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

2017-09-26 2页 doc 12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人最应该重视什么,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才华和名望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才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别人承认的、对社会有益的人呢, 人和万物要和谐相处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开篇四句非常感人。为什么说它感人,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相互关爱吗,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人最应该重视什么,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才华和名望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才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别人承认的、对社会有益的人呢, 人和万物要和谐相处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开篇四句非常感人。为什么说它感人,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相互关爱吗, 这就是讲博爱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博爱完全来自西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博爱也有中国传统的源头。我们今天在讲到《弟子规》这部分的时候,特别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对于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天地下的万物,也是强调要有爱心的。所以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大强调征服自然。我们虽然有“人定胜天”这样的话,但传统的主流是强调“天人合一”的。我们知道,西方的文明和东方的文明有区别,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西方的文明就非常强调人要征服自然,征服大海,征服高山,把地底下的资源挖出来,为人类所用,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当然不是说这么做没有积极的一面,它是有好处的,如果没有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我们人类社会不会发展到今天。但是我们特别要注意,儒家这种爱的精义,除了爱人还有别的万物,我们也都要爱。这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是特别重要的。 做人内在的德行是根本 《弟子规》接着讲,“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正如《弟子规》里所说:“行高者 名自高”。你只要德行高,你的名声自然就会高,这是更注重内在的东西。 过去我们讲,人不可貌相,既然人不可貌相,那么要凭什么去观察人、判断人、认定人呢,最重要的是关注他的内在,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大夫,他的姓很怪,但是在历史上曾经很有名,姓哀。传说中,这位哀大夫相貌丑陋无比,而且别人有的外貌缺点他都有,集人类丑之大成。他不仅丑陋,而且还驼背,还是瘸子,就这么一个什么怪毛病都有的人。鲁哀公很好奇,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人啊,他就把以丑出名的哀大夫给叫过来,一看,以恶害天下。就是以他这种长相之丑恶,让天下都害怕,就像《巴黎圣母院》里面的卡西莫多。但是鲁哀公还是比较厉害,并没有嫌弃他,反而把国政交给他,把管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他。结果在这位哀大夫的治理下,鲁国四个月政教大兴,社会风气大大改观。这说明“人所重 非貌高”,内在的才是最根本的。
/
本文档为【《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二十五)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中爱的精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