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无痛病房疼痛控制工作流程

2019-06-14 6页 doc 17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无痛病房疼痛控制工作流程无痛病房疼痛控制工作流程 1 疼痛诊疗控制流程 1.1 疼痛筛查、评估 从患者的入院评估到出院评估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的评估、各大系统症状体征的评估和专科情况评估,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被列为无痛病房必评项目。 为更好地评估疼痛,我们将FPS-R、VDS、NRS等量表合并,制成“简易疼痛评估尺”,均采用0~10级计量制。应用时分别解释3种量表的使用方法,然后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及首选,固定使用一种量表评估其疼痛。4岁以下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FPS-R进行评估。每名护士随身携带“...
无痛病房疼痛控制工作流程
无痛病房疼痛控制工作流程 1 疼痛诊疗控制流程 1.1 疼痛筛查、评估 从患者的入院评估到出院评估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的评估、各大系统症状体征的评估和专科情况评估,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被列为无痛病房必评项目。 为更好地评估疼痛,我们将FPS-R、VDS、NRS等量表合并,制成“简易疼痛评估尺”,均采用0~10级计量制。应用时分别解释3种量表的使用,然后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及首选,固定使用一种量表评估其疼痛。4岁以下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FPS-R进行评估。每名护士随身携带“简易疼痛评估尺”,方便使用。 制订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化疼痛问询方式。在每例患者入院时开始使用疼痛评估单,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处理措施、不良反应和护士签名。 1.1.1 患者至急救中心就诊时,预检护士和值班医师应尽快进行疼痛筛查,并记录于就诊卡上。对于疼痛评估≥5分者,值班医师,给予镇痛处理后(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min,口服药后1h)评估1次,然后q4h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直至疼痛评估<5分,并记录。 1.1.2 患者入院8h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2PM进行疼痛再次评估,并将筛查、评估结果记录于疼痛评估记录单中。 1.1.3 在病区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发现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师,再由医师进行疼痛筛查确认后决定进一步处理措施;若由临床医师首次发现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临床医师直接决定处理措施。 1.1.4 对疼痛评估评分≥5分的患者,病区护士报告临床医师,并给予镇痛处理后(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min,口服药后1h)评估1次,然后q4h 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直至疼痛评估<5分,并记录评估结果。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疼痛评估。 1.1.5 对疼痛评估评分≥3分至<5分的患者,若进行了疼痛治疗,治疗后护士应追踪评估(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min,口服用药后1h)1次,并记录评估结果。 1.1.6 手术后判断麻醉失效后,根据麻醉方式进行全面评估;气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q1h评估1次,共评估4次;局部麻醉患者q1h评估1次,共评估2次。 1.2 实施疼痛干预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临床医师与护士一起共同实施疼痛干预措施。具体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2.1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运用同情、倾听等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 1.2.3 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 1.2.4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冷敷、按摩、热敷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 1.2.5 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原则是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1.2.5.1多模式镇痛指用药多途径及药物选择多模式,当疼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弱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7分时,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 1.2.5.2个体化镇痛指治疗、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的个体化,关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1.3 围手术期疼痛处理流程 1.3.1 评估疼痛:内容包括诊断、病史、药物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最终进行疼痛评分。 1.3.2 制定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其制定原则为: 1.3. 2.1 参考因素:手术类型及预期术后疼痛强度,并综合考虑各种治疗的利益风险。 1.3. 2.2 疼痛治疗计划应考虑:及早开始镇痛、个体化镇痛、多模式镇痛。 1.3.3 选择围手术期镇痛方式:评估手术风险,可选择硬膜外或内服阿片类镇痛、患者自控镇痛或区域阻滞镇痛等围手术期镇痛方式。 1.3.4 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包括: 1.3.4.1术前准备时药物调整,应避免突然撤药; 1.3.4.2进行降低术前疼痛和焦虑的治疗,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之一,进行术前镇痛; 1.3.4.3 对患者及家属控制疼痛相关知识、技能教育(包括行为疼痛控制技巧等)。 1.3.5 实施多模式进行镇痛: 1.3.5.1多途径用药进行镇痛:硬膜外、静脉、局部麻醉、口服、外用等; 1.3.5.2多模式选择药物进行镇痛:阿片类与NSAIDs、COX-2 抑制剂或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 1.3.5.3实施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应个体化。关注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疾病晚期和认知、交流有障碍者。 1.3.6 术后再次评估疼痛、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调整镇痛方案。 1.4 效果评价及措施修订 1.4.1为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如患者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是否达到了患者期待的镇痛效果等。 1.4.2 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即是否达到疼痛控制的目标,包括疼痛强度评分≤3分、24h内突发疼痛次数≤3次、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3次。 1.4.3 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及焦虑情绪、除要求制动以外的患者能尽早进行无痛功能锻炼。如果措施无法实施或无效果,未达到疼痛控制目标,要分析原因,重新制订新的护理措施并记录。 2 疼痛教育管理流程 2.1 疼痛教育实施程序 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程度能预测整体满意度,不论患者疼痛程度如何,如果对患者进行疼痛控制知识的教育,即可改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评分。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疼痛教育应贯穿在患者住院过程的始终。 2.1.1 在病房张贴无痛病房相关宣传资料,派发疼痛教育小册子。 2.1.2 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首次疼痛教育,主管护士了解患者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向患者讲解镇痛的新观念及疼痛评估的方法。 2.1.3 术前教会患者非药物镇痛方法的措施。 2.1.4 术后有针对性地强化疼痛相关知识的教育,重点是讲解药物镇痛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功能锻炼与疼痛的控制等。 2.1.5 在疼痛控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让不愿意报告疼痛、害怕成瘾、担心出现难以治疗的不良反应的部分患者解除疑虑和担忧,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参与疼痛的管理过程。 2.2 阶段总结与反馈 护士长每周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总结与反馈,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2.1 组织管理方面:护士按照分工履行疼痛护理职责。 2.2.2 过程管理方面:护士进行无痛护理服务的行为过程是否符合工作程序的标准,如疼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无痛护理措施实施情况。 2.2.3 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
本文档为【无痛病房疼痛控制工作流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