的渣屑、灰尘不停地卷走,使寺内常年清洁、新奇,这种巧妙利用自然环境的科学设计,成为了一道千古奇观。 松鸡唱时是第五道景观。在寺庙内没有晨钟暮鼓,催人起宿,而在周围的古松林带上,却自然栖息着无以数计的松鸡,这些松鸡灵性敏锐,每天凌晨五更时分,准时集体鸣啼,时间长达十分钟之久,寺内僧人闻声即起;下午临近夜幕,松鸡也应时鸣唱,寺内僧人也闻声歇息,常年如是,堪称独特景观。 桂花传信是第六道景观。在正、副殿交汇的前方有一株直径达一米的桂花树,月月开花,称之为月月桂,每月开花的颜色能准确的传送着寺内未来一个月的信息;开红花,寺内必有喜庆,开黄花,寺内必有福音,开白花,寺内必有僧人犯戒。大不昧(即主持),以花色为凭,追查犯戒僧人,绝无冤假错案;同时,这株常年清香十里的树,树身敏锐异常,如有人摩擦到树身的任何部位,整个树身便颤抖不已,据说这是它洞察秋毫的感应能力。 碧泉白鹤是第七道景观。在寺庙的左前方,有一池泉水,碧绿的泉水中,常立着一支昂头的白鹤,如果把泉水盛入桶中、杯中,白鹤也随水而至,只要是泉水独立存在,无论在什么盛具中,白鹤的影子都会相应而生。传说喝了碧泉白鹤水,可吉祥如意,百病不侵。 美女献牲是第八道景观。在寺庙对面的山地里,有一位美貌佳人,为求大佛赐婚配偶,献猪头于佛前,从而否决了猪肉不进寺庙的习俗。提猪头上庙门的传说和三牲祭礼拜神的习俗从此流传下来。牲猪为感谢这位佳人,提高了品位,就在寺前的山地里,拱开了一片形同猪头的田地,以供这位佳人后来一家人维持生计,这片田也因此得名为“猪拱报恩田”。后人观此,都会感受良深,语云:“猪且知恩图报,何况人乎?” 文殊寺的神奇,为当地人世世代代留下了美好的传说,笔者也用自我感受,吟五绝一首,以此来结束这个美丽的传说: 青山依旧翠,绿水更晶莹。幽秘文殊寺,神奇传古今。
/
本文档为【文殊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