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苏黎世

2017-09-02 11页 doc 190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苏黎世苏黎世 苏黎世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苏黎世湖西北端,利马特河同苏黎世湖的河口。它是苏黎世州首府,瑞士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苏黎世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早在2000年前这里就已形成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联邦。 苏黎世被誉为湖上的花园城,市内满是精心修整的花园,漫步城中,整齐、洁净,随处是鲜花、绿草以及别致的建筑物。苏黎世在2008年被评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好的城市”。 苏黎世地处法国到东欧和德国到意大利的商路要冲,又是水陆空交通枢纽,工商业历来 站在苏黎世大学的校园里俯...
苏黎世
苏黎世 苏黎世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苏黎世湖西北端,利马特河同苏黎世湖的河口。它是苏黎世州首府,瑞士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苏黎世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早在2000年前这里就已形成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联邦。 苏黎世被誉为湖上的花园城,市内满是精心修整的花园,漫步城中,整齐、洁净,随处是鲜花、绿草以及别致的建筑物。苏黎世在2008年被评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好的城市”。 苏黎世地处法国到东欧和德国到意大利的商路要冲,又是水陆空交通枢纽,工商业历来 站在苏黎世大学的校园里俯视整座城市 兴盛,特别是丝织业有很大发展,是中世纪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丝织业中心。现在它的工业居全国第一位,机器制造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3,4。瑞士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就设在此地。 苏黎世不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还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它的市区面积虽然不大,却集中了120家大银行,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的总部都在这里。这里集中的银行半数以上是外国银行,因此享有“欧洲百万富翁都市”的称号。西尔波尔特大街和交易所大街两旁,银行林立,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在西欧交易所中首屈一指。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西欧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 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班霍夫街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每年从这里调动的资金,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估计的天文数字。 苏黎世还是国际重要的黄金市场之一。据说苏黎世火车站前大道的地下全是银行金库,金条不计其数。苏黎世黄金市场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虽然近年来苏黎世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苏黎世仍然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 苏黎世位于流入苏黎世湖的利马德河河口,市区被利马德河分为东西两岸,也分成新城和旧城,它们之间有迷宫般的羊肠小道连接。旧城区在河北岸,分为上村和下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精品时装店,酒吧,咖啡屋,古玩厅等。 1833年,苏黎世创建了瑞士最大的综合性大学——苏黎世大学。1854年创办了联邦工学院。苏黎世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拥有20多个博物馆,20多个图书馆,100多家画廊,音乐厅及歌剧院。在它众多著名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中保存着大量珍贵的手稿和文物,市内的歌剧院和剧场,一年四季都上演具世界水平的音乐会和举办各种活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创始人之一的沃尔弗同?波里都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到18、19世纪,苏黎世成为瑞士主要讲德语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中心。 ◎ 罗马式大教堂 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 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 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 的建筑式样。自公元1096 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 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 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 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 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 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 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 斯克”即罗马式。而这个苏黎世罗马式大教堂的双塔 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位于苏黎世的这个教堂建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叶,是瑞士最大的罗马式大教堂。它的建筑样式非常独特,有两座塔,拥有罗马建筑风格的走廊和雕刻。据说,它是在恺撒大帝建造的基督教堂的基础上建成的,教堂的地下还有恺撒大帝原来的石像。还有一处恺撒大帝的雕像是脸朝着湖坐在教堂窗户旁边的。1519年,兹温格利作为第一个传教士来到这里推进宗教改革。这里的彩画玻璃,是瑞士现代艺术大师贾科梅蒂的作品。 ◎ 瑞士国家博物馆 瑞士国家博物馆位于苏黎 世市区,直属联邦内政部管辖, 是全国最大的博物馆。根据 1890年瑞士联邦政府的决议, 于1898年 6月25日创建瑞士 国家博物馆。 在瑞士国家博物馆可以浏 览欧洲几千年的文化史,自新石 器时代至现代的有关瑞士的历 史和文化一一在这里重现。这座 如迷宫般的建筑里有100多间 不同的陈列室,收藏着早期考古 瑞士国家博物馆 学的发现、罗马时代的遗迹、异 教文化工艺品、盾形徽章等,陈列室和大厅都被装饰成15至18世纪的风格。瑞士国家博物馆中,不但收藏有中世纪的宗教艺术精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壁毯、 壁画、家具,16、17 世纪的各种工艺品,13,18世纪的武器、金银饰物,18、19世纪瑞士各地的民俗服装;还有出土的古代文物,苏黎世古代兵器库中的武器、旗帜、军装,金银首饰,锡器、陶器、玻璃器皿、纺织品、服装、硬币、图章、玻璃彩画、雕刻、绘画美术品、家具和室内装饰、钟表、乐器、玩具、农家用具等物品。藏品种类繁多、精美绝伦。1910年列宁侨居苏黎世时,就利用这里的丰富资料撰写了不少有名的著作。 ◎ 圣彼得大教堂 苏黎世圣彼得教堂是瑞士苏黎世老城的4座主要教堂之一,也是苏黎世最古老的教堂。 教堂毗 邻林登霍夫 山丘,昔日罗 马城堡的地 点,兴建在朱 庇特神庙的 遗址上。8、 9世纪的早 期教堂很小, 公元1000年 前后改建为 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塔 罗曼式教堂, 1230年改为后期罗曼式教堂。1460年,重建为哥特式教堂。 在瑞士宗教改革之前,圣彼得教堂是苏黎世市唯一的本堂区教堂,其余的都附属于修道院。现存建筑建于1706年,是新教主宰时期的第一座教堂。1970~1975年,修复工作完成。教堂塔钟楼上有欧洲最大的教堂钟指针盘,钟的盘面直径有8.7米,时针长3米,分针长4米。据说一旦发生火警,就有人把一面旗伸向发生火灾的方向,以此告诉人们救火的位置。 有趣的是,这座座教堂的不同部分,分别属于不同的拥有者。教堂的尖塔属于苏黎世市,而中殿属于瑞士归正会的圣彼得堂区。 ◎ 中国园 苏黎世的中国园名为“岁寒三友”,是苏黎世市湖畔的珍品。它是中国的昆明市为了感谢苏黎世市为扩建昆明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厂在科技方面提供的大量支持而赠送给姊妹城苏黎世市人民的礼物。 中国园仿照昆明翠湖公园的格局建造,庭园优雅别致,假山、小拱桥、湖水和水 里的锦鲤,无不显现出中国的园林风格。 这座极具中国风格的漂亮园林深受全体苏黎世人的喜爱,闲暇之时,他们总爱到 “中国园”转一 转,体会一下纯正 的中国风情。 迄今为止,苏 黎世只同昆明保 持着唯一的友好 城市关系。苏黎世 人为他们的城市 与昆明的友城关 系而深深自豪。曾 任的苏黎世市长 托马斯?瓦格纳先 苏黎世中国园 生曾经26次访问 昆明。在他眼里,“昆明——苏黎世友好关系”是城市为生活在不同文化和经济环境 中的人民进行交流促进了解后提供的最佳范例。 ◎ 六鸣节 每年四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是苏黎世的六鸣节,也称为送冬 节,是苏黎世的各个行会庆祝春 天到来的日子。之前的星期日, 由儿童游行拉开节日的序幕。而 后的星期一是苏黎世城里的公 休日。届时,行会的会员身着行 会的历史服装,浩浩荡荡地游行 穿过苏黎世城的老城中心,走到 六点钟声草场。当钟敲六点时,六鸣节游行队伍 象征着冬天的雪人脚下的木柴堆被点燃。如果雪人焚烧报销得很快,就预示着将要迎来一个天气很好的夏季。 每年四月的第三个星期天的前一天晚上,孩子们会穿着向组织委员会借的古装,或是通过自己的想象而制作的衣服参加游行。到了星期一的下午,苏黎世26个行会的会员,走过挂满彩旗的市中心。将近7000多个身着历史服装的清一色男性在这一天一起游行,他们身后有30支乐队随行伴奏,还有500匹骏马,一同点缀着这一色彩壮观的场面。因为游行时是禁止机动车辆的,因此随处可见坐着马车或者骑马的人。游行的目的地是苏黎世歌剧院前的六点钟声草场。草场的中央放置着一大堆十三米高的木柴,上面矗立着一个三米高的,象征着冬天的雪人。雪人的目光注视着不远处以拥有欧洲最大的钟面而闻名的圣彼德教堂的 大钟,仿佛是等待着自己末日的到来。当指 针指向六点,六点钟声敲最后一下时,木柴 被点燃。此时,乐队演奏起六点钟声进行曲, 行会的骑士们环绕着熊熊燃烧的火堆骑马奔 驰。最后,装满爆竹的雪人在震耳的响声下 燃烧着,当它的头爆炸时,人们也就最终送 走了冬天。 每年六鸣节的游行都会吸引几十万来 宾,电视台也会进行现场直播。游行道路的 两旁布置了收费的临时长凳,供观众使用, 可事先预定。在欧洲境内,它是同类仪式中 规模最大,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在游行途中, 按照传统,行会会员的亲戚朋友或夫人们会 给他们献上花束或者花篮,有的人能接到很 焚烧着的雪人 多鲜花。因为正式的游行不允许妇女参加, 所以近年来,女子教堂的女子行会会员会在正式的游行开始前半小时,组织自己的非正式的游行。 六鸣节的名字形成于以大教堂的钟声为准来确定每天下午下班时间的年代。在冬季的半年里,由于天黑得早,每天只工作到昼夜时间均等的五点钟。第一次的六点钟声敲响了春天来临的信号,意味着从昏暗的冬半年向明亮的一年的另一半的过渡。行 会会员以美酒佳肴,演讲和在他们的行会客厅相互拜访来庆祝这个日子,这个习俗沿袭至今。 几百年来,人们把不同的风俗融合到这一个节日里,庆祝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象征着冬天,被火葬的白色稻草人起源于曾经广为普及的、非宗教的迎接春天的燃烧仪式。雪人的名字“Böögg”在苏黎世15世纪已有记载,这个名称用来指当时的蒙面人,他们专门恐吓幼儿、胡作非为或沿街乞讨。19世纪初期,女子教堂附近的男孩在春天到来时,焚烧稻草人。这个六鸣节燃烧仪式首先由一地区居民协会组织,1892年由苏黎世行会中央委员会沿袭下来。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还焚烧若干具有象征意义的形体,到20世纪后就仅仅是燃烧雪人了。如今的星期天的儿童游行和星期一的行会游行是从19世纪中期才开始发展的。
/
本文档为【苏黎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