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初级药师考试指导

初级药师考试指导

2017-11-15 50页 doc 151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初级药师考试指导初级药师考试指导 疾病概论 (1)健康与疾病: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已从系统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形成了分子病理学。 生理学部分细胞基本功能(1) (一)...
初级药师考试指导
初级药师考试指导 疾病概论 (1)健康与疾病: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已从系统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形成了分子病理学。 生理学部分细胞基本功能(1)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掌握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波形和产生机制 4(肌细胞的收缩: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它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和细胞的收缩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1)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性地通过细胞膜摄入和排出某些物质。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根据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途径有: ?单纯扩散: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容易通过的物质有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转运过程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指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的Na,、C1-、Ca2,、K,等,离子通道又分为电压门控通道(细胞膜Na,、K,、Ca2,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终板膜ACh受体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生理学部分细胞基本功能(2)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采用细胞内电位记录的方法所记录到的电位是以细胞外为零电位的膜内电位,绝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稳 ,,定的负电位。机制:?钠泵主动转运造成的细胞膜内、外Na和K 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生物电的基础。?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是K通道开放,K受浓度差的驱动向膜外扩散,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质与K,,,隔膜相吸,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而K扩散形成的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又会阻止K的进一步外流。当达到平衡状态时,电位差形成的驱动力恰好对抗浓度差的驱动力时,两个作用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K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安静状态下的膜只对K有通透 ,性,因此静息电位就相当于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它由上升支和下降支组成,两者形成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上升支指膜内电位从静息电位的-90mV到,30mV,其中从-90mV上升到0mV,称为去极化;从0mV到,30mV,即膜电位变成了内正外负,称为反极化。动作电位在零以上的电位值称为超射。下降支指膜内电位从,30mV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称为复极化。锋电位后出现膜电位的低幅、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 机制:?上升支的形成:当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引起Na内流,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大量 ,,开放,Na迅速内流的再生性循环(正反馈Na内流),造成膜的快速去极化,使膜内正电位迅速升高,形 ,成上升支。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相)主要是Na的平衡电位。?下降支的形成:钠通道为快反应通道, ,,激活后很快失活,随后膜上的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K顺梯度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迅速恢复到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相)。 生理学部分细胞基本功能(3) 4(骨骼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运动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特殊分化的终板膜构成神经-肌接头。 2,它主要是Ca 内流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终板膜主要Na,内流,使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达阈电位而暴发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 2,2, (2)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胞质内Ca浓度升高促使细肌丝上肌钙蛋白与Ca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发生构型变化,通过横桥的摆动,拖动细肌丝向肌小节中间滑行,肌节缩短,肌肉收缩。横桥ATP酶分解ATP,为肌肉收缩做功提供能量。 (3)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将肌细胞膜上的电兴奋与胞内机械性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过程是:肌细胞膜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激活横管膜上的L型C2,2,2,2,a通道;L型Ca通道变构,激活连接肌浆网膜上的Ca释放通道,释放Ca入胞质;促使细肌丝上肌钙 2,2,蛋白与Ca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发生构型变化,引起肌肉收缩。兴奋-收缩耦联因子是Ca。 生理学部分血液循环(1) 血液循环 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了解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及其形成机制 2(心脏的泵血功能:熟练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和心输出理 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基本过程和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来源和作用。 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明显不同,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成分。(1)去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的0期。(2)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比较缓慢,历时200,300ms,包括动作电位1期、2期和3期三个阶段。(3)静息期:又称复极4期。 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自律细胞是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特性的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1)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l期、2期、3期和4期。除4期外,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和离子基础与心室肌细胞相似。其不同点是4期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0.02gV/s)。 (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特点?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约-40mV的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约-70mV),时程较长(约7ms),去极化的速率较慢(约10V/s)。?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只有3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约0.1V/s)快于浦肯野细胞(约0.02V/s)。 2(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如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钟,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 (2)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左心室为例说明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压力及瓣膜的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心室收缩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 (3)心排出量: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常用心排出量作为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每搏输出量:正常成年人安静时搏出量为70ml。?每分心排出量: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成人男性安静状态下约为4.5,6.0L/min,女性的心排出量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 生理学部分血液循环(2)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主要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 (2)血管的神经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平滑肌都受自主神经支配,它们的活动受神经调节。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统称为血管运动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称交感缩血管神经,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有: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为60,180mmHg,对l00mmHg动脉血压的快速变化最敏感,因此该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对动脉血压快速变化进行精细调节,维持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4)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的分泌,肾上腺素约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肾上腺素可与α和β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在皮肤、肾脏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这类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舒张。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总外周阻力降低,脉搏压变大,故常作为强心剂。?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故临床用作升压药。 药物的水解反应 酯类、内酯类、酰胺类、内酰胺类药物最易引起水解反应。这时的水解主要是指分子型水解,水解后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反应速度一般比较缓慢,但在H+或OH-催化下反应速度加快,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并趋于完全。 (一)酯类药物的水解 酯类药物在水溶液中易水解,在H+、OH-或广义酸碱的催化下,水解反应会加快。 阿司匹林不仅在水溶液中水解,就是在固体状态下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能发生水解。 盐酸普鲁卡因水解速度较为缓慢,在偏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在pH3.4-3.6时最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胺基乙醇失去药效;水解后的对氨基苯甲酸又可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脱羧,生成有毒的苯胺。 这类药物还有盐酸丁卡因、盐酸可卡因、普鲁苯辛、阿托品、氢溴酸后马托品、硝酸毛果芸香碱、华法林钠等。 (二)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酰胺类药物的水解一般比酯类药物水解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水解生成相应的酸和氨基化合物。这类药物有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等。酰脲和内酰脲、酰肼类药物、肟类药物也能被水解。 青霉素水溶液室温贮存7天,效价失去约80%,青霉素G钾在pH6.5时最稳定。 氨苄青霉素水溶液最稳定的pH为5.8,pH为6.6时,半衰期为39天,所以,宜制成固体剂型,临用前用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输液。 氯霉素的干燥粉末很稳定,可密闭保持二年而不失效;但其水溶液易水解,在pH7以下,主要为酰胺水解;在pH6时最稳定,pH小于2或大于8皆能加速水解反应;磷酸盐、枸橼酸盐、醋酸盐等缓冲液能促进其水解,故配制滴眼剂时,选用硼酸缓冲液为宜。 巴比妥类本身较稳定,不易水解;但其钠盐的水溶液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巴比妥酸的沉淀,生成无效的烃乙酰脲沉淀。10%苯巴比妥钠水溶液用安瓿灌装,在室温下贮存有效期为47天;用80%丙二醇为溶媒制成的水溶液有效期可达3年,但刺激性增加。 (三)甙类药物的水解 甙类药物一般较易水解,水解后生成糖和甙元或次生甙。 阿糖胞苷、维生素B、安定、碘苷等均易水解。 药物的名称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正式)名、化学名及商品名。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又称为药品法定名称,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若该药物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INN)。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它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申请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正式名称,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也是文献、资料、教材以及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有效成分的名称。 药物的化学名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命名而得。 药物的商品名是制药公司为保护自己开发产品的生产权或市场占领权,利用商品名以促进药品的使用而使用的药物名称,药物商品名称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为该药品的专用商品名称,受到保护,故又称专利名。 盐酸普鲁卡因 又名奴佛卡因。 盐酸普鲁卡因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 盐酸普鲁卡因结构中酯键可发生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对氨基苯甲酸可进一步脱羧生成有毒的苯胺。 盐酸普鲁卡因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容易氧化变色,pH值,温度,紫外线、氧和金属离子均可加速氧化变色。(主管药师辅导精华辅导精华)本品水溶液在pH3.0~5.0间较稳定。故配制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时,一般需加酸调pH3.3~5.5之间,并严格控制灭菌温度和时间,以100?流通蒸气灭菌30min为宜,并应注意遮光,密闭保存。 本品结构中的芳伯氨基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加碱性β-萘酚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猩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盐酸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作用强,毒性小,且无成瘾性,但穿透力较弱,临床上主要作浸润麻醉、神经传导阻滞等。 盐酸氯丙嗪 又名冬眠灵。 盐酸氯丙嗪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臭,味极苦,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本品具吩噻嗪环,在空气和日光中放置,易被氧化生成红色的醌型和亚砜化合物。故本品注射液中常加入对氢醌、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抗氧化剂,并充氮气,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且不能高压灭菌,以防止氧化变质。 盐酸氯丙嗪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人工冬眠及低温麻醉等。 盐酸氯胺酮 盐酸氯胺酮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右旋体活性强,药用为外消旋体。 盐酸氯胺酮为静脉麻醉药,亦有镇痛作用。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本品麻醉作用时间短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作用快,常用于短小手术、诊断检查操作、麻醉诱导及麻醉辅助等。 烯醇类药物的氧化 代表药物是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两个烯醇基,极易氧化,且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易氧化。 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的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特别是铜离子,2×10-4摩尔浓度的铜离子,就能使氧化反应速度增大一万倍,维生素C溶液最稳定的pH为5.8-6.2,所以,其制剂中加入抗氧剂如焦亚硫酸钠、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等对稳定性有利。 溶解作用原理 溶解的一般规律为:相似者相溶,指溶质与溶剂极性程度相似的可以相溶。按照极性(介电常数ε)大小,溶剂可分为极性(ε=30~80),半极性(ε=5~30)、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非极性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ε=0~5)三种。溶质分为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 溶质能否在溶剂中溶解,除了考虑两者的极性外,对于极性溶剂来说,溶质和溶剂之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对溶解的影响比极性更大。 液体制剂特点 ?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但液体制剂还存在以下不足: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人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增溶剂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常用的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吐温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司盘类)等。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为增溶量。 助溶剂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药物形成络合物,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巴比妥类结构理化通性 巴比妥类是丙二酰脲(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巴比妥酸本身无活性,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C5位上的两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后才具有活性,由于取代基不同,其作用起效快慢、作用时间长短、作用强弱也不同。 (1)弱酸性:巴比妥药物因具“-C0-NH-C0-”结构,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能形成烯醇型,故显弱酸性;可与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生成水溶性盐,可供配制注射液用,因本类药物的酸性比碳酸弱,其钠盐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遇酸性药物会析出巴比妥酸沉淀。 (2)水解性:巴比妥类药物的钠盐不稳定,很易水解,甚至在吸湿的情况下也能分解成无效的物质。故本品的钠盐要做成粉针,并忌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3)成盐反应:巴比妥类分子中含有-CONHCONHCO-结构,能与重金属盐反应,形成有色或不溶性的配合物,可供鉴别用。 1)与硝酸银试液反应形成不溶性二银盐沉淀。 2)与吡啶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的配合物。 对乙酰氮基 又名扑热息痛。 对乙酰氮基酚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空气中稳定,微溶于水,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易溶于热水。本品水溶液稳定,但由于含酰胺键,酸和碱可催化其水解,水解产物对氨基酚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重氮盐,再加碱性β-蔡酚试剂偶合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可供鉴别。 对乙酰氮基酚可用于解热镇痛,但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毒性较阿司匹林低,适合儿童应用。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本品在干燥状态及室温下较稳定。其片剂在潮湿环境中可生成二水合物,使片剂硬化,导致溶解和吸收差,从而降低药效至原来的1/3。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长时间光照固体表面可由白色变橙黄色,导致部分环化形成二聚体和氧化成10,11-环氧化物。故本品需避光密闭保存。 卡马西平为广谱抗惊厥药,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具有抗癫痫及抗外周神经痛的作用,对癫痫大发作最有效。 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一定压力下),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能溶解溶质的量。溶解度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ml溶剂中表示。《中国药典》初级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2000年版(二部)对药品的近似溶解度用以下名词表示: 极易溶解:系指1g(ml)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溶质能在不到1ml溶剂中溶解。 易溶:系指1g(ml)溶质能在1~10ml溶剂中溶解。 溶解:系指1g(ml)溶质能在10~30ml溶剂中溶解。 略溶:系指1g(ml)溶质能在30~100ml溶剂中溶解。 微溶:系指1g(ml)溶质能在100~1000ml溶剂中溶解。 极微溶解:系指1g(ml)溶质能在1000~10000ml溶剂中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系指1g(ml)溶质在10000ml溶剂中不能完全溶解。药物的溶解过程,实为溶解扩散过程;一旦扩散达平衡,溶解就无法进行。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的侧链为对羟基苯甘氨酸,有一个手性碳原子,临床用其右旋体,其构型为R-构型。与氨苄西林一样,本品也会发生青霉素的降解反应和氨苄西林的聚合反应,而且聚合反应速度比氨苄西林快4.2倍。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泌尿系统、中华医学学习 网收集整理呼吸系统和胆道等感染,口服吸收较好。 氨曲南 氨曲南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作用较小,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副反应少。中华医学学习 网收集整理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疗效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氨曲南耐受性好,副作用发生机会少,此外氨曲南未发生过变态反应。这是寻找高效、广谱和无变态反应的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一个新方向。 碳青霉烯类药物 碳青霉烯类与青霉素类结构的差别是在噻唑环上以碳原子取代了硫原子,并在2位和3位之间有一不饱和键。它不仅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而且还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主要缺点是化学性质不稳定,水溶液的稳定性差,并且在体内易受肾脱氢肽酶的降解。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对碳青霉烯进行结构修饰,发现如果在4位引入取代基,空间位阻增加,对脱氢肽酶稳定性增加;在3位引入亚氨基,不仅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对酶的稳定性。通过结构修饰,将其做成甲脒、甲氧乙酰基衍生物,由此发展成临床上作用较好的一类抗生素。 头孢噻肟构效关系 头孢噻肟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其7位的侧链上,α位是顺式的甲氧肟基,而在其β位是2-氨基噻唑基团。初级药师辅导精华构效关系研究表明,甲氧肟基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作用,而2-氨基噻唑基可增加药物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这两个有效基团的结合使该药物具有耐酶和广谱的特点。 头孢噻肟药理作用 头孢噻肟对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流感杆菌等)的抗菌活性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尤其对肠杆菌作用强,并对大多数厌氧菌有强效抑制作用。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及呼吸道、泌尿道、胆道、骨和关节、皮肤和软组织、腹腔、消化道、五官、生殖器等部位的感染。 局部麻醉药分类 局部麻醉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对氨基苯甲酸酯类、酰胺类、氨基酮类及其他类等。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主要包括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酰胺类主要有盐酸利多卡因、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布比卡因;氨基酮类药物如达克罗宁等,用于表面麻醉。 α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 ?体内过程? 哌唑嗪,口服易吸收,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在60%~70%之间。口服后1~2h血浆浓度达峰值,维持4~6h,t1/2约2~3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85%. 主要在肝中代谢,仅少量原形经肾排出。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中等偏强。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突触后α1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回心血量。 特点:对α1受体的亲和力较对α2受体大,不影响突触前膜α2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负反馈调节,降压的同时,不引起心率加快、肾素分泌增加。 ?临床应用?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与利尿药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增强疗效。 对高血压伴肾功能不良者更为适用。 ?不良反应? 首剂现象:部分病人首次给药后0.5-1h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等反应。首次剂量减半(0.5mg),于睡前服用,可避免发生。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眩晕、乏力、口干等均较轻,一般不影响用药。 特拉唑嗪,特点为维持时间较长,t1/2为12h. 多沙唑嗪,作用强度弱,但作用时间较长。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β受体阻断药作用机制 ?阻断心脏β受体,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排出量降低。开始由于总外周阻力的升高,血压没有明显改变,长时间给药后,总外周阻力适应心排出量的降低,重新调整,逐渐降到开始水平或较低,血压下降。 ?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透过血脑屏障,阻断中枢β受体,使兴奋性神经元活动减弱,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管阻力降低。 ?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减少去甲肾中华医学学习 网收集整理上腺素的释放。 ?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 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为β受体阻断药中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广泛,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均有效。 普萘洛尔降压作用出现缓慢,口服后2~3周才开始降压,立位和卧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能明显降低。适用于轻度及中度高血压。对伴有心排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病人效果较好,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及夹层动脉瘤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突出优点是很少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与利尿药或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心衰、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 在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的其他β-受体阻断药尚有多种,它们的作用与药动学方面各有特点: 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其降压作用优于普萘洛尔。低剂量时主要作用于心脏,而对支气管的影响小,对伴有阻塞性肺病患者相对安全。 别嘌醇的使用 别嘌醇又名别嘌呤醇或痛风宁(Allopurinol、Zyloric),是次黄嘌呤的异构体,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可被黄嘌呤氧化酶催化生成尿酸。别嘌呤也可被黄嘌呤氧化酶催化生成代谢产物异黄嘌呤,本品及异黄嘌呤对黄嘌呤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从而阻断了次黄嘌呤生成尿酸的过程,血中尿酸盐浓度降低,尿中尿酸的排出也减少,同时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可溶性化合物增加,避免尿酸结晶的沉积,也可促进尿酸盐的溶解,防止发展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肾脏病变。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以及对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无效或不宜使用者,还用于防治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或肿瘤化疗、放疗所致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亦适用于预防肾或尿路尿酸和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近年来认为本品能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减轻器官再灌注损伤。 别嘌醇能显著抑制巯基嘌呤或硫唑嘌呤的氧化,使疗效增加2~4倍,毒性增大,合用时后者剂量应减少30%。本品增强阿糖腺苷的毒性,两药合用时发生贫血、眩晕、嗜睡、恶心、呕吐、震颤等,应避免合用。 丙磺舒增加本品代谢产物异黄嘌呤的排泄,两药合用时减少丙磺舒的剂量或增加别嘌呤的剂量。 本品延长双香豆素和降糖药氯磺丙脲的半衰期,增强其作用,中华医学学习网搜集整理合用时应减少后者剂量。 它不能与氯化钙、维生素C、磷酸钾(或钠)同服,因可增加肾脏中黄嘌呤结石的形成。也不与丁苯氧酸(布美他尼)、呋塞米、美加明(美卜拉明)及吡嗪酰胺合用,因可增加血中尿酸浓度。忌与铁盐同时服用。 本品使用开始阶段可促使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宜同时服用秋水仙碱或吲哚美辛预防。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L以上,并使尿液呈中性或偏碱性,以促进尿酸排泄。 不良反应少见,最常见的是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发热。反应严重者应停药。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孕妇、乳母禁用。 碘 【适应证】2%碘酊用作完整皮肤消毒,可减少皮肤上大约80%菌群,并能杀灭铜绿假单孢菌,是对小伤口和擦伤的一线治疗药物。含碘制剂用于口腔科疾病见“口腔科用药”;复方碘溶液用于甲状腺疾病见“内分泌科用药”。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 【药理】 (1)药效学:具强有力的消毒防腐作用。因其能氧化细菌细胞浆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能杀死细菌、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但因碘的组织穿透能力弱,只用于组织表面消毒。杀菌力与浓度成正比,对机体的腐蚀性与刺激性也与浓度成正比。 (2)药动学:少量能经皮肤吸收,口服后迅即转成碘化物,以甲状腺球蛋白等形式贮存在甲状腺内,经弥散可通过胎盘。主要从尿排泄(85%~90%),少量从粪便、唾液、汗液和乳汁中排出。血透可清除碘。外用碘酊一般杀菌活性可维持在15分钟内。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保证细胞进行正常代谢和维持各脏器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 正常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等调节作用,维持体液容量、渗透压、各种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度处于正常范围。当某种疾病发生,或因创伤、物理化学因素及不恰当的治疗而出现上述平衡失调时,如果机体缺乏调节能力或超过了机体代偿能力,就会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应予以及时纠正,否则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间关系复杂,并可不断转化。可同时多种失衡状态并存。也可由一种平衡失常发展为多种平衡失常。因此在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明确平衡失常的类型和程度,以决定用药的种类、剂量和速度等;还需监测病情,调整用药,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其他平衡失常;除了调整失衡之外,还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常用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药主要有以下几类:葡萄糖、矿物质盐类等,主要包括钠、钾、钙、镁和磷等。它们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及生理活动,并可提供能量,对维持体液容量、渗透压、各种电解质浓度及酸碱度平衡有重要作用。 方法和剂量影响药物的不良反应 熟悉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治疗剂量,可减少不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良反应的发生;反之,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静滴或肌注庆大霉素治疗胃肠道感染,可出现对肾脏和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随使用剂量的加大,不良反应则加重;口服庆大霉素也可治疗胃肠道感染,却可避免对肾脏损害。 服药次数和时间 服药的次数要根据各种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如药物血浆半衰期、作用持续时间、代谢产物有无活性等来决定。如每天1次,2次或3次不等。要根据药物性质确定服药时间,服药时间是根据剂量大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程度和对食物的相互作用及对血糖控制目标来决定: 1、餐前0.5小时:适于餐前口服的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瑞格列奈(诺和龙)。瑞格列奈一般剂量(0.5mg)为主餐前15分钟服,最大推荐剂量(4mg)则在餐中服; 2、餐中:适于餐中口服的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拜糖苹)、伏格列波糖(倍欣)和格列美脲(亚莫利)。阿卡波糖(拜糖苹)、伏格列波糖应在就餐时随第1或第2口饭吞服,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且增加餐后降糖效果。格列美脲在早餐或第1次就餐时服用。曲格列酮与食物同时摄取时吸收较好(可使吸收增加30%~35%),在消化后约3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 3、餐后0.5~1小时:中华医学学习 网搜集整理食物对药物影响不大的药物可在饭后口服。 复方氨基比林的作用 复方氨基比林(Amidopyrini Co),又名安痛定,能解热镇痛,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活动性风湿症与痛经等。中华医学学习 网搜集整理常用剂型和规格为注射剂2ml(含氨基比林100mg,安替比林40mg,巴比妥钠18mg)。成人肌内注射每次2ml,必要时可注射数次,但一昼夜不超过10ml.小儿?5岁每次1ml.2岁以下慎用。本品可致粒细胞减少。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是根据对细菌进行革兰染色的结果来区分的,如果将细菌做革兰染色,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称“革兰阳性菌”,菌体呈伊红色,称“革兰阴性菌”。 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除大肠埃希菌以外,临床较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临床常见的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处方的种类 处方除分中药、西药处方外,并分为麻醉药品处方、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和普通处方(医保处方、自费处方)。按规定的格式分别用淡红色、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纸印刷,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调配药品 (1)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顺序逐一调配; (2)对贵重药品及麻醉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3)药品配齐后,与处方逐条核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 (4)调配好一张处方的所有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差错; (5)对需要特殊保存的药品加贴醒目的标签提示患者注意,如“置2~8?保存”; (6)在每种药品外包装上分别贴上用法、用量、贮存条件等的标签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 (7)核对后签名或盖名章; (8)法律、法规、医保、制度等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 特殊调剂:根据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药师应在药房中进行特殊剂型或剂量的临时调配,如稀释液体、磨碎片剂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制软膏等,应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作记录。 发药的程序 (1)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以帮助确认患者身份; (2)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相符性,检查规格、剂量、数量,并签字; (3)发现配方错误时,应将药品退回配方人,药师药学综合辅导精华并及时更正; (4)向患者说明每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药品有两盒以上时要特别说明; (5)发药时应注意尊重患者隐私中华医学学习网收集整理; (6)尽量做好门诊用药咨询工作。 氨曲南 氨曲南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作用较小,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副反应少。中华医学学习 网收集整理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疗效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氨曲南耐受性好,副作用发生机会少,此外氨曲南未发生过变态反应。这是寻找高效、广谱和无变态反应的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一个新方向。 药物笔记: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苯烃胺类:盐酸麻黄碱(左旋体) 盐酸伪麻黄碱(右旋体) 二、托烷类:硫酸阿托品(消旋体)氢溴酸山莨菪碱(左旋体) 三、喹啉类:硫酸奎宁(左旋体)硫酸奎尼丁(右旋体) 四、异喹啉类:盐酸吗啡(有酚羟基)、磷酸可待因(无酚羟基) 吲哚类:硝酸士的宁、利血平黄嘌 呤类:咖啡因、茶碱 鉴别试验 一、特征鉴别反应: 1、双缩脲反应:芳环侧链具有氨基醇结构的特征反应。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碱液中与硫酸铜 2、vitali反应:托烷生物碱的特征反应。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山莨菪碱均有此反应。 3、绿奎宁(thalleiaqllin)反应:含氧喹啉衍生物的特征反应。硫酸奎宁、硫酸奎尼丁均显。 4、 marquis反应:吗啡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5、 frohde反应:吗啡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6、 官能团的反应:吲哚生物碱的特征反应。利血平与芳醛缩合 7、 紫脲酸铵反应:黄嘌 8、 呤类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9、 还原反应:盐酸吗啡(弱还原性,还原铁氰化钾)和磷酸可待因(无还原性无此反应)区分反应 二、一般鉴别试验: 1、熔点测定法:氨茶碱、磷酸可待因用此法 2、显色反应:大多生物碱与显色剂显色,有浓硫酸、浓硝酸、钼硫酸、钒硫酸、甲醛硫酸等。 3、沉淀反应:生物碱在酸性液中与重金属盐类(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二氯化汞)和大分子酸(磷钼酸、硅钨酸)生成难溶性沉淀。 4、紫外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用薄层色谱法对阿片进行鉴别。 特殊杂质检查 含量测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1、氢卤酸盐测定:滴定生物碱的氢卤酸盐时,加入醋酸汞的冰醋酸溶液,使氢卤酸生成在冰醋酸中难解离的卤化汞,消除滴定影响。理论量的2.4倍。 2、硫酸盐的测定:在冰醋酸介质中只能被滴定至硫酸氢盐。 3、硝酸盐的测定:在冰醋酸中为弱酸,但具有氧化性,使指示剂变色,故用电位法。 4、 磷酸盐的测定:酸性极弱, 5、 可按常法测定。 提取中和法: 原理:利用生物碱盐类溶于水,而生物碱不溶于水。 1、碱化:氨水为常用的碱化试剂。 2、提取溶剂:氯仿是最常用的提取试剂。提取4次。提取终点(加生物碱沉淀剂无沉淀产生) 3、滴定 4、 酸性染料比色法:酸性染料有甲基橙、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绿等。 影响定量分析的因素:水相的最适ph值和有机溶剂对的提取完全是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实验 1、水相的最适ph值 2、酸性染料的影响 3、有机溶剂的影响:氯仿和二氯甲烷常用 4、水分的影响:严防水分混入 5、共存物的影响:强酸有干扰 6、 紫外分光光度法:利血平 药物分析笔记: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a的分析 维生素a在自然界中主要来自鱼肝油,目前主要人工合成。无然的v a主要是全反式的维生素a ( 一、性质: 1、具紫外吸收 2、易氧化变质 3、能与三氯化锑呈色 4、水中不溶。 二、鉴别试验: 1、三氯化锑反应 2、紫外吸收光谱 3、薄层色谱 三、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测va含量 效价:指每克供试品中所含维生素a的国际单位数(u/g) 维生素e的分析ve有天然品(右旋体)和合成品(消旋体),药用为合成品。苯环上有一个乙酰化的酚羟基,又称生育酚。 一、性质: 1、水中不溶 2、紫外吸收 3、水解成游离生育酚 二、鉴别试验: 1、硝酸反应: 2、水解后氧化反应 3、紫外光谱法 4、薄层色谱法 三、特殊杂质——游离维生素e的检查:,,有还原性(易氧化),用硫酸铈滴定,二苯胺为指示剂 四、含量测定: 1、气相色谱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B1的分析 VB1(盐酸硫胺):两个碱性基团,可与酸成盐。 一、性质: 1、水中溶解 2、具紫外吸收 3、碱性中可被氧化 4、两个杂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 二、鉴别试验: 1、硫色素反应:在碱性中被铁氰化钾氧化为具有荧光的硫色素,溶正丁醇中显蓝色 2、沉淀反应: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汞钾、三硝基酚、碘溶液、硅钨酸 三、含量测定:硅钨酸重量法、硫色素荧光法、非水溶液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 维生素C的分析 维生素C( l——抗坏血酸):l构型右旋体活性强。具二烯醇结构有强还原性、旋光性 一、性质: 1、水中溶,水液酸性 2、具糖的性质 3、二烯醇结构易氧化 4、与nahco 成盐 5、四个光学异构体 6、紫外吸收 二、鉴别试验: 1、与硝酸银反应:二烯醇基强还原性,被硝酸银氧化,产生黑色银 2、与2、6-二氯靛酚反应 3、与其他氧化剂反应:被亚甲蓝、高锰酸钾、碱性酒石酸铜、磷钼酸氧化剂氧化、褪色 4、具糖类性质:在三氯醋酸或盐酸下水解 5、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含量测定:以碘为氧化剂的碘量法 讨论:加稀醋酸使滴定在酸性中进行,氧化作用减慢,加新沸过的冷水减少水中溶解氧影响,注射液测定时加2ml的丙酮,以消除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药物生物利用度(药师辅导精华) 通常人们在服药后,最关心的是药物的治疗效果大小和出现治疗效果的时间。药物进入人体后必须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并且血液中的浓度要达到有效浓度,否则无治疗效果。但若血药浓度太高、超过最小中毒浓度又能导致中毒。生物利用度就是衡量血管外给药剂量中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分量与在血液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度。换言之,生物利用度包含药物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例如静脉注射给药,药物是直接输入血管,100%进入血液循环,就没有吸收过程。但是口服药必须经胃肠道吸收,其吸收程度与速度的高低和快慢直接与药物疗效有关。因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新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预防、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特别是对治疗量与中毒量很近以及剂量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的药物,应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学考试辅导:初级药师生理学部分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掌握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波形和产生机制 4(肌细胞的收缩 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 (二)血液 1(血细胞的组成 熟练掌握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功能和生成的调节 2(生理性止血 熟练掌握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和生理性抗凝物质 (三)血液循环 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了解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及其形成机制 2(心脏的泵血功能 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和心输出理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基本过程和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的来源和作用。 (四)呼吸 1(肺通气 了解呼吸运动的形式和过程,潮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定义和数值 2(肺换气 了解肺换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五)消化 1(胃内消化 掌握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2(小肠内消化 了解胰液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师辅导精华)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高低、溶解度和解离度等均可影响吸收。一般认为:药物脂溶性越高,越易被吸收;小分子水溶性药物易吸收,水和脂肪均不溶的药物,则难吸收。解离度高的药物口服很难吸收。 2药物的剂型 口服给药时,溶液剂较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吸收快,因为后者需有崩解和溶解的过程。皮下或肌肉注射时,水溶夜吸收迅速,混悬济或油脂剂由于在注射部位的滞留而吸收较慢,故显较慢,作用时间久。 3吸收环境 口服给药时,胃的排空功能、肠蠕动的快慢、pH值、肠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均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如胃排空迟缓、肠蠕动过快或肠内容物多等均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皮下或肌肉注射,药液沿结缔组织或肌纤维扩散,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其吸收速度与局部血液流量和药物制剂有关。由于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足,故肌肉注射较皮下注射吸收快。休克时周围循环衰竭,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速度减慢,需静脉给药方能即刻显效。静脉注射时无吸收过程。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师辅导精华)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剂型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有明显不同的药代学特征。如水溶液注射剂吸收较油溶液和混悬剂快,维持时间短。散剂的口服吸收快于片剂和胶囊剂。缓释制剂使药效明显延长。靶向制剂可定向分布于病灶部位。 (二)剂量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就越高,作用也越强。随剂量加大安,血药浓度继续升高,则会引起毒性反应,出现中毒甚至死亡,几乎所有的药物均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因此,临床用药,一定注意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以期出现较好的疗效。 二、病人的生理因素 (一)年龄与体重 一般所说的药物剂量是适用于18-60岁成年人的药物平均剂量,儿童及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不同,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这不仅与体重有关,也与集体的发育状况有关。 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应用某些在肝脏内代谢的药物易引起中毒(如灰婴综合症)。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在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故用药剂量也应比成年人少。如老年人对升压药、麻醉药等特别敏感,使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 (二)性别 药物对不同的性别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妇女的特殊生理阶段,如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过程,用药是应适当注意,以免引起胎儿或乳儿中毒的可能。故在此期间,切不可滥用药物。 (三)精神状态 一般情况下,乐观的情绪对疾病的痊愈可产生有利的影响;而忧郁、悲观的情绪可影响药物的疗效。使用“安慰剂”后,能够使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神经官能症等)的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精神因素与疗效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四)个体差异 有少数病人对药物的作用有所不同,甚至有质的改变。有的病人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别人的最小有效量,而对于该病人可能是中毒剂量,这种现象被称为“高敏性”;有的病人对某种药物特别难受,需要用比别人更大的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疗效,这种现象被称为“耐受性”。另有少数人由于体质特异,对某些具有抗原性的药物产生变态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还有的人由于遗传性缺陷、体内缺乏某种酶,导致对药物的生物转化异常,用药后产生特殊反应,称特异质反应。 对于作用强而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即极量的“个体化”。 三、用药方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能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速度。有些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如硫酸镁口服有泻下作用,而注射则有抗惊厥作用。有的药物因给药途径不同而致药理活性不同,如儿茶酚胺类药品口服无效,只有注射给药才有拟交感活性。 一般来说,药效出现时间从快到慢依次为:静脉注射、吸入、舌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给药。 (二)给药时间和次数 1(给药时间:一般情况下,饭前服药吸收较好,发挥作用较快;饭后服吸收较差,发挥作用也较慢。但有刺激性的药物在饭后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给药的时间有时可影响药物疗效,需视具体药物而定,如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助消化药需在饭时或饭前片刻服用;驱肠虫药宜空腹服用,以便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 2(用药次数: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半衰期而定,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应减少,用药次数也相应减少;半衰期短的药物给药次数应增多。 有些药物反复连续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耐药性。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有时相互影响。使用得当时,可提高疗效;使用的不当时,可降低疗效,造成浪费,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按照发生的原理,可分为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为其他药物所改变。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另一种药物的作用。 药物的常用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药师辅导精华) 常用量(治疗量):系指能产生明显作用的剂量,在最小有效量至极量之间的一个剂量范围,是临床上经常用于防治疾病的剂量,在一般情况下,常用量既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又比较安全。此量在药典和药物学书籍中都有明确规定。 最小有效量:系指刚产生有效作。 极量:系指治疗剂量的最大极限,超过该量就有中毒的危险,很少使用。《中国药典》对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规定了极量,可视为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而又无科学依据致医疗事故者应负法律责任。 最小中毒量:系指能够使人中毒的最小剂量。 药物的分布(药师辅导精华) 药物被吸收之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血流丰富的组织,药物分布得快而且量多。一般地说,药物的分布与药物作用关系密切,分布浓度较高者,药物在此部位的作用也较强,如碘和碘化物分布在甲状腺的浓度较高,对该部位的作用较强。但有的药物并非如此,如吗啡作用于中枢,却大量分布于肝;强心甙作用于心脏,但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肝。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师辅导精华) 顾名思义,药物的体内过程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机体,经过机体的处理到最终排除体外的过程。具体包括: 1、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 2、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被运送到机体各组织、器官细胞中的过程; 3、代谢:药物在机体内经历的各种化学变化的过程,如氧化、分解、水解等,这一过程又叫做药物的生物转化; 4、排泄:被代谢的药物经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分析:鉴别试验 水杨酸盐 (1)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色。 (2)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丙二酰脲类 (1)取供试品约0.1g,加碳酸钠试液1ml与水10ml,振摇2分钟,滤过,滤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振摇,沉淀即溶解;继续加过量的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 (2)取供试品约50mg,加吡啶溶液(1?10)5ml,溶解后,加铜吡啶试液1ml,即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 有机氟化物 取供试品约7mg,照氧瓶燃烧法(本版药典二部附录?C)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与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6.5ml为吸收液,俟燃烧完毕后,充分振摇;取吸收液2ml,加茜素氟蓝试液0.5ml,再加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0.2ml,用水稀释至4ml,加硝酸亚铈试液0.5ml,即显蓝紫色;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 亚锡盐 取供试品的水溶液1滴,点于磷钼酸铵试纸上,试纸应显蓝色。 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 (1)取供试品,加盐酸,即发生二氧化硫的气体,有刺激性特臭,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 (2)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碘试液,碘的颜色即消退。 托烷生物碱类 取供试品约10mg,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得黄色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颗,即显深紫色。 汞盐 亚汞盐: (1)取供试品,加氨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即变黑色。 (2)取供试品,加碘化钾试液,振摇,即生成黄绿色沉淀,瞬即变为灰绿色,并逐渐转变为灰黑色。 汞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 (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成红棕色的沉淀。 (3)取不含过量硝酸的供试品溶液,涂于光亮的铜箔表面,擦试后即生成一层光亮似银的沉积物。 芳香第一胺类 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l,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解,放冷,加0.1mol/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由橙黄到猩红色沉淀。 苯甲酸盐 (1)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生成赭色沉淀;加稀盐酸,变为白色沉淀。 (2)取供试品,置干燥试管中,加硫酸后,加热,不炭化,但析出苯甲酸,在试管内壁凝结成白色升华物。 乳酸盐 取供试品溶液5ml(约相当于乳酸5mg),置试管中,加溴试液1ml与稀盐酸0.5ml,置水浴上加热,并用玻棒小心搅拌至褪色,加硫酸铵4g,混匀,沿管壁逐滴加入10%亚硝基铁氰化钠的稀硫酸溶液0.2ml和浓氨试液1ml,使成两液层;在放置30分钟内,两液层在接界面处出现一暗绿色的环。 枸橼酸盐 (1)取供试品溶液2ml(约相当于枸橼酸10mg),加稀硫酸数滴,加热至沸,加高锰酸钾试液数滴,振摇,紫色即消失;溶液分成两份,1份中加硫酸汞试液1滴,另1份中逐滴加入溴试液,均生成白色沉淀。 (2)取供试品约5mg,加吡啶-醋酐(3:1)约5ml,振摇,即生成黄色到红色或紫红色的溶液。 钙盐 (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2)取供试品溶液(1?20),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 钠盐 (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 钡盐 (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黄绿色;通过绿色玻璃透视,火焰显蓝色。 (2)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硫酸,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酒石酸盐 (1)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置洁净的试管中,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置水浴中加热,银即游离并附在管的内壁成银镜。 (2)取供试品溶液,加醋酸成酸性后,加硫酸亚铁试液1滴和过氧化氢试液1滴,俟溶液退色后,用氢氧化钠试液碱化,溶液即显紫色。 铋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红棕色溶液或暗棕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碘化钾试液中溶解成黄棕色的溶液,再加水稀释,又生成橙色沉淀。 (2)取供试品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加10%硫脲溶液,即显深黄色。 钾盐 (1)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紫色;但有少量的钠盐混存时,须隔蓝色玻璃透视,方能辩认。 (2)取供试品,加热炽灼除去可能杂有的铵盐,放冷后,加水溶解,再加0.1%四苯硼钠溶液与醋酸,即生成白色沉淀。 铁盐 亚铁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 (2)取供试品溶液,加1%邻二氮菲的乙醇溶液数滴,即显深红色。 铁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 (2)取供试品溶液,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 铵盐 (1)取供试品,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能使之变蓝色,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 (2)取供试品溶液,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1滴,即生成红棕色沉淀。 银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断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2)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铬酸钾试液,即生成砖红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硝酸中溶解。 铜盐 (1)取供试品溶液,滴加氨试液,即生成淡蓝色沉淀;再加过量的氨试液,沉淀即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 (2)取供试品溶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红棕色或生成红棕色沉淀。 锂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后,加入碳酸钠试液,煮沸,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氯化铵试液中溶解。 (2)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显胭脂红色。 (3)取供试品适量,加入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不生成沉淀(与锶盐区别)。 硫酸盐 (1)取供试品溶液,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2)取供试品溶液,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3)取供试品溶液,加盐酸,不生成白色沉淀(与硫代硫酸盐区别)。 药物分析:酶的纯化 酶是蛋白质,因此凡用于蛋白质的纯化手段均适用于酶的纯化,如盐析法、聚乙二醇沉淀法、有机浴剂分级沉淀法、等电点法、选择性沉淀法、各种柱层析法(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各种电泳法及亲和层析等。不同之处是酶的纯化过程尚需选用迅速简便的活力测定方法,以追踪酶的去向。在选用酶的活力测定方法时,分析方法的迅速要比其精确度更为重要。如宁可要一个需时5min,准确度为5%的方法;也不要一个需时30min,准确度为0.5%的方法。在建立活力测定法之后,再根据各单元纯化步骤及活力分布情况用列表形式表达,表的内容包括:操作步骤、总体积、酶浓度(每毫升酶活力)、总活力、蛋白质浓度mg/ml)、比活力(即纯度、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产率%(每步总活力除以第一步的总活力)和纯化倍数(每步比活力除以第一步比活力)。 一个典型的酶纯化过程常包括多个单元操作,各单元操作如何串联,需靠实践摸索。每经过一个步骤一般可提高酶纯度2一3倍,总纯度可提高数千倍,而总产率常仅百分之几或十几。总的原则是选用最少的步骤而能取得最好的纯化效果、因为增加步骤势必增加酶的丢失。通常对于含盐浓度高的粗提取液一般不宜采用吸附法而多用盐析法;对于低离子强度的酶溶液则可用吸附法或离子交换法。交替使用不同分级沉淀法常比单独重复同一类型方法更能奏效。所以常将吸附法、盐折法和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串联起来进行纯化。当这些方法仍达不到要求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包括电泳、层析法在内的其他类型纯化方法。 当酶达到一定纯度时,便可以进行结晶,结晶也是纯化酶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应注意的是药用酶有些并不需要结晶。酶的第一次结晶纯度有时仍低于50%。酶的结晶通常可以在较纯的酶液中添加硫酸铵、氯化钠等盐达到一定饱和度,使酶慢慢结晶出来。此时必须控制温度和pH值。盐浓度要逐渐提高,添加速度要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晶。有时在低温下,用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结晶。近年来采用平衡透析法,即将酶液装人透析袋中,置于一定饱和度的盐溶液中进行透折,这种操作可以获得大量结晶。 药物分析笔记:醇、醚、醛类药物的分析 醇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有乙醇、甘油、二巯丙醇和山梨醇。 一、主要鉴别试验 (1) 碘仿反应:乙醇在碘液中氧化成甲酸盐, (2) 有碘仿臭气并见黄色碘仿沉淀。 (3) 丙烯醛反应: 甘油:与硫酸氢钾发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二巯丙醇与碳酸钠类似反应。 (4) 沉淀反应:二巯丙醇与醋酸铅——黄色沉淀。 二、含量测定: (1) 碘量法:二巯丙醇有强还原性, (2) 用碘量法直接测定。 (3) 高碘酸钠(钾)法:山梨醇和山梨醇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醚类药物的分析麻醉乙醚有如下检查项目: 1、酸度:醋酸量,易刺激呼吸道。 2、醛类:具刺激性,麻醉时分泌物增加。 3、过氧化物:贮备过程中易产生,二羟乙基过氧化物。 4、异臭:原料乙醇中引入的杂醇油 5、不挥发物 醛类药物的分析包括甲醛溶液、水合氯醛、乌洛托品。 1、 鉴别试验: (1) 甲醛的鉴别:具还原性, (2) 能还原具氧化性的金属盐类。能还原氨制硝酸银溶液, (3) 生成银镜。 (4) 水合氯醛的鉴别:加水溶解, (5) 加碱试液浑浊, (6) 加温成澄明两层液, (7) 产生氯仿臭气。 (8) 乌洛托品的鉴别:加稀酸加热, (9) 分解成甲醛和铵盐, (10) 遇氨制硝酸银成黑色金属银。 2、 含量测定: (1) 氧化后剩余滴定法:甲醛碱性被氧化 (2) 碱水解后银量法:水合氯醛测定法 (3) 酸水解后剩余滴定法:乌洛托品的定量分析 酮类药物的分析 一、概述:含量测定:扑米酮(氮测定法)、吡喹酮(高效液相色谱法)、富马酸酮替芬(非水溶液 滴定法) 二、鉴别反应:扑米酮: 1、遇酸分解,生成甲醛,与变色酸水浴中共热,显紫色。 2、与无水碳酸钠混合,加热炽烧,分解生成氨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 含量测定: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富马酸酮替芬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吡喹酮 药事管理与法规(一) 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包括与执业药师执业有关的重要的药品管理基本知识和药事管理法规,药学职业道德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备科目。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其中:与执业药师日常执业直接紧密相关的重要的内容要求掌握;与执业药师日常执业有关的内容要求熟悉;其他与执业药师执业有关的内容要求了解。 考试内容以本大纲为准。需要纳入考试内容范围的修订后的或新颁布施行的药事管理法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管理机构决定。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药品管理 一药事与药事管理 熟悉我国药事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熟悉我国药事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了解药事,药事管理的概念。 二药品 掌握药品质量,药品标准的概念。 熟悉药品的概念和药品的特殊性。 了解药品的分类形式。 三药品监督管理 掌握药品监督管理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熟悉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熟悉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体系。 了解药品监督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四药品管理 1 药品注册管理 掌握药品注册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掌握规范,管理药品名称的必要性及药品命名的主要原则。 熟悉药品注册管理的概念。 熟悉药品通用名,商品名的概念。 熟悉药品名称的类型。 了解新药审批程序。 了解国内药品及进出口药品注册程序。 2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内容。 熟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目的,意义。 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基本原则。 3 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 掌握特殊管理药品的特殊性及对其实行特殊管理的必要性。 熟悉特殊管理药品管理模式的特点。 了解特殊管理药品的法律概念。 4 处方药管理 掌握处方药的定义,分类。 掌握处方药在流通,使用方面的管理特点。 熟悉处方药管理模式的特点。 了解处方药在生产方面的管理。 5 非处方药管理 掌握非处方药的定义,分类。 掌握非处方药在流通使用方面的管理特点。 掌握甲类,乙类非处方药管理的区别。 熟悉非处方药管理模式的特点。 了解非处方药遴选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了解非处方药的一般管理原则。 6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理解严重,罕见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 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体系,范围,报告程序。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7 药品广告管理 掌握药品广告的规则。 掌握药品广告管理模式。 熟悉药品广告管理的必要性,目的与意义。 了解药品广告的概念和作用。五 主要药事组织管理 掌握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及药品使用机构管理的必要性。 掌握制定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及药品使用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准入程序和行为规则的理由。 熟悉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及药品使用机构管理方式,措施上的区别及原因。 了解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及药品使用机构管理模式的特征。 六执业药师管理 掌握执业药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执业药师管理的必要性,目的与意义。 熟悉执业药师管理的内容及注册,继续教育管理的必要性,目的与意义。 了解执业药师制度,组织,工作体系和工作方针,目标与原则,任务。 七药品价格管理 掌握价格行为规则,管理规定和政府定价药品的品种和定价方式。 熟悉政府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监督。 了解目前药品价格的形成方式。 八医疗保险用药与定点药店管理 掌握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处方外配的概念和要求,以及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审查和管理 方面的规定。 熟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管理方式及药品费用支付原则。 了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原则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范围,统筹地区。 药事管理与法规(二) 第二部分药事管理法规 一要求掌握 的药事管理法规:16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掌握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开办,行为等方面的规定。 掌握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活动的规定。 掌握药品管理的规定。 掌握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管理的规定。 掌握药品广告管理方面的规定。 熟悉药品价格,药品回扣方面的规定。 熟悉违反本法的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 了解药品监督方面的规定。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和有关的执法部门。 了解本法的其他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 掌握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开办,行为等方面的规定。 掌握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活动的规定。 掌握药品管理的规定。 掌握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管理的规定。 掌握药品广告管理方面的规定。 熟悉药品价格方面的规定。 熟悉法律责任及处罚规定。 熟悉本条例用语的含义。 了解药品监督方面的规定。 了解本条例的其他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掌握销售假药,劣药的刑罚规定。 熟悉对非法经营药品的刑罚以及对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许可证,注册证,批准文件等公文, 证件的刑罚规定。 了解妨害公务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以及刑法所称毒品的含义。 了解妨碍,抗拒执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13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掌握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 熟悉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 熟悉本规范用语的含义。 了解本规范的其他内容。 14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掌握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 熟悉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 了解本规范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15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 掌握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零售及使用管理规定。 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生产销售,批发销售管理规定。 熟悉本规定的宗旨和适用范围。 了解本规定的其他内容。 16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掌握执业药师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地位。 掌握执业药师注册及执业管理规定。 掌握执业药师的职责。 掌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规定。 熟悉执业药师的概念。 熟悉施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目的。 熟悉本规定的罚则。 了解本规定的其他内容。 药事管理与法规(三) 二要求熟悉 的药事管理法规:12件 17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熟悉戒毒药品的概念。 熟悉戒毒药品的生产和供应的管理规定。 熟悉戒毒药品使用的管理规定。 了解戒毒药品的研制,临床研究和审批的管理规定。 18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熟悉药品生产监督管理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熟悉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与审批要求。 熟悉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 熟悉药品委托生产的管理规定。 了解监督检查的规定。 19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附录 熟悉 GMP的主要规范性内容 熟悉 GMP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了解 GMP中用语的含义。 20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熟悉本规范的主要规范性内容。 熟悉本规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 了解本规范中术语的含义。 21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熟悉药品生产企业销售活动的管理规定。 熟悉药品经营批发,零售企业购销记录的内容要求和保存时间。 熟悉药品经营不得从事的活动。 熟悉中药材专业市场,城乡集贸市场禁止销售的药品规定。 熟悉本办法规定的按无证经营处理的情况。 熟悉药品采购的监督管理规定。 了解药品经营销售人员必须符合的条件。 了解药品销售人员销售药品是必须出具的证件。 了解本办法规定的罚则。 2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 熟悉外配处方及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规定。 熟悉定点零售药店的概念,审查和确定原则。 熟悉定点零售药店的资格与条件。 了解定点零售药店申请程序及要求。 了解本办法的其他内容。 23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熟悉野生药材物种分级标准及采猎原则和出口的规定。 熟悉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目录。 熟悉违反本条例的处罚规定。 了解本条理的适用范围。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熟悉广告准则几药品广告的规定。 了解违反本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熟悉经营者销售商品应明码标价等的规定。 熟悉经营者不得有的不正当价格行为。 熟悉经营者应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规定。 了解违反本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熟悉消费者权利及经营者的义务。 熟悉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规定。 了解违反本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7 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熟悉生产、销售的假药应认定为刑法的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形。 了解为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提供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 28 关于禁止商品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 熟悉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规定。 了解商业贿赂的概念。 药物的半衰期(药师辅导精华) 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消除致最高浓度的1/2)所用的时间,半衰期的长短,反应药物在人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半衰期长的药物,消除速度慢;半衰期短的药物,消除速度快,一般说对正常人,同一药物的半衰期是一个固定值,而不同药物半衰期差别很大。也就是说,药物的半衰期主要决定于药物的性质。 此外,很多因素也会对药物的半衰期产生影响,如当人体肝、肾功能不良时,直接影响药物的代谢、消除,会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联合应用一些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药物,也会影响药物的半衰期。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师辅导精华) 不良反应是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过程中,按正常用药量、用法使用药物而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种有害反应是治疗中不需要的或非预期的。据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10%-20%;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占住院病人的0.3%-5%,其中的0.24%-2.9%不良反应发生在住院病人中。 药物与机体之间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治疗作用,用药后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或中止病理过程,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是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中所不需要的有害反应,有时造成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正常结构改变。须说明的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相对的,是相对于药物治疗目的而言的。随着药物治疗目的的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亦随之变化。阿托品可出现心率增快、口干、尿潴留等,对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时,出现口干、尿潴留便成为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在麻醉中,应用阿托品防止吸入性肺炎,出现心率增快、尿潴留便成为药物不良反应。 无论家庭用药还是住院用药,药物滥用的现象都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较普遍。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个国卫生行政机构,已开始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我国也已全面开展这项工作。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1)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性地通过细胞膜摄入和排出某些物质。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根据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途径有: ?单纯扩散: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容易通过的物质有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转运过程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指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的Na,、C1-、Ca2,、K,等,离子通道又分为电压门控通道(细胞膜Na,、K,、Ca2,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终板膜ACh受体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血液循环 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明显不同,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成分。(1)去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的0期。(2)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比较缓慢,历时200,300ms,包括动作电位1期、2期和3期三个阶段。(3)静息期:又称复极4期。 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自律细胞是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特性的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1)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l期、2期、3期和4期。除4期外,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和离子基础与心室肌细胞相似。其不同点是4期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0.02gV/s)。 (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特点?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约-40mV的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约-70mV),时程较长(约7ms),去极化的速率较慢(约10V/s)。?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只有3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约0.1V/s)快于浦肯野细胞(约0.02V/s)。 2(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如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钟,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 (2)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左心室为例说明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压力及瓣膜的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心室收缩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 (3)心排出量: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常用心排出量作为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每搏输出量:正常成年人安静时搏出量为70ml(?每分心排出量: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成人男性安静状态下约为4.5,6.0L/min,女性的心排出量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 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 (1)判断依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国家药典(中国药典)、局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标准)。 (2)《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出版了八版药典: 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 现行版:2005年版,分三部,一部收载药材、饮片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中国药典的内容: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 凡例部分包括标准规定、检验方法和限度、残留溶剂、标准品、对照品、计量、精确度、试药、试液、指示剂、包装、标签等。 原料药含量:按重量计,上限100%以上的含义 称重:有效数位——四舍六入 称定、精密称定;量取、精密量取 恒重:连续两次干燥后重量差异0.3mg以下 正文:名称、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含量规定、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类别、规格、储藏、制剂等。 附录:制剂通则、生物制品通则、通用检测方法、生物检定法、试药和试纸、溶液配制、原子量表 索引部分: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 重量分析法概述 网校为了方便广大学员有效备考2010年药师考试,特意整理了初级药师考试辅导精华:重量分析法概述,希望这份初级药师考试辅导:重量分析法概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以便通过此次的考试。 重量分析法概述: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手续较繁琐,时间较长,对低含量组分测定误差大。分为沉淀法、挥发法、萃取法。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断药 组胺(Histamine)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自身活性物质。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含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中。因此,含有较多肥大细胞的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各亚型受体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 H1受体阻断药 人工合成的H1受体阻断药多具有乙基胺的共同结构,乙基胺与组胺的侧链相似,对H1受体有较大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之。 【药理作用】 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H1受体被激动后即能通过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与二酰基甘油(dg),使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从而使胃、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又释放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作用。如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使豚鼠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组胺而不死亡。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拮抗作用,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用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有镇静与嗜唾作用。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阿司咪唑、特非那丁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抑制作用。苯茚胺略有中枢兴奋作用。它们引起中枢抑制可能与阻断中枢H1受体有关。个别患者也出现烦躁失眠。它们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3(其他作用多数H1受体阻断药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体内过程】多数H1受体阻断药口服吸收良好,2,3小时达血浓高峰,作用持续4,6小时。药物在肝内代谢后,经尿排出。肝病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特非那丁口服后1,2小时达血浓高峰,t1/2为4,5小时,然而作用持续12,24小时以上,因其代谢产物尚有活性。阿司咪唑口服后2,4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t1/2约20小时。在肝脏代谢成去甲基阿司咪唑,仍具活性,t1/2为10天,数星期后才达稳态血浓。 【临床应用】 1(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荨麻疹,枯草热和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效果良好。对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也有良效。对药疹和接触性皮炎有止痒效果。对慢性过敏性荨麻疹与H2受体阻断药合用效果比单用好。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几乎无效。对过敏性休克也无效。 2(晕动病及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布可立嗪、美克洛嗪对晕动病、妊娠呕吐以及放射病呕吐有镇吐作用。防晕动病应在乘车、船前15,30分服用。 3(失眠对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导丙嗪、苯海拉明可用于失眠。 【不良反应】常见镇静、嗜唾、乏力等,故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和高空作业。少数患者则有烦躁、失眠。此外尚有消化道反应及头痛、口干等。美克洛嗪可致动物畸胎,妊娠早期禁用。局部外敷可致皮肤过敏。阿司咪唑过量可致晕厥、心跳停止。 H2受体阻断药 以含有甲硫乙胍的侧链代替H1受体阻断药的乙基胺链,获得有选择作用的H2受体阻断药,它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对H1受体无作用。H2受体阻断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很有价值的新药。当前临床应用的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 【药理作用】本类药物竞争性拮抗H2受体,能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激动剂所引起的胃酸分泌。能明显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和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夜间胃酸分泌。用药后胃液量及氢离子浓度下降。用药4周,在内窥镜检查下,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为77%,92%(晚饭时1次给药疗效与一日多次给药的疗效相仿或更佳。对胃溃疡疗效发挥较慢,用药8周愈合率为75%,88%(雷尼替丁尼扎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比西米替丁强4,10倍,法莫丁比西米替丁强20,50倍。 【体内过程】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但首关消除使生物利用度降为50%,60%(消除t1/2尼扎替丁为1.3小时,其他三药为2,3小时。大部分药物以原形经肾排出,但肝功能不良者雷尼替丁半衰期明显延长。 【临床应用】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应用6,8周,愈合率较高,延长用药可减少复发。卓-艾综合征需用较大剂量。其他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如胃肠吻合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等及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引起的出血也可用。 【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尤其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长期服用耐受良好。偶有便秘、腹泻、腹胀及头痛、头晕、皮疹、瘙痒等。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男性青年,可引起阳萎、性欲消失及乳房发育。可能与其抑制二氢睾丸素与雄性素受体相结合及增加血液雌二醇浓度有关。 西米替丁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性,抑制华法林、苯妥英钠、茶碱、苯巴比妥、安定、普萘洛尔等代谢。合用时,应调整这些药物剂量。雷尼替丁这一作用很弱,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对其无影响。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的过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用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药剂学笔记:片剂-片剂的包衣 一、概述:糖衣、薄膜衣(胃溶、肠溶、不溶) 二、包衣方法:滚转包衣法、埋管式包衣法、流化床包衣法、压制包衣法 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 (一)糖衣: 1、隔离层:含酸性、水溶性或吸潮性成分必须包。10-15%明胶浆 3-5层 2、粉衣层:增加厚度或消除棱角。滑石粉 15-18层 3、糖衣层:糖浆 65-75% (g/g)-15层 4、有色糖衣:带颜色的糖浆 8-15层 5、打光:川蜡 (二)薄膜衣、半薄膜衣及肠溶衣 1、薄膜衣:(1) 薄膜衣料:纤维素衍生物(hpmc、hpc、ec)、peg、pvp、eudragit e (2) 增塑剂:丙二醇、甘油、peg、硅油等 (3) 薄膜衣包衣方法:滚转包衣法、空气悬浮包衣法 2、半薄膜衣:糖衣片和薄膜衣片的结合 3、肠溶衣:材料:cap、eudragit l、s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 锅包衣法、悬浮包衣法 药剂学笔记:片剂-片剂的制备 片剂:直接压片和制粒压片,制粒压片分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 一、湿法制粒压片:原辅料处理、制颗粒、整粒、压片 (一)制颗粒: 1、湿法制粒法:一般干燥50-60?,湿热稳定80-100?,保留水分3%左右。 2、流化喷雾制粒法:一步制粒,沸腾混合、喷雾制粒、气流干燥一步完成。 3、喷雾制粒法:在热气流中雾化成细微液滴,干燥后得球形颗粒。 4、湿法混合制粒:混合、制软材、分粒与滚圆制粒一次完成。 (二)压片: 1、单冲压片机:小量生产,上冲加压,压力分布不均匀,易裂片。 2、旋转式压片机 3、二次、三次压片机:粉末直接压片 4、多层片压片机对湿热不稳定的小剂量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再与干颗粒混合,或用空白颗粒法。 二、干法制粒压片: 1、滚压法:压成薄片 2、重压法:压成大片 三、直接压片:适于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产品崩解和溶出快。 对压片机械改造:1、改善饲粉装置 2、增加预压机构 3、改善除尘机构 药剂学:药物与受体 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自从Langley提出受体学说100年后,受体已被证实为客观存在的实体,类型繁多,作用机制多已被阐明,现在受体已不再是一个空泛笼统的概念。受体分子在细胞中含量极微,1mg组织一般只含10fmol左右。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受体仅是一个“感觉器”,对相应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受体-配体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偶合,受体都有其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等。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其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受体被分为若干亚型,如肾上腺素受体又分为α1、α2、β1和β2等亚型,其分布及功能都有区别。受体与配体有高度亲和力,多数配体在1pmol,1nmol/L的浓度时即可引起细胞的药理效应。反应之所以如此灵敏主要是靠后续的信息转导系统,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及整合功能。酶、载体、离子通道及核酸也可与药物直接作用,但这些物质本身具有效应力,故严格地说不应被认为是受体。某些细胞蛋白组分可与配体结合,但没有触发效应的能力,称为结合体。 药剂学:注射剂的特点 注射剂俗称针剂,是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它包括灭菌或无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及临用前配成液体的无菌粉末等类型。注射剂由药物和附加剂、溶媒及特制的容器所组成,并需采用避免污染或杀灭细菌等工艺制备的一种剂型。 注射剂的出现比较晚,迄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中药处方研制成的注射剂则更晚一些,距现在只有二、三十年的历程。但是,由于注射剂可以从皮内、皮下、肌肉、穴位、静脉与脊椎腔等部位注射给药,为很多药物发挥药效,开辟了新途径。到目前注射剂在全世界已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大剂型,因为本剂型具有它独特的优点,当然亦有其不足之处。 优点: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注射剂无论以液体针剂还是以粉针剂贮存,而到临床应用时均以液体状态直接注射入人体的组织、血管或器官内。所以吸收快,作用迅速。特别是静脉注射,药液可直接进入血循环,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并且因注射剂不经胃肠道,故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因此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在临床上常遇到神昏、抽搐、痉厥等状态的病人,或患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均不能口服给药,采用注射剂则是有效的给药途径。 ?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某些药物由于本身的性质,有的不易被胃肠道所吸收;有的具有刺激性;有的则易被消化液破坏,如制成注射剂可解决之,其中中药天花粉的结晶蛋白制成粉针剂便是一例。 ?可使个别药物发挥定位药效: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可用于局部麻醉;消痔灵注射液等可用于痔核注射。 ?可以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的疗效,如当归注射液等。 ?注射剂是将药液或粉末密封于特制的容器之中与外界空气隔绝,且在制造时经过灭菌处理或无菌操作,故较其他液体制剂耐贮存。 缺点: ?注射时疼痛; ?注射给药不方便; ?注射剂由于不象内服药剂能经过肌体的防御组织(肝脏),所以质量要求比其他剂型严格,使用不当更易发生危险; ?制造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口服给药效果好的药物,就不一定制成注射剂。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注射剂的优点是十分突出的。至于注射剂的缺点由于近代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注射剂质量的提高已能逐渐加以克服。例如现已应用的无针注射剂、无痛注射术以及生产上实现自动化、联动化等,对克服其缺点、促进其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药剂学笔记:液体制剂 概述 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一)极性溶剂: 1、水:不稳定,易霉变 2、甘油:有保湿、滋润。含水10%无刺激性,含甘油30%以上有防腐作用。 (二)、半极性溶剂: 1、乙醇:20%以上有防腐作用。 2、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 3、聚乙二醇peg:300-600 ,对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三)、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二、液体制剂的防腐:防腐剂: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ph4最适 与尼泊金联用防发霉、发酵 2、羟苯酯类:尼泊金类 3、山梨酸 4、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5、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1、甜味剂 2、芳香剂 3、胶浆剂 4、泡腾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澄清液体制剂,指低分子溶液。溶解法和稀释法 二、糖浆剂: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单糖浆:纯蔗糖的近饱合水溶液,浓度为85%(g /ml) 、64.7%(g/g) ( 制备:1、热溶法 2、冷溶法 3、混合法:适于制备含药糖浆 注意:含乙醇可加甘油助溶,药物为水性浸出制剂,需纯化后加入。 三、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挥发油多)的饱合或近饱合水溶液。 浓芳香水剂:用乙醇和水制成的含大量的挥发油的溶液。 溶胶剂溶胶剂:指固体药物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一、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2、电学性质:界面动电现象 3、运动学性质:布朗运动 4、稳定性:热学不稳定体系溶胶对电解质特别敏感,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亲水胶体所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保护胶体。 二、溶胶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高分子溶液的性质:盐析: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使高分子化合物凝聚的过程。陈化: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自发凝结而沉淀的现象。絮凝:由于盐类、ph、絮凝剂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的现象 ( 二、制备:溶胀明胶:先吸水溶胀; mc:溶于冷水中; 淀粉需加热60-70?;胃蛋白酶撒于水面 混悬剂 一、概述: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服从stoke定律 (二)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疏水性药物水化作用弱,对电解质更敏感。亲水性反之。 (三)絮凝与反絮凝:加入适当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在20-25mv内,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 (四)结晶增长: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溶解和生长,保持物理稳定性。 三、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四、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一)、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的亲水性的附加剂。 1、 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剂 2、 高分子助悬剂:(1)天然:阿拉伯胶类;(2)合成:纤维素类;(3)触变胶 (二)润湿剂:使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增加混悬剂稳定性 五、混悬剂的评价: (一)微粒大小的测定 (二)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的容积之比。 f越大越稳定,在0——1之间 (三)絮凝度的测定:β越大,絮凝效果越好。 (四)重新分散试验 (五)流变学测定 乳剂 一、概述:乳剂在0.1-10um之间,,120nm称微乳,白色。 可用稀释法、电导法、染色法鉴别。 二、乳化剂种类: 1、表面活性类: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tween、span、卖泽、平平加,泊洛沙姆 2、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类、明胶、卵黄 需加防腐剂 3、固体微粒乳化剂:o/w: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w/o:氢氧化钙、氢氧化锌 4、辅助乳化剂:(1)增加水相粘度:mc、cmc-na、阿拉伯胶等 增加油相粘度:硬酯醇等乳化剂选择: 1、根据乳剂类型; 2、乳剂给药途径; 3、乳化剂性能; 4、混合乳化剂:加权平均值 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 1、 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单分子乳化膜: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膜 3、确定形成乳化剂的类型: ?多分子乳化膜: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 4、有适当的相比:最大体积74% ?固体微粒乳化膜: 四、乳剂的制备: 1、油中乳化剂法:干法 2、水中乳化剂法:湿法 3、机械法 4、微乳制备 5、复合乳制备 五、乳剂的变化: 1、分层:由于密度差,50%减少分层 2、絮凝: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 3、转相 4、合并和破坏 乳剂质量的评定 (一)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 1、显微镜测定 2、库尔特计数法 3、激光散射光谱法 4、透射电镜法 (二)分层现象观察: (三)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四)稳定常数测定:越小越稳定 药剂学笔记:生物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 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 胃肠道吸收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给药无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肠道吸收: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一)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 (二)药物的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属一级速度过 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条途径: (1)溶解扩散 (2)膜孔转运 pka 3-9 非离子型,易吸收 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需耗能 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一级吸收,药物浓度高是,零级吸收。 两种方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3、促进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4、胞饮作用: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入(释放)到细胞内(外),称膜动转运。出胞入胞称胞饮。对蛋白质和多肽类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被动扩散、其他大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 二、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1、胃肠道ph 2、胃空速率 3、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 4、血液循环 5、胃肠分泌物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二)、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解离常数和脂溶性: 2、不取决于总浓度, 3、而与非解离型部分浓度有关。 ph-分配学说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4、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方程 5、粒度 6、多晶型 三、药物的稳定性:ph、酶四、剂型因素的影响: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1、 液体制剂: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减慢在胃中的吸收, 2、 主动转运则延长停留时间有利吸收。 口服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难于转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肠吸收:不易受酶影响 2、口腔吸收:被动扩散,遵循ph-分配假说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级,混悬零级,影响吸收最主要为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肤吸收:影响因素:(1)药物 (2)基质:乳剂型,水溶性,油脂性(3)透皮促进剂 (4)皮 肤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药物较好的给药部位,控制粒度。2.5-3.0um 6、眼部吸收:具有一定亲水亲油的药物,或离子型与分子型间能很快达到平衡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 7、鼻粘膜吸收 8、阴道粘膜吸收 药剂学笔记: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 顺序 (4)用量、配比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 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非牛顿液体: 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 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 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 θ,300流动性好3、 流出速度:越大, 4、 流动性越好 5、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 6、 磨擦力开始增加, 7、 休止角也增大。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 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表面活性剂 一、概念: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 2、 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用3、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4、 叶桂醇硫酸钠, 5、 sls), 6、 乳化性强, 7、 稳定, 8、 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脂肪酸甘油酯:hlb为3——4, 2、 用作w/o 型。 3、 蔗糖脂肪酸酯:不 4、 溶于水, 5、 可形成凝胶, 6、 作o/w 型。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span,酸碱酶易水解,hlb1.8-3.8 w/o型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增溶作用不受ph影响, 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o/w 型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较强水溶性,o/w 型。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较强亲水性质,o/w 型。 平平加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亲水、亲油、润湿、分散、起泡、消泡。poloxamer188 (o/w 型):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3、增溶作用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krafft 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2、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3、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 吐温20,60,40,80 4、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 5、 吐温类小。 五、表面活性剂应用:增溶、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药用高分子 一、高分子的结构:基本结构:重复单元;链结构、聚集态结构。 二、高分子的应用性能: 1、相对分子质量大 2、溶胀与溶解(无限溶胀) 3、溶胶和凝胶:凝胶:触变性、弹性、粘性 4、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 玻璃化温度tg:发生该转变的温度。 5、粘流温度:粘流态:近似于液体的状态 ,通常是材料的加工状态。 粘流温度:这一温度的转变,是热溶材料的最低加工温度。 三、常用高分子材料: (一)淀粉类: 1、淀粉:不溶水,水中分散,60-70?溶胀,作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 2、预胶化淀粉:水中分散,溶胀,片剂、胶囊剂的填充剂、崩解剂。 3、羧甲基淀粉钠cmsna ,水中分散,溶胀,体积增加300倍。作崩解剂 (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1、 微晶纤维素mcc:白色多孔易流动,吸2——3倍水而膨胀。片剂优良的辅料,填充剂、崩解剂、干燥粘合剂,吸收剂 2、纤维素酯类衍生物:醋酸纤维素ca:作缓释剂包衣材料或混合压片作阻滞剂。不溶解不溶胀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肠溶包衣材料。 3、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易溶水,作粘合剂,增稠,助悬,片剂的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易溶水,良好的流动性和吸水溶胀性,作片剂崩解剂。 甲基纤维素钠mc :良好水溶性,冷水中溶胀并溶解,作粘合剂,助悬剂和增稠剂。 羟丙基纤维素hpc:一般用l-hpc,水中不溶,吸水溶胀,优良片剂崩解。 羟丙甲纤维素hpmc:冷水中易溶,低粘度:粘合剂、助悬。高粘度:骨架片填充及阻滞剂乙基纤维素ec:不溶水,缓释剂的包衣及阻滞剂。 4、纤维素醚的酯衍生物:羟丙甲纤维素酞酸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肠溶包衣材料。 (三)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1、 明胶:酸法a型,碱法b型冷水中溶胀,40?加快溶胀及溶解。作片剂粘合剂,包衣片隔离衣,与甘油制成的凝胶作栓剂水溶性基质。 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作缓释剂的阻滞剂,脱乙酰壳多糖可制成控释药膜。 (四)丙烯酸类高分子: 1、 卡波末:水中分散, 2、 低浓度增粘、助悬, 3、 凝胶是软膏剂基质, 4、 缓释剂的阻滞剂。 5、 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 6、 阻滞剂, 7、 药膜材料。 (五)乙烯类高分子: 1、 聚乙烯醇PVA:水溶性好,水溶性膜材,增粘、辅助乳化、润湿等。 聚维酮为PVP:溶水和乙醇,醇液作片剂粘合剂,适对水和热敏感的药物。交联聚维酮CPVP:水中溶胀,优良崩解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水不溶,控释制剂膜材。 (六)其他合成高分子材料: 1、 聚乙二醇peg:溶水和大多极性溶剂,600以下液态作注射剂的溶剂,半固体作软膏剂、栓剂等基质,作片剂增塑剂、致孔剂、打光剂、粘合剂、润滑剂等。 2、 聚乳酸pla:可降解的埋植剂材料。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概述: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的程度。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 三、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制剂因素: 1、PH值 2、广义酸碱催化 3、溶剂 4、离子强度 5、表面活性剂 6、处方中辅料 (二)环境因素: 1、温度 2、湿度和水分 3、光线 4、空气中的氧 5、金属离子 6、包装材料 (三)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1、 改进药物剂型或生产工艺: (1)制成固体剂型 (2)制成微囊或包合物 (3)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2、 制成难溶性盐 四、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 1、 特点:降解反应类型多, 2、 物理化学,速度一般较慢,表里不一 不均匀。 3、 药物晶型与稳定的关系:氨苄青霉素钠c型最好。 9、 固体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硬酯酸镁不作乙酰水杨酸片剂的润滑剂。 10、 固体药物的降解中的平衡现象:平衡后温度与降解速度不用arrhenius,用van t hoff 方程 五、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 :适于原料药考察,一批。 ?5mm 疏松?10mm 高温、高湿、强光试验 2、加速试验:原料药与药物制剂:三批 预测药物稳定性,为申报临床研究和申报生产提供资料 3、长期试验:原料药与药物制剂:三批 制定药物的稳定性提供依据。6个月数据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申报生产。 前三个主用于新药申报 4、经典恒温法:对药物水溶液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简便法:特别对固体药物的稳定性试验更方便。 药理学笔记:呼吸系统药物 了解常用镇咳、祛痰、平喘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抗喘药 一、拟肾上腺素药 [平喘作用机理] (1)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细胞camp??支气管扩张 (2)激动肥大细胞β受体?细胞内camp??抑制其活性物质释放 (3)肾上腺素可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粘膜血管α受体?粘膜充血水肿? [常用药] 1、非选择性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 2、选择性β2受体兴奋药:沙丁胺醇(舒喘灵)、克仑特罗 拟肾上腺素药抗喘作用比较药物应用 平喘机制 作用 维持时间(h) 给药途径 主要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 激动α、β1、β2受体 强,快 1,2 皮下、静滴 心悸、升压,哮喘急性发作肌颤、头痛、不安 麻黄碱 促进na释放,激动α、β受体较弱、缓 慢、持久 3,6肌内 口服、皮下 失眠、心悸、轻症和预防升压、快速耐受,哮喘发作异丙肾上腺素 激动β1、β2受体 强、快 1 舌下含片气雾 心悸、肌颤,哮喘急性耐受性、过量室颤发作 沙丁胺醇 选择性激动β2受体强、持久 4,6 口服、吸入 手指震颤,哮喘急性发作 克仑特罗选择性激动β2受体 较沙丁胺醇强100倍 4,62,6 口服气雾吸入手指震颤,预防发作 二、茶碱类 氨茶碱(aminophylline): [作用和用途] (1)平喘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camp增多?平滑肌松弛,过敏介质释放减少。与β受体兴奋药有协同作用,且对后者无效者仍有效。肌注或静滴可用于严重哮喘或持续状态,口服用于轻症或预防。 (2)强心和利尿作用:用于心性及肾性水肿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口服可引起胃肠反应;肌注时可致红肿、疼痛。 (2)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惊厥:静注快或剂量过大时易发生,小儿更易致惊厥。 胆茶碱、二羟丙茶碱(喘定):与氨茶碱作用相似,但胃肠刺激性轻,其中喘定对心脏兴奋性弱于氨茶碱。 三、抗胆碱药: 通过选择性地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m受体而发挥平喘作用。 异丙阿托品:对心率及腺体分泌影响小于阿托品,无中枢作用,吸入时作用快而持久,强度不及拟肾上腺素药,用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四、抗过敏反应药: 色甘酸钠: [作用机制] 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过敏活性物质释放。 [作用特点] (1)起效慢,对已发作哮喘无效; (2)口服难吸收,粉雾吸入给药。 [应用] 适用于预防外因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食物过敏。 甲哌噻庚酮(酮替芬): 可口服,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和h1受体阻断而抗喘,疗效优于色甘酸钠。用于外因性哮喘,尤适于儿童。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丙酸倍氯米松。其平喘作用强,主要通过抗过敏、抗炎、提高β受体反应性等作用发挥疗效,用于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哮喘和其持续状态。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多且重,故以气雾吸入给药为佳。全身用于的糖皮质激素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镇咳药 根据作用环节不同,可分为中枢性及末梢性两大类。 一、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甲基吗啡) 直接抑制咳嗽中枢,强度约为吗啡的1/4(适用于剧烈无痰性干咳,对胸膜炎干咳伴胸痛尤为适宜,多痰者不易用。不良反应:久用有耐受性和成瘾性;过量可致烦躁不安和小儿惊厥。 维静宁(咳必清) 选择性抑制咳嗽中枢和呼吸感受器,故兼有中枢及外周镇咳作用,作用弱于可待因,但无成瘾性。用于上呼吸道炎症所致干咳、阵咳。不良反应有轻度阿托品样反应。 氯苯息定(咳平) 抑制咳嗽中枢和阻断h1受体,兼有轻度缓解支气管痉挛及粘膜充血,作用强于咳必清弱于可待因,用于上感所致咳嗽。 二、末梢性镇咳药: 苯佐那酯(退嗽露) 有局麻作用、抑制牵张感受器,而抑制咳嗽,适用于刺激性干咳或阵咳。 祛痰药 一、痰液稀释药氯化铵 [作用] (1)口服刺激胃粘膜?轻度恶心?反射性使呼吸道粘液分泌? (2)部分从呼吸道排出?管腔内高渗?带出水分痰液变稀,炎症刺激? [应用] (1)呼吸道炎症初期及痰不易咳出的紧迫性咳嗽,常用复方 (2)纠正碱中毒 [不良反应] (1)大剂量能引起呕吐; (2)过量可致高氯性酸中毒。 愈创木酚甘油醚作用同氯化铵但较强,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症 桔梗和远志反射性地使呼吸道分泌增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有痰咳嗽。 二、粘痰溶解药 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易咳净) 含巯基(-sh),能使痰中粘性成分二硫键(-s-s-)致键断裂,粘痰溶解易排出。本品须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用于大量粘痰阻塞气管的危重病例或痰稠不易咳出者。可致呛咳,支气管痉挛等,宜与异丙肾上腺素合用。能降低抗生素活性,不与青霉素,头孢和四环素合用,也不与金属和橡胶接触。 盐酸溴已故胺(必消痰)能裂解痰中粘多糖,用于粘痰不易咳出者。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局麻药在较高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心肌(包括传导纤维),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骨骼肌。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进一步研究发现,局麻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首先被局麻药所抑制,因此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所致。苯二氮类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此时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而中毒昏迷时应着重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中枢兴奋),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局部麻醉的方法】 表面麻醉:又称粘膜麻醉。用于粘膜表面,借助药物穿透力,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常用于五官科手术。 浸润麻醉:将药物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粘膜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其浸润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作用。用于表浅小手术。 传导麻醉:又称阻滞麻醉。是将药液注射到神经干周围,以阻断神经干的传导,使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常用于四肢、盆腔、会阴、牙手术。 腰椎麻醉:又称脊髓阻滞麻醉,简称腰麻。药液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以阻断脊髓神经根的传导,产生较大范围的麻醉。适用于中下腹、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药液注入硬膜外腔内,沿脊神经根扩散至椎间孔,以麻醉脊神经根。适用于上下腹、下肢手术。但因用量大,要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 [不良反应] 除由于品种不同,耐受性差,过敏等外,均与用量相关;常由于超量、吸收快或误注入血液循环以致血药浓度偏高。 1(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偶见于丙胺卡因等少数几个局麻药;?视力模糊或复视,惊厥或抽搐,寒颤或发抖,眩晕和耳鸣,异常地兴奋烦躁甚至昏迷,不寻常的呕吐、多汗、低血压、心动过缓,多数是血药浓度偏高中毒的先兆;?皮疹或寻麻疹,颜面、口唇或咽喉肿痛等,属于过敏反应;酯类药物远比酰胺类药物为多。 2(注射给药时全身性不良反应可有:头痛或背痛,大小便失禁,性欲减退,肢端麻木尤其是下肢为重,呼吸急促或困难,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3(牙科局麻中可有迁延持久的口唇麻木、震颤或浮肿。 4(局麻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可出现:头晕或头痛,胸痛,血压升高。 [药物相互作用] 1(局麻药液均属酸性,不得与碱性药液混合在一起;即使同属酸性,因可影响各个局麻药pka值,以致局麻作用减弱,或起效时间迟延。 2(具有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的酯类药与磺胺类药合用相互减效。 3(达克罗宁,与含碘的放射显影药会析出碘。 4(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均能增强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合用时后者用量需减少。 5(普鲁卡因静滴,已试于作为全麻的辅助用药。但其能促使吸入和静脉全麻药增效,合用时用量应减少。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粗大的神经干有鞘膜包围,局麻药对它的作用不如对神经末梢,所以传导麻醉所需浓度较高,约为浸润麻醉的2,3倍。粗神经纤维(如运动神经)对局麻药的敏感性不如细神经纤维(如痛觉神经及交感神经) 2(体液ph局麻药在体内呈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非离子型亲脂性高,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神经细胞发挥局麻作用。体液ph偏高时,非离子型较多,局麻作用增强;反之局麻作用减弱。炎症区域内ph降低,因此局麻药的作用减弱。在切开脓肿手术前,必须在脓肿周围作环形浸润才能奏效。 3(药物浓度:增加浓度并不能延长局麻维持时间,反加快吸收引起中毒。应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 4(血管收缩药加入微量肾上腺素收缩用药局部的血管,减慢药物吸收,延长局麻作用维持时间,减少吸收中毒。在手指、足趾及阴茎等末梢部位用药时,禁加肾上腺素(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最常用,亲脂性低,不易穿透粘膜,只作注射用药。广泛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和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其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paba)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偶见过敏反应,用药前宜做皮肤过敏试验。过敏者可用利多卡因代替。 2(利多卡因作用比普鲁卡因快、强而持久,安全范围较大,能穿透粘膜,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临床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还可用于抗心律失常。 3(丁卡因又称地卡因,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10倍,亲脂性高,穿透力强,易进入神经,也易被吸收入血。最常用作表面麻醉、腰麻及硬脊膜外腔麻醉,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在血中被胆碱酯酶水解速度较普鲁卡因慢,故作用较持久,约2,3小时。 4(布比卡因又称麻卡因是常用局麻药中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药物,约5,10小时。其局麻作用较利多卡因强4,5倍,安全范围较利多卡因宽,无血管扩张作用。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药理学笔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合理用药 1、选择最佳的药物 2、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剂型、用药时间及疗程。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的人在代谢和整体反应功能方面有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老年人的主要器官功能减退和对药物敏感性改变,药典规定60岁以上用药量为成人3/4(婴幼儿药物代谢等功能未发育完全,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如对吗啡敏感而对强心甙耐受。 2)性别:月经、妊娠、分娩和哺乳期用药应特别注意其特殊性。 3)营养状态和精神因素。 4)昼夜节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清晨,故早上8时给药可以减轻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 5)病理状态:如肝、肾功能不良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减慢,t1/2延长。 6)药物引起的病态:习惯性、耐受性和成瘾性。 7)遗传因素: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d-6-pd)缺乏者,伯氨喹和磺胺药等易致溶血反应。 药理学笔记:中枢兴奋药 了解中枢兴奋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中枢兴奋药是一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药物。用于各种危重疾患所致的呼吸抑制及呼吸衰竭。根据作用部位主要分为三类: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哌醋甲酯 ?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尼克刹米、回苏林 ?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药:如洛贝林 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 [作用特点和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小剂量选择性兴奋大脑皮层, 使精神振奋,睡意消失,改善思维,提高效应 (2)较大剂量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可用于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 2(心血管系统 能收缩脑动脉,减轻血管搏动,故可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治疗一般性头痛,与麦角胺合用治疗偏头痛。 [不良反应] 中枢兴奋症状,中毒可致惊厥。 氯酯醒(遗尿丁) 能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加糖的利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可用于脑外伤性昏迷;中毒、脑动脉硬化,癫痫等引起的意识障碍;儿童精神迟钝,老年痴呆,小儿遗尿。 哌醋甲酯(利他林) 对精神活动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可用于呼吸抑制,小儿遗尿症、多动症、轻度抑郁症。 二、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尼可刹米(可拉明) [作用特点和应用] 1(作用温和,安全范围较大,最常用。 2(作用机制: 通过直接和间接(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通过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 3(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 山梗菜碱(洛贝林) [作用特点和应用] 1(作用快、弱、短,安全范围大。 2(作用机制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 3(可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和小儿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回苏灵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强,安全范 围较小,过量易引起惊厥。可用于严重感染或药物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药理学笔记: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熟悉H1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临床常用的h2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组胺(histamine)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自身活性物质。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含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中。因此,含有较多肥大细胞的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与靶细 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组胺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 受体类型 所在组织 效应 阻断药 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管心房,收缩扩张收缩增强,苯海拉明 异丙嗪及H1支气管, 房室结 传导减慢 氯苯那敏等 分泌增多 扩张收缩西米替丁 雷尼替丁H2 胃壁细胞 血管心室,窦房结 加强,心率加快 等 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 H3中枢与外周 神经末梢 thioperamide 成与释放 H1受体阻断药 人工合成的h1受体阻断药多具有乙基胺的共同结构, 乙基胺与组胺的侧链相似,对h1受体有较大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之。 【药理作用】 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 h1受体被激动后即能通过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与二酰基甘油(dg),使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从而使胃、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又释放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作用。如先给h1受体阻断 药,可使豚鼠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组胺而不死亡。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拮抗作用,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用 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有镇静与嗜唾作用。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阿司咪唑、特非那丁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抑制作用。苯茚胺略有中枢兴奋作用。它们引起中枢抑制可能与阻断中枢h1受体有关。个别患者也出现烦躁失眠。它们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3(其他作用 多数h1受体阻断药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表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的比较 药物 镇静程度 止吐作用 抗胆碱作用 作用时间(小时) 苯海拉明,,, ,, ,,, 4,6 异丙嗪,,, ,, ,,, 4,6 吡苄明,, / / 4,6 氯苯那敏, - ,, 4,6 布可立嗪, ,,, , 16,18 美克洛嗪, ,,, , 12,24 阿司咪唑 - - - 10(天) 特非那定 - - - 12,24 苯茚胺略兴奋 - ,, 6,8 (,,,作用强;,, 作用中等;, 作用弱;- 无作用) 【体内过程】多数h1受体阻断药口服吸收良好,2,3小时达血浓高峰,作用持续4,6小时。药物在肝内代谢后,经尿排出。肝病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特 非那丁口服后1,2小时达血浓高峰,t1/2为4,5小时,然而作用持续12,24小时以上,因其代谢产物尚有活性。阿司咪唑口服后2,4小时达血药浓度 高峰,t1/2约20小时。在肝脏代谢成去甲基阿司咪唑,仍具活性,t1/2为10天,数星期后才达稳态血浓。 【临床应用】 1(变态反应性疾病 对荨麻疹,枯草热和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效果良好。对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也有良效。对药疹和接触性皮炎有止痒效果。对慢性过敏性荨麻疹与h2受体阻断药合用效果比单用好。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几乎无效。对过敏性休克也无效。 2(晕动病及呕吐 苯海拉明、异丙嗪、布可立嗪、美克洛嗪对晕动病、妊娠呕吐以及放射病呕吐有镇吐作用。防晕动病应在乘车、船前15,30分服用。 3(失眠 对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导丙嗪、苯海拉明可用于失眠。 【不良反应】常见镇静、嗜唾、乏力等,故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和高空作业。少数患者则有烦躁、失眠。此外尚有消化道反应及头痛、口干等。美克洛嗪可致动物畸胎,妊娠早期禁用。局部外敷可致皮肤过敏。阿司咪唑过量可致晕厥、心跳停止。 H2受体阻断药 以含有甲硫乙胍的侧链代替h1受体阻断药的乙基胺链,获得有选择作用的h2受体阻断药,它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对h1受体无作用。h2受体阻断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很有价值的新药。当前临床应用的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 【药理作用】本类药物竞争性拮抗h2受体,能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激动剂所引起的胃酸分泌。能明显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和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夜间胃酸分泌。用药后胃液量及氢离子浓度下降。用药4周,在内窥镜检查下,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为77%,92%(晚饭时1次给药疗效与一日多次给药的疗效相仿或更佳。对胃溃疡疗效发挥较慢,用药8周愈合率为75%,88%(雷尼替丁尼扎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比西米替丁强4,10倍,法莫丁比西米替丁强 20,50倍。 【体内过程】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但首关消除使生物利用度降为50%,60%(消除t1/2尼扎替丁为1.3小时,其他三药为2,3小时。大部分药物以原形经肾排出,但肝功能不良者雷尼替丁半衰期明显延长。 【临床应用】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应用6,8周,愈合率较高,延长用药可减少复发。卓-艾综合征需用较大剂量。其他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如胃肠吻合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等及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引起的出血也可用。 【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尤其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长期服用耐受良好。偶有便秘、腹泻、腹胀及头痛、头晕、皮疹、瘙痒等。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男性青年,可引起阳萎、性欲消失及乳房发育。可能与其抑制二氢睾丸素与雄性素受体相结合及增加血液雌二醇 浓度有关。 西米替丁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性,抑制华法林、苯妥英钠、茶碱、苯巴比妥、安定、普萘洛尔等代谢。合用时,应调整这些药物剂量。雷尼替丁这一作用很弱,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对其无影响。 药剂学笔记:膜剂和涂膜剂 一、膜剂:指药物溶解或分散或包裹于成膜材料中制成的单层或多层膜状制剂。只适用于剂量小药物 1、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05-88、17-88 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制备方法: 1、匀浆流延成膜法 2、压-融成膜法 3、复合制膜法:用于缓释膜剂 二、涂膜剂: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胶体溶液制剂。涂于患处,挥发后成膜,起保护作用。
/
本文档为【初级药师考试指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